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豆瓣電影top250,讀完豆瓣讀書top250,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豆瓣電影TOP250
豆瓣圖書 Top250
最近大致縷了一下發現自己各看個五分之一多點,想問問大家全看完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還有我迷迷糊糊上班一年換了好幾份工作,剛剛找到方向,想從事web前端開發,在互聯網行業發展,更有必要多看些專業書呢?還是多多涉獵一些?
TOP250電影看完之後能增加一些品味,雖然有些不少電影的評價明顯虛高,但總不能說是爛片。基本上能鍛鍊出看電影的鑒賞能力和喜愛。但這個榜單,從質量上來看並不高,裡面有不少電影都是在很早以前,不清楚自己的喜好時才看的。換到現在,很多電影完全不會去看。
當你不知道應該看什麼的時候,這個榜單可以做觀影入門。你看完一半以後,大都會形成自己的偏好,眼界和鑒賞能力會提高不少,會開始刷一些冷門或小眾的類型,有自己喜歡的導演、演員和影評人,並且找來他們其它作品,開始補課。特別是當你在豆瓣看影評的時候,會把其它人眼中的神劇、經典進行對比,會把豆瓣上中的9分電影、記錄片都找來看看,然後是8分或某一個類型中最受認可,有些電影從只看一遍到反覆的刷。就象豆瓣上對恐怖片的評分明顯偏低,6分以上的就可以了。等你刷上300、500部之後,會知道還有IMDB TOP250、AFI100、TSPDT1000,以及各大電影節的歷年獲獎電影,這時才會入門。
在觀看電影沒到一定量級之前,大多數人只停留在爆米花電影和商業片的水平,缺少鑒賞能力和相關知識,沒有辦法去判斷一部電影的質量如何,這個時候從TOP250電影開始刷就很合適。
TOP250書籍不一樣,不想用很爛來概括,但一直覺得能看完TOP250的書,只會是年青人,而且口味會比較奇怪。個人認為TOP250中的書有很多完全沒法看,我自己一直覺得看書已經生冷不忌,經常看很多垃圾暢銷書,但很早之前翻這個榜單的時候,就發現有近1/3的書,是完全沒辦法看的,少年的時候曾經刷完三毛、瓊瑤、席娟等人的小說,但到看這個書單裡面非常多的書基本上處於無法接受的狀態。
剛才又去翻了一遍,這些人的書,基本不會考慮去閱讀,剩下的書只有少數幾本沒讀過:
郭敬明韓寒顧漫張嘉佳安妮寶貝安東尼艾米唐七公子明曉溪匪我思存辛夷塢桐華七堇年落落大冰
有些人說韓寒的書可以一讀,說這話的人估計比較年青,他出書的時候,你們的年齡相近,會覺得他的三觀、文筆或書中的話題都比較有興趣,所以會比較認可。而我年齡大一點,在他寫書7、8年前的時候就已經把科幻、武俠、熱門小說這類刷得差不多了,把精力放在深度和廣度上,等過上幾年他的書寫出來的時候,文筆、話題和深度就已經不太適合我的口味,不管在哪方面都已經讀過更好更經典的著作,所以就不會有興趣再去閱讀。就象你現在在回頭看你在10多歲閱讀的書,角度和口味不會是在同一量級上。
總體來說,不管是電影Top 250 還是 讀書Top 250 就是一個暢銷和熱點清單,質量上來說跟淘寶上的熱門商品,京東、亞馬遜或噹噹的暢銷榜單是同一量級的,並不是質量最高,只是認同感最高而已,就是一部不差的看完也不會給你帶來太大的收穫,代表的只是流行熱點和大眾口味,並沒有太大的閱讀和觀看價值。tl;dr:
- 豆瓣電影Top250的排序主要是由平均評分決定,而圖書Top250的排序主要是由評分人數決定的。
- 圖書Top250的排序方式明顯不夠合理。
上面的 @warfalcon@腓特烈招誰惹誰了@魯西西 等幾位的答案都提到了這樣一個觀點:電影Top250基本都還不錯,但豆瓣圖書Top250似乎質量良莠不齊。
在快速掃了一眼了這兩個榜單的各自的第一頁之後,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排在第一頁電影,分數都都在9.0以上,而圖書的第一頁則有不少7點多、8點多的圖書,而且一眼看下來,似乎那些分數較低的圖書,也是我個人覺得質量差一些的。
這讓我對豆瓣是如何排出這兩個榜單產生了好奇。
每一個圖書/電影都有平均評分和評價人數兩個參數。按豆瓣的官方說法,這兩個榜單產生的方法是這樣的:「根據每本書讀過的人數以及該書所得的評價等綜合數據,通過演算法分析產生了豆瓣圖書/電影250」。
豆瓣的排名演算法究竟如何,我們不得而知。好奇心害死貓,我下載了兩個Top250榜單的數據,進行了分析,下面是我的分析結果:
1. 平均評分和評價人數,誰對排名的影響更大?
在下面兩張圖分別給出了平均評分(左圖)和評價人數(右圖)這兩個參數和排名的關係。圖中每一個紅色的點表示一部Top250的電影,而每一個藍色的點表示一本Top20的書籍。
通過左圖,我們能夠發現,電影的平均評分,是大致隨著排名下降的,而圖書的平均評分和排名的關係則很隨機。
而從右圖中,我們發現,圖書的排名和評價人數的關係極其明顯,而電影排名和評價人數之間的關係較弱一些。
這種視覺上的直觀觀察,也可以通過統計分析定量地體現出來:對電影和圖書,我計算了平均評分和排名之間的斯皮爾曼等級相關係數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AF%E7%9A%AE%E5%B0%94%E6%9B%BC%E7%AD%89%E7%BA%A7%E7%9B%B8%E5%85%B3%E7%B3%BB%E6%95%B0。大致來說,這個係數表示了排名和平均評分高低之間的關係,它是一個-1到+1之間的數值,-1表示排名完全是按照平均評分從高到低排列的,+1則表示是從低到高排列,而0則表示排名和平均評分不相關,是完全隨機的。
通過計算,我們發現對於電影top250,平均評分和排名之間的相關係數是-0.68,而評價人數和排名之間的相關係數是-0.65,說明排名和兩個參數都有著明顯的相關性。
而對於圖書top250,評價人數和排名之間的相關係數高達是-0.96,而平均評分和排名之間的相關係數只有-0.11,這說明圖書top250的排名幾乎完全是按照評價人數從高到低排列的。
2. 圖書Top250的平均評分和評價人數
下圖顯示了Top250圖書中的每一本書的平均評分和評價人數,圖中的每一個數據點代表一本書,它們的水平坐標表示了平均評分,而縱坐標表示了評價人數。對於在Top250 中出現了4次以上的作者,我用不同的顏色和符號對他們的書做了標記。
我們可以看到,平均評分和評價人數不存在明顯的相關性。計算得出,二者之間的斯皮爾曼等級相關係數為-0.06,是非常微弱的負相關,說明平均評分較高的書籍,傾向於有更少的評價人數(但是這個傾向性非常微弱)。
仔細看圖,我們會發現某位作家的上榜作品,非常顯眼地佔據了平均評分最低的幾本書的位置。(看到這個結果時,我感覺鬆了一口氣:豆瓣用戶的眼睛還是雪亮的。)
3. 猜一猜豆瓣的總評分公式
我做了一個特別簡單粗暴的假設:豆瓣圖書和電影Top250,是根據平均評分和評價人數的線性加權平均數排序決定決定的。具體來說,我假定豆瓣用如下形式的公式計算圖書/電影的總評分公式:
w * A + (1-w)*B
其中:
A-該圖書/影片的平均評分(標準化到0、1之間)
B—該圖書/影片的評價人數(標準化到0、1之間)
w是平均評分所佔的權重,而(1-w)是評價人數所佔的權重。
0.81*A + 0.19*B
而對於豆瓣圖書,這個公式則是:
0.13*A + 0.87*B
可以發現,這兩個公式幾乎完全倒了個個兒,對於電影,總評分主要是由用戶打分的均分決定的,而對於圖書,總評分幾乎完全是由評價人數決定的。
這種簡化的總評分公式究竟和豆瓣實際使用的排名公式有多接近呢?從圖中可以看到,雖然猜測的總評分得到的排名和實際的排名沒有完全一致(說明豆瓣實際使用的排名公式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公式),但猜測的結果已經相當接近實際排名。
結論:
豆瓣電影Top250排行榜主要參考指標是用戶給出的平均評分,同時兼顧了給出評分的用戶數目。而豆瓣圖書Top250排行榜基本是按評價人數的從高到低排列的。個人認為,豆瓣電影Top250的排序方式比較合理,豆瓣圖書Top250的排序方式則不太合理。
從圖書Top250的打分情況來看,用戶給出的平均分數還是比較好地反映出了書籍的質量的。我不知道豆瓣是出於怎樣的考慮,把書籍的評分人數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有一種可能是,豆瓣在實驗不同的排序公式時,發現一些平均評分高的書籍過於小眾,不如按照評價人數排列容易得到一個適合大眾的書單。但無論出於怎樣的考慮,平均評分只有6分多的圖書出現在Top250的排行榜中,是不太說得過去的。出於對豆瓣的喜愛,我很希望豆瓣能找到一個更合理的排序演算法。
--------數據和分析代碼: GitHub - Shuyang/douban_top250: Analysis for douban.com top 250 movies and book
豆瓣電影top250基本上看完八成,這種評分有其固有的問題,但目前來說還是客觀的、可以作為參考的;
豆瓣書籍top250這種東西,說起來還真是讓人羞恥呢,要不是當初為了說明裡面很多東西就是垃圾中的垃圾,我才不會看呢……
說到底,都是豆瓣誤人,一切都是豆瓣的鍋,所謂豆瓣圖書拓撲二百五,根本沒任何資格和合理的理由作為讀書的參考標準。
上面有很多朋友列舉了豆瓣書籍top250中有多少爛書,這個我就不重複了,郭敬明、饒雪漫、顧漫、安妮寶貝之類我翻過一次後就基本上一輩子不可能再看。
我要說的是,將「書籍」這麼大範疇的概念,僅僅用top250來一概論之,並以此評論優劣,實在是太螞蟻吃大象了。
為什麼?先舉個例子。
請評選出達拉斯小牛隊本世紀最偉大的十位運動員?
這個很簡單,小牛球迷基本上張口就來:老諾第一無任何懸念,之後基德、特里、芬利、納什……
請評選達拉斯小牛隊歷史上最偉大的十位運動員?
老諾當然繼續占著第一,但後面怎麼排就容易出問題,布萊克曼、布拉德戴維斯、德里克哈珀、施萊姆普夫、賈馬爾馬什本都得來摻一腳,比如納什和哈珀,都很偉大,前者名聲大但後者為小牛效力時間更長,選哪個?布拉德戴維斯在小牛效力十多年還以小牛球員身份退役球衣,和基德這樣雖然拿了總冠軍但最後和球隊鬧得很不開心還主動離隊的情況比,孰高孰低?
請評選NBA/籃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十位運動員?
這一下子直接引戰了,估計虎撲、知乎、眾貼吧能為蝸殼和大皇能不能進前十以及進前十後誰先誰後把伺服器掀塌了。
請評選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十位運動員?
這基本上沒法選了,標準是什麼?成績?影響力?是每個項目選一個還是打亂了綜合選?每個項目選一個拓撲疼夠分嗎?打亂了綜合選足球、田徑、網球、賽車、拳擊、籃球會不會佔得太多?足球籃球還好說,網球分不分單雙打?田徑長短中是不是要打一塊?賽車方程式、摩托和拉力賽要不要一塊分個高下?
除了籃球項目最偉大的運動員無可爭議外(來誰爭議個給我看看),其他項目嘛……
足球:選貝利,馬拉多納,貝肯鮑爾,佐夫,齊達內,還是大羅?繼蝸殼和大皇誰前誰後後又一次得把桌子掀翻。
賽車:每個項目第一基本無爭議,但放在一起,是選舒馬赫、羅西還是彼得漢塞爾?
田徑:長短一樣嗎?短跑選歐文斯還是博爾特?中距離是選約翰遜還是瓦里納?長跑這種觀賞效果差但精神效果佳的要不要來插一刀子?
網球:上古和現代一樣嗎?單雙打一塊選嗎?男子女子孰高孰低?費德勒、布萊恩兄弟、格拉芙各有千秋,應該選誰?
……
請選擇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十個人?
呵呵,這基本就是屁股決定腦袋的事情了,比如我曾經看過美國某保守派媒體選的「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XX人」裡面,君士坦丁一世的排名在凱撒、屋大維和圖拉真之前;而日本某一左派媒體評選的「人類歷史最偉大的XX人」裡面,毛的排名不但各種完虐西方政治家不說,連馬列都排在他後面,要知道中國人也就只敢說個馬恩列斯毛啊!
而豆瓣這個所謂的圖書拓撲二百五,某種程度上犯了和「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十個人」一樣的毛病。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和鑰匙,書籍的歷史幾乎和人類文明一樣久遠,書籍本身就和寫書的人一樣來自各行各業,而且比電影複雜得多。如此種類繁多的書籍,那是隨隨便便十幾個種類就能搞定的電影可以比的?
換個說法,與任何事物一樣,「電影」也是可以以書籍作為載體、傳承的,那麼電影如果放在書籍的範疇里,大概能佔多大的比例?
來做個保守的對比,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GB/T 13745-2009)為例,「電影」(76035)和「廣播電視文藝」(76040)僅僅是一級學科「藝術」(760)目下的兩個二級學科而已,兩學科名目下共有5個三級學科(廣電自己也可以算三級學科,因為下無分支)。而整個分類標準中共有748個二級學科,如果論三級學科的話,電影本身再加上某些與影視相關的其他學科如「影視美學」(從屬於哲學-美學)等,也不超過10個,而整個分類大概有超過6000個三級學科。
要知道,這個比較是相當保守的,因為很多書籍並不以教育為依據或前提,而且名目也比教育學科分類複雜地多,打個比方,漫畫這個東西,在學科分類上大致屬於藝術學-美術-繪畫藝術,學科分類到繪畫藝術就截止了,但漫畫的分類可不跟著停止,首先,漫畫本身是繪畫藝術中方法論的一種,其創作成果又可以分熱血漫畫、青春漫畫、恐怖漫畫、H漫畫等數個分類,每個分類都能出書,那這樣下來整個分類概念得擴張多少?這就一個漫畫而已,別的學科呢?
僅此就可以對比出,電影相比書籍,是個多麼小多麼小的概念。對電影,我們可以採用電影那一套固定的評價標準——剪輯、攝影、劇情、表演……等等來評價,所以選電影拓撲二百五容易。但選書籍,分類這麼多,評價標準又不一樣,史學類書籍講究資料原始性可信度,科學類書籍講究數據精密實驗靠譜,文學類書籍講究文筆優美情節引人……每一種類的書籍都有其獨到的評價點、分析點,結果來個大鍋燴,搞個狗屁拓撲二百五你是在逗我?
可見,對書籍這麼大的概念範疇,搞拓撲二百五本身就是極其不合理的。而豆瓣搞了個什麼狗屁演算法,那就又是不合理中的不合理了。
每本書讀過的人數……這TM可就糟糕了。
我當然沒有否認「每本書讀過的人數」確實是一個客觀可參考的評價標準,但問題在於,大多數書籍,是有指向性的,是有門檻的,這個門檻不但可能包括書的類別,還可能包括書的價錢。
首先,大多數專業類書籍,無論水平高低,除了本專業的人,基本上是根本沒人看的(豆瓣還以小清新為主,攻城獅啊程序猿啊法律狗啊都不多),這就導致大量專業類書籍無論水平多高,光評分人數這一項上就得吃癟,也就根本不可能有進入拓撲二百五的可能。
比如,我最近在看這個:
麥克米蘭的第五版《期權投資策略》,這本書也有中文版,但我實在信不過基工社的節操(你見過哪些讓你瞠目結舌的英語翻譯? - 腓特烈招誰惹誰了的回答),所以費勁千辛萬苦找了本影印版看,
而這本書在豆瓣上,因為評分人數不足(中文版為8分,11人評分,也就是說,英文版評分連10個人都不到)沒有分數。
之前想拓寬下視野的時候,有搞生化的朋友推薦過這本書:羅伯特·韋弗的第五版《分子生物學》,而本書在豆瓣上同樣沒有評分:
當然還有我們朱爆胎哥的《民法總論》,準備對小師妹圖謀不軌的裝逼學術濕胸的裝逼「推薦書單」第一單,豆瓣評分幾乎是碾壓各路拓撲二百五,但哪怕這麼多自來水,本書評分人數多少?120個人,想進拓撲二百五還得再來他幾萬個人打分。
可見,任何專業書籍,受制於閱讀人數,打分人數所限,基本上能有幾百個人評分都算是高中之高了,畢竟,很多人本專業都書到用時方恨少,哪還有那麼多時間去研究別的行業?隔行如隔山的問題在此盡顯無疑,專業書籍幾乎不可能擠進拓撲二百五。那麼哪些書會因此在豆瓣書籍拓撲二百五上佔盡優勢呢?當然是那些誰都看得懂的書,例如文學以及通俗讀物。
其次,即使專業性不算很強的書籍,也可能因為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影響評分人數,這就是書的價格。
這就要討論一個具體情境的問題了。知乎是什麼地方?世界名校拓撲八,月薪至少十萬加;女的波圓屁股大,男的護女多如麻,肯定不在乎錢這種小二哥的東西。但豆瓣上的文藝青年可沒法和知乎的成功人士比,除了詩和遠方窮的啥都不剩了,你讓他掏幾千塊買本原版書按文藝青年去麗江約個炮套套還得洗了再用的經濟狀態能把他命要了。
例如,我另一本正在看的書是《加德納藝術通史》,湖美的中文版(英文版根本借不到也實在買不起,特么兩千多,還有一百多的中文版來對比……),
這本還是不錯的,營銷也做的可以,豆瓣評分也很高,但為什麼進入不了拓撲二百五呢?
因為本書「只有」263個人評價。
為什麼這樣一本不需要什麼專業性啊,高門檻啊,水平啊之類的讀物,也只有263個人評分?你看看定價就知道了。
而豆瓣拓撲二百五的圖書,大多數是這樣的價錢:
我粗略看了下,除了英文版《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外,大多數中文書籍平均大概也就二十多,最貴的《平凡的世界》也就64,還是上中下三冊,這價格基本上文藝青年少吃三天早餐也就省出來了,人人都買得起,看得上,自然評分人數就多了。
最後,即使書籍類型差不多,價錢也差不多,宣傳、營銷、流通渠道上的區別也能讓讀者對書的選擇產生巨大的差別。
豆瓣圖書拓撲二百五所列的書基本上也就如下幾類:
1、文學,文學名目下具體包括:
①初高中時候被老師強行逼著看下去的世界名著;
②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男不夢遺的年紀不看就會被排斥就會被喜歡的女生討厭就會被所在的圈子瞧不起的青春蛋疼小說;
③各大圖書網站每次打折必推,恕我直言,我是個經常打折買一堆書然後只看一本或者乾脆一本都不看的人(畢竟書都買了還讓我看算什麼意思?你這和要求別人從steam上買了遊戲還必須得玩有什麼區別?)因為如此我經常參與各大網站的打折活動,所以我基本能發現一點——
追風箏的人、小王子、解憂雜貨店、1Q84……等等,就TM沒從打折促銷榜單上下去過!
④各種營銷推手不停宣傳的產物,這個下面說。
2、通俗讀物。這類讀物和上述第④類文學又可以放在一起,基本上就是各種炒各種推一天十幾次在你眼前晃的產物,比如,「不看王小波,可以說不是文明人了!」「不看劉瑜,你簡直是被暴君荼毒的無可救藥的蠢民!」「不看大劉,你的想像力恐怕已經乾枯如羅布泊了罷!」「不看安東尼,你還有青春嗎?」……
(無意貶低劉慈欣在科幻文學方面的地位,但再高也不會比阿西莫夫高吧?阿西莫夫的《我,機器人》在豆瓣上的評分人數有《三體》任何一部的十分之一沒?在科幻迷之外的知名度有《三體》的百分之一沒?除了是中國人以外,誰敢說沒有輪番轟炸炒作的因素?)
所以,所謂的豆瓣書籍拓撲二百五,與其叫書籍拓撲二百五,還不如叫初高中文化水平/推手經常炒作/廉價/經常或永遠在打折書籍拓撲二百五。
然後題主準備從中學習知識?
我最近火氣有點大,但還是直說,我一個搞法律的見過有不少法學院的師妹看《何以笙簫默》然後從中學習法律知識的,你和那些師妹一樣,都挺萌的。
以上。
看書是個人興趣,無需按圖索驥。我有去看過榜單,有些書不錯,有些書我實在不以為然。按榜單看書,你會把閱讀當作任務,把樂趣變成負擔。你會浪費很多寶貴時間,失去與很多真正美好書相遇的機會,所有書看完,也未必成為什麼牛逼的人。
這個世界上榜單太多,而時間太少。你無需用別人的喜好與標準去走自己的人生。書和人也是要講眼緣的,不喜歡不用強求。
就如,全球最好吃的100種泡麵。我懷著好奇去試傳說中的第一名某國泡麵,天哪,難吃的要命,吃了一包,其它都扔了。我認為:最好吃的泡麵全部產自我國。
榜單並不是權威,僅供參考,是不能取代你的個人體驗,不要為榜單忽略自己的真實喜好。你不用看完豆瓣排名250的書,就像你不必聽完百度音樂排名250的音樂,排名只代表選擇的人多了,選擇的人多,不代表有品味。
曾經有一個愛看書的朋友問我:有一本書,網上好評如潮。可是我買來看,發現內容實在艱深匪澀,硬著頭皮看了十幾頁,還是覺得看不懂,如今進退兩難,接著看吧,覺得不好看。不看吧,大家都說好,我會不會錯過一本好書呢?畢竟已經看了十幾頁了,不強迫自己去把它看完,有一種內疚感,好象是不是浪費了?
我就問他一個問題:如果你吃一個蘋果,咬了幾口,發現裡面壞了,很難吃?你會因為已經咬了幾口,為了不浪費,就強迫自己把它吃完,還是把它扔了?
反正我看書,看了十幾頁,仍然覺得不喜歡,我一定把它丟在一邊,不浪費時間。不管它多麼好評如潮,別人說它有多好。世界上的好書那麼多,其實不乏又好又能愉悅你的,何必不喜歡的書強迫自己。
就像你不會強迫自己吃一種,所有人都說很好很有營養,但是你超級不喜歡的食物。因為你不管別人說它再好,明明世界有很多你喜歡的食物可以取代它。
閱讀就是閱讀。如吃一蘋果。除了結果本身,讓自己享受這個過程也很重要。
轉載請標註:魯西西微信公眾號:luxixi2016
沒什麼體驗。
你也不會變的更優秀,該是怎樣普通依然是怎樣普通。
讀書觀影最大的作用是愉悅自己。
大多數人懷著一種「我看完了這些牛逼的書或者牛逼的電影之後會變成一個牛逼的人」的功利性的想法去讀書和觀影,其實並沒有什麼用,無非增加了一些談資,自己看完了豆瓣top250的電影和書。但是……who cares?
真正讓自己有所體驗,成長和收穫的,是真實的經歷。
而決定一個人是否牛逼的,最主要的是野心。
-------------------------------------------------------------------------------------------
為我的英文筆誤向大家道歉,謝謝知友指正,重新編輯了一下答案,應該是 who cares 。
關於野心的論述,我很贊同評論中 @KUAN LU@勒布朗-阿森 的話:野心是源動力。
順便附上我在評論中的回復:野心是指對某個領域成功的強烈的渴望,有了野心,胸口才能燃燒著一團火,才能驅使著你,激勵你不畏艱難險阻,向著一個方向和目標努力和行動,也才有可能成功。
前不久我在個人微信公共號里上發過一篇文章《做個有野心的人,挺好的》論述了一下我對野心的看法,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直接點擊標題看看。
也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個人微信公共號:shiyusuoyan
看完這麼多電影,讀完這麼多本書,一定很孤獨吧。
個人認為可以做到這些事的人,一定很有情懷。我理解的情懷是一種人群的共鳴。如果你可以做到這些事,並且思考了,你如果是一個作家,寫一篇文章,不長,也能引起別人的共鳴和感動。如果你是一個畫家,一個角度,一個眼神,都會讓別人熱淚盈眶。如果你是一個老師,你會像死亡詩社裡的老師一樣,希望自己的學生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你有哥哥,你看過雨人,你會原諒他對你不好過。如果你不相信愛情,你應該看一看泰坦尼克號,如果你迷茫,無所適從,不如看一下肖申克的救贖,如果你很無聊,不如看一看權力的遊戲,你感慨人心難測,就看看霸王別姬,和父母吵架,看一下唐山大地震。如果你提前看,總有一部電影,它已經解決了你的煩惱。
但生活的樂趣不就是未知嗎。還有一系列的迷茫,開心,興奮,無助等等心理活動。放心,電影,書籍沉澱出來的東西要好久才會作用在你的生活里。你需要做的是,提前看,慢慢沉。
其實我一直認為多看一些書,多看一些電影,可以過好我的一生。人家說你過得不好,是因為你在他眼裡不夠優秀,而優秀,需要的是另一些東西,勇敢,毅力,努力,堅持等,這些東西,電影里也有,反映到生活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也是對我們看過電影的尊重。
那樣的話,就可以堂堂正正地說,「我不是電影/文字工作者,但我看得太多了」。
引用 @羅文益 的答案
看了下題主的書和回答列表,我覺得:
題主真是一個好例子:您的經驗告訴我們,兩年內把亞馬遜、天貓、京東所謂「讀書節」、「圖書大減價」活動首頁商家大肆宣傳的那幾十本暢銷書都給讀了,真的基本一點卵用都沒有。
電影top250我沒有看完,但這麼多年,也看個差不多了。
其實並沒有什麼用。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是我剛接觸電影這門藝術時為了看完而看完的,很多我當時都看不明白也一點兒不喜歡,即使是今天我能看明白了,回想起來,也並不想拿出來重溫。
這麼多年,我已經可以根據一部電影的簡介和截圖來判斷它到底是不是我的茶,也越來越明白觀影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我不再追求分數了,我開始追求瑰麗的情感表達、絢爛的光影和導演獨樹一幟的風格。豆瓣上我最中意的是分數介於7至8.5之間的片子,分數太高,很多時候只是因為它四平八穩沒有缺陷滿足了大部分人對「好電影」的期望(當然還要考慮歷史因素和從眾心理),但也因為它太完美了,完美到模式化,完美到走不進我的心裡。
偶然看到這個問題,試著回答一下。這個榜單反映了豆瓣用戶的審美有待提高,不能永遠停留在高中水平。
電影榜單里我看過接近九成的電影,假如對照我的觀感和豆瓣評分,最大感覺是榜單中動畫和戀愛小清新這類題材的評分虛高,戰爭恐怖動作類電影評分較低。可能是由於用戶比例中青少年女性比例較高。
而圖書榜單簡直是一個大號杯具 ,讓我們列出這榜單內出現比較多的作者名字:韓寒 郭敬明 安妮寶貝 村上春樹 東野圭吾 阿加莎克里斯蒂 當年明月 劉慈欣 張愛玲 jk羅琳 余華 三毛 龍應台以及金庸
我們只能說,這屆讀者的品味基本還停留在初高中水平……
ps
鑒於很多兄弟認為我的分析乾貨不足,我趁著還有點空閑時間把這個榜單導入表格,粗略統計了一下作家們入選這個top250的作品數,統計出來了榜單內最受歡迎的前幾名作家。讓我們為他們喝彩。這才是人民的選擇。
榜單如下:
1
東野圭吾 10本
2
村上春樹 9本
3
當年明月 8本
4
安妮寶貝 8本
5
韓寒 8本
6
郭敬明
7本
7
J.K.羅琳 7本
8
王小波
6本
9
金庸
6本
10
張愛玲
6本
11
安東尼
5本
12
南派三叔
5本
13
三毛
5本
14
余華
5本
15
劉慈欣
4本
你咋不加個看完豆瓣TOP250的電視劇呢?
書沒讀那麼多,250電影差不多。體驗就是,每次寫回答都可以從看過的書里或者影視作品裡引用改編一些話或者貼一些截圖,而這些又恰好大多數情況下是蠻符合那個提問的。
說白了就是高端一點的抖機靈-=????( °?° )書不清楚,不過看TOP250還有幻城、盜墓筆記之類的東西,就覺得看書這種事還是隨心吧
至於電影,按照一般評分標準,按照TOP250全部刷一遍,肯定會漏掉很多好看的恐怖片豆瓣電影TOP250,如果是這幾年上映的熱門電影,分數高的,基本都不差,而且也比較大眾。
但圖書TOP250就說不準了。有相當一部分的書,即使是很熱門的,比如郭敬明或者匪我思存,分數還挺高,但我不愛看,也不會再去看。
存在這個差異,主要是由於圖書和電影的受眾範圍不同。
熱門電影,席捲而來,跟風去看的人很多,去看的基本都會看完,看完了才說好不好。所以這類電影的分數,基本可以代表豆瓣網友的平均分數。
高分圖書,就算名氣再大,我翻兩眼,不對胃口,就懶得看了。既然沒怎麼看,也不好意思專門跑去打分。能看完並且打分的,多半是覺得這本書不錯,或者根本就是粉絲。所以圖書的分數,大多代表該書粉絲(愛好者)的平均分數。
最後說一下體驗——
如果你不是專門研究電影或者圖書的,強迫自己全部看完,就是受罪。
百分之百的受罪。
單說讀書,這些top250我大概也許可能就那麼一兩本沒讀過,對於某些書竟然進榜我很詫異,對於某些書沒有進榜我更詫異。
首先,這個榜單根本就不是250本書。
《活著》、《白夜行》、《黃金時代》、《撒哈拉沙漠》都出現了兩次,就是換了個出版社。《兄弟》分成了上下都上了榜卻佔了兩個位置,《哈利波特》、《明朝那些事》和《盜墓筆記》是分冊上榜,佔了太多的位置。《明朝那些事》都上了一本一到九冊全集了還分冊上了四五本。我不知道豆瓣所謂的經計算是怎麼個計演算法,但是這個計算方法絕對不科學。
然後,一些作者是有多本作品上榜的。
余華、東野圭吾、村上春樹、郭敬明、韓寒、劉慈欣、JK羅琳、張愛玲、當年明月、金庸、南派三叔、三毛、王小波、唐七、加西亞馬爾克斯、安妮寶貝、笛安、落落、岩井俊二、七堇年、張悅然。
很多作家多部作品上榜可謂實至名歸,但是也有不少問題。
郭敬明、唐七、安妮寶貝、笛安、落落、七堇年、張悅然。
怎麼說呢,我的一個老同學戀愛經歷無數,人稱情聖。有一天我和情聖聊天,我向他抱怨自己二十多了卻從來沒有談過戀愛。情聖當時建議我多混混豆瓣,說我看過的書比較多,豆瓣上的一些姑娘喜歡文藝且防範意識底,跟我說他在豆瓣上的各種騙炮故事。當時情聖一邊吐煙圈一遍給我翻微信,說這個女生給他寫過好多紙質書信,那個女生不介意他有女朋友,還有哪個哪個自願給他發裸照,根據女生的讀書和電影喜好哪種哪種好下手,到什麼程度就可以騙上床什麼的,我還不信。
現在看來如果這些人的書如果真的被豆瓣的讀者們每個人不止一部作品推為top250,好騙一詞確實中肯,渣男誠不欺我。
郭敬明、唐七,這倆貨涉嫌嚴重抄襲,《夢裡花落知多少》都已經被法院判為抄襲《圈裡圈外》了居然還能上榜。
笛安這個作者我之前對她的期望值很高的,結果一直沒有大的突破,沒曾想在豆瓣top250居然上了兩本。
落落,另外一本不提,落落有一本《不朽》上了榜,這本《不朽》其實是一本文集,整個榜單文集也不超過10本,這本《不朽》在豆瓣讀者們心中真的能夠達到文集的前十甚至前五嗎?
大批的當年《最小說》簽約作者上榜,豆瓣是被《最小說》攻陷了嗎?
東野圭吾、村上春樹、岩井俊二
日本作品確實很棒,這三個人的書都不錯,但這個榜單上日本作品還是有點太多了。
金庸有四五本上榜古龍卻一本沒有?
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分冊上了四五本,《鬼吹燈》真的就一冊也不配上榜嗎?
莫言在豆瓣就這麼不受歡迎,一本都上不了?
人物傳記難道《喬布斯傳》真的就是最好的那一本嗎?
很多口碑閱讀體驗和世界觀都非常棒的書連top250都沒進,在我眼裡他們都是top100的好書。
《狼圖騰》、《貨幣戰爭》、《盜墓筆記》還有大批的青春文學雖然火,但在我看來這些作者所展現的並不一定是他們自己的世界觀,而是讀者們可能會買賬的世界觀而已,討好讀者的味道太過濃重。
最後。
第一,很多書沒有上榜又有很多書莫名其妙的上了榜說明豆瓣上女生確實更多,或者說豆瓣讀者們確實有點文藝,但有點文藝過頭成了矯情了。
第二,以我當年看書時各個時間段什麼書在哪個年齡段最火分析,豆瓣讀者多為85到95年生人,甚至無比契合我這樣90年出生的讀者的時間線。
第三,這個top250很扯,其實不太能說明什麼。這個top250不過就是一個近十年年輕讀者暢銷書而已,我記得《誰動了我的乳酪》甚至是十三四年前我小學五六年級時候的什麼榜單第一。
讀完豆瓣讀書top250是什麼體驗?
我的體驗就是我確實是一個老書蟲,讓我選top250的話這些書能留下一半就不錯了,而且很多書確實會因為時間太久都記不清大致情節了。
另外也從側面體現了我這人看書葷素不吝、肥瘦不挑,好讀書不求甚解,博聞不強識,高不成,低不就。
順便提一下,我這人完全不能匹配知乎的平均素質,曾經痴迷於電子遊戲和網路小說,學歷不高,收入一般,不喜歡健身,也不喜歡旅遊,26了連個戀愛對象也找不到,什麼天涯、貓撲、龍空、貼吧我都混過,工作和大學專業根本不搭,做的是正宗的一線銷售,天天穿梭於河北的各個城市之間拜訪客戶。如果讓我形容自己的話,那就是膘肥體壯背包客,摳腳大漢單身汪。
如果你問我有什麼意見,我建議你少讀點榜單上的青春文學和暢銷熱書,多讀點歷史,這世上除了愛情,還有太多的趣事。讀書二百五郭敬明排在第一頁,完全不忍直視。
電影里有71部沒看(應該更少點,有的片子看了一半沒看完)
圖書里不能直接顯示多少沒看,隨手翻了一下,大概能看過一半吧。而且這個書單的確很爛,文藝類小說太多,實在看不下去的書太多。
感受就是沒有什麼感受,這兩個單不代表任何東西,看了一多半也只能算是個普通的文藝青年,談不上任何有價值的積累。相比稍微資深一點的影評人、書評人,這個單太不夠了。
影單有82部沒看過,書單,不得不說這書單很垃圾
少談點主義,多研究問題。
第一,空談好聽的「主義」,是極容易的事,是阿貓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鸚鵡和留聲機都能做的事。
第二,空談外來進口的「主義」,是沒有什麼用處的。一切主義都是某時某地的有心人,對於那時那地的社會需要的救濟方法。我們不去實地研究我們現在的社會需要,單會高談某某主義,好比醫生單記得許多湯頭歌訣,不去研究病人的癥候,如何能有用呢?
第三,偏向紙上的「主義」,是很危險的。這種口頭禪很容易被無恥政客利用來做種種害人的事。現在中國的政客又要利用某種某種主義來欺人了。羅蘭夫人說,「自由!自由!天下多少罪惡都是借你的名做出的!」一切好聽的主義,都有這種危險。
為什麼談主義的人那麼多?為什麼研究問題的人那麼少呢?這都由於一個懶字。懶的定義是避難就易。研究問題是極困難的事,高談主義是極容易的事。
現在中國應該趕緊解決的問題真多得很。從人力車夫的生計問題到大總統的許可權問題,從賣淫問題到賣官賣國問題,從解散安福部問題到加入國際聯盟問題,從女子解放問題到男子解放問題……哪一個不是火燒眉毛的緊急問題?
我們不去研究人力車夫的生計,卻去高談社會主義!不去研究女子如何解放,家庭制度如何救正,卻去高談公妻主義和自由戀愛!不去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不去研究南北問題如何解決,卻去高談無政府主義!我們還要得意揚揚誇口道,「我們所談的是根本解決」。老實說罷,這是自欺欺人的夢話!這是中國思想界破產的鐵證!這是中國社會改良的死刑宣告!我有一個360雲盤
每當我下載一部電影看完它後就上傳並分類
現在差不多有700多G
以前雜亂無章的看了不少電影
應該是年初吧 決定努力看完豆瓣電影top250以及自己喜歡的
差不多還差120多部
也記下了每月感興趣的院線電影
進度緩慢 一方面是工作後空閑時間變少
另一方面還是想在自己想看的時候看而不是把它當做一項任務去完成
畢竟我想看電影的意義還是花兩小時沉浸到一個故事中去
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看電影真的是放鬆的好方法變得會飛了。
推薦閱讀:
※你見過哪些比較有趣的郵件退訂頁?
※Windows 7 中的『庫』 (Libraries) 是個失敗還是成功的產品設計?
※向下兼容真的是破壞程序、API「美感」的元兇嗎?
※如何用互聯網思維設計一個最酷的公用垃圾桶?
※2014 年有哪些產品設計文章值得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