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來到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大城市是什麼感覺?


先說廣州,地理位置最近,從家開車15分鐘到廣州市區。沒什麼特別記憶,畢竟文化語言無差別,又很近,一年都不知道去多少次,生活不是在佛山就是廣州,更多類似家的感覺,畢竟廣佛同城。
上海,高中第一次去,世博會。最深刻記憶就是地鐵很發達,黃浦江兩岸很壯觀,外灘一排過去的恢弘的民國建築比廣州的規模規格都高!浦東很多高樓,黃浦江有點黃,南京西路很繁華可是沒多大感覺跟北京路類似。記得很多家庭都會在窗檯有一個伸出來的架子晾衣服,最後就是上海人不說上海話,就是一個普通話城市而已……有點失望
深圳,十多年前第一次,覺得很土,人們說很土的鄉下話(不標準粵語),中英街小朋友不給下車。沒到市區居然要下車搞什麼通行證,感覺遠遠不如廣州(現在另當別論)
北京,還沒去過,即將去
香港,第一次去決得什麼都新鮮,明明沒來過缺覺得很多地方很熟悉,多得自小tvb 影響,知道的地名比自己家鄉佛山都多,然後維多利亞港很壯觀,讓人哇的一聲,不自覺想到上海浦東,突然覺得至少視覺上不是一個檔次


第一個到達的是北上廣深的最後一個。
畢業實習就直接到了深圳,從南山到寶安,再到福田,到羅湖,到龍崗,再到南山,有高樓有大廈也有城中村,有琳琅滿目的商品,也有塵土飛楊的維修路段。地鐵車廂用粵語報站,隨處可見的粵式茶餐廳,只有這些讓我無比興奮,感覺到自己腳下踏著的這塊土地是那麼的不一樣。

深圳包括建築,包括路人,包括整個氛圍都充斥著年輕,沒有我想像中的距離感,可能這也是他們的城市slogen的含義所在:來了就是深圳人。

第二個到達的是北上廣深的倒數第二個。
去探望朋友,逗留過幾日。整體感覺,舊舊的,沒有深圳那種新。去過廣州塔,好奇而新鮮,但真真切切站在塔下感受的時候,心裡想「哦,原來是這樣」。除了差不多的亞洲面目,隨處可見的黑人讓我印象深刻。整體上廣州初印象是友好的,像是個多年未見的老友。

第三個到達的北上廣深的第一個。

15年6月畢業旅行的城市,想去看看帝都。即便不是工作日,哪裡也都是人。逗留了大半個月,第二天開始嗓子痛咳嗽,一直咳到我離開帝都。去了各大名校,去了出名的大街小巷,也去了世界馳名的各大旅遊景點。叫過滴滴也打過計程車,對北京老一輩人兒的健談逗得呵呵樂。

距離那是快有2年,依舊記得帝都那時給我的文化震撼,以及霧霾。


第一次去北京,是去念大學。

高中時期走了很多地方,但是沒有去過北京。腦子裡都是想像的畫面,誇張到以為北京的月亮會比其它地方更圓。

並沒有失望。由於霧霾看不清月亮,無法驗證之外,其它的,都超乎想像。

交通無比便利,經濟的發達,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都讓人驚嘆。

我記得站在天安門廣場前,身臨電視里出現的和小時候教科書的封面時,我覺得很神奇。

自此,我的世界觀被開拓得很大。那些遙遠的,看似不可及的地方,你終有一天能夠見到,如果你在努力的話。

終有一天它也可能屬於你。


11年第一次來廣州,14年第一次去北京。上海還沒去過,想去。

第一次來廣州的時候,是上大學。
在天河客運站下車之後,隨著人流走到了地鐵入口,約好的師姐在前方等我。
第一次坐地鐵! 懵里懵懂地看她幫我排隊買票,跟著入站。人超級無敵多!恰逢周末,感覺是被推著進地鐵門的,然後車廂裡面好多人,我就糊裡糊塗地自覺走到車廂中間去(後面才知道錯了)。兩個站很快就到了,結果就是人太多,卡著行李,出不來了=_= 師姐很淡定地說,沒事,我們下個站再出去,再坐回華師站。
So, 廣州初體驗:人多。眾眾眾眾眾眾

在廣州有很多的第一次,每次帶給我的感覺總是震撼而溫柔。
震撼是因為它的矛盾,溫柔是因為它的包容。
譬如在天河崗頂附近這塊地方。百腦匯天娛廣場摩登百貨以及萬菱匯甚至更西方向,它呈現的是一個大城市的繁華,電子商品,百貨廣場,高端時尚。然而,百腦匯旁邊就是城中村,裡面確是一番天壤之別的景象。燒烤攤,貼膜攤,整條巷子瀰漫著一種不知該如何描述的氛圍。石牌村牌坊前,天橋底下,往往有些殘疾人在那求乞,甚至賣唱(不知這詞是否合適),行人匆匆,往往與他們的佇立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再過去便是獻血站和中山三院,出入的人們臉上掛著深邃的表情,看不出是病痛還是痊癒,偶爾還會看到有些穿著病服的人在門口慢步。再往東去便是幾座校園,華附,華師和暨大,在那裡,校園的安寧愣是把牆外的喧囂擋住,每次回到學校,總會感慨這片安靜是多麼難能可貴,畢竟能呆在象牙塔的時間非常有限了。

去年第一次去北京,去之前頗有點激動,終於要去大帝都了。
飛機在首都國際機場降落,迎面而來的就是北風乾乾的冷空氣,瞬間變身成冬裝後,問機場工作人員怎麼去北師大,結果大媽一張嘴就是字正腔圓的京腔,「北太平庄」四個字愣是聽了兩遍才聽懂,大媽後來還好心地寫在紙條上(哎,一看就是外地人)。
然後地然後,我從機場坐專線大巴出發,路上塞車塞車,一動不動地塞。二十多公里路,坐了三個多小時,在夜幕降臨中看車水馬龍,呃,不動的車水馬龍。
So, 北京初體驗:乾冷,京腔,塞車。

當晚在北太平庄下車後,又找不到預定的那家酒店,只能打的叫師傅帶我們前去。
一路上師傅問,是往北走啊還是往南走。呃,作為一個南方人徹底在北京迷失了方向。
我只知道前後左右,不知道東南西北啊=_=
然後,去到如家之後,前台告訴我們,我們的預定的房間已經沒有了
被放鴿子了。明明在路上還一直跟他們聯繫說,我們就快到了,請幫我們留房,也答應了。
沒想到還是晚來了一步。sigh
於是乎,拖著行李箱,在北京街頭找住宿,一路上看著那些小店,
好有北京青年在拍電視的即視感,好像這是某個熟悉的場景。

第一次在北京,感嘆北京的燒餅真好吃。在街頭吃著烤串喝著北冰洋,很酷爽。
驢打滾、豌豆黃、象鼻子糕、饊子麻花、麻團、焦圈、麵茶都很好吃,但豆汁我是不會再喝的了。
北京烤鴨總算吃到了,不過也親眼見識到了在天子腳下依然有人故意鬧場吃霸王餐。(就在鴻運天外天)
然後就是霧霾,沒錯就是它。第一天的時候覺得帶著很不雅觀,於是倔強地不戴!可是晚上回去賓館的時候發現鼻子裡面全是黑的,真的是黑的。於是就乖乖戴了。
有人說,北京人情冷漠,也許是因為路上大家都戴著口罩熱情不起來吧=_=
然後就是地鐵,有些路線是沒有屏蔽門,這才是復古風啊,老老的舊舊的,感覺就是電影裡面的一樣。好吧,不過沒有電梯真的很不方便。路線是環行的,那時還是2元時代,這對於一個外地人真的很新奇。
還有就是,感覺北京是迅速入夜的。那時10月底,5點多就差不多天黑了,而沒多久路上的人就迅速不見了。一下子就冷清了下來。
對了,在北京會發現看新聞聯播親近了很多。我下午才剛剛在天安門廣場玩耍啊,晚上新聞聯播就說今天早上習大大也在天安門廣場,會晤坦尚尼亞總統呢,這感覺太神奇了!!哈哈

還有什麼呢,我再想想。


很多很多年前,那時我還年輕,第一次到北京的時候,我發現一個非常奇特的文化現象。


在我們老家,很多鄉、村都是一個家族的人,不少地名也是用姓氏進行命名的,用這種方式來紀念或彰顯對一塊土地家族式的擁有。


比如,「賴坊」就基本全是姓賴的,「鄧家」就基本全是姓鄧,同樣還有「李家」、「曹坊」、「楊坊」、「俞坊」、「馬排」、「羅源」。


但我到了北京,看到有個姓氏的人,特別喜歡把自己的家族信物貼得滿城都是,門上、牆上、人行道上、地鐵里,就感覺像是整個北京城都被他們家族獨佔了一樣。


後來我和同事說起這事,他們告訴了好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青島人,大學之前沒去過北京。但是想像中北京應該比青島強百倍。
09年去北京讀書,一個人從北京西站下車坐公交。看到那麼多平房,心就涼了。然後一個人上公交,忘了是幾路了,類似大巴車那種,拎著行李箱,背著兩個包,在走廊走的慢了,被操著京腔的售票員一陣笑話。對北京人民的素質就莫名的感到難過。
到了天安門、四處走走,始終的感覺就是比我們青島差好多啊。
不過,地鐵確實方便又便宜。莫名的難過,憑啥北京就有這待遇。


童年是在農村裡度過的,也不算太農村,是小縣城裡類似一個村落的地方,只是村子門口牌匾名字叫稻香村。我住著爺爺的瓦片房,屋子裡有許多沒有燈陰暗的禁區都是兒時的我不敢駐足的,前後各一個院子,爺爺農大畢業的,院子里種滿了各種作物,春夏秋冬都能嘗到最新鮮的果實。村子還分了地,記憶里爺爺的工作除了每月特定的日子要下鄉調研外,基本都在地里揮著鋤頭,我的童年便是跟著村子裡的小夥伴上山下水,到了上學的年紀要搬到里學校比較近的家裡,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村口的小賣部,那時候覺得村子可真大,臨走還遺憾哪座山上的西瓜還沒偷,那塊地里的玉米已經成熟。
後來到了縣城裡上學,住著父親公司的家屬院,小房子里鋪著木地板,放上了彩電和音響,整個房子亮堂堂的沒有任何陰暗的禁區,認識的新朋友看見一隻蚱蜢都顯現出驚奇的樣子,我不再偷西瓜烤玉米,放學後急匆匆的躲在有電腦的小夥伴家玩遊戲,父親喜歡幾個人坐在綠色的桌前噼里啪啦搓洗多米諾骨牌,假期回到村子裡,寧願玩著學校攤位上買來的卡片,也不願意去地里看著爺爺揮舞鋤頭。
再後來父親工作調動去了更大的地級市,媽媽為了照顧我留下來,三張椅子變成了兩張,後來媽媽也不見了,她告訴我說要回省城的娘家,坐著黃包車把我送回了村裡,下了車我鬼使神差的往外跑了一路,跨了整個縣城為了表達我的不舍,那時候覺得縣城很大,跑了好久好久才找到即將離去的母親。
母親還是走了,我換了一套更大的房子,又回到了童年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每天都喜歡騎著他古舊的自行車回去村子裡作弄他的一畝三分地,我也開始面對沉重的學習,每次想媽媽想的流淚的時候,媽媽總說太遠了,等放假就接我過去。我又覺得省城好大啊,大到想見母親一面,需要整整幾個月。
讀高中後,選擇了做了個美術生,離開了縣城去了父親在的城市,爺爺身體不好村子裡的地很久無人問津,我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上學放學父親都找司機接送,我感覺我好像多走幾個轉角就會迷失在這裡,開始了學校家裡的兩點一線。漸漸的結識了新朋友,跟著他們翹課,打球,唱歌,喝酒,上網。看著網路上鮮活的人與事,突然覺得,這個世界很小。
大學在臨省的省會,那時候滿心只想去更大更遠的地方,認為小城市已經配不上自己似的,眼裡開始只有天上的雲彩,滿腔的報復好像只有北上廣這樣的城市才能實現,畢業後家人安排了一份體面的工作,工作了一年,不顧家人的反對辭職,來到了上海。
這並不是一個成功的勵志故事,寫這回答的時候我正躺在朋友出租屋的床上,之所以躺著,是因為沒有地方可以坐著。我投了許多簡歷,泥牛入海,偶爾的面試也因為沒有相關工作經驗屢屢碰壁,我的倔強與驕傲開始成為負擔跟煎熬。
抱歉好像有些跑題,在農村,縣城,小城市,省會的回憶之後,再想想初次來到北上廣,我的感覺是想念,想念那個小小的村子,想念揮著鋤頭的爺爺,想念黝黑淳樸的小夥伴,想念那時的自己。可是村子卻變成了別墅區,爺爺駕鶴向西去,小夥伴們渺無音信,我只好做個沒有回憶的人,在這座城市繼續沉浮。


第一次去北京,天安門真特么矮。
第一次去上海,資本主義的漢堡包味兒。
第一次去廣州,這特么是哪兒?
第一次去深圳,你們這機場我是不敢抬頭。
然後,就愛上深圳了


我記的我第一次去廣州吧,在那裡玩,只有尷尬,因為我i是在那種二十八線的小城市,來了之後很多的地方感覺不一樣,於是有點慌,然後做什麼都覺的會不會很丟人啊之類的,別人什麼都沒說,也沒看,但是就是覺的尷尬,然後出去玩,人很多,之前沒有做過地鐵,去到地鐵站了就手足無措,後面的人等著。很不好意思。總之那次去的時候,感覺到了繁華,匆忙,尷尬。


只有恐懼感。女生,13年第一次一個人去北京找朋友玩耍,在火車上好心與一位阿姨換了座位,可是阿姨的座位上坐了一位中年男人,我跟他說請他讓一下那是我的座位,他抬了一下眼皮撇了我一眼又合上,我又說了一次,不搭理。隨即我去跟阿姨講抱歉說不能換座位了,講明了緣由,阿姨走了過去(就只隔了中間那個小道)還沒有說話那個男人就起來了,當時的感覺就是人善被人欺。到了保定阿姨她們下車了,因為我之前也沒坐過幾次火車也沒換過座位所以沒有回到自己座位上繼續坐在了阿姨的座位上。保定這一站上來了一對兒與我年齡相當的情侶,我正好做的是她們的其中一個位置,那個女生上來就指責我做錯地方,當時真的是有口難辨。一路上也沒敢跟人說一句話,因為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下車後出了站後來一直坐在我對面的人(我記得是個姑娘)向我藉手機打電話"雖然我沒出過遠門但是我還是知道人心險惡的,我掂量了好久還問了人家好幾個問題才決定把手機借給她打電話,所幸她是真的打電話。我朋友是和他對象一塊兒來接的我,大家都認識也沒什麼可尷尬,白天玩兒的還算高興,因為沒有出過門也就不知道還要提前定酒店這回事,大晚上的還在街上"遊盪"。

(重點來了~~)我朋友對象往別處走了走是接電話還是幹什麼去了我忘記了反正離我們兩個有點遠,然後我看見有個男人向我們走近,也可能是我容易想太多,我趕緊喊我朋友讓她把她對象喊過來,等她對象過來之後那個男人就轉頭回去了,那個時候我真的就不覺得自己想多了。

晚上找到酒店後,因為害怕差不多天亮後才睡覺,我跟我朋友說你前半夜睡我後半夜睡(因為那個門鎖好像是壞的來著從外面可以打開,我們住的不是那種連鎖的)。第二天她對象要去秦皇島我們只是白天玩兒多半天就不敢在北京逗留就去趕北京到廊坊的車,(因為我朋友的學校是在廊坊)一直到了她的學校我的一顆心才徹底的放下,雖然兩個人一張床鋪有些擠但是我們睡得要比前一天晚上踏實好多


太大了,不像家


03年,第一次到廣州和深圳。
廣州火車站,至今仍給我留下不好的印象。
深圳街頭,大幅大幅的小平畫像,有幾個景點小孩不能下車,所以對於深圳記憶不深。
美食真的很多很多。

09年,第一次到上海。
高溫+暴雨+長時間堵車,記憶中的上海,印象很差。

12年,第一次到北京。
炎熱,初中畢業,體驗所謂「窮游」,第一次住小旅店,地下室等,感受到了相對真實的都市生活。

15年,始求學於魔都,
偶爾去北京、廣州和深圳。


啊!這就是北京啊
啊!這就是上海啊

都是照騙.~~~~~

街上行人沒有那麼光鮮亮麗,大都行色匆匆匆



06年第一次來北京,那時候的我沒想到今天仍然在努力的奮鬥在這個地方。那一年高考,但是來北京不是因為上學,是高考完利用暑假的時間出來打工。記得那一天凌晨坐上來北京的大巴,晃晃悠悠進入北京,當時心裡也沒有特別的感覺,可能我還在睡意朦朧中。下車之後去轉公交車,在公交車上看著外邊的一切覺得很新奇,這是第一次跨出省來到這個地方。
當時打工是在建築工地做搬磚工,當時的條件雖然艱苦,但是當時的勞累已經不記得了,只是記得天沒亮就出工了,天黑了才下班,只是記得當時最高興的時候是下班的時候。下班之後洗洗臉,吃飯順便喝一瓶啤酒,一天的疲憊一下子就散了。
宿舍離工地有一段距離,晚飯過後不會直接回到陰冷潮濕的地下室,而是在寬敞的公路上散步,看著外邊的燈火輝煌的建築,覺得這個城市特別漂亮,感覺特別乾爽。回宿舍的路上要經過一個小門,但是在那裡居然埋伏著雞,記得有一次經過的時候,一個女的靠著一輛車,問我,玩嗎?嚇得我撒腿就跑了……
後來我收到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正好是北京的一所大學,我帶著400塊錢的工資回家了。
來大學那天算是第二次來北京了,我爸送我來的,我安頓好之後,我爸走之前讓我好好讀書,我知道他不是逼我讀書,他只是不想我像他一樣累,希望我以後的生活輕鬆點。雖然在高中開始住校,但是我爸離開學校後,我還是很想家,還是很難受,那個背影一直在我腦海中。
之後就是大學生活,畢業,工作,往返於北京和家之間,和父母一起呆的時間越來越少。
現在我還在這裡拼搏,我不知道為什麼。前段時間聽了趙雷的理想,我很有感觸,聽這個歌的時候從頭到位,我腦海里都在浮現我身邊的每個朋友在做什麼,是怎樣奮鬥的,希望他們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已經不是那個無悔的少年」,我的青春都在這裡,回憶在這裡,自己的理想也在這裡。我不知道能不能實現,但是只要有一點機會我也會嘗試。也許會更累更辛苦,而最終你也不會得到什麼,但是你認為這是值得的,在絕望中掙扎,在絕望中看到希望,也許這就是一座大城市讓年輕人學會的堅韌。


上海我可能也去過吧,沒有什麼印象,人民廣場沒有看到炸雞,外灘沒有那麼漂亮,本幫菜沒有不甜的。很多地方還能聞到歷史氣息。


出差去廣州,第一次做飛機,興奮,好奇。到了廣州第一印象,這裡很熱,當時已經是中秋節了。第一次聽到那麼多粵語。趁閑暇時出去溜達,去石牌村,棠下村這種城中村散步,很窄的一條路兩邊都有商販,人很多很多,偶爾還會有搖著鈴鐺送煤氣的自行車,這種在電視上經常看到的一幕,在現實生活中體會一下。在人少的小巷子中還會有肥老鼠竄來竄去……
出了城中村就是另一番景象,這才像一個城市。


廣州
14年高二 。在廣東的某個三四線城市的某個小縣城裡讀高中。那時同桌是個極其孤僻的女孩,我卻和她很合拍。她有個當老師的姐姐,在高二之前就帶她游遍了很多地方(那時我真的好想有個姐姐呀)她告訴我去廣州看看吧。在那個很短,短到只有20天的暑假裡。我隻身一人去了廣州。我想,在升高三前去看看大學吧,去看看大學都是什麼模樣。爸媽那時不太放心我一人在外,但是我想去,而且一定要去。身邊找不到一起前往的同伴。我不能因為沒人陪同就放棄。這是我第一次一人遠行,也是從那以後開始學會一個人旅遊,一個人逛街。後來,在廣州待了4天左右。在烈日炎炎下,踩著自行車在大學城轉了一整天。那些美好的大學一直是我整個高三的動力。也爬了越秀公園,無意中看到五羊雕像。在北京路遇到一位在大學城讀書的姐姐,還互加qq……還有其他種種。那時覺得廣州是個很適合我的城市呀。那麼繁華,那麼有歷史。高三暑假又去了一次廣州。因為我對不起自己。當時說無論如何也要去廣州大學城讀書的,最後只好妥協了。選擇了一所廣州的二本院校。去年在校區,又隻身一人遊了一次廣州。2016年來到廣州讀書。回到廣州本部前,我已經斷斷續續去了很多次廣州。廣州在我眼裡不再那麼新鮮了。

深圳
爸媽一直在深圳關外工作,我寒暑假總是從偏遠縣城隨爸媽來到深圳。已經記不得第一次踏入深圳這片土地是什麼時候。在關外到處都是工廠以及混雜著不同口音的年輕人群。在我沒有認真去遊玩深圳關內之前,我以為深圳只有工廠。2015年暑假,我去了羅湖,去了福田,去了鹽田。爬了蓮花山,去了深圳灣,去了老街,去了華強北……驚嘆深圳那麼繁華。我以前一直以為深圳是個沒有歷史的城市。但是它真的很包容。

上海
2016的寒假。終於圓了中學時代的夢。只是走馬觀花地待了三天。對上海的建築愛得深沉。到處都是的民國風格的建築。大街小巷裡的男女老少都衣冠楚楚。覺得上海是一個很小資情調 很有文化的城市。


北京火車站的公交車售票員特別拽,親眼看到她呵斥背著大包的人。

看升國旗的人好多。

上海感覺就好多了,有海納百川的氣度

到了廣州看多了網貼,覺得騙子好多,所以格外小心,最後全身而退


15年上半年出差到北京,時間是三天兩夜,住的是五星酒店,公司報銷,不然我這種窮鱉是住不起的,行程很簡單,就是從酒店去會議現場布置現場,第二天在展位做工作,第三天一個人匆匆的去天安門廣場拍拍照就走了。

對於北京的感覺就是天空確實灰濛濛的,坐地鐵時候很有些好奇,嗯,身邊這些就是傳說的北京人或是北漂,他們應該很匆忙很有能力,應該在地鐵上忙著睡覺或是在溝通項目。

會議結束那天跟公司領導去王府井吃飯,覺得很高端,飯桌真他媽的大,我跟北京的朋友聊這個事情,說感覺背景挺好的,那些京城富少在北京坐地鐵,逛王府井,挺舒服的。朋友說京城富少應該不會做這些事情吧。


15年七月來的廣州,在那之前除了大學時和朋友去過一次湖南鳳凰之外就沒出過湖北省,出廣州火車站的時候整個人都是懵的,站了一宿過來的,當時只覺得自己像做了一場夢,順便在心裡默默的吐槽廣州火車站破......跟我武昌站完全不能比好嗎......就醬~?(????)


第一次去北京是在初二。
我來自三線城市附屬的小縣城,人口不足30萬。
第一次去北京產生了一種由衷的自卑,在前門前面看到了一個井蓋,上面似乎刻有中國傳統的八卦圖案(還是什麼龍鳳的傳統元素,忘了),望著四周古樸城門,摸著青色的城牆,看著北京飯店那個發光的Beijing Hotel,瞬間感到自己無比的渺小。想來歷史上有多少名人曾在這座城市上指點江山,有多少偉人曾踏上我腳下的這片土地,而今,我竟與他們踩在同一片土地上,心裡只有自卑和渺小,生怕玷污了腳下的這片土地,一激動,鼻涕就流下來/(ㄒoㄒ)/~~


勞資以後也要生活在這裡啊
然並卵


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第一次去上海是在初中,還處於中二期,一到那兒啥都不想就想去starbucks。。然後隨便逛逛,買了頂棒球帽就回家了。感覺挺無聊的。

第一次去廣州在大學,也沒什麼特別感覺。我家鄉地鐵還沒正式運營,所以來到廣州才第一次坐地鐵,但也不會覺得多新奇,畢竟電視誰沒看過。。

第一次去北京是旅遊,感覺很想有錢又有閑地在這兒待上兩個月逛個遍兒,因為個人很容易喜歡上過去人的府邸之類的。。但這似乎和城市大不大沒什麼關係。。。

所以城市大到底能有什麼感覺呢?真正讓我切身體會到是在看實習推廣賬號的時候。。機會那個多。。很想拼一拼。。

然後就沒有然後啦,雖然我喜歡機會多的地方,然而決定權卻不在自己手裡而在HR手裡。。。


沒感覺


只到過上廣。

上:記得剛去的那天,坐地鐵。女孩子背著一大個包。包有點重,整個人很累。這時一個快下車的奶奶,招手讓我過去坐下來。

廣:到廣州身份證丟了要到派出所。明明不遠的路 來來回回走了很多趟 問了很多路人 有的很冷漠 有的很熱 最熱心的是兩位保安大哥

我想說城市的確很冷漠 但也有讓你溫心的一刻


推薦閱讀:

來到一個陌生的大城市,如何克服心裡的恐懼?

TAG:第一次 | 北上廣 | 大城市 | 一線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