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念起即覺,覺已不隨」?為什麼有時候控制自己的意念那麼難?


舉個例子吧。
今年讀過一本大開眼界的書,名叫《一炮走紅的國家》,其中有一句話給我印象非常深刻:各國通常只在無路可退時才會進行改革。
這句話還可以如此引伸:人通常在deadline之前才會抓緊做事;通常在難以忍受病痛時才去醫院。我自己也是如此,只有被問題折磨得無法忍受時,才會翻書找資料嘗試解決。
每當我不想做事,都會想起這句「無路可退才會進行改革」。國家因為百姓不斷繁衍有從頭再來的機會,但作為生命有限的個體,很多時候沒有從頭再來的機會,錯過了就是錯過了。錯失治療良機,留下英年早逝的痛惜;錯過deadline,留下日後未儘力的後悔;甚至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終生悔恨。默念後,想到解決辦法只有——未雨綢繆。

我想,「念起即覺,覺即不隨」,就是不讓下意識的天性慾望或錯誤想法(錯誤指脫離現實、有害自己和他人)直接主導行為,讓理性的思考回歸,權衡後,不再一味追隨那些想法,如不要直到deadline前才開始動手。
我認為,不僅要知道「念頭」的對錯好壞,還要知道為什麼不好不對,更適當的做法是什麼,然後碰到同樣的情境,就能慢慢抑制當初的衝動了。


控制它難,說明慣性到了一定強度,分析那種習慣對你產生的利益(它一定對你有某種好處,比如喜歡一個人可能因為他身上有你缺少的性格),用另一種習慣代替(能提供給你相同利益的另一種習慣)。如果不能,把利益分解,用幾個習慣代替。


以念佛攝心的方法,可以攝住妄心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放任自己胖下去而不做任何措施?
怎樣找到理性和感性之間平衡點?
如何做到理性卻不招人煩,感性卻不被人認為是矯情?
怎麼看待男生看電影看到流淚這件事?

TAG:思維 | 情感克制 | 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