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可以評價自殺者的遺書?


剛剛看過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56981
有個學生跳樓,留下一篇解釋自己行為的遺書,裡面的理論問題出在哪?先回答關於遺書的討論問題,這個問題時,我還以為是前幾天華農的一個學生,特地去查了這封遺書,遺書的內容很冗長,但是明顯已故者是希望這封信能曝光並期待評價的,所以我認為這並不屬於隱私範圍,這種情況也有必要討論的,對遺書的討論和也能讓一部分人對身邊的朋友起到一個提醒作用,那就是我們該怎麼來幫助這些人?像匿名用戶說的那樣
如果你以後有一天也不小心遇到了這樣的人,和你討論他的困惑或心事,請你珍惜他對你的信任,盡你一切的努力來讓他意識到世上還有人在乎著他,還有人值得他去愛。其二,我相信大部分人想死或者要死了,他的遺書一定是交待後事或者留下對親朋好友的話,我覺得這才是隱私。如果我作的選擇,儘管很不情願被討論,但認了


題主誤區有三:
1. 這篇遺書我也看過,但通篇之中,這名死者並為體現出什麼「需要幫助」的意圖。他沉醉於自己的思考,不接受別人的想法,並且認為大家都應該這樣選擇。他將自己封閉起來,自然也看不到光明。既然他執著地認為自己是對的,我們又如何幫助他呢?況且,斯人已逝,又何談幫助?

2. 事情既然發生,已無可挽回。但是我們活著的人,需要從這件事中,反思一下自己。當然,首先是,為什麼幫助不到這樣的人,為什麼這個人走向極端時,社會上沒有有效的資源幫助他,這是我們首先要思考的。其次,他的思想具有代表性,體現了我們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中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是我們需要反思的,因此,我們需要對他留下的這些隻言片語,做一個公正的分析,看看我們的教育和社會出了什麼問題,今後如何改進,如何使世界變得更美好,而不是再出現這樣的悲劇。我們並非想要指責他什麼,而是想要後來人明白,這樣的想法為什麼錯了。那個題目下,@屈想想 提供的那個答案,就很值得一看。

3. 那篇遺書下,還有個答案特別好。楊絳的話。現在的人,總是「想得太多,讀得太少」。這句話,送給逝者,也送給題主。很多時候,你的想法陷入了死地,只是因為你固執地認為沒有出路、沒有解,因而沒有希望、沒有意義。然而,一個人的認知實在是太有限了,世界這麼大,你又了解些什麼呢?固執地認為自己的思考是最完美的,這才叫愚蠢。年輕人迷茫很正常,迷茫的時候,不要站在原地思考,而是勇敢探索,試著往外面走一走,看看世界,看看別人的所思所想,看看世界上還有哪些智慧和想法是你所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這才是成長。


評價遺書是哪些心理醫生或相關方面機關的事,他們是做他們本分的事,這就管不著了。我覺得做為正常人應該沒有人想去看別人的遺書吧!如果你不小心看了別人的遺書,也無所謂,你要是喜歡,可以看,因為說不定死前寫出來的作品更深刻,更鏗鏘有力,直達心意。但是要是不喜歡覺得反感,那你就放過自己吧!別看了,不管是你曾經多親近的人,過去就讓它過去吧,(凡事過去,皆為序章)。


這不是你願意還是不願意的問題。自殺,不是人的權利,它只是人的一個行為,被廣泛認為不好的行為。無數陌生人的評論正是社會輿論在發揮它的道德限制作用。如果你控制不了自己,那麼社會就來約束你,如果輿論管制不了你,那麼法律就會強制你。順便說一下,世界上最令人厭惡的事情之一,莫過於你不想得到其愛的人所表達的愛。
至於人為什麼活著,不管你如何假設,其實事實還是那些事實,只不過,有些假設讓人生充滿希望,有些則是一片黑暗。如果你選擇了死亡,那麼也沒人能夠無可質疑地證明你是錯誤的,只不過,如果你的選擇是錯誤的,你只能自食其果。


推薦閱讀:

男人怎麼才活得瀟洒?
怎麼分清自己是喜歡一個人還是僅僅是喜歡自己喜歡一個人的感覺?
你遇見過哪些毒舌?他們說過哪些很毒的話讓你過耳不忘?
遇到小三挑釁怎麼辦?
分手後還能做朋友么?

TAG:心理學 | 情感 | 人生 | 大學生 | 自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