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被過譽的書?
是這樣的 題主在閱讀的同時發現了 朋友和帖子向我推薦的一些書實際上並沒有帶來這麼大的震撼 當然也不排除題主自己十四歲的經歷不能深入理解書面語句的原因
是否存在這樣由於曲解或是跟風被高估了的書籍
2月19日更新:
沒想到這個回答會引起大家的熱議,那就再補充說明一下吧~
首先,我沒有說這本書一文不值,即便放到現在,至少甩市面上的暢銷雞湯是沒有問題的,只是這道題問的是過譽,這本書的文學性和思想性個人認為是配不上其成就的,像茅盾文學獎有另一部寫少數民族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就沒有這麼多爭議。
還有人說如果我是穆斯林,應該就能理解這本書。其實正因為我自小在穆斯林文化環境下長大,才會希望能在這本書里看到一些更深刻的東西,特別是文化層面的反思。穆斯林與非穆斯林、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文化衝突不應該只停留在愛情層面,且最後以一方死亡的方式宣告結局。書里梁君璧代表保守力量,但與之對應的梁冰玉和韓新月,無法代表與保守力量的對抗面,因為她們的掙扎特別是梁冰玉的掙扎,並沒有達到文化層面,而且追求的愛情還是自己的姐夫,之後的韓星月也是如此,沒有一個身份認知層面的思考。還有韓子奇的身份認同,他是一個漢族,但一生都在接受伊斯蘭文化,這樣的人能不能算穆斯林呢?這些問題作者都沒能好好地解釋,所以我一直強調的是這本書可以用更深刻的方式,但是並沒有用。
也許有人會奇怪為什麼我會反覆提身份認知這一點,因為現在國內已經有很多穆斯林(或曾經的穆斯林)在反思伊斯蘭教、反思自己的身份,也有一些有了困惑,不知該如何面對和評價這個宗教。這本書的背景很宏大,書里三代人的生活環境以及其觀念都在不斷改變,這樣的變動難道就不會讓裡面的主人公有一絲困惑嗎?如果能寫出這種困惑,整本書的思想境界會有一個大提升。我相信有很多人也很想看這方面的內容。
當然,獲獎的時代因素自然是要考慮,只是在目前的環境下,也該有一些新的解讀。
=======================原答案分割線=======================
《穆斯林的葬禮》
豆瓣評分8.3分(有版本高達8.5分)
這本書獲得過中國作家協會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中國作家協會、國家民委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優秀長篇小說獎、建國四十周年北京市優秀文學獎,算是囊括了幾個比較重要的獎項,特別是茅盾文學獎,那個時期的含金量還是挺高的。這本書在百度百科上創作背景一欄里的評價是這樣的:
《穆斯林的葬禮》正是著眼於伊斯蘭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交融衝突,在中國社會和世界格局的大歷史背景下以小見大,通過講述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以及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融宗教信仰與現實生活,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人性之美與價值之美於一體,折射了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回族既有保持其阿拉伯民族的 文化淵源的一面,又有與漢文化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一面。因此,冰心稱「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
看得出來評價很高吧?
但是,這本書真的達到了這種深度、真的有很認真地探討和反思中國六十年的發展、伊斯蘭文化和民族文化衝突嗎?老實說,作者野心有餘,筆力卻不夠。
首先是人設,作者想要用兩代人的愛情作對比,體現某種悲劇情懷,但不得不說,韓子奇和梁冰玉的感情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明明是姐夫和小姨子偷情,卻被塑造成了一對被梁君璧傷害了的受害者,還不斷強調梁君璧思想迂腐,而梁冰玉是新時代女性,這種強行洗白略噁心。
關於文段摘錄, @朽木的回答里有,大家可以看看為何許多人對《穆斯林的葬禮》評價不高? - 文學 - 知乎
可憐!真是可憐!我只知道戰爭是殘酷的,以為戰爭的苦難可以使人和人的感情更加靠近,卻不知道比戰爭更殘酷的是人!感情在哪兒?人性在哪兒?你們連一個兩歲的孩子都不能容,這一點做人的權利都要剝奪!她又不是我偷來搶來的東西,她是個小生命,是個人!她是韓子奇的女兒,她有權利叫爸爸!」
「呦,你還有說不完的理了?你在外面念的什麼洋書哇?越念這臉皮越厚,添了私生子倒是你的光彩的?聽聽,說的多順溜兒啊,她是韓子奇的女兒,你是韓子奇的老婆了?」
「當然是!"回答出人意外的肯定。
「什麼!你敢說?」韓太太的一腔怒火又澆上了油,「你……你把我往哪兒隔?」
「我不知道,」梁冰玉說,「我愛他,他也愛我,我們就結合了,事情就是這麼簡單。至於你,我只知道你是我的姐姐,也曾經是韓子奇的妻子,但那已經是過去了!」
至於女主韓新月的人設實在蒼白,只是作者不斷強調這是一個美麗、善良、單純、美好又有點脆弱的小姑娘,但具體的表現實在太少了,搞得這個人物太虛,少了煙火氣。
當然,讀者並不要求主人公完美無瑕,也不會強調書里的愛情一定要三觀很正,但是你要有筆力去駕馭故事,而不是一味運用旁白來讚美主人公有多好、她的愛情有多偉大。很多世界級的名著的女主角都有很多缺點,但並不妨礙讀者喜歡她們,因為作者筆下的她們夠真實,真實得可愛。
除了人設外,另一個大問題是思想性不夠。書名會給人一種很宏大、悲壯的感覺,但是故事本身卻撐不起這樣的名字,讀者希望看到的社會變革、文化衝突展現得太少,卻用大量的篇幅講述姐夫出軌小姨子和女主的師生戀故事,有種捨本逐末的感覺。
其實以小說的背景,可以寫出時代變動下小人物的無奈、悲涼,可以寫理想主義的堅守,也可以寫民族、宗教文化下的衝突,這所有的內容都會比寫愛情好得多。
小說里也並不是沒有民族和宗教文化,但是內容還是略顯蒼白,老實說,作為讀者,我更希望看到一種宗教完全融入思想和生活的穆斯林,希望看到一種思想衝突,而不是禮拜科普。
作者的文筆也是個大問題, 語言蒼白空洞,只能感覺到旁白在聲嘶力竭地告訴你,你看這一切多感人、這一切多悲壯,難道你還不感動、還不震撼嗎?人物和事件難得帶來的感動,也被這種吶喊式的旁白衝掉了。@朽木的回答里也有很多這方面列舉,大家可以移步前面的鏈接。
總之,這本書如果沒有披上民族和宗教的外衣,可能真的就是本三流言情小說,無論是人物、情節、語言還是思想,都配不上已獲得的榮譽,典型的過譽。
冰心的《繁星 春水》
這本書是「中小學生必讀叢書--教育部新課標推薦書目」,「文學研究會叢書」,「現代詩代表作」「以母性,童真的視角觀察世界」
在我念小學的時候,被強制要求購買,全班人手一本,語文老師時不時要求我們背誦其中詩歌。
隨便貼幾首:
小弟弟呵!
我靈魂中三顆光明喜樂的星 溫柔的
無可言說的 靈魂深處的孩子呵!
小孩子!
你可以進我的園 你不要摘我的花
看玫瑰的刺兒 刺傷了你的手
深林里的黃昏
是第一次么
又好似是幾時經歷過
我知道了時間呵!
你正
一分一分的
消磨我青年的光陰
大海的水
是不能溫熱的
孤傲的心
是不能軟化的
雖說是模仿《泰戈爾》的習作,冰心本人也評價「這並不算詩」
但安利給全國中小學生作為必備讀物也太草率了吧
分明是QQ簽名檔的調調。
而且小學初中課本里選取多篇她的文章,有一個槽我憋了十幾年
鄂教版課本有篇要求全文背誦的《說幾句愛海的孩子氣的話》
白髮的老醫生對我說,「可喜你已經大好了。城市於你不宜,今夏海濱之行,還是取消為妙。」
這句話如同平地起了一個焦雷!
……只是說不許我到海邊去,這卻使我太傷心了。
我抬頭張目地說:「不,你沒有阻止我到海邊去的意思!」……
簡直越說越沒有完了,總而言之,統而言之,我以為海比山強得多。
說句極端的話,假如我犯了天條,賜我自殺,我也願投海,不願墜崖。
這段開頭膈應我到如今,包括《小桔燈》《寄小讀者》在內,
所謂詩意雋永的行文總讓人起雞皮疙瘩,很多是矯情、無病呻吟的感觸。
剛剛刷到一道題「哪些暢銷書後來被證明是扯淡」,再看到這道題的答案突然發現回答中居然有如此多的重合……
那麼問題來了,暢銷是不是意味著被高估?同理,樓下有朋友指出的有些書根本看不懂,它們是不是也是被高估了?
小學的時候特喜歡看冒險小虎隊,那本書每到關鍵處都有個謎團,需要用一張特殊的解密片對照著看,雖然很費事,而我卻總是樂此不疲。
突然有一天某個高中的大哥哥告訴我冒險小虎隊的探險很幼稚,福爾摩斯比它精彩一百倍。於是我當時就找來福爾摩斯看,發現自己根本看不下去,那些推理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非常晦澀難懂,遠不如小虎隊讀來通俗順暢,實在難以理解他們為什麼都說福爾摩斯好,在當時的我心中柯南·道爾的書顯然是被高估了。
後來等到我上了高中,迷上了福爾摩斯,深感其推理巧妙有趣,這時候再讀我弟的《冒險小虎隊》《丁丁歷險記》就已遠不如當初那般痴迷,那我能說《冒險小虎隊》被當時的我高估了嗎?
因為可能突然有一天,你開始對當初覺得特別晦澀的東西稱讚不已;而那時候你極端痴迷的一些書籍,一下子變成了廢紙垃圾。
說到底,真正的好書都是需要用時間加以檢驗的,當然受檢驗的不止是書,還有不同年齡段不同品味的自己。
所以,在回答主觀性這麼強的問題的時候,千萬別忘了加些定語,沒有限定條件的「被高估」其實就是耍流氓嘛。。
《吉米多維奇數學分析習題集》
不知何時起,上到清北科大,下到普通高校,專業如數理,外行如人文社科,開始流行把大學理工科教育的標誌定為微積分,而微積分就等於吉米多維奇。人人以刷過吉米多維奇為榮,談起做數學題只剩下刷吉米多維奇,一時蔚然成風。我周圍也有不少收到蠱惑,買了吉米多維奇的習題全解,作為鎮床之寶的同志。
可是以我的觀察,吉米多維奇的作用,恐怕正如一個笑話描述的一樣,是teenage sex:everyone talks about it, nobody really knows how to do it, everyone thinks everyone else is doing it, so everyone claims they are doing it.
吉米多維奇變成了一個符號,一個你在學高數,你在努力,你是個拚命刷題海的成功人士的符號。
我不知道這些把吉米多維奇符號化象徵化的人,有沒有認真和天天都在用數學分析,具有成體系數學思維的人交流過,是不是用來自我感動或者自我標榜。或者其實更慘,真的把大量時間花費在做重複性勞動上浪費時間,卻沒有收穫多少對數學的正確理解。
都是從高中過來的人,我能夠理解大學生們對於成體系,按部就班的熟練性學習的潛意識認同。也能夠看出來在這個高等教育面臨挑戰的年代,大家對於學好微積分課程的焦慮。
但遺憾的是,大學教育確實不存在像「五三」「王后雄」「薛金星」這樣的萬用靈藥。定一個刷吉米多維奇的目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無非是在虛幻的自我滿足和真實的痛苦無力中選一個罷了。
接下來我們就來好好看看,這本書到底有沒有傳說的那麼神,是不是同學們逃出高數火海的不二法門。
在我看來,吉米多維奇最主要的作用,在於練算功,裡面談得上需要技巧的題目,恐怕十不存一,而且都是那種你理解了就會覺得很簡單的題。
讓一個正確理解了無窮小概念的同學,拚命填開頭那幾張多項式函數的表格,難道有意義嗎?
讓一個對於微分的幾何意義和現代觀點,對於常用不等式的放縮,對於鏈式法則求導的證明非常熟練的同學,來證明自己會求許多初等函數的導數,難道對他有什麼幫助嗎?
常用積分法在所有數分教材里也最多不過三四節(一類二類,分部,萬能公式啥的),被一個大題下面數十道小題噁心到死去活來有意思嗎?
至於多元函數微分學什麼的,對它們的計算從來就不是微積分這門課程的重點好吧?一個stokes公式的含義都搞不清楚,只能死記硬背的同學,和一個對微分形式的語言很熟悉的同學,處理起來難道應該是一樣的嗎?
遍地看起來都是題,可是重複度高,考點曖昧不明,證明題最大的痛腳——做出偽證而不自知,在這裡完全沒有辦法解決。材料古老而觀點傳統,這樣一本書,不管是數學系還是其他專業的同學,難道僅僅出於學習這一門學科的目的就必須去刷嗎?
我必須承認,吉米多維奇裡面還是有一些不錯的材料和很有啟發的題的,但是,這些題的密度和他對這些題的處理,完全配不上這本書現在的「江湖地位」,特別是在數學專業有更加科學和現代的教材,而其他專業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完全可以用機器高效地解決這類問題的情況下。
我覺得,這本書的流行,完全是大學生群體焦慮的體現。畢竟,出過無數經典教材的高教社,完全沒有炒作這本書獲利的動機。
多半是一部分人需要有個標榜來顯示自己的勤奮和努力,
一部分人需要一根救命稻草來填補內心的罪惡和無意義感,
一部分人害怕自己少學到什麼東西需要裝門面,
一部分人用空洞的「膜膜膜」來掩飾面對更加赤裸裸的差距時,內心的無力,
一部分人只希望有個好成績而樂於機械性地學習……
總之,正當化大學裡所有的「碾壓」和「被碾壓」,喪失了對真正知識的渴望。
所有人都覺得別人在做,甚至忘記了哪怕是多翻翻書後面的習題,上課多認真聽聽老師的講解,這實在是很可悲的事。
我想,任何一個數學系的人,肯定不會希望自己的專業被這樣一本普通習題集所窄化和代稱。而任何一個渴望學好數學的人,也不應該跟著人云亦云,走上這條歧路。
最後的話,我覺得評論里提到的rudin的《數學分析原理》是很適合希望拓展數分知識的大學生的補充教材,定位相似的還有卓里奇,或者國內的陳天權,張築生也可以。作為思維體操的話,三大反例也是很好的書。
對於只是希望有一定高數思維,足以熟練地應用到自己學科的同學來說。我覺得(需要的話)一本歐美的初等微積分教材,更重要的是認真做老師布置的習題,應該就足夠了。
利益微相關,如果高中就刷過這本書也算的話。
可能待續。本來這種問題都直接屏蔽掉的,看到題主十四歲,還是跟你談兩句我的理解哈。
之前有個人叫徐復觀,是一個天資聰穎的國民黨中央黨部幕僚。他在1943年前後當國民黨駐延安武官,與毛徹夜長談,當時就在報告里警告國民黨說,延安絕不是可以輕視的力量,但是他的報告卻被丟到故紙堆里,被置若罔聞。還有一個人叫熊十力,是徐復觀的長輩,也是有名的大儒。這個人還不是那種坐而論道的腐儒,他年輕時就在湖北新軍學堂里參加首義,後來不離不棄跟隨同盟會弄二次革命、護法運動,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始終沒放棄學習。他五四的時候在南開教書,後來又輾轉北大、南大(時為中央大學)任教,終於成為一代學者。
事情是這樣的,徐復觀第一次去見熊十力的時候,請他推薦書籍,熊推薦了王夫之的《讀通鑒論》。數天後,徐復觀說自己已經讀畢,熊問他的看法,徐復觀談及很多對王夫之的批評。不料熊十力竟然勃然大怒,當面訓斥徐復觀:
你這個東西,怎麼會讀得進書!任何書的內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你為什麼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卻專門去挑壞的;這樣讀書,就是讀了百部千部,你會受到書的什麼益處?讀書是要先看出他的好處,再批評他的壞處,這才像吃東西一樣,經過消化而攝取了營養。譬如《讀通鑑論》,某一段該是多麼有意義,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記得嗎?你懂得嗎?你這樣讀書,真太沒有出息!
徐復觀本人後來去台灣後棄武從文,成為著述等身的新儒家代表人物。他自己晚年回憶此事時是如此說的:
這對於我是起死回生的一罵。恐怕對於一切聰明自負、但並沒有走進學問之門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罵!近年來,我每遇見覺得沒有什麼書值得去讀的人,便知道一定是以小聰明耽誤一生的人。
這個筆記故事恐怕也很多人聽過了,但是其中的道理應該還不是人人可以吸收的,要不然這種問題不至於那麼多答案。簡而言之,如果我們談論的對象並不是真正的「書」,那討論這個問題毫無意義,因為本來就不是書,也就不存在高估低估。如果是真正的「書」呢,那存在很多缺點是肯定的,但是如果它真正被高估了,那也是人而非書的問題,因而糾纏在這些問題上,而罔顧吸收書本身的養料,那本身就是一種極端危險的心態。
所謂「不是書」的代表當然就是這個答案下舉的那些熱門暢銷書,劉同張嘉佳啥的,說實話這些根本不能稱為書,只是垃圾,所以也沒必要拿出來遛一下。我個人覺得舉出這些東西來痛打死狗的人實在是有點低估題主了,能在十四歲問出這樣的問題,就註定不會是這種東西的受眾。就像你吃飯的時候,明知道某些東西是垃圾食品,作為普通人需要認真分析其營養價值如何,為何是垃圾嗎?不需要,你只需要抓住可貴的時間去吃正常的飯菜。至於每天反覆咀嚼這些垃圾然後放個公眾號二維碼蹭熱點的,本質上也就是像楊波說的那樣,大紅燈籠高高掛的語境里,小三嫉妒小四胸大,嫉妒她更得老爺寵愛而已。所以對於題主來說,這也是我建議你不要在知乎這樣的公眾平台問這些問題的原因,稍不注意,就很容易被這種人引到溝里,讀書的習慣也就坍塌了。
那麼重點說一下「是書」的那些書好了。怎麼說呢,我算是一個挺喜歡黑各種書的人,但是花言辭去黑,就至少說明此書有可取之處,值得駐足停留,加以判斷或者討論。退一萬步說,即使書本身實無可取,也可以從書本身的流傳中吸收某些養分,這就是為什麼說書要從正面反面各個角度去讀的原理。翦伯贊講史料選擇的時候曾說,即使是偽書,也可以從偽書的內容中看出作偽時代本身的風貌和偽作之後隱藏著的文化心理,就是這個道理。打比方來說,《穆斯林的葬禮》是本爛書,這本來毫無疑問,如果要向我問個人建議,我當然會說它不值得看。但是爛書畢竟也是書,如果你想的話,依舊能從書里書外汲取響應的知識。作為得到茅盾文學獎評委認可的小說,文本本身對人物的塑造和情節的布局,從技術層面上,難道就沒有絲毫值得普通讀者加以借鑒的地方?那些文本中對時代風貌和民族生存狀況的反映,難道不也是現實世界的投射嗎?從書外來看,作為回族女作者,她選擇的敘述視角和情節安排,是否曲折反映了某種客觀存在的文化心理和少數民族普遍的心態?這種解讀的方法與視角,是否也能遷移到《平凡的世界》這種書本身質量欠佳,卻能客觀反映時代風貌的作品上?你看,上面說的是一本我自己非常厭惡的書,而我還能找出這些可供汲取的閃光點,拋出這麼多問題,至於我自己喜歡的書,那當然說起三天三夜毫無問題,但是我當然不會在這裡說,這本質是要靠題主你自己去慢慢尋找的。讀書的一大目的本來就是從多個視角去體驗這個世界,如果你只囿於自己的固有視角,那當然看這個也是高估,那個也是高估,這絲毫不奇怪。
何況,所謂的「高估」,有多少情況是書本身的問題,有多少是你遷怒於書外的人了?書的定位本身就在那裡,不增不減,你充分汲取養分,拋棄糟粕之後走開,終身受益的是你自己。你糾結於讀者的評價,看這個也高估那個也高估,那當然損失的也是你自己。就拿最具爭議的《三體》舉例子,它的定位就在那裡,優秀的科幻小說,通俗文學。瑰麗的技術奇觀與在危機情況下對人類幾大母題深沉的再思考是明明白白擺在那裡的,大多數人物塑造的蒼白與主題內核挖掘的有限性也沒必要去遮遮掩掩。當然,讀書這種事情本來不存在標準答案,你可以反對我的話,認為三體誰誰誰塑造的非常好,或者認為三體的技術奇觀描寫也差勁,那你就汲取優點拋棄缺點好了,就在科幻小說這比較小的門類中,能彌補《三體》缺點的小說就多的是。讀書本來就是私人的事,個人趣味就是在一次次閱讀中形成的,而不是問別人你覺得哪本被高估低估。
如果我真想耍個壞心眼的話,我大概會告訴你,沒錯,這些書都沒高估了,所以你最好還是別看了。《紅樓夢》被高估了啊,文本的精緻與批判精神雖然無與倫比,但作者採取的視角終究不是完全冷峻與超脫的,相反,他有很大的局限性。與其幻想說他要在八十回後鋪開一筆悲壯的畫卷,還不如看到他本質上仍然在採取寶玉那種「短不了咱們兩個」的視角去觀察整個榮寧兩府,因而真正殘酷的世界在他這裡是缺席的。所以還是別看了吧,這不是什麼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只是少年的感傷回憶雜集,作者也沒法進入到那些長輩的內心的。《簡愛》被高估了啊,就是一個瑪麗蘇和霸道總裁的小說嘛……這種套路在晉江都是爛大街的了好嗎……《戰爭與和平》被高估了啊,那些事無巨細的場景摹寫早就被現代小說拋棄了,和巴爾扎克那些小說一樣,你跳過一大段描寫不會有什麼很大損失,這是現代小說不能容忍的。所以還是別看了,真的被高估了……你看,我一句假話沒說,但是要是信了這些話而不看這些書,受損失的是誰呢?
上次偶然看到知乎還是哪裡,有個人說:「王朔就是讀書讀太少,所以寫東西一副痞子腔,上不了檯面。」我看了之後覺得挺搞笑的,王朔的小說質量如何先不談,王朔讀過的書單開出來估計能嚇死這麼說的人吧。其實正像文章開頭徐復觀的心態那樣,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注意到的時候有意避免就好。比如我之前談起村上早期的那些小說就很不屑地說「流水賬嘛」,可後來上知網讀秀,看到別人怎麼分析那些看起來像流水賬的小說的敘事脈絡與結構,這才感到職業作家畢竟是職業作家。所以說白了,只要一本書真正是「書」,不是從我的世界路過姑娘願你道路漫長之類的垃圾,那它本來就可以作為一面鏡子,你從裡面看到的就部分反映了你已經擁有的。動輒高估高估,以為自己站在鄙視鏈頂端,其實是自己露怯了而已。我的同學裡,有人看《白銀時代》《暗店街》能看到流淚,有人就覺得這些都寫的挺無聊的,言過其實,你覺得欣賞水平更高的是前一個還是後一個呢?
當然,沒有什麼公認的神壇,看完一本書之後,你如何評說都是自己的自由,但是在看之前就先入為主地帶著「被高估」的想法或者乾脆就放棄,那這樣的態度就只能讓自己受損失。在聊天的時候,我說小時候沒看過什麼名著啊,認識的一兩個中文系的同學就說哎呀沒啥好看的,我小時候就是看那種標準包裝的名著,現在一想那什麼什麼寫的真啰嗦,我最討厭全知視角云云。我一直直接把這種行為看成傲嬌,因為不管他們如何吐槽,他們都在年輕時代看完了這些書,並且內化了那些精華,所以現在才有吐槽的資本啊。
所以我對題主也沒什麼好指導或者什麼的,我還不夠格。只有一個簡單的建議:確保自己遠離了垃圾之後,拿起什麼書,先讀就是了。我想你一定能形成自己的體系和趣味,到時候,如果還能在網上看到另外的十四歲的同學問這樣的問題,到時候把你的經驗與教訓告訴他,我想應該會比我現在這些不知所云的話說得好吧。
祝好。
你才十四,對你來說你現在是保持一顆質疑,探索心去看書就行,別再看那些答案了,會被影響的,不管是雞湯文,科幻文,懸疑文,那些答案都是從自己的角度來看,站在自己的高度和閱歷的角度來評價書,對你都不適用,你看了以後又會低估這些書,不能再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了,會全當糟粕棄了的。自己看,自己思考,自己整理,保持自己的意見,對於不同的人來說,不同時期來說,不同閱歷來說,不同高度來說,對書的估計程度都會不一樣的。
白落梅、安意如、大冰的書,各買了一本,看了幾篇,後悔了。白安的書辭藻華麗、內容空洞,不過,高中女生可以模仿去提高作文成績。大冰的書……反正感覺到了深深的套路,是真沒讀下去的慾望。
補充:白安的書,就算借鑒在語文作文,最多只能拿到45―50左右的分(滿分60),再想提高是真的需要思想性和邏輯性。
對於這道題,如果從一本書有沒有被個人高估討論,太過主觀,失去了參考意義。比如有些答案寫《紅樓夢》的。
如果從一本書有沒有被大多數讀者高估,又沒有可靠的數據支持,判斷會受到周圍人讀書喜好的影響,很難客觀。
再者,我覺得這書有7分,你覺得有8分,那我就可以說你高估了這本書嗎?說不定你心中的8分和我心中的7分是一個標準呢?
說到底,個人認為這種問題有沒有指導意義有待商榷。讀書這種事還是自己喜歡就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了有些答主的答案產生了一些困惑:我們怎麼判斷一本書的優秀程度比不上它受追捧的程度?
假設初中生普遍喜歡郭敬明的小說,作為初中生的我不喜歡。我是不是就可以說郭敬明的書被高估了?但是大學生卻比較抵制郭敬明的書,那就說明他其實沒有被高估?那這本書到底有沒有被高估,是不是完全取決於我的眼界和我的喜好?這樣評價一本書客觀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道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
有一道好菜,因為別人的誇獎我對他滿懷期待,品嘗後存在的心理落差讓我誤以為這菜不好吃。
後來這人又給我極力推薦一道菜,我不信了。幾年後淡忘了這件事,偶然吃到這菜,我發現它味道其實還不錯。
個人認為有時候推薦書給別人只是因為客觀上自己是因為這本書產生了某些美好的情感或者思想。也許思維方式不同,導致你與我體會不同,於是懷疑我對此書評價過高。總而言之,讀書圖開心,自己喜歡就好。
看了評論覺著大家的反應出乎意料的有點激烈,也許是原答案的措辭不夠妥當,評論其內容一般。其實真不能說答主對其內容有多麼完全深入的了解或是有足夠資格「貶低」余,看書也是不同閱歷有不同看法的事。只是一點,答主只是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且自吹這個點,是我的明顯感受,要說 他寫的都是實話啊怎麼算吹呢 我還真不好回答。有文化底蘊的作家有的謙虛,有的狂放,都不重要,但不必遮遮掩掩地抒發自己的自負之情啊。另外,我可沒說余的文筆不好,其實私以為他的句子是很漂亮的。不過多了審美疲勞也是真的。
希望大家和諧討論~這裡真沒必要扯到作家個人履歷上,當初寫答案真沒想過大家討論的這麼激烈。謝謝啦。
以下是原答案。表意不當請諒解。
余秋雨的 文化苦旅 吧,想當年高中語文老師和教材上老是推薦,小時候還覺得很深奧的樣子,然而等看了才發現除了文筆的確值得高中寫作文借鑒外(?_?),內容真的挺一般的吧,關鍵是還在書里自吹自擂。。。看了之後被雷好久
英 麥克福爾《擺渡人》
不能算是很優秀的外國小說,甚至相當平庸。
文字缺乏張力,情節拖沓且缺乏邏輯,人物塑造也不夠完善,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話印在腰封上,卻從未在書中出現過。
被封面設計吸引閱讀,始於觸動,終於失落,不能說一文不值但沒有達到心中期望。
大約外國人寫這本書目標讀者是中小學生 國內書商引進沒過腦子吧- - 不同年齡段不要冷嘲熱諷了發現很多人覺得一些書沒有被高估,但是我覺得這似乎不夠全面,高估是站在整個讀者層面來說的,並不會因為一些人沒有高估而不是高估。對不同的人來說不同的理解吧,我覺得這些書能擁有如此大的名氣和市場從而讓人產生消費慾望一部分是炒作,還有一部分就是因為它們被一些特定人群高估了。真正的讀者不抱希望自然不覺得它被高估了,我當初以為名氣和作品質量是一定正比例關係的,所以高估了…
下面是一些我看過然後被噁心到的…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說實話我在讀這本書之前不知道張嘉佳是誰,讀完之後再也忘不了這個人。如果書里都是真的,他那股子仗劍天涯的俠氣是值得傾佩的。然而格局太小,筆力不足,寫出來的東西類似什麼「在心裡下刀子雨,把你剁碎」(好像是這樣?)實在讓人從腦神經到五臟六腑再到毛細血管都泛起雞皮疙瘩。
本來我覺得這個人這麼在大眾里暢銷必然有些可取之處,說實話我錯了,我不應該相信某些大眾的眼光,就像唐家三少和天蠶土豆的大熱我現在還覺得是人類未解之謎一樣。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我當初一聽這個書名還挺拉風,而且書也很暢銷,雖然不知道我的孤獨為什麼就敗了,但是那段剛好讀完《百年孤獨》被馬爾克斯的偉大和精彩震撼到,想著開卷有益,多讀些以開眼界。然後真的大開眼界。劉同的文筆…說實話,他還是去當他的副總裁吧,哪怕多談幾筆生意也比禍害廣大人民來得好。
還有大冰,我不贅述了,他的那個《乖,摸摸頭》真是兼具張嘉佳的辛辣和劉同的油膩,端的是一碗上好毒藥…哦不,雞湯!
才開知乎不久,第一次收到這麼多贊…那麼再加一點個人評論吧。
想了想,覺得不能說這些書名不副實,其實看它們的名就可以知道實也就那樣。想一想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莫言《檀香刑》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普魯斯特《追憶似水流年》等等,高下立判好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和自由,喜歡雞湯的不嫌油膩,這我無話可說。只是想告訴還沒看過的人們,如果不是對文字的無聊程度有一定準備或者家裡缺墊桌角的東西的話,還是不要看了吧。
推薦一些好書:
《百年孤獨》
關於每一個人也是所有人無盡時間無限距離里最深最遠處的,最本質的,無可逃脫的孤獨。
《霍亂時期的愛情》
愛情和性無關,和婚姻無關,和年歲時間無關,和金錢名利無關。
真正的愛情,就是愛情本身。是一個眨眼的瞬間和一縷玫瑰的花香。
或許我們大部分人所還未擁有和已經擁有的,不太算。
《活著》
存在的意義就是存在本身,是去掙扎和順利,去痛苦和幸福,去卑微和崇高。活著,愛人親人兒女朋友名利理想都是一部分原因,但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我們要活著,我們還不想死,僅此而已。
《平凡的世界》
這個世界有那麼像酒的愛情,那麼像水的親情,那麼像火的理想,那麼像冰的現實。每個人的平凡都是自己的偉大。
《莊子》
想像自己是一條大魚,一隻飛鳥,還有一個可以漂在海里的大葫蘆。現實殘酷,看不見我們的血液和骨骼,只看皮膚和氣色。那麼去游,去飛,去把自己裝在葫蘆里漂在海上。善哉。
沒有看過多少書,但是世上好書之多,五本絕不能盡。有時候想起自己生於此時,可以在短短一生里看到百千年來多少精妙浩瀚的思想和文字,有大歡喜。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五本書也只是談些愚見,拋磚引玉。最終只是想說開卷有益有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牛屎里看出鮮花來才是大本事。但是現在人多網達嘴雜,不是所有書都有益啦,我們還是仔細謹慎些的好。
絕大多數封皮上被冠以暢銷書,經典書,停留暢銷榜xx周的書,xx人鼎力推薦的書。
看了一圈,還好沒有列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布爾加科夫,契科夫。。福樓拜,雨果等。。。看了一圈還是有黑戰爭與和平。戰爭與和平太精彩,黑托爾斯泰的中短篇小說我還能理解,說戰爭與和平被高估,猶如蠢賊偷到金條然後當成是銅的扔掉~
盜墓筆記
看了很多評論,發現可能是我的表述不是特別清楚。我的含義是:
有些書,是需要特定的經驗閱歷和知識相銜接的,而當我們不具備這些要求的時候,貿然評價,可能不妥。
我也承認有些書確實很爛···比如當前很多的暢銷書。但是有些書,能夠經過幾百年時間的沉澱,大浪淘沙始得金也是有道理的。
為什麼說古典音樂會給人以震撼,不是說古典音樂沒有糟粕,而是在歷史進程中,在那個時代的愛情買賣是流傳不下去的。能夠被一代又一代人傳頌的曲子,你說他如果真沒有一點含金量,我也不信。但是是否過譽,那又另說。
另外,針對評論區很多人說我是一股清流,其實我也不算。我只是個知乎小透明,看到大家在說我喜歡的書被高估了,心裏面始終有些憤懣。想站出來替這些書說幾句話,這是我這個答案的由來。
在之前,我看紅樓夢的時候也覺得是滿紙荒唐言,這本書又臭又長,寫的什麼破玩意;我看百年孤獨的時候也破口大罵這一大家子怎麼取一個名兒,都不知道那個是哪個,但是後面就不一樣了,把自己沉下來,多走幾步,多想兩次,多看幾本。心境不一樣了,再去看這個世界,就會不一樣。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一層一層來,別急。
原答案,
看了很多回答…
有說三體的,有說毛姆的,有說莫言的,甚至還有人說四書五經?
你確定是高估而不是看不懂嗎?
瓦爾登湖,我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閑適。梭羅這個人真厲害呀,找個地方隱居,這種生活真是讓人羨慕,再往後,在準備司考的過程中,有一天下午,無意翻開,感覺卻是一種釋然。放下這些東西多難啊,而他不僅放下了,而且在放下之後發現了一種新的快樂。一草一木,一花一果,甚至冬天湖水的冰都是一種特別的體驗。這種寧靜,我做不到。
再往後,我一個人在寢室住的時候,孤單寂寞再翻開這本書,看到的是一個孤獨的心是如何實現自我滿足的。
萬曆十五年,最開始看的時候,裡面各種繁文縟節,描寫了無數平淡的情節,怎麼都沒辦法讀下去。可是後面,看了明朝那些事兒,翻了下明史,聽了些關於明代歷史的講座。才明白,這個人的歷史觀多大啊…歷史滾滾而去,推動的不外乎是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歷史之中的時候,誰能看透?最早發明集裝箱的人,不過是為了節約運輸成本,誰知道會對整個行業發生一次變革。他的幾次探索,從整車,到車身,再到整個箱子…這些變化起眼嗎?一點也不起眼。但是就是給整個世界帶來了一次運輸行業的革命。而黃仁宇,你說那本書寫的事情大嗎?不大!不過就描寫了一下萬曆皇帝和當時人的生活,可是,後面帶來的效果是什麼?是整個明朝廷的一次變革。
很多書都是這樣,簡愛裡面那個姑娘勇敢追求自己的愛,紅樓夢裡面一個家族的幻滅帶來的落寞……
你沒有那個經歷,沒有相關的閱歷,甚至是沒有那種相匹配的知識的時候,你覺得枯燥無聊,很正常。但是並不影響這本書的高度。等你看了以後,也許今天覺得枯燥,覺得乏味,但是等你某一天,突然遭遇的時候,你才會發現,他們之所以能被評價這麼高,是有原因的。你的那些經歷,那些想法,他們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自己的言語,等你去發現而已。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不解釋
姜戎《狼圖騰》。
《河殤》遺毒,特定年代的特殊產物,和《中日夏令營里的較量》,「美帝霸氣小護照」「德國良心下水道」,「國人無信仰」一樣,註定走下神壇,回歸平常。
黑點包括但不限於鼓吹侵略擴張,片面刻板描述不同文明(農耕=羊,游牧=狼),破壞草原環境全部由漢人和現代化背鍋,幾千年文明衝突史被曲解為單方面挨打,把文明興衰簡單歸結為「狼性」有無。。。
金戈鐵馬南下就是「狼性戰勝綿羊」,朱重八能夠光復河山逐敵漠北就一定是「蒙元狼性輸血」的功勞。
被游牧民族打敗,是因為狼圖騰強悍,儒家軟化了民族性。
游牧民族被打敗,還是因為狼圖騰強悍,儒家軟化了民族性。
按此邏輯,無論勝負,漢人都沒理。漢族與游牧民族衝突交流,勝利之功全歸游牧,失敗之罪都怪農耕。豈不是耍流氓?
我討厭把五千年全部算成漢家功勞,也討厭把幾千年的戰和恩怨定性為「狼羊之爭」「狼性輸血」,兩者不過一體兩面罷了。
無意黑這本書,但它的確擔不起那麼高的讚譽,正如柏楊《醜陋的中國人》,在當時確有反思國民性,批判現實之功,但將經濟社會發展滯後、人性共通的弱點歸結為國民性,未免有失公允,時隔多年再看,就心胸開闊多了。
《狼圖騰》是本很有趣的、講故事的書,也只是一本有趣的書罷了。批得體無完膚,過分。奉為啟蒙經典,過譽。鼓吹「狼性輸血」,過火。
文明需要警惕軟化病,需要輸血,但不是這麼個輸法。
看完書時,沒什麼心潮澎湃,倒是心疼那隻被拔牙的小狼,挺想去草原吃烤肉,順便替草原沙化操心。
各位好多說了劉同張嘉佳之類在知乎已經黑完了的作者,我來一個確實很棒、但嚴重被高估的書吧
三體,一本很好看的、我很喜歡的科幻小說,中國頂尖、世界一流的科幻作品。
但無論怎麼牛逼,它也只是一個科幻作品,而現在似乎不少人把三體里的人性、社會學等東西當作真理,科幻作家大劉搖身一變,儼然看透了社會、看透了人性的智者。多少人對類似問題舉例說著「大劉曾說過」「三體裡邊寫過」.......看看三體話題下的問題,什麼劉慈欣的政治觀,什麼為什麼看完三體就看不起女性了。。。
我說劉慈欣對政治軍事的了解在50歲男性中算一般水平你信嗎?劉慈欣也說過他寫的東西大家別信,他自己都不信
看科幻就看科幻,別以為自己看了個帶有科幻色彩的社會學巨著,更別拿出來裝逼
分割線
評論區出現兩種聲音,一種說三體就這麼牛逼不懂別逼逼,另一種說三體就是本弱智書,給弱智和小孩子看的。我說大家看問題就不能客觀點?謝邀,我認為是南懷瑾的大部分書。
首先要明確一點,被過譽的書≠沒有價值。
這個答案可能會得罪一部分人,因為我要說的是,南懷瑾大部分書被過譽了。
為什麼是大部分書?因為他的著作我沒有全部看完,只看了一些,不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先說結論:他是被捧得太高了。我並不是說他的書無價值。我對他的態度是,他的確對推動我國傳統文化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我認為他的學術水平不怎麼樣。十年前這麼想,十年後還是這麼想。十年前我就認為,哪有一個人能面面俱到地掌握傳統文化呢,再看其書,果然,唉,就當如廁讀物看了。
我以前也覺得他寫的不錯,我讀的第一本他的書是《論語別裁》,比于丹的好那是肯定的,但是後來當我讀了楊伯峻的著作以後,頓時覺得南懷瑾寫的是啥,其他的《老子他說》、《易經雜說》都是這樣的問題。
當然了,學術是學術,扯淡是扯淡,南懷瑾扯淡的功夫可以,學術就不行了,書中錯誤百出。這個是衡量其學術水平的標準,不能作為衡量其水平的標準,他的水平還是挺高的,畢竟是各方面都涉及到一些了。這裡順便推薦一些我非常喜歡的學者,如楊伯峻、陳鼓應、張岱年、錢穆、牟宗三等。
所以,他的書不是垃圾,只是被過譽了。
那什麼書是垃圾?我舉一個例子。
比如周國平的《妞妞》,就真的是精神垃圾了。
十年前我讀《妞妞》的時候就覺得是垃圾,沒讀幾頁就看不下去了,不過那會我還抱有期望,認為我可能是因為沒有養過孩子,所以沒讀懂,我就推薦給我媽讀,我媽也是看了幾頁就看不下去了。矯情這兩個字已經不足以形容此書。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我就看看還有哪些書是你們不黑的(微笑臉)
嗯,截止目前,被高估的名著大概包括:
1,戰爭與和平
2,紅樓夢
3,平凡的世界
4,霍亂時期的愛情
5,老人與海
6,瓦爾登湖
。。。。。。。。。
真的,不是自己讀不下去不愛讀讀不懂的書就是被高估的書啊 。
。。。。。。。。。。。。。。。。
各!位!聽!我!說!我!是!友!軍!!!
我的意思是,我覺得這些書都是好書並沒有被高估。大家注意審題啊(敲黑板)推薦閱讀:
※為什麼江湖上的土匪都認識宋江?
※求推薦跟孤獨有關的一切文學作品?
※為什麼在小說《道連格雷的畫像》中亨利勛爵要說「只有淺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
※自由創作小說 / 劇本的主題來自哪裡?
※如何評價《水滸傳》里的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