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一個人關進籠子里直到死亡,期間使用人工方法使之得到幸福體驗,那麼他幸福嗎? 若幸福, 你會進去嗎?
若將一個人從小到大一直關在籠子(這個籠子的名字叫『世界』)里,運用虛擬現實(或者心理學方法)的方式讓他感到一直非常幸福(體驗了成就感、親情、友情、愛情、為社會做了貢獻、一直在做有意義的事情等),而且在裡面無法區分出現實和模擬,也就是現實和模擬一模一樣。
那麼這種情況被判定為幸福嗎?(這個人從小到死亡都在籠子里且感到幸福)
備註:參考現今的幸福學或者積極心理學這些理論,都沒有回答這個問題,所以提出來大家討論。
-------------------------------------------------------
追加問題:其實這個問題的回答就相當於在回答關於本主題的其它問題相對與回答這些模糊的問題,可能回答這個會對你對它的認識更為精確,是的,精確,理性派可能比較喜歡。
而且, 別以為這個問題無關緊要。
這個問題涉及到一些更為嚴重本質性問題, 它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以@張赫然的提議,題目的實質就是要討論「幸福的體驗是否可以等同於幸福?」
而他的回答是「不等於」。
那麼既然幸福不等於幸福的體驗,那「幸福是什麼」這個問題就繞不過去了。
反過來,若幸福=幸福體驗,那麼幸福就這樣了。=============更新回答情況===================
現在大家的討論就面臨著這個問題,也就是「幸福的體驗是否等同於幸福」,否則,幸福的體驗是否是幸福的一部分,若是,那除了體驗外,幸福還包括什麼?
反過來,這兩者一但相等,又意味著一些讓大家意想不到的事實。================問題更新 2014-04-23====================
在回答者中, 大多數人回答是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張赫然 回答認為否定, 卻得到了最多的票數, 這裡面顯然有矛盾。為什麼有這個矛盾呢?
@張赫然 引用了哲學家Nozick的回答來告訴大家為什麼答案是否定的。
但在這個回答的評論區中, @劉宇峰 作出了反駁。第一個假設是不成立的,對個體而言,是沒有辦法分別「他認為」和所謂「真實」的,關於記憶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這一點;
關於第二點和第三點,我們嘗試
做這樣一個實驗:製作一個新生兒的克隆,置入生命維持裝置,在本體中植入感測器,實時的傳輸本體的生理狀態和本體感知,這樣就算克隆體和本體置換,他擁有
生理和心理的一致性,這樣是不是就可以認為克隆體在裝置中也是幸福的呢?大家來分析分析其中的道理。
見到眾多回答都說他認為裡面的人主觀來說是幸福的。那麼追加問題, 『你進去嗎?』
若不進去, 為什麼?
題主所設的情境與Experience machine (經驗機器,或體檢機器。通譯未知)大同小異。 它由原哈佛大學教授,哲學家Robert Nozick於1974年提出。
經驗機器描述如下。假如心理學家找到了一個完美的方法可以刺激人的大腦來給這個人他想要的所有的快樂和幸福的體驗。並且,重要的是機器中的人並不能意識到他的感受是不真實的。請忽略如果所有人都處在這個機器中會產生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是否應該進入這個機器?除了我們的內在感受,還有什麼對我們重要?內在感受是否能夠替代現實?
這個情境的出現不是作為一個問題,而是作為一個答案。Nozick認為人們有充分的理由不進入這個機器。(這些理由就是Nozick給出的對於題主的問題的答案)他基於這一點來反駁許多許多秉持「快感是唯一的至善」的道德理論,如享樂主義,古典功利主義。雖然Nozick的論據是否能夠完全否定享樂主義仍然存在爭論,但是這個論據已經十分可信,以至於現在所有道德理論教材中對於享樂主義的批判幾乎都在引用這個論據。
Nozick給出的理由如下[1]:
- 人們想要真正地做一些事情,而非僅僅想讓自己認為自己做過了這些事。
- 關於作為一個人的價值,人並不只是想獲得成為一個好人的感覺,而是想要真正地成為一個好人。缸中之腦只是一坨不確定的東西。長期在體驗機器中的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是無法回答的。他是否勇敢,善良,智慧,博愛並不是難以回答,而是他根本無法成為這樣的人。我們真實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要比怎樣充實我們的時間的更重要。
- 進入經驗機器會將我們限制在了一個人造的世界中。這個世界不會比人能夠創造的極限更深刻更重要。雖然更深刻的現實能夠在這個機器中被模擬,但人們不會與之有任何聯繫。想要探索更深的意義的人,是不會進入經驗機器的。
因此,現實生活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因此,幸福的體驗不等同於幸福。
反之,如若幸福的體驗與幸福本質上無區別,那麼古典功利主義的前提,或部分前提就是正確的。但,實則不然(詳見對功利主義的批判)。
References:[1]. Nozick, R. (1974). 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New York: Basic Books. pp. 43.
這個問題古希臘的許多哲學家已經思考過了。
蘇格拉底認為,幸福是「靈魂的善」,追求幸福就是「是靈魂儘可能地善」。小偷通過獲得的「幸福」,人們追求權利與金錢獲得的「幸福」,都不是真正的幸福,而是由於無知導致的虛假的幸福。我們只有掌握真正的知識,才能知道什麼能夠帶來幸福。
柏拉圖認為,人的靈魂分為三部分——理性,精神與慾望。精神與慾望會將我們引入一個幻想的世界,誘騙我們相信某種愉悅可以帶給我們幸福。而理性則可以識破這種幻象,將我們引向真正的幸福。
亞里士多德認為,思辨活動是人的最大的幸福。幸福是有層次的,常人的幸福和哲人的幸福是不同的。一般的人對幸福的理解是那些滿足人的物質方面或精神方面需求的東西。但是只有思辨活動和靜觀的生活才是亞里士多德所提倡和想要表達的最理想的幸福生活。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這三名哲學家都認為幸福不僅僅是「自以為幸福」。這也意味著存在一個可以用來判斷是否幸福的客觀標準。
可是,幸福的標準究竟應該怎樣確定呢?
我認為,不論什麼樣的標準,它都是沒有充足的論證支持的,都可以通過問「為什麼」來反駁。因此,幸福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人的主觀感受上面。
所以我認為,「感到幸福」是最合理的幸福的標準。自己覺得幸福,也就夠了。非常有趣的問題(但是提問中的「嬰兒」不好)。現有的回答都沒啥實質性內容,我試著來說說看。
這個問題的提出,其意義在於嘗試在「幸福」和「幸福感」之間做一區分。
假定我們可以把幸福感純粹定義為一種心理體驗,又假定這種心理體驗可以完全通過純粹化學的方式來實現,並且它和自然方式下產生的幸福感體驗完全沒有區別。也就是說,現在承認有兩種結果完全相同但是方式不同的幸福感心理體驗的產生方式:
A: 化學方式
B: 自然方式
具體一點,A是這樣的:
A: 化學方式:化學物品 -&> 大腦情緒系統 -&> 幸福感心理體驗
而 B其實是這樣的(我採用的是 Appraisal theory):
B: 自然方式:外界感覺刺激(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 或 長時記憶 -&> 短時記憶系統 -&> 大腦認知系統 -&> 認知評估 (cognitive appraisal ) -&> 大腦情緒系統 -&> 幸福感心理體驗
那麼現在的問題是:如果A產生的幸福感和B產生的幸福感完全相同,我們是否承認A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幸福」。答案是顯然的:直覺告訴我們,我們日常辭彙中說的「幸福」不適用於A這一情形。那麼我們通常說的「幸福」是指什麼呢?
當我們問一個人(可以是自己):你過得幸福嗎?顯然,我們不是問他在這一時刻大腦情緒系統里是不是正在激活幸福感這一心理體驗(除非你是心理學家正在進行相關的心理實驗)。
當我們問一個人是不是幸福的時候,我們隱含地期望他對自己的生活狀況進行快速的回顧和評判,然後反饋他對生活狀況的情緒體驗。也就是說,我們雖然問的是情緒體驗問題,但我們隱含地期待一個內在的認知評估之後的結果。因為只有這個結果才是我們所期望的回答,否則他所回答的情緒體驗只是在聽到問題這一時刻的情緒體驗,而後者對我們的問題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比如,某個人過得比較幸福,但是討厭別人問他是不是幸福,而回答這個問題會導致他不幸福。那麼我們期待的回答當然是他過得是不是幸福,而不是他聽到別人問他是不是幸福時的心理體驗。希望這個例子能夠把兩者區分清楚。)
總之,幸福感和通常說的幸福不完全是一回事。是幸福的。
幸福就等於幸福體驗,這幾乎是定義性的。至於什麼自由、真實性之類的,是影響不了幸福這種主觀感覺的。即使上帝早已安排好了一切,我們沒有自由意志或者是尼採的無限輪迴世界,So what?無論如何,幸福就是最高的人生意義。
人終將消失,活著有什麼意義?雪糕終將消失,但他的意義就在於吃雪糕時的感覺。我就在吃雪糕,真真切切地享受著,就算是被註定的又怎麼樣呢?
其實,你可以為了心安理得,可以進去後先清除掉自己的記憶,甚至偽造自己拒絕了進去的記憶或者退出經驗機器的記憶。
說不定,其實你已經進經驗機器了呢。
很好的問題,但其實答案很簡單,對這個人來說,他是幸福的。
還有沒有別的觀察角度?有的,對外界的人而言——其實還說不清他是不是幸福的呢。
為什麼是這樣呢?假設對外界的觀察者而言,這個籠子里的人在「夢」里吃香喝辣,醉生夢死,而籠子外面只有很難吃的東西以及一生為奴的命運——我相信外界的觀察者會羨慕籠子里的人,從而認為他更幸福,而不是認為自己更幸福。
假設對外界的觀察者而言,這個籠子里的人並不比自己「生活條件」更好,精神世界更豐富的話,這樣一來,籠子外面的「真實度」跟高的觀察者就容易擁有更高的幸福感,從而傾向於認為籠子里的人是不幸的。
其實,幸福這種主觀概念只有自己的評判才是最絕對的,雖然別人也可以評判一個人幸福與否,但這都是相對的概念,很可能換一個觀察者結論就不一樣了。
所以,幸福的人就是幸福的人,別人只要不能說服他讓他認為自己是不幸的,他就是最幸福的。話說回來,一個人感覺幸福,如非必要,外人也不會告訴他所謂的「客觀事實」。
所以——他就是很幸福呀~幸福是一種心靈的滿足
幸福是主觀的感覺,不能客觀地評價他人是否幸福.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首先要定義幸福的標準。
私以為,幸福感是極其主觀的感受,其幸福與否的標準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個體本人的判斷。
由此便可以得出一下結論:
我真心感覺我是幸福的,那麼我就是幸福的。
推論:我覺的他不幸福,事實上他可能是幸福的。
就這個實驗而言,以被實驗者本人來說,他是幸福的!
實驗的觀察者第一感覺是的他「不幸福」,是基於觀察者的人生經歷以及對於實驗已經有了認識,無法完全換位思考自己若是被實驗者的狀態的真實體驗。
關於進不進去的問題
實驗的前提是, 被實驗者完全沒有對於這個實驗的認識,僅僅處於一種被完全合理化的 模擬幸福感。 這種幸福感是即使通過被實驗者自己仔細的思考推理,也依舊毫不懷疑其真實性的感受。
電影《楚門的世界》由於實驗無法完全杜絕被實驗者的懷疑,實驗失敗。從被實驗者楚門出生起就出演了20餘年的真人秀穿幫,楚門逃了出來。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電影《黑客帝國系列》-不僅僅是幸福感,這時人的幾乎所有感官體驗,思維全部模擬數字化之後,人們深知它是假的,依舊不能自拔,那是自己在數字化的世界的「真實」的人生體驗。知道包括幸福感在內的幾乎所有感受都是被模擬的這個前提下,覺大多數人依舊選擇「進去」。當然電影的「現實」是無比的殘酷,選擇「進去」的重要原因也許是逃避現實。
最後,腦洞大開,誰又能證明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不是被一台超級計算機模擬的呢?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們的世界最讓人無法理解的事情是這個世界可以被理解。」我不贊同幸福的體驗不等同於幸福。
儘管張赫然給了一個看似完美又積極向上的答案,但我還是不能完全認同。
Happiness is a mental or emotional state of well-being characterized by positive or pleasant emotions ranging from contentment to intense joy.
這是維基百科的解釋。儘管目前人類還是無法徹底的解讀情緒結構及其原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幸福是一種令人積極愉悅的情緒。這種情緒因人而異,可能是快樂、興奮、滿足等等。
所以至少幸福狹義上應該是一種情緒,那麼它就是一種體驗。
Nozick的三個理由,強調人們的主觀意願。
人們渴望變成一個勇敢,善良,智慧,博愛的好人而多於變成一個勇敢,善良,智慧,博愛好人的感覺,但是如果人們變成了一個這樣的好人,就幸福嗎?
誠然不是。不論將幸福怎麼解釋,幸福都是一種情緒,我傾向於將幸福情緒理解成一條線。當你情緒高於這條線的時候,就會感覺到幸福,當你低於這條線的時候就感覺痛苦,當你和它持平時,你就覺得生活差不多吧,大概就那樣了。
根據Hedonic treadmill的解釋,每個人獲得幸福都是短暫的,你很快就會適應了現有的生活,失去幸福感。所以我認為所謂「幸福機」是不可能被創造出來的,就算能夠創造出來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吸毒。這大概就是為什麼人類進化這麼多年了,物質文明似乎已經有很大提高,但是幸福感似乎沒多大變化呢
以下回答題主的問題:若將一個人從小到大一直關在籠子里,運用各種各樣的心理學方法乃至腦部植入電極的方式讓他感到一直非常幸福,那麼這種情況被判定為幸福嗎?(這個人從小到死亡都在籠子里且感到幸福)
被判定為幸福嗎?被誰判定為幸福?
首先,假設是他自己判定的話,必然是幸福的。他脫離社會,感受到的全是幸福,何來不幸福之說?
如果是被社會輿論判定,也許是幸福,也許是不幸福,但應該是不幸福居多。社會生活中的人,大多對虛假的態度是仇視的,所以人們判定其為不幸的可能較大。
以電影《雲圖》為例,星美們在送往極樂世界之前,她們對自己的經歷進行回顧和評判,得出的結論無疑是幸福的(為人們服務做出這麼多的貢獻,終於到達樂園)。大家覺得這些星美幸福嗎?
人類對於星美的幸福與否的判定,則必然是不幸的。
就像我上面說到的那根幸福線,而每個人對幸福線的高低認同又是不一樣的。在人類的世界觀里,星美的經歷是明顯低於人類心中的這條幸福線的,所以認為星美是不幸的。
見到眾多回答都說他認為裡面的人主觀來說是幸福的。那麼追加問題, 『你進去嗎?』
若不進去, 為什麼?
進去不進去都有理由。
不進去的理由:
1.對不確定性的恐懼。儘管題主是提供了一個假設的問題,幸福機完美無缺,但是隱含的是機器並沒有人進去過。人類對未知大多是恐懼的,比如死亡。同樣,幸福機也是不確定的,所以條件反射的拒絕。
2.對現有經歷和事物的不舍。同樣題主問題里隱含的,我進入機器就出不來了,我要拋棄掉我現有生活的一切。而我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擁有很豐富的生活了,拋棄我已經獲得的資源,我不舍。
3.對於虛假的排斥。大多數人還是對虛假是仇視的,我已經知道你是假的了,而且我現在對你並無多大需求 ,我還需要選擇你嗎?
進去的理由:
這個問題就像為什麼會有人吸毒一樣。
先提升一下逼格:
哪個人類不是一直生活在牢籠里呢?
從母體開始就被以各種人工方法賦予正負體驗,你問問人類幸福嗎?
「幸福」這個詞難道不是人類自己發明自己定義的嗎?
自己的幸福,捫心自問。他人的幸福,冷暖自知。
生活在理想化概念化的題目中的人,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從籠外人的角度去觀察,只有一句話總結——
粒子在被觀察到的那一剎那不能保證是否已經被影響了。
然後是拓展閱讀:
量子糾纏,看似荒謬的超距感應
「絕對的光明,如同絕對的黑暗。」
所謂幸福大概也是如此。題外話:
我發現看完問題不要馬上看下面的觀點,尤其是題主你的那些東西,寫在那裡 ,不自覺的讓人跟著你的思路走,就有點像那個1元錢去哪了的旅館計算題。這裡小小的建議一下:推薦題主除非修改題目,否則都寫在評論里,我覺得更好一點?
咳咳~~~終於我拋開其他回答思考後有所得(腦子亂了就睡覺,睡醒了竟然自己就出來了),這裡拋個磚。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回歸於最簡單的唯物還是唯心(可能不貼切但好理解就先這樣說),能解釋唯心還是唯物就能解釋這個問題。
我可以推一下:
唯心
有句話是這樣的不知你聽過沒聽過:
一個東西,走起來像鴨子, 看起來像鴨子, 那他就是鴨子!
那麼一個東西, 看起來很幸福, 感覺也很幸福 ,那他就是很幸福!
就像你說的那個克隆人,在他的自我意識里:
它覺得是幸福的,那他就是幸福的!
它的整個世界都強烈感到幸福,他就是幸福的。這和「你在你的世界裡覺得他是不幸的,他就是不幸的」並不是矛盾的。
(發現如此簡練就表達了我想說的唯心,可下面的唯物,用了不少篇幅,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呀!!!)
唯物
則世界是物質的,幸福本來就是虛無縹緲的東西,是人定義的抽象的東西,你以為它真實存在,其實不一定:
對於物質宇宙來說,情感是不真實存在的
所以幸福從來都是0,無論你感到有多幸福,或多不幸,都是0。
這裡會有人問
可不同的幸福感受明明存在呀!而且廣義的宇宙應該是包含一切包括情感的呀!!!
對
以我們人類的角度來看,確實有的人明顯比有的人幸福。但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感受呢?
這裡我分兩步推論
1.什麼是幸福
古代中國女人裹腳會覺得自己是不幸的嗎?
再推 曾經一夫多妻除了少數先進女性,大部分是否覺得不幸呢?
而現在的女性覺得呢?!
所以幸福這東西本身就不是物質的,它的定義是隨著人或者說人類的經歷而改變的!
那麼作為最偉大的廣義的宇宙,它管你當下是否覺得幸福呢。
反正總量都是0!!!反正都是你覺得的!!!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
說不定你的生活,全球十億人覺得幸福 十億覺得不幸。或者動物界覺得幸福,植物界覺得不幸。但對於宇宙來說,加起來就是0!!!
2.假設有一個真實存在的幸福
你忘了是什麼東西在探究什麼是幸福了,是你 我 和其他千千萬萬的喜歡哲學的人。
我們都是人。
一提到人, 就不得不提到人類的局限了。
拿最基礎的局限,信息不對稱來看(這貨好理解):
你這個問題不過就是你比缸中之人的信息多了一些而已,所以你覺得他不幸,說句不好聽的:「沒有參照,你根本不知道幸福是啥?」
但假設我們都是缸中之人,那我們跟他是否有幸福的區別呢。如果是那樣的話, 你是否會選擇跟他更換呢 ?
我想做這個選擇要考量的東西就不是題主說的那些了,這裡一萬種人有一萬種理由,那是由於他們信息不對稱,那不同的信息和以往的經歷產生作用而做出的選擇了。
這裡假設信息是對稱的,誰偷偷把你們換一下,保證兩個人都不知道,那麼隨後的發展就不會有區別,除非哪天出現主角發現研究所的狗血劇情!但那樣就又導致了信息不對稱。
這裡可以做這樣的推論:
裡面的人與外面的人以為的一樣其實是不一樣的,以為都經歷了一樣的人生,但在我們的角度來說他們其實是不一樣的。
那我們作為人,我們以為他們的幸福是不一樣的,但在神(我還是覺得神比廣義宇宙聽著舒服)看來,眾生都是0.
收
唯心的話:我們以為的就是真實的,所以缸中之腦也是幸福的(前提是他不知道自己是缸中之腦)這裡可以將你的假設反過來, 我們可以假設,通過種種欺騙,讓一個人以為他是缸中之腦,那他是否即使現實中生活的很開心,可仍覺得不幸福呢。
唯物的話:因為人類是局限的,只有神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能的神能不能造出它搬不動的石頭)
所以對於被局限的我們來說,我們以為的和真實存在的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以為的不幸福與幸福,跟真實存在的也是不一樣的。
這就是我偉大的萬物守恆定律,它們都是0.
這裡肯定會有人發現其實我根本就沒有解答問題,而且按我說的,感覺還蠻難過的。我想說的是,對滴。我是人,思維有限,這種終極問題我是搞不定地,那我會不會很痛苦呢?
我有我的邏輯來避免這種痛苦
所以我想了一個更恐怖的問題
假設我們弄兩個缸中之腦
通過種種欺騙讓他們都覺得很幸福,同時只讓他們知道對方是缸中之腦,那麼他們覺得什麼是幸福呢,他們是否願意交換呢???
突然讓其中一個意識到自己也是缸中之腦,思想上又有什麼變化呢?讓他以為他出來了又有什麼變化呢?讓他發現自己其實沒有出來呢?
心理上有什麼變化呢?如此反覆幾次,最後真的讓他出來呢?
這樣的話出來不出來還有那麼重要麼?換句話說:唯心唯物還有那麼重要麼???!!!
你們說他要是被拍成電影要不要去看啊!!!從動漫角度來說,火影裡邊斑的『月讀』計劃,多完美,多美好,也是他一個人一廂情願所做的 。進這個『幸福』籠子只有『幸福的體驗』,話說沒有不幸的經歷何談幸福?
幸福感應該是自身的感受,一輩子被關在籠子里不接觸社會那就不會有比較,不會有其他更深刻的想法,他覺得待在裡面是幸福的那就是幸福,我們不能以旁人的想法判斷那不是幸福。
人類做出一切判斷的出發點在於自己認知到的外界世界,所以籠子里的人認知和籠子外的人的認知是不對等的。
莊子有一個著名的故事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乎?」
讓我想起了《楚門的世界》
我們換一個設問:
如果你是籠中的人,你能獲得所有的幸福體驗,同時你又被告知在真實世界中你會有悲傷、生氣、恐懼,不像籠中只有幸福的感受,那你願意邁出籠子來到真實的世界嗎?
我覺得大部分人還是會呆在籠中,但還是會有很多人願意走出來,我覺得作為一個人來講,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也是生活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動力來源,這和幸不幸福沒多大關係,我如果好奇心不能夠滿足我也不會因此覺得不幸福不快樂,這兩者對於很多人來講應該是分割開的。換言之,對於籠外的我們肯定會有很多人願意去體驗所有的幸福而走進籠子,當然這其實和幸福沒多少關係。
從一個抑鬱症患者(精神疾病患者)的角度來回答一下吧:
我認為是幸福的。幸福體驗=幸福。
在我們這些痛苦的患者當中,你就會發現,人的最終級目標,不是名利虛榮,不是身外的一切事物,不是錢和數字可以衡量、擺平的那些東西,而只是精神上的被滿足、充實、輕鬆、快樂…也就是所謂的「幸福」。
當外界所有的一切都無法再讓你感到快樂、感到感興趣…你的世界裡只剩下痛苦,並且這種痛苦是無解的,沒有具體客觀原因可以解決的時候,或者即使勉強說出一些原因並且這些原因也被試著去解決了或者在理性上被完全解決了(假設完全),但是仍然對你來說無濟於事,你仍然認為你的生命只有死路一條。你終其一生都要被籠罩在這種無邊的黑暗裡,就算有再多的錢也無法把你救贖。
那時候,你就會知道,「幸福」、快樂這些辭彙是多麼的珍貴、難得、美妙。即使有一時半刻的體驗來讓你能稍稍鬆一口氣也好。
對我來說(或者這也是一個不被主流認同的真理),人的生命沒有意義。對宇宙來說,人和萬物沒有任何差異。「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我們被創造出來,其實和其他萬物的存在相同。不一定是非要有什麼「意義」。
就像面對一件事,我們不一定非要總結、說出、評論出一些什麼一樣。事情是怎麼樣,就是它本身的那種樣子。但是投射到我們每一個人面前,我們每一個人都只能看到我們「目力所及」的那一部分,也許就正好錯過了它的另一個側面。這種客觀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認識到的也只是對我們自己的視角/「體位」/性格/智力/思維/…而言的「私人定製」。我知道,可能有人會說我這就滑向了「不可知論」,確實,我個人以為,單一的個體對於事物的認知總是有局限性的,只能說是無限接近於真相,或者偶爾會認識到全部的真相(但那時候我認為他也是不自知的,不知道已經得出了全部的真相,還是覺得也許會有所遺漏之類的)。
好了,說跑偏了,話題拉回主題。而且「意義」本身,也未必見得有意義。
總之,不管我們是因何而被創造的(這也許根本就不重要/對宇宙來說這真的不重要),重點是,我們存在了。
但是顯然我們的先祖發現,我們的本質是孤獨的。所以要掩耳盜鈴的創造出「文明」、「社會」、「意義」等能使我們的生命更為充實,能讓絕大部分族類認同自己的存在、安心的耗費這一輩子的時間活下來卻面對到頭來全是空的 結局/局面 的東西(三觀如此,不喜勿噴)。
所以,對我來說,既然人這一生所要追求的東西是一致的,即 幸福、快樂(其實就是讓人感覺能夠安心愉悅活下去並且無所擔憂和煩惱的那種感覺,其實不好用詞語簡單概括,我就姑且稱之為「幸福、快樂」吧),而這種東西恰好是我們這些病人(至少是有一部分或者很大一部分)遍尋這個世界都難以找到的,而有一個地方,聲稱可以不費任何力氣的就提供給我們,讓我們沒有憂慮的活到死。
既然都要活、都要死,所要體驗的內容又沒有什麼差別,那我當然選擇進入這個儀器,安安心心的活到死,而不是終其一生都在和自己、和生命 做鬥爭的活到死了。
何況我還有可能痛苦慘烈的自殺而死。
對大腦和神經的刺激來說,幸福的感覺應該是類似的,但達成幸福的滿足條件卻是因人而異的。達到條件,你就會產生特定的刺激信號,這時你就會感到幸福。所以我認為幸福體驗雖不完全等於幸福,但它意味著幸福,就會幸福。所以也可以講那就會引起幸福。是否完全等於那就要看你把幸福體驗的結果給摘開,還是讓它們緊密相連了。
就…模擬世界是被動的感受幸福…現實世界是主動體驗不同的事件來獲得幸福…怎麼會完全一樣呢…如果是完全一樣又為何要選擇進與不進反正都是一樣!
能保持自我(不篡改過去的記憶),能自由退出的話,可以
推薦閱讀:
※有沒有一個成語,讓你覺得特別美好?想起來都是滿滿的幸福感。?
※是因為婚姻帶來了幸福,還是幸福的人越有可能走向婚姻?
※中國大陸獨有的好處有哪些?
※如何提升幸福感?感覺很麻木,沒什麼喜怒哀樂?
※信息爆炸與幸福感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