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治療選擇困難症?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就特別容易糾結,買一雙鞋挑來揀去,可能一個月都沒有買到合適的鞋,現在越來越嚴重了,甚至在工作,戀人的選擇上也相當糾結,不知道如何選擇,有時候想得想砸牆,整個人狀態都不好了,我也知道是不自信和逃避責任,但是不知道怎麼辦,誰能幫我解答一下,解救一下我


之所以很多人有選擇障礙症,主要是因為選擇標準混亂、對完美的執著追求以及沒有堅定意志。為了減輕生活中的選擇痛苦,下面有些招數,你可以嘗試一下。反正試試又不會懷孕。
第一招:卷福分析法
充分了解各個選項的相關信息,這是前提,為了確保做出高性價比的決定,不要讓意見先於認知。然後再確定評判各選項標準的重要次序。這一步相當重要,是避免選擇混亂的重要一步。這就好比選美比賽,長相和身材肯定比智商更重要。不過實際情況一般會更複雜,需要綜合考慮。然後再根據評判標準的先後順序,逐一對選項進行比較,並對其打分。最後選擇得分最高的那個。
不過這招對邏輯思維能力要求還是很高的。如果你有夏洛克那樣一眼便能看出眼前這個男人有幾個情人的能力的話,那麼可以試試這招。
第二招:多選輪虐法
生活中,大部分有選擇障礙症的人面對的都是二選一,因此要破二選一的糾結,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加你的選擇面。假設你面對2個男人,一個比較喜歡你,但是長得不咋樣,物質條件也一般,另一個不那麼喜歡你,但是很帥而且條件不錯,你該怎麼辦?這時候如果你可以找到第三個選項,不論他的條件和前兩人有多不一樣,你都會發現自己會不自主地進行三選二,將較為相似的那兩人歸為一組,然後同組裡面要做出選擇就會容易很多。
因此如果你正糾結於一個二選一的命題,可以嘗試尋找第三個選擇,甚至是更多的選擇。選擇障礙症有時並不是來自於過多的選擇,而來自於你不清楚自己應該如何決策。在眾多的選擇中你會找到決策方法和判斷依據。
第三招:壯士斷腕法
我以前有個同桌,對於做選擇那叫一個乾淨利落,從他考試就能看出來。有一次我問他,為什麼那麼快能從四個選項里選出一個答案來。他說,我的第一反應從來都是在心裡快速盤算:「如果我多想一想,能想出來嗎」,一旦得到「想了也是白想」這個結論,我會當機立斷地隨意蒙一個選項,然後立刻把注意力轉到下一道題。這就叫壯士斷腕。
然後當時我們班另一個同學也是類似情況,幾乎每次考試,他都第一個交卷。然後我又向他取經,他的回答是:我之所以那麼果決,並不是因為我在決斷力之類的屬性上分配過更多的技能點,僅僅是因為,我成績好。
聽完後,我們就再也沒有在一起愉快的玩耍過了。
第四招:沒事瞎逼選法
原則歸原則,但對有選擇障礙症的人來講,光有原則是不夠的,還得練習。從小事開始練習。選擇障礙症的人擔心失敗,擔心後悔。但多選幾次就會明白,選錯了也沒啥大不了,誰都有後悔的時候,有跌進溝里的時候,此時不必糾結和矯情,總結經驗下次接著選就是了。不斷地試錯,也是認識自己需要的過程。獨立做決策,就像摸著石頭過河,誰都有點惴惴,做多了就皮實了。
先從小事練習,積累經驗。小事練好了,找到規律了,可以嘗試做大點的決策。其實這個過程在小時候就發生了,如果家長給孩子試錯和總結經驗的機會和體驗,允許孩子走彎路,孩子就會積累經驗,長大了也能獨立自主地做出靠譜的選擇。要是小時候做選擇大多由家長包辦,很少自己蹣跚學步,那很遺憾,你長大了估計確實容易不敢做選擇。
第五招:一見鍾情法
選擇最開始想要的,然後告訴自己不管選哪一個你都會後悔。
第九十九招:讓老婆選法
你只需要記住兩點,一、老婆的選擇永遠是對的。二、如果老婆選錯了,請參考第一點。
終極絕招:嫁給王思聰
從此不再糾結於選這還是選那,你耳邊回蕩的永遠都是買買買買!!!!全都買!!!!!!
在找治病大招的過程中,我漸漸明白一個道理,不選才是最糟糕的選擇。可能根本就沒有正確的選擇,我們只能靠努力來使當初的選擇顯得正確。


5句話治好「選擇困難症」
首爾大學行政大學院長崔鍾勛教授的人生教訓。


身為一個重度選擇困難症患者,我可能無法回答怎麼治療,但我可以從自身出發層層剖析的分析一下為什麼會患上這種病,然後昭告世人我們還沒有放棄治療哈哈,我們還倔強的活在這個大事小情都需要做選擇的世界上吶!我們需要你們的理解、關愛和撫摸喵喵~
=============================何棄療分隔線===============================
開始察覺到這個病是在「選擇困難(恐懼)症」這個詞流行開來以後,這都差點導致我以為是先有這個詞才患上的這種「病」。人們喊著「這是病,得治」其實是因為把它自動劃分到了「矯情病」的類別下而不是把它當成一種需要關懷的真正的病症來對待...點菜困難,出門穿什麼困難,買床單因為花色困難,買個花盆都困難...OMG...我們是需要被關懷的一類好嗎,喵~
下面開始自我解剖和治療,咳咳...抖抖抖~
有言論說歸根結底是因為一個字:窮!我要義正言辭的反對!因為,窮,絕對不是唯一原因!o(╯□╰)o 好吧...
換種思路,即便是有花不完的毛嗲嗲,刷不完的各種卡,在面對選擇的時候還是難以做出抉擇。總是想選出最中意的衣服,最滿意的顏色,最心水的形狀,最得心應手的工具和最愛不釋手的質地以及最高的性價比。在選擇的時候,有時不是因為內心沒有評判標準,而是因為在同一評判標準下,同樣存在著很多備選項,想想就頭大啊!也是就是因為一個「最」字,讓我醉了~
身為一隻獅子處女座(8.22出生),月亮星座竟然是被人嫌棄的處女座... 不管有沒有什麼必然聯繫,我就默認是因為這個好了(是有多想給處女座黑鍋背啊喂!)於是,潛意識裡的小宇宙總是想追求完美和極致,在眾多琳琅滿目的商品中選出最好的是我的使命。我不要同一款衣服因為兩個顏色都喜歡而通通買下來,因為我知道一件足夠,我只認唯一,這也可能是我非常討厭撞衫的原因。身為一隻追求個性的90後,堅決不允許這種事在自己身上發生,喵!
在不涉及到買賣和金錢的選擇上,比如選個男盆友,選哪件衣服穿出門,晚飯做紅燒排骨還是孜然羊肉(我是一枚愛做飯兒的吃貨hiahia~),看辯論賽選正方還是反方,看《我是歌手》選古巨基還是張靚穎...對我而言都是一次考驗喲...蒼天!
面對這樣的情形,內心一般都在做著持續不斷的搖擺和掙扎,考慮進複雜的評判標準和各種選擇可能會帶來的結果,然後開始猶豫猶豫。因為無法準確預判選擇和結果之間產生的必然聯繫和無法保證結果的必然發生,反推回去就會直接影響高速運轉的大腦做出快速的決斷,這絕對是其一關鍵原因。於是總是擔心「萬一買回去就不喜歡了怎麼辦」「點這道菜不是今天最想吃的怎麼辦」「這個也喜歡,那個也喜歡,只能選一個該怎麼辦」「給媽媽買這部手機回去她不喜歡怎麼辦怎麼辦」「這個看著更像原題的答案要不要選要不要選」「要不要換工作要不要啊怎麼辦」「倆人合適不合適在一起啊」and so on
於是,問題來了,對症而治才見效。
我的建議是不要過多的考慮後果,選擇困難是因為在做選擇的時候往往不是單線思考,而是很多條線延伸交叉,最後變得跟解不開的線團一樣凌亂。(好吧,我果然還是沒辦法自愈,所以樓主我治不了你...)


作為一個不會選擇的人,或者害怕選擇的人來說,「選擇恐懼症」往往是一個最好的借口。

人們常用我好難選擇來表示他的不喜歡,不勇敢,不面對。

項羽曾經對虞姬說,"項羽把你交給我是為了保護你的安全,可如果我是項羽,我會留你在我的身邊,因為,沒有誰能比我更能保護你,沒有誰能比把你留在我身邊更能讓我覺得安心。「

如果說要把你不喜歡的兩樣東西放在一個天平上的時候,說明你其實這兩樣東西都不喜歡。

一個你真正喜歡的東西,你會發現無法有另一個東西與之比較的。

所以當你出現猶豫的時候,其實你本身還未遇到真正讓你用選擇的唯一。

比如兩個包包,就本身而言,你喜歡一個款式不錯的,但是另一個你又覺得性價比很合適,這就成了你選擇的困難所在。

但是如果有一款你非常非常喜歡的包出現了,無論它是否有搭配的衣服,會不會透支的你錢包,你都會很想把他買入手,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不是選擇困難,而是,沒有足夠喜歡。

把這一條套用在你無法選的時候,希望你能試用,如果還不行,請你試用下面這個方式:

放空,

沒錯,就是放空,仔細想想,整整讓你無法選擇的,不是事物的本身,

而是事物所延展的各種發散的條件,以及附帶的屬性,

我們常常會因此而開始考慮各種會出現的情況,希望藉此來得到最優解,而陷入死局。

當你出現選擇是,先想明白,選擇是因何而出的,最能解決目前困境的是那個,不要讓選擇本身的發散屬性,讓你迷失出現選擇的本身。

我們放空的根本目的本就是砍掉的過多的思考,

選擇不是博弈,不是這步棋下完的後幾步,不是這個選擇後,面臨的更多選擇。

最能解決當前的才是最好的選擇。

沒有一個人的一生所有選擇都是最優的,謹希望此篇文章,能或多或少的讓你再次面臨不知如何抉擇的時候,給你一個方向。

瞻前顧後,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

不知道怎麼選擇,其實是你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和怕承擔選擇過後的種種後果。

勇敢的做出決定,勇敢的面對,自信的正視選擇。

「選擇」再也不是攔路虎,是可以一拳衝破的紙老虎。


【怎樣克服「選擇恐懼症」?】李松蔚:我現在對選擇恐懼的理解是:不完全是選擇恐懼給生活帶來了問題,更像是生活先有了問題,才有了選擇恐懼。當…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96837/answer/31051763 (分享自 @知乎 安卓客戶端)


你需要這個。我就是吃這個好的。如果你糾結於便宜的國產山寨貨樂友等當我沒說。國產山寨藥物=垃圾


推薦閱讀:

如何變得自信?
靠臉吃飯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提高對自我的認知度,如何增強自信?
作為一個同齡人中成就中上的年輕人,不自信,認為自己的成績都是靠僥倖得來,對未來完全沒有信心,怎麼辦?
具體怎麼做可以變得真正的自信?

TAG:選擇恐懼症 | 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