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釜山行》和美國電影《迷霧》是否有相同的精神內核?
看完這部電影,立刻想到了《迷霧》,同樣是在密閉環境考驗了人性,不過迷霧的結局真是黑暗到家了。
釜山行和迷霧之間還差著200多個漢江怪物。
釜山行裡面的人性是最最最初級的人性,就是小學生都能看懂的最表層的社會道德,簡單的分是非對錯的中二故事,哎呀這個人好壞居然不幫助別人,這個人好偉大這麼樂於助人。如果人性和世界能這麼簡單,這麼黑白分明,那就好了。然而並不是的,非典的患者被隔離是不是限制他人自由的無人性之舉?為什麼不能敞開國門歡迎敘利亞的難民?為什麼有錢人不傾其所有來幫助貧困的重病患者?你要是覺得釜山行所表達的人性合理,那你支持烈性傳染病人隔離,認為不應該隨意接受難民,掙了錢可以改善自己生活這些行為,就都活該被喪屍咬死。
而迷霧是最最最根本的人性,人在脫離了社會秩序,陷入無法解釋的恐懼中,人性的真實展現。人會因為恐懼懷疑,也會因為恐懼而盲信。而且迷霧揭示了更深一層的人性:無知。我們都在迷霧中前行,是非對錯都是一片朦朧,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會帶來什麼,而命運這個王八蛋,隨時都可能給你開一個最殘忍的玩笑。道德不是簡單的好壞對錯,而是反覆權衡利弊後義無反顧的堅持。然而堅持到最後的結果,誰也不知道。
謝邀。
《迷霧》不想說話並向《釜山行》丟過去一個史提芬·金。
跟風看完《釜山行》,又跟風看了引發眾人之聯想的《迷霧》。《釜山行》的劇情進展其實是比較經典的災難片邏輯套路,路人們一批一批變成人肉盾牌,而與男主並肩作戰的主配們,一夫當關,萬屍莫開的勇猛丈夫、從未跟喪屍正面交鋒的火車司機、單純而又帶點幸運的小情侶、膽小而無能的邋遢大叔也接二連三匍匐在了主角逃出生天的進階路上。最後的倖存者總是最沒有戰鬥力婦女和孩子,而靠光環護身的男主也必然會死,只是要等到最後,跟有九條命的大反派作最後的一搏,為婦孺掃清最後的障礙,實現作為一名主角的豐碑價值。男主已領盒飯去,火車開往釜山來,一切終歸平靜,而精彩至此才降臨:被封堵的鐵路、死人堆里猛然伸出的手、漆黑的隧道,似乎都在抹殺倖存者生存的希望,讓觀眾在期望中緩慢地沉入絕望的情緒中。當射殺的命令從對講機中傳出,我的心頓時有失重的感覺,,以為導演給出的會是一個意料之外的悲劇結局,沒想到導演只是賣了個關子,略加調味而已,關鍵時刻,孩子的歌聲響起,劇情回歸套路,他們活了下來。
看完之後我感嘆一句,如果槍響了,結局就神了。後面看影評的時候,也有網友有同感。的確,如果最後槍響了,那種顛覆感會極大地撐開網友的腦洞,引發激烈的討論。我覺得導演應該設想過這樣的結局,但是他最後還是選擇了善意,讓故事畫成一個圓。
確實,從劇情的走向和故事的完整性以及教育性來說,這樣兜底的結局是順理成章且引人思索的,放手製造悲劇引發爭論很簡單,但反而更低級,也無更多意義,而且也是對政府當權者的挑戰,相信片方也不會這麼傻。
很多人由此聯想到了《迷霧》,於是忍不住找來看了下,確實有些可比性,比如都是在一個封閉的空間,都面臨人性的挑戰,都是少數對多數,主角都是一對父子(父女),而最後是兩種結局。
但是縱觀二者全篇,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態度。
《釜山行》堅持的是傳統,善惡終有報,惡者終究會受到懲罰,而善者最終會戰勝災難,當然這中間有犧牲也有報應,最可喜的是自帶小毛病的主角和主要配角,也會在逃亡中覺醒,變的越來越勇敢和偉大,製造一次又一次的淚點,讓觀眾感嘆人性的光輝。即使是領盒飯也要先立碑:拚死擋門的大叔、不肯放棄愛人的少年、火車司機、邋遢大叔以及男主,皆是如此。
而《迷霧》,真的是一團迷霧。
可能大家憑著思維慣性,看到根正苗紅的男主、可愛的兒子、一臉正氣的女主以及冷靜堅定的小胖店員,為了生存而奮鬥,與一群傻逼作鬥爭時,都會自帶慣性地相信,超市裡的傻逼們將會遭遇滅頂之災,而被逼出逃的主角們,雖然會經歷慘烈的鬥爭,但他們最終會戰勝困難,至於哪個會是倖存者,相信小孩子的票數最多。
然而結局神反轉。這不是電影的節奏,這是現實的節奏。
的確,現實不會因為你是主角,就處處給你讓路,處處給你幸運。這不是可見的災難,是一團迷霧,誰能憑著光環,憑著一次賭注就能生存?生活中幸運的人是有的,很多,但更多的人,就是生活在一團迷霧當中,他們自以為理性、可靠、深思熟慮、被逼無奈的決定,往往都只是硬幣的一面,擲錯了,就是錯了。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願意追隨女神棍,只是因為她恰好擲對了幾次硬幣而已,蟲子飛到她身上卻不咬,難道是嫌棄她身上的神棍氣息么······當然不是,就像在草叢裡遇見蛇而不被咬一樣,為啥,問蛇去吧,誰規定人家必須得咬人。她最後的死,也不是蒼天饒過誰的死法,把一個拿槍的人逼急了自然是找死。
而留在超市裡的人們,被神婆蠱惑,變成惡者,正如車廂里被壞理事蠱惑的人們一樣,透露人性的醜惡······然而現實里沒有人會因為醜惡就該遭報應,不信抬頭看,蒼天哪有眼······最後他們有沒有死,影片沒有說,但是倖存的可能很大,因為救援者很快就來了,也許已經遭遇不幸,就在救援來的前一刻,只有天知道······
至於最開始為了孩子走入迷霧的女人,是個很討人厭的角色,為了自己的孩子,尋求人墊背,沒有人願意去便咒大家下地獄,最後神奇的活了下來,跟孩子在一起······有人說愛才能得到拯救,可是,難道她不只是幸運嗎,走得早,家離得近,沒有遇到怪物而已。
現實就是這樣,在不可預知的迷霧面前,有時候看似危險,卻能在危險的指縫間躲過一劫,有時候一些巧合事件讓某些人堅信上天已有了安排,有時候再多的努力也會是徒勞,有時候即使是冷靜、理智的人也躲不過自然的戲弄,有時候,你以為已經沒有了希望,而希望其實已經到了門前······
可是如果最後,先於救援隊到來的是怪物呢
假如生活遭遇了一團迷霧,人真的沒有辦法做出判斷。
總之這就是一部逆電影、真現實。
但是現實總是讓人無奈,滿滿的負能量。
所以感覺這種電影還是少看哈哈。
個人觀點:
迷霧是表現一種智民與愚民之間在命運面前其實差不了多少,永遠正確的主角最後的結局不如那幫笨蛋。。
釜山行,人性大部分都是壞的,但還有好人。。
這麼和你說吧,開槍了,可以相提並論。
迷霧男主最絕望吧……如果以兩個父親的角度看... 最可怕的不是全都死去,而是一個人苟活於世。
這是迷霧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兩部片子訴求不同。
《迷霧》是可勁兒表現人性殘酷的,所以看完才會那麼壓抑。
《釜山行》從幾個高光人物和主角變化可以看出是表現人性溫暖的,要是結局真來一槍,不說票房,電影整體基調也會扭曲。可能我膚淺,覺得《釜山行》更好看,更走心
《迷霧》結局有點刻意,讓人覺得鬧心
釜山行是商業喪屍,迷霧是克蘇魯,中間差了好幾個萬物歸一者呢
兩個都是不錯的電影就夠了,何必這樣的問題釣魚撕逼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天賜之女》?
※為什麼拍電影用長鏡頭是炫技?
※電影《電鋸驚魂》導演詹姆斯·溫是如何當上導演的?
※電影中追捕壞人,在電腦中放大了圖片再把他變清晰(提高了像素)以辨清人樣的技術現不現實?
※電鋸驚魂系列電影上映,對於觀看過的青少年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