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人喜歡分享負能量?

從小到大我家人都是讓我好好努力。遇到事都是說一些消極的方面而很少會主動鼓勵我。多數都是提及自己在工作上遇到的不順心和險惡的人。現在我和她溝通。都感覺溝通不過來。


很多人不懂,成功並不是由於腦海里堆砌的大道理,而是由於其掌握處理各種實際矛盾的能力。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即便自己始終奮進,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掌握這些技巧,因此他們的成功往往需要時間的積累。

這個世上,大部分人都明白勤奮、專註、社交能力等因素是個人成功的條件,可然後呢?大話誰都會說,可理念和實踐差著一條馬里亞納海溝。比如同樣是教孩子如何做水池注水類應用題。水平爛的家長,就只會告訴孩子好好努力,好好學習,好好看書,至於做題的思路這類技術性幫助,他一點都提供不了。稍微好點的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如何列方程、解方程。再好點的家長,可是告訴孩子這道題的背後的思路,是如何解決流入流出的均衡問題。類似的問題還有手機充電的同時玩手機,手機何時充滿電,公司借錢做生意,估計支出和利潤後,預計何時可以還完貸款,打遊戲對方人物受到你的攻擊,測算回血與失血後其多長時間死亡。

想一想,同樣努力的孩子,第一類家庭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努力的方向,要靠自己領悟如何列方程、解方程,第二類家庭的孩子稍微明白努力的方向,可是根本不知道這個模型的通用性在哪裡。同樣的努力程度下,一二類家庭的孩子,如果和第三類家庭孩子競爭?做一類家長太廉價了,太容易了,因為呵斥孩子在這類大而化著問題上出錯沒有門檻,更何況這類問題任何人都會出錯。要知道毛主席對錯尚且三七分,發現自己孩子缺點有什麼可以體現自己精明的?因此幫助孩子提高努力的效率,要比指出孩子的錯誤難的多,缺少良好家教的孩子必然要浪費許多時間,才能掌握一些處理問題的技巧。

如同提高努力的效率,專註力的培養、社交能力的培養也依賴技巧訓練。比如依據不同領導的性格,如何和領導搭訕,團隊出現矛盾如何調整大家的關係,和高不可攀的人如何製造話題,這些基本社交技巧大部分家長根本沒有教給孩子。粗暴的說些送禮之類的技巧,或者討好領導這樣大而化之的話,而根本沒幫孩子掌握搭訕、送禮,那麼孩子如何讓領導在浩瀚的送禮隊伍中分辨出自己?

大部分的家長恰恰是由於沒有掌握這些解決問題的細節,只明白一些空泛的大道理,他們一輩子才會因此碌碌無為。為什麼說這恰恰是他們平庸的原因?就以家庭聚會為例。領導都知道對團隊成員並不總是呵責,因為只是簡單的嚴厲,不知道鼓舞士氣,一個團隊就會死氣沉沉。因此領導家人聚會,他會問2年級孩子4+7等於幾。孩子害羞的回答11。領導立馬端起酒杯,摸著孩子的頭說:「聰明,來,碰一下」!普通人家庭聚會,要求孩子背新學的唐詩,然後瞬間冷場。不知道怎麼鼓舞士氣,不知道在不同的場合說不同的話,不知道如何營造家庭聚會的氛圍,所以說家庭聚會愛談負能量,這本身就是一個人平庸的具體表現。

即便是家庭聚會這樣的場合,也不是不可以給後一輩提供建議,問題是如何表達自己的建議。普通人只會用業績考核呵斥下屬,高明的領導會用鼓勵的手段婉約的建議屬下。比如同樣是孩子數學考糟了,沒做出水池注水這道題。好的家長會拿出自己當年開玩笑,說自己當年做錯了,如何被老師批評,因為始終不理解這種題到底有什麼意義,可最近一想,這不就是IPhone充電么!?然後勸孩子多觀察現實生活,這樣數學就更棒了。現實中這樣的家長很少,大部分的家長就是得知孩子考糟了,回來自己先板著臉,甚至暴打孩子一頓,可孩子難道考試糟了難道不難受?其結果不是就告訴孩子,出錯了首先想的不是如何解決問題,而是如何逃避問題,不然總挨打啊。

說到底,找出一個人的缺點實在太簡單了,可是幫助一個人克服挫折就太困難了。去年某親戚的生意垮了,虧了幾千萬,整個家族基本都要隨著他玩完了。可是過年家庭聚會,長輩坐在一起討論這件事,他舅舅卻說:「現在不是討論他該怎麼給咱們還錢的問題,而是討論再怎麼籌錢給他解決困難的問題。」生意困頓時,大家心平氣和的分析生意失敗的原因,討論下一個投資領域,努力再次籌集資金,這便是為什麼別人開300w的車,自己家開麵包的原因:因為人家總是先想到技術性的解決問題,而不是道德批判。

實現夢想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如果那麼容易成功,還是夢想么?因此孩子沒能實現自己設定的夢想,真本身就再正常不過。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這本身無可厚非,可是孩子的成功非常依賴家長言傳身教,你要告訴他如何提高努力的效率、如何培養專註力、如何為人處世,而就像前面所說,大部分家長沒有這個能力。可問題是家長的能力與孩子為了影響巨大,比如根據統計,父母對孩子未來收入期望的影響,有時高達70%。當然有孩子在普通家庭成就驚天偉業,就如同有人中六合彩一樣,但這都是些小概率事件。只是不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一味的要求孩子成功,就和不改變自己的經營思路,一味的想中六合彩沒什麼區別,有人鼓勵會為自己賭博辯護么?

雖然推卸責任是人的本能,畢竟沒幾個人願意承認自己的平庸,導致了孩子的平庸,就像孩子總把考試不佳原因推卸給運氣一樣。不過現實中家長推卸責任往往變成苛責孩子,而且入戲太深。他們往往對自己影響孩子期望收入70%的因素忽略不計,而是選擇舉起道德大棒。可悲的是這類榜樣作用,有很大程度會傳給孫輩,從而老鼠孩子依然打洞,後代一代代的平庸下去。

當然,質疑家長不會有什麼用,他們如果明白自身的責任,就不會如此普通。你唯一能做到就是讓你的孩子生活在一個寬容的家庭,把自己那30%的可能影響最大化。你自己要明白,人生是一場接力賽:自己年收入10w,孩子20w,這就是可喜的家族進步;自己小縣城,孩子進入省會,這就值得鼓勵;自己家庭破碎,孩子家庭和睦,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第二步。開心於接力賽上的每一次進步,這就是家庭進步的可喜成果。如果孩子實現了家族夢想,那自然是可遇不可求的好事。

簡單地說,容忍孩子的平庸,本身就是在容忍自己的平庸。克服自己的平庸,本身就是在幫孩子克服平庸。好的家庭,就是在寬容中進步;普通家庭,就是在呵責中互相推卸責任。有人出身就是龍鳳,而大部分人只有長時間思考生活,積累技能,之後才能大鵬展翅。要知道劉邦起事已經48 了,任正非創業也有40 ,況且人生就是接力賽,大家都是凡人,不求聞達諸侯,只要人生不斷進步就彌足珍貴了。

與君共勉~!


我媽特別喜歡分享負能量。

她老人家的分享方式很特別——

別人家的孩子、前途目標、棍棒並列為我童年三大陰影。當然這也完全不能怪她,因為她的職業很特殊——幼教。


倘若單單做一名傻傻白白甜甜可愛天真穿著碎花裙帶著小朋友們玩木馬的23歲大學剛畢業妙齡教師也就算了。
天天陪一群小天使排排坐吃果果,做遊戲看《貓和老鼠》動畫片兒,想像那場景,該多麼美好啊。

但現實很殘酷。她是園長,除了日常幼教管理、家長親子微信群小視頻更新陪聊、保育費財務收支流水查賬外,還要經常巡查室外場地,防止哪個滑梯口接合老化。


要知道 ,孩子在幼兒園裡無論因為小朋友間打鬧、玩器械擦傷、追趕別的小朋友摔倒等其他什麼原因造成的傷害,對於幼兒園來說,是天大的事。關係好的家長孩子額頭碰個傷,也要屁顛屁顛笑臉相迎送上一萬八千塊做孩子的「營養補償費」,碰上刁蠻流氓打著「讓你家幼兒園名譽掃地」的名義訛你,小十萬塊人民幣撒出去也毫不誇張。


在日復一日精神時刻緊繃狀態下的我媽,兜里像時刻揣著1噸黑鐵,回到家才可以卸下這些重壓。


當然我還會在夜裡11點聽到我媽屋子裡傳出的電話聲,誰誰家孩子放了學回家拉肚子啦,誰誰家千金被誰誰小子打啦,誰誰公子明天想看別的動畫片啦。
得,今晚也別想睡個安穩覺啦。


本來我媽就是直性子,脾氣火辣,這種工作環境更是激化了她的性格。

身為園長,在工作中對調皮搗蛋的小朋友也要彎下腰耐心教育,但回到家,她就像完全變了一個人。

下班後在工作中遭受的委屈、誤解、憤懣與負能量,她毫不猶豫迫不及待地拿出來與我分享——

不小心打碎一隻杯子,蒼蠅拍短頻次快速抽打;

多看了一會電視,床頭書啪啪花式降落到身上;

甚至當她與小孩家長電話里賠禮道歉後,放下電話就開始罵我最近不好好學習。

我很氣憤,媽,我這次考試升了10名啊!


她眼睛瞪得好大,10名有什麼用?你不能升20名?還是你不努力!


如果我再敢頂嘴,她就會讓我在肉體上吃些苦頭。我當時甚至覺得,打人是有快感的。因為每當我媽打完我,就會心情舒暢,然後就去做別的事情了。

恰好那個年紀的我很逆反,尤其不服「管教」。

我發現當我媽跟我「分享」負能量時,我不能打她,畢竟她是我母親,所以那時候對我而言只剩下一個武器——

把她辯倒。

為此我看了很多亂七八糟的、不符合我們那個年齡看的書。那時候看《舊制度與大革命》,裡面有句話叫:「人似乎熱愛自由,其實只是痛恨主子。」


這簡直說到我心坎上了。
我想,我媽不就是我的主子么?我所熱愛的自由,不過就是想追求一種不被人支配的人生而已。

於是後來我在一次辯論中,引經據典,旁徵博引,舉出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事例、拋出一個又一個有力的論點,我都快被自己的這股英雄氣所折服了。
結果——

最後我結結實實挨了頓揍。

我才用無數頓拳頭與棍棒認清我終究不願面對的現實:

弱者,沒有籌碼。
弱者,沒資格談判。

花我媽用我媽幹什麼都要依賴她老人家的我,學習差又不聽話,時常還跟她頂嘴,我根本就沒有可以與她坐下來談論的資本。而且她的工作壓力這麼大,我又不賺錢,憑什麼對她的工作指指點點?

這些我都默默忍了下來,我知道,在這段時間裡,身為「兒子」角色的我,是萬般無奈卻又不得不做出的犧牲。

很多孩子也許做完犧牲的角色後,一輩子就此消沉落寞掉了,但我沒有。並不是什麼高大光明式的熱血夢想,而是純粹為了一口氣。

我從那時起,暗暗發誓,有朝一日,要帶著自己的實力,回來,拿到與母親平等對話的資格。

為此我真是吃了好多苦頭啊。
上了大學後自己倒賣點小玩意兒,銷售過國產手機,用微信幫人送水果,寫衝量小說幫一些小說網站完成庫存,甚至還靠給藝術生寫畢業論文賺取槍手的丁點兒稿費,被人像傻子一樣騙來騙去,拿著被老闆剋扣到僅剩40%的業績提成還要千恩萬謝。

後來,來到北京,認識了幾個很厲害,對我很好的老闆,帶我入行;
再後來,賺的錢開始慢慢變多,工作上勤奮加一些小靈感使寫出來的案子受到賞識,開始有賬戶餘額,開始可以買得起一隻上千塊的沙發犒勞自己看書而不必因為價格咬牙跺腳,也漸漸的可以讓家裡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了。

前段時間我媽來北京看我,順便去北京同仁醫院看病。她在幼兒園常年勞累患下的老胃病,我托朋友給她掛的號,她摸著我的肩膀,說兒子長大了。

晚上,我們走在建國門外大街上,聊起往事。

我說,媽,你覺不覺得,在我童年時,你給我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傷害。

她有些驚訝的看著我,有么?

我說,有啊。但最重要的不是肉體上的。

你從事幼教這麼多年了,你以為你熟知怎麼教小孩,但我認為並沒有。你僅僅是做到了把別人家的孩子照顧好,卻因為疲於應對工作上的事,對我的教育變得遲鈍。你在工作中對小朋友有耐心,對我卻沒有。因為白天你在幼兒園裡的耐心與教導都已經消磨殆盡,回到家又怎麼可能像工作那樣來教育我?

你當初的選擇是,簡單粗暴,棍棒招呼。

所以為了實現可以與你像今晚這樣心平氣和地面對過去的一些事情,你會認真細緻地聽,尊重我的意見這一天,我其實等了好久。

誒媽……你別哭啊,誒……我帶你去三里屯感受下年輕人的生活~


我想,在這一刻,我們都成長了。

所以你要知道,自己不做出改變,不成熟起來,擔負起身為子女的責任,家人的負能量只會更多,他們要操心你大城市混的好不好,有沒有伴侶關心你,有沒有讓他們感到不安。

你需要做的,是讓他們放心。
讓他們只要想起你,負面情緒就可以一掃而空。
你是他們可以依靠的人。

請努力地變強吧。
成為強者,然後給他們溫柔。


我媽有次和我嘮叨各種不如意的時候,我特別不耐煩「你給我說幹什麼呢?別和我說了!」

我媽愣了愣「不給你說我還能給誰說呢?」

然後我就莫名其妙感覺很心酸,哭了好久。

要知道中國式的家長,很多為孩子付出了幾乎一切,一下班就回家做飯菜,有休息的時間也是陪孩子,甚至放棄了很多自己的社交,他們不再像年輕的我們一樣,有閨蜜,有好基友,可以有事兒沒事兒談天說地肆無忌憚或者抱頭痛哭發泄情緒。

他們是不動聲色的大人了。

可人總得要把那些不高興說出去了,才能稍微舒服一點啊。

有時候其實只要安靜的聽完,然後抱抱他們,說聲辛苦了就好。


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首先申明,在這個回答中,我儘可能不使用刻薄的語氣,因為畢竟每個人的見識有限,我自己對事情的看法也很可能是主觀甚至是偏激的,但有些話,很抱歉,或許我不得不說得難聽一點。)

我分成兩塊來回答吧:

  1. 為什麼(你的)家人喜歡分享負能量?
  2.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情況?

********************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的結論有兩個:

  1. 你的家人所在的層次很可能不太高;
  2. 你的家人有太多失敗的經驗,而鮮有成功的經驗,他們只是【部分地】知道如何去避免失敗,而不知道如何去獲得成功;

第一個結論基於我自身的觀察。

我們的社交圈可能從小學起就開始建立了(幼兒園的時候年齡太小記憶不清)。

無論一個人是優秀、平凡還是糟糕,在小學時,同學的水平分布都呈接近的正態分布。因為大部分小學都是就近入學,而且小學的時候大家互相之間的水平差異還不明顯,所以小學同學中必然會有一些很厲害的人和一些很糟糕的人。

到進初中時,由於各種民辦的重點中學的存在,不同水準的人逐漸分流,有些水平和你差異過大的人,你可能見不到了。而到了高中乃至大學,同學的分流就更加顯著,你的同學中,幾乎全部都是(至少在思維層次上)和自己接近的人(雖然有時感覺還是差異很大,但拜託,已經比小學的時候接近了太多)。

在與同學的交流中,我們偶然會聊起自己父母對自身的教育,比如說 「我爸說 blablabla……」 「我媽讓我不要 blalblabla……」 「我奶奶鼓勵我 blablabla……」

根據我對小學同學和初中同學的觀察,一個有趣的結論是:

  • 絕大多數(從未來的發展看)層次比較高的同學,更傾向於使用 「希望我……」 「鼓勵我……」 「認為……很好……」 這樣積極向上的句式;
  • 絕大多數(從未來的發展看)層次不太高的同學,更傾向於使用 「讓我不要……」 「……很不好……」 「……黑幕很多……」這樣消極向下的句式;

而進入高中和大學以後,無論是從周圍的同學,還是同學的家人口中,我已經很少聽到 「黑幕」、「作弊」 之類的詞語了,大家主要關心「如何取得好成績」,"如何找到好工作","如何被別人認可" 等等 向上的話題。

當時我還天真地認為,也許是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也都更樂觀了呢。

但最近幾年,隨著我上網次數的增多,我很快發現自己之前的觀察是很不可靠的。在這個社會上還有太多太多的人,依舊喜歡到處散播負能量。
尤其是最近一兩年來,有時候我會接觸一些 家境有點困難 或者 成績十分一般 的人,他們對社會的看法充滿了攻擊性,一次次地刷新我的三觀(雖然並不能改變)。

但這些喜歡散播負能量的人,在我的主要社交圈內,確實已經幾乎銷聲匿跡了。比如,在我的微信朋友圈裡,看到的生活狀態大多數都是積極向上的,偶然有遇到不順利或者心情不好的人,通常也不會因此而攻擊社會。

所以我才得出結論:負能量的多少,真的和所在的層次相關。


第二個結論基於我的推理。

周圍的同學中,常常會有高富帥出沒。而微信朋友圈中,更是偶爾會有小有成就的人髮狀態。我注意到,他們的言論中,很少出現 「如何避免……」, 而 「如何去實現……」 卻佔據了主流。

於是我就思考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

簡單的思考所帶給我的結論是:
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如何能成功,他一般不會特別在意怎麼才能避免失敗。因為,成功的道路只有寥寥幾條,失敗的道路卻有千千萬萬條,如果對於如何避免失敗過於小心翼翼,他根本沒時間去成功。

另一方面,懂得成功法則的人,即使在某些方面踩了地雷,通常也影響不那麼大,至少很難直接導致他的失敗。(比如,比爾·蓋茨 在某次聚會上沒有打領帶,會導致項目洽談的不順利嗎?)

而那些散播負能量的人,看起來自己掌握了 「社會運作的法則」,然而,社會運作的法則有千千萬萬條,你掌握了幾條如何避免失敗的法則,除了讓自己心情不好外,幾乎沒有意義。更何況,在很多情況下,那些 「負能量法則」 其實並不確切,它僅僅是失敗者帶有偏見的、聊以自慰的工具罷了。

所以呢……如果我發現微信朋友圈裡有人「鍥而不捨」 地散播負能量,我通常就會屏蔽他的朋友圈消息,不用看,這種人以後不會太有出息的。

********************

接下來是第二個問題,如果家人散播負能量,我們應該怎麼辦?

我的建議也是兩個:

  1. 不要受他們影響,努力分析負能量出現的原因,並去尋找其背後正面的東西,如果可能的話,嘗試去說服他們;
  2. 努力提升自己,往上走,離開負能量聚集地;

第一個建議,不要迎合家人的負能量,這很重要。

即使是有著一定層次的家庭,也偶爾會有負能量出現。但對於負能量的東西,我們一定要謹慎對待,因為它帶有偏見的可能性遠比正能量大。

認真思考這些負能量出現的原因:
是這些東西本來就客觀存在,還是你的家人受到自己的見識所限,帶有偏見的看待了這個問題?

現在網路那麼發達,很多負能量的謠言真的是很容易被攻破的(但家人往往又不太會上網)。

如果這些負能量好像是真的(這種情況的比例並不高),你保持沉默就可以了。即使這些是對的又如何?大部分情況下,對自己不會有什麼提升,長個心眼就好了。

如果這些負能量是謠言,我們要做的,是儘可能以平和的語氣,告訴家人真相。

我知道,這並不容易,家長是有尊嚴的,按照他們的話說,「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什麼社會黑暗我沒見過,你太年輕太幼稚。」

家人喜歡用 「經驗」 來壓制你,但請記住,不要正面對抗,更不要說 「吃的鹽可能是劣質的」、「見得多不一定見得對,年齡不說明視野」 之類的話。

你要做的,是平靜地為他們展現真相,不要評論,如果有專家的言論做支持就更好啦。

他們可能不會輕易相信你,也許你的這次反對效果不明顯,他們一臉不服氣,但是請堅持,時間是會改變一些東西的


第二個建議,努力提升自己,往上走,離開負能量聚集地。

這個建議其實已經很直白了,我只補充一句:
如果你看到了上面美好的東西,你會很快忘記下面不美好的東西,並且通常再也不想回到下面去了。

【最後,願這個世界的負能量越來越少。】

(相關回答:為什麼我們「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 曾加的回答)

********************

如需轉載,請先【私信】徵求作者同意,並在轉載時註明作者和原回答鏈接。

若僅僅分享鏈接(如微博)則無需通知我。


「分享」是一個西方色彩很濃厚的詞語,意味著你首先自給自足,然後把多餘的分給別人享受(share with others)。所以默認分享的都是好東西。社會比較鼓勵的價值觀是,有不開心優先自己解決,自己解決不了了找心理諮詢師,而不是推給朋友和家人解決。Friends里那麼親密的朋友,互相之間也最多安慰一下鼓勵一下,很少大面積share負能量。Ross出了心理問題就去看心理醫生了。當然實際上也有很多做不到的。

中國人的傳統生存方式和這套體系格格不入。它是相互依附共存的,而不是彼此獨立的。所以親近的人之間的交流的主體就不是「分享」,而是共同承擔。生活中遇到煩心的事,下意識的反應不是自己努力解決然後跟別人去分享好東西,而是趕快和別人一起把它消化掉,痛苦分給別人一份自己的就小了。這種互相依賴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已經存在了很多年。

我不評價這兩種生活方式誰好誰壞,只是解答為什麼有人喜歡「分享」負能量這個問題:他們根本沒有在「分享」。他們在傾倒。


好幾天前看到這個題目的,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又說不上來。
剛剛看了幾篇答案,突然反應過來了。

我們家從來沒有人分享負能量。

從小到大,沒有聽過我爸媽說過一句工作上的煩心事,爺爺奶奶也沒說過,家長里短的八卦在我們家幾乎也很少出現。


從幼兒園開始,他們就會鼓勵我每天吃飯的時候聊一聊今天發生的事情,我好像記憶中也沒說過誰誰的壞話,總是特別雀躍地一直一直講開心的事情。

我一直以為這是所有家庭的常態。

最近幾年我工作了,遇到接受不了,理解不能的事情,跟爸媽聊,他們總是心平氣和地勸我,委屈哪裡都有,不要太往心裡去。實在想不通的時候,還會覺得爸媽性格太與世無爭了。

直到剛才,我才猛然間想到,大家不可能事事順心,他們遇到的煩心事不見得比我少,但他們的第一選擇是自我消化,而不是肆意發泄,做到克制,想想都很難。

總說家就是港灣,以前我的理解是,家是那個我們最不需要偽裝的地方,最近才認識到,正是因為這裡有我們最在乎的人,我們才會為了保護他們,收斂一些負面的情緒。

愛,有時候是克制。


因為他們說的大多數情況確實存在。
請不要否認,確實父母的同事的孩子(或者說別人家孩子)總有那麼幾個什麼都不是但卻得到了好的教育或者說是好的工作。而恰巧你的父母不能給予你這些,或是因為性格,或是因為物質,總而言之就是看不慣人家又干不掉人家。
有高票答案說是因為層次高低以及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決定了正負能量,其實我覺得或許是因為本身高層次以及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們生活都很如意,都通過了低層次父母看不起或看得起的方式達到了一個相對滿意的程度,所以在高層次人群里會較少的抱怨生活,因為他們的生活都如意了,不是么?他們的孩子都去了本地最好的學校,都擁有著不累卻高薪的工作,這還有什麼可抱怨的,有什麼可負能量的呢?
所以說,人對現在生活滿意與否是要看自己的生活狀態的,物質決定意識。

當然,我們總是以為自己見過了黑暗,並認為自己能承受黑暗或者做黑暗中的光明,但事實上,如果真的遭遇了這些,我們是無力的,憎惡的,甚至自己也會變成黑暗。
我曾以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好,但是看著一次重要的考試老師的孩子拿到了比平常高很多的分而我卻剛好因為那幾個分數不夠的人被擠出了有效分數線不得不說那一刻我的心中是憎恨的,對這個社會是充滿厭惡的,我們學校的黑幕是出了名的,我上了這個高中我就知道,但是我沒想到當這個事真正降臨到我身上的時候我會如此的難以接受。
當然,現在我調整好了心態,終歸還是怨自己的。但是父母的負能量輸出讓我意識到,有黑幕,也無費是把有效名額縮小了一些,但是還是有的,我會努力壓榨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強,哪怕有所謂黑幕,我也會成為不被刷下去的那個。
這就是負能量給我的警醒,也是我人生的重要轉折。
失敗了不要埋怨社會不公,社會給你留有一定機會,這個社會有很多成功的辦法,只不過需要換換腦子而已。


現在我非常好
我發現
打敗冷漠的不是冷漠
而是
愛與關心
雖然很雞湯
但在我這
是真的

我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家人太喜歡傳遞負能量。不僅如此,壓制子女並對外人顯得十分懦弱,因此才導致了他們抱怨連連。
我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下,養成了異常悲觀的生活態度。對真正的幸福時常患得患失,經常懷疑自己的不幸是由於能力不足判斷不夠,將所有事物歸因在自己身上。
剛開始租房子時,以比較低的價格租下來,剛好那段時間家人過來了,她不停在我耳邊說,是不是遇到了騙子,是不是價格太高了,是不是......
談戀愛時,從來沒有問我自己感覺如何,不停地強調自己的感知,同時愛琢磨人的每一個動作,有一些不置可否有一些猜測甚是荒謬,但從來沒有樂觀的評判。
正如我同事講到的一個故事,她在外地出差,到了冰雪封天的哈爾濱,覺得景色太美好了,於是掏出手機給家裡打了一個電話。
父親默默聽她的描述.;婆婆表示異常羨慕,樂呵呵地聽著;母親一接電話便劈頭蓋臉說都怪你當時沒有好好選擇工作,現在跑到那個北方去了,冷死了吧……
跟我的家人何其相似。
如果你問我如何能夠避免這種情緒的感染,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講:
遠離父母,多接觸同齡開朗的人群!
後來終於有了這個機會,大概有一年的時光,我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畢業幾年以來,我從未外出旅遊,從未參加任何沙龍或書吧活動,很少與同事聚餐......但那一段時間,我們經常半夜還在玩遊戲,周末參加講座,遇上大假期大家便會計划出去旅遊......剛開始玩得很拘謹,他們每次便對我說,一點都不像年輕人,太嚴肅了,然後我慢慢融入了這個快樂的大家庭。
最後,最後男友回來了……
男友也算是常常抱怨的家人之一……
悲劇就是,不就就懷孕了。準備結婚。
生活又開始脫離了自己的控制,因為孕吐,辭掉了工作,我的家人來照顧我,整個孕期我受著非常人般的抑鬱情緒折磨。
他們似乎從未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結婚後,我的家人還會不停地拱火。甚至企圖干涉我的婚姻。
這就是目前的全部了。
還有三個月預產期,我決定不依靠家人。雖然這個決定一點都不理智,但對於我來講,或許我情願自己辛苦也不想再回到之前充滿抱怨的環境中去。
祝我平安。


因為自己無能,所以故作悲觀的遠見,自以為高明深刻,實則在明眼的外人那裡,正暴露了所處的失敗階層。


你以為你的父母真的愛你么?


他們身軀孱弱,積弊難返,陋習難改,都是歲月給的教訓,他們在這個年紀,依然看不到希望,所以他們對青年時代,沒有一絲好感。


他們活到了中年,並沒有過的很好,他們對你青春的否定,正是來自於中年的絕望感。


換言之,他們過的不好,他們有父母,他們有孩子,他們很失敗,所以他們很絕望,唯有拉著你一起絕望,才會滿足他們不孤單的幻想。


他們人到中年,動用自己破敗的三觀,強行塑造孩子的三觀,扭曲孩子原有的觀點,把要飛走的孩子留在身邊,無意識的尋找精神安慰,卻用心埋葬了孩子的大好前途。


他可能覺得孩子考上大學,去讀名校,畢業了有高收入是好的,但是他強烈的中年情感需要,卻令他無法自持的灌輸給孩子低級社會鬥爭法則,攀附權貴,拉攏關係,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看透社會,這些他畢生引以為傲的負能量。


最後孩子沒有考入名校,是孩子的錯,畢業收入不高,依然是孩子的錯,父母卻不知道自己曾經都說了些什麼,引導了些什麼?


在那樣的思想氛圍內,孩子怎麼可能會有超越自身階層屬性的意見?

父母渾渾噩噩,無知無察,自己過的不好,就應該閉嘴。

別天天絮絮叨叨自己失敗的人生道理,還一天天仗著父母地位要求我們尊重你,安慰你,鼓勵你,你特么都多大了,廢話請出門到牌場傾訴。

我在家是來學習的,我有我的人生,不是你的人生,也不是來安慰你們失敗窩囊的人生的,

我是學習了,我是話語權高了,但落後的父母不能因為是父母的地位,就可能在思想價值上就與我平起平坐,你們失敗是你們的事,父母不要妄圖引導孩子的思想流向,來取暖,來消費。

這是為人父母的基本覺悟。


決定他們世界觀的那些年月里,世界確實是危險而令人悲觀的。人的三觀一般在幼年形成,如果成年後沒有足夠的新信息衝擊,他們確實沒辦法改變他們的價值觀。


放過父母吧,別太苛求他們了。

很多大人不過是偽裝成大人樣子的孩子,但這點你需要等到自己長大才知道。——武志紅

很多人的內在並沒有真正長大,而他們的一生都將披著這層貌似成熟穩重的外衣一直蒼老下去,直到生命終結,內在依然是那個嬰孩。

對於孩子來說,最沒有安全感的事情,是他原先所信任、所依賴的成人世界的崩塌,比如你小時候認為是無所不能的父親,也許也可能會被辭退,看似端莊賢淑的母親,同樣會因為情緒失控而失態……他們的煩心事兒可多著呢!

高三的時候,學習壓力特別大。

有一天晚上,我媽接我放學,我問她:人這一輩子,是學習壓力大,還是工作壓力大?
她頭都沒抬,一口斷定:工作壓力大。

我當時還不信,覺得她唬人——這世界上難道還有比當高三學生更苦更累的差事兒嗎?!我當時只寄希望於能早日脫離苦海,擁抱新生活,比如大學(不用鄙視,高三黨的目光就是這麼短淺→_→)。

現在,真正工作了,你多半就了解,當時媽媽說的一點沒錯。

《這個殺手不太冷》里,瑪蒂爾達問里昂:人生是否總是如此艱難,還是只有童年如此?
里昂說:總是如此。

在你面前風輕雲淡,隻字不言的爸媽,那多半是不想喪失在孩子心中曾經高大的形象,他們渴望被信任,被依賴,被關注,被仰望……

如果一個人從不抱怨他遭遇的任何事情,那多半是因為他珍視你的依賴,看重自尊,不想讓自己的情緒曝光得那麼徹底以至於無地自容……但如果他選擇傾訴,那可能是他實在不想忍耐,或者想找個人傾訴,只是方式沒有選擇好,讓你產生了反感……

作為子女,最大的孝順,莫過於理解。

--------------------------萌噠噠分割線----------------------------------------
更新:
有些答案似乎戾氣很重,「父母是loser,沒有資格評判子女人生」的觀點很受歡迎,既個性,又迎合一部分「現在還沒出息但有朝一日終會出息」的潛力股們的心理。

有些知友也在評論區炮轟我這碗毒雞湯燉得不地道——"要求小孩去理解大人是強人所難」。

事實上,這個答案中提到的「應該去理解的家長」並不是那些滿身戾氣、一味索取、將孩子視為私人財產,任意捏塑、發泄、甚至以貶低、虐待(肉體或精神上)孩子為樂的那類家長。

如果真是這類家長,這個問題就沒有討論的意義了,那是極端個案,而並非中國普通家庭中的真實情形。大多數家長,只是第一次做家長,沒經驗,在遭遇了現實困境之後,選擇了錯誤的傾訴對象,讓孩子提前感知到一種未知的艱辛(所謂的「負能量」)。

菲茲傑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開篇說:

「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勢。」

同樣的道理,輪到你做父母,你做的不一定比他們好。

即便你做父母做得很好,那也是你的經歷、教養所得,那可能來自你父母的教育,可能來源你自己的勤奮,但你的父母當年並不一定受到你現在所能享受到的一切。

索取,總要適可而止。

退一萬步講,除了理解,你確定自己能重新回到生命的初始狀態:阻止一場生命的誕生,轉而投身到那些你認為開明的父母體內,從受精卵開始,重新開啟一場令你全方位滿意的人生嗎?

似乎不能。


可能他們覺得應該提前讓你了解世界的險惡?

然而我也一直不能理解,從小五六歲開始媽媽就不停跟我抱怨我爸,將家裡所有的不幸與意外都「歸功」於生了我,聽的最多的兩句話是「不生你我和你爸能少奮鬥二十年」「我要是你就去死了算了」,你說她有多恨我嗎,然而並不,大概他們只是找不到正確的方式而已吧,我說服不了自己原諒,也說服不了自己怨恨,上一輩父母可能真的太少能好好教育一個孩子了,他們從小在農村長大,大部分都只有高中以下文化水平甚至更低,例如我媽只有小學文化,他們一生都在努力改變自己的現狀,經歷了差不多我們能想像到的所有辛酸,我媽經常回憶懷著我八個多月的大肚子還要去卸貨賺錢養家,我想他們是一個時代造就出來的吧,心裡疼愛你,卻找不到正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用了所有傷害你的字眼,有時候我想是不是因為我們接受了高等教育,明了了是非,有基本的情商就要不停的去埋怨他們,能不能把在知乎吐槽的怨氣轉換成耐心好好和他們溝通。

我想,世界上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很愛自己的孩子的,只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式來愛你,希望你能正確的引導他們,更希望不要成為下一個他們。


他們其實只不過是想告訴你有人比咱家過的更差,你要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我們,罷了


謝邀汪濤

題主說「遇到事都是說一些消極的方面而很少會主動鼓勵我」,據此,權且將「分享負能量」定義為:說明自己認為應遵循的社會潛規則(不論是否真實純在),告知自己(或聽說別人的)失敗的經歷所獲得的經驗教訓(不論是否適用於當下),期望子女能少走一些「彎路」(不論是否真是彎路)、少經受一些挫折打擊(不論是否不遵守就會有不好的結果)。
【如果認為這個定義有欠妥帖,請題主告知】

個人以為,題主所說的情況應該具有相當的普遍性,不管所處的階層如何,只不過可能具體表現出來的形式有些區別。

知識分子家庭可能會比較注重方式方法,在你頭腦不清的時候,猛地一盆涼水澆下來,如醍醐灌頂,所以無需反覆提及。可參見:人長大後就一定要變得很功利很現實嗎? - 周筠的回答。其中周老師父親所言,不是「分享負能量」嗎?
【如果周筠老師覺得引用不當的話,請和我說一下,馬上刪去O(∩_∩)O~】

官員、商人家庭則可能從小就開始往「人尖」培養:如何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如何在一定規則範圍內獲利,如何識人、用人,如何……現在題主家人和你所說的東西,或許他(她)們從小到大不知聽過多少遍了(不論總結出來的「規則」和「方式」的水平、層次差異),其中的「負能量」,或許早已內化於他(她)們一言一行,成年後,父母自然也無需多言。【有我的親、友作為個案支持】

但個人以為,以上這些,總體而言都是少數。不管是知識分子、官員、商人還是我們平民老百姓中的大多數,所採用最多的交流形式,往往還是不厭其煩的「諄諄教誨」,也即傳統文化推崇的「耳提面命」。

總而言之,我的觀點是「分享負能量」是一種慣常的知識經驗傳承方式,傳遞方式或許有不同,但其中基本少不了「負能量」,還需要你自己去分辨其中的優劣正誤,決定採納、借鑒與否。

另一方面,我想,家人之所以還會和你說這些,也許和他們認為你還不夠成熟,還不能獨擋一面有關。一旦他們相信你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生活中的艱難險阻,如今的「訓誡」也許就會轉變為信任了。

或許你可以試試用下面的方法與家人溝通:

首先,家人與你講述「一些消極的方面、「提及自己在工作上遇到的不順心和險惡的人」往往也是一種宣洩,希望你能以支持鼓勵的方式(眼神關注、點頭、重複其中的關鍵詞等)讓他們痛痛快快地說一次,讓他們能「盡興而歸」。相信很多時候,說痛快了之後,他們也不會再反覆糾纏於較為負面的東西。

其次,當家人反反覆復的講述相同內容時,你可以採用複述(將家人的話重複一遍)或釋義(將家人的意思加以歸納總結用自己的話說出)的方式向家人表明:我完全理解你們的好意了,不需要再說一遍啦~

最後,如果家長比較開明,你也有自己比較成熟的思考,比如:家人認為這件事應該這樣解釋,我就是因為這裡出了問題,所以才……而你卻發現,或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詮釋,真正導致失敗的原因並不如他們所言。這種情況下,希望你們能夠更進一步的溝通,這是你展現自身能力的好時機,是將家長的負能量阻力轉化為正能量推力的絕佳機會。
【我自己便是通過家庭會議」說服「了父母,才得以在高考時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的O(∩_∩)O~】


隨手而記,聊為一觀,祝好~
我想,我們終究會和家人」和解「的


這個問題下居然沒人放圖。

這個人說話勵志吧?沒有負能量吧?
也許你覺得他說出這種話是狂妄,就因為他是這樣的人,他的兒子王思聰才也會那麼張揚。
但是你不能說他是錯的,因為他有錢,他處的社會環境不一樣,所以他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遊戲《王者榮耀》中有一句我不喜歡的台詞: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
我們都處在一個資源很少的處境之中。
那些有錢人,可以去失敗,他們有的是資源去試錯,他們通過投資失敗學會教訓,從而努力。
比如:史玉柱。曾經也破產過,不過前些年做腦白金東山再起。

而我們這些窮人,無法真正的失敗。因為那很有可能使得這輩子再難有崛起的機會。所以,我們會收集大量失敗的案例,來證明很多事情都是行不通的,從而尋找最有可能成功的唯一機會。
對,唯一機會。

回到當前題主的問題中。也許你會認為答主支持「家人分享負能量」這件事情。
但是恰恰相反,我只是在分析他們這種心態,而他們的這種心態最終會使得他們忘記了他們這麼做的目標:找到唯一機會。
最終陷入一種碌碌無為的結局:哪裡看起來都有機會,但是你的經驗告訴你,所有的機會都是錯的,你會粉身碎骨,最終碌碌無為。

所以,當別人或者說所有人在分享負能量的時候,分享所謂的正能量也是不理智的。需要的就是理智,要知道自己有什麼本事,能去做什麼事情。

所以在聽到負能量的時候,能保持理智的分析問題是最艱難的,只有理智,細膩的分析問題才能扭轉頹勢。


樓主的問題是這樣的:
我的父母為甚麼總向我傳遞負能量?
這個問題可以分為以下四個小問題:
1.他們為何會有負能量?
2.他們為何通過 向他人傳遞負能量的方式 來平復心情?
3.為什麼是我?
4.這樣子我很不開心,他們為何如此傷害我?
1.生活不順心
2.這主要和生活環境以及受教育程度以及天賦有關
3.他們朋友比較少,也是原因,也是後果
4.最後但是最重要,因為前三個題主幾乎沒辦法改變,最後一個卻可以,因為這涉及價值觀,因而顯得特別重要。
問題四的體現了題主的一個假設:父母愛兒女,所以他們應該對我好,不應該讓我不開心。
題主覺得父母讓我不開心了,這件事違反了這個假設,所以覺得很痛苦。
其實這個假設是有問題的,因為沒有人能夠做到僅僅憑藉 我們所說的愛 保障愛的對象一直開心。
比如題主的父母愛你,但是他們可能覺查不到負能量對你的傷害;他們可能覺察到對你的傷害,但是不由自主無能為力無法改變已成習慣;等等很多例子。
綜上:
愛不僅僅是一種發乎於心的衝動,更是一種能力。不要因為愛就把愛你的人當做全知全能的神。越長大,越發覺父母的平凡,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因為他們本就如此平凡,只是我們長大了。
我比較喜歡和我媽媽講一些不一樣的故事,來讓她理解我的世界以此來減少價值觀差距帶來的溝通阻礙。


更新:尷尬。
經過查閱,詢問…等等一系列工序。

發現查不到那句「尼採的雞湯」。

避免誤導,遂刪。

感謝諸位指正 。當時看到那圖,因為出自於某知名公眾號,所以未加證實,覺得應題,直接截了過來,以後放資料,定多加驗證。

保留以下部分:


我十分理解並尊重父輩對於他們眼中永遠是孩子的我的擔憂,他們生怕這個在手心裡長大的孩子會承受不了當初他們承受過的痛苦。


這背後,都是啊。


總得有人為他們失控的生活買單。


因為信得過彼此。
你和別人說這些負能量,你怕別人藉此搞你,但是和家人不會。
這就是原因。


負能量是什麼?是真實存在的,能讓人消沉,心情變低的一種能量。

我反對家長給孩子傳播負能量的頻率與社會階層有關。


一個人接觸的負能量的多少與他的社會階層有關,但不是社會階層越高其接受的負能量越少。而應該是一種倒U字曲線。

掙扎在死亡線的人,接觸的負能量是很高的,為了食物,沒有干不出來的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死亡不是一個隨時降臨的事了。很多事就沒有必要幹了,畢竟草菅人命危險係數太大。人的道德水平一下子就提高了,至少表面不再男盜女娼了。負能量逐漸減少,一股正能量冉冉升起。

再往上,就是社會的上層了,他們不關心基本生理需求已經很久了。他們關心的是更多的錢,權,名。翻一翻史書,皇室的紛爭,沒有親情,沒有道德。一部史書,就是一部負能量集。這裡的負能量與社會最底層的人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接觸負能量的多少,與階層有關,但是一個U字形,兩端的人接觸的最多。

孩子是家長最心頭肉的人,是他們繁殖的結果。他們會盡一切可能來教會你如何生存,就像老獅子教小獅子如何捕獵一樣。他們會用自身的前車之鑒,當你的後事之師。

雖然底層與上層的家長都經歷過或知道很多負能量,但是教育方式卻是不同。

底層家長沒有過多資源,只有讓孩子儘早接觸這些,儘早的學會如何生存。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就是這個理。

中層或頂層家長見過或知道負能量,他們有一定的資源,可以幫助孩子生存。所以,他們培養子女就多了一種選擇。他可以讓子女無憂無慮的生活,不為世俗干擾,所以把負能量告訴他們的量就與他自身能為子女提供多少資源有關係了。同時,他也可以把負能量告訴子女,讓子女更好的去拼搏。

與子女說不說負能量並無高低之分,只與培養方式有關。但同樣是敘述負能量,但方式卻有不同,效果卻很不一樣。

有些家長傾向於敘述負能量時摻雜上自己的不平,顯得更憤青,這種家長培養的孩子顯得更憤青一些,對孩子影響十分不利;有些家長就單純的敘事,不加入任何情感,他就是單純的教會孩子一個道理,這樣的孩子更傾向於理性思考。

說完了家長,再說孩子。說話有點沖,別見怪。

假如你的家境不足以讓你避開這些負能量,你為何還要整天做著公主夢,一心逃避。

負能量無論你知道還是不知道,它就是事實,無法逃避。與其一味地逃避事實,不願承認,還不如主動接受,理性思考。

見得多了,你的心就不會為之所動,負能量的事實還在,但你的心智已經堅固,在你的心中,它就只是一個故事罷了。

多看歷史,多歷世事,提高自我負能量台階。很多事,你知道,卻能一笑而過。這,是一種境界。


推薦閱讀:

為母親做些什麼能讓她感覺到生活的快樂?
老公說需要「精神伴侶」,現在基本不和我說話,手都不碰一下;我很壓抑,怎麼辦?
患有重度抑鬱症的人會胡思亂想嗎?有社交障礙嗎?

TAG:心理學 | 心理諮詢 | 精神生活 | 家人相處 | 負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