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行業有哪些營銷手段可以借鑒到實體零售行業?
電商行業有很多營銷行為都借鑒自傳統零售行業:節慶活動、打折促銷、店慶活動、返利、積點、店鋪裝潢、POP廣告等等;反過來思考呢?有沒有哪些電商行業特有的營銷行為可以拿給傳統零售行業學習?歡迎大家討論下。:)
感謝提問者與邀請者,這個提問極有普世價值:)
答得好也許可以打通閱讀者傳統商務任脈和電商督脈,任督通則百脈皆通。
但這樣看似跨界的問題是很難答好的,沒有絕對把握。Anyway,勉強試試看吧……
反正還有評論區,歡迎指正。
第一部分:為什麼電商的營銷手段可借鑒到實體零售行業
電商(E-Commerce)與傳統商務(Commerce)的區別只在一個E。
所以,「看在上帝的份上,他們為什麼不坐下喝杯咖啡呢」。
想像你面前有一個叫做商業(Business)的二階魔方,它有三個維度、八個立方體。
產品、銷售流程、交付方式,組成了魔方的三個維度。
產品可能是實體化或數字化的、銷售流程可能是實體化或數字化的、交付方式可能是實體化或數字化的,組合產生魔方的八個立方體。
傳統商務,就是產品、銷售流程、交付方式均為實體化的那1個立方體。
完全的電商,就是產品、銷售流程、交付方式均為數字化的那1個立方體。
部分的電商,就是剩下的其他6個立方體。
實體零售業,是傳統商務立方體中間的一部分。
不說大道理,僅僅從魔方的角度理解,魔方有6種顏色,而每個立方體必然有其中3種。也就是,只要電商的產品、銷售流程、交付方式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是實體化的,它就和傳統商務或多或少同色。
所以為什麼電商的營銷手段不可以借鑒到實體零售行業呢?何止借鑒,它們本來就是共通的。
E-Commerce is business;
Commerce is business;
Business is not only e-Commerce;
Business is not only commerce;
Business is business.
方才說到實體零售業和傳統商務或多或少同色,那麼它們在營銷上是如何體現呢?
實體零售業的終端建設,為了電商所說的「轉化率」。
實體零售業的終端推廣,為了電商所說的「流量」。
將電商的營銷手段借鑒到實體零售行業,無非就是借鑒電商做轉化率的方法建設實體零售終端;借鑒電商做流量的方法推廣實體零售終端。
一、借鑒電商做轉化率的營銷手段建設實體零售終端
看過一個系統的B2C轉化率公式,借花獻佛:
轉化率=目標受眾到達率×產品表現力×促銷表現力×明星單品×首頁吸引率×二跳損失率×內頁吸引力×關聯產品推薦×訪問深度×諮詢比例×諮詢成交率×客服連帶銷售×回頭率×客戶推薦
藉助上述公式,我們從實體零售的角度思考以下問題:
- 如何讓更多顧客找到你?(目標受眾到達率)
無非選址+品牌塑造,借鑒各大淘品牌的全網營銷淘寶成交的營銷手段,派代上這方面資料信息過剩了,不展開。 - 如何提高產品表現力?如何做明星單品?(產品表現力、明星單品)
借鑒寶貝描述的手段,好吧我做過這方面的嘗試,當時是將一家國外化妝品專賣店的幾款單品陳列在櫥窗,然後櫥窗背景圍繞圖文產品描述+顧客證言布置,沒想到Window shoping的人們蜂擁而入,把這幾款單品變成幾乎斷貨的暢銷商品。 - 如何提高促銷表現力?(促銷表現力)
促銷就是給顧客一個立即購買的理由,借鑒電商的「造節」、「限時購」、「禮券」、「組合價」等等,總之可以讓顧客立即購買的營銷手段均可借鑒。(小促怡情,大促傷身,強促灰飛煙滅,慎用。) - 如何提高門面吸引力?(首頁吸引率、內頁吸引力)
通過招牌、櫥窗完成定位與顧客慾望的心靈感應。很難言傳,可以參看這個國外電商網站:https://www.smartwool.com/。
哪怕是這麼冷的冰雪主題,你是否感受到冰雪運動的吸引力,是否有進一步瀏覽的衝動?
好的門面也應如此,而非冷冰冰的招牌,毫無生氣的櫥窗,拒人千里的入口。 - 如何做好終端氛圍營造(如內部裝修、關聯陳列,培訓導購),進而延長顧客停留時間?(二跳損失率、關聯產品推薦、訪問深度、諮詢比例、諮詢成交率、客服連帶銷售)
借鑒國外成功的電商企業作法,主要有以下兩條經驗:
1、客戶價值管理:
SeeWhy的一個調查,研究了全球轉化率最高的幾家電商(20+%~40+%),得出它們不喜歡和客戶玩一夜情,而喜歡建立長期的感情的結論。
借鑒到實體零售中,就是終端氛圍營造不以即時成交為中心,而以顧客在店內逛逛的體驗為中心,整合終端各因素給予顧客全感官的盛宴。(具體做法可參考知乎「用戶體驗」話題)
B、客戶關係管理:
國外電商有一句婦孺皆知的名言,「The money is in the list」。
借鑒實體零售中,就是給第一次購買的顧客更多優惠以收集客戶名單;然後通過EDM、DM、品牌社區、品牌社群、生日折扣等營銷手段做好顧客服務,以達到顧客自發重購與推薦的目的,發揮客戶名單的價值。 - 如何讓顧客重複購買?如何讓顧客推薦購買?(回頭率、客戶推薦)
電商也有許多提高回頭率和客戶推薦的手段,積分、禮卷、傭金等等。
但還是建議將重複購買與推薦購買作為上述終端建設的結果,而非過程方法。
發自內心的重複購買勝過發自重購獎勵;發自內心的口碑傳播勝過發自轉介紹獎勵。 - 說明:以上只是轉化率思維框架,而非具體方法。具體方法可運用該思維框架分析電商的網站建設獲得,恆河沙數。
二、借鑒電商做流量的營銷手段推廣實體零售終端
- 從「道」的成面說,實體零售業可借鑒的是電商的商業模式
再把二階商業魔方拿出來玩。
電商特有的營銷手段,本質上無非數字化產品、數字化銷售流程、數字化交付方式及其變化組合。
按此標準,選出電商行業較有代表性的幾種商業模式分析零售業如何借鑒電商的商業模式為例說明:NYOP(自行定價)、搜索引擎營銷、聯署營銷、病毒式營銷、團購、在線拍賣、信息中介、易貨。
- 自行定價——&>顧客給價
商品不標價,由顧客給價,合適就賣。 - 搜索引擎營銷——&>代購
顧客嫌貴?讓顧客給出他的預算與要求並預付定金,由零售商為他代購商品。 - 聯署營銷——&>聯合營銷
和其他零售商共同製作一卡通打折卡,憑卡在聯盟商鋪消費均享受折扣。 - 病毒式營銷——&>口碑營銷
將線上口碑營銷轉為線下而已。參考:《在傳播技術極度落後的情況下,古演義小說中「散布謠言」或「放出風聲」的技術實現手段是什麼?》,地址: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036451 - 團購——&>線下團購
找到XX人共同購買,即可享受YY元優惠云云。 - 在線拍賣——&>小型拍賣會
為什麼不可以設計小型拍賣會性質的促銷活動呢? - 信息中介——&>信息展板
在店內部分牆體作為留言板或許願板,讓顧客暢所欲言,交流信息。 - 易貨——&>二手交易
將店內部分閑置空間作為收取銷售提成的二手銷售專區,並定期舉辦二手交易聚會。
看完是否發現,表面似有新意,本質換湯不換藥?
還記得那個二階商業魔方嗎?
實體零售業借鑒電商做流量的營銷手段,其實也不過是三個模仿性創新的過程:
1、數字化產品——&>實體化產品(模仿並創新線上賣「軟體」的方法,在線下賣「硬體」。)
2、數字化銷售流程——&>實體化銷售流程(模仿並創新線上傳播與互動的營銷手段,讓線下顧客「想買」。)
2、數字化交付方式——&>實體化交付方式(模仿並創新線上讓客戶更願意掏錢的營銷手段,讓線下顧客主動持續並推薦他人「買」。)
僅此而已。
惟以一法而得出離,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上文的「思維框架」是一法,此處的「過程模型」也是一法。
- 從「術」的層面說,實體零售業可借鑒的是電商新奇的網站推廣手段
這方面可的借鑒太多了,但只貢獻短期利潤,而無益於長期品牌塑造。
原因很簡單,新奇不是創新,新奇買不到忠誠度,為新奇而新奇甚至會模糊品牌定位。
所以不再贅述,作為Tips推給大家:
如果想深入研究這一塊,可搜索名為「網站推廣的108個實用方法」的網文,使用上述數字化到實體化的過程模型(不使用也沒問題的,隨意),將儘可能的多的電商網站推廣手段借鑒到實體零售行業中。
- 從「題外」的層面說,單純的電商和單純的實體零售都不能產生乘數效應,最佳選擇無疑是電商+實體零售的整合營銷;因為提問中並沒有涉及,為避偏題之嫌,帶過。
第三部分:總結
相雖有殊,體本無二。電商與傳統商務只是一個魔方的不同方塊,請放下電商與傳統商務的門戶之見。
要想將電商行業的營銷手段借鑒到實體零售行業,請具體做到:
1、使用電商的B2C轉化率公式,模仿性創新電商轉化率提高手段用於實體零售的終端建設。
2、使用數字化到實體化的過程模型,模仿性創新電商流量獲取手段用於實體零售終端推廣。
3、如果可以,整合電商與傳統商務,讓他們一起為企業塑造品牌,貢獻利潤。
下面這張腦圖是我曾經做過100多個詳情頁調查後寫的腦圖。
基本可以說,一個淘寶詳情頁就頂的上一個導購和店內展示的邏輯。
更何況關於賣點的展示形式和關於營銷細節的說法,都是部分電商或者線下零售的。
有點懶得寫文字,先用圖佔個位。後續有時間再寫全。
詳細內容寫在了公眾號【夏狐狸說世界】里
推薦《玩法變了》這本書,裡面有一個章節講電商促銷的,感覺對於線下也都適用。中國目前的電商都是更重商的,電的成分似乎還相對較弱。
應該說,電商的營銷手段都是借鑒線下的。
1.針對商品和價格的,毫無疑問線下都做了幾百年了。
2.針對流量的,線下從選址,裝修,門店規範等,對比到線上的選平台,網店設計,網店運營,其實都有相同之處
至於@波旬 說的哪些,把箭頭反過來看,就會發現線下都做了很久了,只是很多東西在信息不流通的情況下,一直是商業界的一些內部知識。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更多沒接觸過這個領域的人也知道了而已
給點偏題的回答吧:正如答案第一名波旬所說,這兩種商務模式其實就是差個E,它們都是銷售產品或服務,這是道,而是通過數字化銷售還是實體銷售,都是術(電視、電話銷售也一樣),以道御術,這兩者將來會很多交叉融合的地方,具體看法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5c12080101efih.html。
所以對這個問題我覺得更多的是要探討如何借鑒的問題,從我目前了解的情況看,電商里比較熟悉傳統商務的人少,而傳統商務里懂電商的就更少了,所以我認為未來天貓、京東、amazon的競爭對手不是電商,而是沃爾瑪、蘇寧、蘇果等傳統商家,反之亦然!
時間有限,能說的不多,直接把一個人的電商書中提到的想法,分三個簡單板塊,直接呈現下
1、電商的基礎簡單邏輯
2、曾經野蠻時代給我們的啟示
3、自己的小小心得感觸
如果看到這個回答的人有10人點贊,我就公開我的筆記。
用了幾周的讀書筆記。。。
先回答問題,從營銷手段本質上來說,電商沒有任何原創,只是把實體零售積攢了幾百年的玩法換著花樣搬到了線上而已,所以,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地方。
因為,互聯網增加的是利用技術手段創造出來的新的溝通模式。它把線下的營銷方式用更快,更易分析,更多樣化的方式呈現出來。
具體的例子排名第一的答案寫了很多,都很正確,我不再舉例了。那位答主也盡量得把線上的一些優點作為可以借鑒的點總結了出來,只是那些優點歸根結底是更快,更易分析,更多樣化,是互聯網的技術特點,並不是營銷手段。
零售業作為商品交易的最古老模型,他的發展代表了一些趨勢。以國內舉例,各大實體零售開闢電商平台,無論是沃爾瑪和一號店,還是京東和永輝,都無一例外得把線上線下結合起來,從信息渠道和呈現方式的立體結合,增強購物體驗,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衝突。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互為補集,本質一樣罷了。個人感覺最主要的不是活動,而是CRM,資料庫營銷。
1.整合渠道資源
零售業線上和線下的界線逐漸模糊,競爭也不再聚焦於線上或線下的模式,而是開始回歸到零售的本質,即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因此,線下商家也需要根據自身的產品定位和發展規劃,融合渠道資源,趨利避害。
以優衣庫線上網店和線下門店的互相引流為例。消費者可以在線上享受低價、款式尺寸齊全的產品,可以在線下實際試衣、下單之後快速拿到貨品,尤其在「雙十一」這類的銷量高峰期間,消費者可以線上下單、線下直接取貨,有效緩解了物流壓力;同時,優衣庫會在線上發放可用的線下優惠券,吸引線上流量、並轉化為線下流量。線下新開門店也會利用網店作為宣傳渠道,消費者在線下門店體驗優衣庫的產品後,對產品質量更加了解,助力線上購買決策。此外,線上線下同款同質同價,不讓消費渠道變成影響消費者做出決策的因素,為消費者建立了清晰的品牌認知。
2.利用好數據
利用大數據幫助判斷和了解用戶需求、行為以進行按需生產、精準投放,使產品與消費者的連接更加直接高效。同樣,也要實現各個渠道與環節之間的無縫連接,達到多方深度配合,使整個流程更簡化、更快速,讓數據在各個環節中順暢流通,提高商業效率。
美國服飾初創品牌Everlane,通過銷量來分析消費者的喜好。如果某款商品賣得好,Everlane就會在下一步生產時調整產量,並研發與該款產品相類似的其他細分品類,並以此作為賣點吸引顧客。
3.打造概念,樹立品牌價值觀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主流消費群體發生變化,人們對於「好」的標準也發生了變化。當今的消費群體有了更高層次的購物需求。單純的銷售產品本身已經無法獲得和留住消費者,完整的消費不僅是商品本身,更包含整體的體驗。
「匠人」情節等品牌概念的塑造,正是要通過互聯網快速廣泛的傳播在消費者內心留下深刻印象,讓消費者為品牌價值觀買單。
現在淘寶上搞活動就是為了活動而活動,除了打折還是打折,君不見有很多從不打折的店也一樣活的很滋潤。其實線下很多商場平時根本不會打折的,一年也就來個1-2次的活動。
我想問如果電商跟傳統零售業結合在一起,會有些什麼樣的火花和創意?
深度思考:如何在電商市場取勝
電商爭奪的本質是什麼?
a) 電商貨架
- 關鍵詞、關鍵詞、關鍵詞
- 類目關鍵詞、主關鍵詞、長尾關鍵詞、品牌關鍵詞
- 細分類目佔領 + 品牌直通車(平台廣告、排名等)
b) 差異化及識別度
- 品牌識別度 + 品牌共鳴+ 品牌自傳播力 (視覺即傳播、包裝即傳播、語言即傳播等)
c) 互聯網化打造
- 互聯網產品方法為四個維度:眾籌感、儀式感、溫度感、捲入感。每一
-
- 項都指向用戶獲取、運營、留存、復購。為什麼你在機場買的零食就是手信、好好的筆記本叫做手賬、捏兩盤泥就成了手作?因為它們經歷了儀式、提高了溫度、捲入了記憶、注入了感情。
d) 品牌360度體驗體系
- 品牌體驗
n 我們產品的基礎服務如何做好
n 它是麻木細節重新思考,我們如何與它區割
n 它販賣萌趣的主人體驗,我們賣什麼
n 我們如何構建我們群體的話語體系
- 品牌的內容
n 今天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內容力。是基於用戶眼球的爭奪,內容是性價比最高的流量,承載的是新客獲取、老客留存、品牌建設與提升的諸多功能集合,我們要藉助微信+、頭條+、短視頻+、直播+、VR+抓緊形成內容生產與分發的能力。
電商行業來源於實體零售業,但是很多電商獨有的營銷手段都是實體零售行業可以借鑒的。
提升消費體驗:電商行業獨有的線上消費模式,快速便捷,只需要在移動端就能完成所有消費環節,能省下消費者的時間成本,但劣勢是沒有實際的商品體驗,常常會出現貨不對版的情況。但在解決這一個問題上,優衣庫是一個好的案例,線上網店和線下門店的互相引流。消費者可以在線上享受低價、款式尺寸齊全的產品,可以在線下實際試衣、下單之後快速拿到貨品,尤其在「雙十一」這類的銷量高峰期間,消費者可以線上下單、線下直接取貨,有效緩解了物流壓力;同時,優衣庫會在線上發放可用的線下優惠券,吸引線上流量、並轉化為線下流量。線下新開門店也會利用網店作為宣傳渠道,消費者在線下門店體驗優衣庫的產品後,對產品質量更加了解,助力線上購買決策。此外,線上線下同款同質同價,不讓消費渠道變成影響消費者做出決策的因素,為消費者建立了清晰的品牌認知。
CRM管理:由於線上的消費沒有實體可以分析,只能依靠數據分析,將顧問的消費頻率,偏好等等數據分析之後,向顧客推送定製的促銷信息,這也是實體零售行業可以借鑒的,向本店的會員推送促銷信息,吸引顧客的二次回購,轉化為忠實會員,從而提升了門店的業績。
從題主的問題看,主要想借鑒線上的促銷手段。
其實在電商初期線上的促銷手段都是借鑒線下的,當時淘寶甚至有個規矩:線下沒有的促銷手段線上不能做。
當然經過近10多年的發展,線上又了一些獨特的促銷工具,比較主流的有一下這些:
其實和線下的基本形式是相通的,更多不同之處是在執行環節。
線上可以更海量,或者更精準,所以這方面就有更多的玩法。
近年來,大家基本都達成了一個共識:顧客是零售的寶貴資產。但是,如何管理這些特殊的資產呢?當然是顧客數據!顧客數據主要包括交易數據、會員數據、(線下)顧客消費行為數據和線上消費數據,其中的顧客消費行為數據對零售實體尤為重要。零售實體店是天然的客流集散地,構成了眾多的消費場景,過去因為技術與硬體不允許,導致無法對顧客 - 顧客消費行為數據進行有效的管理。實體零售如何擁抱大數據?先用大數據管理好每一個到店顧客
ATBJ 們爭著搶著與線下實體店聯姻聯誼,看中的自然是線下場景更貼近消費者,更能打動並黏住顧客。所以,作為主場的經營者,只要管理好每一個到客,夯實顧客數據,何愁客流問題,何愁銷售增長問題。只要用好顧客大數據,就能為後續的經營與營銷提供有力的決策依據,幫助企業更加有效地拓客引流,分享全渠道經濟的紅利。
馬雲在杭州·雲棲大會上提出了未來有5大新將會深刻地影響到中國和世界。其中第一個就是新零售。馬雲提出,未來的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也就是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線上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下,線下的企業也必須走到線上,加上線下物流,才能真正創造出新的零售。物流公司的本質不是比誰送得更快,而是消滅庫存,讓庫存管理的更好,讓企業的庫存降的到零。
現在很多傳統零售行業受到互聯網電商的衝擊,是應為沒有適應新的技術和利用大數據。將線下捕捉線下顧客興趣數據,精準匹配顧客需求,促使顧客消費額度和頻次提升,讓運營更精細,摒棄低效成本促使成本自降,這必是未來零售行業的一大趨勢。前段時間偶然發現了一個叫嗅客(oguest)的產品,通過場景熱力數據,單品關注數據,會員及位置數據形成顧客畫像,從而進行精準營銷和精細化運行。
比如說外賣行業的新用戶首單優惠就不錯:)
這裡我簡單講述一下電子商務對傳統零售的影響,希望通過影響這個層面,來深入思考哪些營銷手段可以解決這些影響。
一、價格的影響
在網路零售還沒興起的時候,傳統零售都是一家獨大,所以對於價格基本只存在同行直接的價格競爭,然而在網路零售的衝擊下,傳統零售的價格不得不考慮更多,因為網路零售在成本競爭和中間流通環節佔據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面對消費者的最終價格明顯低於傳統零售價格,使傳統零售業不得不改變市場策略。
原因分析:
1成本分析:在網上開店,你可以不必考慮店面租金,店面裝修,人工(銷售員工資之類的)成本等,而且庫存量少,大多都是廠家直接發貨的網店,降低積壓貨品的風險,控制經營成本。傳統零售受店面面積、地段、庫存量的大小、營業時間、銷售人員的素質影響。數據: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報告顯示,零售企業員工工資佔到成本的40%以上,員工工資是超市和百貨最大的成本費用,其次是房租,且增速達到12.8%和34.2%。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傳統零售業的人工和房租成本相對於網上零售成本大很多,而這部分成本會轉移到產品的價格上,所以消費者面在在同樣的產品下,會更傾向便宜的網上零售。
2中間環節分析:在圖示可以看出,傳統零售業之前還有生產者,批發商,通過很多環節才到零售商,而網上零售可以直接從廠家提貨進行網上出售知道到消費者,減少了中間環節
二、零售模式的改變
1、傳統模式零售和網上零售共同發展。在傳統店面銷售的基礎上展開網路營銷。
例子:綾致集團的O2O戰略,就鼓勵消費者進店試穿衣服,並在衣服吊牌上增加二維碼,讓消費者可以掃描了解更多,不論你是現場結單還是收藏後,未來在線上結單,都同步記錄導購人員業績。消費者付款的金額都是一樣的,但對於導購人員的積極配合度卻起了完全不同的效果。這樣的模式,不僅僅適用於時裝業,也適用於許多需要店內導購人員協助的零售業。
原因分析:
在現代的零售環境里,網購具備了很大的影響力,網上零售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是零售業發展不可避免的趨勢。根據市場研究機構顯示,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達4.5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2%;而中國網上零售市場規模達到5200億元人民幣。 2013年到2020年,中國的網購金額將達到28萬億元。
(1)而且可以從這張圖片中看出網上零售與中國社會總體零售年增長率對比可以看出,網上零售市場規模的增速明顯高於社會總體零售,從而表明網上銷售市場前景廣大。
(2)網上零售具有地域時空優勢,傳統零售業基本都是在一個地方,而網上零售可以擴寬空間,即使不在一個區域內,也可以通過物流進行銷售。而且網上零售可以不分時間,成本低,客戶網上流量大。而且可以全方位展示產品的性能等,並且可以把店面既當做銷售店,也可以方便存貨。
(3)現代人們的消費習慣更喜歡網上支付,因為網上購買支付方便快捷,而且避免攜帶大量現金的風險,通過以下數據:手機網民規模達5.27億,使用率達83.4%,手機支付用戶規模半年增長率達63.4%,使用率由2013年底的25.1%增至38.9%。相比去年底,手機購物用戶規模增長率達到了42.0%,用戶規模達到2.05億,網民使用比例提升至38.9%。從加粗的數據可以看出,人們習慣於用手機購物和支付,所以在傳統零售業的基礎上,開展網上零售可以增加更多的消費者,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可以讓顧客通過網上信息更全面了解產品信息,從而增加顧客對產品的認可和喜愛,也可以通過APP等方式宣傳增加潛在消費群體。
三.網上零售使傳統零售的部分職業改變
1.網上零售使部分傳統零售的店主從事開淘寶店之類的,推銷員轉型成為客服,推動一大批物流,倉儲,淘寶店鋪美工等職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
原因分析:截至2010年年底,在淘寶網上開店的賣家數量超過210萬戶(淘寶網註冊的用戶數已達到3.7億人;淘寶網上的在線商品數達到8億件;日均訪問量的峰值高達6000萬人次;平均每分鐘出售4.8萬件商品;年交易總額高達5000億元。截至2010年12月31日,通過在淘寶平台上開店的形式,僅淘寶網一家企業就為社會創造了超過182.3萬個直接就業機會。如果按照IDC公司給出的測算方法,每一人在淘寶網上開店,就將帶動2.85個相關產業的就業機會來計算,2010年淘寶網已為相關產業鏈創造了超過500萬個就業崗位。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來,淘寶網在自身發展的情況下,相應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而這些產業所需要的人才,大多來自傳統零售。原先的傳統零售店主在開實體店的同時,擁有一定的資源,通過低成本的網上零售展開銷售,可以消除店內的部分存貨,也可以擴展銷路。原先從事產品貨物運輸的人,也可以從速快遞行業。推銷員在實體店沒有生意的時候,也可以通過網上客服,向消費者推介產品。
總結
我學習的是零售學知識,但是我現在從事的是電子商務行業,經營萌牙電動牙刷的淘寶店,在短短的半年學習中,讓我對電子商務充滿了希望,因為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人們越來越懶了。傳統的零食行業也從百貨超市向一體化娛樂化的購物中心發展,通過打造體驗營銷來吸引用戶,電子商務則是主打便捷快速,足不出戶,便可得天下東西。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前提:電商與實體是零售的一體兩面,不可分割。就如同《道德經》的「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一般。
因此,實體和電商在於根本邏輯上是一致的,所以各項都是可以互通的,只是誰多想了一些,誰多做了一些罷了。
電商是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就像現在許多的新聞網站都是當年報社的網路部一般,根本一致,一切都是為了迎合習慣與市場。
~~~~~~~~~~~~~~~~~~~~~~~~
吳明毅 營銷人 零售人 媒體人
微信自媒體:吳話不談 (微信號:wuhuabt)
新浪微博:@吳明毅
郵箱:147211448@qq.com
歡迎交流、共進!
電商在界面的視覺優化,比如實體店面的標誌設計和色彩應用,以低價不賺錢的商品引流,建立客戶體系檔案,以會員層級給出不同的打折力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