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家庭是否適合撫養孩子?

母愛和父愛是否可以被代替?身為同性戀父母或者家庭的孩子是否容易出問題?

--------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從零開始的性教育,更多「性教育」「兒童教育」相關話題討論歡迎關注。


「One of the luckiest things that can happen to you in life is to have a happy childhood.」Agatha Christie (1890-1976)

一個家庭是否「適合」撫養孩子,主要取決於這個家庭是否能為孩子帶來幸福健康的成長,而和其他一切無關,包括這個家庭是同性戀與否。也就是說,我認為:對於一個孩子來講,家庭教育環境在育兒教育上的影響遠大於家庭組成結構。

因此武斷地討論同性戀家庭是否適合扶養孩子是不合適的,因為同性戀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個體和個體之間的教育方式也有極大的區別。在考察一個家庭是否符合收養標準時,雙方的教育背景、經濟狀況、心理調查等硬性指標比性向重要得多。

作為心理學學者,尤其面對我關注的兒童心智發展的題目,我希望以科學嚴謹的態度,讓數據說話,可能有助於我們放下偏見,更加清晰地看待這個問題。

記得我在英國硏究過一份關於同性戀家庭和異性戀家庭的調查報告,通過當地的領養機構,團隊選取了 130 個家庭進行調查。其中 41 對男同(gay)家庭,40 對女同(lesbian)家庭和 46 對普遍的異性(heterosexual)家庭。被領養的孩子里,最小的 3 歲,最大的 9 歲,必須是被領養了 12 個月以上才可以參加本次試驗。雖然不同種類的家庭孩子的年齡分布沒有區別,但是在性別比例方面,異性家庭領養男女比例差不多,男同家庭更多領養男孩,女同家庭則更多領養女孩。

這個試驗通過家長、孩子、老師三方,在具體家長育兒教育及孩子成長情況兩方面進行了研究:

1.家長育兒教育(parenting)

使用問卷:1. Th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 2. The Edinburgh Depression Scale; 3. The Parentjng Stress Form. 三份問卷都是測量家長的心理狀態,包括焦慮,抑鬱,壓力程度。分越高,問題越重。

面試問答:測量育兒質量,父母如何回應和面對孩子的行為,主要關注父母的溫暖和自控(warmth and control)。
比如:在面試問答過程中,除了家長形容自己的孩子的內容,還有他們形容時的表情,聲音,行為姿態,這些都包括在父母表達的溫情溫暖(expressed warmth),研究人員評分0-5,越高越好。
此外還有及時敏銳的回應(sensitive responding)玩耍時的樂趣(enjoyment of play)等等。

家長孩子互動觀察:
The Etch-A-Sketch task:用於觀察主要家長(primary parent,和孩子相處最多的那一位家長,在異性家庭里通常是母親)和孩子的互動。這個任務主要是兩人一起畫一個房子,但一人只能畫豎線,一人只能橫線。
The Coconstruction Task:輔助家長(coparent,和孩子相處較少的家長)和孩子的互動。兩人一起搭積木房子。
再通過這些任務進行評分1-7,越高越好。

2.孩子的適應成長情況(children"s adjustment)

使用問卷:1.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測量孩子心理適應情況,外在和內在問題(externalising and internalising problems)給主要家長和老師填寫,越高問題越多。2. The Preschool Activities Inventory (PSAI):測量孩子性別特徵行為(sex-typed behaviour),分數越高,行為中就有越多的普遍意義上男性的行為舉止。

通過這份調查的結果,可以總結出如下結論:

  1. 同性家庭的家長在身心健康方面比異性家庭更正面,更少的抑鬱和壓力;
  2. 同性家長在親子教育方面(parenting)表現出更多的溫暖、互動,更及時的回應,更少在教育孩子上有攻擊性(disciplinary aggression)
  3. 同性家庭的孩子都更少的外向型行為問題(externalising problems),這類問題很大程度取決於家長的壓力和心態,而非家庭組成結構;
  4. 很多人會質疑說是不是本身孩子本質的問題,其實不管哪類家庭的孩子,在被領養之前都有過一些程度上的早期的不幸(early adversity),但數據顯示同性家長反而面對這些挑戰處理得更好。
  5. 因為早期有很多研究都顯示母親在孩子成長和育兒教育方面重大和不可或缺得作用,這也是很多人懷疑 gay 家庭適合養育孩子的重要原因,但數據顯示其實父親很有可能也有能力撫養孩子;
  6. 家庭環境不同方面的因素(family processes)在育兒教育上的影響大於家庭組成結構(family structure)
  7. 很多人擔心同性家庭長大的孩子在性取向和性別特徵行為(sex-typed behaviour)上有一些問題隱患,但這個研究發現孩子在同性或異性家庭成長過程中,性取向和性別特徵行為並沒有不同。這說明父母的性取向對孩子性別認同和自我性別認知(gender development)並沒有影響。
  8. 以上的種種結論,很多其他類似研究也有相同的研究結果(Farr et al. ,2010a, 2010b;Golombok,2000, 2013等等)。

以上的研究結果,並不是想說明相比異性戀家庭,同性戀家庭更適合撫養孩子。而是旨在證明,並沒有任何一組數據顯示,同性戀家庭教育下的孩子,比成長在異性戀家庭的孩子要差。同性戀不適合撫養孩子這個觀點,大部分都來自於通過主觀的猜測,沒有具體的數據支持。

我們要認清一點的是,這些被領養的孩子,很多在原生家庭都有過不幸的經歷。有的母親有酗酒問題,有的父親有犯罪記錄,有的則被忽略(neglect),經歷過心理虐待(emotional abuse)甚至生理虐待(physical abuse)。可見這些原生的異性戀家庭,給予了自己的孩子更大的傷害。所以,我們應該像衡量任何家庭一樣,衡量領養的家庭是否能幫助這些孩子走出陰影,是否有能力給他們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更幸福健康的成長發展,而不是下意識地在一旁疑惑:他們會不會讓孩子變成同性戀?

從文化心理學角度出發,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份調查來源於英國,作為全世界對於同性戀最開放的國家之一,以英國背景作為研究的結果,可能在我們中國本土會有不同。當中的不同,很有機會是來自社會的偏見和對固有社會文化的思考,從而對孩子造成的影響。

但這份調查依然對於我們來講有很大的引申意義,起碼證明了同性戀家庭在扶養孩子方面本身不存在問題,而其實很多父母的壓力,是造成孩子問題的一個因素,而這個因素並不是來自於家庭結構,而只是來源於外界。如果是輿論壓力導致了同性家庭的一些問題,而我們又理直氣壯地說:「同性戀家庭天生就不適合領養孩子」,是社會文明的悲哀。

在孩子的幸福健康成長(A happy childhood) 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家長對於孩子的愛與教育,而不是性向。

本研究的文獻:
Golombok, S., Mellish, L., Jennings, S., Casey, P., Tasker, F., Lamb, M. E. (2014). Adoptive Gay Father Families: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nd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Child Development, 85(2), 456-468.

文中還提到的幾處文獻:
Farr, R., Forsell, S., Patterson, C. (2010a). Parenting and child development in adoptive families: Does parental sexual orientation matter? 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14, 164–178.

Farr, R., Forsell, S., Patterson, C. (2010b). Gay, lesbian,and heterosexual adoptive parents: Couple and relationship issues. Journal of GLBT Family Studies, 6, 199– 213.

Golombok, S. (2000). Parenting: What really counts? London: Routledge.

Golombok, S. (2013). Families created by reproductive donation: Issues and research. Chil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7, 61–65.


同性戀家庭是否適合撫養孩子?

答案是肯定的!

學術研究支持同性伴侶的平等收養權,同性伴侶家庭與異性婚姻家庭撫養的子女並無差異。

2010年斯坦福大學社會學副教授Michael Rosenfled抽取了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樣本的5%,其中包括3502個與同性戀父母生活至少5年的孩子,以及超過70萬個來自其他家庭類型的同齡兒童,對比研究同性、異性家庭中孩子在學校的課業表現。

在計算了樣本中兒童的年齡與所在年級平均年齡的差值,比較各種家庭形態中兒童的留級率後,Rosenfled發現生長在任何形態家庭中的兒童都要比福利機構好:在忽略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已婚異性戀伴侶的孩子留級率是最低的,為6.8%。男同性戀伴侶的小孩的留級率是9.7%,女同性戀伴侶的小孩的留級率是9.5%,差異並不明顯。但生長在社會福利機構的小孩留級率陡增為34.4%,少年監獄或感化機構的則高達78.8%。

  • 1997年12月18日新澤西州最高法院與公民團體庭外和解,這對同性戀人慶祝合法收養孩子。/Reuters

不僅如此,Rosenfled還建立一個更加複雜的對比模型,加入了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孩子的出生地、是否殘疾、種族皮膚、學校類型等多個變數計算留級率,同性家庭與異性家庭的差異更縮小了,僅有0.12%-1.13%的差距。這說明,在多因素的現實情況中,同性、異性對孩子課業水平的影響微乎其微,而與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的相關性更大。

同樣在2010年「Frank Martin Gill訴佛羅里達州衛生部」案,使得美國最後一個「同性戀收養非法」的州也因條款違憲,宣告了「禁止同性戀者領養孩子」歧視性條約的終結。

佛羅里達州居民Gill自2004年就開始向當地政府機構申請領養兩個男孩,政府因Gill的同性戀身份,以本州法律「禁止同性戀者領養孩子」為由拒絕了他的申請,Gill和同性戀伴侶遂將政府機構告上法庭,初級法庭在2008年裁決Gill勝訴。

2010年9月,佛羅里達州政府兒童與家庭事務部堅持認為讓Gill領養孩子的風險太大,重新提起上訴,並聘請了心理學專家George Rekers為此出庭作證。Rekers舉證說明被同性家庭收養的孩子「可能有更活躍的性行為」、「可能受到更多的外來嘲笑和欺侮」。但這位專家不久就被媒體爆出與一些反同性戀的宗教組織關係密切,又被稱為「反同性戀專家」。

  • 2015年7月4日,Martin Gill在給他6歲的養子綁鞋帶。/AP

最終,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第三地區上訴法院依然裁決該州的法律違憲,維持了地方法庭兩年前的原判。法官認為機構在評估領養人資格時應以兒童的最佳利益為考量原則,而Rekers的證詞立場令人懷疑,州政府機構「同性戀家庭可怕」的證據更沒有說服力;禁止同性戀者領養孩子違反憲法的平等權利條款,這項自1977年開始執行的條款隨即失效。

在全美同性婚姻合法之前,採用民事結合模式承認同性婚姻合法的州,賦予同性伴侶與異性婚姻除身份權之外的一應權利和保障,包括收養權。

因此,美國法庭考量收養家庭的條件是否對兒童利益最大化才是對孩子命運的負責,同時通過案例判決,將同性戀者的收養權堅定地歸為憲法所賦予的平等權利。


本文首發於【浪潮工作室】(微信ID:WelleStudio163),歡迎搜索關注,帶你了解更多關於同性戀權利的解讀!


看到評論區出現非常震撼我內心的一段話,來自知友 @樂樂:

我以前就討論過這個話題,我一直覺得這個話題很可笑。首先一點,為什麼這世界上能有孩子被領養?為什麼能有孤兒的存在?這些孩子本身可能就是無父無母,或者雙亡或者被拋,尤其是被拋棄和販賣孩子的,歸根結底這本身就是異性戀自身對於生育權的自我褻瀆,而當同性戀去接納這樣一個本身就一無所有甚至被異性戀父母當金錢交換的孩子給他們一個家庭時候,竟然有人會跳出來質疑同性戀是否能領養,是否能替代母愛or父愛,這不是搞笑嗎?

雖然可能用詞比較直接激動,但是卻一瞬間打開了一個全新視角。
當人們各種judge、批判、譴責、質疑他人的時候,請首先看看一切的源頭。

歧視是什麼?就是明明是所有人都會出現的問題,卻偏偏在一類人身上放大。
同性戀領養的艱難就在於此,人們對此大部分的擔憂,都是源於偏見和歧視,但是其實仔細觀察生活中普遍的異性戀家庭,很多悲劇,難道就是因為父母是異性戀而變得理所應當么?
不管是同性戀異性戀,只要是個人,就有好有壞,有負責的不負責的,這是人的性格本質,和他的性取向有什麼干係?

--------------
這答案蟄伏一段時間又被頂了。難得在這種問題下我的評論區一片祥和。
吾心甚慰。
以上的論據肯定有不足之處,因為這些均來源於現有的調查數據,並且我找不到太新的數據。我不想討論每個數據代表了什麼或者足不足以證明什麼,而是想從一個比較宏觀的趨勢來回答樓主的問題。
這些數據零零散散的可以構成美國社會對於同性戀領養的一種調查、考證、寬容以及逐步的接受。數據不一定很有力,也不能完全反映所有的問題,因為人心難測。但是它們起碼可以說明,同性戀領養並非人們想像中的那般如洪水猛獸。起碼有那麼多這樣特別的家庭存在,並且好好活著。
或許我的思想比較超前,看待問題更容易從比較本源的東西出發而非皮相。
並且我認為,「歧視」的存在,就是因為大多數人的眼睛都被一層層的皮相所掩蓋。歷史的進程就是將這些皮一層層剝去。最後發現,其實你就是你,我就是我。

----------------
原文:

樓上許多答案都想當然了。這是個非常大,也很現實嚴肅的命題。所以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希望大家可以從更廣闊的視角看待這個問題。

@jyo gan 是我非常尊敬喜愛的答題者,但是這次我不得不為他點了反對。我反對並非他持「不支持」的觀點,而是他失了最基本的客觀。
我個人雖然非常支持和肯定同性戀家庭領養孩子,但是到底適不適合,還要靠詳實和調查和研究說話。
要討論這個問題,前提必須是一個國家有法律支持同性戀合法,以及也有關於同性戀家庭領養的相關法律存在。這點上,美國算是比較完善的,所以我答案中引用的資料均來自美國。
好吧,正文開始。
------------
一、什麼是Sexual Orientation(性取向)?

Sexual orientation refers to an enduring pattern of emotional, romantic, and/or sexual attractions to men, women, or both sexes. Sexual orientation also refers to a person"s sense of identity based on those attractions, related behaviors, and membership in a community of others who share those attractions.

說白了,性取向是一種單純的「性吸引的取向」。而性取向,和一個人其他關於性別和性的認知都不同。無論你是生理、心理、社會角色認知規定下的哪個性別,性取向都只是決定你喜歡什麼性別的人,而不能決定你自己到底是什麼性別。而很多人在這第一步就容易混亂。

同理,性取向更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人品、能力、性格、人際情感等社會因素。

-------------
二、同性戀者在撫養孩子方面是否一定弱於異性戀者?

相信很多反對同性戀家庭領養孩子都是基於以下幾點因素:
1. 同性戀者在精神方面多多少少都有點問題
2. 同性戀母親相較於異性戀母親更缺乏母性(同性戀父親同理)
3. 同性戀父母在工作家人時間分配以及教育孩子方式方面不如異性戀父母

那麼調查的結果又是什麼呢?
1. 很早就證明了,同性戀是一種性別吸引取向,而非精神疾病。雖然同性戀在社會上處於比較脆弱和弱勢的地位,也多少被戴著有色眼鏡看待而有著一定的壓力,但是沒有任何醫學科學上的證明同性戀一定會帶來心理上的錯亂。
更重要的是,組成家庭並準備領養孩子的同性戀,在自我定位上是比較清晰的。因為他們已經出櫃,說明他們有足夠的心理承受力來承擔社會的壓力。同時他們也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來對孩子負責。而那些因為自己是同性戀而精神出現問題的,基本屬於被外界壓力導向,自我定位不清晰造成。

2. 母性和父性不是人性么?一個父親母親對孩子的愛和渴望,和性取向有著科學性或者醫學性的必要關聯么?

3. 這點就更不能立足了。教育孩子的方式和父母的性取向沒有任何關係。研究無法給出科學性的證明同性戀父母的性取向會是他們成為不合格父母的主要標準。
就好像異性戀父母中也有千千萬萬個渣父渣母一樣,和性取向沒關係。
甚至有些同性戀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更優於異性戀父母,但是同樣沒有研究可以證明這是有普遍性的。

一切是父母眼界、涵養、文化、收入、階層的問題,而非性取向的問題。

---------------
三、在同性戀家庭生長的孩子到底受怎樣的影響?

撇去父母是不是同性戀的問題,大家更關注孩子本身。而許多反對同性戀領養的聲音的觀點更多是基於這種「特殊」生活環境對於孩子會帶來哪些不好的影響。反對的觀點大致有:

1. 孩子會被同性戀父母騷擾
2. 在性別認知很明確的社區,孩子容易被取笑和被欺負
3. 同性戀家庭長大的孩子也會變成同性戀
4. 孩子在「非自然」生活模式下的成長會給他們帶來各方面的問題

以上這些擔憂,有些是我這個同性戀家庭領養孩子的支持者也難免會有些憂慮的。所以我們來看看曾經針對這些擔憂的研究都有著怎樣的結果:

1. 在一個分析269個被父親或母親性侵的孩子的研究中,只有2個犯人是同性戀。在這些孩子中,更多的是男孩子被自己的父親性侵。而在這些父親中,74%有著異性戀情侶或性伴侶關係(與孩子的母親或其他女人)。
針對異性戀和同性戀家庭有孩子的基數差異,這個研究的比例似乎不能得出直接的結論。但從研究的另個角度看,異性戀父親性侵自己的兒子(這是同性性侵)占這些被性侵事件的多數,還是能說明一些問題的。雖然可能和同性戀父母關聯不大,但是至少說明父母性侵孩子不能只在同性戀父母中討論,異性戀父母也不能避免。
這項研究可以看出「危害自己孩子的行為不是同性戀父母的專利」。所以這種說法根本不能作為反對同性戀領養的理由,因為在這類性侵兒童的惡人中,有同性戀也有異性戀,這種人性的醜惡,拿性取向說事就沒必要了。

2. 這是事實,也是主流社會認知下帶給孩子們的一個挑戰。但是這種情況並非完全無法控制。Abby Ruder是一個理療師、女同性戀、以及一個孩子的母親。她考慮到孩子以後可能面對這方面的困難,於是她除了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對於自己有兩個母親的接受感和平常心,也時時教育她如何保護自己的。Abby認為,一個家庭不需要「be out all of the time」,就像異性戀家庭也會告訴孩子不要在外人面前說自己家太多的信息,Abby也這樣教育自己9歲的孩子。她很高興的說::「My 9-yr old… has become very adept at knowing when to tell people that she has two mummies」。

所以在這點上,任何人都沒理由抱有極度樂觀或悲觀的態度。正常的生活、正常的教育孩子、正常的保護自己的隱私,就可以了。
但是事實上要很好的履行這一點很難,因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平衡自己和環境的關係的。所以這一個擔憂是很客觀,也是需要大力克服的。如果不能改變周圍的環境和周圍人的看法,那麼就只能從保護自己,讓自己輕鬆的角度出發。

3. 沒有任何研究或數據表明生長在同性戀家庭的孩子相較於異性戀家庭的孩子一定會或更大可能成為同性戀。一個學者表明:「如果一個異性戀家庭無法100%保證自己的孩子一定是異性戀,那麼也完全沒有理由斷定同性戀家庭長大的孩子也一定是同性戀。」
一個研究抽取了300個同性戀家庭成長的孩子,分次12個組,但是最終並沒有找到證據證明這些孩子在對性取向方面有什麼混亂。自己喜歡男孩還是女孩,並非受自己父母的影響。
而且不客氣的說,就我們這一代所有的同性戀者,他們90%以上是生長在異性戀家庭吧,那麼這又說明了什麼?怎麼父母都是異性戀,這世界還有這麼多同性戀呢?為什麼這麼斷定,同性戀家庭的孩子一定是同性戀而不是異性戀呢?

4. 很多人擔心說同性戀家庭成長的孩子,更容易在精神成長、自我認知、自尊自愛、同齡人關係中出現障礙或問題。
但是在1992年的一個叫Children Development的研究表明,沒有直接證據證明同性戀家庭的孩子對比於異性戀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這類的問題。

反而關鍵在於:父母對於尊重和支持孩子成長和自主以及培養他們形成獨立人格以及家庭概念的能力給孩子帶來的影響,遠遠大於只考慮父母自身性取向帶來的影響。
我不覺得一個生長在天天家暴的異性戀家庭的孩子的所受的負面影響會少於生長在溫馨平穩的同性戀家庭的孩子。
所以還是那句話,是父母個人能力的問題,而非性取向的問題。

----------------
四、一些數據(2000-2005年)

The Evan B. Donaldson Adoption Institute在2000年時候抽樣選擇了全美所有51家public adoption agencies以及全美一半以上的844家private agencies進行關於同性戀家庭領養的調查。其中307家回應,在剩下未回應的agencies中,有1/3表示不處理有關同性戀家庭領養的case。

調查結果顯示(數據來自所有領養機構,不只是那些回應的):
1. Agencies中願意把孩子交由同性戀家庭領養的數目在增加
2. 60%的agencies接受self-identifed(有準確穩定的自我定位) homosexuals的領養申請。
3. 2/5的全國範圍內的agencies曾經把孩子交由同性戀家庭撫養
4. 在回應的agencies中,幾乎2/3有著明確關於同性戀家庭領養的policy。在有policy的這些agencies中,33.6%有「不歧視政策」;1/5表示,宗教信仰是他們拒絕一些同性戀家庭申請的理由,而非他們特殊的家庭情況。
5. 是否接受同性戀家庭領養申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與agencies的宗教信仰歸屬:public agencies,猶太agencies, 私人的無明確信仰的agencies, 路德教派的agencies在和其他所有派別的agencies中,更加願意接受同性戀家庭領養申請。他們的接受概分別是:83.3%, 73.7%, 55.9%, 53.5%。
6. 為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大齡、殘疾、宗教、膚色等)服務的agencies更願意接受同性戀家庭的領養的申請。而這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被異性戀家庭領養的可能性是很低的。這樣就對這類孩子在家庭中成長的更大機會做出不小的貢獻。

再附一張圖:

這說明在美國全國範圍內,雖然只有七個省有明確法律支持同性戀家庭領養小孩,但是幾乎每個省都存在同性戀家庭領養小孩的情況。甚至有接近40%的省中同性戀領養的比例是above national average的。

--------------
最後說點我自己的私貨吧。

在這個社會中生存生活,無論是什麼人,都需要一定的智慧。
因為這是個很容易「標籤化」的世界。同性戀,因為有了一個比較非主流、少見的標籤而備受關注,進而許多其他相關不相關的方面都被無限放大。
很多人因為「同性戀」,就把所有的功過都歸於這個標籤,反而忽視了許多許多正面或負面東西是「人類」就會有的,而非一個特殊的群體專有。

因為這樣的大環境,許多東西沒法改變。
有些人傻,過分強調自己的權益和自由,反而忽視了必備的保護自己的基本準則。然後在遍體鱗傷之後,反過來說是這個社會不對。

所以我更欣賞那些「I know when to tell others that I have two mummies/daddies」的人,而不是「It"s not my fault to have two mummies/daddies, why you put so much pain on me」的那些人。
而這種生活的小智慧,和你是什麼人無關,和出身無關,只和你決定要不要快樂安全的生活有關。

在沒有足夠強大,足夠能夠影響環境而不是一直被環境影響的力量之前,最好是首先保護好自己。Tim Cook蟄伏多年,現在才出櫃,是因為他確信現在的自己能夠影響環境,為這個世界的進步作出一份貢獻,而不是一直受制於人們的眼光。

最後引用一段我覺得非常好的話,送給所有whatever對同性戀持什麼態度的你們:

所謂寬容就是也不反對和打擊,而是支持和鼓勵。但寬容是一個俯視的辭彙。因為從來沒有人因為我愛上一個男孩子,就為此跑來說寬容我。因為一般認為一個男人愛上一個女人就是常態。但如果有女人愛上了女人,那就會出現兩種聲音,一種反對和打擊,一種帶著高高在上的寬容。事實上,寬容只是用來針對那些需要被寬容的群體。普通群體的存在不需要寬容,只需要水和空氣。當一個女人愛上另一個女人不再需要被寬容的時候,我所知道的自由和平等才真正實現。

我說:You are normal because MOST OF YOU define yourself as normal. So please show your respect and move on.

(這貌似是一篇論文了,那就歡迎轉載但是請註明出處作者哦,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

---------
References:

Gay and Lesbian Families in the Census: Couples With Children

http://www.hunter.cuny.edu/socwork/nrcfcpp/downloads/information_packets/gay_lesbian_second_parent_adoption.pdf

Answers to Your Question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exual Orientation and Homosexuality

Adoption by Gay and Lesbian Families

APA Policy Statement: Sexual Orientation, Parents, Children

Why Gay Parents May Be the Best Parents

Children in gay adoptions at no disadvantage

Is Gay Parenting Bad for the Kids?

As Overall Percentage Of Same-Sex Couples Raising Children Declines, Those Adopting Almost Doubles

https://www.childwelfare.gov/pubs/f_gay/f_gay.pdf

http://www.nclrights.org/wp-content/uploads/2013/07/adptn0204.pdf


首先說,任何脫離語境的論述都是耍流氓。

其次,從後代(優生)的角度決定哪些人適合撫養孩子,哪些人不適合撫養孩子,是一種對生育權的不尊重。極端一點的案例是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優生政策,即金髮碧眼膚白的雅利安人的後代更加優秀,而殘疾人,異見分子,有基因缺陷的人,也包括同性戀,是不被允許生育的,甚至還會被關起來殺掉。

再次,題目中沒有寫明同性戀家庭的孩子是領養還是家長一方自己生。這裡要明確的一點是,即使生父/生母是同性戀,也沒有科學證據說性取向會遺傳。雖然有報道說發現同性戀基因,但是學術上依然有爭議。我本人也是非常反對基因/身體決定論(biological determinism)的。而養父母的話,這個問題其實是和直人會不會被掰彎一樣的。性取向有一定的穩定性,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容易改變。就像同性戀不會被「治好」一樣,異性戀也沒那麼容易被掰彎(被掰彎,許多情況下可能是因為ta本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性取向,或者本身有雙性傾向)。如果有人反對同性戀家庭撫養孩子是因為覺得孩子會受家長的性取向影響,那麼可以放心,孩子不會被家長掰彎。(突然想到一個比方,有點扯遠了也不一定恰當,不過還是寫一下好了,就像麻瓜家庭可以生出巫師孩子,巫師家庭也可以生出啞炮孩子一樣。麻瓜家的巫師孩子不會因為家長的限制和責罵就丟掉魔力,同樣,巫師家的啞炮孩子不會因為家長逼著學魔法就真的有魔力。)

回到這個問題,同性戀家庭適合撫養孩子嗎?我的回答是如果社會足夠多元,對性少數群體及其家庭沒有歧視或者很少有歧視,那麼這些家庭是適合撫養孩子的。去年有一個受到廣泛報道的關於澳大利亞同性戀家庭子女的社會學調查,我自己也跟過,研究的結論是,和異性戀家庭相比,同性戀家庭的孩子更加健康:

該研究的調查對象包括澳大利亞315對同性父母以及500個孩子。其中,百分之八十的孩子來自兩個媽媽的家庭,百分之十八的孩子則來自兩個爸爸的家庭。

結果顯示,與普通家庭的孩子相比,同性戀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在整體健康和家庭親密感的測試中的得分要高出六個百分點。這一結果已經把家庭收入、家長受教育程度等社會經濟因素考慮在內,所以結果較為精準。另外,在包括情感和身體等多項健康測試中,同性戀家庭長大的孩子則和普通家庭中的孩子沒有太大差別。

據該項目專家分析,同性戀家庭孩子在家庭親密感方面得分較高,主要得益於兩個家長之間的平等——相比異性戀家長,同性家長們在家庭事務上所承擔的責任更為平等。他們按照興趣和能力分工,而不是按照「男主外女主內」等傳統性別角色來分工。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澳大利亞是一個在LGBT方面相對開放的國家。雖然同志婚姻尚未合法化,但同志的事實伴侶關係是受到某些州認可的,而且同志在就業、社會福利方面也受到法律的保護。把這個研究抽離澳大利亞這個語境單獨來看,顯然是不合適的。如果LGBT本身遭到歧視,甚至被認為是不道德的,那麼可以想像他們的子女也不會有一個良好的成長氛圍。

在中國,同性戀人群是不能夠收養孩子的。不過即使可以,孩子幾乎是必然會因為家長的原因被老師區別對待,或者受到同學和小朋友的歧視和欺凌,或者被鄰居在背後指指點點說閑話。雖然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選擇,但如果讓我來選,如果我知道我的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遭遇這些,那麼我寧願就不要孩子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同性戀家庭不適合撫養孩子。上述研究也指出,「社會歧視是妨礙同志家庭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個主要威脅」。問題更多在社會環境,而不是家長本身。

話說回來,同性戀家庭是一個標籤,這個標籤涵蓋許多不同的個體家庭,這些家庭有許多經濟、教育、社會基層等方面個體差異。對整個群體是否適合撫養孩子下一個結論肯定是有失偏頗的。異性戀家庭中會出現家庭暴力、離異、父母對孩子關心不夠或者教育方式不當等問題,相信這些問題在其他非主流家庭模式中也會出現。但是沒有人會因為這些問題質疑異性戀家庭是否適合撫養孩子。

接下來要說的是性別刻板模式。

題主所說的母愛和父愛,我想請問是不是指父親扮演一個男性化的角色,母親扮演一個女性化的角色。如果是這樣,我繼續想問,這是不是一個組建家庭撫養子女的最佳選擇?當然,這是組建家庭的傳統模式,相信許多中國家庭也是按這個模式來構建的。難道傳統和大多數人的選擇就是理所當然的正確選擇么?

我之前在兒童到青少年的性意識發展階段是怎樣的?以及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這兩個問題中提過,按傳統的性別模式來教育孩子,比如女孩子玩娃娃玩過家家穿裙子打扮漂亮,男孩子玩汽車玩打仗遊戲穿褲子可以邋遢一點也沒關係,這種性別刻板模式是值得質疑的。這種教育模式把傳統性別刻板模式強加到孩子身上,並沒有尊重孩子的個體發展和多元選擇。更加好的做法應該是給孩子更多的選擇。

同理,如果孩子應該給予更多的選擇,那麼家長為什麼還要遵循傳統的性別模式呢?難道家長的性別角色不應該也多元化一點嗎?難道就應該爸爸作為家庭的bread earner, 媽媽溫柔慈愛相夫教子么?這種家庭模式,即使在中國的許多家庭里,都已經受到了質疑(這種家庭模式在當代也不一定可行了。就我個人來說,我的母親為了我放棄了一份科研的工作而轉向做文職,雖然我現在還沒有孩子,但是目測我是不會因為帶孩子犧牲工作的。而且,我在荷蘭,這裡爸爸工作四天一周三天在家帶孩子也很常見~)。

同樣還是上面說到的這個研究,就提到說同性戀家庭的孩子之所以比較健康,這得益於家長之間的平等關係:

同性戀家庭孩子在家庭親密感方面得分較高,主要得益於兩個家長之間的平等——相比異性戀家長,同性家長們在家庭事務上所承擔的責任更為平等。他們按照興趣和能力分工,而不是按照「男主外女主內」等傳統性別角色來分工。

個人以為,對孩子的愛、關注和陪伴,並不必然是和某種特定的性別聯繫在一起的。我們所理解的母愛,其實是一種對孩子的關注、對孩子噓寒問暖悉心關照。這種愛,一定需要一個女性來完成么?同樣,我們理解的父愛,又一定需要一個男性來完成么?家庭模式確實對孩子有影響,但是很難定論說哪種家庭模式就是養育孩子的完美模式。任何家庭,不管同性戀家庭還是異性戀家庭,不管是中產家庭、富有家庭還是貧困家庭,都難免有自己的局限性。但是好的家庭,大多都是是家長給與孩子足夠愛、關注和陪伴的家庭。

來源:
The Australian Study of Child Health in Same-Sex Families (ACHESS):Family contexts : Child Health
同性戀家庭的孩子更健康


正好看到這個問題。

如果同性戀家庭的孩子沒有你們這群指指點點說三道四的人,他們的生活環境會無比的好。

我有一位華人朋友,她的女朋友是一位歐洲女人,她們是我知道的第一對現實里有孩子的同性戀家庭。


朋友父母希望孩子能回中國,他們可以安排一切,歐洲女人希望孩子待在歐洲,我朋友夾在中間,兩面為難。

朋友是在國內長大的,她不喜歡國內環境,但是她也覺得歐洲的基礎教育沒有國內的好。

如果把孩子放在國內,小孩可能要面臨小朋友詢問「你為什麼沒有爸爸」之類的問題,很多場合,她倆雙方同時出席的話,身份就暴露了,小孩會面料巨大壓力。

歐洲的話,雖然還不是那麼那麼開放,至少人們普遍還是比較包容友好的。

她們覺得理想的環境是,孩子在國內上幼兒園,小學,中學回歐洲讀。但是她們都不希望和孩子分開。所以她們也需要跟著回中國。

今年3月的時候,她們帶著孩子回中國了。就牽著手出去溜一圈都不能。金髮太扎眼,她倆帶著孩子散步,這在歐洲不常看到,但看到了人們也不會怎麼樣,可在國內就不一樣了,我朋友和金髮都很生氣。

至於教育問題,朋友說她父母以爺爺奶奶的身份帶著孩子上學放學,她們回歐洲去。但我朋友和金髮都不放心,金髮的父母也不太同意。

最後她們還是回歐洲了,孩子會在歐洲長大。父母這兩年也會跟著過去,因為他們也受不了親戚朋友的「逼問」。


這小寶寶才2歲,她本可以像諾一霓娜一樣做個熏陶兩國文化的混血寶寶,光明正大的長大。

可是她走在馬路上,玩得好好的,突然衝過來一群神經病,問她:「哎,小姑娘,你在同性戀家庭長大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呀?」「是不是不正常呀?」

真正使小孩子成長環境不健康的人,正是你們這群人。


只有不稱職的父母,沒有分性向的家庭


「你說同性戀家庭收養的孩子以後一定會被歧視的吧,會被人戳脊梁骨的吧!還真是可憐呀!」
「誒,臭小子我跟你說啊,那個xxx是被一對同性戀收養的,肯定也是個變態,要是讓我看到你和他一起玩,我打死你個小兔崽子。」
總覺得這兩句話要是從同一個人的嘴裡說出來還挺無恥的。


說實話,沒有你們這些嘴碎雞婆的古板爛人,單親家庭孩子,殘疾的孩子,貧窮的孩子,智力缺陷的孩子,同性伴侶家庭的孩子根本就不需要額外承擔一份社會壓力。你們一起站在別人肩膀上,還低頭大笑說:「你看這人駝背,有病!」你們真的不覺得自己很好笑嗎,還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裝什麼正經。你們現在就給我從別人肩膀上下來!是不是駝背我們就能看的一清二楚。


主流觀點似乎認為這個問題不值得討論,從形而下考慮,還是說點異見。

講真,有時候同性戀家庭還真不適合撫養孩子。

比如,如果僅就當下中國而言,完全出櫃的同性戀家庭並不十分適合撫養孩子,因為這個社會對同性戀者還十分不寬容,甚至十分不友善。成年人面臨的壓力已經讓人望而生畏了,何況一個孩子。無論父母如何開導孩子,如何保護孩子,都無法避免這個孩子將暴露在自卑、冷眼、羞辱甚至暴力中。這對孩子來說是可怕的災難。

可要強調的是,這一點並不該成為攻擊爭取撫養孩子的同性戀的理由。就好像你在我身上潑了髒水,然後嫌棄我臟。。。事實上問題在你,不在我。循環論證很愚蠢。事實上對於一個理性的社會,越是社會有問題,越應該認識到同性家庭本身的正常性。

但現實究竟是現實,這給準備撫養孩子的同性戀者的指導意義是:不要奢求孩子有你一樣的抵禦能力,為了孩子收斂一些(甚至某種程度上暫返柜子);然後選一個好一些的環境。

總之,如果我們已經註定要吞食一些不是自己釀成的苦果,就讓孩子盡量少吃些吧。


一對同性組成的家庭
一個是高中學歷無正式職業,一個有犯罪前科
是否有權力養孩子?
一個是在在讀本科生,一個是高中學歷無正式職業,
是否有權力養孩子?
一個是博士,一個是在讀本科生
是否有權力養孩子?
一個是知名作家,一個是博士
是否有權力養孩子?
一個是知名模特,一個是知名作家
是否有權力養孩子?
一個是設計界大師,一個是模特
是否有權力?
一個是好萊塢巨星,一個是設計界大師
是否有權力?
一個是科技奇才和巨富,一個是巨星
是否有權力?
一個是國家領袖,一個是巨富
是否有權力?

同樣是以同性家庭為判斷依據,如果庫克可以,那扎針有艾滋的可不可以?如果扎針的不可以,庫克是不是也不可以?
如果庫克可以,而扎針的不可以,那是不是不平等對待,是不是歧視?

再來
一邊是庫克的同性家庭,一邊是異性戀但兩個都扎針的家庭,哪個更有權力撫養孩子?

問題的答案,本就不在同性與否。


對,你們說的好!

同性戀就是不適合養孩子,因為他們就是無法給他們正常的父母的愛,因為他們就是會影響他們的性向,因為他們就是不符合我們中國的正常社會認知。

那麼

明明父母雙方已經沒有什麼感情,妄自覺得誕生一個新生命可以繼續維持下去的家庭,就適合養孩子呢了?

明明父母雙方自己都還是個孩子,沒有任何計劃而匆忙生出嬰孩的家庭,就適合養孩子了?

明明父母雙方都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抱著多養個孩子就多一份希望,只要一個發達全家就雞犬升天的家庭,就適合養孩子了?

所有的異性戀家庭,就適合養孩子了?

我不是同性戀,我也不是腐女。

我個人覺得,能在茫茫人群中找到一個人,互相喜歡並願意一起組建一個家庭,互相陪伴,雙方願意共同撫養一個孩子長大,真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這件事,真的無所謂性別。

至於被同性戀撫養是否會影響孩子這個性向的問題,我說實話,我也不清楚,我個人覺得可能有一定影響,但不會決定。
總言之,我的觀點:

有足夠精神和物質能力的同性戀家庭,當然適合養孩子,只要他們是真心培育一個孩子。
畢竟,比起那些荒唐對待孩子的家庭,這個家庭似乎好的更多。


寫這個答案時心緒比較激動,有些過激或不當的措辭,但還是看到這麼多贊同和感謝我的人,真的非常非常感動。在這裡謝謝大家了。

可能很多人覺得我這樣的想法太天真、太想當然、太不現實,人又不是活在理想國或者世外桃源里。但是我想說,看看人類幾百年來的發展,曾經異教徒會被活活燒死,曾經黑人備受壓迫世代為奴,曾經女性沒有受教育和工作的權利,曾經同性戀會被當成罪人處以絞刑;曾經,人對同類的歧視和踐踏到達過駭人聽聞的地步。而現在呢?仍然不夠平等,仍然不夠寬容,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黑人可以接受精英教育,女權運動,女性的社會參與度越來越高,而同性戀也被越來越多的個人甚至國家所接納和承認。要知道在1997年取消流氓罪以前,同性戀在中國還要以刑事罪名論處呢!現在很多人仍然認為同性戀是一小撮見不得光的不正常的人群,那麼想想你的歧視和厭惡到底是因為天生本能,還是被後天社會影響所致,反過來你又成為了這股社會歧視中的一員,繼續支持、固化著這種偏見?假如拉回到幾個世紀以前,若是一個白人看到一個黑奴膽敢騎在馬上,都會大吃一驚,覺得是罪不可恕。你若是這時對他說黑人也是人,應該種族平等,給予黑人與白人一樣的權利,他只會覺得你是個瘋子。人類社會終將是要往更加自由和平等的方向發展而去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對其他的人和事抱有偏見和指摘,正是因為發展得還不夠而已。

我從不認為種族平等、男女平等、同性戀平權等等這些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這必定是要經過漫長而艱苦的鬥爭和發展,有些甚至付出了流血和犧牲的代價。但永遠不該因為現狀還不夠平等,便以此為由,抹殺今後更加平等的可能性。以過去否定未來,那是耍流氓。把一切都推給「大環境」,然後眼一閉說反正大環境不可改變便不關我事,我不認為這是個負責任的做法。我之前在知乎幾乎沒有回答過什麼問題,也沒什麼人關注,寫這些的初心,也是想著哪怕能有一個人看到,能夠影響到一個人的看法,就夠了。現在有這麼多人看到了這篇文章,我就已經覺得非常開心。再次謝謝大家。

--------------------------------------------------------原答案----------------------------------------------------------------

這周末就要考試,但是看到某些答案實在太過震驚,怒答一記。

對於同性戀是否適合領養孩子,如果是從「兩個同性能否代替一男一女的父母角色」「同性戀的教育方式是否會有問題」「同性戀養出來的孩子的性取向是否會被影響」等角度來回答,那麼 @SadaHaru 的回答已經有詳細的數據,結論就是雖然我們不能武斷地總結說同性戀父母和異性戀父母絕對等同,但起碼並無可靠的數據顯示,同性父母撫養的孩子會在性向、人格、能力方面出現明顯的負面影響或偏差。而我瀏覽了所有的答案,大多數知友其實最反對的無疑是「同性戀在當今社會中遭受歧視,因此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對孩子不公平。"這一點也是我所擔心的,但是以此為理由反對的人,有想過歧視的根源嗎?

最讓我覺得毛骨悚然的,是某高票答案中,持反對意見的答主的話」你們無權決定把一個孩子的人生放在這樣一個非正常的環境中」,以及在評論中說的」每一個同性戀婚姻的成員和沒有走這一步的同性戀者還不一樣,他們每個人面前都曾經擺過一個天平,一邊是自己的性向,另一邊是包括自己本可出生的孩子的生存權等多種東西。最後他們選擇了自己的性向,認為這一邊比另一邊重要,比什麼都重要。注意,這是他們親自選擇過的東西,自己的性向,比孩子的存在都更重要,更別說孩子的成長了。要知道可是有很多如假包換的同性戀者為了給孩子一個出生的機會,也還是會和一個異性來組成家庭的。同性戀婚姻的成員需要洗白的事情不多,但這點永遠都洗不白。「

很多如假包換的同性戀為了給孩子一個出生的機會,還是會找異性戀生孩子???天哪,這簡直是我見過的最恐怖的同性戀理論。也就是說答主身為一個異性戀,覺得一個騙婚的同性戀要比一個敢於承認自己性向、願意與伴侶一起承擔撫養教育孩子的同性戀還要高尚??一個人必須要和另一個人組成一男一女的家庭才有資格生育孩子,哪怕是自己一生都和一個沒有感情的人在一起,哪怕是欺騙和利用異性戀伴侶,哪怕在無愛和冷暴力的家庭氛圍下讓孩子成長??但凡有去了解過中國數量龐大的同妻的現狀,都不會說出這樣的話。我認為騙婚的同性戀是最卑鄙的懦夫,一方面想得到傳統男性在婚姻中的好處,比如有後代、有正常家庭、有妻子伺候,另一方面即使結婚生子也會繼續在外和同性風流,而對自己的妻子則是冷暴力,因為懦弱和貪婪把一個無辜的異性拖入這種婚姻,我無法想像還有什麼事比這更自私……據我所知,騙婚的同性戀不管在異性戀群體還是不騙婚的同性戀群體中都是臭名昭著人人喊打的對象,今天真的是我第一次見到有異性戀人士支持同性戀騙婚,學習了。答主一方面說著「我支持同性戀存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同性戀婚姻」另一方面又認為同性戀家庭是非正常的環境,甚至還不如同性戀隱瞞性向去騙婚只為生育後代,實在是自相矛盾。

這時候,可能答主以及其他很多反對的答主會說,我們不是說同性戀家庭不正常,是社會歧視他們,所以這是個不正常的環境,孩子呆在這樣的家庭里會受欺負,不公平。

那麼你們有沒有想過,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一切的歧視?是」別人「,還是包含你在內的、對同性戀人群抱有異樣眼光的群體?所謂的」社會歧視「,你又是不是在其背後添磚加瓦的一份子?

事實上,我認為這些人群恐同、歧視同性戀、有後為大的思想同樣是讓很多同性戀者隱瞞自己性向不敢出櫃的壓力之一。如果一個同性戀可以完全不被歧視地和自己愛的人結婚,可以和伴侶一起領養被父母拋棄的小孩,視如已出,組成家庭,他們的孩子也不會因為有一對同性戀父母而遭受恥笑和偏見,那麼我想絕大多數的同性戀都不會選擇騙婚。反過來,如果現狀一直是被誤解、被辱罵、被貼標籤、被有色眼光看待,他們又會如何?如果以後你認識的人甚至是你的親人遭受同性戀騙婚,或者TA自己就是同性戀而飽受被另類眼光看待的痛苦,你以及很多人的恐同思想同樣是幕後推手。

我認為人人都有反對一件事的權利,但是反對之前,必須保證已經對它足夠了解,在客觀理性的基礎上闡述自己的理由。而該答主的這段話,可以看出對同性戀還存在著極大的誤解。第一,性向不是自己去選擇的。第二,想要撫養後代完全不意味著只能撫養自己騙婚找個異性組成「正常」家庭結婚生的後代,後者我認為有嚴重的、不可饒恕的道德問題。第三,答主以及很多反對者通篇其實說的都是「社會上同性戀不正常,所以他們不能領養孩子」,但其實他們自己也是認為同性戀不正常的人之一,才會造成這樣的社會壓力。簡直就是「為什麼他們不正常?因為社會歧視他們啊。為什麼社會歧視他們?因為他們不正常啊。」這種循環論證,只會導致永遠有一類人生活在不公的眼光之下。

其實,不管大家在這個問題下怎麼討論,中國目前並無可能立刻同性戀婚姻合法化,也不可能社會立刻對同性戀消除所有偏見,但這並不是漠視和不作為的理由。我認為既然同性戀已經被國際學術界認可是正常的、必然會存在的、和任何精神異常及道德問題無關的一類人群,那麼為同性戀的權益和平等發聲,消除偏見和歧視,讓同性戀和異性戀都能按照自己的性向去尋找愛人、組成家庭、撫養後代,沒有人需要遭受不公對待,沒有人需要因為自己和大多數人性向不同而生活在陰影之中,沒有人需要隱瞞和欺騙自己的性向去傷害別人,我覺得這才是所有人都要去努力的最終目標吧。而這樣的努力,並不需要你去搖旗吶喊、上街遊行,也許就只是在這樣的一個問題下, 不以」同性戀受歧視所以不能撫養後代,否則就是自私「為理由反對;也許就是在日常知道自己認識的人是同性戀時,不投以鄙夷的目光和背後的竊竊私語;也許就是在別人對你說」同性戀是變態是神經病,不和異性結婚不生孩子就是不孝「時,糾正他/她的看法,甚至只是不要去隨聲附和…………每一點這樣的改變,就有可能少一個為自己性向痛苦的同性戀,少一個被騙婚的無辜同妻/同夫,少一個有愛心、責任心和財力,但是卻因為社會歧視而無法撫養孩子的同性戀家庭。

或者,有人認為不用去關心那「一類人」,因為那跟他/她無關,他/她是「大多數」的異性戀。那我想說,我是個異性戀,但是我有一個非常好的朋友就是同性戀,這些年下來,他所遭受的壓力和掙扎我一點一滴都看在眼裡。我深知他那樣一個優秀溫和討人喜歡的人,卻因為自己的性向、對父母的愧疚、周圍人的偏見和不理解承受了多少痛苦和傷害。每每想到他,我都忍不住要問自己,到底是誰給的權力,讓人可以只因為自己是個「大多數」,是個「主流」,就有了可以凌駕於不同的「少數人」的特權呢??就可以僅僅因為別人的性向,去剝奪他/她和自己喜歡的人在陽光下戀愛、生活、撫養後代的權利呢??反對的知友們,您不是同性戀,所以不去在意他們的生活狀態,但是您能保證您的朋友、家人、後代絕對不會出現同性戀嗎?您沒法保證,因為同性戀也都是異性戀父母生養出來的。既然這樣,您為什麼不希望能給他們一個越來越平等的社會呢?我曾經想過如果我的孩子以後是同性戀,我會難過,因為這意味著TA的路要走的比異性戀更艱難。但我絕不會逼TA偽裝「正常」去騙婚,也絲毫不會減少我對TA的愛和支持。而我更希望的是,我們的朋友、親人、後代,如果他們中間有同性戀,也可以過上不用面對異樣眼光的生活,坦蕩地戀愛結婚撫養孩子。我期待著那一天。


無數的孩子都是在家庭暴力,父母離異,家庭教育和父母關愛缺乏(留守兒童)等等非常糟糕的異性戀家庭成長起來的;為什麼異性戀家庭無論多麼糟糕,都沒有人去質疑他們撫養孩子的能力和權利,而同性戀家庭如果不是百分之百完美和超越普通家庭的條件,社會各界就百般責難呢?其實這根本不是合適不合適養孩子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赤裸裸的歧視罷了。


即使是異性戀,也會養出熊孩子,所以你不必擔憂。


這段演講是唯一正解
視頻封面美國19歲優秀大學男生Zach Wahls為同性戀婚姻辯護演講(中英翻譯對照)—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Good evening Mr. Chairman.

晚上好,主席先生。

My name is Zach Wahls. I"m a sixth-generation Iowan and an engineering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Iowa and I was raised by two women.

我叫 Zach Wahls。我是第六代愛荷華人,也是愛荷華大學電機系學生,我是由兩位女性撫養長大的。

My biological mom, Terry, told her grandparents that she was pregnant, that the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had worked, and they wouldn"t even acknowledge it.

當我的生理母親泰瑞告訴她祖父母她懷孕了、人工受孕成功了,他們根本不想承認有過這件事。

It wasn"t until I was born and they succumbed to my infantile cuteness that they broke down and told her that they were thrilled to have another grandson.

直到我出生以後,因為小嬰兒如此可愛,他們總算放下心防告訴她,他們很高興家裡多了一個孫子。

Unfortunately, neither of them lived to see her marry her partner Jackie of 15 years when they wed in 2009.

遺憾的是,他們二位都沒能活到親眼見到她與她在一起十五年的伴侶賈琪結婚。她們二位在2009 年結婚。(按:Iowa當時已通過民事結合法,現在是要投票廢掉)

My younger sister and only sibling was born in 1994. We actually have the same anonymous donor so we"re full siblings, which is really cool for me.

我唯一的妹妹在1994年出生。我們兩人的生理父親是同一位匿名捐精者,因此我們的血緣是完全相同的,對我來說是件很酷的事。

Um, I guess the point is our family really isn"t so different from any other Iowa family. You know, when I"m home we go to church together, we eat dinner, we go on vacations. Ah, but, you know, we have our hard times too, we get in fights...you know.

重點是,我們家和別的愛荷華家庭沒有任何不同。我們一起上教堂,一起吃晚餐,一起出外渡假,當然我們也會爭吵。

Actually my mom, Terry was diagnose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in 2000. It is a devastating disease that put her in a wheelchair. So we"ve had our struggles.

2000年我媽媽泰瑞被診斷出多發性硬化症,這種重症讓她現在必須坐輪椅,大家可以看到我們也有困難的時候。

But, you know, we"re Iowans. We don"t expect anyone to solve our problems for us. We"ll fight our own battles. We just hope for equal and fair treatment from our government.

然而,我們是愛荷華人,我們並不期待別人幫我們解決我們的問題,我們自己扛起槍打自己的仗。我們只希望政府給予公平和平等的對待。

Being a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Iowa, the topic of same sex marriage comes up quite frequently in classroom discussions...you know. The question always comes down to, well, "Can gays even raise kids?"

身為愛荷華大學的學生,同性婚姻的話題在課堂討論上常常被提起。話題往往帶到「同性伴侶能夠撫養小孩嗎?」

In question, you know, the conversation gets quiet for a moment because most people don"t really have any answer.

大家往往到了這部份的討論就沉默下來,因為大家都沒有答案。

And then I raise my hand and say, "Actually, I was raised by a gay couple, and I"m doing pretty well."

這時我都會舉手告訴大家我的雙親是一對同性伴侶,我想我成長得還不錯。

I scored in the 99th percentile on the A.C.T. I"m actually an Eagle Scout. I own and operate my own small business. If I was your son, Mr. Chairman, I believe I"d make you very proud.

我是 ACT (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前1%的學生,也得到童子軍的最高級榮譽(Eagle Scout),我自己創了一個小小的公司,如果我是您的兒子,主席,我想您會以我為榮。

I"m not really so different from any of your children. My family really isn"t so different from yours. After all, your family doesn"t derive its sense of worth from being told by the state: "You"re married. Congratulations." No.

我和這裡任何一位聽眾的孩子沒有不同,我的家庭和任何家庭也沒有很大的不同。但畢竟,各位的家庭不會因為愛荷華政府給予各位結婚的權利而感到一種存在的價值:「哇,恭喜了,妳們終於能結婚了!」不。

The sense of family comes from the commitment we make to each other. To work through the hard times so we can enjoy the good ones. It comes from the love that binds us. That"s what makes a family.

「家庭」這個觀念來自於我們對彼此承諾我們能夠一起渡過難關,進而享受因為對彼此的愛所帶來的幸福。這才是家庭的真諦!

So what you"re voting here isn"t to change us. It"s not to change our families, it"s to change how the law views us; how the law treats us.

因此,各位在這裡投票的結果並不會改變我們,並不會改變我們的家庭,只會改變法律如何看待我們,如何對待我們。

You are voting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history of our state to codify discrimination into our constitution, a constitution that but for the proposed amendment, is the least amended constitu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我們在這裡投下愛荷華有史以來第一次容許本州島法律將「歧視」白紙黑字寫入憲法里。我們的憲法,在美國歷史上很常被提案卻是最少被更改的一部。

You are telling Iowans that some among you are second class citizens who do not have the right to marry the person you love.

你們投的票等於是告訴州民,在你們當中有些人是次等公民,因此沒有權利和他們所愛的人結婚。

So will this vote affect my family? Will it affect yours?

你們的投票結果會影響我的家庭嗎?會影響你們的嗎?

In the next two hours I"m sure we"re going to hear plenty of testimony about how damaging having gay parents is on kids.

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我們還會聽到更多「同志養育小孩大不幸」的言論,

But in my 19 years, not once have I ever been confronted by an individual who realized independently that I was raised by a gay couple.

但在我19年的人生里,我從來沒有一次被人質疑我是同性伴侶養大的小孩。

And you know why? Because the sexual orientation of my parents has had zero effect on the content of my character.Thank you very much.

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雙親的性傾向對我的人格健全發展完全沒有影響。非常感謝。


ps:

吐槽黨兀自狂歡的地方叫微博;

吐槽黨與意淫黨打成一片的地方叫天涯;

吐槽黨與意淫黨打到一半,聽見伸手黨呼喚而一起奔赴的地方,叫知乎。

我唯一的建議是:太陽底下無新事,學用百度還不遲。(此處應有技術裝逼黨)


本身對同性戀覺得無所謂的樣子,可是一旦回答了這個問題好像就現在同性戀的對立面…冒著被罵死的風險答題。

1.不知道同性戀可以合法領養孩子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也許是最近20年?那麼問題來了,所謂同性戀收養的孩子成長過程中沒有收到心理傷害這一結論是否還需要更加長的時間來檢驗?

2.相比在孤兒院福利院,我覺得同性戀家庭只要沒有主觀上對小孩的侵害,那麼我覺得還是被同性戀收養的孩子能得到的愛更加多一些。

3.子非魚…合適不合適,還得孩子說了算。但是你問一個6歲的,12歲的18歲的孩子,也許他們本身也不能可觀總結這一生自己的得失後回答這個問題,所以我覺得還要更加長的時間,統計樣本去支撐這個事情


1. 孤兒院領養孩子,向來是供大於求的

2.無論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家庭,收養的孩子,都比在孤兒院長大的孩子問題少

3.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同性戀收養的孩子,和異性戀收養孩子有差異


我覺得不是母愛和父愛是否可以被代替的問題,而是是否存在母愛和父愛的問題,我記得現在關於同性戀撫養孩子的爭議最重要的兩點是孩子(或父母)被歧視的問題:
社會會對孩子說:你沒有母親/父親、你屬於同性戀家庭……總之讓孩子陷入對幸福或者平等的「名義上的追求」(1)。
社會會給同性戀家庭施壓,最終肯定會影響家庭氣氛(2)。
另外是豬隊友的說法:同性戀家庭都是邪惡暴力翻善反智的(4)。

那麼再加上題主的:同性戀家庭會缺少母愛/父愛(3)。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註:只說領養孩子的或者借精子生孩子的那種二人的同性戀長期伴侶)
1.這個麻煩確實存在,而且沒辦法很好處理,除非他(她)的家長中有人善於洞察孩子的情緒和思路,不然沒辦法很好的引導孩子。畢竟孩子會接觸不少歧視同性戀的人,而且這種歧視是正當的。
2.如果同性戀家庭里兩個家長是對於長期一起生活有合理規劃和設定規則的伴侶,那麼其抗壓能力、排不良情緒的能力不會差,進而可以良好的處理家庭氣氛。而且我不贊同(包括異性戀結為夫妻)沒有合理規劃和界定規則的「婚姻」關係。
3.繼續2中的說法,有著良好的氣氛、規則的家庭,善於接收教育相關的信息,自然可以給孩子合格的教育。而且缺少母愛/父愛的說法本身不靠譜,單親家庭的愛的缺失是獨身母親(父親)無法照顧孩子、社會的歧視等造成的。
而且父愛母愛的說法就是事先對男女進行了「界定」,女同既然都準備在工作一輩子了,為何要糾結於「熱愛家務、關心孩子丈夫的溫柔體貼但缺乏社會經驗和批評的母親的同情的愛」呢?
4.你真的信了這些東西……就去做個同性戀矯正吧,畢竟很多人都有雙性戀傾向(例如我)……


如果是領養,只要能全心全意的愛孩子就都合適。


對於一個同性戀家庭是否合適領養孩子,首先這個討論的範圍就要放在目前承認同性戀婚姻的社會氛圍下進行。截止到目前,通過同性戀婚姻的國家,歐洲11
國,美洲4國,以及美國多數州和墨西哥城,非洲僅南非,大洋洲為紐西蘭和澳大利亞6州,亞洲為0,放在中國,同性戀的同居關係都不能夠被社會承受,更無談
合法領養。因此強調,請在合理的社會背景下討論同性戀的領養權利,中國社會討論這個問題為時尚早。
推薦一篇文章:反對同性戀收養,一句「不好」說明不了什麼。
一篇目前美國同性戀家庭兒童領養的分析報告:
The Stances on Same-Sex Couple Adoptions in America 即使在美國,反對同性戀家庭領養兒童的呼聲也不曾消失,伴隨著同性婚姻的通過,不少領養法案的修改和討論在不同的州府面臨著不同的實施難度。
一篇關於same-sex couples和單親家庭對比調查的研究論文:Coparenting Among Lesbian, Gay, and Heterosexual Couples: Associations With Adopted Children』s Outcomes。「Overall, coparenting behaviors emerged as more important correlates of child outcomes than did family structure, regardless of differences in couples』 divisions of labor or interactions during family play.」家庭的組成並不是最主要,決定一個孩子的成長最關鍵的因素在於家長的分工和配合,以及付出的心血。
一篇關於兒童早期的性別角色認知的研究論文:Gender-Typed Play Behavior in Early Childhood: Adopted Children with Lesbian, Gay, and Heterosexual Parents。 文中表示,les撫養長大的男孩,會比異性戀家庭的男孩缺少一些gender differences,但是與女性單親家庭的男孩區別不大。家長的靈活性別角色態度同樣會影響兒童的的性別角色扮演。必須注意的是性別角色扮演並不等同於性取向。


大家都普遍從個人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在我看來,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做父母的權利隸屬於人權,不可剝奪。對同性家庭領養兒童的擔憂和反對,終究需要事實依據來支持或者反駁。同性戀家庭領養兒童的權利需要維護和保障。但是這樣的權利實施,依舊有很多問題需要考量,各種相關的法規需要完善,多方向的調研需要進行,同志婚姻小範圍通過沒幾年,觀點繁雜也是正常。匆忙之中隨便看了幾篇研究文獻,算不上神馬成形的觀點,只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夠更多元化和包容。


推薦閱讀:

喜歡上一個男同性戀是什麼樣的感受?
對同性會有一見鍾情嗎?
暗戀同性是種怎樣的體驗?
最平凡普通的底層人怎樣才能有幸福快樂感?
如何評價《心是孤獨的獵手》一書「曾被評為百部最佳同性戀小說之一」,這種說法?

TAG:同性戀 | 教育 | 家庭 | 社會學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