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世界如果伴隨著痛苦,那又是否還應該去了解?

每個人都有過自己無所不能的幻覺。
曾經覺得,就算自身能力有限,努力一把,總能讓世界改變一點吧,「我」與「世界」是相互聯繫的。所以我花了大量時間去收集各種各樣的信息。
然後我發現,世界太大了。
當下,僅知乎一個信息源,每天產生的新信息都超過了一個普通人接受的極限。各個領域的大牛在這個平台上談笑風生,同齡人在世界名校接受教育,打著dota還拿著漂亮的績點的大有人在,哪怕是平凡人,卻也能只用一些尋常食材就做出一頓精緻而有趣味的飯。別人的生活,永遠是那麼新鮮有味道。
接受各種信息,七情六慾也就跟著產生,這是人的自然反應。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負面的情緒便接踵而來。這並不是壞事,所謂知恥後勇,羞恥心正是人改變自身的動力。
但是,越是接受世界的廣大,就越會發現自身的能力是多麼局限。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些人我們終其一生也無法望其項背。如果無休止地與之比較,得出的結論只是我們努力的成果是多麼平庸,甚至等同於無用功。
曾經我花了一整天又一整天泡在圖書館,靜心做事的時光愜意而滿足,然而睡前打開知乎刷個十分鐘,就會覺得自己做得好少啊,太少了…… 道理我都懂,一個人時還能只和自己比,得知了更多人的存在就想去比較,也是人自發的行為。比來比去,原本還算平靜的生活就被否定得一無是處。
心沒有那麼大,裝不下整個世界,自然無法容納百川。 了解世界如果伴隨著痛苦,那又是否還應該去了解?一名青年,如果不能享受當下,而是在憂慮中消耗掉僅有的一次的青春,我認為是十分愚蠢的。
所以,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信息嗎?
該怎樣才能做到心靜如水?
我是否應該拔掉網線,阻塞視聽,拒絕擁抱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大潮,拒絕眺望廣大的世界,過回自己無知無畏的小生活呢?


媽媽把你生下來,伴隨著痛苦。那麼,是不是為了不讓自己痛苦,就讓你永遠地留在她腹中,而這,顯然不可能。

古人云: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八尺。——在我看來,這說的就是選擇,說的是減法。

年輕時,諸多信息令你眼花繚亂,考驗的正是你的心亂不亂。你要做的,是學會選擇。既然要選擇,就有舍有得。對現在的你來說,要做的,無非是學會放棄那些自己認為暫時不需要的一切。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首先認識到的,未必是自己想要什麼,而是自己不想要什麼。只有一一排除了那些自己不想要的,你想要的才會慢慢浮出水面。

具體說到知乎。我剛來知乎的時候,也覺得眼花繚亂,霍,那麼多能人,那麼多看起來有趣的問題。等我定定神,再來看,霍霍,那麼多扯淡的話題,那麼多我不需要仔細看的回答,那我就要挑選咯。首先,嚴格限制自己在知乎上關注的人數,我在知乎上關注的人數是48人,而且還經常更新關注的對象。題主你呢?如果你關注的人數是1000人,那麼先試著刷去一半,再刷去一半,再刷去一半,把你關注的人限制在100人(原先的十分之一),如何?

當你每刷去一半關注的人時,你都得給自己一個理由:為什麼現在不必關注這些人?不關注對我有什麼損失?關注了對我有什麼幫助?如此,你會發現的確沒必要關注這麼多人,你的信息源一下子就精簡了。

多做這樣的篩選,相信你會慢慢體會到自己掌控外界信息的感覺,這是一種你不熟悉的主動的感覺,而不是被外界的信息推著跑的被動感覺。

學會選擇=學會拒絕=學會主動

痛苦主要來自於被迫,被迫的程度越高越痛苦。當事情漸漸變得可控,你有了主動權之後,痛苦會減輕。未來,你還會一再面臨更為艱難的選擇,更為艱難的拒絕,那時,則需要更多深入的思考。隨著思考的增多,理性力量的加強,你承受痛苦的能力也會水漲船高。

不如試試?


題主,我和你有著同樣的感受。

痛苦、快樂就在那裡,不離不棄。

你了解到痛苦,覺得整個世界都是痛苦的。
你了解到快樂,又覺得整個世界都是快樂的。

其實,你覺得世界是痛苦還是快樂,完全取決於你的視角,取決於你的經歷。

這個世界的確信息太多,在互聯網時代尤其如此。


所以我會定時斷網,我看書會精挑細選,我會在知乎上只關注20個人,我會多運動、多做家務、多面對面的和朋友聚聚,少上網少上知乎。

然而,環境的力量是巨大的,我們在享受信息時代便利的同時,永遠不能和網路一刀兩斷。

小孩子才講對錯,大人只分析利弊。這,就是我最近學到的,寶貴一課。


137是生活在第137號盒子里的一隻小綿羊。

137號盒子與宇宙中其他3萬多支盒子一樣,有充足的陽光,清澈的水源和一望無際的綠草坪。137從出生就知道,自己是這裡的主人,生活非常美滿幸福。 直到有一天,一隻兔子來盒子門口敲門。

綿羊137聽到了叩叩聲,可並看不到聲音的來源,她覺得很奇怪,變對著空氣喊說:哪裡的聲音?有人在那嗎? 兔子回答說,我在這呢。你快來開門啊! 綿羊順著聲音找了過去,才看到一個隱蔽小角落的一扇門。

她打開了,可被嚇呆了。她才意識到自己是生活在一個被布置的很好的盒子里。在盒子外,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漆黑一片,只有遠處點點星光,是像兔子一樣的幾個帶斗篷的人頭上戴的探照燈發的光。 兔子說,對不起打擾了,我只是太渴了,我能喝口水嗎。 綿羊137請他進了盒子。果然,兔子很講信用,喝過水就離開了。順便把門關上,留下了綿羊一個人。

可綿137很生氣。她覺得,天似乎不是那個天了,水也不是那個水了,也沒法投入地吃草了。因為是兔子害了她!兔子讓她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還怎麼能若無其事的安心享受這裡的美好呢! 可若讓她衝出去,和外面的兔子和他的同伴們一樣在黑暗裡飛行,她又覺得很害怕。她怕她回不來了,她怕她會迷路,會凍死,會被其他帶斗篷的人欺負,會……

於是她過上了茫然失落的生活。世界還是那個世界,可因為一扇打開又關了的門。綿羊137的生活變得完全不同了。

可綿羊137不知道的是,在宇宙中其他3萬多個盒子里,每個人都在面對同樣的選擇。有些人沖了出去,於是有了那些到斗篷的人。有些人出去又回到了盒子里,把門都鎖死了。有些人時不時打開門看看,猶猶豫豫。有些人在一段時間後就不茫然了,一直安安心心地呆在盒子里。似乎更能享受陽光雨露的美了。

是兔子的錯嗎,兔子只是讓綿羊137看到了真實的世界而已。是世界的錯嗎?世界從來都是這樣的。它從來沒有變過。

綿羊137想,自己到底應該怎麼做呢?是自己的錯嗎?

可她不知道的是,從此時此刻開始,綿羊137的人生才真正開始了。

盒子都是差不多的。盒子里的人,本質上也都是差不多的。所謂參差多態,不過是人不同的選擇。而大部分人,似乎在盒子間,盒子和黑暗間,來來去去的,就過完了一生。到底該生活在哪裡,可能在他死去那一秒,才有一個永恆的答案吧。


你了解的是世界,還是僅僅是有人比你更強,比你懂得更多這件事?

如果你了解的是世界,那麼你的心態是平和廣博的,就像你在圖書館一呆一整天,書中的博學鴻儒花花世界想必並不遜於現實生活中你能接觸到的,你會嫉妒他們嗎?他們於你來講只是一種存在,一份多樣性。但如果你了解的只是有人比你知道得多這個事實,陷入了與人比較的焦慮,那你也無法再去了解這個世界了,因為你的目光已經定焦於一個點,再也無法接受這個世界的寬闊。

把身邊所發生的事看做這個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這個世界的全部,把自己看做與世界平等的主體,而不是世界的一個小元素,在大海面前不必感到卑微,在蟲蟻面前不必覺得可憐,每個個體都是這世間過客啊,都不過這萬古長空中的一朝風月罷了,各有各的精彩,卻也無所謂永恆的。

心裡有這個世界,你就會看到世界,哪怕你的無能,也只是很稀鬆平常的事罷了。真正了解世界的人,心靜如水。


我以前也和題主有過相同的心理經歷。看著圖書館裡那麼多書,覺得自己的知識儲備是多麼渺小,也有過泡圖書館的經歷。看到周圍有人經常說出自己還不知道的新聞或網路用語時,覺得自己信息多麼落後,也是陷入了負面情緒的深淵。
後來,我發現自己的這些想法存在一些荒誕的地方。
1. 這些想法多多少少有著把個人和一個整體去比較,自然會產生不足的負面想法。看到周圍幾個人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強,就覺得所有人比自己強,這也是人所固有的歸納思維。
2. 拿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相比較。雖然這一點可以使人產生奮發的鬥志,但如果走極端的話,則可以毀掉一個人。你只注意到別人的長處,沒看到或不去想別人的短處,別人在你心中就會無限放大;同時,只拿自己的不足和別人的長處去比較,自己的形象就會無限縮小。
想要對世界全面認識,是不可能,世界的過去那麼悠久,並且現在和未來在不停地發展,而你的存在卻是非常有限。
再就是你要問問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對知識的追求?做什麼可以讓你感到快樂?也許你可以把這些追求具體化一些,範圍放窄一些。你是更願意了解某一領域的知識,還是更想創造這一領域的知識,有一個自己的代表作?
世界信息太多,對人的影響也很大。它很容易分散和消磨我們的時間,讓我們一事無成。但是,是否拔掉網線,是否與互聯網隔絕,這些都不是什麼問題,問題是你想做一件什麼覺得有意義的事情並為之付出努力。如果你正在做了,那麼你的精力會花在怎麼樣把這件事情做好上。


從我發現這個世界和我想的不一樣時,我就開始惶恐。我想尋求我想要的真理,可讀的書越多,我就越是發現世界處處是矛盾。這刻它被你奉為圭臬,下一刻卻又被自己親手推翻。我們不就是這樣一步步向前走的嗎?

只是很多時候還是感到無所適從。跌跌撞撞,我對很多事情很冷漠,卻又會捧著《小王子》淚流滿面。為什麼現實不能這麼純粹?

讀《人類簡史》又覺得人類像是惡魔,滅絕了大片物種,滿口仁義道德卻又虛偽地歧視同物種的其他人。

但是,我們人類不也創造了很多令人陶醉的美好嗎?我們有詩篇,有樂章。很多美好都是產生於意外,並不是那麼的純粹,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渾渾噩噩過了二十幾年,結識了比自己小,有天分而且很努力的人,才意識自己虛度了多少光陰。你看,及笄之年的她已如此優秀。年歲給我的只是心中堆砌了一層又一層的困惑,而留給我的還有多少年呢?

坐在擁擠的地鐵中,左邊的看著液壓迴路資料,右邊的人看著事務所資料,大家都還在堅持。

孤寂,窘困,疾病,天分。哪一個是阻擋你前進的理由。

我說題主啊,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至少有一點好處我們可以享有,那就是與千里之外的你我交流,不是嗎?


你了解,或者不了解,世界都在那裡,從過去到現在直到未來。
人在這個世界裡,多麼渺小。
但是儘管渺小,終究生而為人,有審美,有思維,有行動能力。。。有各種生而為人,才擁有的一切,所以先賢說,人身難得。
既然人身難得,當然應該好好享受自己這副人身的人生。
而享受,必須是在了解,然後精通的基礎上,才談得上享受。
拒絕了解,封閉信息,在小生活里無知無畏也是享受的一種,但是,這小生活,也是在從娘胎出生的剎那,逐漸了解這個世界,逐漸相對於自己而言一日比一日精通某一個方面,才形成逐漸舒適的小生活,這個小生活並不是封閉的。
心靜如水,看佛經吧。《圓覺經》講,諸幻盡滅,覺心不動。《壇經》講,於境離境。


或許,題主只是在抒情,而不是在問問題。
一一一一一

是的,信息太多,我們沒有必要都去獲取。
正如13年讀者上的一篇文章,新聞太多,卻和我們沒什麼關聯,不去想和接受或許會更好。
然而我還記得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明知道生活的黑暗,卻依然擁抱生活。】


個人覺得…你不僅是想做個博學的人,更是想做個比別人博學的人……
所以你才有無盡的煩惱……
有句真理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還有句叫江山代有才人出。
人與人之間確實是不公平的。。因為有個體差異、命運差別。
但是人類總體是公平的,因為每個人都有其無法超越的極限。
就好像當了小兵想當將軍,當了皇帝想活九十九以上。
但就像武俠小說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卻從沒有天下第一。
總之,和自己比,不斷超越自己的極限。
整天待在圖書館不一定學到什麼,找自己喜歡的領域,實在不行百度一下…多走走看看學學,挑戰自己的認知,應該就能…
了解世界有的人覺得痛苦有的人當作樂趣…
如果了解世界是想和別人比,還產生了痛苦,感覺沒必要。
而且了解世界等於接受信息的話,其實還有很多大大小小層面不同程度的了解…


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這不僅僅是信息時代的問題


昨晚恰巧寫了個回復,說到人生遭遇痛苦時需要忍耐。

躺在床上,又想到——人生的痛苦和快樂,時不時建立在比較上。

而大家都知道和外界比的話,往往痛苦來得更容易。畢竟天外有天,時不時會產生無力感。就算你能站到世界之巔,也依然不會是方方面面都處於無人可敗的境地。

所以,不若和自己比。
外界的訊息再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也不過那麼數個而已。 在其中某方面不斷得求精求強,就是一種自我圓滿的過程。
說句難聽的,頭牌小姐在自己的業務範圍內,也會有一種傲世天下姑娘的自豪感。

至於是否需要心若止水,我個人覺得只要活著就很難,也沒有必要。
知乎有個問題叫「啥是人間煙火」。裡面有個回復大意說:我們這些人何時沒有身在人間煙火中?
所以說,強求心若止水,不如看清自己的身之所在,好好得體會一把在人間煙火中悠遊的過程。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放逐。
雖說世界萬態,無需強求。可想來人活一生,何其巧合。總要給自己一個「活過」的交代。
所以,無非也是看每個人怎麼自我定義「活過」了。


我來知乎,一開始是覺得有趣,感覺發現了更大的世界,這裡有好多「親歷者說」以及很多經驗分享,後來是為了檢驗自己的成長過程,我清理了自己的收藏夾,將內容分為現在可以「踐行」的和有條件執行的,然後要做的就是去做,做一段時間感覺有收穫了有成果了再來知乎接受新的知識。包括《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我在讀完第一章之後就再也沒有翻過,因為第一章要我做的事我還沒做完做好。
題主,請先確立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位置,確定自己的實力水平,然後將這些知識當做一本武功秘籍,一章練完再修新章節,一層心法練完再修下一層,切忌狗熊掰棒子,掰一個丟一個。


了解世界讓你痛苦,從了解到痛苦中間伴隨著一個心理轉化過程,你為什麼痛苦呢?

你說是因為「 世界太大了」,「別人的生活,永遠是那麼新鮮有味道」
你與別人比來比去,便覺得自己碌碌無為一無是處。
於是開始逃避,「拔掉網線,阻塞視聽,拒絕擁抱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大潮,拒絕眺望廣大的世界,過回自己無知無畏的小生活」

你在大千世界裡獲得的信息,都想要用來與自己比較,艷羨別人成功,遺憾自己的不足,於是痛苦,於是逃避。

就像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成功的人,各個領域,你想將他們每一個都作為標杆來追趕學習,成功之前,大概精神會先崩潰吧。

而對於生活,你所了解到的也並不是全部。

我見過很多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而這些很多人都經歷過,甚至正在經歷。

對很多人來說,都是會湊湊合合平平淡淡的過一輩子。 湊和的朋友,一茬來了一茬又走了; 一般般的婚姻,吵吵鬧鬧平淡無奇卻又承擔不起離婚的成本。
必然經歷的生老病死、措手不及的飛來橫禍。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有的人喜歡看別人的感天動地的故事,旁人的家庭、感情和事業,喜歡去評價去感嘆他人的生活。
最終,自己的人生,都要靠別人才能夠起伏 ,艷羨別人美滿,遺憾自己暗淡,愈發看不見自己生命中的光亮。

別人的生活看看就罷,我們的故事要我們自己說。

我曾有一段日子,專門拿了一個日記本用來記下生活中的點滴美好,比如「今天的一點進步」「瓢潑大雨的天氣吃了自己煮的一碗熱騰騰的面」比如「令我感動的好友的關懷問候」「買的泡麵居然沒有調料包這樣的搞笑事件」,不知不覺間,發現已經記了很多,每每翻看也會覺得暖心充實。

我想說的是,你要多多著眼於自己得生活,你的生活里同樣可以新鮮有味道,只要你有心,你亦可以用一些尋常食材就做出一頓精緻而有趣味的美食不是嗎?
這些新鮮美好是要靠自己去創造的。

以及關於「比較」二字,我覺得你需要調整一下心態。

個人觀點,不知道這樣你的痛苦會不會減少一點。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白晝將盡,暮年仍應燃燒咆哮
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雖然在白晝盡頭,智者自知該踏上夜途
因為言語未曾迸發出電光,他們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不經歷痛苦,不生而為人。——斯科特 派克


雪漠:了解世界,從最熟悉的地方入手

真正的創作需要一種寧靜,但比起環境的寧靜,心靈的寧靜更為重要。我在涼州教委工作時,曾經非常依賴環境的安靜,那時,只要身邊有一點聲音,我就寫不出東西。後來我想要一間宿舍,專門用來寫作,但遭到了辦公室主任的拒絕。他說,寫東西要安靜,這是毛病。主任的拒絕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它令我發現了自己的局限:為啥非要一個非常寧靜的房子,才能寫出東西呢?我更應該做到的,不是苛求一個可以滿足我要求的環境,而是克服自己心靈對環境的依賴。後來,在持之以恆的心靈修鍊當中,我慢慢克服了這個毛病,現在不管在一種什麼樣的環境當中,我都能安心寫作。這是一個人能夠自主心靈的一種表現。

文學青年在尋找創作素材的時候,也應該這樣——你根本就不用刻意尋找一個充滿離奇故事的環境,而應該培養一種從平凡生活中發現詩意、發掘無窮無盡的寫作素材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你首先要熟悉自己的生活環境,熟悉這個生活環境當中人的習性,熟悉你置身其中的那種文化,像了解自己的手掌一樣熟悉它,然後觀察與總結這種文化對人的影響。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一個人連自己都搞不懂,連自己的家人都不熟悉,連自己身上所繼承的東西都搞不清楚的話,他是不可能明白別人的家庭,也不可能了解別人內心的細微感受的。所以說,你想要了解這個世界,就要先從你最熟悉的地方入手。當然,你的眼界不能僅僅局限於自己熟悉的環境與人群,還必須往外走,超越你的生活環境,一點一點將你的認知延展出去。不走出去的話,你永遠不會有一種大的眼光和豐富的閱歷。這些東西對於一個作家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

剛開始寫《大漠祭》的時候,我在鄉下一所偏僻閉塞的小學任教,雖然也經常採訪周圍村莊的許多農民,但我難以超越自己的生活環境。如果我一直待在那個小學,就很難完成後來的《大漠祭》。因為,以一個小學教師的目光和見識,不可能對涼州文化和涼州百姓的生存狀態進行全面而準確的把握。幸運的是,後來當時的武威市教委主任蒲龍破格把我從小學調到教委,基本沒安排具體事務,並為我提供了下鄉體驗生活的方便和大量的時間。

在那段時間當中,我走遍了涼州,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對各類人物的採訪上面,並且專門體驗各種具有西部特色的生活方式,甚至深入沙漠參與老獵人的捕獵生活,大量吸收生活的養分。在與老百姓的相處中,我從來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作家,從不高高在上。我只有一顆平常心,常以一個老百姓的身份和心態參與老百姓的活動。我非常重視體驗和參與,因為我覺得,只有體驗和參與,我才能像明白自己內心的感受一樣,明白老百姓的苦與樂。我關注老百姓,寫老百姓,也希望老百姓能喜歡我的書。在獲得專家認可、官方獎勵和叫老百姓認可之間,我更願意選擇後者。只要老百姓喜歡,我就認為我沒有白活。直到今天,我仍然認為自己是個會寫書的老百姓,而不是作家,更不是什麼心靈導師。寫作也罷,文化講座也罷,什麼也罷,都僅僅是我的一種生活方式。在我的心目中,我永遠都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不同的僅僅是我活得明白、快樂,而且我每天都在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情,因此也活得自在坦然。

不過,我雖然希望老百姓喜歡我的書,但這並不意味著我會因此而對世界有一種迎合,我絕不會迎合這個世界。在我出版的幾本小說當中,前言和後記都是自己寫的,原因是想通過我的文章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悟傳遞出去。因為,小說的表達有一定的局限,我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傳遞自己思想的機會。包括我辦雪漠文化網,也是想傳遞我想傳遞的思想和精神。所以,我的文章中從來不說假話,總是將自己所有的真誠都毫無保留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有時候也會因此受到一些傷害,但我不在乎。

有趣的是,在我的家鄉,包括那些罵我的人,心裡仍然會承認我為家鄉爭了光。我舉一個例子:一次,我兒子去街上買飲料,他的同學告訴店主:「這是《大漠祭》的兒子。」那店主就說:「噢?!《大漠祭》的兒子!不要錢,拿上喝去。」在我的家鄉,這種事很多。老百姓總是用他們特有的方式,對我給以認可。有時,外地人問到涼州文化,那些罵我的人也會將我介紹給他,語氣中還帶有自豪的成分。所以說,你寫的東西是否能讓所有人都高興,這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必須能夠真正地創造一種價值。這一點,是我們都必須承認的。好多人就是不願意承認這一點,把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當成放縱、退縮的理由,既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所以才一直無法從自己的困境當中走出來,不能守住自己的夢想,輕易地被環境同化,而庸碌無為地度過一生。

當然,文學創作雖然為我帶來了名利,但名利並不是我的追求,我認為這也不該是真正的作家所追求的東西。真正的作家,應該有更大的發心,應該有更大的野心。古人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當你有了這樣的一種大野心,有了這樣的一種大胸懷之後,再從細處著手,觀察世界,體驗生活,觸摸生活的脈搏,感受生命的氣息,你的路才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你才能真正為世界貢獻一種非常美的價值。

——選自《光明大手印:文學朝聖》雪漠 著 中央編譯出版社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理想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去了解吧,同時放大自己的心,容得下,放的下。如果一直感到痛苦,或許是因為了解的還不夠。


在我剛剛去學肚皮舞的時侯,感覺別人都好熟練好美,特別是老師輕盈如飛燕,窈窕似靈蛇,而自己基本功一點沒有,身體很硬,練了一段時間後跳的還都是殭屍機械舞,我開始沮喪,也會有否定自己懷疑自己的痛苦,但是,隨著慢慢練習,我體會到舞蹈的美,體會到自己進步的喜悅,發現自己學習的能力也不差嘛~~就在這樣慢慢的愛上了。同時我也發現,剛剛來學的小夥伴們也是會出現一樣的情緒,不同的是,她們如何看待這種情緒,導致了她們後來的或堅持或熱愛或放棄。


所以根本原因上來說,可能是看到了一個相對完美的目標,或內心有一個完美的理想,你接受不了現在這個相對不完美的自己所以會產生痛苦。有情緒是正常的,要分析情緒的原因及其對你目標的影響。
現在痛苦情緒出現在讀書的路上,而不是讀書的路上一定會經歷痛苦,知道嗎?如果是從零做其他的事,可能也會出現痛苦的。看到別人成績好,長得漂亮,家境好,伴侶好,會不會有痛苦?這就是比較之心。接受自己和別人的不一樣唄。
策略上來說,貌似找錯了參照系。

方法上來說,想閱讀根據自己的興趣,帶著自己的問題去閱讀,再能有輸出就更好了吧

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


浮躁狂妄的人在平地上仰望著天,心想天如此之高我怎麼可能觸摸的到?

腳踏實地之人努力攀山到達峰巔,只為一步一步向如此不可觸的天靠近。

他們都知道天,人窮盡一生無法到達,前者原地悲嘆,後者行進間體驗世間無盡風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了解世界(認知)不會帶來痛苦,題主顯然把痛苦源搞錯了。

看題主的描述,是與那些牛人的對比才讓題主痛苦,你了解世界的目的不是了解世界,而是看這個人有多牛逼,那個人更牛逼,還有那個我三輩子都追不上。。。你其實不關心世界,只關心自己能不能成為牛逼的人。

你一方面想變得別人厲害,一方面又畏懼變得厲害需要付出的努力和承受的痛苦,矛盾就在這裡,你的很多精力都用在這種內耗了。所以你的問題應該是「既然超越別人那麼難,我是不是應該將自己封閉起來?」你只是想別人給你一個逃避的理由。

了解世界(認知)是快樂的,前提是你想了解世界是出於好奇心。

認知的樂趣要比吃到美食的樂趣還要強很多倍的,不然不會有「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

一個單純的孩子,會因為好奇而去學一些東西,因為只有興趣才能產生熱情,讓學習持續下去。那些中學課本里的提到偉大科學家,大都是因為小時候好奇而開始研究一些東西,然後他們越研究越入迷,最後不知不覺成為很牛逼的人。成為牛逼的人是他們認知世界的副產品而不是認知世界的目的。

如果你想了解的東西讓你產生抗拒,那麼沒必要再強迫自己去了解。會帶給你痛苦是因為你對知識本身不感興趣,然而你覺得想成為牛逼的人就必須學習這些知識。別人能在某個領域成為牛人是因為他們熱愛他們學的東西啊,你卻認為自己也按他們那樣做,就能成為牛人,殊不知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啊,對別人有用的對自己不一定有用。

所以,第一步,應該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長處,找不到就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第二步,然後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鑽研下去,如果出現排斥,回到第一步,重新審視自己是不是對這個真的感興趣。如果你能得到樂趣,並進入良性循環:得到樂趣-更
有動力學習-得到更大樂趣-更有動力……那麼就可以進入第三步

第三步,堅持,時間會證明一切

希望能幫到題主。


推薦閱讀:

如何成為像 一束陽光 一樣的人?
作為一名程序員,你是怎麼開始自己的第一個項目的?
如何成為一個成熟的男人?
旅行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適合婚姻嗎?
年輕是四處漂泊在外工作,還是踏踏實實在家呢?是你,你怎麼選擇?

TAG:心理 | 信息 | 個人發展 | 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