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藝術家如何賺錢?

比如 馬良 比如 任航 比如其他的人 那些非商業的攝影師

他們在攝影上是如何賺錢的?(當然他們可能都有商業活,我是問在藝術攝影上如何賺錢。就是那些藝術照片創作後的流向、動作、命運)


藝術學院學生一枚 藝術史告訴我 現在咱們能叫的出名的藝術家幾乎是有個富爸爸/富媽媽/富老婆然後自己也不用工作 拍啊拍啊就成了藝術家。

我們先來說19世紀末的斯蒂格利茨,他爸爸原來是個軍官後來投機倒把開公司發財了,他兒子斯蒂格利茨吶就東跑跑西玩玩 上最好的學校, 他在德國上大學的時候認識了個研究攝影的化學家和一些攝影家 受了啟發就有錢任性的買了相機 滿歐洲的跑,後來又來美國滿紐約的跑拍了一堆紐約第五大道

因為有錢任性,他最喜歡印鉑金照片!我這學期買過一套一小瓶300多刀只能印30張8x10!斯蒂格利茨自己有錢花不完還老喜歡資助別的攝影師…

還有大家熟悉的布列松,家裡大資本家。以致於他那時候就能買萊卡 滿街拍 今天去去德國啊 明天去去法國啊 blah blah。

Stephen Shore 家裡也是大土豪,十幾歲的時候天天沒事往andy Warhol的工廠跑,東拍拍系拍拍。後來他又受了一些人的啟發 上路去了,一開始用135拍 比如早期的American Surface

後來聽了別人的建議用8X10的彩色膠片拍 那時候的8X10excuse me?我現在都拍不起啊!他拿著大畫幅美國開車到處跑 東拍拍西拍拍 比如這本uncommon place

Beverly Boulevard and La Brea Avenue, Los Angeles, California,June 21, 1975

因為家裡有錢路子寬 再加他也拍的好 我記得他20歲不到就在大都會博物館開展了 30歲不到就開到moma去了。

那些沒有好爸爸的也還沒出名的藝術家呢,都在美國各大學校教書呢。我們這幾個Yale MFA SAIC MFA畢業的老師 一個月拿小几千美金 開個5000刀的civic 辛辛苦苦養自己的project. 而我們系主任因為取了個富婆,現在也逍遙自在。當然還有悲劇的Vivian Maier死了才出名。

所以啊藝術家靠自己的作品養活自己是非常幸苦的,有個好爸爸是至關重要的


路過。
當初我是奔著純藝去的,為此也付出過不少努力,也在美國XX州博物館展過作品。
可我終究還是沒掙到錢,現在選擇做了個商攝。

馬良是靠接商業廣告掙錢
孫郡也是靠商業廣告掙錢
尹超靠媒體掙錢
陳曼靠手下的人掙錢

至於你說的非商業攝影師嘛,他們在攝影幾乎掙不到什麼錢。別舉例說作品拍了多少,那點錢相對於之前的創作成本來說,不算什麼。而能維持這種高成本的創作的經濟來源,通常是別的一門什麼生意。

還有,國內外基本上出名的攝影師,家裡是做相關行業的或者十分有人脈。
三代出一個藝術家,第一代得有權,不一定是皇權,人脈也是權,圈內的地位也是權。
第二代得有錢,沒錢拿什麼去買顏料、學習基礎、拓展門路?
第三代得有天分,這會兒才是有談論成為藝術家的基礎。

(當然,我這只是說和平年代。戰爭時期指不定誰就成藝術家了,畢竟那會兒人人對藝術需求都是無法填滿的)


主要是兩個渠道:

一是作品的經營,也就是作品定版限量後的銷售。這個一般是由簽約畫廊或者dealer來代理的,也可能有部分(版數)是藝術家自己來銷售,這個要看簽約的條款。一般而言,每個版數會按一定的百分比漲價,比如版號1/4價格5000元的話,2/4有可能6000元,3/4則7200元(每版加20%,或者按照其他的百分比,這個看畫廊的考量)。賣出的收益由畫廊和藝術家分成。

第二是基金的申請。在國際上有很多不同種類的基金可以供藝術家申請。這些基金面向不同的主題。

還有第三個(次要一點的)渠道,就是獲得獎項的獎金。這個不成其為定期收入,但有的獎項獎金很豐厚,得一次也夠用很久。

當然,有很多藝術家也會有自己的副業,比如做藝術雜誌編輯,撰稿人等等,通過稿費來維持生計。

大概就這樣吧,做藝術就不要想賺錢。


我認識一個人,是個女的,她的攝影藝術一流,是我最為尊敬的一位藝術家,她開創藝術攝影的先河,從此再也沒人超越過她,她的作品獲獎卻因作品而獲罪,她被長期封殺,被判死刑,之後平反,她才華橫溢,但是沒人敢用她,她受各方資助,她深入非洲,下潛海底,晚年辦攝影展有人歡喜有人憤怒。現已去世。她是誰?絕對大名鼎鼎,搞藝術的都應該知道,不知道的不配搞攝影藝術。不知道的,點贊100公開答案。年輕時家境不錯,獲罪之後,靠資助。也許你能想到10個重量級的攝影師。我草,等了半天不見10個贊,就算了吧。她就是。萊尼.里芬斯塔爾,晚年舉辦的攝影展叫努巴。她的紐綸堡納粹大會記錄片意志的勝利和體肓記錄片奧林匹亞都獲得獎項。晚年記錄片水下印象開創水下攝影的先河。她的下半生全是好友資助的。2003年去世。

更多請自行百度或是谷歌。請觀看萊尼.里芬斯塔爾壯麗而傳奇的一生。圖像的力量。

自己搜,上圖被刪的。話題敏感,圖片更敏感。

努巴。

萊尼


談到錢,從此世上再無藝術家


我覺得卓偉也是


在中國想做藝術家是會被別人笑話的。很多時候我都不敢想,原來我也想做個藝術家。


先把錢賺夠了,再談藝術,或者有個好爸爸。比如馬良家族都是藝術家,自己也是有名的廣告導演。


最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一定是攝影作品收藏。


攝影從出現的最初起就與繪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攝影師為了讓攝影取得美術館的一席之地也進行了長期的鬥爭。簡要回顧攝影史,從最初的繪畫風格的藝術攝影到以斯蒂格利茨等為代表的現代主義攝影,直到20世紀90年代攝影才算真正躋身藝術圈。

下面這幅由Edward Steichen於1904年拍攝的&< The Pond-Moonrise &>於2006年在蘇富比紐約拍賣行上以2928000美元成交,輕易打破了當時的世界紀錄。當時拍賣的這張印相的工藝是用印刷膠重鉻酸鹽覆蓋在鉑印相上,再使用畫筆手工操作,所以&的三張印相在表現上各不相同,都是獨一無二的,其稀缺性和藝術歷史成就決定了其價值。

The Pond/Moonrise, Edward Steichen (1904)


雖然攝影作品是可以複製的(這在一開始也是阻止其躋身收藏品的最大阻礙之一),然而在現在所有攝影印相藝術收藏市場中,印相是以「版」來衡量的。每一版都會有固定的印相數量。作者簽名時同時會標註尺寸和版數如「6/10」即這一尺寸共10版,這張是第6版。這也就確保了收藏家高價收回的寶貴而有權威性的藝術作品不會與太多人同時擁有。


在這樣可行的市場環境的前提下,藝術家如何依靠攝影來賺錢就變得非常好理解了。


藝術照片創造後也許會被收錄一些書籍專業期刊;也許會被策展人認為是符合某個展覽概念而篩選出來參加藝術展覽;也許會參加國際攝影節——即使是一些經驗較少或是名氣不大的攝影師;也許會與藝術畫廊簽約代理、進入佳士得(Christie』s)和蘇富比(Sotheby』s)這樣的國際拍賣行……最終會被美術館或是收藏家出價收藏。

Phantom, Peter Lik (1999) | 日前以650萬美元成交成為目前「最貴的照片」

這就是藝術攝影是如何賺錢的。


另一點想額外提一下的是攝影藝術收藏並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

或許是因為攝影作為後來傳入的一種藝術形式的在強勢的中國傳統藝術觀面前的普及本來就比較欠缺,所以大家才普遍對這方面的了解不是很完整。但不可否認的是,攝影收藏現在在國際上已經成為了目前最熱門的藝術收藏項目,也正因如此才會有不斷刷新記錄的成交額出現。

2015年「Photo Shanghai」的新聞通稿的標題是《攝影市場在中國遠未達到頂點》,而在剛剛落下帷幕的2016年「Art Beijing 藝術北京」的展覽上,攝影與繪畫、雕塑、裝置藝術一起出現了在了更多的國際畫廊的展區里,也有更加年輕的收藏家駐足詢問。在國內正處於價值窪地的攝影作品,會越來越好的。


與在座各位共勉。


別人我不知道 任航老師。。。好吧你乎不讓罵街


藝術不都是有錢人玩的么?

想賺錢玩什麼藝術。


縱使屌到如同卡帕,納切維,這樣神級的大佬,稱號也只是某某攝影大師。都不稱自己攝影藝術家的→_→


允許部分的藝術家先富起來


我有個朋友,他轉行之前喜歡拍點兒照片,在圈子裡也算小有名氣,被人們稱之為藝術攝影師。
然後你知道的,這條路實在太難走下去了。。。太難了,於是他邊搞藝術邊做餐飲,就是烤冷麵手抓餅什麼的,勉強能維持生計。
後來他考上了國內一所比較知名的大學學習攝影,算是有個很好的歸宿了,他比起別的同學更愛好攝影也更篤信自己會成為藝術攝影大師。他周圍的同學都陸續轉行去南方賭石賣木頭、倒騰音響耳機什麼的,可是只有他堅持著最初的夢想。
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一次期末作業,老師把班裡同學的期末作品統統放到了圖蟲網上,這個同學的藝術攝影作品被網民們噴的體無完膚一文不值。然後……他失蹤了,數十年後再見到他的時候他已經兩鬢斑白目光卻仍然犀利無比。
此時的他已經在建築行業打拚多年。我們促膝而談,推心置腹,我感嘆當初最堅守藝術家夢想的他也最終放棄,他嘆息命運無常造化弄人,現在的他雖然一直想要重拾藝術攝影這個年輕時的夢想,但是他的事業和他的夥伴需要他,他不能離開。
說完,他擦了擦臉上的水泥,拾起地上的汗巾再度搭到肩膀上,走向未完工的礦井。工頭迎面走來憤怒的質問他去了哪裡,為什麼要偷懶。他只是沉默不語,眼神中流露出那攝影師特有的睿智和堅毅

如有雷同 侵權不刪


做為老攝影師,我到現在還沒有摸索出靠攝影賺錢的門路——如果你願意資助我,請聯繫我。長沙王輝


坐標費城,師從耶魯畢業的攝影大師William Williams

在美國,攝影藝術家的收入來源一般只有三種:Teaching, Funding. Or, as people mentioned earlier, you have to have a RICH family. And to another extreme, you are dead.

像任航這樣會營銷自己的攝影師真的很少,但縱觀歷史, Diane Arbus生在一個富貴家庭,可以隨心所欲的買Rollie,拍自己想拍的。但與此同時,她和前夫還是一起開了一個fashion photo studio 這樣可以有一些收入。再後來,Arbus在Cooper Union教書,是另一種收入來源。

再說另外一個人,william eggleston,彩色攝影界的先鋒,家裡開著孟菲斯最大的農場之一。正是這樣的經濟基礎,他才能從學校輟學,拿起相機到處拍。他有兩套房子,一套是和情婦住的,一套是和自己妻子和孩子住的。要是沒有家裡的經濟支持和關係,他是不可能這麼任性的

但據我這幾年混費城攝影圈來說,大家做自己的work都只是side project,在工作之餘自己做一些自己的事。比如我的兩個耶魯攝影系畢業的教授,都是費城攝影圈響噹噹的人物。他們分別在haverford college和u of penn教攝影,其中一個run費城唯一一個non profit photo art center。在費城影響力很大,但同時通過捐款也賺了不少錢。

在有一點,在美國可以申請各種artist in residency,畫廊會支付你的住宿和食物費用,你就在畫廊里住一年半年或者幾個月,以在畫廊工作做交換。本人在費城某畫廊住過幾個月 還是一個非常好的體驗的。再有就是,美國有很多funding可以申請,只要你的work夠牛逼,你會拿到這些錢讓你去做自己想做的,但是這些funding非常難拿,所以一開始還是很艱難的,藝術創作費用,時間的花費,即使你成名,也賺不到幾個錢(就比如說近幾年很火的jen davis,我在AIPAD上看到她的print只賣3000刀一張)。主要還是靠side projects。


人稀國富的民族必罕。
人患民斗的民族必濺。


試著認真點回答。把藝術生活化,把生活藝術話,例如《舌尖上的中國》就是個典型的可借鑒的成功案例,儘管它不是攝影作品。這個裡面再結合互聯網要素,會有巨大的商業機會。


當藝術家得有錢!得有錢!得有錢!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如果沒有一個有錢的爹,起碼也活在美國,你還能申請到資金支持搞創作,中國可沒有這種福利。有錢還不行,你的東西還要在茫茫人海脫穎而出。很難!

攝影的話,好好學好技術。你可以兼職圖片庫攝影師,看你喜歡哪種攝影吧!


美好的是生活 不是藝術家 為藝術而藝術就是非藝術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索尼微單A7RIII(A7R3)?
你坐飛機時拍過最滿意的照片是哪張?為什麼?
從半幅升級到全幅,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如何看待GoPro在2016年底公布重組和裁員計劃?它到底遇到了什麼問題?

TAG:藝術 | 攝影 | 賺錢 | 藝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