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解釋,為什麼很多人都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嗎?我活了19年也不知道


最近和一位朋友聊天時,他告訴我他在新的工作中總是很擔心同事說自己的缺點,有時候同事對自己的一個負面評價會是自己低落好幾天,問我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使自己不那麼在意別人的看法和批評。於是便有了以下這些想法。


平時人們說一個人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時,總是會「開導」說:「你別在意別人的看法不就好了嘛?人不要活在別人的世界裡。」乍一聽這話還挺有道理,能解決問題。但仔細想想,這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你需要去解決問題。」就像「我頭疼了,怎麼辦呢?」回答說:「你別頭疼不就好了嘛。」可問題就在於我怎麼樣才能不頭疼呢?


如何才能不那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批評呢?我覺得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應該先去分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你為什麼那麼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或批評呢?別人指出你的缺點時你為什麼就會那麼悲傷或者憤怒呢?

也許我的分析並不全面,你姑且一聽。我認為太在意別人看法的人大致分為兩種,第一種大家喜歡稱為「愛面子」,第二種則是大家所說的「不自信」。


所謂「愛面子」,其表現主要是在有一定聯繫但又不是至親好友的人的面前,難以接受別人說自己的缺點或批評自己。例如在同事面前、在同學面前、在街坊鄰居面前,如果這時有人批評你、公開指責你,你會覺得很難受,而且這種難受的感覺是指向對方的,或厭惡、或憤怒、或憎恨。舉個例子,假如有人在辦公室里公開批評我,而且是批評我這個人本身(如性格、能力等,)說我自私,我很可能會產生負面情緒,而且情緒是指向批評我的那個人,比如我會覺得他很不講道理,我會討厭他,我會想要報復他,因為他讓我在同事面前「沒面子」。那問題來了,為什麼「面子」那麼重要。其實我覺得這裡所謂的「沒面子」實際上是負面看法的傳播,導致我在別人眼中的價值被降低,從而使得我更可能被孤立。人是群居動物,從遠古時代就是群居動物,單個個體很難生存,只有依託群體的力量才能生存發展,而組建群體的前提就是群體中每個個體都有所謂的價值,如果一個個體被認為沒有價值,換句話說就是累贅,那這個個體就很難存在於這個群體中,自己生存的可能性就被降低了。因此,展現自己的價值就能提高自己的生存率,而價值一旦被降低,生存下去的可能性也就被降低了。這裡的價值更多的是指在被人眼中的價值。而現在的人依然如此,如果一個人在群體中被認為沒有價值,那這個人被踢出群體是遲早的事情。而一旦沒有了群體,就少了很多的資源,就更難以生存。我想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會「愛面子」,會害怕在有一定聯繫但有不是至親好友的人的面前被指出缺點。而如果只是在一群陌生人面前,或者只在至親好友面前,這種「愛面子」的感覺會小一些,原因就在於你認為在他們面前即便被指出缺點,也會較小影響自己的群體地位。當然,如果你認為這種批評真的會影響群體對你的態度,那你也會很排斥很反感。


再來說說「不自信」,其表現更多的是即便在個體面前,或極小群體面前也會因為別人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尤其在那些自己並不確定的方面的負面評價,而感到悲傷或憤怒。例如,一對一的談話,三兩個人的閑聊,如果別人說你某方面性格不好,或你某方面能力弱,而這些方面的內容你之前並不確信,那很可能會產生負面情緒,而這些負面情緒更多的是指向自己,或悲傷、或憤怒、或悔恨。再舉個例子,我和朋友聊天,他說我自私、懦弱。我可能會感到悲傷或憤怒,而我悲傷的對象是我自己,我為自己感到憤怒,因為我自私,因為我懦弱。可能有些難以理解,別著急,繼續往下看。我覺得這種所謂的「不自信」,其根本應該是「不自知」,也就是對自己不夠了解。拿懦弱來說,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懦弱,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勇敢,這時我會不由自主的借用別人的力量來幫我確認,幫我了解自己。依據別人對我的評價,我來進一步的了解自己。我不知道我是懦弱還是勇敢,而你現在說我懦弱,那我很有可能真的懦弱。而我本身並不希望自己是個懦弱的人,但我用你的眼睛證明我是個懦弱的人,這個結果是令我失望的。我感到悲傷、感到憤怒,原因是我居然是個懦弱的人。別人對我的批評和指責,這時更像是對我的判定,而這判定的結果不符合自己期望。也是因此,如果他指出的缺點是我已經認可或認定的,更準確的說應該是內化了,例如我膽小,我知道自己膽小,那麼當別人再說我膽小的時候,我就不會那麼悲傷和憤怒了。此外,如果我知道我是一個勇敢大膽的人,別人說我膽小我也不會悲傷憤怒,因為我知道他說的不對,我不會糾結於此,也許我更感興趣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誤解。但當他或幾個人反覆說我膽小,我可能就會有所動搖,所謂三人成虎可能就是這樣吧,我原本確定我是一個勇敢的人,但幾個人都說我的膽小,那我可能會有所動搖吧。這也是為什麼即便是好朋友,即便是開玩笑似得詆毀你的優點,但如果對方常常如此,那也是會急眼的。另外,我這裡所說的批評和指出缺點,並不包含嘲諷和挑釁。如果我真的膽小,但別人說我膽小的時候再表達出一些嘲笑的意味,那我也會生氣和憤怒,當然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如何才能不那麼在乎別人對自己負面評價呢?我覺得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我認知,充分的認識自己,知道自己哪裡長哪裡短。再有就是知道自己的缺點之後盡量的改變自己缺點,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有價值,這樣就不會擔心別人拋棄自己,不再擔心自己被人看成沒有價值的累贅了。


所謂的自由
就是被別人討厭

為什麼你會那麼在意他人的看法?其實本U覺得,在意別人的看法並沒有啥問題,問題是你對別人的看法過份在意。
其實如果一個人過份在意別人的看法,那麼可以說TA是非常痛苦的,為什麼?因為TA活著的不是自己的世界,而是別人的世界;TA活著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這樣的生活,會經常被他人左右,能不痛苦么?
那為什麼會在意他人的看法?

1
進化:為了部落,為了生存
其實從進化的角度來說,這個是可以解釋的。人是群居動物,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往往會不了解別人的所思所想,那麼就有可能被厭惡,就有可能被拋棄。而在遠古的時期,由於個體生存能力較差,所以個體被拋棄後,往往就意味著死亡。也因此,在意別人的看法對於個體生存來說還是有一定的意義的。

2
中國:恥感文化社會
另外,中國所在的東方文化屬於的是一種「恥感文化」,「恥感文化」是根據儒家文化所沉澱下來的,這與西方的「罪感文化」相對應。所謂「恥感文化」,指的就是注重廉恥的一種文化心態。這種文化的特徵是非常在乎別人怎麼說、怎麼看、怎麼議論。故其行為將被以諸多的外在社會因素和標準規範所制約、支配,即具有「恥感文化」特徵的人多由別人左右著自己的行動。從另一個層面講,在恥感文化下培育出的像極了工業生產中從流線下來的人一件件大同小異的產品,缺乏自己的個主張,更多的心態是一種隨大流、少數服從多數。簡單來說,就是說「恥感文化」下的個體是被別人的看法所約束,約束著他們的道德觀念來源於他人的評價,是源於外部的。例如,如果大多數人覺得這個是對的,就算你堅信這個是錯的,那麼你可能為了自己的「廉恥」,也附和認為是對的。又例如,很多人做事,做錯了,第一反應的會想這件事會不會讓自己挨罵,會不會丟掉自己的臉面,所以會想盡辦法去推卸責任,讓自己不用背鍋,而不是進行深刻的反省,去盡量解決問題。

3
家庭:關注點不是你的感受
還有就是,其實個體剛出生的時候,你不一定會在意別人的看法,但是你會在意你父母的看法,因為你的父母是你最親近的人,而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相對弱小的你造成重大的影響。如果你的父母引導你的時候方式不對,例如媽媽說什麼「你再哭我就不高興了」 、「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那就暗示著你不許哭,你哭了的話媽媽就會不高興不要你,這就迫使著你跟從你爸爸媽媽的想法去做,迫使著你去在意他們的想法。相對地他們並沒有真正關心你的感受,他們要的只是你跟著他們的想法去做就行了。你怕你不夠好讓媽媽不高興,讓媽媽不要你。漸漸地你也覺得你的存在就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所以別人的看法高於一切,對你重要,甚至重要到死。這些人會不斷地渴望得到好評來緩解自身的壓力,他們會非常貪婪別人的好評,非常害怕差評,渴望通過這樣的一種形式來證明自己的確是自己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他人身邊的好夥伴」。

結語
其實別人的看法真的那麼重要嗎?證明自己是他人眼中的好也那麼重要嗎?接受這個現實,去做回你自己就對了。為所當為,順其自然。


因為人的心理上有一種需求叫社會認同感。這是在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被論述過的。只要一個人有被尊重的需求,就會有這樣的心理需求,渴望被社會認同。這個表現從小朋友的時候就會有體現,大多數的小朋友都喜歡聽老師表揚,所以都會在意老師的看法。

所以在乎別人看法並非就是不好的。而是不同的思維方式會造成不同對這個問題的認識結果而已。

人類的追求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為了得到快樂的生活。沒有人活著就是為了追求痛苦。那麼如何得到更多的快樂?在人類這種群體社會中,很顯然得到越多人愛你,你就會活的越快樂。得到越多的人討厭你甚至恨你,你就活的越不快樂甚至很危險。因此如何可以讓自己得到更多的愛,用什麼方法,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在意別人看法的原因和本質。因為他們想要得到更多的喜歡和愛。

我個人認為正是因為我們在意他人的看法,所以我們才要學會自尊,自愛,自強,自力。才能夠平時注意自己的言行,做一些可以讓人稱讚和尊重,乃至欣賞的事情。才會注重自己的儀錶,修養。這些都是因為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而這種規範自己的行為也證明了自尊,說明自己也在乎自己的社會形象。有什麼不好嗎?

我很不贊成對孩子說什麼「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讓他人說去吧」這樣沒有前提的話。隨地吐痰可以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嗎?到世界旅遊景點可以不用在意外國人的眼光嗎?在街上調戲美女,可以不用在意他人的眼光?孩子在沒有是非分辨能力的時候,作為家長的必須要教育他們必須在意他人的眼光。因為他人的眼光在某種形式下,也是對個人行為的一種約束和規範。

不同的就是如何在意。你想要創新,但是他人覺得你是異類,你在意的標準是什麼?比如創新本身就是少有人走的路,如果大多數人都勸你不要做,如果你選擇做。並不是說你不在意,而是你正因為在意大多數人的勸告,所以可以在準備的時候,多思考,盡量避免他們擔心你會失敗的原因並想好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繼續做下去。看上去,似乎你頂住了他人的言論,是不子在意他人的眼光,其實本質上,不是你不在意,而是因為在意而提醒了自己。

所以在我看來反對意見不是不在意,而是要必須在意。目的不是為了阻止自己的行為,而是提醒自己注意檢查自己的言行。修正自己的行為,讓更多人因為你的言行愛你。你就會感到快樂。


希望獲得一種積極關注。也許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有太多被忽略的時候,我們希望通過別人的肯定才能看見自己。於是我們不停努力不停追求,希望被別人看到。但是會發現,如果離開別人,有可能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也許應該先想想為什麼一定要有別人的認可我才能找到成就感。。。


我們一個人的一生都在經歷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的平衡,我們極力的想要去縮短這樣的一個差距,避免自己的認知失調。並且我們是渴望被他人關注了,生來的共性


因為自己看不見自己


過分不在意別人的看法是否就是以自我為中心?


因為我們是群居動物、無法獨自生活、無論你怎麼不想承認、可這就是事實、特別當你遇見什麼愉快或悲傷時總會想找人分享!


這類心理一般都跟遠古的人類有關。。
算是遺傳下來的東西。

古時候人類群體生活,如果被「遺棄」意味著死亡,所以「在意別人看法」的基因遺傳下來了。
放在現在這個社會裡,某種程度上這種心理是不必要的。


要自己的價值得到體現,對自己的不自信,需要別人給予肯定支持才能得到自我肯定


當你真正的不在乎了 那麼你就是聖人了


因為人本來就是群居動物,從小就被大多數的親朋好友比來比去,從小被灌輸了這種認知:只有被別人誇讚了 我們才是真的優秀,反之,被別人議論了,這些都會到你的心裡讓你胡思亂想。要想不被這種現狀控制,只有讓自己的內心足夠強大,但是現在內心強大的人不多


謝邀。

非心理學專業,只淺談我個人看法。

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潛意識來說,是因為對自己的不自信。

要想改變這一點,就從源頭提升自己,從內心認可自己。

這很難。

說實在的,我也很羨慕那些天生就對自己很滿意的傢伙。

哪怕並不是真的因為出生在一個美滿的家庭,從小獲得理解尊重和良好的教育指導,而只是單純腦子缺根弦低情商的自信,我也是羨慕的。

說回來,怎樣能不去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1.爬到行業尖端,你的身邊人只有左右下方位,沒有上方位。
2.把受教改為傳教,比起等著你的作品你的成果你的言行來被評論,不如反守為攻,去成為一個專門給予別人評價的人,讓別人都來等著聽你的教誨。
3.——沒想好、哈哈哈


以上都是隨手打的,逗樂罷了~

任何事,盡全力去做,做完後,問心無愧。
你也就沒什麼好在意的了。

在意的,無非是,怕被發現自己有所保留有所隱瞞。


推薦閱讀:

看到女神在買臭豆腐,怎麼做才能避免尷尬?
你們最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總是有焦慮感和愧疚感,一旦說錯話做錯事就懊悔不已,怎麼辦?
怎樣和自私又沒素質的人相處?
一個博士把煙蒂插在我養花的盆里,他有怎樣的內心世界?

TAG:心理學 | 心理諮詢 | 人際交往 | 心理學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