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嚴格的執行交易計劃很重要?
這裡主要想問的是如果價格已經達到我止盈的目標了,盈利的部分卻還在增長,按照嚴格執行的話,我不就要立即止盈,即使後面有更好盈利也要放棄?如果不止盈,繼續讓他增值很多不是更好嗎
如果已經虧損了,如果立即平倉的話不就真的實現虧損了嗎一個是交割單一個是交易記錄的圖 :
交易是否入門的一個評判標準,也是大部分交易員做不到,或者沒意識到的一點,是維持一致性。
一致性有多重要?如果做不到一致性,主觀交易員無法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否在概率上有優勢,無法統計,也無法客觀評估自己的交易結果是由於巧合還是主觀判斷。這次你止盈,價格繼續走下去,你後悔了,下次你沒止盈,價格到你的止盈點後立即回來,你還是會後悔,這時你就會後悔自己執行計劃不堅決。
一定要記住,執行一致性的目的並非利潤最大化,而是讓交易行為長期來看有操作性,易於評估。如果你的操作行為游移不定,若干時間後,你如何知道自己做得怎麼樣?又如何改進?因為你連改進的對象都不是固定的。
「如果已經虧損了,如果立即平倉的話不就真的實現虧損了嗎」
有關這個問題,如果你不平倉的話就不是真是虧損了嗎?千萬別自我欺騙,浮動資本就是你所擁有的賬戶本身,你不平,保證金不夠的時候,交易所會幫你平的。在你計劃外的死扛,就是賭命,你除了祈禱別無他法,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放在個隨機性很大的地方,並不明智。
世界上最厲害的交易系統是上帝的交易系統,能夠抓住每一個小波段的波動,買低賣高,無往不利;
可惜人不是上帝,沒有人能夠做到這點;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自己的交易系統,目標不是抓住每一波跳動的利潤,而是擊敗市場上的大多數對手,獲得收益。
你的疑惑,本質上是對你自身能力的一種期待,期待你的即時判斷能夠優於你的系統判斷,從而獲取更多的受益;
換而言之,你在期待自己是半個上帝;
事實上,無數人都這麼期待過,甚至就是這麼自以為的,因為人總是不切實際地高估自己的能力,高估自己判斷的準確率,又刻意去遺忘那些失敗的情形,直到最後被市場修理得體無完膚。
不要高估你即時判斷的準確率;
入場前,仔細研究,制定計劃;
入場後,嚴格執行,獲取反饋;
如果結果不如意,你要做的,不是違反計劃自作主張;
而是講發生的一切記錄在案,下次交易前制定計劃時,將這些因素考慮到其中;
比如,總是錯過利潤,那你試試看下次採用固定回撤止盈,或是百分比回撤止盈,或是兩者結合?
比如,總是輕易被觸及止損出場,那你試試看下次優化入場點,或是更合理地設置你的止損範圍?
畢竟,以交易為生的話,你的目標絕不應是某幾筆交易的盈虧;
而是幾十年如一日嚴格地紀律執行。
將問題總結一下,就是系統化交易中,執行層面的一致性問題。
實際上,對絕大多數市場參與者來說,距離對執行層面一致性的考量,還有很遠的距離。
一致性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優勢積累。因此,交易者需要有一個具備正期望的交易系統。一致性的執行一個負期望的交易系統,是劣勢積累,越交易賬戶凈值越小。對一個交易系統是否具備正期望沒有切實的把握,就像無頭蒼蠅,也很難堅持下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拿來一個現成的交易系統,在實盤中很難實現一致性的原因之一,同時也對一致性產生了動搖。
也由此看出,正期望不是一個絕對、客觀的概念。交易系統從一個交易者手中,複製到另一個交易者手中,正期望會發生變化,而且有很大可能成為負期望。對系統化交易略有涉獵的交易者,都曾經深有體會。
為什麼正期望會變化,大家可以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有益於自己對系統化交易的理解。
拿來主義對系統化交易來說非但不是捷徑,實際上把很多試圖進入系統化交易領域的交易者帶入了再也回不了頭的歧路上。交易系統的正期望,需要交易者「親手」建立,才有在實踐中實現一致性的可能性和意義。
不了解一致性的前提,對自己不熟悉的交易系統持有過高的期望,可能會由此喪失對系統化交易的信心。
很多市場參與者認為市場風雲變幻,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要隨機應變。這個思路本身沒有問題,只是後邊還有一句:「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理智的交易者不會輕易將自己封神,對大多普通市場參與者來說,以不變應萬變,才是制勝之道。這個「不變」,就是系統化交易的正期望。
一些態度認真的交易者想不通為什麼自己嚴格執行交易系統,卻收穫甚微。此時檢查自己的交易系統,其中必然有自己不理解或沒有切實把握的「正期望」存在。
例如趨勢在技術分析中的意義。真正認同趨勢具有正期望的交易者,在逆勢市場中不「心動」,順勢市場中也不會畏首畏尾。但是對於很多市場參與者來說,從知識層面能理解趨勢的意義,在交易實踐中,趨勢初期擔心是反彈,趨勢中期擔心會逆轉。這就是對趨勢作為正期望並無切實的把握,在趨勢交易實踐中就很難實現一致性的執行。
因此,一致性並非一個獨立的優勢,需要以系統化的正期望作為基礎。在系統化交易領域之外,一致性更是無從談起,盲目的堅持一個道聽途說的交易方法或策略,不但沒有意義,浪費時間,更可能對交易產生錯誤的認知,就很難再回頭了。
最後,總結一下——
…… → 正期望 → 系統化 → 一致性 → ……
至少5年前的一個問題了,為什麼會出現在時間線上?
看來是緣分,強答一波。
看到題主的交易記錄,2手,3手,6手,10手,12手的下,當時應該是處於學習如何使用MT4的階段。
能在這個階段問為什麼說嚴格執行交易計劃很重要,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高票給題主講一致性,講交易一致性的重要性,講得很好。
嚴格執行交易計劃很重要,保持交易的一致性也很重要。
嚴格執行交易計劃很重要,但是前提是你的計劃有說服力,至少能說服你自己虧了一兩單後還能堅持。
保持交易的一致性也很重要,但是前提是你的交易能盈利。如果不能盈利,得有多傻才能保持一致性的交易下去。
然而,沒有人一入門就能邏輯清晰,觀點明確的制定一套交易計劃。
也沒有人一入門就篤信一套交易系統,毫不猶豫的保持著交易的一致性,並且這套系統還大幅盈利。
嚴格執行交易計劃,保持交易的一致性,真正的意義在於,你只有這樣做,才能在復盤評價自己的交易方法時有理有據。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的交易方法能否盈利。才能分析自己的交易方法存在那些問題,漏洞。才能提煉出自己的交易方法有哪些優勢可以加以發揮。
如果你沒有嚴格執行交易計劃,或沒有保持交易的一致性,你的交易結果就存在隨機性,就不能完全的呈現出你的交易方法的真實價值。
可能因為你的交易隨意,僥倖獲得一些盈利,令你認為自己掌握了交易真理,最後終究要還回去。
可能因為你的交易隨意,錯失了獲得高額回報的收益,以至於難看的資金曲線促使你放棄了一套有效的交易方法。
只有當你嚴格執行交易計劃,保持交易的一致性,你才能通過復盤發現自己交易方法中存在的問題,發現自己交易方法中具備的優勢。當這個客觀,理性的交易數據樣本足夠多時,你才能有效的合理的修正你的交易方法。只有經過不斷反覆的試驗,修正,你才能擁有一套自己完全了解的,能夠掌握的,可以嚴格執行,保持交易一致性的,具備正期望的交易方法。
到了這一步,你即便階段性的出現虧損,暫時的交易不順利,由於自己非常了解自己的交易方法的特性,對自己的交易方法有信心,你才能最終做到嚴格執行交易計劃,保持交易的一致性,從而獲得交易的真正盈利。
執行交易計劃,這個計劃是根據什麼來做出的呢?單筆的交易背後需要有一個理論模型來支撐,如果計劃本身就不合理,執行也沒什麼用處。如果模型本身是合理的,是科學的,具備正期望值,那麼不執行才是錯的。
交易是概率遊戲,即便系統具備正期望值,化身到具體的單筆交易上,依然是不確定的,只有積累足夠多的數據樣本,優勢才能浮現出來。所以,有了模型,剩下的就是執行力,是什麼在阻礙執行力?是懷疑:我這麼混,能成功嗎?這種懷疑不僅僅是對單筆的交易計劃,而是對生成這個計劃背後的模型,並沒有建立起信心。
總之,如果有信心,執行是順理成章的,讓你不執行,自己都難受,而如果沒信心,總是這次沒執行,後悔了,決心下次逼自己狠一點,這是沒用的。
知行合一最難,因為中間缺乏了一個環節,那就是:信。喜歡 @陳思榮回答里的那句話:真正的交易之路也隨之開始。
能夠按計劃執行,在我看來是專業交易員和普通交易者之間最大的分界。大多數時候,這也是盈利者和虧損者的最大區別。
先有計劃,再按照計劃交易。如果沒有計劃,交易系統無法做到一致性;如果沒有按計劃交易,系統等於沒有。
其實我覺得樓主的提的是一個很讓人糾結的一個問題,
對於交易來說,客觀的認識這個市場比執行本身更重要,
如果沒有客觀的認識,就不可能形成自己內生性的自然執行力,這個是相浦相成的.
金融市場的多變性,路徑依賴決定了決定了越做越錯,越錯越做循環之中.
而被動的執行力一定程度來說也是不穩定的,
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對市場的規律沒有認識到一定層次,談執行力完全是對牛彈琴,
當然,我在這裡並不是否定執行力.
而是執行力是在對市場深刻認識以後自然就會有的,是內生性的,
而不是強加的.
1、嚴格執行交易計劃,最重要的是培養交易的紀律性和行知合一的交易習慣。
2、交易計劃,規避的是交易的隨意性帶來的不確定風險,用以克服貪婪、恐懼、猶豫、期望情緒化心理對交易的影響。交易本身就是針對人性弱點設計的遊戲,呵呵。
3、達到止盈的目標了,盈利的部分卻還在增長。事後話,意義不大,只說明這次交易計劃中止盈條件設置的不合理,但不能因此說執行交易計劃是錯的,這是兩個概念。
至於止損,不平倉不是實際虧損觀念害人,個股深套,期貨爆倉的風險均源於此。
4、無論止盈、止損都需要技巧,方向性止盈止損是很好的方法,只要確認交易方向做錯了,及時出局轉換方向,越早越好。
不嚴格執行,你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對是錯
你不嚴格執行你的計劃,你怎麼知道盈虧是碰運氣還是真的水平不行?那你有什麼依據優化你的計劃?倘若你的盈虧來自於碰運氣,你還敢繼續加錢投資嗎?怕不怕大資金的時候給你來一筆深度回撤?一天幹掉你一輛賓士是什麼感覺?如果你永遠拿著那二三十萬在那碰運氣,不如趁早去好好工作,買套房,反正都是碰運氣。
做期貨不是請客吃飯!
期場如戰場,這是個典型的「你死我活」的戰場,如果你是抱著來玩玩的心態,下場明顯不會那麼美好。在這裡,你的每一次進場做單都如同一場戰爭。但在實際操作中,大多數人,卻是在沒有任何作戰計劃的情況下,隨意開戰。
而更多的人是中了行情的誘兵之計:行情略有波動,即滿倉殺入,結果卻被敵方主力打得潰不成軍,損兵折將,甚至全軍覆沒。
「紙上談兵」是被人當做笑話看了兩千多年。但是從實際來說,先在紙上演練純熟之後才實戰,是一種非常正確的做法。否則,全世界那些個軍校以及各國軍隊的參謀部門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二戰中,紙上談兵做得最好的是德國。一直到二戰,德軍的參謀部門都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沒有之一。德軍在發動每場戰爭之前,都會有一個詳盡到令人髮指的紙上計劃。而他想要打擊的對手,基本上都沒有進行紙上談兵,沒有個應對的作戰計劃。
而德國人的執行力那也是首屈一指,執行紙上的計劃從來都是毫不含糊。當他們計劃好要揍誰的時候,就只差時鐘的擺針到位了!
在德國執行「白色計劃」入侵波蘭之前,張伯倫給希特勒寫了一封信。
信中說道:小希啊,你所有的軍事行動,我老張可是都看在眼裡。就你那點花花腸子,你想幹什麼我老張可是心裡跟明鏡一樣。我看你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敢打波蘭的主意。那小波可是我大不列顛手下多年的小弟,你膽敢動他一根寒毛,我老張讓你吃不了兜著走。有膽你就動一下試試,看我不抄你的後路,爆你的菊花!
那希特勒可是一代混世大魔頭,人家從小也不是被嚇大的,哪會怕你小小的英國的恐嚇。希特勒從鼻孔里哼了一句:卧槽!就把那封信扔一邊去了。想當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你跟法國聯手還打不過我們呢!
張伯倫嘴炮打得好,但他有過紙上談兵嗎?他沒有任何的應對計劃!在德國滅亡波蘭之後,立刻執行「黃色計劃」進攻法國,打得英法聯軍差點全軍覆沒,法國被滅。
隨後德國制定並執行「巴巴羅薩計劃」進攻蘇聯,又打得蘇聯找不著北,雖然它是離北最近的國家。
當德國人紙上的計劃詳細到每個士兵的手榴彈都怎麼綁時,蘇聯人的紙上連一個成型的防禦方案都沒有。在戰爭爆發初期,蘇聯倉皇應戰,甚至都發生了很多指揮官找不到自己部隊的情況,上百萬人被俘。
期貨戰場上,你的軍隊就是你手中的資金,而你就是統帥。沒事訓練一下士兵多疊疊被子,以加強執行力。多做做演習,就當是練兵。多聽聽文工團的將軍們唱唱歌,以養精蓄銳。
總之不要輕開戰端,「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聖孫武說這話能夠被傳誦兩千年,說明也不是哄小孩的。 但建立一支軍隊的目的不是用來疊被子的,他的主要功效是用來治療各種不服。
誰不服就打誰,打到他服為止。同樣,開戶入金也不是來打醬油的,是要靠它們到交易市場去打仗給你抓俘虜來的。但是別動不動就跟行情開戰,也別一開戰就動用全部兵力,那樣容易中敵人的埋伏而全軍覆滅,留有足夠的預備隊是任何一個帶兵打仗的將軍所熟知的常識。
你可以檢閱你的資金,就像檢閱你的部隊一樣。讓他們齊刷刷地踢著整齊的正步前進,走過主席台的時候還要向你敬禮問個首長好。但當你親手將他們送上戰場去為你博取利潤的時候,你就要負起統帥的責任。
你不能一個人戰鬥,期貨交易系統的作用就是參謀部,他們會給你制定作戰計劃:用多少兵力,何時進場,突破口在哪,前鋒怎麼打,援兵怎麼用,預備隊留多少,怎麼進攻,怎麼防守,怎麼追擊,等等……
你必須身兼三職:司令員——下決心要不要打一仗。參謀長——根據上級的命令和具體情況進行紙上談兵,制定作戰計劃。政委——監督和保障執行過程。三位一體,哪一方面運轉不好,下場都是虧損。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如果你整天嘴上喊著這句話而不進行「紙上談兵」,對行情總是頭腦一熱手一抖就進場,進場之後還希望這是一波大趨勢而夢想著戰利品是海南別墅和東莞妹子的時候,失敗就不可避免了。
戰端一開,必須全力以赴地按照戰爭的規律來,不能當做兒戲。只要態勢對自己有利,一波大趨勢沒吃完,絕不輕言退出。同樣的,如果感覺實力相差過於懸殊,勝負已經沒了懸念,那就要早早地退出,保存實力,以利再戰。
當對方兵力還沒有打到你的止損位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住,命令你的「士兵」頑強地抵抗,絕不投降。如果敵人重兵進攻,導致防線不保,那就當機立斷,迅速撤退,防止被敵人包圍全殲。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不過相對於主力大資金,大多情況下散戶的資金不能算是軍隊,只能湊合著稱之為游擊隊,或者民軍之類的。是不需要疊被子的,也不需要練正步,練也練不好,平時也沒有文工團的少將來給你唱歌聽。
作為游擊隊來說,如果能夠找到一隻能打勝仗的主力部隊,跟在他們後面,人家吃肉你喝湯,撿點戰利品是最好不過了。這時的訣竅就是要學會根據戰爭的態勢來判斷大勢!
珍珠港事件之前,你要跟在德軍後面混,而珍珠港事件之後,你要跟在美軍後面混了。如果標誌性事件沒把握好,而站錯了隊,那你輕則受傷被俘,重則橫屍疆場。
但世界上有支奇葩的軍隊叫做義大利軍隊,以戰鬥力差而聞名於世,以至於創造了目前為止人類戰爭史上最懸殊的戰損比: 一個師被敵軍一個連俘虜! 同為法西斯陣營,德國軍隊的戰鬥力是如此的強勁,所以說當歐洲各國抗戰的軍民拿出對抗德國人的勁頭去對付義大利的時候,那就會有一種進錯場地的感覺。
類似你參加高考,試捲髮下來你卻不停地揉眼睛:卧槽,這是高考題嗎?這特么是把幼兒園中班的期末考試捲髮給我了吧!
如果你選錯了主力跟錯了隊伍,還要說自己是「一臣不事二主,一女不嫁二夫「。管他什麼珍珠港事件,從頭至尾都把義大利當自己的老大,堅定不移地跟在義大利軍隊後面混,那麼你最終將成為戰利品。
所以,作為游擊隊性質的散戶,千萬要選好邊站好隊。一旦發現站錯隊了,就要立即退出,聲明中立,這時候沒有人會來干預你。如同你站在大街上宣布自己要獨立一樣,來來往往的人並不會多看你一眼。
你跟在主力後面檢點芝麻喝口湯可以,但是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就是主力了。主力發出撤退信號之後還傻楞楞地猛打猛衝,想跟對方主力決戰,那下場只能是給戰地黃花當肥料。你不能脫光了膀子,在頭上綁根帶子就真的以為自己是蘭博。
雖有那麼一種傳說:只要人不怕子彈,子彈就會怕人。但你終究不是義和團的大師兄,念個咒語燒個符就可以刀槍不入。你那可憐的賬號還是扛不住主力的一通大口徑火炮急襲!所以,擺正自己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但就算是游擊隊性質的隊伍,也要有計劃地進行戰鬥。不能像一群烏合之眾那樣,無組織無紀律,否則是不可能打勝仗的。起碼你跟在主力部隊後面,要做出各種紙上談兵的預案:主力打得順利怎麼樣,主力打得艱苦怎麼樣,主力打敗了怎麼樣。
但是你紙上談兵了,做過詳盡的計划了,仗就能打贏嗎?也未必!1937年,日軍進攻上海,國民政府在這之前數年就做好了抗戰的計劃,在上海暗地裡修建了好多防禦工事,但最終結果還是沒有頂住日本人的進攻。
有些事情,是不受你控制的,實力相差太懸殊,所以有計劃也不會取勝。但這樣就否定計劃的作用了嗎?決不是的!這時候詳盡的計劃會最大限度地減少你的損失!遲滯敵人的進攻,為以後的勝利大反攻儘可能多地創造條件。
也有人雷劇看多了,認為戰爭取勝的關鍵是強大的精神力量。好吧,據可靠情報,明天佛曉,德軍裝備著虎式重坦的一個坦克連將從正面進攻,請你帶領500弓箭手用你那強大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去消滅他們,完不成任務提頭來見!
強大的精神力量是戰鬥力的一種保證,但不是有精神力量就能打勝仗。戰爭的勝利需要從統帥部到每一個士兵都充分行動起來,各盡其責才行。如果統帥部沒有一個詳盡的作戰計劃,士兵的精神再充足也不過是炮灰。
還有人說:我熟讀兵書,知道兵法有云:兵不厭詐。但問題是我們可憐的小散戶,永遠是被詐的對象,而不是主動的施詐者。當然,你也可以動用你賬戶里那五千元錢,在你想做多玉米的情況下,先去放空一手,給主力施個詐,以造成「聲東擊西」的效果。但主力是否會對你的行動睜一睜眼縫,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放棄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立足於現實,切實地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自己的交易計劃才是正確的方式。「計劃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計劃」,做好紙上談兵,永遠不要無計劃地進場交易。只有這樣做了,才會立於不敗之地。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孫武
(本人實盤展示在公眾號:縱橫量化)
如果就做一刀子生意,這筆交易做完就退出市場永遠不做了,那麼你不守規則也許可以賺更多,但如果還想在這個市場中生存下去,那麼規矩就是你的保命手段。
很多人喜歡心存僥倖:萬一他還會漲呢?萬一他已經要反彈了呢……
投機交易不是賭博,不需要萬一,只需要根據市場的變化執行自己的策略。
我不知道做什麼會賺錢,我只是盡量避免去做那些會賠錢的事。投機拼的不是預測能力,而是決策能力。
如下就是典型的外行人思維:
【 如果不止盈,繼續讓他增值很多不是更好嗎 】
賬戶上顯示的某一筆頭寸的盈利只是個虛無的數字,那些「盈利」並不屬於你,直到你平倉獲利,並且把這些錢轉到你的銀行賬戶上。人吶,就都不知道,自己就不可預料……你絕對不知道市場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完全基於預期的策略是傻子才會幹的事情,那就是賭博。見好就收,錢是賺不完的。
【 如果已經虧損了,如果立即平倉的話不就真的實現虧損了嗎 】
這也是絕大多數人最容易犯,而且改不掉的毛病。既然發生虧損,就說明自己的策略有問題,保存實力擇日再戰才是正確的做法。然而許多人總喜歡堅持「不賣不虧」的狗屁道理,然後輕輕鬆鬆把自己的本金玩到只剩50%甚至更慘。
交易的核心永遠是長久的存活下去,嚴格的交易計劃正是保證你儘可能活的長久的關鍵。
交易紀律是自己而非別人給自己定下的規矩。如果你的交易過程中屢屢違反自己定下的規矩,一般只有兩種原因:這規矩不合理(違背了你的性格),或者你的自控力不夠強。
另外就是上面幾位大神說的一致性的問題,檢驗一套方法是否有效需要一定的實驗次數和時間。在沒有的出明確實驗結果的情況下貿然改變操作步驟,最終導致的就是驗證無效。
建議樓主在進行試驗測試階段時,有計劃得分批實驗,完成一個流程之後再總結改進並進行測試。
另外提出一點私人建議,彼得·林奇曾經說過的一個思路值得借鑒:「及時止損,讓利潤奔跑。」該止損就止損,止盈可以改用移動止盈法。當然這是你測試完目前的操作規矩以後再圖改進的事了。因為風控。
曾經再絢爛,一夜歸零。換個問題,如何保持一致性。
風險控制靠計劃,
一點淺見,市場本來就充滿了隨機性,你還不執行交易計劃的話,那徹底變成隨機投幣的遊戲了,我沒見過那種交易隨意的人能穩定盈利的,甚至是說哪怕是逆勢,他也有自己的規則,隨意交易只會被市場牽著鼻子走。
不到嚴格執行交易計劃這步之前,其實你一直在賭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