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的攝影老師不讓買微單相機?

我是一個新聞學的學生,這個學攝影攝像基礎。開學的時候老師要求自己去買單反,並且再三強調不要買微單,直至現在我仍然不知道他這樣要求的原因?

微單」相機定位於一種介於數碼單反相機和卡片機之間的跨界產品,其結構上最主要的特點是沒有反光鏡和稜鏡。「微單」是索尼公司的商標。


都不知道回答里哪幾位在吵些什麼。
什麼時候單反一統天下過?不就是個取景方式嘛,單反、雙反、旁軸的我都有,各有優勢嘛,現在還有在說什麼微單,真不明白現在的年輕人,怎麼變得捨我其誰了呢?一部機你能拍所以題材?估計生產商都不信!
我還記得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各種取景方式百家爭鳴,尼康的單反可以換腰平,還出了個28ti的指針旁軸,富士的旁軸固定鏡頭相機,每一部都標註專業級字樣,還有勃朗尼卡、哈蘇、萊卡、阿爾帕、柯尼卡、賓得等等,各自都有自己的目標用戶群,誰也取代不了誰,哪個時代不光企業心態健康,消費者心態也健康。
現在熱鬧了,主要是嘴熱鬧,消費不熱鬧,舉例子列數據的,非要說得自己哪部機萬能無敵,放過你的機吧,他也累了!
老一輩攝影師,從來不會說器材過時,只會說自己不會用,用不好,沒發揮出器材的潛力,現在可倒好,一個二個都被器材拉後腿了,呵呵。
言歸正傳吧,老師嘛,教學生,教具肯定是選自己熟悉的嘍,你拿個萊卡x微單,老師在用尼康d7200做示範,歩點也搭不上呀,等講明白了,課時加了一倍多,耽誤事不!?

一個二個閑的蛋疼,討論取景方式哪個好,就跟琢磨用筷子好還是用叉子好一樣,重點是吃飽,用什麼餐具有什麼好爭的,等你們爭完了,我用手抓都吃飽了


………………都在玩分割線不搞一個有點low……………………………………

很多人都貼了自己愛機的照片,前幾天拿出來擦灰,咱家也拍了一張,發上來裝逼


厲害啊 被打臉了就舉報,可以可以可以,


知乎真是,XX兒童歡樂多。

首先我覺得XX黑不能成為知乎的主流,其次才是單反和微單哪邊才是政治正確。我想對這位新華社的記者提兩個問題:你用過微單嗎?或者,你活在几几年?有觀點可以,編造事實絕對不可以。

一個重要會議剛拍幾分鐘沒電了,你用的是哈勃望遠鏡嗎這麼費電的?一場比賽堅持不到中場快門廢了?用的是一次性相機嗎?A7RII的快門壽命至少和1DXII為同等級別。

黑也要有腦子,不要瞎扯淡。單就這一條來說,EVF所見即所得,調整任何參數都能得到畫面上直觀的反饋,這比單反的OVF更適合初學者。

我們再來說一說網線傳輸。還好A9爭氣出了網線插口,不然這臉還沒人打了。

還有續航,看看蘭拓實測的續航,2106張耗電22%。再看看1dx等等體育機的續航,可千萬別再說微單續航怎麼著了。

都什麼年代了,竟然還有人的回答里在對比D90和NEX5? 外行強答一發,器材概念還停留在十年前,真是服了。

全都是槽點。這個價位的二手無反相機,可以買A5100,A6000,這倆微單的滿屏相位對焦比·D90,500D那種可憐的11點中心對焦好太多了。

鏡頭不能通用啥意思?索尼家E口的鏡頭跟自己不能通用?還是你意思是佳能尼康單反鏡頭通用?

新聞專業的要是學出來只能選擇去拍會場和體育,那也太搞笑了。講道理,你們拿大炮單反幹活兒的哪來這麼多XXXX的優越感?附帶一些數據,參考一下。

以上是馬格南圖片社公布的旗下攝影師器材使用情況,約半數的馬格南攝影師選擇使用微單/無反拍攝。

以上是荷賽獎2016的相機使用情況,約1/8的獲獎者使用了非單反結構相機,使用者數量逐年遞增。普利策的情況查不到,至於題主想知道的答案,我覺得,應該是你老師年紀大了。用什麼相機對你學攝影沒有任何影響,不管什麼結構,無非就是那麼幾個參數,一些設置。如果你全班都用單反,那你確實沒必要非主流的用一個微單,借鏡頭都借不到,但是這不是個別人無腦黑微單的理由。

留言區跟我抬杠真的沒意思,我自己就是用1DX的,什麼天氣情況都去過。同樣的拍攝環境,微單也去過,也沒掉鏈子。我就是很煩你們這些沒用過沒去過在那兒XX的人,單反能幹的活兒,微單基本上也能幹。事實上,我嫌單反太重,而且帶來了一些身體上的不適和職業病,幾年前就嘗試用微單替代單反了。還有,我反感的是無根據的無腦黑,跟單反還是微單沒關係。


越看越想笑,一堆人跳出來單反是主流所以單反好啊單反好,就是好啊就是好,主流為王。

更搞笑的是這個問題最開始出現在我時間線上的時候,點進來看只有兩三個人在維護微單,舉著批駁「大法黨政治正確」大旗的答主卻少說有六七個。

挺好玩的。

聊到學生自己買什麼東西的時候,主流不主流,優點缺點,暫時都先拋一邊。這一類專業很實際,學生就業的方向也很明確,給學生提供接近基礎教學/接近主流環境的教學環境本應是學校的義務。如果讓學生自己花錢買東西,真的希望這些老師能稍微負點責任。

某幾位答主別動不動就新聞攝影這新聞攝影那,一門基礎課而已,拿什麼都能拍。拿新聞中心的要求說事兒簡直太趣了,合著你的意思是這門課還得先買台Dx系列或者1D系列才能上了?如果不是,你讓他買別的單反也夠不著你說的那些需求啊。

再說了這門課叫做攝影攝像基礎,後半截被你吃了?別的不提你家單反有PP值等一堆視頻相關設定么,放著跟新聞采編里用得最多的索尼松下ENG機器系出同門的索尼松下無反不用去用單反,腦袋跟著屁股一起歪成這樣閣下真不嫌姿勢難受?

你要想讓學生養成良好基礎習慣,多話莫講,扔掉數碼擁抱膠片。你要想讓學生盡量跟緊主流環境大勢,那請自己準備Dx系列或1D系列和ENG機器來給學生教學。

沒法給學生提供良好環境,需要學生自己花錢解決還再三強調別買微單,這就是又蠢又壞。咱國大多數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大家心裡都清楚,別說旗艦了次旗艦那檔只怕能負擔得起的都不會是多數。高端無反諸多優劣我也懶得講了,中低端無反和單反間的,兼顧樓主該門課程(攝影攝像基礎),同價位區間的樓上諸位你自己摸著良心講真讓你買的話你買哪個。

我校比較窮酸,至今的基礎教學還是以膠片為主,拿四十年前的Aaton教16mm,拿三十年前的Moviecam和二十年前的Panavision教35mm,拿好幾年前的ALEXA教數碼。為啥,膠片打基礎習慣,ALEXA向主流環境靠近。

學校提供器材的課程里,包括每學期的學期作品拍攝中,所有要求一絲不苟,嚴絲合縫按流程來,每個鏡頭的拍攝是這樣的:

到了現場AC們架設攝影機;與此同時DoP和導演簡單討論後導演去懟演員DoP去懟自己,或者DoP一邊聽導演懟演員一邊自己懟自己;DoP指揮AC們設置機位、dolly設備和換上指定的鏡頭、濾鏡、輔助設備;DoP測光/指揮gaffer布光;1st AC根據DoP指揮調整光圈和濾鏡;1st AD一喊就位大家各自歸位;導演盯演員DoP盯攝影機/掌機;1st AD依次確認演員、攝影、聲音全員預備;根據1st AD指揮進行排練;1st AC指揮2nd AC測距,標記跟焦器(這一步可能沒有);根據1st AD指揮進行技術排練或最終排練,在此期間可能導演繼續懟演員DoP繼續懟自己加攝影組;如果是日外則DoP再測一次光,指揮1st AC重新調整光圈或濾鏡;如果是默片,前幾個過程中1st AC尋找空隙協助2nd AC拍攝打板;全員根據1st AD指揮歸位,依次確認預備;1st AD高喊roll camera,1st AC啟動攝影機高喊rolling/speed,且為對焦準備,如果是有聲影片,2nd AC在這時候打板;然後全等導演喊Action和Cut(1st AD也可以喊Action,但只有導演能喊Cut);一個鏡頭拍完如果導演和DoP滿意則1st AD先喊檢查片門,1st AC在2nd AC的協助下卸下鏡頭檢查膠片上是否有痕迹/絲狀物/灰塵。假如沒問題則進入到下一個鏡頭的流程,重複。各司其職按部就班。

複雜么?太tm複雜了。猜猜一天下來真正從Action到Cut之間能佔多少?答案是按法律和保險規定每天最多工作12小時(從開始卸設備到喊wrap for today計算),其中還必須有1小時的餐休,一整天11小時的工作下來通常只能拍攝5~10分鐘的素材,最後能有大概1分半~3分半鐘的成片。

但這是課堂教學和學期作品。除了學期作品還有日常作業,課外用自己的設備完成就好了,隨便拍,愛怎麼拍怎麼拍,只看結果不看過程,老師別說不管你買什麼設備了,其中一部分你拿手機拍都不會管你(甚至會鼓勵你)。這部分的要求是兩小時拍攝一小時剪輯,出3分鐘成片。

請問諸位單反大神,這兩者間的差異與單反/微單拍照片的工作差異如何?

諸位大神也不妨思考一下為什麼。


貌似這個問題我還是比較有資格回答的。

謝不邀。

先表明態度:我同意微單性能足夠強大,但還是傾向於同意你老師的選擇。

在某攝影培訓機構講了六七年的攝影基礎,數碼用C,偶爾會用一下mamiya和sinar,出門自己拍著玩用ip。自己感覺微單必定是大勢所趨,畢竟政治正確嘛。但是吧,站在教學的角度上講,我還有點理解你的攝影老師。

大法黑科技已經流弊到了一定的境界,用來進行日常的拍攝一丟丟問題都木有,用來學攝影我覺得也是木有問題。但是吧,看了看其他知友的回答,討論的焦點都是相機性能,以及單反和微單能不能完成某些拍攝任務。但是請各位站在一名教師的立場上來看待這個問題。(說多了都是淚)

作為攝影基礎教員,每次開新班時候特別頭疼的一個問題就是班上每個人用的設備都不一樣。我遇見過一個班上二十多人每個人相機型號都不同的時候,這時候參數調整就是個大問題。

佳能尼康還好說,機身快捷鍵多找到長得一樣的按鍵就完事兒了,大法比較主流,常用操作從Fn菜單里也能找到。什麼,這位同學你用三星的相機?卧槽,我沒用過!什麼,這位同學用的是卡西歐?!我可不可以選擇狗帶!!!而且,每個品牌相機的界面風格完全不一樣,直觀感受下。(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佳能的menu界面長這樣

尼康的長這樣

大法的是介樣兒的

還有介樣式兒的

而且每家的菜單里寫的東西都不一樣,位置也不一樣。於是就出現這麼個情況:一堂課,講對焦,花了半個多小時說了說對焦點的作用,然後留十分鐘說說怎麼調對焦點和自動對焦模式。然後,尼瑪每個型號的調整方法都不一樣好么,有的是用快捷鍵(C),有的是AF區域模式(早期N),還有的是各種各種的名稱,於是作為一名負責的教員,我跟助教老師就一個個的去給調相機。再一次選擇狗帶。

============================

相對於微單,單反相機的一個優勢(可能吧)就是握持感好一些,快捷鍵多一些。而很多熟練的攝影人也可以做到眼睛不離開取景器的情況下快速調整參數。而微單相機受限於體積,於是快捷鍵的數量減少,以及部分功能上的操作不便(比如早期NEX某些型號沒有快門線插孔)成了很多老攝影師口中的「硬傷」。目前來看,單反的操作效率確實優於微單一些(α9還木有用過,不過我自己操作α7和操作D810的情況來看,D810操作效率高一些)。同時,光學取景器不耗電,也算是個優勢吧。

然後很多教員提出來用單反學習攝影的原因可能還包括「實時取景所見即所得不利於曝光判斷」、「重視基本功練習」、「單反是主流」等等。這種論調在數碼取代膠捲的時候已經被駁斥過一撥了。我覺得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如果真的需要扎紮實實的打基礎,那就從膠捲開始學習,用陽光16、入射表、反射表等等手段多去嘗試,然後在暗房裡用不同的工藝,不同的濃度、溫度、搖動時間去沖洗。這樣才是最傳統的曝光訓練吧,然而現在有誰那麼教課?不必過於守舊,我實際教學的時候發現,曝光掌握的快的人一定是課下拍攝量比較大的人。有一定拍攝數量做基礎,攝影技術都不是問題,跟相機倒是沒多大關聯了。

於是經常在幻想,一個班的學生用的都是C或者N(畢竟這倆品牌我用的熟啊!),或者一個班學生用的都是單反,講著也方便啊。所以對於題主老師的要求,我還是挺有共鳴的。

============================

其實新聞專業里攝影基礎課那點內容,用什麼相機都能講的明白,只是你老師願不願意講的問題。這個過程中又會出現個問題:講的話每個型號來一遍,效率低,耽誤進度;不講的話讓學生回去自己看說明書,學生接受不了。那麼為了讓學生能接受,又不耽誤進度,最好的解決方案可能就是限定學生用的相機型號和種類,也是無奈之舉。

另外,希望題主理解,你要學習的是攝影基礎,而不是攝影機的選擇,任何一台攝影機的基礎功能都是基本一樣的,其他那些錦上添花的功能的實用性因人而異。你現在需要的是一台幫助你學習和掌握攝影知識的機器,而不是幫助你馬上拍出世界級作品的機器。所以什麼這性能那性能別去管他,你要提高的是技術技巧,而不是跟老法師拼器材時候的談資。學習階段,真心覺得畫質、銳度什麼的都沒有耐操來的重要。


懷念一下我學習攝影時候的機器牡丹MD1,便宜耐操的典範。


微單在知乎也成為政治正確了嗎?希望大家不要帶著偏見討論這個問題,不要讓討論變成撕逼。

我並沒有否認微單的優勢,我只是說單反更穩定,各有好處,請各位不要走極端,在這個事情上並不是非黑即白。

我自己也是微單用戶

但我用小型機器的原意是,我還得背著這玩意…

===
既然大家這麼糾結微單和單反,那就不妨討論下各種情況:

由簡到繁的拍攝需求和環境:

1 日常,家庭生活照

這種情況當然手機是最好的,因為又不要大幅列印什麼的。

2 輕裝旅行,戶外活動

微單綜合使用價值很高,畢竟小,輕,易用。帶單反在這種旅行中可能會顯得累贅。

3 愛好者,比較冷門的旅行目的地

微單和單反一半一半,各有好處。不過你要是去一些非常寒冷或非常潮濕的地方,老老實實用單反吧。微單在寒冷環境掉電快,極端環境單反比較靠譜。

4 半職業/職業/商業

商業攝影目前還是比較依賴單反的,吐槽一句,你拿個A7去給客戶拍寫真很有可能挨揍… 當然這部不怪你…

5 高端商業

這個級別都用中畫幅或者大畫幅吧,沒什麼說的。

6 當代藝術/商業畫廊

Art Fact排名前一百以內的攝影師基本都是用8x10膠片的,畢竟要做巨幅輸出… 當然也有一些藝術家什麼都用,不過人家已經不把攝影當回事兒了…

7 軍事/工業/醫療

軍用警用的取證設備目前還是單反吧,當然也有專門的軍用成像設備。

工業上,貌似都是非民用設備,我去過希捷的廠子,用的是尼康的成像設備,用來拍硅圓。

醫療,我接觸過一些牙醫,他們在做矯正之前給病人拍牙齒照片基本都是用單反。或者對比烤瓷牙的顏色也是用單反…

原答案:
===

對於新聞攝影來說的話這個要求確實有一定道理,因為單反在很多情況下確實比微單要更穩定更耐久。

今年我在旅行的時候試用過一些微單產品,發現微單容易出現一些小問題,比如說卡死,黑屏,掉電快之類的,在新聞攝影中這些問題可能會讓你錯過一些重要的瞬間。這並不是胡說八道,如果各位用過微單相信你們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

以及,個人認為微單的操控系統沒有單反設計的成熟,在操控上可能會花費更長的時間。

單反作為一個機械系統則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這類問題。


但是微單也有它的好處,比如說體積小,便攜,靜音拍攝等等。所以在微單或單反這個問題上也不適絕對的,應該根據具體的拍攝需求和場合選擇適當的機器。

而作為學生,用單反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相當於基本功的訓練。


幾乎所有的回答,不是謾罵老師食古不化,就是微單和單反優劣對比,剩下來幾乎全是知友間互相的侮辱與站隊。


就沒有一個人想過,攝影課不是只有你一個人上。老師這句話也不是說給你一個人聽。


就看老師說你們要去買個相機,就知道,你們這個攝影課是從頭開始教的。你去看看任何從零開始的攝影教材,哪一個前期沒有詳細說明攝影器材的基本操作還有不同操作會對攝影作品帶來什麼不一樣的變化。


最簡單的一個道理,如果班上二十人。四個尼康,四個佳能,四個索尼,四個富士,四個M43,這課的相機操作你告訴我,怎麼教?


可能題主你有很多的攝影基礎,但是,你有基礎其他人就一定和你一樣有基礎嗎?


課時是固定的,時間就這麼多,用統一的教材是上大課最基本的邏輯,你老師也就強調最好不要買微單,畢竟對於單反而言,操作和布局至少大同小異。如果是相同品牌的單反,機內設置菜單都會差不多。


你上的是現代大學的一門課,不是一對一的私教。


況且,不是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錢買器材。


也許有些學生條件並不是很充裕,只能拿的出少量的錢購買相機,去閑魚買一個二手的佳能500D,或者家裡有親戚淘汰一個尼康D90,鏡頭都是18-55的狗頭。在這個價位上,可能也就一兩千的購機預算,這個價位的無反光板數碼相機,你覺得能買到什麼?

但是,500D亦或者是D90,至少在可靠性,穩定性,操作性,續航,配件,對焦方面,都不會成為這位學生學習攝影的阻礙。甚至你買不起更多鏡頭不要緊,因為卡扣相同,關鍵時候借一下鏡頭,都不是一件難事。

但是一兩千塊錢的微單,靠著反差對焦拉著風箱,小小的電池,可憐的快捷鍵甚至沒有快捷鍵,鏡頭不能通用,這些缺點對於一個入門學生來說,都是致命的。


不是每個人都和個別答主一樣,拿著一兩萬甚至更貴的最新微單機身,然後再拿幾萬塊買一套高級的鏡頭。是的,索尼頂級的微單和藍標蔡司的鏡頭+白身G炮是能匹敵1D系列,但是,你買得起不代表別人買不起。難道同時代,同等價位的nex-5比500D更適合攝影學生從零開始學攝影?


滿滿的何不食肉糜。


老師不是只教授你一個人,你也不是所有人的標準。


大學生有個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時候想問題能不能不要先入為主的受迫害妄想症。


就是強調了一句,最好不要買微單。真的就讓這麼多人感到如此的屈辱嗎?


如果你有同學,花著一兩千塊錢買了一個微單,拍的一塌糊塗,上課聽的雲里霧裡的時候,題主,你會拿出你手中的頂級微單遞給人家說,沒擔心,用我這個拍嗎?


不會,你嘴上可能不說,但是心裡會笑他們是窮逼,笑他們什麼都不懂,然後「語重心長」的告訴他,想拍好照片,至少要買XXX級別的微單。


你可以買微單,然後用作品狠狠的打你老師的臉,因為你只需要對應一個攝影老師。


但是攝影老師卻不是只對應你一個人,他對應的,是所有學生。


索嗨的本色出現了 底下評論在討論的大多是雙修多修用戶 索嗨則會說幼稚短視活該被淘汰233

搞清楚 我是索尼用戶 但我不信仰任何東西

知乎現在的微單大法政治正確簡直到了嚇人的地步...一家廠家有忠實用戶是好事 但是像富強索嗨那類人的腦子在想什麼?

首先認真看題 題主說的是新聞攝影 對時效性可靠性要求極高的題材 並不是說拍風光商業人像就不需要可靠性 畢竟好天氣可能轉眼就沒了對吧 但是新聞攝影對於可靠性的要求最高 這點不容置疑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微單是未來的趨勢 總有一天會取代單反 這點我毫不懷疑 但是 取代的那一天並不是現在

微單雖好 但更適合對自己的用途有強烈目標的人 對於起步階段需要了解知識什麼都去試的階段 單反更適合

三種形態三修用戶 有發言權了吧

我曾經寫過一個為什麼索尼微單好的回答知乎上為什麼這麼多人推薦索尼微單? - 知乎 作為微單用戶我毫不掩飾推薦微單 因為有很多易用性是單反不具備的 例如對焦覆蓋範圍大(不用平移對焦取景)體積(鏡頭另表 小三元之類的其實還是挺便攜)

但是微單還是有不少特性目前階段是不及單反的 首當其衝就是操作性 A9有很大提升我是相信的雖然我沒買 但是A7系列的操作哪台不是被5D4 810轟成渣?大量單手操作的按鍵 操作效率就比別人落下一大截 人機交互也是令人髮指 我真沒見過有比微單系列更反人類的菜單 哪怕電子留級生德國可樂牌的M10 菜單都能搞個收藏夾出來方便你調節最常用的選項

死機是常事了 開機比單反慢也是常事(專業級機器慢半秒也是慢 不能雙標) 至今沒有無損壓縮raw 寫卡速度逗比 期間除了再拍一張以外不能操作相機任何功能 對焦點多但全是一字點 這些問題對於新聞攝影乃至人文攝影都是難以接受的 人文miss了最多是失望可以再等一下 新聞攝影錯過了就是乃是砸飯碗的事情

有回答說微單代表的是無反光鏡五稜鏡的未來 並不是為了小而生 我完全同意 問題是索尼完全不這麼想 A9這種機器做大點自帶手柄其實完全可以接受 然而索尼感覺就像被微單的"微"字蒙住了眼睛 小機身對於大鏡頭本身握持感就不友好 手柄跟鏡頭離那麼近導致但凡大點的FE鏡頭都要在卡口端做個收口 也是某程度上限制了鏡頭的製造設計

小機身帶來的散熱不佳導致熱燥增多 A7R2的用戶深有同感吧 也限制了處理器的功耗 A7R2的14bit只在單張模式下有效 A9的20張連拍只有12bit 別家雖然最快也只有16和14fps 但好歹用起來不用操心我需不需要為了bit數信息量調整連拍模式 我不是學電子的不談12bit和14bit差多少 但是別家都是14bit就是比你多2bit數據量也是事實 輕其實對於專業記者來說沒什麼所謂 一套系統有1%的可能死機 和一套重50%但是0.1%死機可能性的系統 我相信他們都會選擇後者

這些問題隨著科技進步會在不遠的將來徹底解決 到時候就可以真的和旗艦單反說拜拜了

但在今天 真的還不足以挑翻旗艦單反 能作為挑戰者同場競爭已經是非常優秀了

單反系統目前經過漫長的發展 依舊是最全面的系統 對於職業攝影來講 市場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專業配件 這些生態不是幾個廠家幾年就可以改變 但是並不是說微單就不能相提並論了 微單在體積方面的優勢對於旅行者來說是不可忽視的 短法蘭距也在廣角鏡頭的設計帶來了福利 可以參考下Batis 18和Milvus 18的體積

單反就像萬金油 你不知道該怎麼辦時就用它 可能不是把事情做的最好的 但肯定能做的不差

微單目前的狀況則更像是偏科嚴重的尖子生 更適合對攝影有所了解懂得取捨的人

富士的微單虛標ISO賣的比全幅還貴 但是有些人就是追求直出味道和操控 富士的缺點在這些面前都不值一提

而A7系列裡 S2就是披著相機外殼的攝像機 R2是可以當數碼後背一樣的風光神器 如果你是奔著這些獨家特性來的並且能容忍他的毛病 那微單毫無疑問是獨當一面的

但是回到問題本身來 答案就是 目前的微單還不能支撐新聞攝影 所以不要買微單學新聞攝影這個細分領域並無不妥


關於為什麼其實比較簡單吧,為啥C1票的教練車是桑塔納,因為保有量大好理解

如果你老師的教學體系框架是從單反過來的,那麼他的教學細節也必然以單反為出發點,他這麼想沒有問題,如果他在教學普適性方面做得不太好,那就理解起來比較麻煩,所以保險的話還是聽老師的


但樓上說的那些不用買微單的理由,沒有幾個是靠譜的

實際上如果沒有教學平台障礙,那麼我先扔一個結論

全功能微單系統是最適合攝影教學和自學的平台,比膠片系統和數字單反系統都更加適合

教學的本質是把一項技能的必要信息更加全面、直觀和高效地傳達給學生

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可以證明微單系統中能夠傳達的攝影技術的信息的必要性、全面性和直觀性都要優於數字單反系統

而我下面要說的這些原因,恰恰是很多人反駁用微單做教學工具的原因,微單在你們所認為可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現出的弱項,並不存在。

首先第一點,便於建立觀察與拍攝的關係。單反限於五面反射光學設計,目鏡取景視野率和倍率會受到非常明顯的限制,而現在三千多的A6000則可以做到視野率1X,放大倍率1X,既然我們是說「教學」,那就說對習慣培養方面,則首先在取景與觀察的對接和「培養鏡頭感」方面,就全面優於在同價位上取景器倍率普遍更低的單反

第二點,自動化程度帶來的教學上的直觀性的明顯提升。

所見即所得這件事情在教學應用的層面,還有一種解釋方式,就是,操作與反饋,反饋和結果之間的關係,更加密切和直觀。所見即所得這個優點很多人說了無數遍,但都是從拍攝實踐方面強調其便利性,然而因此有的人就會認為——

相機為你做得更多=你從相機中了解和可參與的更少,這是一個似乎有道理但完全錯誤的想法

我們就不說那些新的數字系統中才有的攝影經驗(這部分知識教學中微單的優勢是有之於沒有的絕對優勢),就說以前那些曝光經驗,比如晴天十六陰天八這種東西,以及ISO、快門值、光圈值三者的聯動關係,以前你必須拍攝過程完成後再一次一次對照然後匯總然後得出結論,但這些信息,微單都可以在曝光結果的動態變化中讓你更直觀地感受到


第三點,能夠帶來更加豐富的可參與度。承上,重複一遍

相機為你做得更多=你從相機中了解和可參與的更少,這是一個似乎有道理但完全錯誤的想法

但樓上很多回答者都有這樣的思想,他們把微單當成傻瓜機,或者說「參數調整依賴性」更強的自動化器械了,但微單作為自動化水平更高的平台,它的特點是擁有更強大的普適性,而不是僅僅可以成為更傻瓜的機器,就像萊特兄弟不會看見如今天上不但有遙控小飛機,還有波音747,恐怕沒人會覺得波音747上飛行員學到的要比萊特的鋼架子少。

手動開放的全功能微單和全功能單反操作平台在操作維度方面相比有任何差距嗎?並沒有

實際上恰恰相反,由於第二點原因,學習層面直觀程度提高了,在學習實踐的時候,可參與度並不是「更加依賴相機」而是反而會有更便捷更多元的實踐方式了。從單反轉移到微單平台之後,我個人經驗是我更加願意用M檔曝光了,而不是「更加依賴自動化」了,因為由於第二點,微單在「教我如何用M檔」的方面,讓我理解得更加透徹,同時在實踐中依然保持著這種直觀性,我當然有更多的精力和興趣去投入其中。

話又說回來,單反相機為了解決「傻瓜」問題,不也仍然有個auto檔么


關於你老師的意見,表示:同意

添加一個總結就是:微單(實時取景類相機),當前性能以及可靠性,無法完全勝任新聞的應用。


我自己的話,給學生推薦,是勸二手的膠捲單反練習,或者1D、7D、D5、D800這類機器實踐(自然你用數位相機練習也可以,不過在我的經驗下,用膠捲機進步較快)。在Leica的僱員,也跟我說,買Leica M系列入門最好,我認為很對,但是不置評。

微單(指實時取景類相機,非S牌產品),我自己用過的,大約有20台了。從感測器指甲蓋大小的Pentax Q7到Fujifilm X-Pro兩台機,著名的S牌Nex和ILCE、L牌的T和SL,再到Sinar後背裝上的Lantec和Macroscan,都用過。
大致的問題,自動對焦不夠好用(電壓-),發熱(噪音+),掉電快(LV耗電+),不耐摔(機械強度-)感覺老化快(一直在工作)。
如果再加一條,配套鏡頭不便宜(笑),並不是每個服務點都有。

我個人認為最大的不好用,是晚上帶燈外拍。用微單難受,主要體現在,1、切換曝光模擬,2、引閃器的連接可靠性(一堆裸露的金屬觸點)3、耗電(小問題)4、LV延時導致拍攝內容不準確(所見時間非所得時間)。
相比Leica M機,M機對閃光燈支援只分前後簾幕,但足夠了。可以外拍燈不開LED做後簾同步,這點很好,沒有重影了。


最為關鍵的是,這微單相機,拍著玩,拍人、拍動物、拍一般風景,這些玩法還行,但耐用度堪憂,而行業領域的機器早就定數,去拍海灘、去拍極地、去拍沙漠、去雨天用、去摔摔,這些微單並不夠。

微單給單反翻盤,是不行的,但微單打敗卡片機(性能)、入門單反(體積)、重型畫質機(便攜性),是肯定的。幹活的機器是很難考慮微單的,富士哈蘇也不行,老老實實用H5D吧。

不過,舉反例的話,你說拍個建築,那GFX50s配微單軌接Rodenstock頭接片,很贊啊。

我自己手上只留了一台ILCE6300,上穩定器拍視頻玩,方便,一個包也可以裝下。還有一台PENTAX Q7,裝一堆光圈大於1.0的頭玩,好玩。

你肯定,能夠找到理由來反駁我。但有一點,套用一句話,最潮的,最商業化的相機,不一定是最好的相機。最好的相機,才是最好的相機。(如果加一個限定內容,就是說拍新聞圖片)


平時用的機器↓

另外一台最最便攜的座機↓

也用小馬拉大車↓

考慮入的機器↓

但對於新聞,只考慮這兩台


相機只有一台單反,沒用過微單。不過有個例子很適合這個回答。寫一下。

我上大學時上電腦課,那年是2002年,我大三。要學的是3D MAX 3和PS 5。

因為我有在設計公司打工,當時這兩個軟體都已經學會了,我自己的電腦上安的是中文版,那時候中文版是要另安插件補丁的,直接安裝就是中文的版本還沒有,要到2003年和2004年才出現兩個軟體的直接中文版。公司里都是用中文補丁版,因為中文補丁可以帶來巨大的使用便利。英文版PS還好,英文版3D有眾多的專有名詞,英文再好也會有很多命令看不懂,況且當時大學生的普遍英文水平遠比今天差。

我們上課時老師講的是英文版。並且要求大家一定安英文版,據老師說是因為運行穩定。當然這是個借口,文字補丁當時有很少一些命令有翻譯錯誤,不過不會影響軟體運行,唯一麻煩點的地方是存檔時必須使用英文名,而且必須存到全英文路徑下。

某好心同學(不是我)提供了中文補丁包給老師,被一頓訓斥,於是多數沒接觸過軟體的同學最後都安了英文版……

請不要笑,當時的電腦保有量極少,而且一台電腦一萬多那時很正常,以那時的家庭收入,電腦屬於絕對的大件。學生為了學電腦軟體,往往要和家裡說上好久才能買,家裡經濟不好的,就得和別人合用一台了,至少三分之一的同學當時沒有買自己的電腦。而買了電腦的同學裡,也有至少一大半是上課這個學期才買的。英文版和中文版到底哪個好?這個問題對這些同學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老師說哪個就是哪個。

老師上課時講命令的方式是「第幾大項第幾小項下第幾行」這樣的方式來講的,從不讀命令的英語發音,只解釋命令效果。而且從頭到尾,老師講的命令都只限於最基本的操作命令。

我當時惡意猜測過,如果安了中文版的話……老師也許不會操作那麼多命令吧……

後來自己年紀大了些,過了三十之後精力明顯下降,要做要學的事情卻越來越多,我自認是自學能手,有時也應付不來好多事。我終於明白了當時老師為什麼死活不安中文版,其實就是懶,沒有別的。

……

於是為了不讓學生也這樣猜測我,我每年堅持更新講義。

所以有些學生會回頭再來聽一次同樣的課。

我很欣慰,我的課上沒人睡覺。


我自己就要求我的學生不要去買微單,而是要盡量備單反,當然想買我也不攔著,但是我不建議他們使用微單來進行學習。

當然,在他們買來單反之後我會海吹一番A7,弄得他們很鬱悶...

說說我要求買單反的原因:

1.單反作為最常見的相機種類之一,其基本的機械結構尤其是光學系統的原理是攝影師必須要了解的。對於以後過渡到中大畫幅或者其他機型是有積極作用的。

2.微單取景器提供的是加工過的畫面,即為人稱道的「所見即所得」,這固然是方便的。

但是對於將來要靠相機吃飯的人而言,這是不夠的。學生習慣於通過取景器內的電子畫面觀察,很容易忽視對場景的觀察和體驗,無論是前期曝光控制還是到後期處理,對於培養專業流程是不利的。

至少別指望習得奧義:裸眼測光、肉眼測距

這就好比飛行員要從初教機學起,是的,現代客機有自動駕駛、HUD、導航、電腦輔助。所以這些東西方便了操作,我就可以對著說明書學飛行了么?不行,你是飛行員,你得有飛行員的思維方式,你確實可能可以在高大上的客機上養成這些思維方式。

但是我不知道能不能做到,我既然是老師,我的責任就是確保你修完我的課,能夠按達到我的要求,符合結業標準。所以我只能建議學生按著我的要求來,以便確保你能窺視到深淵的一角。

大部分攝影初學者把相機作為紀錄的工具,而電子取景就成了他們檢查紀錄效果的工具。而對於專業攝影師,這是創作的工具,過渡到這個階段需要時間,學院留給你的時間很短,你的大腦不能轉過彎來,接下來的課程就是白學。


3.攝影師的體能很重要,鍛煉從娃娃抓起,這幫小子天天挎個小微單溜達,我看你到時候背著8x10或者艾麗莎65出去怎麼辦。(這點是我胡扯的...)


微單當然方便,我自己也用的很開心,如果只是想拍點好照片,噹噹愛好,或者方便工作,微單是沒問題。

但是想端穩這碗飯,請把單反用好。

——————————————————

借用評論區的話:

拍照片要過腦子

直接把成品給你呈現在取景器里了,想都不用想,何以提高?

為啥我要花錢請你這個攝影師?我自己來也可以咯。

————————————————
另,在我看來新聞專業開攝影課是時代的尾巴,是遲早要隨著進化而淘汰的。

早期攝影技術門檻高,攝影是不被廣泛掌握的技術,現在攝影早進入大眾化時代了,還有啥好教的。

目前院校有很多過時的觀念和內容出現在教科書和大綱上,沒辦法的事情...

真的,教下超焦距就好了。


對於題主,新聞專業並沒有絕對的必要去買專業相機,但是拍攝照片的能力是必須要學到的。


應該是這樣的:

畢竟學生買單反,如果不是太偏門有自己的情懷,數碼單反非感動便泥坑。

就算一個班裡 佳能4:尼康4:其他例如賓得2

那同學之間相互借借鏡頭什麼的,討論機身設置什麼的,都方便。

微單造型太多樣了(當然了,微單是特指索尼家的APSC無反,大法註冊了商標。因為其他家的沒法用這個詞,都算無反。)無反太多樣了,各類操作不一,奧巴家和松下家都是M43但是操作都天差地別,更別提富士和索尼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操作邏輯。這樣讓老師怎麼辦……老師又買不了那麼多機器都研究一番,你有機器問題問老師,老師又不好說「傻逼不會翻說明書么!」,老師不懂了還要遭學生鄙視……何苦。

老師也是心酸。


補充一下:微單要是肯下點錢買些配件,別管用不用得到,什麼籠子,閃光燈,電池底座或電池手柄,麥克風也按上,能裝的都裝上,總體積大了,還是能鎮住場面的。

比如:


不審題回答問題的優越感在知乎越來越嚴重,知乎藥丸。

昨晚開始撕我就覺得很沒有意思,我不解的是去新聞學院學習新聞攝影,不是去新聞學院學習婚紗攝影吧?老師在此專業所說的有毛病?

這不是一個回答單反好還是微單好的答案,這個的回答是在現今情況下,新聞攝影機型的選擇。就如別人回復所言,你們固步自封,是,一個重要會議剛拍幾分鐘沒電了、一場比賽還堅持不到中場快門廢了、一個特殊環境下,開不了機了……你玩可以,新聞攝影記者不行!每一個相機生產廠商都對每款產品做出明確定位並要求專業從業人員去評測試用,如果按照你們的回答,那他們豈不是脫褲子放屁?費那勁幹啥?

相機的不斷更新和研發就是為了使從業者、愛好者更快的上手、更穩定的使用、更能勝任各領域的拍攝工作。但在現今以及未來的很多年,新聞攝影專業,單反依然是主力軍……

這個問題我也來插一腿。不是新聞記者的,很難回答到的一些點。

一:在學習攝影的初期,老師更想讓你明白一點,什麼情況可以前期實現,什麼實現不了(對於拍攝)

二:新聞攝影,最基本的一點是,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你能抓拍到圖片,這也是為啥新華社淘汰設備比淘汰人還快。

三:是為了你們未來的事業。

四: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一點,現今的新聞攝影,不只要能拍到,而且要符合各大新聞圖片中心要求。

五:說一個別人沒說的,在你出新聞的時候,沒拿哪支鏡頭不怕,同行有,同行沒有,媒體服務中心有(佳尼),免費操。但我從沒見過有其他品牌進入行列,也沒看到有富士、索尼的服務中心。

六:說一個和其他攝影略有區別的,重大會議重大比賽(兩會等級別、奧運會等級別)都參加拍攝報道過,不裝逼。千兆傳輸線直連場外圖編電腦。高速連拍不斷,三場會、一場比賽一個快門很輕鬆。微單的連拍能不能這麼穩定的操機我不知道,丟不丟圖片我不知道,但想實現場內場外同步傳輸,微單確實不行。更別說續航,你總不能帶一個電瓶進去吧……

這可能是你們老師的初衷,也可能不是,說不准你老師會給你個二維碼讓在上面買,那估計是有親戚賣。

上面這段是調侃。

我來說下我這個新聞攝影記者的設備,隨身攜帶:兩台D5大三元,掛機14-24,70-200。特定拍攝,領取428、640、856。一機一頭,24-70擺設。黑狗兩台很有用。GR2兩台當快槍(環境條件情況可以下)。有時還帶飛機,不是大疆。

這就是新聞行業。不是客片,我能修能P一周後取,很多新聞,主持人剛歡送領導下台,圖文報道就出來了。歡迎過幾天看看新華社公眾號的「剛剛」就明白了。

哎呀,最最最重要的一點來了,現在在中國新聞傳媒系統工作,你除了黨媒黨刊(學新聞你懂),其他是沒有攝影部或圖片中心的!記者是采編一體化,你要自己找線索、做選題、採訪、拍攝的(單位不會給你們剛來的實習生、社聘不足一年的孩子碰機器的!我就讓個坑貨實習生毀了一支14-24)……你拿個微單去……估計採訪對象都會問你逗我呢吧……


老師用心良苦!

別的答案說的什麼電池不耐用,畫質,鏡頭群不豐富等問題都是小事。

因為微單目前主流是誰?索尼大法好!
既然是專業的,肯定要一步到位直接全副機身啦。

反正微單機身辣么便宜!要什麼自行車。

機身搞定了。接著要買鏡頭。

先買個標頭吧
聽說佳能小痰盂只要700塊錢,索尼的賣多少錢。

賣4500?!
Σ(?д?|||)??

算了還是買個變焦吧,一鏡多用。

嗯,先看看24-70 2.8

賊棒,這虛化,這銳度。

買買ma …等等,多少錢?
一萬多。好的再見。

算了買個狗變湊合一下吧。
24-70 F4
這個總買得起了。試試畫質。
跟隔壁那個佳能的套頭素質差不多,應該值個3000吧。

o((⊙﹏⊙))o 啥?五千多?!

先回去攢攢錢再來。

然後剩下的時間都在攢錢買鏡頭。

接著就可以去知乎回答「大學四年都沒有對象是什麼體驗」

再過幾年回答「有多少人做好了一輩子不結婚的準備」


電流的速度僅約10^-5m/s,光速c=3*10^8m/s(數據取自百度)

這個區別基本決定了題主應該買單反相機。特別是新聞攝影。新聞攝影速度為上。如果是攝影基礎課,也是買單反相機更好,因為菜單和按鍵的組合看,單反相機的操作性一般是要好於無反相機的。例如尼康D300S相機可以保證在不看機器的情況下通過兩個手指任意改變常用參數。

另外,看了上百答案,還沒找到用無反相機幹活的新聞攝影師,講的也都是別人的故事。

我給你講講我的故事。

我不是新聞工作者,倒是半推半就地在單位當了十幾年的「宣傳幹事」,嗯,其實就是沒人願意干,發現我會用照相機就把我給扔坑裡了。

有那麼一段時間,用來拍攝場合照片的專用機器是台尼康D80,可我自己都用D300S,怎麼可能再「由奢入儉」?所以雖然領導嘴上不說,可是其他人臨時拿著D80出去拍照的時候,拍出來的照片總是不斷堅定著「還是車師傅拍照好些」的念頭。畢竟D300的機身操作性能比D80已經上一個層次了。

然後啊,有那麼一段時間我撂挑子不幹了。工作實在太忙,沒心情怎能服務好領導吶?看著其他同事紛紛罵這台尼康D80不好用對焦慢畫質差總跑焦閃光燈也不好用等等等等。

然後啊,我們單位就換了台索尼A7,配了恆定光圈的24-70鏡頭,那時候剛上市,記得價錢是好貴好貴的。

然後啊,領導告訴我買了新相機,要不要試試?我這時候也除了松下之外,沒用過其他牌子的無反相機,看著不錯哦,於是我又主動跳坑了。

那是一場室內活動,事先在辦公室看了說明書,又翻了菜單,試驗了一下日光燈下的高感光度和對焦,感覺還行。晚上到了活動現場,光線比較暗,該機死機對焦不實焦點錯誤拉風箱等等一切意料之中又措手不及的問題全來了。對了,續航力確實是弱,不過我用單反用慣了沒事不開機開機拍不了幾張一場活動區區幾十張照片還不至於跟不下來。最後還有一半電。

只可惜除了有充分準備的擺拍照片差強人意之外,所有抓拍基本全廢。特別是領導講話時的照片,常常拍出來是嘟嘴的,分明是時滯太大。

對於彼時已經用單反用得很熟,而且也不是頭十回給領導拍照的我,當然要痛斥這台相機了,領導卻說這台相機像素又高,高感又好,還輕便,那小誰小誰和小誰買的時候都極力推薦,怎麼會有問題呢?

我怎麼能和領導說實話呢?只說了半句「機器確實是好機器」,就從此拒絕再用這台機器拍攝任何工作場合的照片吧。

然後過了半年左右吧,這台索尼A7毫無預兆地壞了,修理費大概相當於半台機器。於是關於這台相機對焦對不上前頭死沉拍一會兒就沒電菜單不好設什麼的說法統統出來了。不出意外,被棄用了。

故事還沒完...

「我們買了佳能大馬四,小白和1635定、24105,要不要試試?」

這次,我又半推半就地,但其實是沒羞沒臊地跳坑了。然後用這台機器拍出領導滿意的照片後,跟領導豎大拇哥:「還是領導眼光最正了~」

既然跳不出,就好好滴享受吧。

總之,以我的經驗為限度,用即使算是比較高級的無反相機,想要在苛刻的場合下連續大量地穩定輸出高質量的照片,基本沒戲。

如果非要說有戲,投入的成本並不是題主所能承受的。提建議買微單的諸位,注意要拿同價位的微單相機和單反相機作比較。

畢竟普通用家口中的「方便」和定位於職業性結果的「方便」,是有天壤之別的。

老師用單反你用微單,在講解拍攝流程的時候能不能做到同步,很難說。流程對於拍攝習慣的養成很重要。

題主如果今後想走向專業的新聞攝影,在這件事情上還是要有自己的判斷。


說個和攝影無關的,搶機位拍會議或者領導場面的時候你就知道,沒個看起來厲害點的機器,你會被會務組和同行欺負的多厲害。。。


一堆從相機角度去分析的就算了,攝影課的教學其實和什麼相機沒關係。

我不知道你是什麼學校的。也不知道你的老師為什麼要限制。但是你可以不用理會。

首先你上的是攝影課,而所有學校,甚至攝影機構的攝影課程都不是教你相機的操作,而是教你攝影知識,簡單的比如光圈快門的關係,構圖,深入一點的如攝影史什麼的。

至於攝影作業主要看的是你的想法,也不是看你用什麼相機。(我當初上課還有用手機拍作業的同學,也拍的很有想法)

所以,我建議你無視這個老師如此不專業的建議。


十年前老師再三強調不要買數碼相機,一定要膠片機


本科在廣院,也上過攝影攝像課。

新聞系學攝影,我覺得手機就夠用,連微單都不用。

攝影基本的就是色彩構圖,你就上12周,攝影作品完全可以用手機照。而且新聞記者的照片要有敘述性,和藝術照還是有區別,在初學過程中根本不需要單反和各種鏡頭來練習。

我上攝影課的老師是從中央電視台退下來的,整個攝影課一直在看攝影作品,講解攝影作品。老師就告訴我們,初學者沒必要買好相機,好的攝影作品也可以用手機照(那是7年前)。

攝像的話,我覺得更沒有必要用單反。雖說小成本視頻都用5D2來拍,但是我覺得拍個採訪視頻手機完全沒有問題。如果真的學的攝像,那麼還是用真正的攝像機來練習,整個單反不倫不類。


由於非本人回答,故將此回答設置為不可評論,我這位老兄弟原意只是希望這位題主跟從老師的要求。至於後面那一段是寫給其它答主的,而不是要求孩子們也考慮複雜情況買那樣的好機器。
———————————————————————我沒有知乎,看到來用同事的號來回答的 先匿
重點放在前面:
孩子,你是跟著你的老師學本事,你的老師告訴你買單反,他有能力把你培養成會用單反的人
那些答題的垃圾們,告訴你買微單然後拍屁股走人,他們會教你怎麼用微單嗎?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 新聞界都敢用微單作教學了


手裡配置是:
一台a7m2,一台d750,一台萊卡m3
我是前戰地攝影師,看事情的方法和你們有些不一樣,我對於拍照片的理解,和其它小青年不一樣。
d750是從被警察摔壞了的d3換來的,近年過得太平沒什麼需求就沒換,這一塊電池夠我開機走上2天的,a7m2我平時是連開機都不敢。
我認為:新聞攝影不是家庭攝影,拍點你們所謂的糖水片就行,對新聞攝影來說你首先要拍到,其次才是拍好,焦外如奶油般對我沒用
用通俗點的方法說,單反就是我的步槍,遇到情況(故障/拍攝情況不允許)我的步槍掏不出來的時候,用微單作手槍;當微單不管用的時候,我還有台徠卡,它就是我的刀子,刀子永遠不會壞
科技發展到現在,手槍終於能和步槍一樣,能打死人了,於是用手槍的開始鼓吹手槍來代替步槍,殊不知原始人類用的刀子才是最可靠的.你們卻又把萊卡放在收藏櫃里,愚蠢的文藝小青年


推薦閱讀:

單反攝影時iso越低畫質越好噪點越少嗎?如果不是,那最佳iso為多少?
中國為何不研製單反相機?
單反應當怎樣入門?
單反的清晰度是什麼決定的?清晰度分多少級?
室友想借我的單反,略糾結,借還是不借?怎麼能不傷和氣地拒絕?

TAG:攝影 | 單反相機 | 微單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