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時總是會出現大腦空白,沒有創意的情況,該怎樣提高自己的創意。(學生,平面設計)?
大腦空白,正如答主 命硬的eno 所說,沒有積累。但在學生階段多半情況下,同學們均處於缺乏積累的狀態,所以問題的癥結不在積累,而是不會做調研,不會擴散自己的視野,不會「哪裡不會,查哪裡」,就更不用談如何讓自己的設計有創意了。
所以通過調研不斷積累是萌發創意的一條必經之路,在一定積累之後,同學們便可借鑒康石石以下建議,去嘗試為自己的設計增添創意。
One.
什麼是創意,各位心中也許會有答案,但多半大家心中的答案只有一個:與眾不同。
沒錯,創意往往會產生一些罕見或從未誕生過的欣賞以及使用體驗。所以當你的作品能夠為體驗者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時,你的作品便具備了創意性——這是康石石關於創意要說的第一點。
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耳目一新?
1.打破事物的固有認知
2.化不可能為可能
3.將沒有關聯的事物進行創造性關聯
當然在學生階段,大家的創意也許不會走在最前沿,可以適當參考大師的創作形式,結合自己的主題與創作意圖進行選取與嘗試性改進。所以在有了主題與概念之後,進行創作方法上的調研同樣需要同學們提起格外的重視,它能夠使同學們站在更高的起點去進行探索。
Two.
除了通過以上方法令作品產生罕見或未產生過的體驗外,創意往往需要先抓住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通過圖像、形態上的轉化、嫁接等方式進行藝術與設計表達。
1.將存在關聯的形態進行相互轉化、嫁接
2.將存在關聯的概念進行相互轉化、嫁接
如何抓住事物間的內在聯繫?
Map
Mind map是幫助同學們發散思維進行,尋找事物間聯繫最有效的方式,當mind map發散到第二層,第三層時,我們並可從中提取關聯因素,並將關聯因素視覺化後,在形態與概念上進行相互替換,嫁接。
在這裡,康石石需要額外提出同學們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當同學們面對創作媒介的時候,往往僅將其視為材料,沒有過多考慮它本身自帶的概念與屬性,即對材料本身不夠了解,這也是沒做mind map導致的結果。
舉例
藝術家James Doran-Webb,如果僅以普通木材雕塑出動物形態,那這件作品就僅僅是一件普通作品。
但James Doran-Webb使用的媒介是漂流木(≈費棄木材,毫無生命力),這反而為一件件充滿活力的雕塑作品附加上了厚重的生命意味。
同樣是木雕,我們再看一個案例:
康石石不說什麼,同學們應該已經能夠理解
沒對「生命」做mind map
同學們很難像作者Keith Jennings一樣
發現事物之間的內在關聯
以上,康石石從兩個維度講解了創意可以從形態與概念去抓取創意點,並介紹了如何通過mind map抓取創意點。下面,是不同的頂級大腦關於創造性的一些個人感悟,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在獲知方法的基礎上,提升對於創意的認知。
Three.
愛因斯坦
康石石非常不喜歡刻意列舉名人名言,但是愛因斯坦這段名人名言說進了康石石心坎,所以與大家分享如下:
愛因斯坦在世時,有人出題考他:「您記得聲音的速度是多少嗎?」愛因斯坦卻回答說:「不知道,我必須查一下書本資料才能回答,因為我從不去記資料上能查到的東西。」在愛因斯坦看來,解決問題依靠的是大腦的思維能力,而不是照搬書本,想像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以及,一段未知作者留下關於讀書的解讀:
我們缺乏想像力的根源之一就是「記憶型」閱讀教育導致的知識權威主義。這種教育把一切與「記憶」存儲相異的信息視為異類、敵人,最後培養出來的孩子就變成了非黑即白型,腦子裡只有與「記憶」相符或者不相符的兩個非黑即白的二元判斷標準。
所以,當我們再去對待閱讀之時,康石石有兩個建議:
- 一是建議由興趣出發,喜歡什麼看什麼,這會為大家的創作提供靈感來源;
- 二是建議大家將書視為工具,在需要時進行大量查閱,而不是放本PS教程在手邊抱著死磕,不當的書本使用方法是一種扼殺「興趣、想像力、創造力」的有效途徑。
川久保玲
以下文字,康石石選摘於BoF時裝商業評論《獨家 | 川久保玲:身為一名朋克的痛苦》
作者:Tim Blanks
此前,川久保玲是一名造型師,但總是找不到她想用在拍攝中的衣服,於是她決定自行設計。「我建立這家公司的前提,就是因為我總會試圖尋找一些原本不存在的東西、新的東西。」這是Comme des Gar?ons堅持了48年的かちかん(「內在價值觀」或「靈魂」)。
Body Meets Dress – Dress Meets Body,1997春夏系列,圖片由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提供,? Paolo Roversi 版權所有
而川久保玲也與自己鬥爭了這麼長的時間。「因為我是那種決定要做什麼就會一直堅持下去的人,所以一旦我在最開始的時候設立了這個前提,就會一直繼續做下去,在整個過程中,價值觀沒有搖擺,這就變得更加困難。我做得越多,人們期待的越多;我經歷的越多,要找到什麼新東西就越難。但這一點是我永遠不會改變的,變了就不是Comme des Gar?ons了。我就不知道會變成什麼了。我並沒有說要去創造一份給我帶來極大痛苦的事業。」
川久保玲熱愛朋克。讓我們迅速回放她的職業生涯,那種蔑視一切的DIY朋克精神就不斷重複出現。所以,這是構成Comme des Gar?ons基本矛盾的組成部分,是她給時尚界既定規則扎進的一把堅定的匕首。一季又一季,十年又十年,她每年展示一個春夏系列,一個秋冬系列,女裝與男裝。而且這還越來越難了。她當然能像所有人那樣打破陳規,比如她的同輩Azzedine Ala?a,想展示的時候才展示,否則少做一季也沒所謂。但是她相信,一旦自己停下來,就不會再開始。「我從來沒見過誰在休息了一段時間之後,比原來做得還好,」她說:「在時尚界絕對是這樣。」另外她還堅持表示,時裝日程單方面的嚴格束縛是自律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下次吧……下次吧……如果我自己不追著問自己什麼時候開始做下一件事,我就再也做不到了。」
與所有這位設計師身邊的人一樣,他也像我們確認,創作對川久保玲來說是極為痛苦的過程。當她真正創造出某樣事物時,這種痛苦才能消退。「似乎我只能這樣來進行創作,」她表示同意,「我永遠沒法確定什麼,就算在發布會開始前的最後一分鐘,所有這一切都掛好放在一起了。我從來沒有說過:『好,我搞定了』。從來沒有過。」
以上是Tim Blanks對於川久保玲的描述以及川久保玲的自述,或許這些話展示於同學們眼前還有些為時尚早,但是創造的過程就是如此,在作品中加入一點創意也許誰都可以,但是在作品集每個項目中均展現創意,便不是易事。而創意的產生過程往往又是極其痛苦的,如何堅韌的走過一段段路程,一次次抵達圓滿的重點,對於我們任何一位同學,都是巨大的挑戰。
同學們在面臨巨大障礙時應該如何應對,康石石認為以下作品可以為大家帶來啟發:
執著,熱忱,不忘初心
以上,望有啟發
———————————————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官方微信(搜索:kang-shishi)
如有藝術留學、院校、專業、作品集方面的問題,可私信康石石諮詢
大腦一片空白,這到底是為什麼?
其實要說原因,相當簡單。因為你沒想好要做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
你瞧,我三言兩句就回答完了,但是,你的問題依舊存在。所以,我今天打算從源頭來解決很多學生或初入職場的設計師在自我提升時遇到的問題。
小時候,我們都學會「胸有成竹」這個成語吧。大意在這裡我就不重複了。同樣,我所接觸過優秀的設計師在動手前,都是「胸有成竹」的。他們不是在那裡苦思冥想,而是直接把腦子裡面已經成型的畫面,通過一些輔助的手段來具象化的實現出來,而中途的一些細微調整,就是這個實現過程中的修修補補而已。
第一步,了解自己要通過設計解決什麼問題。
有關這方面的內容,我已經回答過很多次了,所以,在這裡我就不重複贅述。這是我所有設計類回答的收藏夾,希望對你有幫助。
ENO[設計類] - 收藏夾
接下來,第二步,如何逐漸的提升自己。
我一直在強調兩件事。
第一件事,所謂的創意創造力,並不是腦子裡面憑空冒出的想法,而是受到某些事物的啟發而引發的。例如我要你畫一隻兇狠的狗,你瞧,你腦子裡面出現的這隻狗的形象是不是集合了你所見過所有兇狠的形象特徵於一體的產物?
這就是創造力,把看似不相干的事無進行聯繫起來。
一個想像力普通的人,大概只能把獅子,老虎和狼這些外在兇狠元素和這隻狗聯繫起來。
一個想像力稍強的人,可能會把鄰居悍婦,還有苦瓜臉訓導處主任的臉和這隻狗的兇狠元素聯繫起來。
而一個想像力豐富的設計師,他甚至會把初次升天就掉下來的協和號的前臉和這隻狗聯繫起來。
你真的以為這僅僅是想像力的問題嗎?於是,接下來,又牽扯出我要講的,我總在強調的第二件事。
大腦素材庫的累積。
這位優秀的設計,哪怕他的想像力再如何豐富驚人,他沒見過協和號,他壓根不知道那個前臉什麼樣,你認為他有可能把這些聯繫到一起嗎?
所以,我在這裡,給所有設計新人提出的一個行之有效且立竿見影的自我提升方法包含兩個步驟。
第一,閱讀,觀摩,在自己的大腦里形成屬於自己的素材庫。我在教學生的時候常給他們布置這樣的一個課外作業。休息的時候,給我去商場超市拿些人的宣傳冊或者傳單。
我自己上學那會就是這麼做的。我可以每逢周末就去電腦城服裝店,拿回好幾公斤的各種宣傳品,我曾經最引以為傲的是我有NIKE和ADIDAS十幾年來在市面上流通的所有印刷物料,包括十幾年前那套已經絕版的球星明星片。
拿回來了,還不算完。我要他們一個個的給我說,為什麼拿這個。你既然都拿了,應該有個理由吧。你覺得好,好在哪裡?到底是哪裡吸引你了。總之,給我說一個所以然。當然,你也可以應付我一下,說是神明的旨意讓你拿到的。行,你忽悠我一節課,我就忽悠你好幾年,我不吃虧。
好像話說岔了。收一些。
帶著思考積累屬於你的素材庫。當你帶著思考在看待這些東西時,街邊人流的小傳單你都可以學習到字體字型大小的搭配方式。
第二個步驟。
抄襲。
我這麼說,大概會有很多人不齒了。抄?那是美工做的事。
別急著下結論。記得知乎上前段時間的一個問題嗎?如果用瓊瑤的方式來寫金庸會怎樣。
這道理是相同的。
我不是要你一模一樣的去抄,而是要你變通的去抄。
拿來一個手機的畫冊,你把它改成汽車的;拿來一個成人用品的,你試試可不可以將風格改成樓書。
抄,哦不,我們還是說改吧。
當你改的多了,你自然「胸有成竹」了。
古龍成名前幫一些大家代筆的過程其實道理也是一樣,也是一種變相的模仿。
學習,特別是設計這件事,我很相信一個道理,量變產生質變。
想腦子不空白,先去積累你的量吧。
為便於查看,所有答案都在個人收藏夾內( ENO[觀點與成長]ENO[美學與穿搭]),希望幫到需要的人。
空是正常的,空是學習的狀態
這個是我一開始的狀態,我說說我的狀態,請隨意參考,隨意跳過!!!
我想很多人也是這樣。
空————————————————————————————————————————
1. 因為不知道
可能你剛學習了設計構成,色彩,空間等等,但是你不知道怎麼去利用,因為以前從來沒有試過去設計,或者說以前沒有這樣的事,把元素組合在一起。
這個就是應試教育的弊端(我這個受害者),自從有了高考學校把,剪紙.國畫.書法.藝術史等等科目全部刪除,只設3科,速寫,色彩,素描劍鋒直指面應試教育(我?高中)導致蘋果靜物充斥了整個高中,思維硬化,還是說從來沒有開化過?
2,進入大學後可能還停留高中被動學習的思維中。
每天幾個方案,想的抓耳撓腮,太陽穴直跳,上課前5分鐘只想去shi
3.沒有捷徑,只能老老實實的去做,但是重點是安靜下來,不要理你的同學在LOL在看電視劇。
桌面清空,紙筆準備,屢屢思緒,你現在要做什麼?
不知道?
表害怕,姐姐這有糖吃——————————————————————————————
不知道想在要做什麼?首先要知道自己最好要達成什麼效果?
比如我要設計一個海報,然後修改一下,具體要一個什麼樣的海報:
一份海報 修改後 =&>一份創意的水果好吃的海報
修改後盡量凸顯你要怎麼樣子的,模糊的關鍵詞全部寫出來,方便你後期反推回去
乾貨啦,回來在說~
沒想好就動手畫,是我最討厭的設計方法。這樣根本沒有資格叫做設計師。
===
當開始設計腦子卻又一片空白,代表設計需求分析沒有做好。你可以使用序列系統方式(Odering System),或是任何的設計方法論的方式,規劃好你的設計「目的」,以及達成的「方法」,最後定出設計用到的「素材」。最後再依照「敘述順序與重要性」,來編排版面。
上面跟靈感扯得上關係的,只有「素材」與你的個人經驗有關。
(留坑待補)做頭腦風暴呀,有點想法就做,想法越來越多。
你可以先上網,參考同類型產品別人的設計,找到思路和靈感。沒有經驗閉門造車的瞎想耽誤時間不說,很可能最後的創意也很垃圾。當然參考別人的作品並不是讓你拿過來抄襲,或稍微改動一下就可以了。那樣你就不是設計師了,淪落為修圖師。
三天找參考,一天做設計。
設計的精髓是: 為什麼要設計,設計又是給誰看!
很多人都說,設計師沒有了構思,不知道如何設計,是因為經驗太少,接觸的太少。
這話,是真理!
但是大家肯定更願意看到各答主講述,如何改變現狀,如何解決眼前的難題。
我也在不斷尋求,當我遇到了設計不出來的時候,該怎麼辦的答案。
我曾有幸,學過網頁設計,動畫製作。我曾經的方式,也是和很多人一樣,模仿別人的設計,然後增加自己的感覺,最後自我覺得感覺良好,就當完成任務給交稿了!
直到有一天,我理解了一句話,
倘若,設計無法融入生活,無法讓生活變得更有意思,那麼它就是失敗的!
產品設計是為了改變生活,產生使用欲!
廣告設計是為了觸動人心,產生佔有慾!
有點跑題了,我們轉回來。
既然我們知道了設計的目的,那麼就需要去了解,我們即將要設計的是什麼,設計出來的東西,是能讓更多人想使用它,還是想佔有它。
也就是說,從設計上來說,最起碼得讓人明白,你設計的這個東西是想表達個什麼意思。
一個好的設計師,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完成設計的,他需要花費心思去了解自己所要設計的,能帶來什麼,能有什麼用。
誰又將會欣賞這個設計?你的設計目標群體是誰?
就如同我之前看到知乎的一個問題,汽車的廣告宣傳片都是那麼讓人看不懂嗎?
看不懂是因為你不是他的目標群體,就像經濟不怎麼好的,永遠考慮的主導思維是,性價比夠不夠好,實用性是不是更好。而那些擁有一定經濟基礎的,考慮點永遠是,質量夠不夠好,夠不夠檔次,是不是能彰顯我的尊貴?
肯定有人說,我扯了半天,都沒實際的。我能說的是,能看懂的,看到這裡已經懂了,看不懂,再好好去想想。
我雖然現在不做設計了,但我依舊還保留著一些習慣,在外面,看到有感觸廣告,我都會用手機拍下來。
網路上,看到覺得有創意的都會收藏起來。
當自己迷失了的時候,翻出收藏看一看。
會發現:
設計其實很簡單,用心即可!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我們在心理學上大腦中的兩種思考模式:專註模式和發散模式
1.專註模式
專註模式是幫你專註完成任務的模式,比如你在考試過程中緊張地解題,又比如你聚精會神地看書,用到的都是這個模式。
雖然這個模式能幫助你更好地完成任務,但是卻將思考限定在一個小範圍內,所以很難給你帶來迷人的創意。
2.發散模式
發散模式是當你放鬆時,大腦漫無目的地在腦海中遊走所產生的。它會同時調動你大腦中各個區域的記憶,不自覺地進行聯結,進而摩擦出新想法。
在生活中也有一些例子能說明這兩種模式,比如考試的時候怎麼也想不出來的題,一下課就立馬想到了,因為你考試時的大腦進行的就是專註模式,所以忽略了一些其他領域的解題因素,一下課之後你就放鬆了,就回到了發散模式,當大腦在腦海里找到你忽略的因素,自然就知道怎麼解了。
又比如你和別人爭論的時候,事後總會感覺,當時我要是這麼說就好了,哎,當時我怎麼沒發揮好呢?這其實也是發散模式帶給你的新想法。
既然我們已經了解發散模式會帶給我們創意了,那我們要如何利用它呢?
這裡我分享四個小技巧。
1.半睡半醒
畫家達利(上圖)會用這樣的方法獲得靈感:躺在椅子上,任大腦漫無邊際的思考,同時手裡拿一把鑰匙來回搖晃,一旦他睡著鑰匙掉了,達利就被驚醒,馬上把剛剛在「發散模式」狀態下想到的東西記錄下來,這時記錄就是「專註模式」。
我個人習慣在午休之前在腦子裡存好一個問題,然後上床睡覺,20分鐘之後起床把迷迷糊糊想到的東西記錄下來。
2.散步
散步的過程就是一個發散思維的過程,在你漫不經心地散步時,腦海里的想法會自然而然地產生碰撞。這也是為什麼idea這些公司的設計團隊在想不出解決方法後會安排員工到花園中散步。
3.手裡的玩具
手是大腦的感受器之一,手上的感覺會實時傳進大腦,讓大腦隨時保持聯想的狀態。這裡推薦一個玩具
淘寶上搜解壓玩具就能看到,這個玩具巧妙地利用心理學上的即時反饋機制讓人得到滿足感,還可以把這個方法和散步結合,一邊散步一邊把弄它。
(但是注意不要在想專註地時候玩它,不然一會兒就走神了哈哈哈)
4.記錄
隨時隨地記錄絕對是設計師非常好的一個習慣之一,可以上某寶買一個巴掌大的小本本,在生活中突然想到什麼有趣的點就記下來,因為這是你的發散思維送給你的一份小禮物。
我個人喜歡用圖畫來記錄,有時候也會用文字記錄。
大家有什麼設計上的困惑可以私信告訴我
我會寫成文章讓大家看到
END
平面&交互&工業設計
http://weixin.qq.com/r/Ozp7Y57EuMPHrdoA928p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的辦法就是,別管那麼多直接動手做。做著做著靈感就來了。雖然有不少最後親自推翻全盤的情況。但是起碼思路有了,也不算無用功。
定下主題後,畫個九宮格。在每個格子里寫下你能聯想到的,然後再在每個格子里再畫個九宮格,循環往複。(′●ω●`)
設計做不好~因為看的少。
轉一個:設計師19種保持創意的方式
再以我5年設計經驗總結一條:多看書,少看電影,少玩遊戲。不是說不能玩,而是看書的時間要大於娛樂的時間。看書可以拓展想像力並破開思維僵化,而影音效果好的娛樂其實是限制思維和想像力的。大腦長期思考一件事情,很容易造成思維僵化,也就是沒有靈感。
解決的辦法有兩點:
第一,平時注意積累,什麼都看什麼都聽,什麼都嘗試一下(殺人放火吸毒嫖娼就別了),哪怕看上去不相關。這樣可以增加大腦神經節點的興奮度,當需要其中一方面的內容時,其他神經節點會起到幫助作用。說白了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二,關鍵時刻急需靈感,採用「順藤摸瓜法」、「窮舉法」、「自問自答法」、「故計重施法」等等簡單粗暴的方法,把質的問題化成量的問題,可以在無法確認最合適的方案時至少立刻啟動最快的方案。比如解密碼,實在想不出,挨個試(當然如果十幾位數就想想別的辦法)。
對於你畫畫,你現在沒靈感了,怎麼辦?實在想不出,現在去積累也來不及了。
很簡單。
第一步:我上次畫了個啥?最近的同學畫了個啥?電腦屏幕上剛才出現了個啥?都可以作為切入點。
第二步:我就偏偏畫個反的。我上次畫的是個女的,我這次就畫個男的。我同學畫了條狗,我就畫只貓。這樣目標就有了。
但記住,這是應急的辦法,平時還是多注意積累和練習。
如果有團隊,可以採用「頭腦風暴法」(即「大家都來開腦洞法」)。不過這樣容易形成妥協方案,要看具體情況來定。臨摹臨摹再臨摹,去各種網站找好看的廣告。分析裡面的元素,去網站找素材,把這張圖臨摹出來。臨摹的時候,前期可以照著做,後期可以試著不看原稿默寫。連續堅持一個月,絕對有提高。
定幾個關鍵詞,搜!找別人的看,看好了就抄,一邊抄一邊改,改著改著你的想法就出來了,再按你的想法大改。
另一個是平時要練習基本功,字體怎麼排有設計感又好看,怎麼設計是古風,怎麼設計是簡約,大腦里存幾版固定模式,急的時候直接用。
什麼?你說你想從頭原創?公司給你多少錢讓你全部原創?設計不是藝術創作,你只有把活幹完了,才有時間提高你自己的水平。
15年聽了不下10場業內有名的設計師講座,首先如果沒思路可以從收集素材開始,找參考,前提是要明確設計需求哈,不能沒頭蒼蠅一樣瞎做。還有一句話是金馬獎最佳剪輯師楊紅雨老師說的,我認為在這裡也適用,那就是實在沒思路就出去玩吧,放鬆一下再回來看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如果說設計了好幾個案例都不如意,那才能說你缺少創意。但是,孩砸,你腦袋可是空白,空白,白.
1.看的少
2.做得少
--------------------------------------------------------------------------------------------------------------------------------------------
這是種很奇妙的感覺。初入設計的時候,總覺得無處下手,明明很簡單,但就是不知道該咋整。但是當你做夠了一定時間(一年左右),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你是實實在在的做了,不管是臨摹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你的腦海中就不再是一片空白。當你拿到一個設計方案或者原型的時候,你的大腦中就會浮現你曾經做過或臨摹過的案例,有了參考,你也就有了思路。一點拙見,歡迎拍磚!
最直接的方法,把視線從白紙上挪出來,看一看自然。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設計書都是一個好的攝影師的道理,美感存在於自然中,靈感得益於美感。
所以,多出去走走把騷年。
推薦閱讀:
※想做一名插畫師,如何找到自己獨特的風格呢?
※為什麼中國的學院素描都千篇一律?
※利用不用的舊的安卓手機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情或者新穎的創意?
※如何評價「空氣雨傘」這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