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是壓力大的兩個人,一個會得抑鬱,一個沒事?

最近看到一些抑鬱的例子,於是逐漸關注這個話題,瀏覽各個搜索引擎,發現抑鬱的人還不少,而且很多都到了要看心理醫生和吃藥控制。但是有點疑惑的是,現在社會各方面壓力越來越大,生活在壓力下已經是挺普遍的現象。為什麼一樣都承受很大的壓力,有些人會抑鬱,有些人不會呢?(應該是說程度吧,大部分人偶爾會有些焦躁)


我來舉個例子:

據說在幼兒園入學的時候,有些孩子在那邊哭溪流了,攥著媽媽的褲腳死不鬆開,死活不入園;有些孩子則是輕輕巧巧地就進教室,瞪大眼睛在那邊探索新環境,跟新朋友玩在一塊兒了;有些孩子雖然不哭不叫,但可能眼神里流露出恐懼和抗拒,可能通常一個人待著;

同樣一個壓力事件(幼兒園入學),不同的孩子已經表現出不一樣的狀態了。

有一部美劇叫做《超感八人組》(Sense8),講得是不同國家不同城市的八位陌生人實現了通感,然後互相支持的故事。

按照客體關係的說法,我覺得這部劇一個隱喻的部分是,我們可能每個人都是SenseN,因為每個人內心世界裡都有著各式各樣的客體存在,他們是你 內心中的媽媽內心中的爸爸內心中的爺爺奶奶內心中的好朋友 等等等(而他們當然跟現實中的媽媽、爸爸等是不一樣的,只是我心中的他們)。

那回到題目,同樣一個壓力事件,結果我抑鬱了,但她沒事,這怎麼理解呢?

區別在於,可能我的內心世界裡,我跟這些內心中的客體是在「內戰」,在「互相傷害」;但別人內心中的客體(內心中的媽媽、爸爸)卻在撫慰她,在理解她,在幫助她,以及堅定地站在她的背後。這一進一退的,已是千差萬別。

所以站在這個角度上,我覺得我們每個人生於世都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可能沉浸在內心裡的「互毆」之中,已抽不出心神去應對現實中的問題;但是另一個人則是全家人為她在內心層面保駕護航,碾壓現實。


我上課的時候會舉這樣的一個例子:

同樣是接觸了同一隻有感染性的活禽,一個感染了禽流感,一個沒事兒。為什麼?

學生都能回答:體質因素,抵抗力。

那麼為什麼每個人的體質、抵抗力不同?

孩子們也都知道:因為先天的遺傳,後天的鍛煉。

延伸到心理方面也一樣,同樣的應激事件,每個人的先天遺傳、後天的經歷都會造成造成他的易感性不同。但無論是先天還是後天,很多部分是個體境遇決定的(比如攤上什麼樣教育風格的爹媽對你的性格塑造是很有影響的),你比別人「抵抗力」好,很多不是你自身的功勞。

舉這樣的例子,主要想說明不要拿你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心情,更沒什麼必要去評判對方是否是「軟弱」。你不是他,你感受不到和他完全一樣的感受,子非魚式的孤獨是存在的。

當然,從科學的角度說,先天遺傳,生物因素,後天經歷(尤其是早年經歷)對性格的塑造,以及個體的主觀努力都是有影響的。普通人可能太容易關注個體的主觀努力的作用,而忽略了其他。

單說抑鬱症,遺傳和生物學因素不能忽視,所謂的內源性抑鬱即是生物因素為主,雙相障礙比起單相抑鬱發作的生物因素佔比也更大。有個普遍的知識,就是對抑鬱機制的發現跟一種叫利血平的降壓藥有關,臨床上發現服用利血平這種藥物的患者更容易抑鬱,於是發現了抑鬱與5-HT的關聯。包括現在抑鬱患者腦部功能磁共振和普通人的對比研究,都證實了生物因素對情緒的影響。

應激很多時候是一個扳機作用,而扳機本身只是觸發事件,真正射出子彈的先決條件是子彈上膛、彈道通暢等本身的特性。每一把手槍自身結構不同,你同樣的扣動扳機,當然結果不一樣。

我們盡量控制能控制的變數,對於無法控制的部分也只能接納吧。對於自己的性格部分,充分認識童年經歷的影響,真正接納自己的經歷和真實的自己,才是它可能出現鬆動和改變的開始,一味的否認、抵觸,盲目的誇大「意志」的作用,大部分只能適得其反。


這個問題讓我感到了深深的惡意,大概等同於上學的時候,老師說「同樣是我教的學生,為什麼別人就學習好,你就學習不好?」

兩個人面臨的壓力從來不是一樣的,即便是一起長大的雙胞胎。

人的情緒和人格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很多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最後會達到振聾發聵的效果。這就像是蝴蝶效應。

利用平行空間說話的話,如果一個人剛剛失業為起點,一個人坐了公交車回家,一個步行回家,他們在路上遇到的人,見到的事,決定了他們的潛意識思考,決定了他們接下來的人生態度。一個人回家跳樓,一個人奮起努力。最終可能一個注孤生,一個CEO。

因為我們的情緒,不僅僅取決於我們面對的大環境,還取決於,你和什麼人在一起(你的社會支持),你在做什麼事情(你的資源獲取),你的身體狀況(健康程度)等等。

如果說壓力同等,可能是一瞬間的壓力同等,後續的壓力傳導和消化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結果也會不一樣。


有一天,我媽非常生氣地告訴我,我姐打電話跟她吵架,說家裡連個衣櫃都沒有,別人家都有衣櫃,為啥我們家就沒有?
後來,我媽決定今年買個衣櫃,她跟我說,我姐沒良心,為了個衣櫃跟她吵架。我只能沉默不語,聽我媽數落我姐。
我心裡非常清楚,什麼叫"為了個衣櫃就跟她吵架"?我姐生氣,僅僅是為了個衣櫃嗎?她氣,因為家裡窮,從小要啥啥都沒有,上大學都要申請助學金,家裡連個廁所都沒有隻有尿桶,熱水器也沒有,洗澡只能燒熱水,盛在桶里,用盆子往身上澆。皮膚也巨差無比,油得不像樣,一直沒完沒了的長痘,也沒錢去醫院看。家裡還欠債幾十萬,我姐上班後的工資全都拿來還債了,幾乎沒存款。她告訴我,她如果沒把錢拿來還債,夠在縣城裡付個首付買套房了。她心裡特別苦,特別委屈,在女孩子最美最好的二十多歲,別的女孩子可以花錢打扮自己,買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她卻什麼都不能買,要把工資都拿來還債。她早就對這個窮苦的家不滿了,只是最後在衣柜上爆發出來而已。
同樣是家裡沒有衣櫃,有錢人家的孩子一笑了之,說:"沒衣櫃就沒衣櫃唄,我家剛搬家,還沒來得及買,叫我媽買一個啊,多大點事"。
而窮人家的孩子委屈得直哭,開始發脾氣"為什麼沒有衣櫃?為什麼別人家都有,我們家就是沒有?"
只不過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罷了。


應邀。
現代醫學,提倡的是生理 心理 社會三者綜合的模式,也就是說,疾病的產生,是和這三個方面相關聯的。抑鬱症也不例外,因為每個人在這三方面都不盡相同,自然就不同了。
生理學方面,因為存在遺傳的可能性,個體會有不同的氣質,得病的機率會不同。
心理學方面,每個人成長背景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家庭關係不同,應對壓力挫折的能力自然也就不同。
社會層面,社會支持系統不同,有人遇事有親友支持,有人卻被落井下石,自然結果會不一樣。
以上只是簡單解釋,想詳細了解,可以上網了解。


遺傳素質就像橋。

壓力過來,本來就好的橋,是能夠承受一定量超載而不坍塌的。

本來就有裂痕的橋,同樣壓力下就坍塌了。


我想說說自己的觀察,我和我妹相差2歲,性格截然不同,因為家庭環境,我們小時候都貪吃,屬於吃啥啥不剩的那種,從小我的身體就不好,經常去醫院,經常感覺到渾身無力,特別是陰天整個狀態都不好,我小時候印象深的幾件事是很小的時候玩碰碰車,我妹很快熟悉了,我當時卻怎麼都學不會,小時候別的男孩子都喜歡爬樹,我卻怎麼都爬不上去,小時候很多小孩喜歡吹泡泡糖,我到現在都不會,可以說我的整個童年有很多做不到學不會組成的,如果說小學我們倆性格有很多相似,初中的為人處世卻越來越遠,在初中我越來越孤僻,我妹卻越來越多朋友,我記得小學6年級因為學校改革,在另外一所遠點的學校讀書,畢業時整個課桌被子書本都是我一個人用自行車拖回去的,而我妹她會選擇花錢叫三輪摩托車,就算學校放假那天下雨,我依然是騎著自行車,而不是坐車,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小時候的我總對父母有一種愧疚感,總想省錢,另外在那種環境長大,很早就學會了吝嗇,還有一點可能是我和她性格差異的因素,小時候她喜歡哭,而我認為勇敢就是不害怕,最後分享一下我這輩子最害怕的事,就是有個人用他的手抓住我的手腕,像鋼絲鉗一樣緊緊的鉗住,那種無力感會讓我出奇的憤怒


不是學心理的,但是從工科狗的角度而言,你這個分析角度就是不對的。

對照試驗中,對照組和試驗組要保證,其它變數儘可能一致,待考察的變數不同,這樣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論:待考察變數會對結果產生影響。而你現在根本無法判斷,抑鬱者和非抑鬱者二者是否是其它情況都一樣。同樣是工作壓力大,沒有抑鬱的人也許只是工作壓力大,沒有其它情況;而抑鬱的人可能剛經歷過親人去世,可能剛經歷過破產,可能剛經歷過失戀,這些情況疊加了工作壓力大所以這個人就抑鬱了。

你認為壓力大導致了他抑鬱,其實很可能那只是你認為的而已。

或者說,你舉的例子只能說明,壓力和抑鬱並沒有直接因果關係。


大學學的是心理,看過很多案例,那個時候就明白一個道理——「你不是ta,你永遠也不知道ta經歷過什麼」

比如同樣都是被上司逼迫每天加班:
A一回家就破口大罵,嚇得父母or男(女)朋友跑來問到底咋回事,然後跟A一起吐槽要麼就別幹了,也不缺你這點錢養活家裡
B一回家就破口大罵,嚇得父母or男(女)朋友跑過來問咋回事,然後說B你也就這點本事,你不加班,哪裡來的錢養活家裡

所以個人感覺抑鬱症(包括所有心理問題),排除遺傳因素,和周圍人密不可分


發現這裡的回答大部分都是很理智的,也給了很多非常貼切的比喻。
但還是有些雞湯令人匪夷所思。
想說的是,正是這種雞湯導致一部分人會抑鬱,而另一部分人則無法理解和包容他人。
以上。


跟經歷有關吧。

有的人其實在很久之前就埋下了抑鬱的種子,表面上看起來跟其他人無異,甚至他自己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說說笑笑一切正常,也會努力也會有成就。但其實那些經歷和帶來的影響早已刻在靈魂深處,伴隨他一起正常的生活。

然後他就只需要一個導火索(或者是一個時間點),表現出抑鬱行為或特徵後,就會有人覺得他是承受不了壓力才這樣,其實經歷過什麼,旁人又怎麼會理解。


個別不懷好意的人覺得我在灌雞湯,Sorry這鍋我不背。 我所寫的不過是在抑鬱中度過的高中時代的親身經歷,所接觸到的人和自己在心智方面的差別。你要讓我找例子,打比喻實在是在考驗我的高考議論文寫作水平,我不是心理學專家,也不是生活經歷豐富的智者。 你找不到一篇這麼有味的雞湯。有本事自己去寫關愛抑鬱症患者的著作,別發表不經意的言論

人生經歷不同,真正被生活打垮的人,一開始就是脆弱易碎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從小就建立起孩子的自信與樂觀,人際關係良好,社會支持強大,摔倒了有人扶,而那些抑鬱的人,多半只能自己一個人和整個世界較勁,長期的壓抑,無法合理排解的苦悶,都是抑鬱爆發的前提。我只在心理層面來分析這個問題。


簡單解釋下,確實存在抑鬱特質的說法,或者抑鬱的易感性。易感性與很多因素有關,小到激素,神經遞質水平,大到教養方式,家庭環境,天災人禍等等。但是上帝對待每個人是公平的,不同人格特質的人可能患心理疾病概率是一樣的,只是大家風險種類不同而已。

另外,倒不覺得患抑鬱的情況,現在和過去到底有多大差別。很多人談到是不是現在社會節奏更快,壓力更大,讓人活得更壓抑,所以更多人抑鬱了。但其實我們並不知道過去有多少人抑鬱?至少這個過去從什麼時候開始定義?

我想也許過去也有很多人抑鬱,也許他們並不把那種無能無力無助無望的感受定義為抑鬱,他們沒有這樣的意識。只是在我們這個年代,大家知道得更多,了解的更多,更有求助意識。

另一方面,有時候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更多的抑鬱的來訪者,患者願意站出來,願意麵對問題是否也是一件好事,至少他們在做著一些改變,積極的尋求幫助,這也是力量的表現,不是嗎?

當然這是也是一個社會發展,文明的表現。當一個人基本需求沒辦法滿足的時候(當然我們並不認為他們沒有心理方面的需求),更緊急的需求佔據了主導。但當一個社會發展起來,大家在滿足基本後,是否也可以考慮心理上的需求?

其實社會對於精神障礙,心理疾病的接納程度,代表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早期對待精神病人更多認為是中邪是惡魔附身,於是各種殘忍的對待。但在我們當下,更多人會用積極,且科學的方式看待心理障礙,精神疾病。更多的人選擇積極求助,正是因為有了了解的渠道(比如互聯網),人們對於抑鬱的意識增加了。

如果患有嚴重抑鬱的朋友,在網上得知抑鬱就是一種疾病,而非你之過,是否會感到輕鬆一些?或者當他們在網上看到,原來還有很多人與自己有著相同的感受,有著相同的困擾時,是否他們能感到放鬆一些呢?

原諒我思維奔溢,有些跑偏........


我們承認智商情商的差距,為什麼就偏偏不承認心理承受能力的差距呢?

有些人吃半個饅頭比其他人吃一個饅頭吸收的更多,有些人對負面情緒的感知力就是比其他人強。

最惡毒不過是一群禿鷲告訴鴕鳥你飛不起來是因為你沒有努力扇動翅膀。

然而,鴕鳥能不能飛起來,禿鷲從來都沒有放在心上。

禿鷲是不會真正體會到鴕鳥拼盡全力想要飛翔時的艱難,但是或許在啃食屍骨的時候,禿鷲們會蹦出來一句「都是鳥,都有翅膀,飛不起來,肯定是自己不努力。」然後享受著俯視大地的優越感,全然沒有想過自己為什麼飛的沒有天鵝高,或者理所當然的認為天鵝是天鵝,比不過正常,但對鴕鳥,卻從來沒有如此的寬容。


你的問題問得不好。因為你定義里,沒事是正常的,抑鬱是不正常的,但你沒說沒事是什麼表現,是無所謂,還是解決問題了。
如果問題沒解決,那麼沒事的那個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呢?

我作為一個焦慮的充滿戾氣的現實主義者,覺得有很多時候,安逸的人和焦慮的人各自有各自的開心和追求。
適度情緒問題並不是什麼壞事,也可能是自我進步的推力。
沒有安全感,對細節的極致要求,自我壓力過大,需要存在感,都是逼我提升階層的原因。
可是,不會被太多人認可。
社會需要和諧,需要平和,需要正能量。

有更高能力的人,自我消化這些現實的情緒問題,不對外輸出。
而我這種不成熟的,就會變得很有攻擊性自保性,看起來並不合群。

對我這類人而言,有成就感會比其他更開心。
那麼,誰又能說誰是更優秀的呢?


來更新下吧,感覺人生已經快要到頭了,給自己做了非常周密的自殺計劃。其實抑鬱症患者就一定想死嗎?真的不是。我不想死,但真的已經沒了半分活下去的理由。如果你所有的至親都不能給你半分愛意卻在責備你沒為他們出人頭地,哪怕面對醫生的診斷還是大罵你裝病覺得是矯情,覺得有錢的人那麼多你又窮憑什麼嬌貴,罵醫生在騙錢,那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呢?你從未感受過別人的愛意所以也根本不知道如何愛別人,即使你裝得很對世事平淡如水,但只有你自己知道你這個人已經從裡到外爛了臭了。失眠到崩潰,頭疼不止,記憶喪失個乾淨什麼都是模糊的,對於別人來說疼痛無比的傷口在自己身上已經什麼感覺都沒有。我懷疑這個世界是假的,什麼是公平大概就是痛苦和幸福是對等的,有的人生來就是來享福的,而我呢生來就是來感受這個世界的痛苦的。已經不想再去問憑什麼,只是有點疑惑為什麼不能給我種稍微輕鬆些的死法呢?說實話我想安樂死,我想走的時候就想睡著了別再那麼痛苦了,我今年剛成年,我沒享過什麼福,我只要死得不那麼痛苦就夠了,我已經知道我自己是一條賤命了,但是我就想死得好看點還不行嗎。真的再也不想來這個世界了,不想做人,就算做個小蟲子也好啊,壽命短又傻。算了真的算了,到了如今這個境地才會明白,活著可比死要痛苦太多了。
————————————————————————這是給我看病的醫生說的。抑鬱症患者就像一座火山,而且是活的,他們需要一個絕對穩定的環境,好壞不論但必須非常非常穩定,一點改變都足以他們爆發。

當時我的醫生建議家人理解我時我聽哭了,那時的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什麼情緒了,或者說是已經習慣壓抑太久了,可以聽到很多奇怪的聲音和很多我幻想出來的東西交流。

答主看到的可能只是壓倒人的那一件事,但或許沒壓倒的那位身後有愛他支持他的家人朋友,他有後盾也有退路,生活平順幸福,遇到困難大不了哭兩聲和別人抱怨抱怨就好了。而被壓倒的那個人或許一直都是不幸的,她沒經歷過足矣讓自己想到什麼人什麼事就可以掩蓋面前的痛苦,她既沒退路也沒後盾,她能想起的也只是過往一件件更痛苦的事,在這些痛苦的折磨下,身體也會產生很多反應,失眠暴食或者幾乎不吃,頭會疼到撞牆心像被人抓碎一樣疼痛不止,內心也會開始問自己:憑什麼?憑什麼我經歷了這麼多痛苦,憑什麼我要承擔這麼多?當痛苦的回憶在你腦海中串成一條線的時候,人、就瘋了。


如果僅僅是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應該就是 根本不存在同樣兩個人嗎?:)


為什麼同樣是淋了一場雨,有人感冒了,有人沒事?

個體差異啊,世界上連兩個長得一毛一樣的人都沒有,為什麼會有身體素質與機能都一毛一樣的兩個人呢?為什麼會有神經系統完全一樣的人呢?


瞎回答一發

想起初中老師做過一件很有情調的事情,班上同學分小組,每組同學輪流寫一篇日記。

那個時候的我,陰鬱至極。

寫的東西多低沉,壓抑,可能看起來讓人痛苦,三觀不正。

在我的世界裡,花不是香的,天的藍我體會不到,不快樂,又不敢死。

單純的初中時光里呀,我都寫了出來,可能寫盡了內心的陰鬱。

日記本輪流傳送到每個人的手上,這樣影響人心情的文字。有些同學開始在我的文章下留言指責我。

我那個時候寫了什麼我都已經不記得了。

只記得自己回了一句話,你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如果你和我處在同一環境,你不一定做的比我好。

怎麼會好呢。

我初一開始成績就班級墊底,每天回家迎接我的是家務。做了家務,家人說我時間浪費不去學習,不做家務,家人指責我懶惰。

沒有補習班,那個時候家庭地位低到筆記本都沒有。

我的頭髮,被家人一剪子剪成了亂蓬蓬的樣子,梳不順。

一如我當時的生活,不順,看不到未來。

我能活著,實屬幸福。

後來的我,擁有了一頭柔順的長髮。

我不知道那段時間對我來說應該是什麼,但是我的性子變成了不害怕吃苦。

只是怕貧窮。

有一次和家人聊天,家人發現我非常現實,疑惑不解。


我回,可能是苦日子過多了吧。

看了大家的評論,謝謝大家。


為啥同樣是蚊蟲咬傷,有的人一天就好了,有的人過敏起腫塊水泡半個月留疤了。

你說不就是癢嗎,忍忍不就好了嗎,我說我做不到啊,你知道我有多難受嗎。你說你不知道,並且不明白為什麼同樣是蚊子咬有人會過敏。

-

A小時候掉進水裡差點淹死,從此不會游泳,怕水。
B不會游泳,怕水。

A和B在玩鬧時候被推進泳池,B嚇壞了,A嚇暈了,莫名其妙就抑鬱了。
大家說,同樣是怕水,你看B怎麼沒抑鬱呢?

就算同樣的剪子同樣的力氣扎在身上,每個人感覺到的疼痛都是不一樣的,何況是所謂的壓力呢。


推薦閱讀:

經常過度擔心未來是不是一種病?
人在情緒低落時最適合做什麼?
畫畫遇到瓶頸是種怎麼樣的感受?什麼情況下會遇到瓶頸?
為什麼在加上合適的背景音樂之後,劇情能夠變得更加觸動人心?
懦弱的人怎麼表達憤怒?

TAG:心理 | 情緒 | 心理諮詢 | 抑鬱症 | 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