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後期時最大限度保護畫質?

例如,有沒有哪些步驟在操作先後順序不同時最後輸出畫質有區別


荊慢慢的回答很全面。這裡我分享一些我在風光後期實踐中注意到的,對畫質影響較多的一些地方,主要分為6大板塊:

1. 後期指導前期
2. 銳化和降噪的順序
3. 多步少量原則

4. 非破壞性調整
5. 局部應用調整
6. 使用最新技術以及專業插件

1. 最強大的後期武器,都依賴前期的支持

雖然問題問的是後期,但是後期指導前期,後期依賴前期。
後期中對畫質改觀最強大的一些武器,都需要前期拍攝時的支持

比如風光攝影中,
讓畫面噪點最少的方式,是堆棧降噪,以及適當向右曝光再拉回,都依賴前期的拍攝。
讓暗部亮部細節最自然的辦法,是曝光合成,需要前期的包圍曝光拍攝。
讓畫面從前景一直銳到背景的武器,是景深合成,更離不開前期了。

現代風光攝影,不再局限於單張照片有限的信息,而是基於幾張十幾張 raw格式文件的海量優質原始數據,各種後期武器的精度都是指數級的提高!

以星空攝影為例,如果你單張ISO3200,拍出來地面和星空的噪點肯定很多。基於單張照片有限的信息,各種降噪演算法在細節和噪點中間也總是難以完美平衡,一旦強拉暗部,噪點更是非常恐怖!

但如果前期連續拍攝5張照片,後期用平均值或者中間值堆棧降噪方式的話,噪點就可以被大幅度的減少,而且細節同時沒有被損失。

下面的上圖是單張效果,下圖是5張中間值堆棧後:

關於如何對星空和地面分開堆棧降噪,具體步驟我已經寫在教程《如何用普通單反拍出低噪點的銀河星空》之中了。

當然,上面是5張降噪,如果你時間充裕、電腦給力的話,基於更多原片進行堆棧肯定降噪更強力(當然提升效應會不斷減弱)。

多張拍攝,是一種增加原始數據的辦法。但是還有其他更厲害的前期大法。

比如星空,使用便攜赤道儀抵消地球自轉的話,可以長曝光10分鐘,ISO降低到800一下,這個畫質提升就更大了。

再說地景,晚上黑不溜秋的,就算拍100張收集到的光線信息也比較有限。不如直接使用人工補光,光線質量指數級飛躍。

當然還有一種很流行的最強力辦法,就是天還沒黑時拍攝地景,保持機位不動晚上再拍攝星空進行疊加,地景參數ISO 200。。。畫質就跟白天一模一樣。。。

所以說前期拍攝出高質量的原片,收集到更多的數據信息,對後期的幫助是質變的效果。

除了上面提到的多張曝光和補光的方式,向右曝光,使用raw格式,使用AdobeRGB色彩空間等等,本質上也是增加前期紀錄信息的質量和數量。

2. 銳化和降噪的順序

降噪主要在第一步做,銳化主要在最後一步做。

因為ACR和Lightroom中的調整,順序是無所謂的。所以一般我會在ACR最後的時候,給照片初步降噪。

進入PS後,第一步就是用Nik Dfine插件,對照片進一步降噪。

有時在PS中進行更多調整之後,原來不明顯的噪點凸顯了出來,這時輸出前還可以降噪一次。因此我前面說 降噪「主要」在第一步做。

銳化的話,對畫面破壞比較大,而且主要是輸出銳化,根據展示媒介和大小,銳化量天差地別,因此主要是最後一步做。

但是ACR中默認的25銳化量我是沒有關的,提供一個基礎的加銳。同時如果照片中有需要單獨銳化的物體,比如石頭、建築等等,我也是會在過程中用明度混合模式的銳化圖層、或者高反差保留,結合蒙板局部加銳。

3. 多步少量原則

寧可分多步驟每步少量調整,也不要嘗試一次到位。因為:

1)後期很多時候是主觀感覺,很難一次精準到位。調的不夠,後面再加就是了。但是如果不小心調過了,比如把飽和度一下改變太多,加了又減損失更大。

2)不同工具和步驟之間是互相影響的。比如在RAW文件中,如果飽和度調的太高,後面加曲線、對比等等調整又會增加不少飽和度,再做一些可選顏色,可能紅色就直接過飽和溢出了。。。

所以開始的時候對比度,飽和度,清晰度這些都不要調太猛。微微處理一下即可,後面再一步一步優化。

4. 非破壞性調整

凡是只記錄結果像素的修改,都是破壞性調整,要盡量避免、或者放到比較靠後的步驟。

比如你直接在背景圖層上增加100對比度,就是破壞性的調整,後面覺得不好,就只能在圖層上又減少對比度,這就是作死啊。。。

更好的方式是用調整圖層或者智能對象,這樣你的對比度調整結果,是以原始數據+調整過程的形式儲存的,覺得不好直接撤銷中間的調整過程就可以了。

以下都是非破壞性調整的形式:

1)Adobe Camera Raw、Lightroom中的調整,都是非破壞性的。

2)智能對象上的調整和變形。
所以ACR進PS的時候,最好按住Shift鍵以智能對象,而不是背景圖層的方式打開。多個圖像合成的時候,最好把這些組件用智能對象封裝起來,而不是用蓋印圖層。。

3)智能對象上的智能濾鏡,都是非破壞的。
比如要用Nik 插件,最好就以智能濾鏡的形式應用。這樣後面要重新單獨調整某個濾鏡的參數,都是可以的。

4)非破壞性裁剪。剪裁圖像的時候,最好不要勾選「刪除裁剪的像素」。

5)調整圖層。要改變飽和度、對比度、顏色,最好使用調整圖層,而不是直接在原圖層調整。

6)空白、中灰輔助圖層。要仿製圖章、污點清除、加深減淡等等,也要盡量在新圖層而不是原始圖層上操作。

5. 局部應用調整

把調整限制在局部,而不是全局作用,影響無關的區域,也可以大大提高畫質。

比如ACR中的銳化,一定要開蒙板,不要銳化天空、水面等大塊純色區域。

降噪則反之,可以只對細節少的局部降噪。

6. 使用最新技術以及專業插件

最新技術以及專業插件,肯定演算法更優異,更推薦使用。

比如降噪,可以使用Nik Dfine 2 或著 Topaz Denoise,都比PS自帶的降噪濾鏡要強大。


總結:
1. 前期紀錄更多更高質量的信息
2. 降噪主要第一步,
銳化主要輸出前
3. 多步少量原則
4. 非破壞性調整
5. 局部應用調整
6. 使用最新技術以及專業插件


如果以噪點、層次作為畫質的標準的話:

個人建議:
0、用好的相機,合適的ISO,用16bit空間。

1、常識:ACR或者LR等處理RAW文件時,它有自己的處理管道,命令順序都無所謂

2、盡量在ACR中完成操作。ACR導入PS時以智能對象打開(方便重新採樣)

3、降噪放在所有處理之前、銳化放在所有處理之後。(影響度:高)
注意,這不意味要死板地把ACR中的銳化關閉。
這裡附加銳化的常識:
a、必須銳化。
b、CMYK和Lab下銳化效果好。
c、對中間調銳化,或者對畫面主體的調子。
d、銳化應放在縮圖、轉換色彩空間之後。
e、效果極致時,應使用邊緣蒙版。最好分層控制亮暗暈輪。(理論上是這麼的,不過還是插件最方便)

f、高反差保留+線性光的銳化方式,等同於無閾值USM銳化,效果相差2.64倍(來自巫師)

給一本老書做參考:《數碼影像銳化深度剖析》,因為太老,僅供參考。

4、如果某個色調(明暗)範圍比較重要,不要在ACR中降低它的對比度。

比如這麼一條曲線壓暗後,暗部的對比度降低,暗部的精度和層次就損失了,最暗的地方已經再也拉不回來了:

與此同時,亮階的層次得到了提升,對比度相同的情況下,精度得到了提升。

5、原圖太差時,盡量減少抗噪性差的操作以及內計算精度很低的操作。
比如HSL、去霧、顏色範圍、魔棒、混合顏色帶、不帶模糊的蒙版。(影響度高)
這個應該很容易理解,很多操作是基於單個像素的信息,而不是平均取樣後的信息。
HSL操作應該同時調整相鄰顏色。


6、盡量減少對同一像素的重複操作層。PS的運算是由下到上逐次運算的,可能會產生精度上的舍入誤差。(影響度:較高)

7、盡量減少基於通道亮度以外的操作。比如陰影/高光不恰當會產生明顯的亮邊,HDR更是會畫質爆炸。

8、盡量不要在色彩空間的轉換之前使用漸變,會有色階斷裂。

9、任何蒙版都要羽化,任何!

10、少用不靠譜的濾鏡,比如我電腦上的徑向濾鏡會導致迷之噪點,還得用一次中值降噪。

11、8bit下,混合模式為正常的加層操作盡量放在最後進行。

因為會改變極限色階的對比度分布。由第4條可知,對低對比區域調節會損失精度。
由第6條可知,圖層多了精度會跪。

下面是對第6條進行的證明:

(以下是經過調整後圖片的色階分布情況:)

↑用50%透明度的中性灰圖層覆蓋在黑白色階上。

↑用單根曲線模擬上述操作。

直方圖對比:

↑單根曲線調節

↑加層並改變黑白點

加層後,很多相鄰的連續色階都變成了相同的色階。這就是內計算中的「舍入誤差」。

12、不存在哪個工具絕對無損一說。因為任何工具都有可能讓色階堵死,並且造成色階分離。堵死後任何調節都是沒用的,而色階分離會造成精度損失。

但是,曲線、加深減淡(變種曲線);色彩平衡(變種曲線)等工具造成的畫質損失更小。
Ps:PS里一堆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工具其實都是魔改過的,坑爹現象比比皆是。比如高反差保留濾鏡其實是簡化版、比如15里提到的飽和度工具。


13、如果不調節明度的話,色相/飽和度圖層使用顏色混合模式。不然會加劇噪點:

15、不要在流程的早期大幅改變色相/飽和度。

因為PS對飽和度的調節會讓高光陰影區容易堵塞通道。哪怕那個地方根本就看不出顏色。

我懷疑這樣的操作會損失高光陰影區的細節,但是我不確定是不是自己想法是錯誤的。

我做了一個實驗:

如圖,在高光和陰影區,飽和最低的部分反而在加飽和的操作中損失最大。
雖然實際感官影響有限,但也許對某些操作會有重大影響, 我自認為不是什麼好事情。


16、有彩噪而且ACR沒法去掉的圖像可在Lab中模糊ab通道,或者高斯模糊並用顏色模式漸隱即可。這個可以放在流程的早期一起做。

總結下傷害最大的幾個操作

1、太多對同一像素產生作用的圖層,會嚴重影響細節。

2、對存在色階斷裂的顏色使用HSL工具,還見鬼用過度。

3、不恰當的流程(包括最初合適的降噪)。


其實大多數操作造成的永久損失肉眼是看不出來的,但會隨著圖層的增多而爆發。


樓主問的是視頻吧?


強答一下。

你拍的照片上傳到微信和qq 會自動壓縮的。比如1mb的基本上會變成100kb。也就是壓縮十倍。然後你傳照片給別人不點原圖發送的話。也是按十倍壓縮的。所以很多圖傳著傳著就綠了。

很多你珍貴的照片就變這樣了

--------------假裝是分割線…………………………~~~~~~~
還有剛剛改革開放那段時間,國產照片質量實在太差。大多數都無法存放超過30年。到2000年以後集體爆發。比如這樣

其實除了個人保存不當之外。很大原因都是那段時間產品照片質量的不過關造成的。

要知道大部分黑白照片哪怕七八十年了依然是這樣的

我是做照片修復的,這些黑白照片我大多能修復出來,比如:

因為老照片是局部的斑駁。而八十年代那批照片,要壞基本上都是整體模糊。大多數都難以修復了。實在是遺憾。

-----成都臻憶工作室
_曾萇弘
_2016.12.22


說一個親測有效但是又是玄學加成的方法
用Capture one進行後期而不是Lightroom或者ACR。
個人感覺Capture one的演算法更為先進,曾經一張照片用兩個軟體處理,按同一個風格效果修圖(雖然由於軟體本身不一樣處理路徑有差異),C1的畫面純凈度要高不少,顆粒感小很多
不好意思當時忘記截圖了沒對比……


其實後期優秀的畫質都來自好的前期,不以前期為指導的後期都是耍流氓


噱頭


推薦閱讀:

以下幾張照片拍的效果怎樣?如何改進?
這樣油畫效果的攝影后期如何做到?
如何拍出不錯的旅行風景照片?
你在學習攝影(特別是後期)的過程中看了哪些教程(視頻,書籍,文章)?模仿了哪些攝影師的作品?
在藝術攝影類別上,國內有哪些優秀的攝影師?

TAG:攝影 | 攝影后期技術 | 攝影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