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小說《道連格雷的畫像》中亨利勛爵要說「只有淺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
「 人會說美是膚淺的,也許如此。但至少不像思想那麼膚淺。對我來說,美是奇蹟中的奇蹟。只有淺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世界真正的神秘性在於可見之物,而不在於看不見的東西。
」——語出《道連格雷的畫像》(王爾德)
美貌與思想哪個更淺薄呢?(盡量不要對「淺薄」做過多解讀)
----------------------------------------------------------------------------------------------
謝謝大家的答案
我沒有說過這是王爾德的觀點。
也不認為王爾德說的話就是真理,王爾德批判的話就不對。
只是希望大家單純的對這句話進行分析,說說大家的理解。
希望知乎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爭辯。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句話的原文:
It is only shallow people who do not judge by appearances.
結合上下文,我們可以看出judge的對象是beauty,也就是美。
如果把它翻譯成「以貌取人」,有些不夠準確,因為擁有美的不一定是人。
如果要忠於原文的話,應當翻譯成:
唯有淺薄之人才不以外表來判斷(美)。
這句話表達了一種激進的唯美主義審美觀:對於藝術作品而言,形式比內容更重要。
為何藝術作品會有形式和內容的對立?這得從西方藝術的起源說起。
最早的西方藝術理論,即古希臘哲人們的藝術理論,認為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
柏拉圖認為,日常生活中的物是對超驗結構的模仿,而藝術則是對日常生活中的物的模仿。即便是最出色的摹畫,亦不過是「模仿的模仿」罷了。藝術既無特別之用,在嚴格意義上也無真實可言。
亞里士多德秉承了柏拉圖的觀點,認為所有藝術皆為精巧的以假亂真之物,但他認為藝術在喚起和凈化危險情感方面有醫療作用。
模仿論導致了藝術作品內容和形式的分離,主流觀點認為,藝術作品的內容是其本質,而藝術品的形式只不過是一種內容的附屬之物。
即便是現代,雖然人們已經接受了藝術作品具有自主性的觀點,但模仿論的影響依然揮之不去。當我們思考藝術作品時,首先想到的仍是內容。人們依然判定,所謂藝術作品就是其內容。
對內容說的這種過分強調帶來了一個後果,即對闡釋(閱讀理解就是一種對文學作品的闡釋)的持續不斷、永無止境的投入。
唯美主義的觀點認為:
1、闡釋行為是反動的和僵化的。闡釋是智力對藝術的報復,是一種對藝術作品的破壞,這種破壞還會影響我們本身對美的感受能力。
2、闡釋還是智力對世界的報復。去闡釋,就是去使世界貧瘠,使世界枯竭——為的是另建一個「意義」的影子世界。
3、在大多數情形中,闡釋無異於庸人們拒絕藝術品的獨立存在。真正的藝術具有獨立的生命力,它能使我們感到緊張不安。通過把藝術作品消減為作品的內容,然後對內容予以闡釋,庸人們就馴服了藝術品。闡釋使藝術品變得可被控制,變得順從,是對藝術作品獨立性的否認。
因此,唯美主義認為我們應當更多的去關注藝術品的形式,而不是內容,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藝術品表面的美,而不是去挖掘其背後的含義。
貼個「群嘲」或者「諷刺」的標籤就心安理得地放棄思考,看到是個「打臉」的答案就激動地點贊。哎。。。
為我唯一一本收了 3 個不同版本的書怒答一記。
這句話的理解障礙大概在於觀點本身的顛覆性,而邏輯其實簡潔明了,亨利勛爵畢竟是在給格雷「洗腦」,而不是在知乎上求贊。
已經有整段引用了,我就摘一句:It is of the great facts of the world, like sunlight, or spring-time, or the reflection in dark waters of that silver shell we call the moon.
(譯文還是不夠準確,也不夠美,反正原文也還算簡單)
也就是說,人的美貌和自然美景一樣偉大。《睡蓮》是高雅,難道《維納斯的誕生》就淺薄低俗?
所以整段話的出發點是對美貌的極度推崇,順理成章地,淺薄的人無法感知這種「世界真正的神秘」,所以便不能「以貌取人」。
或許有人直接對這一出發點提出質疑,亨利原話已有回應:「無需解釋」,「不容置疑」,「君權神授」。換個不那麼彪悍的說法,就是 @yolfilm 所說的「宗教感」和「神秘性」。.
-------------------------@Ronnie Xiao 認為這是王爾德所諷刺的謬論,我就是對此「仍會有不同意見」的人之一,尤其如果對王爾德本人有所了解的話;負二的答案是對深層原因的解釋,我也不想爭論。引王爾德自序中的一段話:
All art is at once surface and symbol.
Those who go beneath the surface do so at their peril.
Those who read the symbol do so at their peril.
It is the spectator, and not life, that art really mirrors.Diversity of opinion about a work of art shows that the work is new, complex, and vital.
When critics disagree, the artist is in accord with himself.
我是這本書的譯者。
這本書我是當年讀研的時候翻譯的,前後用了四個多月時間,每天大概平均投入10個小時,翻譯完之後還血糖血壓雙低暈倒了一次——人生唯一一次。當年(2009年)是華僑出版社約的稿,不過到我交稿的時候華僑出版社大概是受金融危機影響,總之毀約不出了,無限期延遲。後來2013年的時候我把書稿掛在豆瓣上,再到2014年譯林出版社出了紙質版,封面如下圖:
「It is only shallow people who do not judge by appearances.只有淺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這句話出現在第二章,當時道林·格雷還是個少不更事的美少年,而亨利勛爵已經是一個聲俗世界的老油條了。當時道林·格雷在畫家巴茲爾·霍爾沃德的畫室中,畫家給他畫肖像,亨利勛爵就說在這個過程中與道林·格雷交談才說了這句話。正是這段話促使道林·格雷做出後面的選擇,可以說這一段話是整本小說的題眼。以下是這一段的中英文摘錄(中文是我的譯本):
"No, you don"t feel it now. Some day, when you are old
and wrinkled and ugly, when thought has seared your forehead with its lines,
and passion branded your lips with its hideous fires, you will feel it, you
will feel it terribly. Now, wherever you go, you charm the world. Will it
always be so? . . . You have a wonderfully beautiful face, Mr. Gray. Don"t
frown. You have. And beauty is a form of genius-- is higher, indeed, than
genius, as it needs no explanation. It is of the great facts of the world, like
sunlight, or spring-time, or the reflection in dark waters of that silver shell
we call the moon. It cannot be questioned. It has its divine right of
sovereignty. It makes princes of those who have it. You smile? Ah! when you
have lost it you won"t smile. . . . People say sometimes that beauty is only
superficial. That may be so, but at least it is not so superficial as thought
is. To me, beauty is the wonder of wonders. It is only shallow people who do
not judge by appearances. The true mystery of the world is the visible, not the
invisible. . . . Yes, Mr. Gray, the gods have been good to you. But what the
gods give they quickly take away. You have only a few years in which to live
really, perfectly, and fully. When your youth goes, your beauty will go with
it, and then you will suddenly discover that there are no triumphs left for
you, or have to content yourself with those mean triumphs that the memory of
your past will make more bitter than defeats. Every month as it wanes brings you
nearer to something dreadful. Time is jealous of you, and wars against your
lilies and your roses. You will become sallow, and hollow-cheeked, and
dull-eyed. You will suffer horribly.... Ah! realize your youth while you have
it. Don"t squander the gold of your days, listening to the tedious, trying to
improve the hopeless failure, or giving away your life to the ignorant, the
common, and the vulgar. These are the sickly aims, the false ideals, of our
age. Live! Live the wonderful life that is in you! Let nothing be lost upon
you. Be always searching for new sensations. Be afraid of nothing. . . . A new
Hedonism-- that is what our century wants. You might be its visible symbol.
With your personality there is nothing you could not do. The world belongs to you
for a season. . . . The moment I met you I saw that you were quite unconscious
of what you really are, of what you really might be. There was so much in you
that charmed me that I felt I must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yourself. I thought
how tragic it would be if you were wasted. For there is such a little time that
your youth will last--such a little time. The common hill-flowers wither, but
they blossom again. The laburnum will be as yellow next June as it is now. In a
month there will be purple stars on the clematis, and year after year the green
night of its leaves will hold its purple stars. But we never get back our
youth. The pulse of joy that beats in us at twenty becomes sluggish. Our limbs
fail, our senses rot. We degenerate into hideous puppets, haunted by the memory
of the passions of which we were too much afraid, and the exquisite temptations
that we had not the courage to yield to. Youth! Youth! There is absolutely
nothing in the world but youth!"
「對,你現在感覺不到。等有一天你老了,滿臉皺紋了,變醜了,等思慮在你額頭上烙上了紋路,等激情用可怕的火焰燙傷了你的雙唇,你就會感覺到了,到時你就會強烈地感覺到。現在不管你去哪裡,都能讓世人迷醉。你能永遠如此嗎?……你有一張美得驚人的臉,格雷先生。別皺眉頭,你真的有。而美是一種天才——其實高於天才,因為它不需要解釋。它存在於世界上的偉大的實在現象之中,就像陽光、春天,或是我們稱之為月亮的那個銀色的蚌殼在黑沉沉的水面上的倒影,都是不容質疑的。美擁有自己神聖的主權,擁有神聖的統治權。你在笑?啊!等你失去了美你就笑不出來了……有時人們說美很膚淺。也許是的,但是起碼美沒有思想那麼膚淺。對我來說,美是奇蹟中的奇蹟。只有淺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世界真正的奧秘是有形的,而不是無形的……是啊,格雷先生,神靈待你不薄啊。但是神靈的恩賜很快就會被收回。你只有幾年的時間能真正地、完美地、充分地生活。青春一逝,美也隨之而去,那時你就會突然發現自己獲得的勝利已不復存在,或者只好滿足於一些小勝,而往昔的記憶會讓你覺得這些小勝比失敗還要痛苦。每個月的消逝都使你更臨近某種可怕的東西。時間會嫉妒你,會摧殘你的美貌。你會變得面如菜色、兩頰凹陷、眼神獃滯。你會極其痛苦……啊!趁你還擁有青春的時候好好享用吧。別聽那沉悶的說教,別去挽回那無可挽回的敗局,別在在愚昧、平庸、粗俗的人身上消磨你的生命,而浪費了你的黃金歲月。那是我們這個世道病態的目標、虛假的理想。生活吧!過屬於你自己的奇妙生活!點滴都別浪費。永遠都要搜尋新的感覺。什麼都別怕……一種新的享樂主義,就是我們這個世紀所需要的。你可以成為其有形象徵。有了美貌,你就沒什麼辦不到的事。在這一段時間裡世界屬於你……我一見你就看出來了,你還沒意識到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身上有太多吸引我的東西,我覺得必須讓你認識自己。我覺得如果你浪費了自己就太可悲了,因為你的青春只能持續一小段時間——轉瞬即逝。山上的花兒凋謝以後還會重開,明年六月的金鏈花會開得像今年的一樣金黃,一個月之內鐵線蓮就會綻開出紫色的星星,以後年復一年,它那夜色一般翠綠的葉子都會托出紫色的星星。但是我們的青春一去不復返。我們二十歲時歡快的脈搏會變得遲緩,四肢老弱,感覺遲鈍。我們會退化成醜陋的木偶,不時回想起我們曾經過於恐懼的激情和缺乏勇氣接受的美妙誘惑。青春!青春!世間其實一無所有,唯有青春!」
關於模糊化翻譯
雖然我翻譯了這本書,過程當中把原稿和譯稿前後搗騰了十來遍,但是非常可惜我並不能很好地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即使我能回答,作為譯者我也不能在譯稿裡面去體現。所謂「翻譯就是戴著腳銬跳舞」的說法未免太凄苦了一些,但是我當年的本科畢業論文寫的就是翻譯這個話題,我的翻譯世界觀是「以詩譯詩,以美譯美」(論文是針對詩歌翻譯的)。擴展到小說翻譯中,針對這樣模糊化的語句,我的翻譯原則是「以模糊譯模糊」,就是說原文如果很模糊,有多種解釋的可能性,我也要模糊化處理,把原文的多種解釋可能性都保留下來。
我從來都是反對以譯者本人的觀點強加於作者之上,或者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讀者之上的,所以我在原文有歧義的時候,我也用歧義的方法去處理,而不是自己整出一套「偉大光榮正確」的解讀塞給讀者。我這種方法也是有理論基礎的,即所謂的「闡釋空間」理論(請自行百科)。我的觀點是:譯文的闡釋空間不能小於原文的闡釋空間,當然也不能大於,而是要盡量追求相等。當然會很難,因為說不定原文的某個意思你沒有理解,譯文可能沒有表現處理,縮小了闡釋空間;又或者譯文無意平添了某個意思,擴大了闡釋空間。
請注意,以上我說的都是原文的闡釋空間(interpretation),不是原作者的寫作意圖(intention)。interpretation一定是大於等於intention的,而且往往是大於,等於的都很少。因為所謂闡釋空間,是一種可能性,你永遠都不可能知道你的文字別人會怎麼理解。
這個觀點再往深層次擴展,就涉及到政治學裡面關於權利的內容了,我在碩士畢業論文裡面有提到。關於這個話題,所謂權利其實包括四個:
- 作者的權利(A)
- 譯者的權利(B)
- 讀者的權利(C)
- 評論者的權利(D)
傳統上我們習慣性地以為:
- 作者的權利(A)是最大的,因為作品(專業稱為文本text)是他的創造物。
- 譯者的權利(B)近乎等於零,因為他一面要忠實地闡述作者的意圖,一面又要照顧讀者的理解。
- 讀者的權利(C)很小,因為他無非是在讀A的創造物,讀B的翻譯物。
- 評論家的權利(D)很大,因為他可以做永遠的反對派,對ABC都加以評判。
但是文學理論發展到今天,ABCD四種權利其實已經爭不出高下了。作者的權利最大嗎?才不是,因為讀者可以不讀你,譯者不翻譯你,評論家不評論你,沒人讀、譯、評,其實你作品和沒有創造出來是一樣的,你的作者身份都岌岌可危,所以作者的權利並非最大。譯者的權利很小么,也不是,因為他可以選擇是否翻譯,他可以選擇如何翻譯,類比的就是秘書的權利往往很大,雖然他只是秘書。讀者的權利很小么,讀者是一個大群體,他們可以決定看什麼不看什麼。評論家的權利很大么,其實現代以來,評論家的名聲一直很差(海明威整本老人與海就是在罵他們,當然這也只是一個解讀),就像現在的「專家」,那是人人喊打,作者覺得你又不會寫,還來對我的作者橫加指責,鄙視一個;譯者覺得你又不會翻譯,還用什麼翻譯理論來指導我翻譯,誰要你指導,你揍開;讀者覺得你評論出來這麼玄乎的東西我怎麼看不出來,就像高考語文裡面的「藍色的窗帘代表作者憂鬱的心境」,讀者表示沒看出來,這時候作者跑出來說我根本沒有這個意思,又被鄙視一番。
可能你到這裡有一個疑問:為什麼讀者看不看的權利、譯者翻不翻的權利、評論家評論不評論的權利這麼大?這個又涉及另外一個重大話題,即文學經典化(canonization),通俗的解釋很簡單:你看現在的明星還要各種想上頭條呢,你有本事寫很厲害,但是讀者買不買賬才是根本,關注度、粉絲數本身就說明甚至決定了你的文學地位。
相關回答:
第一次稿費破萬是怎樣的體驗? - Ernest 的回答
詩歌能被翻譯嗎? - Ernest 的回答
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
淺薄的人沒有充分解讀外在信息的能力,無法察覺到其背後事物的真相。
加上後面一句,類似於真相永遠是可見的。
感謝有人提供了小說原文的背景。
但並不是說小說里一個反面角色所持的論點和論據就一定沒有道理或者是被作者批判的。
相反,那些反面角色的塑造是需要有說服力的,她們所持的論調正是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成立的,
主人公才會相信。
這就好像,你能說萬磁王說的話沒有任何道理嗎?
話從一個反派人物嘴裡說出來,不代表這句話一定是錯的。
反派人物的精彩之處在於他抓住了人心的弱點,在說了一些正確的道理之後開始加以歪曲和利用。
另一方面,「以貌取人」並不是說「漂亮者生存」。通過人外表、神態、舉止、語言的信息可以獲得許多有關個人歷史和性格的提示。
附英文:
It is only shallow people who do not judge by appearances. The true mystery of the world is the visible, not the invisible.
這裡的「貌」用的是 appearances 不專指 good-looking faces。
------------------141705
我回答時的題目是:「dpii 編輯了問題
為什麼說「只有淺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
為什麼就沒有人願意打開《道連格雷的畫像》?
首先,《道連格雷的畫像》是本小說,不是散文集!諸位看看梗概吧:
道連·格雷本是個單純的少年,在他的生活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兩個人:畫家霍爾華德和朋友亨利勛爵。霍爾華德為藝術而生活,他在道連身上所投注的感情,轉化為了他藝術的靈感,尤其表現在創作道連·格雷的畫像上,使這幅畫作成了他繪畫生涯中難得的精品。畫像是他藝術和情感的結晶,給他帶來歡樂的同時,也給他造成了不少痛苦。所以他時刻關心道連,生怕他過多地受到亨利勛爵的不良影響。也正是他所作的這幅畫像,引出了一連串問題,推動著小說情節的發展。而玩世不恭的亨利勛爵,是道連的「精神導師」,一個享樂主義者,有著一整套似是而非的個人主義理論,用雄辯的口才和充滿智慧的警語包裝起來,輕而易舉地使人接受。他諄諄教導道連要充分享受生活,趁年輕的時候及時行樂,不要抵制誘惑,相反要隨心所欲,去實現自已的每個幻想。道連是他的個人主義理論的試驗品,所以他要時刻跟蹤他,觀察這種試驗的效果。他之所以接近道連,還有一個深層的原因,那就是道連身上有著他所珍視而又缺乏的東西:青春。道連在亨利的「教導」下,個性由單純變為世故,靈魂由純潔轉為污穢,最後走向自身的毀滅。道連、霍爾華德和亨利三個人物,通過性格上的互補和依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成了小說結構內在的黏合劑。 本書是一部內涵非常豐富的小說,要充分地挖掘綜,對讀者來說是一個挑戰,正是因為如此,它也就更富有吸引力。
接下來看這話出自什麼場景:
「我們走吧,到樹陰下去,」亨利勛爵說,「巴克已經把飲料端來了。陽光那麼強,你再呆下去就要給毀了,巴茲爾也決不會再畫你。你真的不能把自己曬壞了,那樣不合適。」
「那有什麼關係?」道連·格雷大笑著叫道,在花園一頭的位子上坐了下來。
「這應當與你息息相關,格雷先生。」
「為什麼?」
「因為你享受著最了不起的青春,而青春是值得擁有的。」
「我並沒有那種感覺,亨利勛爵。」
「不,你只是現在沒有罷了。某一天,等你垂垂老矣,滿臉皺紋,醜陋不堪的時候,等思考使你歇頂,把線條刻上你前額的時候,等激情把它可怕的火焰烙上你嘴唇的時候,你會感覺到的,你會強烈地感覺到。現在呢,無論你走到哪裡,你會讓世界傾倒,難道你能永遠這樣嗎?……你有一張極其漂亮的面孔,格雷先生。別皺眉頭,你確實如此。美是天才的一種形式——說真的,高於天才,因為它不需要任何解釋。美是世間的一大存在,就像陽光、春天、或者是映在黑黑的水中,我們稱之為月亮的銀色貝殼。它不容置疑,它擁有自己神聖的主權,它使佔有美的人成為王子。你笑什麼?唉,你失去以後就不會、笑了……有時,人會說美是膚淺的,也許如此。但至少不像思想那麼膚淺。對我來說,美是奇蹟中的奇蹟。只有淺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 世界真正的神秘性在於可見之物,而不在於看不見的東西一乙一是啊,格雷先生,諸神厚愛你,可是諸神賜予你的,會很快被取走。你只有幾年時間,能夠實實在在,完完美美,充充實實地生活。青春一逝,美也隨之而去。到那時,你會突然發現,沒有留下勝利的凱歌,或者不得不滿足於一些渺小的勝利,而往昔的記憶會使這些勝利比失敗還要痛苦。月復一月,美漸漸衰朽,某種可怕的東西接踵而至。時間妒忌你,戰爭跟你的美貌作對。你臉色灰黃,兩頰下陷,目光遲鈍。你會感到無限痛苦……啊!你擁有青春的時候,就要感受它。不要虛擲你的黃金時代,不要去傾聽枯燥乏味的東西,不要設法挽救無望的失敗,不要把你的生命獻給無知、平庸和低俗。這些都是我們時代病態的目標,虛假的理想。活著!把你寶貴的內在生命活出來。什麼都別錯過。不斷尋找新的感受,什麼都不要怕……一種新的享樂主義——那正是我們的世紀所缺乏的。你也許是它看得見的象徵。有你這樣的個性,你什麼都幹得成。世界只屬於你一個季節……我遇見你的那一刻,我看得出,你並沒有十分意識到自己是怎樣一個人,實際上可以成為怎樣一個人。你身上有那麼多東西讓我著迷,所以我覺得必須把某些關係到你的事告訴你。我想,要是你虛度了青春,那該有多不幸。因為你的青春歲月所剩無多——只有那麼一點點時間了。普通的山花謝了又開,明年六月,金蓮花會像現在這樣開得金黃。再過一個月,鐵線蓮會長出星星似的紫色花朵,一年又一年,綠色的葉子支撐著紫色的星星。但我們的青春卻一去不返。二十歲時,脈搏跳得很歡,現在卻微弱無力了。我們的四肢廢了,感官壞了。我們衰變成了可怕的傀儡,只剩下記憶中令我們害怕的激情,以及我們沒有膽量接受的巨大誘惑,依然拂之不去。青春啊,青春!除了青春,世上什麼也沒有!」
好了,結論是這話出自道連格雷所謂的「精神導師」亨利勛爵之口。而這位亨利勛爵,正是將道連格雷作為他享樂理論的試驗品,要將他引至墮落和毀滅。
所以,你再看這句話;你確認是王爾德如是認為呢,還是根本就是王爾德的諷刺對象?
@yolfilm 老師的答案里已經提到了我的評論。
關於具體王爾德在小說里用到這樣一句話到底是為了什麼,我還是期待大家大概看過或者至少了解這部小說的背景和內容之後再做討論。否則,如果這原本就是王爾德在小說中所諷刺的謬論。我們還討論的不亦樂乎,這就有點奇怪了。當然,我也相信,看完小說之後大家仍會有不同意見。
"Remember this is a story of how a man, who is attractive externally, becomes ugly twisted internally. It is due to a great deal to such words spoken above, that are twisted and manipulative. The advice helps justify Dorian to embrace shallow, superficial behavior that leads to suffering of others. The passage needs to be taken in context to the story it has been written for."
這個我自己比較認同的說法~王爾德的這一段是這個只是一段對於主角的非常深刻和生動的刻畫,讓讀者理解Dorian的行為也欣賞他的才華。
我們不能單單拿出來去說這種說法對還是錯,本來所有的觀點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這段話這麼出名主要是第一確實寫得文字優美又值得玩味,有爭議性~然後加上在那個年代這種來自男性的非常immoral的美麗的自戀的和女性化的又同時很優雅論調確實顯得非常卓絕啊~整個idea雖然聽起來特別三觀不正但是確實非常的病態美~It is beauty for beauty『s sake~王爾德自身是個同性戀,也是個美男子,對於美,人人樂見,人人希冀佔有,當他遇見了美男子時,他心有嚮往,當他知道美男子同樣是同性戀,能不快慰么?這種全方位的迷戀用美來概括是最簡單也是最聖潔的,因此王爾德執念於美。
思想易得,而美麗卻是天賦,他是英國19世紀唯美主義的代表,他後半生都在為同性戀官司戰鬥不屈,不惜代價。算是用了實際行動捍衛最難得到的東西。
說到這裡並不是想用同性戀這個詞來定義王爾德,更多的是想說,思想是社會屬性,而美是社會屬性定義下的自然屬性,也就是說,美是與生俱來的,是造物者的恩賜,那個被選中承載美的幸運兒就是一個神的使者。因為美,你會暢想,你會希冀,因為美,你會心荊搖蕩,你會血脈噴張,也因為美,你會有感慨感念感恩。
你看,因為美,這個世界才美,你才有這麼多奇妙的人體情感的享受,那憑什麼美不作為最重要的標準?
當道德、學識或任何後天而為的東西成為標準,可以證明這個社會的大眾最缺乏這些基本的東西。
當對一個人的要求是美的時候,意味著那些社會屬性基本上是完滿的,或者說,要求美的那個人,他根本不在意其他的屬性是否具備。
至於有人說王爾德的書中是諷刺批判這個觀點,我認為並不是的。那隻不過是另一個王爾德的內心。
人生苦短,美太重要。
先要打自己的臉,我沒看過這部小說,無論是英文原版,還是譯本。我只是熟悉故事梗概和看過新版的電影。但是我手頭上恰有一本
" Complete fairy tales of Oscar Wild"
(SIGNET ClASSICS,published by New American library) .
一位叫Gyles Brandreth 的先生做了introduction ,我剛好是從這篇序言中得知這句金句:
Only shallow people do not judge by appearance .
為了論述的需要,我摘抄一下這段文字:
In 1878,when Oscar left Oxford ,he had no settled plan .Cushioned by a modest legacy from his father ,who had died two years earlier ,Oscar floated down to London ,the capital of the British Empire and made his mark on the metropolis with outlandish views and an outrageous appearance ."Only shallow people do not judge not by appearance ",he declared .In his first season in London he took to goging out in a bottle green velvet smoking jacket edged with braid ,wearing a cream -colored shirt with a scalloped collar and an overabundant orange tie ,taffeta knee breeches ,black silk stockings and silver -buckled shoes .
He became a champion of Beauty and a self-styled "profession of aestheticism.""Beauty is the symbol of symbols ,"he declared ."Beauty reveals everything because it expresses nothing .When it shows us itself it shows itself the whole fiery-colored world ".
為了方便大家看,我嘗試著翻下,見笑了。
1878年,奧斯卡離開牛津的時候,他其實沒有固定的計劃。憑藉著兩年前去世的父親饋贈的不菲的遺產,他一路飄蕩,最終來到倫敦--大英帝國的首都。他以驚世駭俗的言論和古怪稀奇的著裝亮相於這座大都市。他宣稱「只有膚淺的人才不用外在評價一個人」。他在倫敦公開社交的第一季度時是這樣打扮的:上身是邊緣綴有穗帶的酒瓶綠天鵝絨吸煙外套,內搭奶油色扇貝形狀衣領的襯衫,系著賊亮賊亮的橘黃色領帶,穿著塔夫綢做的馬褲和黑色絲綢長筒襪,腳上是一雙銀色搭扣鞋子。
我不喜歡貼圖,但是為了把這一身打扮形象化,圖片來自谷歌。
這張圖不是完全符合以上的描述,但是大致不差,而且我覺得以上文字描述的著裝更加誇張,請自行腦補。
下面我們來討論下appearance 這個詞,那句金句被翻譯成:只有膚淺的人才不會以貌取人。
appearance |??pi(?)r?ns|,以下釋義來自電腦自帶牛津字典
noun
1 the way that someone or something looks : I like the appearance of stripped antique pine | they are similar in appearance.
以上,難道不覺得大家的討論集中在由「貌」延展開來的「美貌」這個詞語么?不過奧斯卡的初衷大概是這樣的:
快來看啊,我不僅長得美,比這更重要的是我打扮得多美啊。
Appearance 不僅僅是長相上,更重要的王爾德要通過這一身打扮為自己的美學思想代言:美是高於一切的存在。
穿著打扮對於初入倫敦高級社交圈的年輕的作家來說不僅僅是具有形而下的外表光鮮奪人眼球的意思,更是對他形而上的美學思想的貫徹。
我插上兩句題外話,知乎上曾經討論過關於《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湯姆為什麼暗諷蓋茨比一位上過牛津的大學生怎麼會穿粉紅色的西服。因為奇裝異服是不符合上流社會(包括文藝界)的主流審美價值觀的。你應該能體會到當時的王爾德是有多麼地特立獨行或者用心良苦了吧。
我再插上一句,英國作家 Evelyn Waugh 有部小說:Brideshead Revisited,其第一章中男主角的一位牛津在讀的表哥,總之一位很古板並且很自以為是的傢伙,這樣告誡我們那位快要去牛津讀書的男主。
Dress as you do in a country house. Never wear a tweed coat and flannel trousers - always a suit. And go to a London tailor.
他的大意是我們家呢雖然不再是有錢有勢的家族了,但是總歸還是有身份的體面人,著裝還是要講究和合乎規範的。所以呢,到了後來男主和一位貴族青年男子廝混的時候,在表哥看來是自我墮落的表現之一是他打扮得太花哨了:
And your clothes!" continued my cousin. "When you came up I remember advising you to dress as you would in a country house. Your present get-up seems an unhappy compromise between the correct wear for a theatrical party at Maidenhead and a glee-singing competition in a garden suburb.
我為什麼插播這一條,因為我覺得小說中貴族男子塞巴斯坦的精神氣質非常得符合王爾德。
所以啊,綜上所述啊,appearance 在那句話的語境中強調的是當時王爾德特立獨行的大膽著裝,這句話是他打心眼裡想說的,就算他已經長眠將近114年了,如果他曉得了別人以為他這麼道學家氣的話,他一定會很難過的。
他是如此的有趣和純粹,以至於"你們"在他看來是如此的shallow.
在這篇序言的末尾,Gyles Brandreth 引用王爾德好友的一段話:
He was a delightful person ,charming and brilliant ,with the most perfect manners of any man I ever met .Because his imprisonment and disgrace he is seem nowadays as a tragic figure .That should not be his memorial .I knew him quite well .He is such fun .
有一種人是完全生活在詩意和美的世界之中的,他直接跳開世俗,徑直到達詩意的大地,他美貌,聰明,機智,幽默,有才華,至關重要的是,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得自然而言。
你們說他群嘲,暗諷,到底是打誰的臉。
Lord Henry在小說中是以妙語連珠,擅長講俏皮以及諷刺的話出現的。在閱讀這本小說的過程中,讀者很容易就分不清其中大段的演講一般的對白是來自於Lord Henry還是身為作者的Oscar Wilde。我認為Lord Henry是Wilde價值體系的一個極端的表現。Lord Henry在小說中不斷展示出他對男性的外在美貌(只限於男性,在小說中Lord Henry是明顯是主張男性至上。)以及畫家的畫作的讚賞。Wilde身為19世紀唯美主義的代表人物,他主張將生活藝術化,為藝術而藝術並且享受感官上的美。所以從Lord Henry這個非常具有鮮明特色的人物身上,我看到了這樣的處世態度和想法的極端化--他是一個極度喜好感官上的美的人。
所以在我看來Lord Henry並不是一個智者或是全知的人,而更像是一個聰明的享樂主義者。他是智慧的,但做人做事還是過於輕佻以至於他的煽動性的言論成為導火索並且最終導致了畫家和道林格雷的悲劇。所以「只有淺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這句話也不該太被認真解讀。我認為這句話更多是Lord Henry這個高傲的富家子弟憤世嫉俗的一句話罷了。因為Lord Henry看自己為「不淺薄的人」並且他這個「不淺薄的人」崇尚視覺上的美並且簡稱生活就該如此華美優雅,「以貌取人」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應該崇尚視覺上美的事物; 於是相對的「只有淺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 在這句話中他也同時諷刺「不能以貌取人」的普遍思想,而這也正是審美主義興起的意義。所以Lord Henry這個人物很直接並且極端的表達了提倡審美主義的奧斯卡的中心思想--「為了藝術而藝術」「現實的事件都是藝術之敵」等。
所以說「美貌與思想哪個更淺薄呢?」 在一個審美主義的人眼中,當然是「美貌」至上啦。奧斯卡·王爾德的人生哲學即是唯美至上的。在這本書里他還寫道「美貌本身就是一種才能」。結合他的遭遇來看,他本身就是個見了美男什麼都不要了的外貌協會資深會員。
歌德老爺爺筆下的大萌(e)貨(mo)梅三娘曾有一句振聾發聵的名(tu)言(cao)。
「你願意成為馬猴燒酒嗎?」(?д?。)
是這句啦……-_-# 「理論是灰敗的,而生活之樹長青。」
我不知道聽信這句話的人是否都算是受到了梅三娘的蠱惑,但這句話確乎成為了許多被攆出噱術圈的噱豬們的心靈金石。
→_→比如傻家T?T。
既然我們連梅三娘這樣威(chou)名赫(zhao)赫(zhu)的小(da)可(fan)愛(pai)的忽悠都敢於接受,而亨利勛爵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怪蘇蘇而已,並且是人人都有的「本我」的顯化,我們為什麼要因為他金魚犯的定位而反對他的言論呢?
不能因人廢言嘛。
關於這個問題,歌德老爺爺要表態了。
以古典美女海倫為代表的「美」在《浮士德》中屬於較高層次的追求,與知識、愛情、權力並舉。然而歌德老爺爺認為,「美」這個東西是幻滅的嘛,浮士德博士根本停不下來!只有造成地上天國才是人類的大事,大快人心的大好事,哼╯▽╰。
為什麼浮士德博士所追求的「美」會幻滅?
因為浮士德博士所追求的,亨利勛爵所描述的並不是「美」,而是「性慾」。
人容顏的美,與與物無對,淵默沉靜的形而上本體沒有絕對的聯繫。甚至於說,人容顏的美,只是誘發人性慾的一個表徵,隨性慾的變化而轉移。
不僅僅是「美」,例如前面所說的知識、愛情、權力,其實都是性慾。浩瀚的星空,只是因為人有認為其美的需求而美,除此之外,星空的形態,與大便的形態沒有本質區別,與其他任何物質的形態都沒有本質區別。
並不存在絕對靜觀的「美」。
沒錯,傻家是一頭極端性學豬(╯。。╰?)。
但只有一種性慾是高於一般性慾的。
那就是人割裂性慾而更加接近形而上本體的痛苦追求。
太美了,請停一停。
呃。。。梅三姐,恁幹啥?(°□°/ )/
我認為
大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外貌,也會為了外貌俊美的人而著迷。
但有些人會自誇不為美貌所動,可遇到美貌的時候還是會招架不住,這樣才是膚淺的人。
換言之因為虛榮或清高而自詡不以貌取人的人往往還是會以貌取人。
還有我覺得王爾德是個唯美主義者,所以他說的話不一定適合所有的人。
愛始於自我欺騙,終於欺騙別人,這就是浪漫。戀愛總是以自欺開始,欺人結束。
————王爾德
木心 《論美貌》:
美貌是一種表情。
別的表情等待反應,例如悲哀等待憐憫,威嚴等待懾服,滑稽等待嘻笑。唯美貌無為,無目的,使人沒有特定的反應義務的挂念,就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其實是被感動。
其實美貌這個表情的意思,就是愛。
這個意思既蘊藉又坦率地隨時呈現出來。
擁有美貌的人並沒有這個意思,而美貌是這個意思。
當美貌者摒拒別人的愛時,其美貌卻仍是這個意思:愛——所以美貌者難於摒拒別人的愛。往往遭殃。
用美貌這個先驗的基本表情,再變化為別的表情,特別容易奏效(所以演員總是以美貌者為上選。日常生活中,也是美貌者盡佔優勢),那變化出來的別的表情,既是含義清晰,又反而強化美貌。可見這個基本表情的功能之大、先驗性之肯定。美貌者的各種後天的自為表情,何以如此容易感動人?因為起始已被先驗的基本表情感動,繼之是程度的急劇增深,或角度的順利轉變。
美貌的人睡著了,後天的表情全停止,而美貌是不睡的,美貌不需要休息;倒是由於撤除附加的表情,純然只剩美貌這一種表情,就尤其感動人,故曰:睡美人。
人老去,美貌衰敗,就是這種表情終於疲憊了。老人化妝、整容,是「強迫」堅持不疲憊,有時反顯得疲憊不堪。老人睡著,見得更老,因為別的附加的表情率爾褪凈,只剩下衰敗的美貌這一種慘相,光榮銷歇,美貌的廢墟不及石頭的廢墟,羅馬夕照供人憑弔,美貌的殘局不忍卒睹。
「只有淺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私以為木心從另一個角度說出了這個意思。
我很喜歡這句話,因為成就美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個人認為王爾德已經告訴我們了角色的分配,就像《不可兒戲》里Agly是王爾德的代言一樣:
Basil Hallward is what I think I am: Lord Henry is what the world thinks of me: Dorian is what I would like to be—in other ages, perhaps.
其實怎麼理解都行,正如上面其他答案所言所言Lord Henry是給Dorian下鉤的人,說話是有模稜兩可看人怎麼走的成分,也有道理的成分。畢竟要不是語言特別有張力說話特別有道理還特別能洞察人心,Mephistopheles或蛇怎麼交易成功啊各位。
實際上不羈的王爾德的作品和道德也是有一定關聯的,只不過我們要注意的就是,他更多在諷刺維多利亞時代的「道德」。
所以,「It is only shallow people who do not judge by appearances. 」 這句話,你當然可以認為:
1. 這話不對——Lord Henry就隨口那麼一說。
「他為自己的話有這種突然的影響力而感到詫異,他突然想起自己十六歲時看過的一本書,這本書向他揭示了許多以前不知的事情。他思考著道林·格雷是否正在經歷同樣的階段?他不經意地向空中射了一箭,難道竟中了靶心?」
而且反觀他和Basil的對話,又是另一回事,顯然這貨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本事一流。
而且開頭也談過了,美貌是不持久的東西,這也奠定了後面Dorian保持了美貌後各種作大死的事件。
2. 類似上面的觀點,就apperances而言不僅僅在於「臉」,也是外貌各種細節,善於觀察的人能夠發覺並獲取大量信息。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被教導 "Do no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是對的(www突然想起《美女與野獸》),但這種道德觀念我們內心是否真正認同,有去思考、分析還是僅僅聲稱我們不以貌取人,而內心實際上暗自judge過了?這種所謂的道德觀何嘗不膚淺,或者說假道學?
另外單純的,不被解讀的美就毫無價值了嗎?如果在其他方面有缺陷(比如病態的)這個美也該被否認嗎?
不一定。
自序中對十九世紀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調侃在文中畫家之口也有對應:「靈魂和肉體的和諧統一——那是多麼重要啊!而我們卻已瘋狂地把兩者分離,創造出一種粗俗的現實主義和一個空洞的理想。」
「我們已經失去了抽象意義上的美感。」
那麼王爾德想表達什麼?如我在前面提到的,怎麼理解都可以。請大家翻到這本小說的自序。
「藝術這面鏡子所反映的其實正是旁觀者,而不是生活本身。當評論家各持己見的時候,藝術家自己並不矛盾。」
以上。(回去可能會好好補充並寫上reference,手機編輯不方便。當然我要是沒更新你們也就忘了吧。)(挖坑!挖坑!就知道挖坑不填)
我只是單純地想起聽過的一句好玩的話:
Beauty is skin-deep,but ugliness is in the bone……
有的人會看,有的人不會看。我認爲這話就是這個意思。
我沒看過王爾德的小說,甚至生平介紹。
我只知道這個人是個著名的Gay和唯美主義者,人有點 cult,說了很多叛逆的警句。所以下面的論述都是開腦洞的結果,但我不怕被打臉。
排名第一的那個回答里引述了一段小說的原話。各種青春和美的頌讚,我覺得我的好基友經驗大概能讓我就著這個材料扯一點。
我曾有個記者朋友是Gay,長得挺帥,現在年紀大了。記得當初他找人做費翔的採訪說,要寫出那種「美男遲暮」的感受。我這個傻逼直男聽得直愣,真是頭回聽說世界上還有這種主題啊。另外,他的文字里有過這樣的句子:「我過去曾經是青春迷戀狂……」現在想起來有那麼點王爾德的意思。
什麼是青春迷戀呢?
某種意義上是對年幼性對象的戀物癖。
男性這個屌絲群體大概容易對於傲嬌的女性產生女神膜拜,那麼年幼的性對象自然就容易成為青春和美的頌讚對象。
別和我扯什麼男人說到底就愛洞小皮膚緊,那你們也太低級了。就會打臉是吧。
敏感的人和變態的人自然能從肉體上體驗到更高的價值和衰亡。比如時間之輓歌,比如美和純潔的被污穢。
當曹雪芹成為了一個老男人,當他要寫自傳要悼念自己的青春,是通過賈寶玉的眼睛來觀看一個女兒國的。這個女兒國不完全是賈寶玉的性資源,而是如警幻仙子的教誨,是更高的、懷著愛與呵護的」意淫」。所以葬花旁邊才有寶玉的偷窺,葬花體現了黛玉對於青春的美和喪失的悲劇意識,但受過牡丹亭「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啟發的黛玉,她的自覺程度仍遠不如寄託著老男人靈魂的寶玉。魯迅評價說:「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
直男透過年幼女性,在預見其衰亡的悲哀中來感受和抓住青春之美,這大概是無數文本的共同母題了。
那麼 Gay 呢?
我見過最好的寫少女的文字仍然是一個少女寫的,她可能是個潛在的雙。這篇文字對我精神的刺激絲毫不亞於 AV 上女同場景對於我肉體的刺激。
當一個 Gay 對自身的青春意識開始覺醒,或者當他老了,曾經的正太受如今變成一個大叔攻來獵取年輕男孩。對於青春之美和青春之逝相對直男群體會有更切膚的痛感吧。
通俗點說,直男看到年輕女孩大概會說,她真美,像我年輕時候的初戀。但多半不會說,他真美,我曾經也很美啊。
所以在同性戀的觀念體系里,青春鑒賞之人與青春鑒賞之對象,是一種鏡像結構——對照而非折射的鏡像結構。
《道連·格瑞的畫像》顯然是一種鏡像結構。無論是畫像的暗喻,還是美男主角和另外兩個鑒賞者。
我沒看過小說,也不了解小說與作者生平的關係(好像王爾德因為他的同性戀搞得挺慘的),單從其形式把握,鏡像結構非常合理的推導就是:對象即是自身,也即亨利勛爵就是道連·格瑞。所以我比較認同匿名回答者的說法:「那隻不過是另一個王爾德的內心。」
在畫像與人之關係上,似乎還是靈肉分離的主題,靈(道德)之衰朽與肉(美色)之永存。何以我們就能輕率得出,這是一個道德訓誡的故事呢?
未央生最後信佛了,故事的核心價值是這個宗教尾巴還是狗雞巴亂搞呢?
我記得90年代的東北火車上,會有小販操持著類似趙本山的排比腔調,售賣著少婦出軌,被人販拐賣的小報。
在道德 嚴酷 的時代,性之禁忌與誘惑是雙生子。排名第一回答者引述的梗概有那麼一股90年代書籍前言的味道:我們要辯證批判地理解 zi ben zhu yi 的腐朽生活……
當然,我不敢斷定,這個小說是一個偽裝的道德故事。但至少從敘事策略上來說,靈肉的對峙,道德背景下的狂歡故事,才是更有張力的。
我要是寫一個青春頌讚的小說,結尾肯定要把那個亂搞女人和生活的搖滾青年搞死,這才表達了青春的激情嘛。
以上是對王爾德身為 Gay 的論述。有點扯太多了,接下來還要談王爾德作為唯美主義者的部分。
但還是先從 Gay 開始。
我的另一個好基友說,拉拉是洞,Gay 是舞台。意思是說拉拉們像要挖個洞把二人世界埋起來。而 Gay 則要站到舞台中心。
所以你看Gay特別容易迷戀時尚,崇拜上層階級,傲嬌受們也特希望自己是引人注目的名媛。我觀察到他們對於對於性感女人的理解也是Dita Von Teese那種肉彈女神,因為有舞台感。
對於 Gay 群體來說,太多的人把閃亮的王爾德奉為他們的精神 lingxiu。對於不以生殖為目的的性關係中,在朝不保夕的邊緣狀態里,享樂主義也是自然的價值選擇吧。我惡意的猜想,多半僅僅是因為他出名人美穿的好,太具備一個時尚 icon 的特徵了。
像這樣的警句:時尚是一種讓人難以忍受的醜陋,以至於我們不得不每六個月就刷新一次。這樣擰著說的話肯定被時尚動物們愛死了。
我還記得Arena ——那本特別 Gay 的時尚男刊里,登過一組把恐怖 zhuyi、中東 zhanzheng和異裝癖、SM混雜在一起的同志時裝大片,標題就來自王爾德警句:One"s Real Life is Often The Life That One Does Not Lead.(一個真正的生活往往是一個不能掌控的生活)
請注意,如果把王爾德僅僅理解成時尚動物們的「表面」,時尚動物們的「以貌取人」,即使你是一個Gay,你也太低級了。
王爾德作為著名的「唯美主義者」,他在文藝及文藝理論上的現代價值才代表他真正的影響力。準確的說,他這個人本身就是現代性的,是時代精神的體現。
比如這樣的話:藝術並非模仿生活,而是生活在模仿藝術。
還有:藝術之所以為藝術,就是因為它不自然。
這是對於模仿生活論(另外的經典表述是: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現實主義的 fan dong 啊。
以小說為例,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小說不是文學(社會風情畫式的、百科知識式的、作者智識性的賣弄),小說是藝術。
藝術的核心是美,用現代的眼光來看,是文體、結構等形式的渾融之美——這裡所說的形式不是形式和內容二分法的形式,而是貝爾所謂「有意味的形式」。好的小說,和一個現代派繪畫或者一個裝置作品,構成方式的本質並無不同。
所以從現代性上來看,我認同朱文所說:紅樓夢不是一部偉大的小說,就像蹴鞠不是足球。
直到前幾天,我還聽到一個曾經寫作者的論調:現代派是失敗的,現實主義是真正偉大的。
在我短暫的文學生涯之後,在漫長的時尚雜誌生涯中,我還無數次的看到同行們拍什麼所謂創意的片子,用上什麼道具,表達什麼概念。人像本身的人物感、形式的構成美是被視而不見的。
說到設計,iOS7所引來的擬物之辨也證明了我們對於抽象美的恐懼。
@ Hi-iD 在他的博客里談過倫敦奧運會的 Logo 設計,分裂的碎片形式聚合在一起所體現的現代性,形式本身構成表達所具有的啟發性。反觀我們自身的 Logo 設計,基本是拿各種事物的隱喻來表達主題。
比如北京奧運的 Logo 的那個京字和運動圖形的關聯性。
說回倫敦奧運的Logo,難道不能從形式中體驗各種酷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碰撞、分裂、增殖和活力嗎?這是多麼具有倫敦氣質的表述啊,並不指向任何具體事物,但又說明了一切。
無數的證據說明我們的文化還處於一個前現代狀態,我們根本不懂得審」美」。
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王爾德作為」唯美主義者」的價值就凸現出來了——美具有獨立的價值,並不依賴社會學式的主題和指向性。
換句話說:反對闡釋。(蘇珊·桑塔格)
所以題目那段話里,真正有價值的不是那個聽起來咋呼的「唯有淺薄之人才不以貌取人」(王爾德愛賣弄驚人之語),它看起來反而有點膚淺。深刻的是:「世界真正的神秘性在於可見之物,而不在於不可見之物。」
我很喜歡這句話,把它用於知乎專欄的扉語。
蘇珊·桑塔格也很喜歡這句話,把它用於這篇著名論文的導語。
反對闡釋_百度文庫
王爾德還說:任何的藝術作品都無法表達觀點,觀點屬於人,而非藝術家。這很「反對闡釋」。
《反對闡釋》的結尾說:為取代藝術闡釋學,我們需要一門藝術 seqing 學。
這話也很王爾德。
(我操怎麼總發不出去,哪你媽有政治內容啊)
人家祖祖輩輩花了幾百萬年積累下來的優秀基因,不比你多上幾年學多讀幾本書牛逼。
美人和美景美食一樣都是神跡。
因為淺薄的人甚至沒有辨認美的能力。
推薦閱讀:
※自由創作小說 / 劇本的主題來自哪裡?
※如何評價《水滸傳》里的吳用?
※木心的藝術造詣到底如何?
※如果王健林家族宣布破產,王思聰能否寫出看破繁華的現代《紅樓夢》?
※有哪些關於 「江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