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避世心理?

不是逃避,而是看破,放下無妄,回歸本初


中國歷史上最典型的兩派代表:孔子代表的儒家,他們屬於入世的心態;老子代表的道家,他們屬於出世的心態。儒家主張仁治,道家主張無為而治。既然題主想了解避世的心理,我就來簡單地說一下。
以老子為例的道家,他們主張出世。出世並不是說看破紅塵,看破紅塵的是出家。何為「出世」?清靜無為,知足常樂,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就是「出世」。不願與人相交流,而願意觀察自然順其自然,感悟世事,這就是「出世」。相對於」出世「,」避世「更帶有一種政治色彩:當一個人對世事極其失望的時候,他會選擇逃避,可是逃避的同時他的內心在掙扎苦痛,所以用很多避世的人會選擇寄情山水以緩解自己的苦痛。他正因為看不破,才會去逃避。放在現在來講,這種心理多少帶著一點消極。但又有一些避世的人,在自我放逐的過程中,慢慢地在向道家的方向靠近,他們開始反思自己,感悟人生,這就由」避世「升華到了」出世「的境界。
PS:道家並非道教,感悟人生也不代表看破紅塵。道家的思想追求的而是一種精神的自由和思維的純凈。


有些人只是想保存下來僅有的與他人不同的想法而已 畢竟你爭我搶的社會


外面蚊子好多,我還是到蚊帳里去吧。大抵這個邏輯


作為一個小時候就曾想退隱山林的人。而在我所處的階段來看。我還是推崇這句話「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


避世,我覺得有兩個原因:1,、看破了世間的紛紛擾擾,尋得內心的清凈。2、被世間的紛擾糾纏的太厲害,想當鴕鳥。我覺得避世心理在不同的階段,或許大家都會有,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沒必要糾結,所有的事情總有一天會讓你豁然開朗。


以我自己的想法來說,是想要安安靜靜的過自己的日子,與世無爭,避開紛擾。


生命本歸平靜,我有些許。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人目光短淺?
為什麼春季是抑鬱、自殺、分裂等等的高發期?
如何接受自己?
簡愛是不是一直都是自卑的性格?
為什麼內向人在社交時容易精力耗散,而外向人在獨處時容易累?

TAG:心理學 | 心理 | 心理健康 | 從眾心理 | 心理學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