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彈丸小縣,如何才能拓寬自己的視野?


謝邀。同樣作為一個「彈丸小縣」出身的人,我的回答可能過於個人化,請見諒。

我覺得在當今的時代,三線城市鄉鎮出來的人是幸福的,因為我們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有著他人難以經歷的珍貴體驗。

我的家鄉是內蒙古草原上的一個連火車都沒有的小鎮。在我小的時候,菜市場賣雞蛋的是我姥爺,賣血腸的是我表姑,甚至去淘盜版光碟,我都要管店主叫舅。大街上隨便遇見個什麼人,仔細一打聽肯定會有親戚朋友互相認識。鎮里的經濟不算髮達,一直到2009年左右,超市裡的百事可樂仍然賣不過山寨飲料。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的視野狹隘到驚人:2003年左右,我帶回來的1元硬幣沒有人敢收,2007年的時候,鄉下有個農婦因為看病去了趟呼和浩特,繁華的城市生活給了她很大打擊,回來之後想不開喝了農藥(還是在我媽的醫院裡搶救的)。

我就在這樣的環境里成長,4歲的時候還把雪碧當作是咖啡吵著要喝;12歲第一次坐電梯,還不會按。這可能是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們難以想像的吧。一直到我小學三四年級,我和朋友之間能討論的最高端大氣國際化的話題,也無非就是街機三國志裡面趙雲的升龍劍該怎麼出,拳皇97羅伯特的無限飛腳,以及那時候風靡一時的幾部動畫。

幸好,鎮上開了一家書店。當時還開了個書吧,花上5毛錢,買一袋酸奶,整個書店的書可以無限看,暑假寒假的無數個下午,我就泡在書吧里,讀著各種各樣能讀懂的讀不懂的書,聽著因為單曲循環變得已經開始折磨耳朵的我心永恆。
小學5年級,第一次逃學,騎著自行車向鎮子的邊緣前進,騎了一下午之後周圍已經只剩下荒郊野嶺和遠方矗立的墳包,只得悻悻而歸。

12歲那年,我父親的一個生意夥伴的弟弟來我家作客,無意中就說了那麼一嘴:」這小孩挺好,跟我去秦皇島上學去吧。「
現在想想,當時的一個」去「字,可能改變了我的一生,伴隨著桑塔納2000的顛簸和一路的暈車嘔吐,跑了650多公里,終於邁出了向外面的世界的第一步。對於一個草原出來的少年來說,一切都是新鮮的,未知的:立交橋啊,各種各樣的點心啊,電梯啊,還有電腦啊,城裡的花姑娘就是長得水靈啊,啊。

電腦和網路改變了我,讓我知道世界原來可以如此觸手可及。我甚至那個時候就開始找到了O界,開始接觸牆外的世界,就仨字,好奇心。當時的學校是一個比較昂貴的私立,一到周末,各種各樣的好車停在校門接孩子回家,我坐在宿舍的窗台上看著校門外車水馬龍,幼小的心裡第一次燃起了對物質生活的慾望。當時學校和澳大利亞,加拿大的學校有來往,夏令營可以去,雖然因為開銷問題沒去成,卻讓我也開始明白,原來外面的世界可以離我很近
我開始轉變思想,仔細觀察周圍的社會,用一種自己領悟出來的思維方式來判斷得失。成績並不是全部;你取得的成就在別人眼裡未必重要;社會未必公平;有些事是底線不能碰;書上說的不一定是對的;事物不是絕對的而是多元的;光靠努力是難以成功的;大多數判斷並非是正確的;人生是未必要隨波逐流的

我的心裡開始有一種恐懼,觀察得愈多就愈是恐懼,這恐懼一直持續至今。靠常規的路,努力30年也不一定能開得起校門口停的好車,努力300年也不一定會有人為我封道(北戴河夏季經常因為中央領導的到來而封道)。我就算達到了所尊敬的班主任的高度,也只能擠在3544工廠附近的筒子樓里看著超市的促銷傳單。現在看來我當時的思路是非常非常貪婪,物質,充斥著齷齪的資本主義思想的。但是我直面了我的慾望。直到後來,這慾望開始變得具現化,我開始明確的知道我所追求的是什麼,那就是物質上的滿足,和精神上的安寧

這一直驅使著我尋找更多的機會。後來去北京學畫,去長春上大學,見了許許多多的人和形形色色的事,一個個的固化思維和形象開始在我心中倒塌,我自幼建立起來的世界觀被重建了一遍。終於在08年,幫一個日本設計師解決了一個小小的知識產權問題之後,我決定再賭一次,退學去日本。

這裡還是有個小插曲,我在上飛機之前,莫名其妙得了病,上吐下瀉虛弱不已,我母親問我要不要養好病再去,我在腦里一片混沌的狀態下揮了揮手:「抬著我也要上飛機」。
回頭想想過去去秦皇島因為暈車嘔吐差點直奔醫院,我覺得一個人在做一個重大決定的時候,上天總會來考驗他一下的。

來日本重新上了一次大學,周圍人忙著打工喝酒你泡我我泡你,我一邊觀察著這個新世界,一邊回到家裡充實自己。眼界放寬一點,滿地都是機會
在我答題的現在,我在和一個義大利人合作,在美國人的平台上與香港的程序員,台灣的美工做設計賣給德國,美國,澳洲,甚至非洲人。在中國美術學院當了兩次助教,有過一個新加坡的女朋友,明年準備開公司,還準備融資近幾年內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型渲染農場。雖然前途未知,但是我相信,只要你有直面內心慾望的勇氣,有敏銳的觀察力,有付諸實施的行動力,你的視野和未來,都不會是問題。


我目前的處境和你一樣,看到這個問題,我突然想起來我第一次用到知乎手機客戶端的時候,發現更大的世界。很震撼。很贊同一樓的答案。

我出生在甘肅東部的一個小城,杭州讀書,如今工作下派到藏區,落後,封閉。和你一樣,在一個彈丸小縣城,同事們年齡偏大,同齡人很少,關注點很不一樣,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覺得手機和網線是我和外界聯繫的唯一渠道。不知道你的具體情況,只能結合自身來說說。

首先,我覺得高度決定視野,當下獲取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而視野卻是由眼界和高度決定的。很多時候,關注的點和接觸的人決定了你的視野。多走,多看,多傾聽,多思考,會讓人看待事情和問題的角度變得大不一樣。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身邊的同齡人有3個,2女一男,85年左右,可是因為興趣原因,完全沒辦法溝通,諸多公共事件同他們談起,得到的回答永遠都是沒發生在我身上,和我有什麼關係,感覺無奈,後來和領導交流,晚飯後散步,聽了很多事情,才發現原來這個落後的小城裡也能讓你學到很多東西,提升你的眼界,拓寬你的視野。而思想的高度個人覺得可以通過經歷、閱讀等等有所提高,我覺得閱讀是最小成本可以看到更大更廣闊世界的方法。如果你還是學生,我想你需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追求,做好自己的課業,盡量多的讀更多書,寒暑假去外面走走,保持一顆強大的內心,對生活抱有善意和謙卑的姿態,等你有機會有能力走向更大的世界的時候,保持自己的追求和夢想,擁有強大的內心可以讓你在複雜的環境里不卑不亢(我剛上大學的時候,有事情借用學長筆記本,連電源開關都找不到)。如果你和我一樣工作了,那麼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出去走走看看,保持最大的善意結交更多的人,這些經歷會提升你的高度,自然會看到更大的世界。

其次,從我自身來說,我覺得接受和適應環境也很重要。我剛從杭州畢業報道後被下放到藏區的時候,覺得滿目瘡痍,髒亂差的街道,素質底下的人,各種不好的生活習慣,聽不懂的藏語和方言,對這個環境充滿了抗拒,一度覺得這個地方像個牢籠,隔絕了外面的世界,不接受,不交流,每天除了工作就是趴在電腦前。整個人的狀態都很差。後來慢慢調整,才發現原來這個地方也有很多讓我眼界大開的地方,比如最近,有時間會去寺廟和喇嘛聊天,也能學到很多。所以我覺得身處一個比較閉塞的環境,並不代表什麼,可能對你來說也是一片廣大的世界。視野的拓寬是積累的過程,不要太過執著於外面的世界而忽略了本身所處環境能讓你學到的東西。


最後,個人覺得視野其實是一個有點懸的東西,我總結成興趣和知識的積累。興趣決定廣度,知識決定深度。保持適當的好奇心是很重要的,當然,如同一樓所說,直面自己內心的慾望,敏銳的觀察里和良好的執行力,光有興趣還不夠,要有執行力保持一定的深度才好。暫時就想到這麼多,我們境遇這麼相似,歡迎交流。

最後想說的一點話
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程浩,認識他和他交流過以後,相比連病房都走不出的他,四肢健全的我簡直自慚形穢無地自容。知乎真的是個好地方。謝謝知乎和各位願意分享經歷只是的知友讓我看到更大的世界。
最近比較敏感,寫著寫著不知不覺就成了這個樣子,最最最後,各位,來幹了這碗雞湯好好生活吧!


閱歷尚淺,站位很低,不敢談視野,簡單說下想法吧。

如今社會,彈丸小縣也一定能找到這兩件可以利用的資源:書籍和互聯網
針對小孩子:
你想想古代交通那麼不發達,大賢大哲經世之才卻有好多,他們的知識、才能、治世遠見大多是從書里學來的。讀書可以使精神世界不再貧瘠——沒錯也許一個少年沒走出過小鎮,沒去過歡樂谷沒吃過KFC,但是夜晚他可能夢見整個納尼亞王國,夢見阿斯蘭在指揮天上的星星唱歌;他可能在腦子裡幻想一個故事,故事裡馬良跑到匡衡家說不要鑿壁偷光了我給你畫個燈吧。反正我小時候就這樣……其實我只在小學畢業去親戚家玩時吃過一次KFC坐過一次過山車一次旋轉木馬,經過漫長的歲月等我離開小鎮去讀書的時候已經是個素食者了……但是我小時候讀過好多好多書,編過好多好多故事啊,我曾經每天給某個姑娘講故事講了兩三年。而且我的故事可牛逼了被四處傳閱,小夥伴們都求我在小說中為他們安排角色。
如果儲備想像力不算拓寬視野的話,你們誰還記得《少年兒童百科全書》四卷裝嘛?完爆十萬個為神馬+上下五千年。從復活島人像到薛定諤的貓到觀世音的性別到暢想未來的大飛碟,太能拓寬知識面了,想當年我整天對著上面的伏羲八卦圖畫啊畫。
對於你們大人:
讀史使你明智,讀詩使你聰慧,學習數學使你精密,物理學使你深刻,倫理學使你高尚,邏輯修辭使你善辯。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世界,吃掉一個世界只需要短短兩個鐘頭。而一本好書的意義在於無論任何時候吃,都會有新的東西被你消化。這個世界可能沒有孩童世界的怪獸、探險和奇遇,但很可能藏有一把河神的斧頭,也可以是肖申克的鎚子,它能作為鍛造靈魂的工具。

而綁在互聯網上的視野,有你眼花繚亂的那麼寬,比萬花筒的圖案變換的還要快。
你從網子的任何一個格子看過去,都能看到學不完的東西,所以拓寬視野最重要的是學會篩選有用的知識。方法論是無法傳授的,必須自己慢慢探索和總結,比較這是片無垠的海域,有著無盡的寶藏和最深的虛無,而每個漁人想要捕撈的東西都不一樣。話說上知乎真的很漲姿勢,對「人」有興趣可以收集到各種不同的人生故事,對知識有興趣則可以收割到各行各業的稻子,大知乎共產主義威武。


當然「見多識廣」也是有道理的,走出去四處看看是很重要啦,但反正我覺得一場準備好了的出走比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要有意義一些。 像現在這樣,父母工薪我待業,條件不允許四處折騰,我必須拿有限的青春一邊努力吸收和學習,一邊儲備更多的精神食糧,等以後經濟基礎牢固,一切準備好了,再啟程。


我要大聲地說,走出去啊,走出去啊,走出去啊。不要當宅男宅女啊,不要當宅男宅女啊,不要當宅男宅女啊。

我都不是生在城裡的,是農村的好吧。雖然現在義烏市全國知名了,但是倒退十幾年誰知道義烏是在哪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更別說要倒退30年前了。

作為一個農村長大的孩子,有時候想想真的很悲催的。這就是眼界和視野永遠都是圍繞著村子打轉,因此,人也會自然地比較偏向於害羞,膽小,稍微走遠一點就會有點一種莫名的恐懼感和不安感,所以不敢走遠。現在想起來,當時的這種莫名的不安和恐懼已經深深為我將來的人生道路選擇埋下了伏筆。

我小時候別說到縣城裡了,哪怕我媽偶爾帶我到10里外的小鎮上玩,那個高興程度就和現在的人能夠有錢出國旅遊長見識那麼興奮。因為終於可以吃到一些在我村裡買不到的東西,還有到各個小賣部去這兒走走,哪兒看看。那個年代的小鎮也不發達,就是農村的集合而已,也不是特別的好,無非就是小賣部多一點,人口多一點而已。但是哪怕就這個程度,這在當時的我來說已經是很長見識,很開闊視野的事情了。而且回村裡,又能和其他小朋友吹牛我吃了什麼什麼,見了什麼什麼,這可是很有驕傲感的一件事。沒辦法,農村裡的孩子就是這點出息,沒見過什麼大世面,稍微到大一點的地方玩一次,別提心裡有多高興了。這不比城裡孩子,從小城裡長大,眼界和格局肯定不一樣。

當然,這也受當時的交通影響,那時候去小鎮上都是坐三輪卡(也就是現在的正三輪車加個頂)才能去的,很不方便,去縣城就更不方便了。所以,在我16歲到縣城裡讀書之前,我的視野和格局最多還是停留在小鎮的級別,對縣城的感覺無非是又比小鎮大一點而已,根本不會去想說縣城裡長大的孩子和小鎮上,農村裡的孩子在見識,觀念,想法上會完全不一樣。

上面已經說過了,生在農村天生就膽小,一出遠門會有一種不安感和恐懼感,所以我18歲中專畢業後就又回到了農村,在附近的一個小鎮上托關係到了一個造紙廠上班。記得,工資最高也就拿過600一月,這還是每天加班的結果,不然也就不到500左右一個月。但是工作很清閑,上兩天班就可以休息一天,等於一個月就上20天班,清閑的很。還好,我比較喜歡看書,那個工廠有個閱覽室可以借書看,一天2毛錢。而且造紙廠經常會有運來被工商部門嚴打時查封的書店裡的書。現在想來都好奇,查封的書店裡居然有香港的和台灣的報紙,雜誌。有的是比較露骨圖片的所謂涉黃一類的(現在看來都是正常),有的是娛樂新聞八卦類的,還有的是正規的新聞報紙,還有的就是涉及到政治類所謂fan gong的書。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開始大量的看書,看報紙。開始看武俠小說,古代禁毀小說,日本推理小說,中外名著。後來覺得看膩了就找沒看過的看看,於是就跑到回收倉庫看那些港台報紙和雜誌。估計是看書看多了,心裡突然對外面的世界有一種嚮往了。那時候再看看身邊的同事,一個個的下班要麼打牌賭博,要麼一大堆人坐在一起聊一些葷笑話,吹牛。那時候突然感覺到我不喜歡這種生活,覺得我不想就這樣過一輩子。於是,那個廠里做了兩年就沒和家裡打招呼就辭職了,結果遭到家裡一頓罵。但是,現在回想起來,這個決定是對的,不然我到現在還在那個工廠渾渾噩噩的混日子。

我真正開始意識到外面的世界不一樣,想到外面的多走走看看的時候,已經是我23歲了。很可悲吧,到這麼大的孩子了才開始意識到外面的世界其實很大的。這真的和看書有很大關係。我從那個工廠辭職之後家裡正好有點小生意在做,所以在家幫了一年,後來家裡看我整天在家不是個事,又托關係給我在一個小鎮子上找了個郵局的工作。這下好了,我本來就喜歡看書,找個郵局的又和報紙和書拉上關係了。所以我又在郵局幹了一年,覺得不喜歡這工作,於是又沒和家裡打招呼就辭職了。然後就借了點錢在縣城裡開了個小書店,經營了半年左右,感覺小縣城裡都是生意人,沒人看書,最多買個報紙雜誌什麼的,所以又轉讓掉了,這一年已經是2003年了。

到了這一年,互聯網開始在中國發力影響到縣城,那時候街上的網吧隨處可見。因為上網的關係,我的視野才真正開始受到了震撼。感覺我生活的世界太小了,我要出去走走,去看看外面是什麼樣的世界。也就是那一年,我決定要到北京學速錄師。說起這件事還有一個很值得感慨的地方,從這個地方就可以看出農村人的視野和格局是多麼的窄,膽子又是多麼的小。因為我和家裡提出要去北京,我媽還到處在村裡打聽誰去過 北京。後來也不知道是從哪裡找到一個同村的中年人,他做過生意,去過北京,被我媽打聽出來,於是就帶著我到他家問北京是什麼樣子的,壞人是不是很多,騙子是不是很多,是不是安全。這個中年同村人說,北京多麼多麼好,人是多麼多麼客氣,多麼多麼熱情,因為是首都反而會多麼多麼的安全,還鼓勵我年輕人就是要多去外面走走,不要老是呆在農村。就這樣,我媽才放心我到北京去。

得到家裡同意後,當年年底我就來到了北京。第一次才真的算是長見識和開闊視野,也是第一次有那種終於出了農村,看到了不一樣世界的感覺。如果說以前只是在書上看到外面的是什麼什麼樣子,而現在可以親身去感受,去接觸,去和當地融合,去和未知的未來發生某種可能性,每次一想到這裡就全身像是打了雞血,渾身充滿力量,熱血沸騰。

之後,在外面走的越久人越覺得要多去不同地方走走看看,所以後來又離開北京,去過上海,杭州,廈門,南昌呆過一陣。這期間大概經歷了5年時間,雖然在外面沒賺到什麼錢,沒學到什麼本事。但是我不後悔,在外面這些年遇到過形形色色的人,有靠譜的,也有不靠譜的,這些人生閱歷不是錢能買來的。套句廣告詞,人生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去過外面才知道人生的艱難,生存的不易,你整個人也會遇事更加的淡定,處變不驚,心態也會更加的開放,更加的豁達。

我不知道題主是處在什麼年齡段,怎麼會想到問這個問題,但是我猜想你應該是90後了吧。在我出生和成長的那個年代,資訊還沒這麼發達,交通還沒這麼便利,生為農村人眼界和格局,思想都只能受到環境的影響,連「外面的世界」這個想法都不會有。現在的信息這麼發達,交通這麼便利,你每天一開網路就能獲取外面的信息,這在我那個年代是根本不可想像的事。這對你來說已經提供了很便利的條件了。如果你想拓寬視野,就去多讀書吧,多懷著好奇心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吧。

我當年的造紙廠的同事現在都還在那個廠上班,從來沒去過外面,沒什麼事連縣城都不會去。依舊維持著領一份餓不死的工資,下班就打牌賭博,講葷笑話,吹牛,唯一的區別在於比以前牌技更好了,葷笑話講的更有水平了。而我,走在了和他們不一樣的人生道路。生在小縣城怎麼了,只要你有勇氣邁出第一步,只要你懷有一顆好奇的心,有勇氣走出第一步,你才能看到更多的風景,體驗更豐富的人生。

最後,推薦你看一部電影《天堂電影院》,電影里有一句話想送給題主,這是改變主人公人生的一句話。「在這裡居住了一天又一天,你認為這裡就是世界的中心。你相信一切都永不會改變。然後你離開了,一年,兩年,當你回來時,一切都變了。」是的,少年,你想拓寬視野就走出去吧,書上得來的都是紙上談兵,只有自己經歷過才能明白改變是可能的。


我想換一個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身居彈丸小縣,你未必視野不如人。

首先從資訊獲取的渠道來說。

梁文道曾經說過,鳳凰衛視是一種奇特的存在。在很多大城市你都是看不著鳳凰的,但是在不知哪天就能從哪個偏遠縣城的城鄉結合部收到一封觀眾來信。

我家就是在一個小縣城的城鄉結合部。清楚地記得那是上小學的時候,鳳凰衛視開播的那一天,我是坐在電視前看鳳凰衛視的開播典禮的。之前還有他的前身香港衛視中文台(貌似在台灣還叫這個名字?)及其電影台,之後有了鳳凰衛視資訊台。另外還有東風衛視,法國F時尚頻道什麼的。直到2010年完全收不到為止,港台電視台少說看了15年了,而那時我大學都畢業了。

這15年看港台電視台的經歷,讓我在大學的時候就意識到,我比很多國內土生土長的大城市的孩子在很多方面視野寬得多。即使我現在還沒出國留學,但與很多已經出國留學回來的同學比我也不見得就視野窄--當然,這也不都是看電視的原因。

我的意思是,在偏遠小城市,文化處於邊緣地帶,你能接觸到的文化產品大城市不一定有。比如那種全國巡迴演出的鄉村文藝表演團,大城市的孩子估計很難看到,再比如當地的婚俗,少數民族的習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本事,等等,這些不算視野么?我看也算。沈從文住在大城市恐怕也寫不出《邊城》,譚盾靈感枯竭的時候也要借鑒家鄉的巫術。每個人的故鄉經驗都是這個人獨有的視野,邊緣地帶本身不就讓人充滿想像么。

另外,自從網路興起以後,在全國(全大陸吧)任何一個角落可以獲取的信息都極大地類似。人和人之間信息獲取的渠道極大地同一化了。即使買不起電腦上不起網,街角也有一家網吧的,對吧?

不過在小縣城最大的缺點在於線下的渠道,關鍵是你周圍缺少興趣圈,所以你即使知道去哪兒獲取信息,你並不知道要獲得什麼。

比如我的很多沿海城市和內陸大城市的同學,從小就有收藏打口碟的興趣,然後形成一個圈子,而後形成超過十年的愛好。那他們的音樂素養就是比我好,這可不是指樂理視唱什麼的,即使我唱歌方面秒殺他們,但他們的積累甩我一條或幾條街。再加上當地音樂教育好,更大比例的孩子會選擇以音樂為職業。一位沿海的朋友讀完計算機本科去伯克利音樂學院讀鋼琴本科,一位內陸大城市的朋友學完金融卻專業從事歌舞劇現在全國巡演,罕見咱們小縣城的孩子有興趣或能力去做這些事情的。

喝口水,看看有沒有人響應再寫吧。


1,學好英語。
2,買個VPN。
3,如果對某方面的知識感興趣,在網上聽公開課。
上述3項都做到,並且還不滿足的話,離開小縣城,去更大的世界吧。


一讀書。
二行走。
三與人結交。
四保持專業深度


我來自江西的一個小縣城,我們縣不通火車,去省城的車只有每天兩班,而且是江鈴的那種很小的。
我們縣的第一台自動扶梯出現在2006年的一家超市,很多人進超市就是為了坐那玩意。
我個人拓展眼界和知識的途徑如下(其實現在眼界也不高,知識面也很窄)
1,通過網路逛論壇,貼吧。因為要上學,電視自然是沒的看,而且我們那都這樣,尤其是上高中的,老師和家長會串通來杜絕你一切的課外活動。我都是每天下晚自習,借著在學校多寫會兒作業的名義,去的網吧。逛這些罈子,讓我對時政和一些經濟名詞有更深的了解,不過也會憤青。
2,辦了個華中希望讀書社的會員卡,我最喜歡看鳳凰周刊和萌芽。萌芽經常拿不到,鳳凰周刊都沒人看,每次我都是看新的。我同學中最受歡迎的是環球時報和參考消息。
3,老師會拿很多日報到班上給大家看,並且看的人很多,確實沒啥資料看,又沒電視,高中三年,沒見我們學校圖書館開過門,還是號稱3000人的第一中學。
4,因為喜歡攝影,認識了很多比我大很多的朋友,後來,他們都陞官的陞官,發財的發財,但是對我人生影響很大,我雖然沒有得到物質的幫助,但是通過他們的言談,舉止,我學會了怎麼和縣裡這樣的人相處,我爸爸是農民工,見了村長說話都打結的那種。
5,讀不來萬卷書,只好行萬里路。我在去年大學畢業完成了我人生最久的一次旅行。歷時一個半月,走了西安,陝北,甘南,青藏和川藏。我人生第一次一個人出遠門,是我讀初中的時候,我從我爸媽打工的台州,帶著我讀小學的表弟,從台州坐船到溫州轉車,然後回老家。各種旅行經歷鍛煉了我的膽量,和各種嘗試。
6.不同的工作經歷,我做過的第一份工是小學跟著我爺爺撿破爛,我賺了的錢是拿來買兩毛一根的冰條,很多人應該也吃過吧,有兩節的那種。後來挖過草藥,到工地搬磚,在家插秧,割稻子,高中暑假到鞋廠做包裝,車包等。各種工作極大的擴展了我的知識面,以至於我現在對很多東西都懂一些,並且自己做,我自己小旅館的牆是自己刷的,木工是自己做的,空調都要自己裝的。


紙上得來終覺淺,我小時候沒少看書,包括旅行的書,可那些地方飄忽如夢,離我如此的遠。擴展自己的視野,請你走出去,離開家鄉,離開親人,離開你的comfort zone, 去外面闖蕩。想不出有什麼更好的方法磨練自己擴展視野。

我十八歲以前,只去過離家最遠80公里的地方。
一切,可能緣於我18歲的一次旅行和認識的一個人。

我出生在蘇州,在我小時候,蘇州是個小城。沒什麼外地人。上學說蘇州話,化學課老師用蘇州話念強鹼氫氧化鈉,發音同強姦氫氧化鈉。眾人鬨笑。那時候每個大人都告訴你,蘇州多好多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世界其他地方多苦多苦,北方人睡窯洞和炕吃窩頭。我們出生在蘇州真的中了彩票啊!千古魚米之鄉啊!blahblahblah

十八歲的時候,終於決定出去看看北方是什麼樣子的。於是花了42塊錢我還清楚的記得,買了張綠皮火車的坐票,顛簸二十幾小時,去了帝都。一個人去的。家裡人不放心,輾轉託了個人照顧我。

於是,在北京火車站,我等到了接我的人,一個四十多歲上下氣度不凡的中年人。他開一輛很破舊的小車,當然還真沒什麼人有私家車,大家都騎自行車。看長城天安門頤和園並不十分震驚,反而覺得沒有課本里來的宏偉。但是他帶我去了一家西!班!牙!餐廳!還有一家莫!斯!科!餐廳!我當時拿著刀叉無所適從,但是內心很震驚。因為蘇州離上海十分近,小時候我是去過上海的,路過上海的紅房子餐廳,爸爸說那裡吃西餐的,很貴,不划算,都是帶我去吃客小籠包。所以當我看到無比精緻的餐具,富麗堂皇的西班牙俄羅斯餐廳,紅菜湯,格瓦斯,羊腿,還有跳舞的外國女郎,我還是像個鄉下人一樣四處觀望。內心OS好高級啊好高級!

而那位氣度不凡的中年人在吃飯和陪我看帝都的過程里,給我講述的故事,更打動和深深的影響了我。原來他曾經開車一路開到新疆,去了哈密伊利一直開到邊境。後來去了羅布泊,沙漠里徒步。還加入過反盜獵隊。他說有一次車子拋錨,渺無人煙差點死掉。再後來去了西藏尼泊爾。要知道,那是十幾年前!那時候,沒有什麼網路智能手機,也沒有如今的徒步間隔年去西藏等說法。他給我看了很多西部的照片,長河落日,古道西風。最後他告訴我,出去看看吧,世界很大。

不誇張的說,18歲的我對他著迷了。他有位很年輕的妻子,他曾經離過婚。他在北京自己住一幢小樓,在海淀區還記得。房子布置古樸而有品位。後來看了血色浪漫,看了可可西里,我彷彿都看到了他的影子。

我回到蘇州以後,這些圖片故事,這個男人無論如何揮之不去。他幾乎改變了我看世界的態度。後來,我終於去到了比他去過更廣闊的天地,我在外面經歷了無數挫折,我都會想起最初那個告訴我世界很大很大的男人。

而我有些同學,從來沒有走出蘇州,上學工作成家都在那裡。每次我回去,他們都說,你看,外面有什麼好,還是蘇州最好吧!我總是笑笑不說話。


百度新聞——&>亞馬遜圖書——&>專業性論壇——&>專業朋友
從新聞了解所愛,從書籍了解所需,從論壇了解所得,從朋友了解所想。


視野對於個人而言是否重要?個人的長期行為主要是由思維模式與外界環境所決定的,而視野恰恰是由於環境造就的。


前不久在圖書館的時候,一對初中小情侶在那聊的熱火朝天,男的給女的補習地理,這我太確定了,他們的音量實在讓我難以靜下心來玩手頭上的遊戲。


女:書讀的好又怎樣,上大學沒用!我姐說有一個清華畢業的照樣沒用××××


補了會課,估摸著學不下去了,女的抱怨道,說的話大抵如此。


我沒太注意男的是如何給女的解釋的,也許在我眼裡即使他能解釋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重要的不是這點,重要的是這幾句話所體現的個人的視野。


從這女生的口吻里,我推測在她的腦海里在中國的大學除了清北,就是其他大學,事實上許多沒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確實有這種想法,而造成對大學概念模糊不清的根本原因還是環境使然,她所處的環境並未能讓她理解「其他大學」,而環境又直接影響了她的視野高低,從他們的後續談話中我了解到她想與她姐一樣做個護士,

(為了避免看到的人誤會,落下有的沒的各種口實,在這裡我必須要澄清一下,向那些堅持著人人平等的人說句話:

嘴上說著人無貴賤之分,身體卻很誠實呢。)

在她的眼裡,或者是在她所處環境的眼裡,讀大學跟能不能成為一個護士毫無干係,而且只要是護士,大家都一樣,沒有區別。假如她聽說了北大畢業生跑去當護士,那麼她一對會強烈的向小男友表示,讀書有什麼用!讀北大的還不是和我一樣是個護士!事實上幾年前就有個北大的畢業生跑去養豬了,就在外傳播的名聲而言,二者是有可比性的,部分人了解這一事件後,腎上腺素分泌過於旺盛,興奮的大腦供血不足,難以給予大腦足夠的動力運轉,腦海里蹦出來的第一句就是「我就知道×××」,而不是去思考為何如此。

視野對於個人的行為是起到了一定的引導作用的,而且較之于思維模式一旦固化就幾乎無法改變,視野是可以通過努力來提升的。為什麼是努力而不是讀書或者實踐呢?很簡單,業內專業人士看待專業類問題的廣度與深度都非讀幾本書的門外漢能比的,至於實踐,光剝離實踐而忽略了反思是難以有較高認知的,至於為何用努力,只是比前二者好說明點。

顯然這裡說明了一點,提倡視野的重要性部分是因為她的確有點用處,部分是因為她是可以改變或者說提升的。不過,過於誇大視野的重要性是不智而愚蠢的,繼續那個小女孩的例子,倘若那個小女孩家境殷實,是個中產,當護士僅僅是個人的獵奇心理而已,那麼視野對於這個女孩來說重要嗎?

這裡就涉及到了什麼是重要?A覺得要實現人生價值與抱負,在滾滾歷史長河留下那麼一點哪怕絲毫的足跡是重要的;B堅持維持家庭和睦,讓家庭成員過得幸福美滿,隨遇而安吃穿用度不愁是重要的。重要這種事還是得因人而異了,我這裡所默認的重要是要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重要,想要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那麼視野是重要的,說句可悲的事實,對於部分想要實現自我價值的人卻不知道自己的價值到底為何物,盡在無謂的事情上瞎忙碌。


那麼,對於那些瞎忙碌的人而言視野真的重要嗎?假如他們真的能意識到自己只是在瞎忙,會不會就此而改變?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對於多數這類人而言,即使認識到了應該如何去做也不會去付諸行動的,沒有付諸行動的話,視野對於個人的重要性也就微乎其微了,就拿計程車司機來講吧,部分司機還是有一定的視野高度的,所以他們可以與乘客們在那天南地北的胡吹,然而對於這類能夠意識到什麼是出路的司機為何卻不去讀讀大學,考個職業證書呢?

司機可能要說了,扯犢子,你懂個球,不要不懂裝懂,你有考慮到我自身的條件嗎!
的確,我是不了解你家裡是否上有高齡老母,下有七歲小兒,但這些憑什麼可以成為理由?我看更多的是你沒有勇氣吧,試想一下都三四十歲的人了,還去幹些兒孫輩們乾的勾當,朋友圈的那些司機們會怎麼看我?我還有何臉面在他們面前自吹自擂?甚至在他們面前頭都不自覺的彎了三分吧,以後面對那些閑言碎語,又該情何以堪,最該死的是,這些碎語竟如此熟悉,料想我也經常如此嚼過,如此這般,我又怎敢有所出格的作為呢!

視野重要嗎?

籠子里出生的鳥兒認為飛翔是一種病,

但總有那麼幾隻敢於出格的鳥。


剛從一個二線城市搬到一個小縣城,感覺本地人的確眼界不開闊,小家子氣,太懶散,另外就是闖紅燈很嚴重

我的解決方法是:多上知乎,多和外來人交流,到處走走,多發現本地的優點,定期到大地方去逛逛


看了第一的答案深有感觸,也談一下自己的經歷吧。
我的家鄉是一個湘南的邊遠小城,因為周圍都是山,所以地理位置很封閉,我當時的見識那也是相當的短淺。我小時候一直覺得以後的工作可以讓我每個月有100rmb沖QB就很不錯了,後來知道同學為網遊可以花3000多,驚為天人……
我家在當地條件算不錯的,父親是一個副局長什麼的,沒什麼錢,特累,特忙(小地方刁民特別多),不過交際很廣。一次,他一個土豪朋友打算把他女兒送到長沙來讀書,來考試的時候,順帶把我捎上了,算上一次陪我母親來看病的話,這是我第二次來長沙。然後俗套的,我考上了,那個妹子沒考上。說實話,在這之前,我一直以為我會在這個小地方生老病死就像我的父輩。
我來了長沙以後特別沒有自信,想著哇~周圍的同學都是從小就在城市裡長大的,我呢?一來自城鄉結合部的鄉里別,連上公交車都不知道要投幣,臉紅著給錢給司機,把後面的人堵了……也因為口音不同而被同學們嘲笑啊……總之我的第一個學期真的過得很辛苦。
中間的過程懶得打字了。
我現在在長沙的一個重點高中,就我們學校來說,一本率都比我家鄉升學率要高。我很慶幸我走出來了,我當年的同學的思想還在那座山的那邊,我已經走出來了。
我想,來看這個問題的人大概都是小地方的吧(不是也沒關係),如果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在一個小地方,這就是思想上的第一步。然後是很多人都提到的要多閱讀,閱讀是很重要的,但百聞不如一見,同樣重要的是要多去見,閱讀決定你見到之後怎麼想。
有空再來認真寫這個答案(*ˉ︶ˉ*)


多交朋友。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其中友多聞就是那些真正見過世面的朋友。


很有感觸的話題,看到前面的答案我突然有了回答的慾望,講講自己的經歷吧。
我也出生在彈丸小縣,是貴州的小鎮。

直到5歲還是在過真正的農村生活,家裡養雞,養豬,爸爸媽媽上山下田幹活。
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爸媽把家搬到鎮上,我們家開始賣農藥。

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爸媽開始注意我的學習,比較嚴厲的管教我;外公曾經上過私塾,所以對子女子孫的管教比較嚴厲,家裡很注意我的成長,共同努力之下,我考上了縣城最好的初中。

而那個時候,我的堂哥堂姐都已經輟學,他們當中的人擁有的最高學歷是初中。他們的父輩都在廣東福建一帶打工,在父母的影響下,他們也沒有很多對自己今後人生的想法。

那個時候是2006年到2009年,我讀初中,所在的地方還是一個彈丸小縣,有網吧,可是家裡還沒有電腦,在父母的管教下也不會去網吧,那個時候對我來說,什麼是視野呢?


老師會和我們說要多讀課外書,可是爸媽卻覺得課外書是一種奢侈品,買一本書的錢可以買很多更實用的東西,他們只允許我買教輔書;每年他們承諾的旅遊都以我的失望告吹,我其實沒有出過省,也沒有超過2天的真正意義上的旅遊,唯一的新聞大概是從電視裡面來的,新聞聯播,時事評論,我也買月刊,但是是言情類的,不過那些東西到底是擴大我對世界的認識。

後來初三有了手機,可以打電話,發簡訊,和外地的親戚更多的聯繫,但我仍然不知人生應該有一個追求的目標。

沒人跟我說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沒人跟我談論我會遇見一個怎樣的世界。


那些對世界的認識都是身邊人帶來的,上學時老師同學會談論別的地方是什麼樣子,家人會漸漸提出對我今後人生的打算,我只是漸漸意識到我將來一定會上大學這件事,但並不知道為什麼要上大學。

後來我到了市裡面讀高中,我發現原來小時候的玩伴很多都已經輟學,比我大一點的甚至已經結婚生孩子,仍然活在小鎮或者出去打工;後來我讀了大學,現在大二。

我想,長大和不斷的變優秀是打開視野循序漸進的方式;既然你可以在知乎來提問,說明你已經比你所在的「彈丸小縣」的人視野開闊得多,世界對於我們來說總是越來越開放的,電視,電腦,書籍,音樂,遇見的人,旅行······
長得越大,遇見的人越多,經歷的路越長,視野也就慢慢開闊起來,不管看到的是怎樣的評論、經歷,假使它讓你覺得:啊,原來這件事可是是這樣來理解/這件事它就是以這樣的姿態存在。我想,你的視野就已經在開闊起來。
我覺得我們應該更多地觀察和了解世界,它有很多稜角,它是新鮮的,它以不同的形態存在。


我覺得人的視野是與他所見到的世界以及他個人對世界的接受度決定的。你可以說在歐美國家留學比身居縣城的人的視野肯定更大,的確是,兩個地方的人眼睛所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但是實際上我認為大部分人每天接觸的都是很局限的幾個人,如果一個歐美的留學生性格自閉,只在有限華人圈內活動,與外界缺乏互動,那麼即使他處於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可能他的視野也並不比國內一個小縣城裡的孜孜不倦的翻牆看世界的人大,不過是多看了幾天藍天,而這藍天可能他也並沒有認真的欣賞。而生活在小縣城,只要內心足夠開放,找到志同道合之人,通過如今發達互聯網文化,依舊可以有健康的寬闊的視野。
我去年休息在老家小縣城生活了一段時間,縣城生活的精彩也讓我著實讓我羨慕一把:
1.很多單位有一些運動愛好團隊,典型的是羽毛球隊,不少人年輕的時候還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運動選手,這個圈子裡的人相對來說更加的愛運動,愛生活,而不局限於只是上班喝茶,下班搓麻的生活。在這裡面我相信更容易結交一些志趣相投的人。其中的一些人是利用假期時間會多出去旅行,長見識的。
2.中學老師。我依舊記得家中的高中生提到他的政治老師,以為身居彈丸之地的高中老師,卻時常的引導一群面臨著中國高考的年輕學生們如何去思考這個國家的體制,以及辯證的看待歷史。不知為什麼相對於在網路上叱詫風雲的公知來說,我覺得這樣一位默默無聞的政治老師站在課堂上的身影讓我覺得可敬。尤其是在天朝這樣的國家。
3.縣城論壇,**在線之類的。論壇是一個活了很久的互聯網交流平台,或許天涯西祠這樣的論壇已不復當年之勇,但是我看縣城論壇卻依舊熱熱鬧鬧。有戶外、攝影、民生等各種板塊,作為縣城這樣一個熟人社會,論壇上討論的多數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留意一下,裡面不少有趣,精彩的發帖跟帖。也能參加一些戶外小組的活動結實更多熱愛生活的朋友。
我看到很多答案都在把互聯網視為擴大視野的工作,我不可否認,我只是在這裡提醒,人是需要與外界接觸互動的,生活本身才是你的一切,你若無視身邊人身邊事,只是沉浸在資訊爆炸的互聯網裡,則有點站不住腳跟。
我的答案更偏重於如何在縣城裡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在縣城生活,我知道那種狀態,十步百步便有一個麻將館,人們在麻將塊里花掉業務的時間,有的人是所有時間。到處充斥著喧鬧的電子產品商店的音樂,人們聊著家長里短婆婆媳婦的那點事。生活太平淡無奇,但是依舊要有一顆發現的眼睛,人需要找到群體,與志同道合之人把酒言歡的樂趣,交流碰撞的樂趣,或許更頂你看一本書或者刷一晚上知乎。或許我有點理想主義,但是希望對你有用。


小時候在江西一個小縣城。

高考前基本在江西內,只去過北上廣各一次。父母都是在當地工作,爸爸經常出差在外,但是他和我交流很少,我小時候也不知道外面是怎麼樣的。無網路,無人告訴,覺得我們小縣城挺好的,最大的理想莫非當我們縣縣長了(我小時候真的說過這話,現在想想就好笑)。

當時考好大學成了唯一的信仰,與見世面無關,只是聽說那樣可以有個不錯的未來。然後我就進了江西省最可怕的高中,最後考上了非清北的top6的學校。

我覺得真正改變我的就是我的本科生活,我才知道世界原來可以那麼大,人的選擇可以那麼多樣。在那裡認識了很多很不錯的朋友,見到了很多牛人,也和朋友、導師去了國內不少地方。

後來決定出國,拚命學英語,考GT,也因為身邊有一幫志趣相投的人的指導和鼓勵。現在在美帝,也已經去了不少國家和地方,認識了各種各樣的人,經歷了各種各樣的事情(相比原來的我)。

我覺得改變自己的視野無非:第一,通過自身努力,給自己一個更高的平台。我很多小學初中同學,一直留在本地,好一點無非在江西讀了大學,然後回到原地工作,即使出去旅遊已經是很簡單的事情了,可是他們的思想還是很local的,旅遊不能從根本擴寬視野,因為旅遊是短暫的。給自己在外面學習、工作、生活的平台才是有意義的。第二,父母的支持咯,都說孩子獨立以前,是站在父母肩上看世界的,沒有父母經濟和精神上的支持,完全靠自己真的太難了。第三,就是你要有一顆走出去的心。直面內心的慾望!


我覺得,在互聯網時代,身處哪裡真的不是什麼問題了,在互聯網時代,就算身邊的人視野再狹窄,你也能在網路上看到你想知道的東西。
另外一方面,保持閱讀,你就能更這個世界不脫軌,特別是閱讀一直會更新的各類報紙雜誌。經常看《南方周末》、《鳳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新周刊》、《電腦愛好者》(或者《電腦報》),堅持閱讀的話,你的世界會有所改變的,你的人生觀、價值觀將會得到很大的提升,而堅持看這些定期更新的報刊,並不是一定要到大城市去。

我本人建議經常上的幾個網站:
首頁 這個不用說了,在知乎上面不僅能看到很多改變自己的故事和知識,還能認識很多很厲害的人。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和科學松鼠會 :: 讓我們剝開科學的堅果 這個也不用多說,學習科學知識,用科學的思維來看問題。
weibo.com 新浪微博,也不用多說,你在微博上關注什麼樣的人,你就擁有什麼樣的世界,在微博上能看到很多電視上永遠不可能看得到的東西,獲得很多知識。
雪球 雪球,上雪球,學點投資的知識吧,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知道導演畢贛嗎,深處貴州小城凱里縣,在家鄉拍出了《路邊野餐》這樣牛逼的作品。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就如今的資訊發達程度,只要是聯網的地方,已經不存在資訊滯後或者信息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了。
就我周邊的朋友來說,身居彈丸小縣的反而相對大城市裡的人更不容易宅,但是往往弊端也出現在不宅的過程中結交的也都是些彈丸小縣的人,他們中很多人已經習慣了辦事情走關係,坐車不排隊等等之類的生活,甚至覺得這才是生活本應該有的樣子,也會在聊天的過程中說到在一個即使大家都覺得不怎麼樣的單位度過餘生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
所以,身在小縣不應該束縛住心往世界。


推薦閱讀:

TAG:視野 | 感悟 | 心理素質 | 彈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