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某種意義上來說,所謂的善良的人是自私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從某些方面來說

在中文語義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加上這些個前綴,你說什麼都是對的啊


能這樣想看得出題主是個愛思考的人~我也是

高三時特別困惑這個問題~我自問是個善良且不笨的人。恰好我們當時的班主任是語文老師,上課愛闡述一些她自己的思考,有一個詞我至今記憶猶新——狂喜的微笑——用來形容同學中某位成績驕人,在其他失意人面前為了不傷其自尊,刻意壓制自己的膨脹感覺

我們姑且認為那位同學是有一顆良善之心的——作為好學生我經常也有這樣的體驗,我明白自己的用心良苦。可這位同學又是極聰明的,他愛好對自己的行為做更深的探究。自己的目的真的那麼單純嗎

首先,我為什麼要壓抑自己的喜悅,而不是趾高氣揚,因為我想在下次我考得差,或別人優於我時,能同樣給我理解,不要嘲笑——我深諳被人嘲笑的難過,又也許我的心理素質略差
又或者我迷戀佔據道德制高點的優越感——就像為行善而行善,參看陳游標的高調,當然最高等的行善是做好事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在做好事,習慣成自然

ps說得有些亂,整理一下,主要兩個原因
一是自己有因別人不善良而受煎熬的經歷,所以發自內心的希望別人不要再和自己受這個苦。類似悲天憫人,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情懷
我堅信這裡面有純潔神聖的善良
二是佔據並享受道德上的的優越感,甚至「因為我想在下次我考得差,或別人優於我時,能同樣給我理解,不要嘲笑」也可以忽略
為什麼
因為我在得意時照顧了你的失意,而你在得意時卻恩將仇報,我從心裡鄙視你,你在道德上已經輸了,我一直佔據著道德的制高點
但你因此批評我自私,我覺得有些過了,雖然有利己的考慮,但這是雙贏的,所以是合理的存在

以上是我舉的一個關於善良的例子,希望能給題主一些啟發
再往深了說,虛榮是支撐我們所有情感的唯一支柱——這是我高一的看法,至今還是這樣認為
但虛榮不是壞事,適當的虛榮是我們人類社會發展的源動力,就像貪婪被一些功利主義學者認為無害一樣——貪婪的確逼著你努力向前,否則就被其他黑心鬼踩在腳下

至於你說的為了獲得社會的認同似乎太極端了,拿捨己救人來說,優秀的人第一秒不會想著自己去救能獲得什麼,但第二秒,第三秒,,我敢肯定他也會在心裡做一個權衡,只是這時人已經被救了~優秀與否的差別,大概也在這利己心的算計時間長短上吧

我相信高尚的存在,只不過我們成長壞境中的宣傳政治意識太濃,反而玷污了英雄行為(ps不是英雄)本身的神聖性

我也在思考與成長中,與君共勉~


如果你對人的了解和劃分僅僅停留在善良、不善良、需要認同、宣揚的高尚這些外在的標籤上,那貼什麼就是什麼吧。什麼某種意義,不就是懶得思考的萬能借口嘛。


當年讀大學的時候,曾經和人一起合租,合租的姑娘嬌生慣養,據說在家過了18年,連垃圾都沒有倒過。所以從合租的第一天起,我就扮演起了老媽子的角色。她從不買菜,不做飯,不打掃房間,不刷碗,甚至不刷廁所。除了洗自己的內衣褲,她簡直過得像一個公主。後來有一次我生病了,在床上躺了三天,她就讓屋子亂了三天,第四天我忍無可忍的爬起來把屋子打掃了一遍,扔掉了所有的垃圾,洗乾淨了所有她用過的杯子和碗。兩個小時以後她回家了,帶了外賣回來,吃完之後,照例把用過的碗筷堆在了洗碗池裡。

我忍無可忍的發了飆,後果是之後的一個星期里,她四處告訴所有的人,我是一個多麼不近人情的人。你看,她那麼可憐,從小都沒有獨立生活過,長這麼大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本來就方寸大亂。而我,從小就獨立生活,有嫻熟的生活技巧,卻不肯對她有任何包容。

於是有人來告訴我,你應該寬容一點,善良一點。我張口結舌,氣得回家哭。

我有個朋友,被男友劈腿了。幾年之後,男友和新歡結婚了,但是過的不幸福,是他們自己生病了,還是孩子生病了,我已經忘了,反正結果就是,他們回來找我的朋友借錢,說是救命。

我朋友不假思索的拒絕了,於是也有人告訴她,你應該善良一點,無論當年發生過什麼,這畢竟是一條命,朋友跟我吃飯的時候敲著桌子大罵。我知道她為什麼罵,當年她失戀以後萬念俱灰,喝酒喝到酒精中毒進醫院,她自己那條,也是人命。

其實你會發現,這樣的場景在生活里很多見。

好比你去買東西,一個比你歲數大的人的插隊在你前面,如果你和他爭吵,那麼可能就會有人說你斤斤計較,不吃虧。

好比你去坐車,一個老人提出要和你交換上下鋪的位置,你如果拒絕了,可能就會有人說你小小年紀不懂得敬老,這麼點方便都不肯行。

如果你的工作夥伴不負責任,給你造成了巨大的困擾,而你發飆的時候,他抹著眼淚從你的辦公室里一路飛奔出去,那麼不要半天,你「嘴不饒人,把人活生生罵哭」的名聲可能就會傳遍全公司。

如果你過的還算不錯,而一個窮人侵犯了你的利益,那麼在你對他追究責任的時候,就可能會有人罵你為富不仁。

你看,總會有那麼多人,完全不問事情的起因緣由,就自顧自的站到看上去比較弱勢的那一方去。

後來網路發達了,我發現這種善良的人越來越多了。好比說,你總會看到殺人搶劫的新聞里,有人在悲天憫人的說,如果有足夠的錢,誰會去搶劫呢。

後來我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這些號稱被搶劫,被欺騙,被背叛,被壓榨,都仍舊應該心存寬仁的人,當自己利益被觸犯的時候,往往也是跳腳最快的那些人。

我親眼見過一個告訴我們 「搶劫犯也是生計所迫才會去搶劫,值得同情」 的人,在自己錢包丟了以後指天誓日的咒小偷全家去死。

我也親眼見過一個指責我「你比我有錢多了,幹嘛不肯幫我買單」的人,因為朋友找他借了個包,卻晚還了一天,就此和朋友翻了臉。

從此我就明白了,原來這些整天把善良掛在嘴邊的人,和善良兩個字實在沒什麼關係。

他們有些是希望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不懂得反抗和據理力爭的人,這樣,在他們想要不講道理佔便宜的時候,就會越發順遂。另外一些,是想表達自己有那麼深邃的思想和那麼柔軟的心靈——反正被傷害的也不是他們。

當然還有一些,則是根本就沒有任何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選擇善良,只是因為做一個「善良」的人,要比做一個「講道理」的人輕鬆。你看,你只要站在看上去可憐的那一邊就好了呢。

就是這樣的幾種人,湊在一起,而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他們無所謂事實的真相,無所謂的事情的道理,無所謂那個真正的在這件事里受了委屈或者付出的人是多麼需要人的體諒和支持,他們只會為了那個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沒有任何責任感的說出輕飄飄的空話。

你應該善良一點。真奇怪呢,我為什麼要善良一點?

所以我在想通了這個道理以後,我就選擇不要做一個「善良」的人了。我只要做一個講道理的人,也負責任的人。

我在意真相,我在意道理,我在意在一件事情里真正付出努力並最後被辜負的那個人。我也在意一件事情里無辜被傷害卻深知不能為自己討個公道的那個人。

一件事情,我只想知道它本來的面目,我不想看誰流淚了,誰控訴了,誰顫巍巍在風中發抖,或者誰喊得比較大聲。我不想聽誰說他是無心之失,聽誰說他是好心辦了壞事,聽誰說他只是不知道,不懂得,這些都不是他們該得到支持和原諒的理由。

無知即惡。蠢即惡。傷害即惡。這世上有些東西,起因比結果重要,比如追尋夢想。而有些事情,結果永遠重要過原因,比如傷害別人。如果我認為捅人一刀是表達友善的方式,於是去捅了人一刀,那麼這絕不說明對方應該因為我本無惡意而原諒我,相反這隻能說明我是個白痴。

這世上最大的惡,往往都是以善良的名義四處橫行。惡人的最大幫凶,也常常是那些根本不需要為自己所標榜的「善良」做出任何實際付出的「善人」。

而這世上最可笑的事,莫過於善良本身,居然因為善良之名而寸步難行。


大多數話加上「是不是某種意義上來說」基本就是謬論了——「是不是從壞人的意義來說,好人也是壞人呢?」
善良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是善良的,也不是「我要變善良」,善良的人的善良,就和食肉動物吃肉,食草動物吃草,就和水往下流,氣往上升一樣,是自然的。
所以,他們不是為了社會的認同,也不是為了高尚,他們這麼做,只是因為那已經是他們的行為習慣了,所以他們並不自私。
另外很驚訝一些人連自私的意思都能搞錯,自私是「將自己的利益置於別人的利益之上」,而不是「根據自己的慾望行動」。


自私是一個人把自己的考慮或利益置於別人的利益之上。自私是對立於無私和利他主義的。(via維基百科)

個人認為人都是自私的。而善良的人之所以善良,是因為他們放棄了容易達到自私目的的道路,而選擇了困難的那條道路。
------------------------------------
更新時間2013.7.7
按照維基百科對自私的定義,善良的人應該不是自私的。因為相較於只滿足自己的利益而言,在滿足自己的同時還要滿足他人的利益甚至先滿足他人的利益再滿足自己的利益要相對更困難一些。
我認為所謂善良,就是有為了保全他人的利益而放棄一部分滿足自己利益的可能性的意願並作出行動

要更正的是,之前所說的「人都是自私的」里的「自私」,是一種更廣義上的自私,這種自私應當是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
如果自私的範圍這麼大,那麼人應當都是自私的。
因為所謂人的行為,從都是根源上都是為了與自己的認知、感情相協調。不論是狹義上的自私還是無私,要麼獲得了物質利益,要麼獲得了精神滿足,物質利益又對應了精神的滿足。而精神的滿足體現在認知、感情與現實相協調上。自然,從這種意義上說,善良的人都是自私的。


所有的人都自私,區別只是善良的人的自私不會傷及他人


從某種意義上看,善良的人,都是自私的。
從某種意義上看,不善良的人,也都是自私的。
所以,所有人都是自私的。
不就是/
經濟學中的/
自私人假設/
么?

這個假設只是理解經濟活動的一個角度,經濟學家為了減少工作量才設了這麼個假設,不代表這是真理。
涉及社會現象時,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你沒辦法證明它。


這是偽善。


被@馮俊鵬 邀請了,但我其實沒有很好的結論。

看到@kun yu 的答案,想說說這個「某種意義上來說」。我現在有點討厭這個說法了——某種意義,是什麼意義?所謂意義,就是價值,「從某種意義」,就是按照某種價值體系去衡量一件事,那麼,當你想探討這個問題的時候,難道不應該明確的把這種意義指的是什麼提出來嗎?當你不提出來而是僅僅以「某種」來指代的時候,我們無法按照你的設想談論——因為我們並不知道你的設想是什麼,只能猜。

不是有本書叫《自私的基因》嗎?裡面生物學解釋(這本書算不算生物學?我也不太肯定),還有很多哲學家,比如休謨,邊沁等等,都探討過善良是什麼,正義是什麼,道德是什麼的問題。我就不掉書袋了,反正我也沒看懂。

按照我的理解,善良是一種智慧,但它是智慧得出的結論,而不是思考本身。一個人有善行,不表示他已經領悟了善行背後的一切,可能他是受教育的影響,宗教的影響,家庭的影響,馬列主義的影響,或者像題主說的追求社會認同,等等。最終形成的結果就是他做了好事兒,心裡好過,做了不好的事兒,心裡不好過。這叫什麼?我覺得叫「良知」,用老百姓的話就是「知道好賴」。不是每個人都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的,大部分人心中,都有一些不需要求證就相信的結論,這些結論的學名,叫信仰。

那麼,一個人為了自己心裡好過而做善事,是自私嗎?當然不是——為了自己心裡好過而做不善的事情,才叫自私。為了自己做善事,頂多叫「自我」。自私是個貶義詞,怎麼能用在行善的人身上呢?

題主的意思,可能是說「沒有誰比誰高尚」。但是你得明白——「高尚」這個詞,是用來表揚人的,不是什麼嚴格的科學結論。它不是用來定義內心而是定義行為的,也不問動機,不求純潔。假如一個人能通過資助失學兒童獲得性快感,一想到自己資助的學生大學畢業了,就能射精,他高尚嗎?仍然高尚。

假如一個人不愛你,他騙你說他愛你,騙了一輩子,那麼他愛你嗎?仍然不愛你。
假如一個人不想資助你,卻因為某些原因資助你,資助了一輩子,那麼他資助你了嗎?資助了。

這個區別,應該不難理解吧?


哲學課上老師問我們:Are all human actions motivated by self interest?
人類所有的行為是不是基於己利?
有人舉反例說:特瑞莎修女 (Mother Teresa)
老師又問: 難道她做善事不是因為這個行為本身帶來的滿足和愉悅感嗎?
我的理解是:她並非以此為目的幫助他人,但有可能這些行為帶來了愉悅感。這兩者是不等同的。而且如果你讀了她的自傳,她並未有滿足或愉悅感。她的行為,只是基於愛的本身。


我字典里善良的定義是: 當私慾和道德、良心發生衝突時,選擇後二者的就是善良。


自私的本質是私利,而善良是為了自我實現和價值認同。 說善良是自私只是某些人,謀取私利的詭辯。


有個故事:為了一件不相干的事情,我騎車到迎江去找退居的老僧皖峰方丈。路過郵局的時候,見到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正追在兩個年輕的姑娘後面,伸出一隻髒兮兮的小手討要錢。姑娘厭惡地舉手做出要打的樣子,孩子嘻嘻地笑著,接著又去追另一個中年人。那個中年人被纏不過,只得從腰裡掏出一隻角子扔進孩子的小手裡。孩子得了錢,舉著小手快活地往回跑去。郵局的台階上,孩子的母親,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女人笑迷迷地迎向她的兒子。在她的身後,孩子的父親正蹲在一個角落裡,那是一個看上去極其憨厚的青年農民,他的手裡,還抱著另一個約二三歲的孩子。

目睹了這一幕,我有著一種說不出的憤怒。我停下車,指責那一對年輕的父母說:「這麼一點點大的孩子你們竟讓他幹這種事,你們於心何忍。我就不信你樣這們年紀輕輕竟然養不活一對兒女。」那一對男女或許是被我這突然的舉動震驚了,或許是我的指責觸動了他們暫時麻木的某一根神經,他們竟一時愣在那裡,不知如何是好。看著他們的樣子,我想他們一定是真的遇到了什麼困難,於是又說:「縱然真是有什麼難處,也應該是你們做父母的去向人伸手,而不是這個孩子
。你們想過沒有,將來孩子長大了怎麼辦?」我說完,就騎上車走了。走了一截路,覺得自己有些過份。那一對夫妻倒不像是什麼無賴之徒,我想他們一定真的遇到了什麼難處。而我,不問究里,橫加指責,信口說教,這是知識分子的最要不得的毛病。於是我手摸向口袋,我想做一點實際的事情,這樣也許比空口說白話來得好。但是,我的口袋裡偏沒有裝錢。我回頭看了看那台階上的一家人。看見那個孩子又乞隨在另一個男子的身後,我搖了搖頭,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一樣向迎江寺騎去。

到了迎江寺,與老僧就那件不相干的事商談起來。但是,我不知怎麼總是心不在焉,我的心思沒有瞞過精明的老僧。老僧果然問我今天遇到的什麼煩心的事情。我說,能借我一點錢嗎?老僧
說,抽屜里有,你自己拿吧。我打開抽屜,從中抽出四張,轉身向郵局跑去。等到我滿身大汗地來到郵局門口,那個台階上已經沒有了那一家人。我想,是那年輕的夫婦受了的指責,良心發現,收起乞討的勾當了嗎?我想那年輕的父親是能夠出門打工的,那位母親也是可以在家裡種一塊自留地的,他們會像無數當今社會的人一樣,通過自己的努力,過上一個溫飽的日子的。果然,我在不遠處瞄到了那一家人的背景。我追上他們,將那四十元錢遞到了那年輕父親的手裡。沒等看一家人感激的神情,我趕緊離開那個人潮湧動的街頭。

回到老僧那兒,我的情緒特別的好。我半是玩笑,半是炫耀地說:「怎麼樣,我夠善良的吧。」沒想老僧卻半玩笑,半是認真地說:「你那種善良,是一種自私的善良。」我像是被人看到了某種隱私,然而卻不服氣地說:「善良就是善良,善良還有什麼自私嗎?」老僧見我急了,又笑著說:「剛才在街上,你指責了人家,覺得有些過份,一時心裡失衡,於是就要有點表示,以彌補一時的過失。後來你終於將錢送出去了,情緒立即就好了起來。你為什麼給了人家四十元錢就一下子高興起來了呢?你是為那一家人有了一餐簡單的飯食而高興嗎?是為了那一家人從此有了幸福而高興嗎?顯然都不是,也不可能,你的高興,就是來自那四十元錢,四十元錢幫你獲得了心理的平衡。這就是你們知識分子,我說得不對嗎?」老僧看著我,依然是那種燦然的笑容。老僧年輕時是學過「點穴」的,我不能不承認,這一刻他的確是點到了我的某一穴位上,我一時便木在那裡,沒有言語。老僧接著又說:「當年梁武帝在京城做了很多的善舉,自以為很了不得,一日達摩祖師來,梁武帝問:『我的所作,功德大否?』不料達摩卻說:『無有功德。』達摩說,真正的善良,是不帶任何私心雜質的,是沒有半點猶豫的『當下即是』:善良是不應該有任何代價的,它不求得任何回報,沒有絲毫的索取意念,如果有那麼一點點,善良便不為善良。」

老僧的話讓我想起今年的許多賑災義演。一次我和女兒一同觀看一場十分感人的義演晚會,我發現,當每一次捐款單位爭先恐後地將寫有本單位捐款數目的牌子高高舉起的時候,女兒總是不屑一顧地扭過頭去。正是女兒的這一舉動,讓我感覺得那些爭先恐後的牌牌與這感人的晚會現場氣氛是那樣不相諧調。然而女兒不理解在一切商品社會裡,一切的行為都不能不打上商品社會所特有的烙印。這些在我們看來純屬正常的行為,在女兒們看來,卻是不正常。那麼,這是女兒的不成熟,還是我們的過於成熟呢?就像迎江寺的老僧一樣,他們對這個人世,對我們這些芸芸眾生,是否太苛刻了呢?我不知道。


善良的人也許沒有目的性,但卻成就了他的目的性。你懂我意思吧。《道德經》有言:「無私,故能成其私」,意思為,大公無私的人往往能比那些自私的人得到還要多。但大公無私的人確實沒想著自私。


善確實是自私。
善良是為了討好別人,為了和平共處,最終是為了自身。
善良對大家都有好處。每個人都善良,避免衝突、爭鬥,每個人都能得到好處。
善待他人、和平共處,是對每個人,對人類世界最有利的原則。
動物之間都懂得這樣做。
它們只是在必要的時候,才爭鬥。——資源有限的時候。
似乎知乎上有個回答:善是一種偉大的自私。

其實一切美好的品質,都是自私的。
而自私,就是為了個人利益,是天然的權利,是永遠都最值得捍衛的權利。
一切的善,本質都是利。
中國的傳統是把義利分開。是愚蠢的。
義的本質就是利。
善就是讓別人得利。


人不可避免地在某些方面顯露出自私。
某些人的善良是為了獲得社會的認同。
至於有沒有宣揚的那麼高尚,要看你這宣傳的高尚究竟是什麼。
一個出於自私心而進行的善行,我仍然認為是高尚的。


我覺得要反過來說 只有私自的人才是善良的 懂怎麼對自己好的人 才會多出一份心對別人好 對自己都來不及好的人 怎麼會有心思對別人真的好?


對。
道德和高尚只不過是有智慧的自私而已。


真正善良的人,從未在這個社會上得到經濟和地位上的認同。


推薦閱讀:

貪生怕死的錯誤性質有多大?
一個藝術家的道德水平是否必然會影響其藝術高度?
社會那麼複雜,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能夠恪守自己內心向善的準則?
這個世界上存在報應和下輩子嗎?
當付出得不到回報,你會怎麼做?

TAG:道德 | 社會 | 善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