怎麼理解ps的外發光面板里的「擴展」和「範圍」這兩個概念呢?
怎麼理解ps外發光中「擴展」和「範圍」的含義呢?
同時調整這兩個,找不到規律和感覺。 網上找到的解釋,自己調整看了下效果,完全對應不上。將圖層模式調整成「正常」也是這個樣子,雖然我還不太懂圖層模式,現在只是想知道「擴展」和「範圍」,在調整時他們都幹了啥,能找到他們的調整規律,不至於調整這兩項時感覺效果變化的很奇怪。
----------------------------------------------------必要的補充------------------------------------------------------
這是我的測試結果:
假設外發光區域值是1,擴展值是a1,範圍值是a2,等高線作用效果區域範圍是由外到內,值為:(1-a1)*2*a2.
大家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在討論下吧。
謝邀。
先說「方法」選項。
點開後應該有柔和和精確兩個選項。
柔和的數學模型相對複雜,目測發光範圍和選取邊緣的曲率變化有關。
換句話說,選取邊緣彎曲的程度越大,發光半徑就越小,接近直角的發光半徑就比直線中間的發光半徑小
方便你理解,這基本上等同於把原選區模糊後再發光的效果。當然,這個描述在「擴展」和「範圍」取極限數值時是不成立的。
這裡為了方便講解,大部分講解採用精確選項。
精確選項的發光範圍是固定的。
換句話說,發光區域的最外圍 到 選區邊緣 的最短直線距離是相等的。
(同等參數下,柔和(左)和精確(右)的區別)
先說「等高線」選項。
等高先選項控制的是發光區域相對發光半徑的α值,你可以理解為相反的透明度。
(一條線性的等高線,從左往右逐漸變得不透明)
(一條曲線等高線,從左往中間逐漸變得不透明,從中間往右又逐漸變得透明)
(另一條反向曲線等高線,從左往中間逐漸變得透明,從中間往右又逐漸變得不透明)
為了方便說明,後面會用到曲線等高線。
然後再說「擴展」選項
在此之前,提一下「擴展」下方不難理解的「大小」選項,定義的是發光的最大半徑。
發光範圍就是從選區邊緣開始到這個半徑為止。
而在「範圍」為100%的條件之下,「擴展」選項調節的是,在這個最大半徑範圍內,等高線中表示的函數相對選區邊緣的中間位置。這進一步又定義了等高線靠近選區的邊緣,到選區邊緣的填充範圍。
(擴展為50%的時候,等高線的中間位置在邊緣到最大半徑的正中間)
(擴展為0%的時候,等高線的中間位置在選區邊緣,右邊一半就被切掉了)
(擴展為75%的時候,等高線的中間位置在邊緣到最大半徑中間的75%的位置,而等高線定義區域的寬度被限制為 [(100%-75%)*2] ,也就是50%,從正中間到最大半徑。而從正中間到選區各範圍內,被填充為等高線最右邊的極值)
(等高線最右極值為0,從正中間到選區各範圍內被填充為完全透明;極值為50%,從正中間到選區各範圍內被填充為半透明)
(擴展為100%的時候,等高線的中間位置在最大半徑邊緣,且半徑為0;發光區域被全部填充為等高線最右極值)
再說品質下的「範圍」
範圍定義的是等高線所佔區域,占整個發光區域的百分比,也就是等高線在實際發光區域的寬度。
這兩個函數在前面提到的「精確」方法中,如果你腦子轉的過來,可以發現,在範圍是100%的情況下調節擴展,和在擴展是0的情況下調節範圍,兩者從數學上其實調節的是一個東西。
之所以題主覺得兩者沒區別非常困擾——因為兩者是在不同尺度下調節同一個東西。
而在實際使用中,最恰當的方法是先設定好「擴展」的範圍,從0到100找到合適的均質填充半徑,再調節「範圍」,從50到兩邊達到合適的漸變寬度效果。
雖然在精確方法時兩者非常相似,但是「擴展」和「範圍」的區別,可以在使用柔和方法時,通過極值明顯體現出來。
大概如此。
搬運一下:
「擴展」用於設置光芒中有顏色的區域和完全透明的區域之間的漸變速度。它的設置效果和顏色中的漸變設置以及下面的大小」設置「都有直接的關係,三個選項是相輔相成的。
出處:photoshop中級教程 Photoshop圖層樣式中的外發光選項的設置和效果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最近的用戶界面設計風格趨勢開始流行淡雅的低飽和度顏色?
※關於視覺設計的網站有哪些?
※如何評價 Google I/O 2013 上發布的新版 Google+ 的設計?
※做設計一定要有強迫症嗎?
※為什麼設計師不願意被稱為美工?
TAG:AdobePhotoshop | 設計 | 平面設計 | 用戶界面設計 | Photoshop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