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選擇買無反而不是買單反,無反比單反好在哪裡?

題主是個數碼迷,公司同事買相機時,經常找我諮詢。


讓我好奇的是:每次給同事推薦單反,但是很多人最後都選擇了索尼微單。所以來知乎請教大神們,微單相比單反優勢在哪裡?


對我來說外形是最大的要素。

我喜歡Sony和富士的外形,徠卡什麼的當然更喜歡的,但是買不起,可就是對佳能和尼康的樣子無愛。


就我的渣水平,甚至連RAW都懶得調,輸出都是JPG就夠,偶爾後期也是裁剪加濾鏡。同樣價格的機器對我來說用單反和微單拍的效果都差不多,70%的功能我還用不到。這樣的話既然拍出的效果差不多,我也不是專業人士,為什麼不挑一個我喜歡的樣子呢?

其實私人方面我有個很重要的因素,高級單反都沒有翻轉屏!

對於一個喜歡拍貓的人來說,你是讓全程用自動檔還是讓我趴在剛剛給一群臭貓拉過屎的泥地里對焦嘛?

這種照片

這種照片

這種照片

這種照片

這種照片

木有翻轉屏我怎麼拍?
同理人矮也可以用翻轉屏。

況且有了翻轉屏偷拍(撲捉自然瞬間)也方便好多。

利益相關
Sony微單用戶。要注意的是所謂便攜什麼的也就那回事,掃街一個頭走來走去還有點差別,真要去旅遊兩個鏡頭一揣機身再輕也不便攜了。我現在的機器就一點也不便攜,純粹是我喜歡它的外形和用慣了。這是個很私人的事情。

曬一下前幾天用微單拍的。夜景部分我都是手持的,這種效果我覺得滿足大部分人需要了。。。

(我有花臂,你瞅啥,瞅你咋滴)


多數人本來就沒有買單反的必要,初學者不容易適應單反的按鍵系統,就如同我適應不了索尼的菜單。索尼菜單有點像卡片機升級版,新手容易用。外觀靚麗,輕便,適合出遊使用。

硬素質也不錯,掌握一點曝光和白平衡的基礎知識,索尼黃還是可以避免一些的。其他的參數,上面有人對比過,沒有辦法說索尼參數不好,但也提醒大家注意,比較對焦點的時候,用佳能80D的45點相位對焦模塊去比索尼的400多點系統,是一種討巧的比較方式,真正在工作方式上與索尼A6300的425點系統相對應的是佳能可以在LCD屏80%的面積內任意觸摸對焦。

使用體驗是見仁見智的事情,有人說索尼寫入慢回放慢,但我自己6D也不算快。在調菜單的時候,不適應索尼的系統。而且索尼的按鍵觸感不如佳能。這種主觀的體驗或許會有爭議吧,幸虧沒人看這個答案。

鏡頭群在可見的未來應該會各家持平,但設計鏡頭不是一日之功,索尼只靠大竹基之肯定不夠看。而且大竹給人感覺是不在設計一線了,他上一個鏡頭專利好像還是2012年的。新人站出來是好事,但只有新人的話,恐怕鏡頭就都是FE55/1.8那樣了。這種鏡頭在現今很討巧,難說優劣。另外,索尼比較重要的鏡頭如FE35/1.4,FE90/2.8,是加藤浩司、上原祐美子、RX1鏡頭的設計師等人帶著一幫新人搞出來的。以老帶新,索尼鏡頭設計部門的發展是不錯的。


說回索尼的FE鏡頭,變焦、定焦,從長到廣,包括旗艦的大光圈,都有了模樣,用戶選擇也自由一點。個人不太贊成「轉接各家鏡頭群」的說法,從六十年代到今天,各大相機廠都是建設自家鏡頭系統,開放鏡頭生態等於自斷財路。也許按今天的科技水平佳能尼康已經無法反制如metabone這樣的反向工程的努力,但在佳能開設自家全幅微單的時候,這些都未可知。遠的不說,就看這次MC11的表現,適馬並不想在FE這個有前途的平台上為佳能做嫁衣,主推的還是自家ACS系列。


你要知道,

不是微單比單反好,

是索尼的微單好.


好巧。我和題主一樣,也是個數碼迷。曾經也折騰過各種相機,現在用的是索尼微單,推薦過很多朋友買了微單——根據大家的反饋,用得都很滿意。

我就獻身說法,說說為什麼選擇微單:性能強大、價格適宜,最重要的易用性非常好,用戶體驗最好。

文章淺顯易懂,適合初入門的讀者。好了,咱們開始正文。(我是索粉,回答主觀,尼康粉和佳能粉不用往下讀啦,比愛心)

一、相機科普

拋開膠片黨不說,主流的數碼相機四大類:

  • 無反相機
  • 單反相機
  • 旁軸相機
  • 卡片機

旁軸相機的代表是徠卡,文藝青年的專屬,不適合咱主流用戶,就從購置清單上劃掉了。

卡片機緊湊便攜,但不能換鏡頭,所以對想要後期折騰的用戶來說,不太適合,所以也劃掉。

當然,如果你購置相機就是為了記錄日常,想買個輕巧的相機出門旅遊時拍拍,我十分推薦卡片機神器索尼黑卡 RX100,現在已經升級到第四代了,用過的都讚不絕口。

對於大多數要求較高的用戶,選擇就在單反和無反相機之間了。可能你會問,不是微單相機嗎,怎麼這裡多了個無反相機?

個中緣由是這樣的:無反相機的特徵是沒有反光鏡和稜鏡結構,大大縮小了鏡頭卡口到感光元件的距離,因此可以獲得比單反更小巧的機身,同時也能保證優秀的成像質量。

嚴格地說,微單是索尼的註冊商標,微單=索尼的無反相機

其他品牌也有無反相機,雖然我們習慣也稱之為微單,但真摳起字眼來,這樣的稱呼並不嚴謹。

--------------------

二、畫質和性價比


在這裡我必須強調:微單的微字,僅僅指體積和便攜,真比起畫質,微單絕對可以戰勝同價位的單反。不信請看??

說完了微單的強大畫質,我們再來說說性價比。索尼的經典微單 A6300,若論性價比是勝過同價位的佳能 80D 和尼康 D7200,你選誰?


索尼A6300和佳能 80D 的參數對比??

索尼 A6300和佳能 80D 的寬容度對比??

再來是劃時代的全畫幅微單、傳奇 7 系列的開拓者——索尼 A7 。索尼用自家的黑科技,將膠片大小的全畫幅感測器塞進 400 多克的小巧機身里。


咱們先比價格——六七千就能買全畫幅了;再比體積重量——算了不比了,簡直欺負人。


六七千的價格啊,還要啥自行車?還不趕快買買買,一起來守護姨夫的微笑?!

A7 系列全畫幅微單的性價比高到什麼程度呢,現在朋友找我推薦,我直接發下面這張圖過去,選預算內可承受的一款即可。

劃時代的全畫幅7系列??

------------------------------

三、便攜性與用戶體驗

說完了畫質和性價比,我們再來說說便攜性和用戶體驗。

所有女生找我諮詢相機,我一般都推薦 RX100 或者索尼微單。

為啥?

因為不是所有人都像「資深攝影愛好者」一樣背著沉重的大包出去玩。女生們背不動那麼多鏡頭,也不需要專門的攝影包,買個微單直接往包里一放,出門遊山玩水,賞賞景拍拍照,不要太舒服。

-------

用戶體驗好,也不是我隨口吹的。我們用事實說話,一般用過微單的,都特別喜歡以下幾點——

  • 取景

微單用起來特別舒服的一點是:拍照時,取景器所見即所得,實時預覽效果。

微單從取景到成像都集成在 CMOS 中完成,取景器里看見什麼樣,就是最終拍攝下來就是這樣。就算是剛入門的小白,都能很輕鬆的在取景器上查看景深、曝光和色彩配置。專業攝影師練好 M 檔要那麼長時間,但如果用微單,剛入門的新手也能輕鬆掌握。

  • 測光

還有微單的人臉測光也是好用到哭!拍人像的時候,管它是順光還是逆光,只要開啟大法的人臉識別功能,都以人臉正常曝光為準。特別是在逆光環境 + 閃光燈 TTL 模式拍攝的時候,這個優勢的強大顯現無疑。

  • 傳輸到手機

拍完了,可以馬上傳到手機上,使用各種強大的修圖軟體,修完直接分享朋友圈和微博,一氣呵成,不要太爽。

  • 鏡頭擴展性

題主你知道索尼的微單被大家稱為「萬能數碼後背」嗎?

微單的法蘭距短,可以轉接各種卡口的鏡頭並實現自動對焦,速度很快。

  1. 對於不折騰的人,基本的鏡頭就夠用了;
  2. 對於有錢想折騰的土豪,索尼微單有高端大氣的蔡司鏡頭;
  3. 轉介面可以讓佳能、尼康和徠卡等等都變成索尼的副廠鏡頭。

所以這麼看下來,微單唯一的弱勢就是電池耐用性了——多帶上一塊備用電池就能解決的事情,和單反多出來的重量相比,不知道輕到哪裡去了。

---------------

最後說說索尼去年的大殺器 A7RII,對普通單反來說是碾壓級的優勢:

來看看買點:

  • 全球首款全畫幅背照式無低通感測器,4240 萬像素
  • 對焦方面,支持 399 點的相位對焦檢測
  • 5 軸防抖系統,提供約 4.5 級防抖補償
  • 為了方便攝影師野外拍攝還提供了靜音快門,壽命高達 50 萬次
  • 還有 4K 的視頻錄製

性價比高到讓我控制不住體內的洪荒之力!


--------

重點說說這幾點,我覺得特別贊:

  • 五軸防抖

從此手殘黨在鐵手黨面前挺直了腰桿揚眉吐氣,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手抖了!

特別是晚上拍攝,光線弱,通常情況下必須提高感光度或者更大光圈,但這會帶來噪點或者景深受限。索尼的五軸防抖,可以在靈活使用景深的同時,保證畫面的純凈度。

  • 全新的4D對焦技術

先科普下4D對焦的強大之處:2D 對焦就是增強型混合自動對焦,覆蓋密集的對焦區域;更深層次的 3D 對焦,能快而精準地檢測+聚焦;4D 對焦就更厲害了,融入了時間概念,意味著實現了跨越四個維度檢測跟蹤被攝體,被稱為數碼相機對焦系統中的變革技術。


實測 A7RII 的對焦速度,贊到沒話說,達到了中級單反的水平,和 5D3 比感覺不出差別。

  • 高感光低噪點

CMOS 取消了低通濾鏡功能,在背照式設計的基礎上加入無隙晶元鏡片技術和納米抗反射塗層,從而提高了感測器的光線收集效率,實現了高解析度、高感低噪和高動態範圍。

最後我想對題主說的就是:不妨放下偏見,借一台微單來實際體驗下,就明白它的強大和舒適。通過我上面的例證,也說明了中高端微單可以媲美甚至超越普通單反。

為了姨夫的微笑,快點贊 (? ?_?)?

愛你們的 lucky 醬(づ ̄3 ̄)づ╭?~

(上面的圖片來自知友 @小芝麻)

這裡是一個把全部工資都拿來買電子產品的測評師 @luckystar,歡迎關注 ?(? ???ω??? ?)?

推薦閱讀:

對打算開始燒耳機的人,有哪些好的推薦?
OLED電視那麼貴,好在哪裡?
三星 Galaxy 手機使用的 OLED 面板的顏色表現為什麼那麼鮮艷?


無反與單反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本質區別就是

無反沒有單反所必需的反光板反射鏡面取景系統

也就是說單反如果去掉了反光板,那它就不是單反(單鏡頭反光相機)

而無反在其他的方面,與單反沒有本質的區別

這就決定了——無反在提供與單反相近的拍攝體驗時,不需要巨大的機身,法蘭距可以做的更短,同時取景器可以在更小的體積下實現更高的性能。

這使無反系統無論在取景體驗,還是在拍攝性能上,都相對於單反更有優勢,而且這個優勢是非常顯著的。

而A9證明了核心性能上無反的結構也沒有了問題。


那麼需要理解的是下面這段話

小只是無反相比單反優勢的一個總結性的表現

無反可以在(沒有光學取景冗餘的前提下)取景時獲得更全面更優秀的取景體驗,而單反當然可以實現無反相機的全部功能,但如果保留光學系統冗餘備份,則其體積和其他方面的成本會非常可觀,而無反現在的性能指標卻可以完全放棄光學系統而並不損失性能。

我說這些是在反駁一些人覺得「微單能實現的單反也能實現」,因為有光學取景系統,不代表就沒有電子取景系統,而這也是一些人反對微單在應用上具有絕對優越性的原因,他們覺得「微單能實現的單反也能實現,但反過來單反能做的微單卻不能」。大家都有,那麼我有的你沒有,我就比你好。所以單反過渡到微單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買單反就是比微單強的,我先說這一點就是因為至少這是一個有邏輯的疑問(對比我後半部分說的那些人)這個邏輯看似非常嚴密,但是最終你會發現你為了單反結構所付出的所有成本都是不必要的。也就是說你是花了更多的錢和臂力、空間去實現一個額外效用無限接近於零的結構附件。

很多比喻並不全面,包括我自己的,但我喜歡把電子取景系統和光學取景系統的區別比作電力機車和蒸汽機車的區別,而蒸汽機車不是不能電氣化,但電氣化了之後你就會發現它作為核心的蒸汽動力系統就完全沒用了,這也是我說「單反」和「無反」的區別,而不是「電子取景系統」與「光學取景系統」的區別的原因

電氣化的蒸汽機車會最終因為蒸汽機冗餘設計的不必要而完全淘汰掉蒸汽系統,而無反功能加成的單反也會最終因為反光鏡系統的冗餘設計不必要而完全淘汰掉光學取景。

那麼反光鏡在性能上是不是完全不必要又成了很多人的疑問,非常非常多的人認為ovf具有天然的優越性,因為它零延遲,符合直覺,但這麼說的人往往是忽視了這些年來EVF的發展以及今後的發展可能

或許有人會說今後的發展可能這種事情現在我又不需要,你得證明現在,EVF就比OVF好

這個視頻很說明問題了


視頻封面索尼A9 佳能1DX2追焦性能對比bilibili.com視頻

索尼A9 佳能1DX2追焦性能對比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0006382/

這個視頻說的是介紹追焦性能,但是卻已經把延遲、黑屏中斷等問題一併展示了,而電子取景在AF刷新率(AF可獨立於快門與反光板工作)、拍攝過程總延時上優勢卻是光學取景無法追趕的

除了那些EVF不論進步到什麼程度但只要看EVF眼睛和拍照效率就會受損失的消費者,光學取景在性能上就是沒有必要性的,而這部分消費者,我並不認為會真的很多,很多人只是因為自己覺得單反好,才覺得OVF好而已,偏見是主觀的,但偏見的存在是客觀的。而有偏見的人越來越少,其實也是客觀的,正如當年覺得手機沒有按鍵不好用一樣(甚至即使是現在手機按鍵也有虛擬鍵不能替代的功能比如盲撥緊急電話,而反光鏡卻沒有什麼是電子系統取代不了的)。

===========================================================

承接上面一大段,所以重複一遍「小只是無反相對於單反優勢的一個綜合型表現」

這一條下面是反駁「微單只是小,鏡頭大了沒優勢了」「微單體積做大失去了微單的初衷」、「微單太小導致頭重腳輕」等觀點

從微單有啥優勢方面,有些人僅僅覺得就是體積而已,問題是我們就算僅僅看到了小,換個方向你就理解了,不看別的,但就「小」這一個視點,我們如果反過來看——如果單反也要做這麼小,需要什麼代價,你就知道微單做小,是多麼有意義了,如果單反做到A9那麼大,還要保留A9的性能,那麼結果就是反光板被無限壓縮至絕對不可能有無反EVF那麼好的取景體驗——如下圖

我們不考慮高端單反實際上被底部電池倉佔用的空間,只說必要部分的主機體,你會發現,高端相機(1dx2)要做到放大率0.76x 視野率1x,就會變成整個機體的絕大部分都被反光箱和五稜鏡佔據的情況,而A7R2隻要一個小額頭就能做到0.78,RX1R2更是在彈出框里做到了0.74,而如果想更大,徠卡SL的取景器做到了0.8

所以「小」,看似簡單,但卻是「很重要」而「單反結構」再努力也不能減肥的至關重要的因素,說微單只是小了只是輕描淡寫,沒有意識到「小」有多厲害而已

上面這是從單反邏輯反過來看

下面再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小」本身在微單上反過來的邏輯——大

我一直重複無數遍的一句話我預計今後還是會再繼續說無數遍,因為很多人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是沒有邏輯的。就是:

體積小了,想大,可以大(當然仍然保持盡量小是最好的),但若是本來就大了,小不回去

法蘭短了,想長,可以長(當然仍然保持盡量短是最好的),但若是本來就長了,短不回去

而這裡我故意用「微單」這個詞指代無反,就是因為,很多人覺得「微單微單嘛,不就是為了小」

但事實不是這樣,且不說SL本來就更大了

而微單如果想要做更大,不但可以大,更是可以加入更多的附加功能的

所以微單「大了失去初衷」,或者「只是小了卻失去了和鏡頭的平衡性」的說法,都是沒有邏輯的


先上圖壓壓驚。

從左往右:

Pentax ME Super + Winder ME + LOMO Volna 50/1.8

Sony NEX-6 + smc PENTAX-FA 1:1.9 43mm Limited + Zhongyi Lens Turbo II

Pentax K-S2 + Mir-1 2.8/37A (ZOMZ)

購入順序:K-S2 &> NEX-6 &> ME Super

K-S2 是去年 9 月買的,用了一段時間以後發現還是離不開無反,於是賣掉原來所用的 a5000 換了二手 NEX-6. 而步入今年更是因為課程(MDOCS Courses Spring 2017)原因發現 NEX-6 的出動頻率越來越高。

無反(NEX-6)優勢

  • 輕便
  • 電子取景器(視情況而定)
  • 更多的鏡頭選擇(轉接、減焦鏡等)
  • 更強的高速連拍性能(視具體產品而定)
  • 更強的視頻功能(視具體產品而定)

單反(K-S2)優勢

  • 光學取景器(視情況而定)
  • 更強的電池續航(一般而言)
  • 更好的人機工效(視具體產品而定)
  • 機內防抖
  • 防水

NEX-6 的優勢是很明顯的。首先,我奉行共用鏡頭群原則:我的大多數鏡頭(除了兩支適馬 DN 自動頭是 NEX-6 獨佔)基本上都可以在我的三台機器(FA)或者兩台數碼(DA)上通用,而無反則在轉接上提供了更多可能:藉助減焦鏡轉接全幅鏡頭,可以獲得准全幅性能(而單反則因為法蘭距原因無法實現)。其次,電子取景器能提供比光學取景器更豐富的信息(放大對焦等)。

但是與此同時,NEX-6 劣勢也很明顯:常開的感測器和液晶屏/電子取景器燒電飛快,加上體積限制導致的電池容量偏低,使得電池續航明顯不足。以及由於軟體先天不足導致人機工效很成問題,如無法設置按鍵對焦、沒有用戶自定義模式等。

但是相比之下,K-S2 的劣勢則在某種程度上則限制了它所能運用的場景:羸弱的視頻性能決定了我無法將其用於 MDOCS 的紀錄片課程;但是其機內防抖則使得我在特定環境下會選擇它(如跟焦、可預見手持低速快門場景等);而去年年底在魔都轉機間隙拍車,雨淅淅瀝瀝下了一天,該相機和 HD PENTAX-DA 1:2.8-4 20-40mm ED Limited DC WR 的組合成了室外機位唯一可靠的選項。

總之任何一個相機系統都有其局限性,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微小的經驗。作為鐵路攝影的工具,二者互補,沒有明顯高低之分。

我沒有提及出片,是因為不同相機出來的片的差別已經微乎其微,而且都能滿足需求。這個直接上圖就好。

K-S2:

Mir-1 2.8/37A

smc PENTAX-FA 1:1.9 43mm Limited

HD PENTAX-DA 1:2.8-4 20-40mm ED Limited DC WR

smc PENTAX-DA 1:4 15mm ED AL Limited

NEX-6:

smc PENTAX-FA 1:1.9 43mm Limited + Zhongyi Lens Turbo II

smc PENTAX-FA 1:2 35mm AL + Zhongyi Lens Turbo II

LOMO Volna 50/1.8 + Zhongyi Lens Turbo II

Auto Sears MC 50mm f/1.4 + Zhongyi Lens Turbo II

a5000:

Super-Takumar 1:2/35

而且質量夠出版用途

也夠在學校圖書館展出

quot;Railroad Crossings in Cities -1quot; by Sijie Bu

ENSINOR 24mm F2.8 Macro

quot;Railroad Crossings in Cities -2quot; by Sijie Bu

quot;Railroad Crossings in Cities -3quot; by Sijie Bu

Pentacon 30mm f/3.5


能上網


有人單反說明書都不看,只會用全自動檔,連P檔都玩不轉,只會jpg出圖發朋友圈。這種人偏偏是一定要買單反的,為什麼連單反上眼花繚亂的按鍵是幹嘛的都不知道還要買呢,因為要的就是這種看不明白什麼用才有裝逼的效果啊。
寒假裡跟同學一起出去玩,他帶了單反,我帶了微單,然而我很好奇的看到他打在全自動檔。,之後為了拍一個大一點的廣角,我借來了他的相機一用,就順手調到了A檔,問他怎麼調曝光補償,然而他既不知道怎麼調曝光補償,也不知道A檔是幹什麼用,據說他買了相機這一年裡,一直用的全自動檔位,也沒有開過liveview模式,也沒有掰下過那塊高大上的側翻屏。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
我覺得對於一個入門玩家來說,易用性比專業性要重要一點吧,是,五軸防抖,4K,無損raw,側翻屏,雙核對焦,全十字對焦點,雙撥輪,很美好,但是人家都不會用有什麼用。
單反我也會用,不就是把我相機的菜單功能集成化一下分散到實體按鍵上嗎?再把電子取景器換成一個只能靠猜測得到最終成像方式的光學取景器,再把連拍速度降低一下,加上一個波輪。
可是我圖了個啥,靠猜取景我也可以啊,可是放著M檔無壓力的evf不要,靠ovf拍兩張用一張?連拍速度那麼慢,等拍完球都沒了,獨立AF對焦吼不吼,當然吼啦,但是講道理,現在微單的對焦速度真的那麼悲劇嗎?我覺得以索尼的A6000系列來看,可能比一些單反要快吧,
帶微單我可以塞到兜里,扔書包里,上課帶著,有想拍的就掏出來咔嚓一張,買了單反,我總不能上課背一相機包吧,因為不方便帶,而只能扔宿舍吃灰,就像那位同學,微單的意義在於把相機放到兜里。
作為一個翻山涉水的火車迷,相機背脖子上吧,不方便,裝相機包里吧,車來了不方便,我拿一微單,可揣可掛,來車就拍,也不缺啥。
另外,好像真的有人信反光板影響成像,對於那種大神我就想說一句,火電拍夜景,水電拍人像。謝謝


為什麼有些人選擇買無反而不是買單反,無反比單反好在哪裡?
這個問題,對於我這個賣了全幅單反買截副無反的人,有切身體會與完整答案。
無反比單反好在哪裡?好在,我重新讓自己明確了我喜歡拍照了!
曾幾何時自己還用著全幅單反+適馬ART系列一堆鏡頭,大、重,樂此不疲,直到有了孩子,體積與重量成了外出帶它們出去的最大阻礙,因為首要條件是照顧小孩。
快速反應背帶能解放我的頸部壓力,但解放不了肋下的自由度。逐漸地我不再願意帶著這堆鐵疙瘩出門了,因為出門必帶小孩呀!
我問自己是不是不再喜歡拍照了,答案是想喜歡,但是喜歡不起來。
然後我毅然賣了全幅單反以及所有ART鏡頭,「降級」成了截副無反。體積是三分之一,重量是二分之一不到,我覺得自己變輕鬆與自由了,也更願意帶著小機器出門到處走了。
至於缺點,我想想看,連續對焦的咬合力不夠高,連拍黑屏現象較為明顯(現在的6300、X-T2較好解決了),電池續航力大約是單反的三分之一。容易發熱。
但這些不是我的拍照題材所要重視的點。

所以,有的時候如果擺脫畫質迷思的框架,那麼獲得的樂趣會更多,至少對於我是這樣。
共勉。


感覺這個問題跟那個為什麼有買得起蘋果的人寧願買安卓也不買蘋果一樣無聊
微單和單反本來就是平級概念啊
順便,我爺爺活到99歲


單反、微單(無反)有何不同

文章來源於公眾號:相機筆記 歡迎關注

已獲得作者授權


微單的機身可以比同規格單反更輕更薄

微單不能提供接近100%視野率的光學取景

微單相機沒有反光板、五稜鏡/五面鏡、獨立對焦/測光模塊,因此機身可以比同規格的單反相機更輕更薄。但這也只限於機身,鏡頭(特別是高畫質、高規格鏡頭)方面差別很小。

除富士X-Pro系列外,絕大多數微單相機僅提供電子取景(液晶屏或電子取景器)。富士X-Pro系列採用的是旁軸光學取景器,視野率較小、視差較大,拍攝體驗與單反相機的光學取景有很大差距。

雖然微單相機的誕生比單反相機晚了100多年,但我們可以把數碼單反看作是「微單相機的擴展」——微單相機能做到的,比如所見即所得電子取景、高精度AF、靜音拍攝,單反相機理論上都可以實現。因為今天的數碼單反都能提供光學取景、實時取景這2種工作模式。在實時取景模式下,數碼單反相當於一台有多餘組件的微單相機

單反的優缺點

採用五稜鏡、五面鏡的單反相機,是光學取景中最接近所見即所得目標的。和旁軸取景、雙反、毛玻璃腰平取景等方式相比,採用五稜鏡、五面鏡的單反相機可以準確呈現構圖、焦點和一些鏡頭濾鏡的效果。

單反相機的核心是反光板,它讓取景、對焦、測光、成像等元件可以獨立工作。尤其是在拍攝具有突發性的題材時(比如體育比賽、野生動物),單反相機可以提供最快的響應速度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單反的最大優點大概是鏡頭、附件可選空間大——準確來說,這是佳能、尼康單反的優點。至於單反相機的短板,一方面是機身較為笨重,另一方面則是絕大多數產品無法實現全靜音拍攝。

微單(無反)的優缺點

和單反相機相比,微單相機無論使用電子取景器還是液晶屏,都能提供接近最終照片的取景效果(構圖、曝光、色彩和景深),並且沒有速度差異。而大部分單反相機在使用液晶屏取景時,對焦、響應速度會變慢一些。

目前,大多數微單產品主打緊湊輕便,像徠卡SL這樣的「巨單」並不多見。當然,「緊湊輕便」也是相對的。比如富士GFX 50s,單看機身很難和「微」字聯繫在一起,但它確實要比其他44×33mm畫幅數碼單反小巧緊湊。

在今天,微單的最大缺點是鏡頭、附件還不夠成熟,缺少像佳能EF 50/1.8 STM那樣的「高性價比」產品。至於續航問題嘛,其實一些單反相機在實時取景、短片拍攝下的續航能力其實也很一般。

成像質量誰更好

在之前的「不糾結」系列文章中,ET已經強調過了,決定一款相機成像質量的主要因素是感光元件、鏡頭和圖像處理器,而這裡並沒有相機結構。所以,單反、微單成像質量誰更好這個問題只能具體產品具體分析,沒辦法一概而論

當然,無論是單反還是微單,如果機身結構非常緊湊(或者採用機身防抖等隔熱結構),都會犧牲一部分散熱性能。而熱噪點是影響動態範圍,特別是長時間曝光動態範圍的主要因素之一。

對焦性能誰更強

如果拍攝體育比賽或是野生動物,ET肯定選擇高端單反相機。對焦速度是一方面,光學取景在面對突然出現的被攝對象時,取景感覺也會更好一些。

但如果只是拍拍人、拍拍景,記錄日常生活,那麼微單相機的對焦會更好用

- 大部分微單相機都可以在整個畫面的任意位置對焦,更容易先構圖後對焦,而單反相機在光學取景下的對焦點數量有限、覆蓋區域較小

- 微單相機直接使用感光元件對焦,消除了跑焦隱患,可以更放心的使用大光圈拍攝。

其他問題

單反難上手,微單不專業?

佳能、尼康都推出了帶旋轉式液晶屏、支持觸摸操作的單反相機(佳能單反在實時取景時的對焦還非常快速)。索尼、奧林巴斯、松下的高端微單也在商業、旅行、生態、視頻等專業領域大放光彩。簡單一句話:和相機結構沒關係的事,不要用結構來做判斷

微單相機沒有快門壽命?

快門壽命不是快門按鈕的壽命,它原指機械快門的可工作次數,現在也被用來描述一部相機所有零部件的壽命。絕大部分微單相機都採用機械快門,所以微單相機也有快門壽命。有這個疑問,說明你把快門和反光板搞混了

微單相機機震更大?

早期的索尼微單相機在拍攝1張照片時需要快門起落兩次,確實會增加機震(最後1款必須兩次快門的產品是A7R)。現在,幾乎所有微單相機都提供了電子前簾快門或靜音電子快門,可以做到幾乎零機震、零噪音拍攝。與之相比,單反相機在光學取景時的機震、噪音更大。


單反市場被失去創造力的品牌壟斷了~
索尼和富士每年會出幾款有亮點的微單產品。


你自己試試不就知道了?


看了很多單反黨和無反黨沒日沒夜喋喋不休的爭吵,感覺很無聊,什麼器材拍不了好照片呢?

單反微單我都有

那麼我就來說說我買這兩台器材的原因吧!

先說佳能

第一,我沒錢買索尼的鏡頭,甚至沒錢買佳能的35mm鏡頭!所以我不得不選擇永諾,所以!我只是給永諾鏡頭配了一個全畫幅機身而已!6D成了唯一的選擇,現在我有35/50/85三隻F1.8的鏡頭,如果選擇索尼,你可以去看看這三隻要多少錢。

第二,佳能不錯的色彩演算法和噪點優化使得直出照片就有不錯的體驗,有時候不需要再進行後期也可以交片。

下面說說我為什麼買A6300

原因只有一點!同價位里無比強大的視頻功能!強到難以置信!

它有超採樣的4k(這是最主要的)

有1080p下120fps慢動作,

有slog3,

有視頻時的連續自動伺服對焦,

有了這台機器加上一個三軸穩定器我可以一個人完成所有視頻工作了!不用佳能錄視頻,因為佳能單反那個1080p畫質實在是太差!雖然色彩不錯但是畫質我無法接受。但是佳能的全像素混合對焦真的非常非常好!說真的如果這次80D有了4k我肯定不買A6300繼續佳能了!因為我手裡一堆佳能鏡頭就可以用了,而索尼想完成視頻伺服對焦必須用e卡口鏡頭。至於索尼那強大到宇宙極限的對焦系統和連拍我真的沒用過,我只用它的視頻功能!

這裡也說一下你們不知道的索尼的缺點

第一,索尼視頻的色彩,簡直可以說就是國產手機的感覺,真的沒錯!如果你看過山寨機的照片,嗯,就是那個色彩,還好有slog3讓我可以後期調色,有沒有色彩不錯的呢?據我一個朋友說索尼萬元以上機器色彩還可以,比如A7S A7S2 A7R2 FS5 FS7等,據說索尼拿演算法把低價位機器的色彩限制了,不知道真假

再一個索尼A6300開啟4k後

屏幕會突然變暗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想還是索尼的演算法和邏輯有點問題,這方面確實不如佳能尼康等老牌相機廠商,索尼的硬體確實不錯,尼康賓得哈蘇飛思都用索尼的CMOS,但是索尼演算法優化一般般,這是索尼的軟肋所在。

所以總結一下

我買器材從來不在乎它是微單還是單反,也不管它是佳能還是索尼!

只要在我的能力範圍內能夠實現我想要的功能我就買!這種購物法則我感覺比較理性,而不是一味的跟風,反對異己,微單黨和單反黨天天鬥嘴打架,有那時間不能好好學學後期和剪輯么?

自己手打的,全是乾貨!是我用完機器後的體驗,看完感覺有用的麻煩點個贊頂上去


優勢在三個方面:

1 無反結構沒有反光板的震動,會讓拍攝工作可控性更強,機身也會比單反小、輕一些,屬於便利因素。

2 更短的法蘭距會讓成像質量得到提升(這個仁者見仁了)。

3 SONY是市場上cmos的主要提供者以及相機革命的主要攪局者,新技術新探索層出不窮,所謂買數碼要買新。。。


這個"寧願...也..."用的很彆扭

目前的局面是, 對於大量消費者的需求來說, 微單是更符合需求的東西-- 畫質接近或超過同價位單反的前提下更加輕便

撕的滿天飛的機身性能那些東西-- 說實話能撕的滿天飛起就說明沒有哪一方有壓倒性優勢, 微單的輕便就好多了

反而你應該問, 為什麼有人寧可用傻大黑粗的單反也不用小巧的全幅/APSC微單? 對我來說是更好買到二手的便宜貨- -||| 高端用戶們考慮的更多 但是那些我不需要, 需要找你問器材的人, 也不需要


這個問題預設的前提就是:單反好,或者單反專業!

那雙反呢?機背取景呢?旁軸呢?加上現在的微單。和單反比各有擅長。

只有初哥才覺得拿個單反專業。

預設就是錯誤的,問題回答起來也就無聊了。

多餘的話:我現在還是旁軸+機背取景兩個作為主力拍攝,但從來沒覺得可以秒殺單反。方便、直觀、快速、長焦還是單反方便。


便攜 更能解鎖各種角度的拍攝 成像和單反一樣


你可以問自己:為什麼有人買筆記本,筆記本比台式機好在哪裡?
然後你會覺得豁然開朗。


樓上最高票答案簡直就是傳銷,我來負責給大法粉潑點冷水

1-價格上,優勢並不突出,具體淘寶去查。而且提醒各位相機小白,買這種可換鏡頭相機,別只看機身價格,真正玩起攝影來,鏡頭比機身貴的時候多了去了。如果你說,我不玩攝影,就是旅遊拍個照,那沒必要整這麼多有的沒的,直接黑卡走起。

2-便攜性上,談到這點好多人都喜歡用完爆來形容,其實這是最大的誤區。微單比單反體積小僅僅在於機身,但你確定裝上鏡頭後的微單還有優勢嗎?在確定的CMOS尺寸下,光學鏡頭total track總不能太短的(別問我為什麼知道,我自己就是設計鏡頭的),裝上鏡頭後的微單總長度普遍並不比單反短多少。更要命的是微單纖薄的機身前面吊著那麼大那麼長一個鏡頭,你不覺得彆扭么?人體工學呢?設計美感呢?用戶體驗呢?

3-鏡頭群。別說跟CN兩家比了,P家現在半死不活的,鏡頭群也比大法好。當然現在副廠頭逐漸支持了,缺鏡頭的情況有了較大改觀。如果你說,我不想折騰鏡頭,一個標頭夠了,那幹嘛不買黑卡?如果你說,我可以用接環。。。。

4-續航。這個是實在差太遠了。即使用evf取景,據測評也不比lcd屏幕省電多少(有知友說evf比lcd費電,未求證),而且evf看久了頭暈。

5-握持手感,入門單反完爆宇宙第一微單,因為入門單反再入門,它的手柄也是按照給人握持來設計的,而不用為了做薄機身逆人體工學行事。再加上前面第2點說的,機身能做小,但鏡頭你做不小呀,這一下子頭重腳輕,嘖嘖。別小看握持手感這個事情,出去旅遊或者拍素材,相機一拿就是幾個鍾。

吐完了槽,說說我認為微單真正比單反好的地方

1-對焦,準確來說是追焦。這個有人測評過了,同級別機器a6300優於80d。對索尼黑科技我只有一個服字。不過除非你是體育攝影師或者打鳥一族,或者希望專門買相機來拍攝好動的小朋友、寵物等等,這點優勢對你來說意義不大。而且,體育攝影師不可能用無反,因為續航太不給力。

2-sony的cmos性能領先佳能,但尼康賓得都用sony晶元,沒差別。

3-如果你是真の土豪,入了大法微單後,可以通過轉接試遍天下大部分單反鏡頭。

4-視頻拍攝,連拍

5-evf取景所見即所得,方便新手


推薦閱讀:

索尼為什麼會成為一種信仰?
工業設計方面,蘋果、索尼、諾基亞、三星各自的優勢在哪,是否有可比性?
《神秘海域 4》的畫面算是目前最高的嗎?
如何看待任天堂為日本第一有錢的企業,索尼負債超過一萬億?
如何看待索尼新出的RX100M4?

TAG:攝影 | 攝影器材 | 相機 | 微單相機 | 索尼(So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