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頭書沒看完就買新書會不會很有負罪感?
小的時候,我在書店裡看上一本書,可惜只剩下一本了,有一點殘破,我就沒有買。下周再去,發現那本殘破的都被人買走了。而後每周我都會去問書店的工作人員,有沒有新書到貨。那本書不知道是不再版了,還是書店不會僅僅為了一個孩子去特意再去上貨,總之,我問了將近半年,書店裡也一直沒有貨。
至今我還能清晰記著書里的一幅插圖,但是一直也沒買到這本書。
從此以後,在書店看見好書我就從來不會猶豫了。想買而買不到,才是最大的負罪感。
書和食物以及衣服一樣,都是生活必需品。如果覺得你在家裡有食物的時候還會買吃的不算問題,如果你在衣櫃里有沒怎麼穿過的衣服的時候還會買衣服也不算問題,那你在手頭有沒讀完的書的時候買新書也沒什麼問題。
題外話:推薦一本書,陳建銘(《查令十字街84號》的譯者)翻譯的湯姆拉伯的《嗜書癮君子》,可以看一看真正買書買到有負罪感的人是什麼樣,人家買書是不論本的,論套,企鵝版精裝狄更斯全集一買就是兩套……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963660/
那簡直是完全的沒有啊!!!!
我往往是還沒有看之前買回來的書就已經開始新的書了!(同感的孩紙們,快點贊了呀!)
讀書的最大成本不是金錢,而是時間、精力、心境……
你可以換個想法,比如在書店或超市看到一本好書,你買還是不買?如果不買可能這本書以後就不一定買得到了,如果你買來,是固定資產,可以留著以後看。這樣你就不會有負罪感或者浪費的感覺。
不會,只是很可恥的以這樣的方式來意淫三妻四妾環侍身邊,其中還有多個妙齡少女等待我去開苞。
只有在這時,我才會有點理解男人的處女情結。
不過女人可不是書哦。
爽!最喜歡買書的感覺了!
絕對不會的, 你享受的是交錢那一瞬間的快感。交完錢的一剎那,彷彿書已經讀完了一般。
會的,同時因為愧疚感的存在,看書的時間會增加。
我覺得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勒沙特列平衡,增加反應物能使平衡向右移動,從而增加產物。我會有負罪感——所以我喜歡買書而不喜歡借書,這樣會激勵自己認真地挑選要讀的書,並且用心把書讀完。如果能夠督促自己多讀幾本書,那麼這些額外的花費(相比免費借閱)就是值得的。
P.S. 如果買完才發現不值得一讀,我會把觀點改成「這點書費相對於讀書的時間成本而言不值一提。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更有意義的書中去吧」 : P
買書的時候通常這本書已經看完了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哈哈,有罪惡感。我每次是買了幾本,還沒看完,又想買別的了。最近又是這樣,又想買書,但是我之前的還沒看完,於是我要求自己先把兩本書看完再買。
曾幾何時對看書有強迫症,一旦開始看一本書,不把它看完就十分難受,儘管它讀起來很糟糕。
爾後意識到書籍即階梯,你不必把整一級階梯都踩個遍,只需它能幫你更上一層即可。
買不買本書還有負罪感,才是最大的負罪感
我的話要看是哪種書。
一般來說我經常會把不同類的書分開,不同作者的也分開,我看盧梭的時候絕對不會看其他與其理論相關或相悖的書籍,但會看其他類,比如文學小說。
因此我看書的速度相對也不是很快,我只會控制自己買書的速度,以免出席喜新厭舊的情況,除非在比較特殊的情況下(比如簽售會或絕版),我買書的速度只會略快於我讀書的速度,而且有的書籍是相對關聯的,為了把有限的資金最大利用,避免事後諸葛,我還是要剋制自己的購書欲。
很多時候, 買書是為了對那本書的佔有慾, 或者心理暗示自己這書我一定會看完的, 但最後會不會看完跟買多少書沒有必然的聯繫
看不完又怎麼樣 看不完就不可以繼續買了嗎 老娘就是享受圖書館的感覺啊
如果是喜歡的,不買的話負罪感會更大,而且會更持久地纏繞著你,讓你寢食難安
當然不會有,反而還會有一種滿滿的幸福感~~~
買書和讀書是兩種不一樣的感覺。我一般都是在網上買的書,選書的過程是果斷的,等書的過程是焦急的,而收到書的那一刻是極爽的。而讀書,不一樣。它是一個持續的行為。
對於讀書之人,有時買書的行為往往大於讀書,你花五分鐘買的書可能你要花一個星期的時間來讀。所以,我認為,如果是在自己經濟能夠承擔的情況下,不必有負罪感。買來的書在買的時候,你是中意的,是喜歡的,是渴望去讀的,不然可以買?而也大可不必因為買書大於讀書,而產生壓迫感,讀書是一生可以實踐的習慣,看著那些沒讀過的書,有時心裡反而會產生一種盼望和期待,讀完手頭這本接下來一本會是怎樣的呢?
最後,當然是一個忠告,買書,還是要有節制地買。我自己其實也經常這樣,買書總是遠遠超過讀書。所以經常告誡自己,買的時候你要想想這本書是自己真的想讀還是因為別人希望自己讀?畢竟,讀書,是自己的事。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一個人可以寂寞到什麼程度?
※如何讓自己變得聰明?這玩意兒可以後天習得嗎?本人比較笨,反應比較慢,智商情商也不高還常詞不答意?
※讀書真的可以在外表顯示出來嗎?
※看百家講壇和看書,哪個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