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幸福是對重複的渴望」這句話?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
生活中存不存在並不需要重複的幸福?


這也是我這部小說裡面最喜歡的一句話。要理解這句話,首先要看這本書開頭提到的「德國諺語說,只發生過一次的事就象壓根兒沒有發生過。」 所以,重複意味著存在,幸福則是追求這個存在感,重複感的過程。沒錯,我覺得這句話的落腳點在於過程,渴求強調過程而不是結果。究竟重複這個結果究竟會不會讓我們感到幸福呢?未必,但是追求重複的過程,讓我們產生幸福感。當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的時候,為了能夠永遠的或者重複的和這個人保持關係,於是他們選擇了結婚。所以,在很多人眼裡,結婚就是幸福的標誌。結婚後,為了保證重複的持久的和這個人在一起,便費盡心思的拉著對方長廂廝守。這也是對白頭偕老這種幸福的渴求。當一個活在當下的人約了一個妹子而精氣十足之後,就會想要追求約到更多的妹子來重複或者說回味這種精氣十足的感覺。然而,我一直懷疑的是,當這種渴求被滿足了之後,幸福感是不是也就消失了。就好像書最後tereza發現自己的丈夫tomas終於完完全全的屬於自己後,她卻發現tomas已經喪失了當初的魅力,老態縱生。那麼他們下一個幸福點是什麼?也許是同生共死,讓存在也在同一時間消失,所以,兩個人最後在同一秒死去。

我覺得這句話容易引起很多人的共鳴,大約是因為每一個人都曾經為了追求重複,追求存在而付出過努力。但,我們又同時感到迷惑,因為每一個人又天然的厭惡重複和一成不變。幸福和重複看似統一卻又矛盾的概念,我唯一可以想像的解釋就是,幸福對重複的渴求,盼望,以及追求它的過程,但未必是本身。


我們看這句話的出處,《卡列寧的微笑》這一章。

「最重要的是:沒有人能給其他人一種牧歌式的禮贈,只有動物能這樣做。動物不是從天堂里放逐出來的。狗和人之間的愛是牧歌式的。從來不知道有什麼衝突,有什麼怒髮衝冠的壯景;從來不知道什麼發展演變。卡列寧在特麗莎和托馬斯周圍的生活基於一種重複,他期待他們也同樣如此。
如果卡列寧是一個人而不是一條狗,肯定早就對待麗莎說了:『看,我病了,天天往嘴裡送麵包圈也厭煩了,你能帶點別的什麼東西來嗎?』就在這裡,整個人類的困境得到了展現。人類的時間不是一種圓形的循環,是飛速向前的一條直線。所以人不幸福;幸福是對重複的渴求。
是的,幸福是對重複的渴求。特麗莎心裡想。」

作者在裡面已經解答了,前提是讀者有相似的經歷。
托馬斯是一個不願輪迴的例子,一直追求著生命的輕鬆。他是一個離異多年的外科醫生,擁有眾多情人,他拒絕婚姻,甚至拒絕和女人過夜。因為婚姻意味著重複,意味著束縛與不自由,那太沉重。他的生活的正軌便是不斷更換情人。然而特蕾莎的闖入打破了他的「正軌,托馬斯一直在愛戀特蕾莎和追求自由之間徘徊選擇。特雷莎之於他,既非情人,也非妻子,而是一個「被人放在塗了樹脂的籃子里,順水漂到他的床榻之岸的孩子」。這像是一種錯覺,更像是一個堅定的借口。在無數的「性友誼」中,他享受著美妙的生命之輕。特雷莎無疑是這種生活的終結者,她的純情與執著讓托馬斯感到了久違的生命的責任並體會到了其中的美好,可是他又不願意放棄多年來的「自由」。對於托馬斯來說,對眾多女人「放蕩」還是對一個女人「浪漫」,這並非一個簡單的愛情問題,而是關涉到他對存在的可能性的理解。一向輕鬆隨意的他在六個偶然事件的推動下,又偶然選擇了「非如此不可」,他走進了重複。

薩比娜是托馬斯的同類,同樣不計後果地追求生命之輕,害怕家庭,害怕重複,卻共同抵制著媚俗。她是一個能讓讀者仰視的女子,卻又不敢隨意靠近。她的生命由不斷的背叛構成,背叛父親,背叛丈夫,背叛愛情(當弗蘭茨為了她拋棄家庭時,她也拋棄了弗蘭茨)。「每一次新的背叛,既像一樁罪惡又似一場勝利,時刻在誘惑著她」,「美就是被背棄的世界「,「背叛就是擺脫原位,投向未知。」薩比娜覺得沒有什麼比投身未知更美妙的了。

薩比娜立下遺囑,要求死後火化遺體拋灑骨灰,願死於輕之徵兆,死於虛空,她走向了一切背叛的終極。據巴門尼德的說法,這是由負變為正。

托馬斯和特蕾莎最終死在一起,他們互相屬於彼此,在一輛似要駛向幸福的破卡車上。他留下一句碑文:他要塵世間的上帝之國。


因為看到你覺得快樂,不希望只見一次。


幸福是對單調的滿足,,,子曰,正言若反。


簡單來說就是每天早上七點看到樓下某個人在打太極,幾天後,你會習慣這個人,再過幾天後,你會覺得幸福,你會覺得這個時間點只需要看到這個人打太極,你就能感受到幸福。


我理解的另一個詞,永恆:把那感動的一瞬間永遠定格不變。


推薦閱讀:

哪個瞬間讓你感覺無比幸福?
對你而言,「無上的快樂」是什麼?
26歲,被逼婚,有社交恐懼,一直在人生的低谷,還有幸福的可能嗎?
你有哪些因無意間的舉動闖了大禍的經歷或故事?
你要是掌握了「Ctrl+z」的能力,會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生活 | 哲學 | 文學 | 幸福 | 米蘭·昆德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