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孩子自卑,畏首畏尾,強勢的媽媽如何改變自己?
我是一個五歲孩子的媽媽,從三歲開始,有意無意的要給他定規矩,有時大聲批評他,孩子現在5歲了,從幼兒園中班升到學前班,開始了學習生活,老師不像以前一樣事無巨細的照顧,甚至有了很多的要求。
孩子不敢接受老師的批評甚至是催促,上課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但其實他什麼都知道,也有自己的答案。老師稍微說說就委屈的哭了,但是哭都沒有聲音,只是委屈的掉眼淚。
我現在很後悔之前的做法,雖然孩子不任性,但是現在他怕做錯了,怕媽媽老師批評他,所以潛意識和行為上都開始不想不做,這樣他就不會錯,就不會被說,就覺得安全。
我現在想想跟自己的強勢和脾氣有很大的關係,可是各位,怎麼樣能改正自己的脾氣呢?
更重要的,孩子這樣的狀態是否需要去做心理治療呢。如果處理得當,能否好轉呢。我真擔心他。
看到有朋友說首先應該改變的題主自己,我個人是比較支持這種說法的。孩子雖然看起來很可憐,但由於其認知水平局限,並不會產生特別嚴重的心理問題,也不存在永遠固化的問題,連成年人都可以通過不斷學習來完善人格,何況這還只是個5歲的孩子。
當然,題主也不要糾結自己該怎麼改,原來的你並沒有問題,不需要改,而是需要學習一些新東西來完善自我。改就意味著自我否定,沒有人可以真正做到自我否定,因為這意味著毀滅自我,會遭到求生欲的極大抵制,同時遭受巨大的痛苦。忍耐壞脾氣也不現實,因為這個怒火是源於對錯誤的恐懼,沒有人能忍受恐懼。對抗本能很難,學習一些東西就容易的多,完善自我這個概念也更容易得到本能的支持。
題主最需要學習的東西是如何接納恐懼,而不是試圖消滅恐懼或者消滅造成恐懼的事情——比如孩子不聽話,我們可不可以先將孩子不聽話看成一種正常的行為,先接納,再看看怎麼辦?
我們最恐懼的東西之一是犯錯,但這並非完全源於錯誤的後果無法承受,而是我們沒有足夠的知識去消化它,將它轉化成驅動我們進步的經驗。這就好像古代農民的田裡突然冒出一灘石油,由於他們不知道怎麼煉油,這些液體黃金甚至會變成害得他們全家餓死的毒素。我們害怕孩子犯的錯會毀掉他們的一生,卻忽視了至關重要的一點:孩子犯錯也會覺得恐懼,如果能夠不錯,他們也不會想要這樣,所以犯錯其實是一個方法問題,而不是品德和態度問題。
因為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極高,如果父母不能接納孩子的錯誤,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好的、是會被父母拋棄的,這是一種巨大的痛苦。尤其對於孩子來說,母愛是一種自我成長所必須的養分,這裡面包含了接納、寬恕、救贖等營養成分,如果缺失掉母親的接納,孩子就會感受不到母愛,只有來自母親責任的要求和壓迫,無法獲得寬恕。在這種環境下,孩子無處療愈失敗帶來的創傷,自然會變得畏難、害怕犯錯。
孩子容易哭則是因為自憐情緒的影響,並不是真的軟弱或者性格不好。在所有孩子心中,來自父母的關注都是很重要的,因為在他們成長的路上會遇到各種未知,探索未知是很危險的事情,所以即使孩子衣食無憂,他們仍然希望自己獲得父母的全方位關注,以便在自己遇到麻煩時能夠隨時得到救援。人性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它能夠清晰感受到別人是否真的在關注自己。舉個例子:一個母親看到孩子光著腳丫在家裡跑,就生氣地責罵孩子:「你怎麼這麼沒教養?今後長大了你也不穿鞋到處亂跑嗎?」發現這個母親的問題了嗎?她太害怕自己的孩子沒有教養了,於是不能容忍任何會導致孩子沒有教養的情況出現,哪怕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風險也會強行壓制,她不能理解為什麼孩子現在會光腳在家跑,沒有過問過孩子的想法,只是通過絕對禁止,將孩子所有的行為全部納入自己可以理解、可以監視和控制的範圍。事實上孩子也會很委屈,因為母親其實正在責罵和關注的是她腦子想像出來的、存在於未來時空的那個沒有教養的孩子,這會讓孩子非常難以理解自己母親的「敵意」,因為當前真實的他並沒有作惡。為了合理化這種敵意,孩子只能承認自己本來就很壞,不值得母親愛。在人類的本能中,展示弱小是可以獲得更多的寬容和關注的,所以當孩子開始認為自己不值得被人關注時,每當恐懼襲來,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自憐情緒,用委屈來為自己的「壞」辯解,以期望獲得權威(尤其是母親)的諒解和關注。這幾乎可以說是一種本能反應,即使他不斷對自己說「媽媽不喜歡愛哭的孩子」,但那種委屈感反而會隨著「不喜歡」這三個字越來越強烈。
這位強勢的媽媽,好好體會一下那種委屈的感覺吧,在你的成長經歷中你一定反覆體會過很多次。你越顯得強勢,那顆需要保護的心就越脆弱,你需要用絕對的正確來武裝自己,防止被人討厭,當你開始堅信錯誤會使得別人拋棄你時,你越愛你的孩子你就越無法容忍他犯錯。
接納恐懼,就是要學習去接納自我,別人並不會因為你的錯誤而厭惡你,但絕對會因為你的選擇而拋棄你,所以我們不需要去消滅那個會犯錯的自己,而是需要學習如何承認和改正錯誤。我曾經用別人踩到自己鞋子的場景問過很多人——到底怎樣你才能甘心原諒踩到你腳的人?絕大部分的人都回答我:「我只需要對方的歉意!」甚至都很少有人提到需要別人把自己的鞋子擦乾淨。有趣的是,大部分人對「把你的鞋擦乾淨,什麼都不說就轉身走掉」這個選項都持厭惡態度,甚至和「什麼都不做就直接跑掉」一樣厭惡。人們對他人的評價並不源於一個確定的正確結果,而是看在面對錯誤時別人是如何呈現自己的態度的。不接納自己的錯誤和消滅掉錯誤居然是一樣的讓人討厭,反而是那個道歉的人,即使我們的鞋上腳印還清晰可見,我們卻已經開始覺得自己可以原諒對方了。
我們腦子裡很容易種下一個根深蒂固的誤解,認為我們之所以會犯錯是因為我們態度不好,或者品德有問題。所以每當自己和別人犯錯時,我們都回去苛責別人的態度。但人的行為是靠經驗驅動的,如果經驗(或者叫方法)本身就有漏洞,那無論怎麼小心都可能會犯錯——這就是著名的摩根定律,只要有犯錯的可能,錯誤就一定會發生。在本文的前面已經講了,孩子由於需要權威(尤其是父母和老師)的照顧,會本能地希望維持權威的關注,這就會導致孩子非常期待權威的認可。也就是說,最不可能出現態度問題的反而是孩子,他們的大多數錯誤都是由於方法不當造成的,甚至一個經常因為爭搶玩具而毆打其他小朋友的熊孩子,也是因為他們沒有好的方法從別人那裡要到玩具所致。通過犯錯來達成目的是一件成本極高的事,有更廉價的方法時沒有孩子會拒絕這個方法。
所以從現在開始,題主你可以嘗試給自己準備一張小紙條之類的東西,寫上三句話:「沒關係!這是怎麼回事呢?怎麼辦呢?」這3句話不僅可以用於你教育子女方面,它們甚至可以用在你處理自己生活難題的方方面面。
嗯,這件事情出差錯了,沒關係,肯定是我哪個步驟出了問題。
到底是這麼回事呢?真正的問題在哪?
嗯,問題找到了,那麼我可以從哪些方面改進一下,讓我沒有再犯這個錯誤的機會呢?
記住,在發現孩子犯錯時,你作為母親需要做的第一個動作是去療愈、接納他,並且堅定地相信他願意聽從你的建議改進自己的方法,責罵只能防止別人不去做某件事,但即使是一個不會犯錯的人,也不會成為大家都喜歡的人。
先說個故事,我女兒的同學,男生A。
三年級時A是我女兒同桌,有次感恩教育活動(是一個機構賣書的噱頭,以後沒再弄過),家長和孩子都坐在一起,音樂剛響起沒多久,主持人還沒說到淚點呢,A就開始痛哭,涕淚交加,同學和家長們懵然不知如何是好,A的媽媽一邊摟著兒子,一邊略顯尷尬的向大家解釋,「這孩子從小就愛哭」。主持人講到後半部分時,我和A的媽媽都已經明白了機構的意圖,但是現場孩子們都已經哭懵了,我們就都是哄著自己孩子,一邊小聲責怪學校被機構蒙蔽。這是我第一次見到A。
幾天後,女兒放學氣呼呼的,說A弄壞了她的頭花,還非要帶回家去。第二天,女兒放學美滋滋的,說A修好了她的頭花,而且又送給她一個新的。
隔了好久之後,有一天我去接女兒放學(大多數時候是姥姥接她),遇到A,他很有禮貌的向我問好,我覺得這孩子記性真不錯,就跟女兒誇他兩句,女兒就給我講了一通他的「哭包」事迹。我說「我覺得他很帥啊,並不娘炮啊!」,女兒立刻反駁我,「他就是一個很帥的娘炮,很帥的哭包!」
這兩年女兒不和A同桌了,比較少提起他,偶爾提起,往往是「A做了剪紙課代表(學校特色課)」,「A是手工社團唯一的男生」,「A經常給女同學送手工頭花,收了他的禮物,就不好意思笑話他娘炮,真糾結......」
A是個不太符合大多數人對男孩子的期待的孩子,但是他很幸運,他的父母很縱容他的天性,我見他幾次,都覺得他笑容坦蕩而自信,是個活得很自在的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回到題主的問題,題主想問的是「怎樣改變自己,才能讓孩子符合自己的期待?」
我想說的是,放棄改變自己,也放棄對孩子的改造。
不管是給孩子立規矩,還是別的什麼,歸根結底都是對孩子的不滿意,想要改變孩子的天性,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期待的樣子。然後這個塑造過程遇到了阻礙,就覺得自信受挫,不敢繼續,甚至想要改變自己,正如@苟渝說的,改變自己就意味著否定自己,題主正是一直在否定自己否定孩子。
孩子是有思想的,他會在成長過程中、人際交往中逐漸形成自己的人格模式,這與他內心的感受相關,並不完全取決於家庭。題主對孩子的行為要求較高,必然會對孩子的情緒想法關注較少,因此,孩子的性格特徵受媽媽影響並不大,也就是說,題主高估了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孩子的性格特徵,是他的本性對他的生活的回應。
愛哭膽小懦弱,是不是缺點呢?我更願意稱之為「特點」,儘管這個特點未必十分符合別人對孩子的期待。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並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的,他生命的意義應該是為了實現真正的自己,他應該是一個完整的人,能夠接納自己、自我認同的人,自信坦蕩敢哭敢笑的人。一個真正勇敢堅強的人,也應該是一個敢於面對自己的軟弱的人,我相信,你不會希望把孩子塑造成一個強忍不安、故作堅強的人吧?
我媽當時也像你這麼想過,可是有什麼用呢,發完脾氣後悔內疚忍耐兩天,攢點火變本加厲,這樣一來時間久了對自己的脾氣完全失去控制,單位不順心也要給我撒氣,不能接受自己孩子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小孩的現實,癲狂的毆打和極盡惡毒的咒罵從氣急敗壞的偶爾為止變成家常便飯,內心不安尋求理論支持自己的行為,主動接受了洗腦覺得以後他會感謝我的,我管的嚴點是為了你好。哎,喲,我去,其自我感動和為不合理行為找到合理解釋的嘴臉真地是噁心。
脾氣不好發了脾氣又內疚後悔的,兩條路。
一,一條道走到黑,別說什麼我心裡更疼,你說完該咋還是咋,顯得虛偽。
二,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找到自己容易暴怒的根源,列出可選的解決方案,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決定怎麼做。
但是我懇求你,真的,我萬分誠懇的請求你,向你的孩子道歉,告訴他你有多愛他,即使他因為能力有限,只要儘力去嘗試了,就算做錯了,你也依然愛他,他即使什麼都做不好,在你看來他也值得被愛,你是因為他是你兒子而愛他,不是因為他優秀,長得漂亮,給你漲面子面子而愛他
以下言論,可能比較直接。忠言逆耳利於行!
你的確是一個強勢的媽媽,這種強勢不是憑空出現的,恰恰說明你的內心有恐懼和害怕,是一個內心缺少力量的人,所以需要在別人身上找到一個支點,去平衡你內心的不安。
不過慶幸的是,你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並且在尋求幫助。改變的第一步你已經做出了。
那具體怎麼改變呢?我從兩個方面給你建議。
第一: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要提高陪伴孩子的質量,每天用專門的時間陪伴孩子,陪伴過程中要全身心地投入、關注孩子,陪孩子做遊戲,讓孩子開心的大笑,擁抱和親吻孩子,經常性地表達愛,一段時間後孩子的變化會非常大。
第二:
①首先要學會反思自己。
問問自己,如果外界的事物達不到我的期望,不如我願,我會有什麼感覺?
真實、坦然的面對自己的恐懼和不安全感!
②要試著增強自己內在的力量感和安全感,多做讓自己感到快樂和滿足的事情,接納自己的感受,接納自己的無能為力、接納外在世界中的不完美、不如意!
③學會表達和呈現自己的感受。傾聽孩子的想法,允許孩子有情緒(和哭鬧),同時要把自己的真是想法和擔憂分享給孩子。表達自己怎麼了,而不是命令孩子或者發脾氣,心平氣和地說媽媽怎麼了,媽媽擔心你......,這樣孩子才明白你,也會理解到媽媽發脾氣也愛我、也在意我,孩子會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見,而不是因為害怕和恐懼隱忍。
當你做到這些的時候,你的改變就真正開始了。你的孩子也會隨著你的改變而變得活潑開朗,敢於表達自己的需求,更樂於表達自己的愛。
--------------------------------------------------------------------------------------------------------------------------
青青蓮子,培養有創造力的孩子,經營有愛的家!獲取更多育兒知識,歡迎關注青青蓮子公眾號:qqlianzi
首先題主能意識到問題出在自己身上,這就是一個難得的優點,因為很多類似的母親是選擇性忽略自己的問題而一條道走到黑的。題主肯關心孩子在幼兒園中的表現,努力揣摩孩子的心態,也是很多真正有問題的母親做不到的。從這點出發,我對題主的改變抱有樂觀態度。
當然,人的積習很難改變,恕我冒昧揣測一下,或許題主本身童年時期在原生家庭中就有不好的體驗(父母一方脾氣不好或雙方關係不睦),缺乏安全感,所以養成了對錯誤的容忍力低,並且不能遊刃有餘地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等問題。
但是這不代表就沒有努力的意義。從我個人童年經歷出發,我認為如果真正意識到錯誤的教育方法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很少有家長還頑固不化。之所以改不了,還是因為認知程度不夠,潛意識裡不覺得會有什麼大問題。所以不斷地吸收知識,尤其是幼兒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真正從內心裡建立起錯誤的教育手段和嚴重後果之間嚴密的認知邏輯是很有意義的。比如再生氣,也不會用刀去刺傷孩子,因為知道這是嚴重的行為。同樣,有了高度認知後,再生氣也不會過分苛責孩子,這是認知和智慧的力量。
我之所以有自信這樣說,是因為原生家庭中我的母親就是一個極端暴躁和苛刻的人,如果普通人的壞脾氣指數為1,那麼她的就是100。除性格不好外,她還是個極端偏執的人,聽不進別人的任何勸阻。我對她的改變是完全絕望的。就是這樣一個人,她後來是怎麼改變的呢?初中有一天,她無意中發現了我身上密密麻麻的刀疤,因為我在壓抑的家庭環境中患上了抑鬱症,並有嚴重自殘傾向。發現之後的她從此不敢大聲訓斥我,當然她的脾氣仍然壞,但是擔心我自殺的恐懼使她在面對我的時候成功的控制住了自己。題主的性格遠不到她的程度,有什麼是不能改的呢?
另外,孩子的心理可塑性是很強的,沒有發展到看心理醫生的程度。如果從此給孩子一個適宜生長的環境,孩子性格健康發展的可能性很大,不要害怕。尤其在中國這種大環境下,帶孩子看心理醫生反而可能讓孩子給自己一個心理問題的暗示。但是我推薦題主自己或者帶孩子接受一個兒童教育心理方面的諮詢,因為目前的問題出在題主對親子關係的處理上,一個有經驗的諮詢師可能對題主的情況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教育意見。
只要你變好了,孩子也變好了。孩子無需做任何治療。你需要改變。
多使用啟發和引導教育。以及非常、非常重要的:耐心。
千萬不能太強勢,會讓你的孩子越來越自卑。
首先我們談談哪裡出現了問題,再說說怎麼改變
1.孩子三歲的時候需要的不是立規矩,立規矩方便的是家長,耳邊不吵鬧,房間不亂便於打掃,孩子衣服不臟等。
對:三到六歲的幼兒需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自理能力。例如,自己去拿碗筷吃飯,吃完送到洗碗池,遇到長輩問好禮的貌行為,為習慣而樹立的要求是大人和孩子都遵守的並說明為什麼要這麼做。
2.雖然聽起來很傷心,可是你的孩子不是屬於你的,不是你的所有物,他是獨立的個體,有著獨立的想法和感受,有些自尊心。你的大聲訓斥,不知道是在什麼場合,可一定已經傷害了他的自尊心。孩子敏感而多情,你的訓斥和眼神會讓他以為你不愛他而沒有了安全感,所以他害怕外在環境,變得膽小。
3.在學前班中為什麼自己有了答案卻不敢回答,為什麼有的小朋友只要一有想法就會直接回答,因為他缺乏自信心,打擊和批評太多,讓他不敢再去嘗試,在3-4歲,幼兒對自我的評價還不成熟,是依於成人的評價來評價自己,
若大人經常對孩子說「你好棒」,那麼孩子就會說「我很棒」
若大人經常對孩子說「真笨,一點都不會」,那孩子就會以,我真笨,什麼都不會來界定自己,進而不願去嘗試新的事物。
所以,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大人的表揚很重要!!!
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
首先不要把一切的問題歸於自己的脾氣,實際是教育觀念的問題,沒有去尊重他。
兒童需要的不是站在他面前一萬個不放心,一萬個不相信的家長,而是站在他背後用欣賞和能發現他力量的目光,觀察他在做什麼,他能做什麼,他需要什麼。
所以,孩子不管多小,多麼沒有經驗和生活能力,他都是!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千萬要去尊重和理解,任何人都不能去掌控。
那麼怎麼做?
1.首先控制脾氣,若孩子做了一件事另你很生氣,不要立刻干預,而是自己去做另一件事,先別管,一時火爆噴發只是為了自己舒暢。
2.若你自己控制不住你自己了,那裡就先別管,去「告狀」,給他爸爸或一個性子溫和的人「告狀」,這樣你輕鬆了,孩子也輕鬆了。
1,鼓勵!鼓勵!鼓勵!
可以給孩子分配小任務,比如說去掃地,但一定要加上「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的」讓幼兒知道你對他又這滿滿的期待和關注
2.溫和的交談是從講故事開始的,和孩子一起看故事書,講繪本,多鼓勵他說,體會溫情和鍛煉幼兒的表達能力。
3.若孩子給你交談,一定一定要放下手中的手機,去聽他說,別讓他在悶在心裡了,一個人默默的玩不說話決對不是個好現象。
早點醒悟培養與孩子的關係吧,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吧。我母親就是獨自一人拉扯我長大。因為離婚前前夫是銀行經理自己也是軍屬大院的富家女所以難免跋扈。對孩子也是,由於受不了離婚的打擊所以一面當媽一面當爸難免簡單粗暴就是強勢對待自己的兒子。記得幼兒園當街罵我,我說旁邊有人她說誰認識你繼續吵。高中時因為自己逃了一次補習班在自己喜歡的女生面前呵斥我,說實話現在心裡都有陰影。這麼大了我很少和她交流不知道是誰的錯。其實孩子要的並不多只是一點愛和平等的交流,你把他她當成一個平等的小人而不是一個它。給予足夠的尊重就好願你的孩子健康成長……
強勢的媽媽能悟到了「對孩子不應強勢」是件好事,但真的「改錯誤」對於強勢媽媽來說不容易。
要給孩子自己長大的機會,而不是讓孩子隨著大人的計劃長大,他們有他們的人生,人人不同。只要是安全的就要放手,讓他們自己面對,處理,得到快樂,傷心,受到挫折等等。
我們只是在他們快樂的時候和他們分享;在他們傷心的時候,我們感同身受的安慰他們;在他們受挫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他們分析事情,讓他們依舊陽光的面對。孩子越大,我們越要學會「示弱」,孩子才會逐漸強大,這才是我們想看到的。你能不能多鼓勵鼓勵他?
立刻改正,我媽就是這樣強勢。
搞得我現在很自卑和內傷。
自信了,什麼事都有機會成功!
多給孩子自己選擇的權力,讓他自己決定自己。
佔個坑,回頭有空來回答。氣憤一點的話你自己什麼樣心裡沒點B數嗎?非要來禍害孩子
我覺得你不該對一個孩子要求太多,你自己和他做約定一起改變,你鼓勵他有話就直說,他需要的是你給他的表揚,偶爾一點表揚會讓他覺得很開心,他做錯了事情也是需要懲罰,可是你要告訴他他錯在哪裡,你帶給他的是陰影並不是愛,你要首先就要改變自己,承諾不會因為周遭事物而對他發脾氣,你們兩個互相監督互相改變,小孩才不會唯唯諾諾,讓他多和同齡人一起接觸也會改變
您可以私信我,我可以幫助到您
我覺得有幾本書可以看一下,無聲告白,錢文忠解讀《三字經》,還有周國平的書,看完之後心態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吧
既然知道原因是因為你自己了,就應該去好好改改自己的脾氣。
楊千嬅脾氣也很暴,陳小春脾氣也不是說特別好,但他們為了自己的孩子,都能壓制住自己的脾氣,對孩子表達一份最真切的愛。你為何不為了孩子好好的剋制下自己呢?孩子很敏感,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對孩子的性格發展起到太重要的作用了,這件事就應該認認真真地對待!
現在你應該做的事就是多多開導孩子,多多陪伴孩子,鼓勵他去做,你要多告訴他這件事不是那麼難做,陪著他一起完成。多帶他出去外面一起玩,就像很多的親子遊戲之類的,讓他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一切都是慢慢來的,只要你真的肯去努力,潛移默化,相信慢慢孩子會有所改變的。
自己的心理問題為什麼要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可以看看心理諮詢,他們有慢慢調整情緒,學會自我控制的辦法。
冒昧的說一句,需要改變的是媽媽自己,當然你可能也意識到了
這個時候可以多讓孩子做一些她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後給予肯定,多鼓勵,多支持
媽媽多聽孩子的想法,哪怕她只是一句話,那麼下一次有可能就是說兩句,循序漸進
3歲性格就養成了,你改不改也沒啥用了。
再說你也改不了,本性難移。
看看是不是被欺負了
但其實他什麼都知道。他是真的都知道還是你認為他應該都知道?不要替他做出這種判斷。「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如果當他面和其他人說他什麼都知道,那麼他不知道的事還敢說嗎?
推薦閱讀:
※請問如何幫寶寶建立安全感?比如寶寶怕生,不肯自己睡覺、上廁所,半夜醒來尋找枕頭的依靠,不願去幼兒園等等
※怎樣當好一個幼兒園老師?
※孩子在幼兒園小班遇到有暴力傾向的同學,家長應如何應對?
※國外先進幼教理念在國內幼兒園實施的可行性如何?
※為什麼提高幼兒園出勤率要給小孩吃處方葯鹽酸嗎啉胍(AB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