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毒為什麼不能像流感病毒一樣傳播?

果殼文章《在辦公場所,病毒傳播有多快?》介紹病毒可以在短時間內由一處傳遍整棟大樓。
那艾滋病毒,梅毒(類比病毒)會不會也像這樣通過眼睛,鼻子,嘴處粘膜而大範圍短時間傳播呢?為什麼?
能不能通過拼接其他病毒的DNA或者RNA達到這種效果?


主要是因為,導致AIDS的病毒HIV(-_-#對這裡有一個很容易有的常識性誤解,但是事實上攜帶HIV或感染了HIV並不直接等於AIDS,也就是艾滋病,這裡展開說還有很多,long story,有興趣的可以直接看密歇根大學的AIDS:fear and hope公開課。。),本質上是一種並不強大的反轉錄病毒。
說不強大可能很多人不信。。-_-#所以我稍微細說一下。
群眾觀念里這玩意兒很厲害,這裡的厲害說的是,1.【通過其傳播途徑】的傳播效率高;2.感染了以後基本沒治死亡率高
我先解釋第二條,因為第二條跟正題關係不大,三兩句話就能說完。。感染了HIV後根據每個人的免疫系統不同,每個人基因不同,病毒的潛伏期不同,病毒對免疫細胞的進攻能力也不同,換句話說,非常可能有的人(醫學上有實例,具體每幾個人出現一個這樣的我不記得了)生來運氣好,病毒在他體內一直蟄伏到死也不會發作引起艾滋病(對我前面說了感染和得病是兩回事,這很重要);另外自從出現了triple drug therapy(姑且稱為三葯聯用療法)之後,科學家們已經成功的把艾滋病變成了一種長期慢性病(當然,前提是你要有錢,能保證【每天】吃藥);如何說這個2不能說明病毒的強大呢?因為從作用機理和繁殖上來講,它並不特別,區別於流感病毒的是,它感染的是本該用來清除病毒和染病細胞的免疫系統,所以問題就變得複雜了。總結一下,就是病難治是因為感染的地方很微妙而不是因為病毒能耐大。。
下面我說1,我特彆強調了【其傳播途徑】,為什麼呢,因為這玩意兒其實在病毒的家族裡是屬於很脆弱的一類。。這種脆弱體現在哪裡呢?環境濕度不夠,死亡;環境酸鹼性有偏差,死亡;環境里有消化蛋白酶,死亡;一段時間沒吃的,死亡(所以有的時候網上炒作什麼有人得了艾滋病報復社會吐唾沫在別人碗里造成病毒傳播的新聞,多數為假)…等等等等…上述條件基本已經把唾液/汗液等常見病毒傳播途徑(包括題主說的眼鼻口腔的黏膜,這些地方都多多少少有些不友好的環境比如眼淚中的殺菌成分和唾液中的消化酶)排除掉了,剩下的就是環境又友好養分又多的幾種體液了(精液/血液等等…因為這些體液需要保證在其中的細胞都能活所以自然是環境非常友好)。。相比之下再看看同是病毒的流感,簡直就是金剛不壞之身…然後關於通過傳播途徑傳播效率高這一點,其實也不是很現實…(-_-#)…首先,有一個名詞叫病毒載量,感染了但是病毒載量太少的時候,也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所以電視劇里什麼救人然後患者的血滲進手指甲縫就染病了那個八成也是瞎說。。);其次,在堅持用藥的情況下,HIV攜帶者母親生孩子都可能做到(儘管醫學上實例不多,但是有)孩子HIV陰性。。傳播效率怎麼樣大家自己這樣就心裡有數了吧。。

所以綜上,HIV並不是很兇猛的病毒,正是因為其脆弱,所以傳播途徑才有這麼多的限制
————————
嗯我似乎在這裡否定掉了很多關於艾滋病和HIV的大眾印象,所以我要聲明一下,我並不是在說艾滋病不嚴重,HIV傳播趨勢不堪憂。畢竟感染群體有很多人是得不到最先進的診療的,而且這種病毒不易查(有時殘餘量很小,但是只要有,就有可能致病,在檢測已經這麼發達的今天依舊有測試假陰性的情況出現),變異快(所以疫苗不好開發),一旦引發艾滋病致死快(人的自身免疫理論上是可以製造出相應抗體的,但是這個過程通常開始的太晚,來不及)等等等等…
多了解一點背景相關只是為了不把艾滋病和HIV,特別是感染者,攜帶者和患者妖魔化,曉得HIV,儘管可能致病致死兇殘,但是說到底也只是眾多病毒中的一員。
最後想要引用一下之前說的公開課上的一句話,「我希望有一天所有人談論起艾滋病的時候跟討論流感,或者糖尿病一樣自如,真正的把它當成一種由病毒引起的慢性病,這才是真正的無歧視」
(可能偏題發揮了,見諒)
—————————————
繼續偏題
因為評論里有不止一個人提到了中樞神經感染的問題我就在回答里加好了。。
是這樣,我之前的理解是,HIV【主要】影響的是免疫細胞,破壞免疫功能之後會導致各種病變,其中最常見的是肺和腦神經
然後看到評論之後大概查了一下,大部分文獻說的是,HIV感染後很快病毒/攜帶病毒的免疫細胞會穿過血腦屏障,從而可能在艾滋病成病前就會一定程度的影響腦神經(沒了血腦傾向的保護腦神經實在是脆弱區…);目前我找到的各種資料,只有【百度百科】和【百度知道】里有寫HIV能夠直接侵染中樞神經,其他各種地方包括維基和學術論文都只是說HIV通過感染免疫細胞間接影響神經細胞,論文也多數是在講這些間接通路的研究。我【沒有任何】歧視百度的意思,只是所有說直接感染的都沒有說到底直接結合的是哪種靶細胞,也沒有任何文獻依據,所以我不敢亂講(如果哪個路過的大神有文獻【請一定私信我】,我也很好奇。。)
關於會不會死於中樞神經疾病,會,當然會,只不過我現階段總結出來的結論是這種疾病的成因是HIV間接造成而不是直接影響。。
不對的話求輕拍求文獻0.0
————————————
補個最新鏈接:
http://app.rdmag.com/articles/2015/08/searching-functional-cure-hiv


為什麼艾滋不會像流感一樣傳播呢?
首先,流感病毒和HIV都是RNA病毒,對外界抵抗力都不是很強,比較一下。
HIV:對熱敏感,56℃ 30分鐘在體外失去感染性,100℃ 20分鐘完全滅活。能被75%乙醇、0.2%次氯酸鈉及含氯石灰滅活。0.1%甲醛、紫外線和γ射線不能滅活HIV。
流感病毒:對熱比較敏感,加熱到56℃ 30分鐘,或加熱60℃持續10分鐘會喪失活性,加熱到70℃,2分鐘即喪失活性。但是,流感病毒對低溫的耐受性較強。在污染的環境中包括在糞便、分泌物中,存活的時間會更長。
可見,流行病學上主要通過飛沫呼吸道傳播的流感病毒,在傳染上更具優勢。
此外,兩種病毒感染的細胞不同,雖然人家是病毒,但它們很專一呀。
HIV:主要侵犯各種表達CD4的細胞,包括CD4陽性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樹突細胞。
流感病毒:主要侵犯呼吸道上部和中部粘膜。
流感病毒包膜有兩種重要的糖蛋白,HA和NA,NA作用主要是協助釋放病毒顆粒,促使病毒粘附於呼吸道上皮細胞,此外還能促進病毒顆粒的播散。
你看,流感病毒的傳播具有先天的優勢,只要我在外面沒死,被你吸入呼吸道,我就到家啦~
而HIV呢,除了性接觸、血液接觸、母嬰傳播和器官移植什麼的這類途徑,它沒法遇到朝思暮想的CD4陽性細胞啊。
所以,因為HIV感染的特殊性,艾滋病患者也受到了很重的歧視,現在80~90%以上的感染者都是因為性傳播感染的。。。


這裡權威.

許多人來的Hiv論壇(medhelp)來提問題,關於行為的風險評估。歸根結底,行為才具有危險性。
1.
無保護的**交或**(有插入)
2.
共用靜脈注射的針頭或注射器
3.
母嬰傳播,在子宮內感染或是通過哺乳。
Hiv之所以被劃分為一種STD(性病),是有原因的。意味著,病毒傳播必須通過性行為。Hiv病毒必須要有血液做載體,也就是說如果病毒傳播,必須有血流存在才有可能,或是無保護**中**或者**粘膜傳播,或是吸毒中過程中共用注射器或針頭直接的血液感染。
Hiv是非常脆弱的病毒,它的傳染需要近乎完美的條件。也就是說它的傳播必須發生在寄主的體內(人體內),病毒在體內才會得到保護而不被其它因素所干擾。這也是為什麼象一般性的接觸行為如:共用杯子喝水,接吻(包括深吻),相互**,擁抱等等,沒有任何危險。
在這裡有必要把一些類型的問題重提一下:一個成人在性行為中喝了一些乳汁,這樣不會引起感染。因為,嬰兒的免疫系統沒有發育完善,使得他們在哺乳期非常的脆弱,同時,一個成人在性行為中攝入的乳汁量和嬰兒被哺乳攝入的量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不幸的是,有許多觀點誇大了hiv的傳播風險,所謂血液間傳播的情況經常被提及,一個發帖的人會問到一個切破的傷口或是擦傷暴露在另一個人的血液或分泌物中一定會引起感染?我們的回答是:no。這種情況(不管對方是不是hiv感染者)都不會被傳染,主要有如下的原因:1,這種暴露發生在寄主體外,病毒一旦暴露於其他外部條件下立刻失活。2,必須要暴露在大量的具有傳染性的體液中(如血流或是**和**中的血管)才會引起感染。
因此,被回形針,大頭針,和其他銳利的東西戳傷,即使這些東西曾經被暴露於hiv陽性人的身體中,也不會引起感染。這一類的傷口都屬於表皮傷,並沒有引起血流。請記住,皮膚有幾層構成,並且每層都是起到保護作用的。在你的皮膚被劃傷後的幾微秒里,你的傷口開始發生從裡到外的癒合,形成對病毒有效的保護屏障,包括hiv病毒。特別是hiv病毒是一種「娘娘腔」的病毒(就是非常脆弱),再次重複一下,hiv病毒一旦離開人體,接觸體外環境立刻失活。但是為什麼這種情況和吸毒者的針頭注射不一樣呢?吸毒者往往在針頭注射後把血液抽回針管里,以用來確定是不是注射到靜脈上。任何血液一旦被抽入到針管中,實質上病毒就被保存了下來,因為病毒並沒有暴露於外部環境中。然後下一個人用同一個注射器注射,上一次被保存的血液就被直接注入他的血液中。
總的來說,Hiv的傳染是非常少見的也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你沒有上述的3條暴露途徑,那麼你就沒有真正意義的暴露,根本沒必要去檢測和擔心。

HIV is a very fragile virus that requires near PERFECT circumstances for transmission. This means that infection must occur INSIDE the host (body) where the virus is protected from the elements. This is why casual contact, activities such as: sharing drinking glasses, kissing (including deep kissing), mutual masturbation, hugging, etc...are NOT a risk.
It bears mentioning, as we also get these types of questions...that an adult ingesting breast milk in a sexual situation will NOT lead to infection. Infants" immune systems are not yet mature, leaving them vulnerable while nursing, not to mention the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amount an infant would ingest breastfeeding on a regular basis versus a one-time brief sexual encounter.
Unfortunately...there are many way overinflated views of HIV risks. The "blood to blood" scenario comes up all the time. A poster will ask if exposure to another person"s blood, or genital secretions to a cut or abrasion will lead to infection. The answer it NO! This kind of situation will not lead to infection for a few reasons. ONE, the "exposure" is taking place "outside" of the body, where the virus quickly becomes inactive when it is exposed to the elements. Secondly, there needs to be exposure to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infectious fluids on a vulnerable surface (bloodstream or vascular mucous membrane as in the vagina or anus) in order for infection to occur.
Therefore, being poked with a paperclip, pin, other sharp object....even IF that object had been exposed to an HIV + person, it would not lead to infection. Those types of injuries are superficial, not gaining access to the bloodstream. Remember, the skin has several protective layers...and they work! The microsecond you get a break in the skin, it starts healing from the inside out...creating an effective barrier against many "bugs", including and especially HIV, which is a "sissy" virus! Also, you would only be exposed to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sharp object...where again, the virus would quickly become inactive once introduced to the environment. How does that differ with the needle scenario for IV drug abusers? They pull back on the syringe after injecting, to be sure they are in the bloodstream. Any blood that is withdrawn into the syringe is essentially preserved, because it is NOT exposed to the environment. Then, the next person injects the infected, preserved blood directly into their bloodstream.
In summary, HIV infection, despite the mania in the general public is RARE and very difficult. If you haven"t had one of the three exposures listed above, then you haven"t had a significant exposure worth testing for, or worrying about轉自medhelp.貼吧翻譯


大家都答的很專業,我來說個邏輯,要是艾滋病毒像感冒這麼容易傳播,人早就滅亡,或者早就自然選擇出抗艾滋病的人


因為單身狗太多,艾滋病無法在狗中傳播。


高感測+高致命的細菌/病毒,會導致宿主群體的消亡,繼而自動滅絕。


艾滋病是體液傳播,流感是空氣傳播。
流感,你抵抗力差,早上坐地鐵時候地鐵里有人感冒了,你就可能被感染。
艾滋病,一般情況下你不是和帶病的人XXOO或者什麼的,不會傳播的。HIV病毒傳染性並不高,BSL-2級實驗室研究的病毒。


如果可以,現在絕不會這麼多人安然自若的刷知乎


病毒無法離開宿主生存,是因為在失去宿主的適宜生存環境後,病毒的DNA,RNA複製會受到嚴重的抑制,從而失去感染活力,但是,失去感染活力病不代表病毒就是死亡了的...只是無法感染而已,同時,因為在體外動物病毒缺乏進行代謝和遺傳複製所需要的獨立的酶類,就無法進行能量和物質的交換,從而表現出一種"非生命物質"的形態.
2.病毒與病毒之間的抗逆性是不同的...有的病毒很厲害,生存能力比較強,比如乙肝病毒,據說離開宿主以後能在不良環境下生存很長時間,甚至在120度下加熱10多分鐘都無法殺滅...而HIV這類病毒比較脆弱,離開了體液後,紫外線,空氣中的氧化作用,甚至是水這種液體,都能將其殺滅,而且離體後的HIV在乾燥環境下幾分鐘內就失活...同理,感冒病毒,尤其是流感病毒體外存活能力是比較強的...同時,HIV只能通過體液作為傳播方式,而感冒能以空氣傳播作為傳播途徑,兩者的感染途徑是不同的...
3.LZ沒有分清楚體液是什麼...HIV傳播的體液,aware唾液檢測通常為精液,血液等高濃度的分泌液,而感冒傳播時候的唾液等雖然也檢測出HIV,但是含量微乎其微,所以除非是接吻的同時受體方口腔粘膜有嚴重破損,否則即便有接吻時有唾液進入人體,其內的HIV也會在胃裡被胃蛋白酶水解破壞..


艾滋病病毒傳播主要通過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而流感病毒主要通過空氣傳播。每種病毒都有其獨自的傳播途徑。推薦可以玩玩瘟疫公司,感受一下病原體的危險力量。


HIV主要存在於血液及精液等體液中,而非唾液中。
另外最重要的是流感病毒和HIV兩種病毒的受體不一樣啊!即便是HIV,它也只能對體內的CD4+T細胞的受體發生作用,其他體內的細胞上沒有它的受體。
舉個形象的例子,HIV就好比是鑰匙,體內各種細胞上的各種受體就好比不同的鎖,只有找對了鎖,鑰匙才可以把門打開,而對於HIV來說,只有CD4+T細胞上才有配這把鑰匙的鎖。HIV才可以進去CD4+T細胞,開始攻擊T細胞。
最終,體內的CD4+T細胞越來越少,無法維繫正常的免疫功能,於是就發病了。


http://www.xinyoucredit.com/appRef/redirect.html?taskId=726userId=284701


艾滋血液傳播為主要途徑,雖然不能排除其他方法!有高危行為的可以多檢測一下!試紙簡單易行!


說通俗一點,流感大多屬於飛沫傳播,而只有15%不到的感染者能在唾液中檢測出病毒,因為唾液本身對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就算有病毒載量也不高,之前的老闆開過一個玩笑,一個開放性創口需要進入5ml的唾液才能夠保證感染,5ml啊,你吐出來看看有多少?又有人說某寶上好多唾液測HIV的試紙,還有美國進口的叫某衛的,又是怎麼回事?唾液不含病毒,也不會傳染,一但感染人體就會形成HIV的抗體,在血液中,而唾液中有個組成物質叫口腔黏膜滲出液,其實就是血清的滲出液,這個成份是含有抗體的,而這類的試紙就是檢測抗體的
感覺扯遠了,大家將就著看吧

艾滋主要就是性行為、血液傳播,空氣中沒有HIV,怎麼傳播。。。

病毒無法離開宿主生存,是因為在失去宿主的適宜生存環境後,病毒的DNA,RNA複製會受到嚴重的抑制,從而失去感染活力,但是,失去感染活力病不代表病毒就是死亡了的...只是無法感染而已,同時,因為在體外動物病毒缺乏進行代謝和遺傳複製所需要的獨立的酶類,就無法進行能量和物質的交換,從而表現出一種"非生命物質"的形態.某美國技術的唾液檢測艾滋試紙
2.病毒與病毒之間的抗逆性是不同的...有的病毒很厲害,生存能力比較強,比如乙肝病毒,據說離開宿主以後能在不良環境下生存很長時間,甚至在120度下加熱10多分鐘都無法殺滅...而HIV這類病毒比較脆弱,離開了體液後,紫外線,空氣中的氧化作用,甚至是水這種液體,都能將其殺滅,而且離體後的HIV在乾燥環境下幾分鐘內就失活...同理,感冒病毒,尤其是流感病毒體外存活能力是比較強的...同時,HIV只能通過體液作為傳播方式,而感冒能以空氣傳播作為傳播途徑,兩者的感染途徑是不同的...
3.LZ沒有分清楚體液是什麼...HIV傳播的體液,aware唾液檢測通常為精液,血液等高濃度的分泌液,而感冒傳播時候的唾液等雖然也檢測出HIV,但是含量微乎其微,所以除非是接吻的同時受體方口腔粘膜有嚴重破損,否則即便有接吻時有唾液進入人體,其內的HIV也會在胃裡被胃蛋白酶水解破壞..


每次看到這種問題,我就想起來鄭淵潔寫的那個長篇小說,好像叫《巴拉娜》。。


艾滋主要就是性行為、血液傳播,空氣中沒有HIV,怎麼傳播。。。



人存原理。如果HIV能像流感病毒一樣傳播的話,我們現在就不可能活得這麼幸福了。
人存原理_百度百科


病毒很像是人為設計的微型機器人 在不久的將來人類應該能做到改造病毒 把空氣傳播病毒的外殼裡面放進艾滋病毒 你的夢想就可以實現了!


因為單身狗比較多


推薦閱讀:

未來噬菌體能否用於對抗細菌?
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艾滋病/埃博拉/瘧疾這些流行病的疫苗?
天花為什麼會被消滅?其他傳染病是否可能被消滅?

TAG:生物進化 | 性生活 | 艾滋病 | 生物病毒 | 流行病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