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通過鏡子看自己感覺好帥,通過筆記本電腦攝像頭看自己感覺好醜?


最主要的原因是-----鏡頭焦距帶來不同空間透視,從而影響人像照片效果

(圖片來自 攝影師Stephen Eastwood)

可以從照片中很明顯地看出在廣角端模特的臉部顯得非常「窄」,同時額頭、鼻子和下巴等凸出部分相對更大,而在長焦端模特的臉更「平」,上述部分也沒那麼突出。

所以85mm-135mm是拍攝人像特寫的黃金焦段,因為擁有最適當的空間透視。而你在筆記本一般是35mm焦距(24--35)


這個答案也是對@馮東的補充

=================================
另外一個原因:凍臉效應 http://nphoto.net/news...
為什麼真人往往都比照片好看?英國心理學會博客(BPS Research Digest)介紹最近的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普遍認為一個人的視頻會比視頻的截圖看起來更美。他們稱之為「凍臉效應」(the frozen face effect)。
也許那些對自己照片感到絕望的朋友可以感到一點安慰了,加州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人們會認為視頻中的人比同一個視頻的截圖更好看。換句話說,就算你覺得自己在假期照片里看上去非常不堪也無須擔心,別人就會覺得你會動的真人要好看得多。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羅伯特·博斯特(Robert Post)和他的團隊把這種靜態臉相對動態臉沒那麼有吸引力的現象稱為「凍臉效應(the frozen face effect)」。
他們認為這可能跟動態臉的印象形成方式有關。人們會把在不同位置、不同側面的同一張臉進行平均化。這與先前研究所發現的「平均臉更有吸引力」是一致的。另一個可能是「他們(動態臉)更好地激活了我們的面部識別神經機制」。畢竟,相機是不久之前才發明出來的,我們大腦的臉部識別系統本來就是演化來加工動態臉,而不是靜態臉。
博斯特和他的同事讓參與者對2秒鐘的視頻以及從這些視頻里截下的1200幀靜態圖打分,評價視頻或圖片中的20個人有多好看。結果發現同樣一張臉在視頻中的得分要比在靜態圖中要高。
實驗試圖進一步探索這種效應的深層機制。當把視頻和圖片倒轉過來看時,效應也同樣存在。研究者認為這並非因為視頻包含更多信息:對比視頻以及從同一段視頻中截出的多張靜態圖的集合,最後還是視頻得到更多好評。記憶也不會是影響因素,好看的肖像並沒有比普通的好記多少。不過,研究者發現,要想被認為更有吸引力,那些視頻需要順次地播放。幀次混亂的視頻並沒有比靜態圖得分更高。
研究者說,他們的發現可以解釋為什麼肖像攝影如此具有挑戰性。「凍臉效應可以說明為什麼臉部攝影那麼難掌握,以及為什麼人們往往認為真人漂亮過上鏡。」

==========================================

還有就是@陳天陽的

成像質量
你通過筆記本看到自己的形象實際已受到攝像頭與顯示器的作用而產生失真,而鏡子沒有。
由模擬信號--(採集)-&>數字信號--(解碼)-&>模擬信號。攝像頭的成像質量受到鏡頭和內部ccd
的制約,主要是解析度,色彩,色階,噪點,圖像壓縮,快門速度,碼率,而你的顯示器在
還原這些失真信號時,還會引入其他的失真,因為它能顯示的色域有限,你可以試著校準你
的顯示屏,會有立即的提升。

但是他只從感測器和顯示器分析,沒有提到鏡頭的差距,這才是最主要的。好的鏡頭,比如單反鏡頭動輒上萬,每個環節都是對成像畸變的修正。而筆記本的小鏡頭只是一個最基本的結構而已

--------------------8月14號更新--------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bb953b0102dv4g.html---------

吳瑋按:鏡頭的焦距除了最直觀的影響拍攝畫面的視野寬度,還影響著近大遠小的透視程度。上述的兩要素都表現為反比關係,焦距越小視野越廣闊、焦距越小透視愈被誇大。必須要補充說明的是,任何焦距的鏡頭在過於靠近被攝物時都會表現出變形,即前景誇大明顯。

廣角鏡頭還有明顯的畫面周圍卷翹或膨鼓的畸變特徵。

不得不佩服Eastwood這種治學態度。眾所周知,羅素先生將科學分為理論科學與實用科學,理論科學是企圖了解世界的科學。而後者是企圖變革世界的科學,自始以來就是重要的,而且重要性還一直不斷的增長,最後幾乎把理論科學從一般人的心念里驅逐了出去。

在攝影基礎的了解中,很多人只會去背誦85mm-135mm的肖像鏡頭定義,對其由頭少有了解的熱情。Eastwood的演示就是通過直觀的辦法,幫助攝影人了解焦距與透視的關係。而對透視規律的了解,直接左右著構圖美學的運用。理論科學對於實用永遠有著指導意義。


美醜有主觀因素,但是客觀區別也是巨大的。

我曾經寫過一個關於 Adaptive Wide Angle 的答案: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916775

除了其它答案中關於成像質量,變形,角度,正反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是人的主觀視覺和底片成像是不同的。鏡子成虛像,從虛像發出的光線到達人眼和實際物體是相同的,所以成的是人的普通主觀視覺(從直線和保角 straightness and conformality 來說,等價於視球 view sphere)。而攝像頭是在平面 sensor 上成像,是普通的(而且是廉價帶畸變的)perspective 投影。考慮到照鏡子的距離和攝像頭的距離,這兩個情況的視角 field of view 應該都有 80 度左右,足以形成主觀直覺和 perspective 投影的差異。


這個問題我多年前就終極解決了:

當你照鏡子的時候,你會迅速找到一個自己的最佳角度並且基本固定不變;而攝像頭不那麼好控制,位置是固定的,並且鏡像關係讓人很暈。其實被人拍照的時候也經常會覺得自己怎麼變醜了,覺得這個王八蛋怎麼總是拍自己不好看的角度啊,但是身邊的人都覺得照片很正常,也是這個道理。自拍的時候好很多,和照鏡子的過程很像:迅速找到一個最佳角度並咔嚓。

自己覺得自己好看,拍照難看,這個普遍的心理認知會導致人們經常容易高估自己。對這一點的清晰認識,會更容易理解這個社會的運轉。


多說一句,我們都知道自己的聲音,自己聽起來和別人聽起來不一樣,是因為共鳴效果的問題,自己總會覺得自己的聲音比別人聽起來更深沉和有磁性。這一點也是會讓人暗自產生高估自己的趕腳。


btw,經常被曝光的非明星的名人,比較容易正確的認識自己的長相和聲音。所謂以人為鏡,可以正己吧。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少有人的臉是完全對稱的(很多髮型,飾品自己表情習慣也都是不對稱因素)。而人們往往通過鏡子認識自己的形象,這個形象與其他人看到的,照片拍出來的是相反的。人們會習慣鏡子中自己,而對照片和攝像頭中陌生的形象進行本能的排斥。


除了@馮東的

1攝像頭廣角變形

和@夏昊Oscar的

2凍臉效應在答案基礎上再補充一下吧:

3屢見效應 (剛發現這個也是@陳天陽已經說過了的,抱歉了)

屢見效應是很著名的心理學現象了。就是說看一堆不懂的外語單詞都是偏好自己見過的(哪怕自己忘了)

比較照片與鏡像,有實驗表明人們往往更喜歡鏡像的自己。而人們的家人與朋友則更喜歡相應的非鏡像版。


我覺得第一名的答案不太靠譜:理論是對的,但是沒有抓住本題的主要關鍵,有一點點「偽科學」的感覺 (毫無惡意,請勿見怪)。一般攝像頭的 FOV (Field of View) 約在60°左右,相當於全幅的 35mm;而35mm 和 雙眼等效視角是很接近的,和單眼的 40-50mm 的 FOV 的差距也不足以把歐巴變成師傅,美女變成醜女。焦距有影響,但是影響甚微。
==================================
至於 LZ 的疑問,除了你屏幕是平面的之外,最最最最關機的在於:
你筆記本是放桌面上的

不支持 gif 動圖在這裡 http://t.cn/RvcHPyk靜態圖舉個例子:


筆記本的攝像頭在近距離上有鏡頭畸變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3076874.htm )
另外就是像素不高以及弱光環境下噪點過多成像質量猛烈下降


照鏡子是眼睛看著鏡子里的自己,所以容易眼波流轉,顧盼生輝;但照片的時候就泯然眾人了


以上似乎都不在點子上,說關鍵的:關鍵是透視問題,透視的關鍵是比例------鼻尖到耳朵的距離和拍攝距離的比例........再說簡單點:攝像頭離開拍攝的臉的距離是關鍵,最佳距離1m~3m,近於1m,越遠越好看,遠於3m,越近越好看。鏡子里的像比攝像頭遠1倍------因為虛像的距離也要算進去的,所以,就漂亮一些啦。另外,看鏡子時眼睛還有自動校正功能,這個攝像頭就更不懂了。也有例外,比如網路上流行的手機上45度拍出「錐子臉」,就是利用了近距離透視的原理美化自己。可惜不能當標準像用。記住,拍人像,要離開1m以上,不然會鼻大耳小。當然也不要離開太遠拍,大餅臉有風險哦。


攝像頭在成像的過程中會失真,會丟失一些信息,也會添加一些噪音
而鏡子不會


因為你的大腦自帶美圖秀秀。


假如你離鏡子和攝像頭的距離同樣是0.5米,那麼鏡子里的你,是別人在1米外看到的你,攝像頭裡的你,是在0.5米外看到的你。所以俺得出結論,你只可遠觀而不可近看啊~= =!


拿丑的那個當自己可以有比較清晰的自我認識。


通過rmbp的攝像頭看就感覺比鏡子里好 看


筆記本是正臉成像,而且近,對五官要求很高。鏡子里的是倒像,而且距離是比較遠的,五官比例可以基本就好了。LZ看看自己眼睛鼻子嘴巴下巴長怎麼樣,再看看五官位置對不對,不滿意的做個小整容手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你被鏡子騙了


題主,請問你的鏡子哪裡買的?


一方面與攝像頭質量有關,另一方面,同樣距離,你看到鏡中的自己是攝像頭拍到距離的兩倍,所謂距離產生美。


產生這種疑惑的原因是因為你不承認這是臉的問題


因為鏡子是反的,視覺效果不一樣,而且鏡子有腦補沒對比參照,拍照後跟大腦自動跟網上明星有對比參照。說白了大腦腦補,當然,如果你天天跟帥哥一起照鏡子保證你不會問這個問題


推薦閱讀:

大光圈的標準進化(從 F/2.8 到 F/1.4)是怎麼實現的?
怎樣拍出有深度的照片?
為什麼單反長焦超昂貴,而60倍光學變焦數碼相機那麼便宜?
除了口徑,天文望遠鏡比單反長焦鏡頭便宜很多的因素有哪些?
通過 Wi-Fi 和手機連接的鏡頭相機 Sony QX10 和 QX100 是好設計嗎?

TAG:攝影 | 心理學 | 鏡頭 | 視覺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