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少看見HIS(醫院信息系統)插足移動醫療領域?

現在各種細分領域層出不窮,,比如手機挂號,看報告,移動醫生查房,合理用藥,隨身病歷夾等。移動端醫療產品與醫院直接對接不在少數,為什麼his不選擇自己來做?又或者his認為移動醫療是個偽需求?看著我們小打小鬧?


斗膽回答,說說我能想到的幾點(^ω^)

1. HIS和mHealth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前者關注點是患者在醫院內的診療過程的信息傳遞和管理,系統的操作主體是醫護人員。
後者的關注點是患者在醫院外的自我健康數據管理,系統的操作主體是患者。
需求不同,關注點不同,移動醫療固然不是偽需求,但是his和他並不特別相關。

有了這個定位上的差別,這個問題就不難想通。比如同樣解決合理用藥的問題,his的系統是藥劑師為主要使用者的,登陸時看到的主體信息可能會包括病人列表,每個病人信息中又包括病人的人口統計學信息,病史,過敏史,現在的處方內容等信息。而病人手裡的app可能就是個用藥指導app,輸入一個藥品,會跳出來藥物說明,服用指南,漏服了怎麼辦, 多吃了怎麼辦,急救怎麼搞之類的。兩者內容側重不一樣。而且醫護人員專業水平比較高,系統中可能會有的大量的術語、縮寫都是沒問題的,但是同時給患者使用就肯定不行啦。

2. 標準化的問題。
我們當然幻想有個烏托邦般的醫療系統。當你入院的那一刻,你的所有健康信息只需要簡單刷一下臉/指紋/虹膜就可以迅速讀取,隨著你的診斷結果出爐,你的電子健康記錄同步在更新,所有參與你的健康護理的授權人員都能使用所有他們需要的信息,系統可以隨時跟蹤你的健康狀態和醫院方有著無縫的溝通和反饋。你出院了系統依然在運轉,跟蹤你日常的健康狀態,有了異常會內部報警,醫護人員會第一時間聯絡你或者你的緊急聯絡人……

掐!斷!想!像!所有的這些美好構想的基礎是一個完整的標準化的個人電子檔案系統(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在現有的hl7,icd 10之類各種各樣的標準的基礎之上,沒有統一的電子病歷系統依舊是白搭。而形成統一的電子病歷系統,國內還是需要不少時間呢的吧。

依舊是合理用藥的栗子,即使病人手裡的app 1和醫院系統可以對接,那別家的app 2呢?如果不都能對接,那不是差別待遇嘛,醫院又要被砸啦。或者那改明兒病人換了家醫院還能用app 1和新醫院對接嘛?新醫院只接受app 3怎麼辦?沒有統一的電子病歷系統,解決問題要帶來新的更麻煩的問題,大多數時候人們都會傾向不去解決哈哈哈哈。

磚拋完了~~~~~~~~~~~~~~~~

------3.21更新-------
作為一個紙上談兵都算不上的入門者,大家的點贊和評論讓我感覺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哈哈哈哈!!!謝謝各位!
另外 @Peng Lee 提到了數據安全的問題。這個確實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美帝去年的病人健康電子數據泄漏近九百萬份,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大問題。挪張作業里的表格過來:

另:
摘錄一些評論區的達人觀點,歡迎大家繼續討論~
@子凌

  • 但是個人覺得移動醫療中很多app是對his的衍生,比如挂號,去報告,醫囑單等,his自己來做本身就具備技術和資源優勢,但是目前看起來強大的產品好像也沒有。
  • 我也看到另一方面,現在his正在大肆合併,未來國內也就那麼兩三家廠商了,拭目以待。
  • 醫生在寫電子病歷的時候會經常發現icd10無法匹配診斷結果

@jamesr

  • ICD還算有些意義,HL7完全就是現有信息化方式的堆砌集成,沒有任何互通整合方面的思路在裡面,弄得又臭又長……
  • 其實我也深深贊同,目前醫療信息化的關鍵在於電子病例的信息化。ICD提供了診斷的標準化辭彙(vocabulary),而描述病情,描述各種檢查化驗影像的,都缺少標準化的辭彙。沒有這些辭彙的標準化,就無法做到電子病例的標準化。
  • 在ICD體系裡面,所有疾病都有一個診斷,但是,醫生學到過時的知識跟不上已經規範化的診斷術語。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很多國內醫生還會說「宮頸糜爛」,而這個狀態的現代描述是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再比如國內常常認為是「感冒」的病,其實是很多種不同的病。

@kevin orien

  • 已經標準化的東西也輪不到大家談論了,非標準化就是機會。

@黃禹惜

  • HL7實施部署太複雜,就算使用,國內也是2.4居多,我們現在都是提倡FHIR
  • SNOMED 這本湖南凱歌做過一個30W術語集合的翻譯整合,但是使用效果也是一般

最近醫院剛好上馬HIS,參與過子系統--物資管理模塊產品的溝通,嘗試從用戶側面來回答。

醫療IT→HIS?醫院,這一層關係是明確。對於醫療IT來說,可以根據客戶的特點,需求,模塊化開發,工程規模大,但確實是可以做到一對一的,前期雙方論證可靠的話,後期出來的產品是成熟的,也是易於維護的。也就是說客戶群的共同性可以滿足,個性化也可以滿足。而移動醫療軟硬體可能更多只能滿足特定群體的共同需求。
對於醫院來說,需要HIS做到什麼呢?首先要是臨床醫療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這些過程都是有國際標準的,大家都要遵循)。極大地提高診療過程的效率

醫院管理方面,也就是人、財、物的管理,通過HIS進行科學的管理。臨床的信息可以和醫生、病人、管理者有機的聯繫起來。而不是像現在只是抽象的,混亂的一堆紙張。例如某位醫生的出勤、門診量、住院病人量,其每個病人的住院天數,診斷符合率,事故率,葯佔比,科研,總之與其醫療相關的一切活動都可以直觀的反映出來,該獎勵,還是懲罰都有科學的依據,科學人性化的管理人才。對於醫院的管理者,花幾個億來做這些,最期望的,HIS可以提供醫院發展方向的決策支持。
病人從HIS可以獲得什麼呢?最有用的:電子病歷,出生到當次就診的所有醫療信息,也就是動態管理。當然更多的患者能感受的到的:量身為中國打造,比如患者通過某醫院官方微信挂號,即時提示一周內某位的醫生的預約量,有了HIS,可以計算醫生的人均診療時間,準確的告知患者星期二下午四點前前來就診,來到醫院後,醫生通過授權,由HIS讀取病人既往的醫療信息,問診,隨即微信/支付寶支付費用,即時預約放射超聲檢驗,報告自取。極大地節約醫生、患者的時間、精力。

1.信息安全是決定醫療IT與醫院不願意貿然與形形色色的移動醫療App開發商合作的主要原因。每一個介面都是信息安全的風險。如此多種類的移動端,風險不可控。比如我們醫院的信息系統,添加一個數據介面,都要收取不菲的費用,提高門檻從而限制了一些實力低的廠家。

2.挂號,結賬以及目前所謂智能血壓血糖軟硬體等等只是HIS系統下面的小小分支,不是醫療主體。醫療IT只需在HIS留下相應的外部介面即可,即決定架構及規則,與第三方實現更廣闊的醫療信息化。各有所長,各取所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現在所謂的移動醫療噱頭大過作用,我個人認為很多廠家出發點就不正確,醫療的主體的醫生,受體是患者。似乎總有些誇大其辭的App想要告訴患者自己可以掌握健康。不過是添加了一個提醒功能,就把自己當作掌上醫生了!知識的缺乏不是一款軟體硬體能解決的。
所以,Google的眼鏡,Apple的healthkit,才是智慧醫療的代表,真正的產品應當幫助醫生!!!


熟悉國內部分知名HIS廠商,其在移動醫療產品方向布局如下:
東華軟體:獨立成立公司,運作產品 健康樂;
東軟:熙康,產品不少,最有名產品 瘦瘦(3000W下載量);
交大京頤: 去醫院(投資控股);
金蝶軟體:移動醫院;
醫惠科技:蘇州智康(投資控股);
衛寧:阿里健康雲醫院合作方;
榮科科技:腎病管理方向;
杭州創業,葛老闆和生物谷、同渡資本已組織多次移動醫療投資活動會;
萬達信息:萬達全程健康子公司已有移動端的產品,並整合收購的復高等公司,通過上海和江浙政府資源,覆蓋人群不小;
北大醫信:由於前段時間的方正系紛爭,劉總提出口號不多;
天健:姜總這邊也有想法,沒細問過他;
天方達:李總這邊將體檢方向當作核心;
中天:年前現金流緊張;
中聯:胡總沒細問他;
新益華:王總思維很超前,基本以個人資源獨立投資相關團隊
心醫國際:作風不想傳統HIS廠商套路,不做評價(辦公室太高大上,與這個行業利潤貢獻水平不相符合,也許是另一種風格)
剩下國內地方性HIS廠商有挂號類或者婦幼類相關產品,推廣力度一般。


  • 公立醫院們掣肘重重

經過這麼多年醫療改革,公立醫院們除了偶爾喊喊口號迎合上意,大部分人已經比較麻木了。醫療體系是一個「多國殺」,各方都有自己的既得利益,互相掣肘,寸步難行。


衛計委把控醫院評級和醫生職稱;


黨委組織部負責醫院高層人事任命;


財政部管著醫院財政補貼;


人社部管著醫保;


葯監局管著藥品和器械准入;


發改委管著醫療定價;


教育部管著醫學教育。


還有引進大型醫療設備需要環評,開診所需要消防驗收…


掐指算算醫療相關部委應該有十幾個。

↑多龍治水下的醫療體系

在這種情況下,院長連開除一個事業編製的員工都做不到,誰坐到這個位置上能做的事情都有限。對於一個已經研究臨床三四十年的院長,八年的院長位置是臨時
的。公立醫院院長們沒有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和激勵機制,官員職位和院士榮譽是一些院長的理想,而臨床業務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做好臨床和做好醫院管理要求的
技能是南轅北轍的,很難指望精通臨床業務的醫學專家一兩年變成了醫院管理專家。


在這樣的制度安排和激勵導向下,建設「以患者為中心」的醫院就變成了一句口號。保持醫院經營微虧或者持平(太掙錢財政補貼成問題),保證別出事,同時利用現有位置實現自己的一些利益訴求,就變成了大多數公立醫院管理層的不二選擇。

在這樣的背景下,醫院的信息化水平和投入是嚴重不足的,很難「移動」起來。相對於醫藥和器械這些能夠直接給醫院帶來收入的產品(醫院收入42%來自於藥品
加成),醫療信息化上的投入純屬練「內功」,不能帶來直接經濟效益。很多人說起醫院信息化言必稱HIS,以為我們醫院們的信息化水平已經很高了。其實
HIS只是起源於收費管理的一個主要醫院系統,真正的醫院系統非常龐大。德魯克曾說過,醫院是最複雜的人類組織。醫院的信息系統也是最複雜的,下面是一家
典型大型醫院的信息系統架構圖。

↑一個典型的大型醫院信息系統

醫院信息系統是隨著醫院業務發展過程中逐漸增加的,先從門診收費需求開始,建立醫院信息系統(HIS),然後根據臨床需求像搭積木一樣,不同廠商開發的不
同系統逐漸進入整個體系,逐漸變成了一個系統耦合程度很高,紛繁複雜的系統(參見圖5)。信息系統架構缺乏整體規劃,信息交換規範不統一,系統間數據交換
為點對點對接、對接方式多樣,存在嚴重信息孤島現象。


參考文章:

劉偉奇:移動醫療的冰火兩重天:「多龍治水」下的醫療體系,互相掣肘,寸步難行


什麼時候有ERP/CRM廠家出來做電商的?


HIS系統各方割據,
就算是在一個全面的醫療解決方案的大體量公司里,沒有一個靈魂性的leader去整合改造,支持這麼龐大有風險的移動醫療支持,這個是很難的。
固有的業務,有錢賺,就好了,有事沒事去管這個事兒,弄不好還砸了飯碗。
思維還只是傳統的思維模式,移動醫療還是互聯網屬性多一點,當事人有一百個願意,你也得要醫院願意啊,也得要商務資源奠定基礎啊。
想做平台,他人HIS你又不是那麼容易打進去,醫院領導你又把不住;
要是折騰到了介面開放,你又得花那麼個十萬八萬,可能就是一個檢驗單據的查詢;
錢付了吧,你還得等各三周兩周,介面弄好了;
線上測試吧,還有問題,8天5天,這個世界真的是耗不起!
想做區域個案,沒體量,沒前途,沒錢賺,開發成本也很高。

我倒是覺得各種傳統醫院解決方案廠商,應該抱團取暖了,資源整合,抵擋一下BAT吧,
不過目前很多廠商也被各個擊破了,時代變了。


---------------------------------2017-02-09 更新--------------------------------------
從做his的公司出來到做移動醫療快兩年。兩年間與很多不同的his企業打過交道,說說最新的看法吧:
1、現在已經有不少his公司在開始自己做移動醫療了,具體哪些,這裡不表。我們在與他們對接的過程中,有關鍵醫療信息的介面越來越難給出來。對於他們來說,這些渠道的意義比以前更加重要了(深化了認識)。在認識到患者信息、醫療行業深度數據的重要性之後,his公司也開始敏感了,憑什麼自己打下的江山被其他創業公司奪走了。
2、his公司是傳統軟體公司,在醫療互聯網上缺乏經驗,所以他們並不太敢於去試探,嘗試。而這期間有很多的移動醫療創業公司出現,他們願意為his完成他們不擅長的方面,his只需要提供介面然後躺著收介面費就行了。這些介面更多的只是挂號、繳費的非核心數據,給出去也沒多大關係。

移動醫療並不是小打小鬧,作為his公司他們在與醫院關係,醫療內部業務上的熟悉程度是很多移動醫療創業公司不如的。就現階段雙方還是通力合作,會更好一些。未來發展趨勢,估計會死掉一大批移動醫療創業公司,而his掌握核心數據,仍舊會過得很好。
-----------------------------------------原答案-------------------------------------------
我是在做HIS的公司工作。其他公司了解的不多,以我們自己公司為例講講。

一般來說,一個HIS系統,最主要的邏輯可以分為兩塊兒,醫院的就診常規流程(挂號,接診,住院管理等)和財務管理。公司的業務關注點也是這一塊兒(注意,業務關注點並非最賺錢的點,而是作為其他延伸業務的基礎)。只要能完成這兩塊兒的功能封裝,其他的只是界面展現不通而已。移動醫療APP,或是計算機上的HIS系統軟體,區別只在於平台和界面而已。

就我們公司的情況而言,一個HIS系統普遍只應用於單個的醫院,雖然也提出雲HIS的思想,但是歸咎於每個醫院個性化需求太多,技術水平有限難於整合;更重要的一點是國家政策(或當地政策)並未強制要求各家醫院數據需要交互(如我到省人民醫院,直接讀身份證可以獲取我以前在縣人民醫院的病歷)。所以現在移動領域的醫療僅僅只是通過介面獲取、修改數據而已,很少直接受控於強大的雲端。而本身這類開發並無很高的技術含量,對於一家HIS公司的業務技術積累也並無太大幫助,反而需要招聘一些移動開發人員,不如外包出去方便快捷。

上面一段其實可以扯很遠,說點關係不大的。國內的HIS發展,主要靠的是政策推動,銀行投資。醫院本身那麼多人,更何況很多老醫生,連計算機都不會用(一些醫院老醫生配個助手操作計算機),如果不是有利可圖,醫院領導也懶得改變上上下下的觀念拋棄傳統方式,使用HIS系統。當然大多數使用後的醫院還是會說有點用咯。

不過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一切皆有可能!3年前我們能想像現在能在手機上點餐,購物嗎?可以這麼說,如果一家HIS企業,本身只是疲於應付政策、醫院的需求,不去創新、開拓,止步於眼前的小利,而不去求大利,那麼它終將會被淘汰!


也許現在來回答這個問題有點晚,畢竟其實就如同 @黃禹惜 說的,已經有一些HIS廠商開始做這方面的嘗試了,不得不說他們比較慢,但是這也是必然的(後面會提到原因),但是還是想試著從一個曾經的醫院工作人員和現在的移動醫療從業者的角度去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並不同意排名第一的回復,HIS 和 mHealth 並不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註:本文所謂的HIS包括大HIS概念,HIS、PACS、LIS等。


HIS其實包括整套從患者來醫院就醫到出院的系統。

試看,mHealth沒有包括這個嗎?NO,移動醫療甚至說大健康產業只是在細分HIS的活罷了,挂號、所有的醫生工具(包括病歷夾、患者群組等其實就是HIS中的醫生工作站)、診後管理(入院之後所有的在HIS中的治療何嘗不是一種診後管理,只不過是就診後的管理罷了)。甚至HIS還有更多強大的功能。


可以進行這樣的比喻,原來HIS就像一個巨大的windows,還是一個從軟體到外口接入的全封閉的windows,為何要這麼做,是因為安全或者說所謂的強大的虛擬出的安全需求。而我們現在移動醫療的各種APP,只是在瓜分或者說細化曾經windows的各項功能罷了。


那麼問題來了,題主的問題如何回答?

回答前,問個小問題:微軟公司在這場從桌面到移動端的大變革過程中,為何敗得如此慘?其實端倪都大同小異。


HIS說白了,不是一個以醫生角度、護士角度、檢驗技師角度、藥師角度、患者角度等(以下統稱這些人員為醫院服務參與者)出發的體驗式軟體。它還保留著上一代功能性軟體的強大慣性。而且這個功能性軟體的服務對象還不是醫院服務參與者,而是醫院管理者。從HIS的角度看,HIS是一種提供給醫院管理者的從上而下的管理工具


我們移動醫療的各種APP,說白了,就是通過體驗的順暢和使用的方便,讓醫院服務參與者提高效率。從醫院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從下而上的變革。這本質上與HIS的設計理念、服務對象截然不同。


那麼,題主的問題自然解答。為何很少見HIS插足移動醫療。一個是視野不到,還未看到(在題主提問的時候),另一個更重要的是,他們無法做到。他們更注重的是醫院管理者的功能實現,而不是醫院服務參與者的服務體驗,怎麼可能有共同點。


就如同windows的失敗一樣。


其實更想說的是,如果HIS廠商真的下定決心要做移動醫療,也許更重要更重要的是改變固有心態,保持空杯,去嘗試接受體驗的重要,體驗的重要,體驗的重要(重要的話說三遍)!並不是說功能不重要,而是你整體呈現給用戶的體驗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僅僅是實現功能。時代已經到來。


HIS是醫院服務參與者不得不用的系統,無法選擇。

移動醫療APP是醫院服務參與者可以用腳投票的體驗式軟體,是需要通過提高用戶體驗來二次提高效率的APP。


=============================================================


申明:

本人並沒有任何貶低HIS的意思,HIS就像windows一樣,在從紙質到電子化的過程中,大大的提高了醫療的服務效率,我稱之為醫院的第一次效率大提升。但是,醫院的第二次效率大提升的時代已經到來,雖然這次是自下而上的,是醫院服務參與者自發投票的,雖然也可能會有曲折,但是我堅信,趨勢已不可逆轉。


加油,HIS廠商,和諸位。


HIS是要拿來看病的,而現在的移動醫療(特指互聯網的移動醫療)是拿來玩兒的,拿來忽悠人(投資者、患者、醫院管理者、醫療政策的決策者、乃至思考這類問題的好奇的讀者)的,所以,以謹慎的HIS廠商的德行,現在多數處於觀望、小心試水的狀態,當然也不排斥與那些願意搞這玩藝兒的廠商合作。


合理用藥的功能嵌套在醫院院內的各種信息系統裡面,作為一種工具 應用的很早也做得蠻成熟的
移動醫生查房 也有很多產品,至於說手機挂號,看報告,基於傳統的PC端的瀏覽器的,也有基於微信端的,也是有很多很多的,


別的暫時不說,就醫院HIS系統那個UI……………………界面友好度簡直為負值。
醫院維護HIS系統的用起來都吃力,年齡稍大點的醫生要掌握也需要消耗很多精力。
HIS系統的開發者要想插足移動醫療領域,首要的是整合對象和明確對象,調查對象的使用習慣等等,從而建立更便捷操作的界面。

應該有很多人會注意到,醫院引入HIS系統之後,很多老醫生由於不熟悉如何打字,還是在用二指禪進行輸入,速度甚至比手寫病歷還要緩慢。而目前HIS系統提供的模塊化方案,又讓很多老油條害群之馬鑽了空子。我做實習生的時候長期幫我的老油條上級改病歷應付醫務科檢查,多次看到在男病人病歷里寫有未婚未孕,或者有月經史初潮史的病歷=-=!!!!!!也算是引起糾紛的一些定時炸彈吧。


移動互聯網是用戶驅動
HIS領域是業務驅動
製造業是產品驅動
讓HIS搞移動互聯網,那就跟製造業轉型一樣,有多難,看看海爾。


主要是 HIS 做的太爛。


手機先答一下,his開發商的思路本質還是外包思維,做一個信息系統交付使用,收錢。做一個app,自己去運營,兩種思維,難。
his開發商的問題在於,his開發是一個項目驅動的,客戶有需求,簽合同,調研,開發,實施,驗收,這樣一個流程下來,一個功能客戶不提,his是不會去做的,也就是說,傳統的his開發商裡面都沒有產品經理這樣的角色。
企業文化就註定了公司是沒有辦法生產出一款產品,his商其實也在做,但是更多的是醫院提要求,於是他們為每個醫院按照他們的要求去開發軟體,然後交付掉。產品經理和運營實際上還是在讓醫院做,而不是自己。


HIS系統一般是醫院信息科負責,HIS系統開放,對他們而言需要承擔風險,而且沒什麼收益。


只猜測兩點:一是通常大家使用的移動應用硬體配置有些渣,想想病理科影像科碩大的數據量就夠了,遠程醫療大概要專業設備支持;二是涉及個人隱私,安全性也是問題。目前僅我院內鋪的這一套設備及網路據說要上億的,實現了院內系統的同步科室間共享。所以,雖然希望有專業設備和足夠安全的網路系統來實現遠程醫療,但是大前提應該還是錢的問題…
--------------------------
補充:
由上述可見遠程醫療需要極大的資金投入,那麼誰買單呢?
1、是國家稅收或者患者——在基本醫療需求還沒有被滿足的情況下,國家或個人對於投入巨額資金做遠程醫療的興趣不大。
2、資本市場——資本投入是要回報的,這又回到了誰買單的問題上,那麼誰能從遠程醫療收益呢?醫生會受益,但是目前多數醫生會認為自己從中受益程度會遠遠小於資金投入,醫生現在還嫌自己窮呢;患者受益,那麼只有早已被滿足基本醫療條件的有錢人,可能為了便利舒適多掏錢,而這部分人本來就少,其中認為遠程醫療有益於自己的人更少。
所以最終結果還是市場條件不具備,遠程醫療目前還不具備足夠大的吸引力。


在大小HIS廠商和移動互聯網醫療公司都工作過,說幾點個人看法

我接觸過的大小HIS廠商對於移動互聯網都是有過試水的,只不過現在大眾對於移動互聯網產品的要求必須是自己用過或者聽說過的,而很多傳統HIS廠商對於自己的移動互聯網產品沒有推廣開來,就讓看客們覺得好像他們沒有做一樣。

最初的時候,很多傳統HIS廠商對於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領域都是有接觸的,但是這裡就要大廠與小廠分開來說了,小廠家就算了解到了,但是之前的產品都是項目型的,對於移動互聯網的玩法,盈利模式,投入等都比較謹慎,如果做了,最後往往也都是藉助移動互聯網的手段,做了一些項目型的東西,例如為醫院定製化APP或微信公眾號,並且按照項目收費。而大廠呢,資源比較多,產品的流程也比較規範,這時候他們在接觸這些新鮮事物的時候往往投入資源很大,但是最後效果不佳,移動互聯網很多講究短平快和不斷試錯,先不論這點是否絕對正確,但是很多大廠在做的時候還是用老方法解決新問題,可能最終的結果就是在市場上可能只是濺起幾個水花,具體我就不舉例子了。

回過頭來再說說目前做的比較好的或者說至少聽起來比較好的移動互聯網醫療公司,比如微醫(挂號網)、趣醫、丁香園、杏樹林、卓健這些的,他們很多之前都是做醫療相關行業的,醫療是個很大的行業,HIS只是這個行業中的一塊,而且HIS也往往只是一個廠商的一部分業務。所以,在問為什麼之前,先要了解是不是,而「很少看見HIS(醫院信息系統)插足移動醫療領域」這句話本身就是不太準確的。


公司轉型的不知道,從業人員出來創業的真有。

正好前兩周看過一家移動醫療創業公司的BP,創始人是某公司HIS業務部門的負責人,目標是移動醫療的一個細分市場,手上已經有幾家客戶了。和技術負責人聊了一會,感覺只要沾上2C資金量就小不了。


目前
HIS的用戶是醫院,解決的問題是院內信息流的流轉。有很強的醫療屬性,醫療作為專業性非常強的行業有其自有的規則和業務流程,信息系統只能改善該流程不能打破。
移動醫療的用戶是醫生/患者,解決的問題是院外信息流的流轉。國內的醫療關係很扭曲,因此存在著醫患關係重塑的可能,無論是做診前諮詢的春雨,還是做挂號的好大夫都是在這方面有所突破。

-----------------------------
以上是扯淡
-----------------------------
最關鍵的醫療信息化的市場比較成熟,商業模式清晰,每年醫院大把大把的錢要花出去。對於已經有了市場資源的醫療信息化公司肯定是先把錢賺了再說,而且做了醫院的信息化產品也可以說已經掌握了醫院的數據入口不是。


我可以說,這些我都做了么?我現在公司移動應用的相關開發人員佔總開發人員的比例已經很高啦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六小齡童無緣央視春晚眾網友的表現?
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看到商機?
未讀消息上用小紅點表示這個形式是誰想出來的?為什麼?
如何看待當下大多數人患有的知識焦慮症和信息焦慮症?
有什麼牛逼的輸入法皮膚推薦?

TAG:互聯網 | 醫療 | 信息系統 | 移動醫療 | HIS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