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在哲學/哲學史上有什麼樣的討論和結論?
歡迎概括總結某哲學家/學派/思想體系對於自殺的看法
如果是本人對這個問題有系統或者獨特的看法,就更好了
心累啊,總是能在知乎看到文史哲博士論文題目一樣的問題。
這裡小渣斗膽做一些討論和歸納。
1)古希臘古羅馬傳統。古典時期自殺並沒有於「存在哲學」扯上很大關係,哲學典籍里也少有探討,但古典文學和神話里倒是不缺乏這樣的例子。
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為情而死,可以是愛情,親情,友情;另外一種是因恥辱而死。
愛琴海名字來源,Aegeus,神話里雅典古代王之一,因為得知其兒子Theseus的死而悲痛自殺。曾參與特洛伊戰爭的超強士兵,Telamon國王Ajax因為與奧德修斯爭奪阿克琉斯鎧甲失敗,感到非常羞辱而自殺。Antigone在為了給兄長埋葬卻被處罰的情況下因悲痛和屈辱自殺。埃涅阿斯記里,Carthage女王Dido因為Aeneas離開悲痛欲絕選擇自殺......
古希臘和羅馬神話和社會價值體系里,自殺是作為一種現象存在的,而不是一種哲學思考中涉及的問題,但詩人和思想家對於自殺都有自己的見解,沒有明確道德和教條說明自殺的惡劣性。詩人歌頌自殺者生前的功績,對自殺的人表示惋惜,也有索福克勒斯等的悲劇作家更有深度的探討了自殺的深意,比如自殺在某種程度上是高貴的做法,相比於苟且偷生來說要更有骨氣。
2)基督教傳統。聖經里說過,自己的生命與他人的生命是一樣的,無論是誰都沒有資格和權力去剝奪他人的生命,自殺和謀殺一樣是不會讓上帝喜悅的,審判時要下地獄,在地獄之火里永遠焚燒(天主教)。當然教會也是虛偽的可以,十字軍東征,對猶太人的diaspora,對美洲原住民的屠殺等等。
3)19世紀之前。從古典時期到真正的近現代時期自殺幾乎都是同樣的主題,在哲學中,由於古典哲學的範疇內只有形而上學,倫理,認識論,有時候加上政治和美學,自殺並沒有被哲學家系統的討論,甚至極少被提及過。
在文學中,自殺確實有頻繁出現,但其含義仍然是歸於古典範疇的。莎士比亞筆下的殉情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悲痛過度的奧賽羅,神經失常的麥克白夫人......
4)西方近現代。這其實才是題主真正問到的時代。虛無主義存在主義哲學先驅叔本華就很喜歡討論自殺。在叔本華看來,意志是與人主體所分離的另外一種力量,一種本能,而自殺行為實際上是對意志的屈服,由於慾望無止境地產生和超越,生命的意志會驅使人去尋求解決方法,而這個方法無外乎就是自殺--最終極的對抗慾望的方法。但這樣的死事實上是懦弱的,因為自殺者並沒有用理性去考慮,但卻經常使人稱讚,捧為勇士,實際上很多時候生是需要更大勇氣的。
尼采自然也不贊同自殺。尼采認為明白自殺,下到過深淵中卻未毀滅的人是超人,是與常人所不同的超越倫理和善惡的人。事實上很多人認為尼采是虛無主義者,因為他近乎瘋狂的思想和人們對於他《歡樂的科學》里對神和基督教的否定,但其實他是個很強悍的人,也絕不是一個反基督,更是絕不可能自殺的。尼采從未否定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對於基督教的唾棄也只是針對他那個時代(19世紀末)崇尚形式主義,且不再以神作為嚴肅的客觀唯心存在形態的真理的教會,尼採的übermensch也是對這一現象所開拓出來的解決方法,這是在鼓勵人們不要鄙棄生的意義,而是去創作自己的價值。
尼采最出名的解讀者,同時也是因為為法西斯效力而臭名昭著的哲學天才海德格爾也有自己頗有建設性的見解。海德格爾是毋庸置疑且極端的虛無主義者。《存在與時間》和《形而上學是什麼》里他探討過他本人的存在觀。海德格爾認為,一切人類所珍視的成就,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都是與社會這一大背景以及其他人的存在所分不開的。舉個例子,我們說所謂的人生贏家,所謂的人生理想比如為國家世界做貢獻,做一個有用的人,改變世界等等,這些都是在有社會背景存在這一前提下所能提出的成就方式,然而人類的本質是孤獨,假使人,比如隱居者,存在於與社會脫軌的境地里,那麼社會裡的人必然會迷失,因為他們賦予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都灰飛煙滅了,也就是說我們生命的價值需要有與其他個體的聯繫才能存在。又及,比理想主義者世俗多的人(也就是大多數人),他們平時並不去接觸哲學性或者超越性的抽象想法,日常都在繁瑣的工作中,趕車上班打卡,做家務料理家人的事。這些人的日常生活已經截斷了這些人去反思生活的深度,以至於在某種特殊情況,比如空閑的假期里去到了無人煙的郊外,在反思中突然明白過來人生的虛無本質和死亡的不可迴避性,這樣,人本來被日常瑣事淹沒而「沉淪」,卻又在片刻里感受到這種存在狀態的愚蠢,這時候的人有覺醒的可能,存在的自我意識蘇醒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因此從意識到死亡開始,人才真正開始存在。而自然,人不會選擇自殺。
為什麼虛無主義者和存在主義者不會選擇自殺?答主認為最令人滿意的答案在《西西弗斯神話》里。自殺者因為抑鬱,因為死比生要輕鬆因而選擇了死,這是叔本華所說過的人的意志的傾向。當生命最大的舒適是折磨的停止時(就像完全競爭市場里的極度虧損公司選擇破產一樣),人也會選擇自殺來迎合意志。哲學自殺者,因為意識到海德格爾所述的死的必然性和生的價值虛無性,在否定了生的意義,也鄙沉淪的想法時選擇結束生命。而加繆的西西弗斯是高貴的反抗者,縱使生如此痛苦,人和自我應該保持高貴性,反抗才是出路,活下去就是對虛無的反抗,這也就是人性的可貴之處。
未完待續...
「They don"t want to die, they just want to stop the pain. 」
沒死的人有資格談自己的想法,但不能代替死者說話。
沒有死過的人,不懂死的滋味,但也不是不能想像。沒有被火燒過的人,難道就不能想像被火燒的滋味嗎?想像的權利是不可剝奪的,至於這種想像到底有幾分靠譜,的確很難說。
在這個意義上,生與死的界限,在存在論上是存在/虛無的界限,在認識論上是可知/不可知的界限。
不建議年輕人(小於或等於30歲)過早接觸自殺話題,不管是閑聊、閱讀還是學術研究。
尼采《黎明》-114
「在極端痛苦中,一個靈魂為了承受這份痛苦,將會發出嶄新的生命光輝。就是這股潛力在新生命裡的發揮,使人們遠離在極端痛苦時燃起的自殺念頭,讓他得以繼續活下去。
他的心境將別於健康的人,他鄙視世人所認同的價值觀,從而發揮昔日所未曾有過的最高貴的愛與情操,這種心境是曾體驗過地獄烈火般痛苦的人所獨有的。」
死了的人沒話說,沒死的人沒資格。
人是自由的→我可以掌控自己→我可以自殺→我自殺傷害了別人→我太自私了
人是社會動物→人要有責任感→不能過於自由→我不能自殺→對我自己好殘忍→社會暴力推薦看一本書,叫《自殺論》社會學家迪爾凱姆的
最新想寫關於這個方向的畢業論文_(:_」∠)_雖然並不能看懂_(:_」∠)_還是換方向罷了_(:_」∠)_
死亡等於拒絕一切理解。
嘻嘻這個問題難度太大我不敢正面回答,於是推幾本書吧。
弗洛伊德《自我與本我》 在弗洛伊德和大多數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裡,人有另一種本能與性慾即愛的本能相對立,即「強制復原原則」。大意是講每個構成生物的有機體都會產生一種回復或堅守其本來狀態的興奮,這種衝動會要求所有的後期發展受到抵消。這種興奮在不受自我壓抑的時候可能會產生導致自殺的心理因素。
加謬《西西弗神話》:說實話這本書我看的不是很明白,讀解可能錯誤。加謬是反對自殺的,他認為,自殺是與荒謬相毗連的一個結果,緣於實在與顯像、意志與存在的懸殊,生活的環境形成了一個不可掙脫的荒謬。而人在其中唯獨承認並且遵循這種荒謬才有可能獲得快樂和生存的價值力量。而荒謬的對立面有兩個極端,一個是沉淪於絕對實在不思自拔的生活激情,即是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另一種是以消極狀態躲閃這種荒謬,就是哲學性的自殺。加謬認為,荒謬是人類社會的本來屬性,要想以人的形式存在下去,就必須認識並且認同荒謬。這本書比較薄,但內容很大。
柏拉圖《裴洞篇》:蘇格拉底臨刑前與艾比克拉底的對話。雖然沒有直接涉及自殺問題,但卻很直觀的反映了以柏拉圖為代表的古希臘哲學家對生存、永生和靈魂本體論的看法。個人認為可以作為後期宗教性自殺的起源來參考。知乎首答,不請自來。
我也在試圖思索這個問題,願與諸君共探討。
我一直認為"向死而生"這種生活態度從某種意義上可以簡單粗暴地被概括為
"人類對死亡恐懼的本能。"
千百年來,自生物誕生的那刻起便伴隨著我們的本能;比食慾、性慾更難抗拒的本能。
是要多麼大的苦痛才能讓一個人願意去違背這麼原始的恐懼本能,去選擇非自然方式的死亡?
因此從某種程度而言,選擇自殺,是悲劇英雄式的落幕。
我記得自己在初二的時候看斯多葛學派的作品,那種對死亡的積極態度,甚至認為自己思想覺悟不及神靈要求就應該自殺的態度…深深地…嚇尿了我…
赫爾曼黑塞《荒原狼》【第一次回答寫錯名字也是神蠢】
「在本質上可以列入自殺者的人當中,有非常多的人,也許大多數是實際上絕對不會對自己的性命下手。「自殺者」並不一定是全都活在對死特彆強烈的關係中。只不過自殺者的自然特質是他感覺到自己的這個「我」,是特別危險的、絕望的性格的胚芽。」
「(自殺者)前往死的道路隨時都為自己敞開的想法,並不只是青春期憂鬱的幻想遊戲而已,並且還從那想法中建立起了安慰和支柱。」
「每一次收到衝擊和痛苦,每一次陷入惡劣的生活狀態,他(自殺者)立刻就會喚起想以死來解脫的願望。不過他慢慢從這個傾向中,創造出對生有用的哲學。」
所以內,了不起的自殺者。
生物學意義上,可能是群體中較弱勢部分為了不拖累整體選擇自我狗待~
人本身就不是一個生活在哲學中的生命體,而是柴米油鹽最平凡不過的生物,如此簡單的生物終結自己的生命,為什麼要用哲學來強行解釋呢。原諒我譴責的你提出這個問題的立場,少一些憐憫,多一些感同身受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suicide/
一股哲學流派認為,人是被語言控制的,你的所想所做所為都是你的大腦控制,你的大腦又是需要控制在思考,怎麼才能不受控制?怎樣在痛苦的時候不覺得痛苦?失去語言就可以了,沒有語言你便不會思考了,如同植物哪裡會痛苦?。失去語言能力的情況或許就是另一個重生,天生聾啞失明的人,瘋癲狀態的人,即使面對死亡也不會恐懼焦慮,因為死亡可能就是等同於一個簡單名詞而已。再或者極端拜託語言的狀況,就是自殺。自殺是自我救贖。哲學家始終沒有找到一個解決辦法,有人告訴你不用怕死,因為死亡這個東西不存在,你在的時候它不在,它在的時候你不在。所以還有什麼可怕的呢?基本上所有人最後想不明白便又找到上帝,半信半疑。上帝到底存在不存在,我們就不知道了。說不定我們都是意識呢?
黑格爾認為人沒有自殺的權利
法哲學原理上有寫
翻了翻所有的答案,我認為支持人有自殺的自由或者反對任何自殺行為的兩派,基本是無法互相說服的。因為根本出發點不一樣
基本出發點:生命到底屬於誰?
這個問題非常玄學,基本上無法通過科學證明求得其解
那麼,有的人選擇姑且認為生命屬於每個生命個體自己
有的人姑且選擇人的生命尚有高層次的掌權者管理(比如神?理性?天道?)
這只是一個價值趨向的不同
然而,遇見和自己觀點不同的就開罵,想把所有異己意見都操翻的,你們幾個意思?滿懷戾氣出口成髒,好意思上知乎?
點到為止
至於我的意見麼,我覺得人在一些方面的確不是完全自由的,比如,你的出生,是你的意志能夠選擇的嗎?人類絕對自由,絕對把控自己的生命,就是一句謊言。自殺的現象,就是對這個謊話最好的註腳
所以,打著自由的旗號,來談自殺問題,是文不對題,你有活著的自由,未必有死的自由
然而,誰又能絕對的下一個論斷呢?
以上
其實我想知道什麼是自殺小說,政治老師說那個是落後文化,應該抵制,可網上沒有它的含義,各位大神知不知道啊
這個問題確實太大了,但根本還是圍繞著,「生命的意義」和「是否對自己的生命有決定的權利」,討論起來沒玩沒了,建議題主去圖書館翻書。
推薦閱讀:
※總是很頻繁的有自殺傾向怎麼辦?
※如何克制自殺慾望?
※一個人因遭遇不幸而表現出自殺傾向,當有怎樣行為時,需要特別關注她?
※為什麼作家和詩人自殺的比較多呢?
※老公出軌,小三懷孕,看著冷漠的老公,哭泣著的可憐的一歲多女兒,我真的好想死。 ?
TAG:哲學 | 自殺 | 薩特Jean-PaulSartre | 加繆AlbertCam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