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既然很優秀,為什麼不是第一張專輯就火了?

不是在那個年代的,想了解過程

既然他能在後世被粉絲和媒體在各個方面稱讚,那為什麼不是剛出道就火呢?
是因為第一張專輯宣傳包裝不給力嗎?
出道到成名那幾年,張國榮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多圖】
六個字總結原因:
不適時,待時飛。

一、【專輯本身的問題】
他第一張專輯《DayDreamin"》

這是張全英文歌的專輯
張國榮那時英國留學回來,十分熱愛唱英文歌。 香港早年,英文歌也算有過市場。後來又流行過國語歌曲、影片。

而從70年代開始,由蓮花樂隊主音歌手許冠傑引領,興起一股粵語流行歌曲的風潮。

所以,這張在1978年發行的英文專輯,儘管曲目選擇上,十分少年情懷。

但已經坐冷板凳的英文歌 + 封面張國榮那未成年般的臉蛋 + 偷穿大人西裝即視感 + 沒有層次、青澀單薄的歌聲…
都並不能吸引聽眾。

這張專輯,蝦米音樂上就有。
猛然一聽,甚至會覺得不像張國榮的聲音。不僅這張專輯不合時宜,他本人也沒有找到合適自己的發聲點。
後來,他戲稱這種嗓子叫【雞仔聲】,其實倒也不至於。
雖不算動人,尚算動聽。

但論嗓音,和他成熟期的《stories》不可同日而語。
論感情,更遠沒有他後期的情深蝕骨。


二、【被裝飾的榮少】
張國榮是個很奇怪的人,他有魅力的東西,大多是他天生自然的。一旦裝飾過,即使精緻,也不夠動人。

儘管第一張專輯撲街,但一心捧他的公司,並沒有放棄。
很快,第二張專輯《情人箭》問世……

-_-|| 從質量上講,這是一張更加撲街的專輯… 為迎合大眾,曲目多選用一些時興話題,和當紅電視主題曲。

他不進步,反而退步了?!
是的,的確如此。
不僅是音樂上,在電影上,張國榮也有一小段時間的退步。 或者叫擱淺。

就是他在《緣分》之後,到《英雄本色》之前的一串影片。全是一些為了迎合市場,嘻嘻哈哈,大眾情人的角色,從劇本到演出,連他早年電視劇的水平都沒有。

這是一個摸索的時期,也有一次次失敗的嘗試----對於張國榮,誰拿條框圈住他,改變他,定位他,那無疑是毀了他。
(為何我單指名張國榮呢?
因為這並不適用於所有文娛工作者,有些人有了條框,反而是養活了他。比如張衛健,成龍……
做到人無我有,也是本事。)

當然,這種退步,並不能全賴張國榮。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我行我素如張國榮,在曾經的某個時期,也是妥協過的。
任性需要資本,這還不是他呼風喚雨的時候。

但總體來說,1979 →1983年的張國榮,還是在進步的。儘管音樂反響平平,但演出了些熱播的電視劇。
其中不乏精品,如:

《歲月河山 之 我家的女人》

《遊俠張三丰》

尤其在泰國,憑藉《浣花洗劍錄》,火到一塌糊塗。

但由於這張1979年專輯的撲街,直到1983年,張國榮才得以發行第三張專輯
《風繼續吹》,一次飛躍性的提步。

而劇集《儂本多情》,更讓他有了演技上的進步。

距Leslie時代的來臨,已經不遠了。

三、【前衛的榮少】

香港早年流行【草根明星】,尤其熱愛一些出身艱苦,自強不息,白手起家的雞湯少年。
與如今流行【拜金】不同,那時侯大行其道的是【我D呢班打工仔】……
像張國榮這樣少爺式的人物,並不討喜,也不接地氣。而同樣出身富貴之家,陳百強乖巧的形象,也比他要受落。

(其實張很冤枉,雖然家世優越,但親人關係的疏遠,他本人又獨立倔強……所以他也是個自己打拚的雞湯少年。並沒有靠背景關係。)

從張國榮出道伊始,大眾認可他的,只有他那漂亮的臉蛋。但依然是把他劃為邪魅狂狷那類的←_←
除了外表, 他獨特的做派,前衛大膽的颱風,心直口快的脾氣……都不是大眾所能接受的。

多年後,他再和黃霑談起這點,也切實認識到自己的【過於前衛】:


……
………
→_→ 不過,據日後榮少的種種行為來看,他是知「錯」不改,變本加厲呀。

幸而,後來肯買他帳的人,已經很多了。
時機不到,你幹什麼都不對。
時機到了……香港人就吃他這一套啊,就願意慣著他啊,總是驚喜到跌破眼鏡啊,天天圍觀榮少搞風搞雨啊,那榮少就是用來寵的啊……

張國榮的粉絲不是求來的,也不是委屈自己、委屈藝術、委屈愛人、遷就來的。 而是靠吸引。
那真是不二之臣,趕都趕不走啊……

榮迷們紛紛表示:
榮少天天拿小皮鞭愛撫我們啊,一啖砂糖,一啖屎的喂,我們還樂的顛顛的。
經常性被打臉,永遠猜不到他想幹嘛,前腳撩的你心癢難息,後腳就警告你不許八卦。虐我千百遍,始終如初戀,你趕我我都不走啊……

……………………………
……………………………

香港人常說【張國榮都要挨八年】,這個概念,其實是很模糊的。
因為這不是一個默默無聞,忽然一夜成名的過程。實際上,早在《Monica》之前,他已經有一定的受眾了。
他的成名,其實是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而且,在沒有紅透之前,他也在娛樂圈內也有資源積累。朋友一堆就不說了。努力進取,更令黃霑讚不絕口。輝黃二聖專門為他寫過歌。

大家都是願意幫助這個上進的年輕人紅的,他欠缺的,只是運氣和時機。


ps:
→_→ 有兩個迷弟迷妹,也早就暗中盯上了他。那就是日後虐他千百遍、相愛相殺的王家衛、李碧華。。。。


他確實很優秀,但是剛出道的他並稱不上最好。那個時代的香港群星璀璨,他不過其中一顆。再加上那時候他是選秀出道,剛從英國回來的他並不是很對香港人的胃口。

進入娛樂圈,從天賦,然後後天的努力,才有了可以讓後世稱讚的他。

而且如今對於他藝術成就的稱讚,多見於九十年代的電影,新世紀初的演唱會,即使八十年代的大紅大紫也只能說是偶像歌手,如果他只是停留在八十年代的狀態,也許喜歡他的人就不會那麼多了。他自己也在告別演唱會上講,等觀眾很多年後回憶八十年代的歌手有哪些,提一提他的名字就可以了。可以看出,那時候的他,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有這麼高的地位。

譚張之爭,退隱,重返,自我認知,我就是我。

從歌壇到演戲,從偶像歌手到實力派演員。然後再回頭拾起麥克風,這次唱的卻是他自己的心聲。

所以如今他受的稱讚,以他剛出道時候的樣子,是擔不起的,如果他當初一出道就紅了,也許也就真的成了他口中所謂八十年代歌星中的一個了。


人都會變的呀,我張叔叔也不是一出道就完美(我眼裡的完美)。很多明星成名前都有一段沉寂的時期,有幾個人是一出道就火的呀!再說那個年代幾乎沒有什麼造星工業,都是自己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呀。
嗯,最主要原因還是前期唱的不夠好吧,你去看83曼谷演唱會,就知道為啥之前不火啦
放張圖→_→(希望我不要被哥斯拉T^T)
早期的黑炭小哥哥

後期的張叔叔

我張叔叔應該寫本書,書名就叫《巨星是咋樣煉成的》


孩子,世界上沒有天生完美的人,
被困境磨練粹練過的人才能成就完美,
人生不是童話故事。
張國榮是對自我要求極高,
一般人不會這樣要求自己,
他是一步步達到接近完美的境界,
並非他天生就完美。


不好意思,老張不完美,所以,好了,下一題吧


答案很簡單,因為張國榮很優秀,可出第一張專輯時的張國榮並不優秀。
這也是我喜歡張國榮很重要的原因:他並非出道就是光彩奪目驚為天人,那樣的人太遙遠,而是一直在努力即便火了也不願原地踏步追求更多超越和改變,最終優秀到成為世人銘記的存在,這樣的他,更勵志,也更讓人親切。

剛出道的張國榮,只是一個家境好,留過學所以思想較前衛的少年,可他的實力並不能支撐他的前衛。

唱歌方面:剛出道時聲音單薄,技巧單一,身為榮迷有偶像加成都不好意思評價他唱的動聽。《今夜不設防》里他說常常在家聽前輩們如何唱歌,專研唱法,再加上黎小田的幫助,83年推出的《風繼續吹》終於開始唱的有模有樣。可即便如此,聽大家熟知他在89告別上演唱的版本,聲音之醇,感情之豐,遠超從前。聲音的錘鍊可不是靈感上來了就脫胎換骨的,即便成名後,他也沒有鬆懈過自己的提升,才能將自己的公鴨嗓練就成公認的金嗓子。
《salute》專輯是對他八十年代最有總結性的專輯,新世紀後也評為華語翻唱第一碟,這張碟無論在唱功,情感演繹,以及對專輯總體的把握都堪稱完美,你拿第一張《DayDreamin"》和《salute》做對比,簡直無法相信這是同一個人演唱的。

97重歸樂壇後,經過電影的藝術洗禮,唱商猛增,嗓子返璞歸真,音色回到了剛出道那樣,卻多了深度,開口就有故事,整首歌行雲流水畫面感極強,技術全部隱藏在感情之後,開宗立派獨此一家。

演技方面:和唱歌一樣,張國榮在演技方面也是一步步走出來的,成名前面對鏡頭常常很僵硬,小動作不配合機位,顯得很尷尬,角色留不住深刻印象,這也和導演以及角色本身有關,可張國榮稚嫩的演技也無可厚非。
成名後,自然就有機會接觸好導演的作品,許多演員有好底子卻因為沒有碰上好導演根本沒法發揮出來,加上以前的積累,張國榮在鏡頭面前終於不再僵硬,塑造出來的角色各個形象豐滿,表情動作都將不同的角色性格發揮出來。宋子傑、寧采臣、十二少……張口形象出現在腦海中。

(《英雄本色2》這一段奉獻了極為出色的演出,死亡不斷襲來的睡意,聽到女兒出生的喜悅,卻又想到自己將離開人世的遺憾,這是我心中感動之深的表演)

可那時的演技也有些問題,時常會用力過猛,在沒有細節的鋪墊下突然就進入下一個情緒點,給人一種突兀的感覺(即便《霸王別姬》他都認為自己有些太用力,《春光乍泄》是他極為滿意的演繹,細節到位情緒有起有落人物就像要衝出屏幕的何寶榮)
王家衛與張國榮的相遇,於他們二人,真是天作之合,只要是對口的演員,王家衛都會調教得脫胎換骨,不斷折磨人的重拍也是原因之一,一場戲你莫名其妙演十幾二十遍不自然熟練才怪呢……1990年,阿飛這個角色也終於讓張國榮的演技修的大成,更別說新千年還出演了《槍王》反派角色,另所有人驚訝,搶光風頭。

感情方面:這一段我是從 @蓮仙字的回答中得知的,張國榮以前談的好幾個女朋友,都因為性格太強勢,不是被騙就是好面子不認錯,即便和唐先生都鬧掰過,可他最後決定追到國外去把人給拉了回來,接受採訪時,大致意思說:現在我明白,兩個人在一起是要學會包容的,不能太強勢,你進一點我退一些。(當我相信大部分還是張國榮你在進)

長相方面:沒錯!即便是長相,張國榮也是在進步的!(讓人怎麼活)不得不說,三十歲張開面容和氣質真的是無法忽略的啊

早期黑與嫩

中期的動感與偶像范兒

迷死人的後期

【張國榮也要熬八年】這句話大家都熟知,我看來這句話是告訴開始起步的年輕人,不要因為不如意四處碰壁便消沉,你從零開始,自然不如已經耗了許多時間的前輩們,要穩心刻苦,沉澱學習,抓住機會後,你便可以一飛衝天。

曾在一個問題上看到有人回答,一位明星是草根般起步的腳踏實地,張國榮是天上耀眼的光彩奪目,這兩個,我們都缺一不可。
我不贊同這句話。
他也曾被人踩中,他也不是出場就大放光彩,他也是從無到有,一步又一步走到所有人前面,可他不僅進步,改正自己的缺點,還堅守一顆赤誠之心,以誠待人,對待作品藝術,從不妥協的倔強,他才光彩奪目即便離去多年也不曾暗淡。
以上。
------------------------------------------------------------------------------------------------------------------
ps:猛然想起,張國榮與張德蘭在84年歡樂今宵之「三笑姻緣」上演繹的《求神》片段(也便是《唐伯虎點秋香》和《花田喜事》那曲兒),他扮演生性風流的登徒子唐伯虎還真是有板有眼,曲調唱得婉轉帶味鏗鏘有力,表演之生動遠超同年電影= =手動捂臉


一出道就紅 你以為是當今的小鮮肉啊 包裝一下就好


張先生如此完美 是八年積澱下來的實力


豈止張國榮,基本上你知道的香港演藝界人士都要捱,而且捱得很慘都不一定能紅。一出道就紅的有,但後面星途也暗淡得多。


看你的問題判斷你應該是年齡不大的榮迷,我想告訴你的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有一個過程。在那個年代並不是一個完全看臉的時代,也不是上幾個娛樂節目然後故意被狗仔拍到炒作話題迅速爆紅,沒有所謂的炒作上位,或者拍一部下三濫的電影迅速爆紅這樣的事情,更不是去韓國日本加入個團體跳幾年舞回國就能火,就更別提大量的玻尿酸臉了。而是真的靠實力一點一點打拚出來的,你沒唱功沒演技就不可能會出名,因為觀眾根本不買賬,一場上萬人的演唱會是真的憑實力唱出來的,一部經典的電影是憑演技演出來的,所以要想真的成為巨星就要不斷的練習不斷的練習才會有流芳百世,你可以仔細回顧一下啊所有能流芳百世的名人那個不是靠自己實力的,沒有靠自己的那張臉流芳百世的。現在的小鮮肉也一樣,不努力的話慢慢就會被淘汰,這也是為什麼某男星得了最佳演員卻有那麼大輿論的原因。


因為那時候沒有腦殘粉...


大概是當自身和時代都準備好的時候,不早也不晚,一切也就自然而然了。當然如果一出道就紅了,也許就不是現在那個他了。
張先生是經過時光洗禮的人。


秦國這麼厲害,為什麼不第一場戰役就橫掃六國?共產黨那麼厲害,為什麼不成立之初就趕跑帝國主義打退國民黨成立新中國?魯迅這麼厲害,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認清自己而會經歷棄醫從文的過程?
我覺得稍微動動腦子,稍微有點邏輯的人都不會把這些強行套上因果關係吧。有量變才會有質變,一定程度的量變才會引起質變,沒有經歷一段時間才華的積澱和自己的思考,張國榮怎麼成就自己?抱歉,雖然哥哥在我們心中是完美的,但其實他真的不是完美的。他也會有彷徨的時刻,也嘗試過迎合市場,金子也曾被粗礦掩蓋。但正是經歷過這些,他才知道自己要什麼,才更堅定自己的想法,做最真實最獨特的張國榮。他本人都不曾當自己是聖人,是完美,你又何必用完美的標準去要求他?

對人寬,對己嚴。


建房子之前不是還要打好地基?不然也是無根漂萍,一碰就碎!


什麼邏輯?這兩者有啥因果關係?


毛澤東這麼厲害,第一仗就把日本人和老蔣干趴下了?


不是因為他火所以他的作品才開始受人關注

而是因為他的作品優秀,所以他才開始火。

這是一個過程。


克洛澤也不是剛出道就是世界盃殿堂射手第一


生不逢時,有些人只可遠觀。


請問你能夠發聲 可是一出生就會講話了?


論巨星是怎樣煉成的
哥哥出道那幾年吃了不少苦的


推薦閱讀:

英雄本色2里周潤發把燃燒的打火機火苗吸到嘴裡是怎麼做到的?
如何評價許冠文對香港喜劇電影的貢獻?
周星馳的電影為啥都是這個公雞碗?
第 33 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有哪些亮點和槽點?
香港電影落寞了十年,今後十年應該怎麼救香港電影?

TAG:張國榮 | 香港電影 | 香港流行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