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喂的雞與糧食喂的雞,雞肉和雞蛋口感上有區別嗎?

我父母,我爺爺奶奶都能吃出飼料喂的雞與糧食喂的雞的雞肉和雞蛋的區別,但是我始終不能get到這項技能。我想問它們口感上有區別嗎?如果有,能解釋一下原理么?


前天師兄做法事,意外地買了一隻純白色的大公雞,說是很久沒有見過了。還感慨是不是這種雞要滅絕了。我說這壓根不是中國雞。。。。

中國以前是沒有「肉雞」這個東西的

肉雞的老祖宗是美國AA雞農場和艾維茵公司聯合培育出來的,叫艾維茵雞,特徵就是一身白毛,中國從1987年開始引進,8090年代,艾維茵雞在中國遍地開花,在很多80後的印象里,童年都被這種白毛雞佔領了。

但是很多朋友的父輩們可能都有印象,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一天去市場買雞,發現這雞挺便宜的,買回去一做,味道不一樣了。有的人覺得雞不好吃了,有人覺得這個雞好嫩,不用那麼費勁嚼了,很好吃。

以前的中國田園雞,怎麼也得養好幾個月或者一兩年,艾維因雞平均每天大概是消耗2-3斤飼料,40天就能長成2KG的成熟雞,特徵就是肉多、雞肝很大,雞肉很嫩,花很小的火候就能做熟。

品種造成的口感差異,遠大於飼料造成的口感差異。不管怎麼喂,土雞都得好幾個月才慢慢長大,艾維因雞都會在短時間內長得巨大,這是基因決定的。

就好比紫檀木,如果你有紫檀料,發現裡面的年輪幾乎只有1毫米左右寬,而很多樹的年輪差不多到了2厘米,這是什麼概念?

你把紫檀種在溫室里,各種化肥和添加劑供著,即使能增加生長速度一倍,和榆樹也差著很多,這就是用不同飼料的區別。

現在各種肉雞品種很多了,但也不知道為毛,生長周期短了,雞的體質卻越來越差,現在做雞肉經常做熟了雞骨頭都碎了,骨頭渣子滿盤都是。

飼料造成的雞蛋的口感差異要大些,這是我自己感受到的,未必有什麼科學依據,非要找的話,可能因為本來雞蛋的生長周期就短,吃下去的東西消化了很快就會轉化成下蛋所需要的各種營養。我這裡有一種特產叫海鴨蛋,就是在海水裡養殖的鴨子,吃小魚小蝦,生的鴨蛋和喂飼料生長的鴨蛋口感差異確實很大。

喂糧食,讓雞多運動而不是緊縮在小籠子里,會增強雞的體質,但也是在一個有限的範圍內的,肉雞經常會因為骨頭不足以撐起體重而產生各種殘疾。

讓我很擔憂的轉基因農作物也是一樣,或許確實可以增產和農藥的危害,但是一想到這些肉雞,頓時就沒胃口了。


糾正一個錯誤認識,飼料裡面95%也是玉米豆粕小麥高粱等糧食


以前我爸我媽也經常說喂飼料的雞豬魚肉和喂糧食的口感不一樣,那個時候我也吃不出來,然而自從上了大學,第一次在食堂吃到肉的時候突然就明白了他們的意思!喂飼料的一口咬下去就碎,沒嚼勁,肉絲很容易斷,口感很面,喂糧食的肉絲不容易斷,有嚼勁,口感柴,相同做法比喂飼料的要香得多!等你以後吃到的時候你就會感受到了!


只和運動量有關


飼料雞與土雞口味差別主要由三個原因造成一是品種。二是生長速度,飼料雞速成,所以口感鬆軟,欠緊緻。在一定範圍內同一食物它的口感一般與生長周期成正相關。比如水稻,東北稻米一年一熟生長周期長,而海南你一年幾熟,生長周期太短。歐美最佳品質的豬肉為175千克,而國內屠宰體重大多為100千克。土雞比飼料雞的生長周期要長的多,犧牲的是速度,換來的是風味。三是一些特殊風味的沉積,比如蠶蛹,雞如果過多採食這種東西就會使蠶蛹的味道沉積在雞肉上,使得口味欠佳。而茶葉,薄荷等東西帶來的味道沉積卻能改善雞肉的風味。土雞自由採食,一些飼料外的東西會帶來風味沉積,但風味沉積不一定都是好的,如果吃餐廚垃圾長大的土雞那麼味道相當難吃。


對於一個吃飼料雞就會鼻子癢的人來說,真的有影響的。。。


飼料和糧食喂區別不大,關鍵是雞品種和飼養時間飼養方式,


飼料雞肉質非常鬆軟,而非飼料雞的肉質則比較有韌性,具體到連骨頭的堅硬度都能看出來,具體可以參照每天吃垃圾食品的胖子以及吃正常食品健康人。虛幻點來說非飼料雞的確是比較有雞味的··
至於雞蛋就分辨不出來了。


推薦閱讀:

腫瘤的口感是什麼樣的,煮熟了是紅肉模樣還是白肉還是五花肉?
芝麻醬和花生醬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順滑」的口感是由食品中的什麼物質決定的?

TAG:飲食 | 味覺 | 口感 | 雞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