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體制會有哪些成長或改變?
大家貌似情緒上都很排擠公務員、事業單位,彷彿是種慣性似的?是因為體制危害了年輕人,禁錮了青春,還是我們想得到的太多……你怎麼認為?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句台詞很好,"剛開始你恨它,慢慢的你會習慣它,最後你變的離不開它"。
喝酒,抽煙,燙頭
使命感越來越強。
自感光榮。
感覺好多事情需要自己是實現/改變。
身在其中,真的和外界印象天壤之別。搞不懂原因是什麼。
本人今年畢業,親戚介紹了一個國企,算是體制內的吧,考慮了很長時間還是放棄了,所以現在還在不斷地找工作。
個人感覺體制內給人帶來的最大的成長就是學會見風使舵,讓人變得更圓滑,迎合領導,什麼時候說什麼話辦什麼事。大學學生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怎麼滿足書記輔導員的一些要求,怎麼培養自己的心腹,怎樣去獲得一些利益等等。最簡單的是學會怕馬屁,本人沒有那個遺傳基因,希望正正噹噹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另一個好處就是幫你看清這個體制,然後慢慢的被同化,然後開始適應這種沒有激情的生活最後隨波逐流,以前的那些理想,遠大的追求慢慢的被消磨了,禁錮了你的思想。
當然利益也有很多,特別是有背景的,自然如魚得水。
看過<雪國列車>么,苦於生計的人何談創造力與人生樂趣。屌絲都在想著逆襲,但極度自信和自由都來自於對自己的絕對自律。夢想與是否進入體制並無衝突,有趣之人無論怎樣都會有趣。
我認識一哥們,在體制上班,朝九晚五,才有時間和精力保證下班之後經營他的酒吧生意…
大帥哥一枚哦,為人相當風趣幽默。
我不太明白為什麼有人那麼排斥進入體制內,正如不明白為什麼有人那麼想要進入體制內。公務員、事業人員說白了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和外企職員、自由職業沒有任何區別。如果認為公務員就是當官兒,麻煩先進體制內看看。一個正經本科畢業且三觀正常的年輕人,我想不出他為嘛一定要進入體制內,又不是每個人都想當官兒,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當官兒。既然進入了體制,就不能想著特權、拿錢,別人什麼樣你就什麼樣嗎,能學點好的嗎?為政清廉難道很丟臉嗎?
有些人覺得進了體制不自由、會被染色,你出來找其它工作啊,賴著不走算什麼本事。至於染色,我只能呵呵了,自己三觀不定、意志不堅、能力差,還怪起環境來了。環境讓你怎樣,你就怎樣啊,你爹媽教育你的時候你有這麼聽話嗎?
在體制內,你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和你經由高考學到的東西一樣,有有用的也有沒用的,但這不能成為你否定體制內的理由。你考慮的應該是,為什麼要進入體制內,我想在體制內做什麼,如何做到想要做的事,以及我是否適合在體制內工作。如果說我在體制內學到了什麼,兩個字足矣概括:客觀。
以上是個人不成熟的想法,邏輯比較混亂【我一激動就容易偏題】,請各位多多指教多多包含。
進入體制後會看得更清,會對現實體制更加無力。
因此不得不隨波逐流隨機應變隨遇而安。
體制內的人,一部分是小心翼翼的堅持但是又無奈的。
對現實更加絕望。我本來高中的時候對現實和體制非常排斥,大學時期覺著自己看透了想開了,可是進入體制內後,我又再次絕望了。
我分析了一下,覺著還是因為大學期間有找工作的壓力,想著為家裡減輕負擔,而進入體制內後,這個壓力暫時沒了,思考又開始多了。推薦袁劍《奇蹟的黃昏》,王力雄《毛澤東主義與人間天堂》~如果想自己快快樂樂的,就別看了~
我覺得最主要的變化其實就是你會慢慢改變自我的思維習慣及處事方式,追求與體制能大群體的相妥協。在這個變化過程之中,我不能說這變化究竟是對是錯,畢竟生活不能倒帶重來,你的每一天都是合理的。只是這變化必然包含著擁有和失去,吸收和剔除,所以也伴隨著欣喜與痛苦。你的評判觀念也在潛移默化間轉變,回頭望不後悔就可以啦。
我mark一下,一會兒回來答
現已出體制,每天美滋滋
體制內的單位有些待遇很好啊,想混的好就當官嘍,做人是第一位的,能力差不多就行。會說話辦事,八面玲瓏才能如魚得水。弊端就是體制僵硬,官本位、階級思想很嚴重,很難實現自我價值,什麼夢想、興趣都扯淡,很多人都隨波逐流的過小日子了,麻木了無奈了適應了安逸了沒激情了。
會更明白這個社會的運作吧,某些崗位很需要交際能力,宦海沉浮,對人心會比較了解。但說起來也沒什麼意思吧
成長是越來越會察言觀色,因為不會會吃很多虧。交際能力不斷提高。變化是越來越懶散,沒有激情和闖勁~
簡單地說,如今,誰也離不開體制,就像誰也離不開市場,既然躲不開不如積極面對。
竊以為這不是個貌似是非的問題,而是個怎樣爭取價值最大化的路徑配置問題,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階段怎樣把握介入程度的問題。妄圖簡單、偷懶、少煩之人不可能獲得最大價值,或者他自認為已經做了具最大價值的某種極端選擇,但很可能邊際成本正在不知不覺間水銀瀉地。。。
進入體制內呢,首先肚子會長得很快,然後是血糖啊,血脂啊,血壓啊都會漲起來的。錢包呢也會漲起來的。
在事業單位大部分人會獲益很多,但是卻未創造出相應的價值。也可以說是拿著納稅人的錢而未盡相應的義務。個人認為這只是自己選擇的結果,有些人確實只原因安逸的過一生,對他們來說這是最好的選擇。但是站在整體的角度來考慮,這屬於人力資源的一種浪費。其實排擠早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嫉妒吧。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
推薦閱讀:
※在隔了十年以上的時間後,重新開始迷戀一件曾經迷戀過的事情,是一番怎樣的體會?
※高二,父親去世,留下很多債,該怎麼辦?
※在青春期,你因激素的改變做過哪些在成年後看起來「匪夷所思」的事情?
※大家認為16歲的人最該做的是什麼事?
※看了奇葩說四年,你知識成長、事業進步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