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張萬年的逝世和姚貝娜的離世可以放在一起比較嗎?

網友挽惜一個年輕有才華的生命,就能扯到這個社會就完了? 這是一種什麼現象?


歌手、將軍、禿鷲,誰在吃誰的人血饅頭?

姚貝娜去世,一篇《記者們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著她的死亡》刷爆了朋友圈,同樣大範圍刷屏的還有「將軍張萬年去世,關注度不如一個女戲子」這樣的言論。可見這都到了新社會,吃人血饅頭、惡意消費死者的現象依然泛濫。


先說第一個,這篇文章種種業餘與誅心之論暫且不提,但是「深圳日報記者混進太平間偷拍」這一條新聞則是把記者媒體牢牢地定在了恥辱柱上。那篇文章確實過於偏激,但是不可否認,這一段描述——作為一個學習新聞的人,也曾經在報紙做過見習生。當時為了找新聞線索也曾抱怨:「這裡為什麼不著火」「那裡為什麼不死人」,當時還大言不慚地對朋友說:「社會的不幸就是記者的大幸。」現在想想,當時的自己真令人不寒而慄。現在看來,抱有這種觀點並付諸行動的人絕對不止一個。——確確實實是一部分媒體人的寫照。譬如說下面這張圖。

看吧,這就是所謂的輿論壟斷,筆杆子掌握在誰手裡自然就會說誰有利的話。就如我們之前在某些媒體上讀到的一樣,官員是貪污腐敗的、醫生是黑心坑人的、商家是賣地溝油毒奶粉的、城管一定是粗暴打人的,然而唯獨記者媒體則是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帶光環的小天使。所幸現在網路平台更加透明和開放,輿論壟斷已經慢慢被打破,許多網路平台都在反思一些媒體的行為。我在「金融八卦女」里看到了一段拍攝遺體當事記者的採訪,真假難辨,裡面大致說的意思是,我們記者就是禿鷲,這是我們職責所在,說消費死者我們確實在消費死者,但是誰不是在消費死者呢?這位記者索性也很直白,我們媒體這樣消費也是因為有市場在有競爭在不得已。

不管這位記者的行為有多麼令人不齒,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中的大多數也在「消費死者」,也不過是盤旋在上空的禿鷲。


比如說最近朋友圈和QQ空間流行的一條腦殘狀態,大致意思是說「戰功赫赫的老將軍去世關注度還不如一個二線女歌手,真是民族的悲哀」。

據我推斷這條狀態應該是從軍迷圈裡流傳出來的,雖說軍迷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這條荒誕不經的言論實在是漏洞百出。首先,一個娛樂明星就是要比軍政人士關注度高,可能你的社會地位超過我,可能你的舉措造福了千萬家,但是人民就喜歡這種直觀的感官娛樂享受,這是客觀現實,國內國外都是如此,沒什麼可置喙的;其次,張萬年將軍八十七歲壽終正寢,也算是喜喪,而姚貝娜因患癌症英年早逝,後者更容易讓我們心生凄然;再次,那個年代確實離我們已經有些年頭了,許多人並沒有感同身受,有段話很打動我:


「老張,你看看!你走了以後,悼念你的還沒有悼念一個女娃娃歌手的多,太他娘的不像話!才在蜜罐子里泡了幾天啊,就他娘的忘本了!」 「我覺得沒啥,刀口舔血幾十年就是想看著這些娃們泡在蜜罐子里,蜜罐子就是我們的遺產,蜜罐子就是一生戎馬的意義所在。」 說完他戴上了軍帽,轉過身,消失在榮光中。


我一直在說,譬如我剛剛的回答如何評價電影《智取威虎山》? - 趙皓陽的回答這些革命先烈我們不能忘,但絕不是用一個過世的人與另一個過世的人相比較,通過貶低一類人而抬高一類人的。更何況,說直白一點,拿張萬年出來說事的絕大多數都是在標榜自己,以示自己卓爾不群愛軍愛國思想高尚見識非凡。張萬年將軍是14號去世的,那時候沒見誰發文追悼,姚貝娜16號去世,看見刷屏了就有人出來開始拿兩人比較以此標榜自己,請問那些「愛國青年」們14號到16號這兩天時間你們都幹嘛去了怎麼不發個文刷屏追悼。說句難聽的,你們那些個拿這事刷屏的幾斤幾兩我心裡有數,訃告發出來之前你知道張萬年是誰啊!這個社會確實是畸形的,不過畸形的是你的智商。


說到底,只不過是為了消費死者而標榜自己,我之前就說過,革命精神如何傳承?不是你拿著道德大棒一個一個打人:你丫不愛國,將軍死了你丫不悲傷;做好自己手頭的工作,守法敬業,幫助力所能及幫助的人,就足夠了。那些個看張萬年將軍去世哀悼程度不如姚貝娜的一個個如喪考妣的,你就能投筆從戎扛起槍去戈壁灘小海島保衛祖國邊境線去?


蘋果手機宣傳語說得好啊,bigger than bigger——逼格要比逼格高,你悼念姚貝娜,我偏要鄙視你,我偏要悼念「逼格」更高的張萬年。

就比如每年四月一號都會被紀念張國榮的內容刷屏,一口一個「哥哥」叫的比親爹還親,你一問下去,十個有九個只看過《霸王別姬》。還不是我要突出我的文藝范,我要小清新,你們在過愚人節我偏偏要悼念哥哥。網民是盲目的,是容易在群體中迷失自己的烏合之眾。追悼梅艷芳、鄧麗君、邁克爾傑克遜等同樣可以顯示自己一身秀眾的文藝氣息,但為什麼後者不如悼念張國榮成為了氣候,成為了社交網路刷屏的主要力量?我分析來看,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四月一號這個日子比較好記。


還有,當馬加爵殘忍的殺害了其四個室友被處以死刑之後,網上便有人炮製出了所謂的《馬加爵生前最後一封信,看到第幾句你哭了》裡面不乏:「這是我穿過的最好的衣服,穿上囚衣後,馬加爵如是說,據說在場警察聽了都流下淚來。馬加爵是殺了人,但法律不會去管他是怎樣成長的。馬加爵的助學貸款沒有批下來時,他窮得不敢去上課,因為他已經沒有鞋子穿了。據同學回憶,自此之後,馬加爵開始變得沉默寡言,性情大變…」這樣無恥的話。文章進一步指出,馬加爵的室友都是有錢人,平時對他很是瞧不起,各種冷暴力熱暴力,最後導致積怨爆發,把馬加爵塑造成了一個「備受迫害、忍無可忍、逼上梁山」的受害者形象。


而事實上,馬加爵不在農村人,家是城郊社區,在重點高中就讀;馬加爵是全宿舍第一個買電腦的,2004年就用電腦用U盤玩網遊;即使在逃跑的路上身上還有2000元錢,要知道,2004年一個大學生有2000可不是個小數目。他殺人的動機只是與四個被害人之一的邵瑞傑的一次牌局上的爭吵。唐學李是因妨礙馬加爵殺人被殺,龔博是因過生日沒請馬加爵,楊開紅是因馬處理宿舍血跡時恰好來找人被殺。(闢謠百科baike.m4.cn.)而事實上,馬加爵的室友並不是什麼瞧不起人的「富家子弟」,他們比馬加爵的家境可謂差的很多:唐學李、龔博、楊開紅、邵瑞傑四人。四人都是來自農村的貧困學生。唐學李家住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老窩鄉崇仁村。唐學李本準備報考研究生,但因家裡負擔很重,為供他和弟弟讀書已經欠下了大量債務而被迫放棄了考研。龔博家住漢中市勉縣老道寺鎮丁家莊。龔博一家4口人,爺爺年老體弱,父母靠種田和做小生意維持生活和供他上大學。 被殺害前,龔博已經考取了碩士研究生。楊開紅是雲南開遠市羊街鄉卧龍谷村委會紅塘子村人。楊開紅是苗家子弟,家境十分貧寒,上高中時的不少衣服都是班上同學資助的。邵瑞傑是廣西梧州市蒼梧縣夏郢鎮周睦村人.邵瑞傑家境困難,在他考上大學的時候家裡就已經外借了7000多元,之後又陸續貸款了1萬多元。(馬加爵_百度百科)此外,有人還炮製馬加爵獄中寫的《長恨歌》「春城的春天下著雨」,可據考證2004年3月22日那天春城並沒有下雨。


我可以理解,你對現在中國社會貧富差距過大不滿,或者對中國教育體制不滿,但何至於如此造謠!讓被馬加爵殘忍殺害的四個室友地下何安?


多少年了,吃死人人血饅頭,沒變。


說實話一個非親非故的人死了對自己心靈上的衝擊能高到哪去?曹操哭袁紹是哭給河北士民看的,諸葛亮哭周瑜是哭給江東將帥看的,我真心覺得那些名人對於網民來說還真沒曹操對袁紹、諸葛亮對周瑜的感情深,他們還多多少少有點惺惺相惜的因素在裡面。


當然,我這篇文章也有問題,看似為了噴一部分人,把另一部分人也包含進來了:比如確實傾佩張萬年的軍迷和張國榮的真愛粉。就像本文開頭所提的那篇文章《記者們在病房外,焦急地等待著她的死亡》,武斷地認為在病房門口等待的記者都是期盼姚貝娜死亡的。在這裡說得明白些,本文只針對那些不懂裝懂的人,如有冒犯,多多包涵。


你要說我也在吃死人的人血饅頭、也在消費死者標榜自己,好吧我只能承認錯誤。其實我真的想說的是:


可能除了身邊的親朋好友,誰也不會對你的死亡太過於放在心上,珍惜好身邊的親人。真的好好珍惜。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平台,今天就發這篇文章

http://weixin.qq.com/r/mHUEHDvEVGYrrX9-9yCK (二維碼自動識別)

看評論不少人誤解了我的意思,一來並不是任何悼念逝者的行為、與逝者相關的討論都是所謂的「禿鷲、「吃人血饅頭」,所指的是那些消費死者標榜自己、博名出位的現象。二來進太平間拍照辯解的話不是我說的,是我轉述當事記者的意思,從眾引發一些討論,不存在為這個事洗地之類。


人生首個一千贊,謝謝大家。

首先石波清的第一條評論說的很對,不過大家都是混知乎的,看到的東西都比較多,可能會覺得我的答案缺點什麼。我自認為是沒有的,因為這種東西是我從QQ空間看到的,空間的營銷號的水平我相信不會比知乎的各位高,所以,營銷號只是恰好看到了張萬年將軍的一篇報道然後百度其生平作出此文。所以各位不要想太多,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在知乎,那我說的就有點膚淺了。

其實大家可以忽略強行甩鍋那段,我本來不是想怪誰,只是想罵一下說出這種話和轉發這種話的人。

逝者安息,願他們在天堂見不到這些醜陋的嘴臉。

至於那個說我以後是漢奸的,先去弄明白政治極端偏左是啥意思吧,我簽名寫的挺清楚的。

==================================

下面是原回答:
這種人的做法,下作,噁心。這種論調在空間和微博裡面已經很常見了,基本上快要成為一種「寫作模板」了。這種論調的出現,其實無非就是一些人想唱反調來凸顯自己的獨特。這些人的水平實在夠低,也就能忽悠一些比較憤青的同類。
張將軍去世沒有人悼念,你真想(強行)怪罪第一個應該怪罪誰?是媒體。

=============================以下為強行甩鍋=============================

媒體對張將軍平時和去世報道的力度都不夠,我們平時沒怎麼聽說過這個人,這個人去世的時候我們也只能先問一下這個人是誰。倒是有人在空間里這麼說過以後我們才了解了這個人,怪我咯?

==============================好的甩鍋結束==============================

這種將兩個人的死相提並論的手法,沒有邏輯,沒有人性。因為這完全就是在拿死者當槍使,完全就是在玷污死者。在我看來,一個人連尊重死者都做不到,他說的每句話都很噁心。在這種人的眼裡,張將軍和姚貝娜的死是什麼?是他向所有人開槍的武器。我自己也曾經在4月1日的時候發說說紀念王偉的死,但是我從來沒有因為別人紀念張國榮不紀念王偉而去攻擊誰。

一個人為了讓自己顯得獨特連死者都不尊重了,這才叫悲哀。


(現在在微博上一搜姚貝娜,基本上搜到的微博都能以上圖的口吻提到張萬年。兩位逝者若是在天有靈,知道這件事之後,不知會做何感想。)
我不知道最開始發這個狀態的人,他的目的和心態是什麼,嘩眾取寵也好,真的有所憤慨也罷,我都懶得揣測。但他這樣的行為,等同於搶奪了一個道德高地,然後拿別人的逝世作為自己消費的對象。

這一點很明顯,他用自己的價值標準,藉助於攻擊兩件事關注度的不同,而對兩個逝者的逝世的「高度」進行極其主觀的評判。

他的價值標準我不評價,僅就這種行為而言,我深惡痛絕。

最後補充一句,對待兩位逝者我都懷有不同方面的尊敬。一位是為了國防安全奉獻了一生的軍人,一位是敢於衝出體制,追求夢想,並捐出眼角膜的優秀歌手,也許兩人格局不同,方向不同,但都值得大家紀念。我鄙夷的,只是這種連死都要比個層次高低的行為。


紀念張萬年是中央的事情,地方政府都沒有資格也不敢自行紀念,更別說人民群眾自發紀念,這可是高度敏感的政治事件,有些人覺得應該紀念張萬年,我想說,你想紀念自己去就行,不要拉著大家陪你一起去作死,紀念娛樂人物則不同,這塊屬於群眾自娛自樂自艾自怨,不影響社會穩定,不影響高層利益,你們隨便玩。


他們之間有可比性嗎?我覺得非常荒謬。一個安享天年壽終正寢,一個英年早逝。人們能過上安定祥和富足的生活,吃飽穿暖之餘能時刻關注娛樂圈八卦新聞,不需要憂心政治與國家命運,不就是張將軍他們過去浴血奮戰的意義么。

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如山驚鳥飛。
塵世如潮人如水,將軍此去不復回。
天下英雄出我輩,長戟橫空萬敵摧。
王圖霸業笑談中,喜看太平當一醉。


張萬年的存在就是讓你有機會去紀念姚貝娜。

張萬年這樣的共產黨員不在乎你是否紀念他。


假如,今天去世的是我們身邊的人,即使他沒有去過越南殺過鬼子對人民有過不可磨滅的貢獻,即使他不會唱歌也沒有什麼才華,我們也必然會先去悼念他而不是張萬年或姚貝娜。因為我們知道了,我們有所了解,我們在乎。而不管關注他的人有多少,有誰能說他的人生就不如張萬年或姚貝娜有價值?
將死亡與死亡相互比較,這是我們這個輕賤人命的民族最可悲的事情,它有幾個錯誤的大前提,而我們只要看看這幾個錯誤大前提,就知道這種討論是多麼沒有意義。
第一:人的生命,當面臨死亡的時候,有高低貴賤之分。
第二:人的生命的高低貴賤,是以他死亡的時候關注他的人數來決定的。
第三:一個為他人做過貢獻的人,必須得到相應的名望。
第四:要麼是歌手比將軍低賤,要麼將軍比歌手潦倒,我們必須要讓才華和軍功拼個你死我活。

最後說一句:我從不覺得一個將軍和一個歌手的生命價值有什麼可比性。或許比起一個活的好歌手,我們更需要一個活的好將軍。
但是你、我,都要慶幸的是:我們活在一個老百姓更關心歌手,而非將軍的時代。


其實這個事情真正可笑的是,那些轉發張而瞧不起轉發姚的人,他們自己在此之前都未必知道張是誰做了些什麼,雙方都在莫名其妙的凸顯自己自以為高的逼格。


一位是前軍委副主席,有「越軍剋星」稱號,戰勛卓著,戎馬一生的三星上將張萬年;
一個是內地青年歌手,有「百分歌手」頭銜,清新靈動,心地善良的新生歌者姚貝娜。

看似沒有任何關聯的事件,今天卻被鋪天蓋地的評論相提並論,無非是在譴責這個時代關注著一個歌者,卻似乎遺忘了為國為人民奉獻了一切的將軍;
無非是在聲討這個社會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背信棄義,忘恩負義;
無非是在哀嘆這個國家看不見未來,看不到希望;
無非是在顯示著自己多麼憤世駭俗,憂國憂民,還要大聲疾呼:「這個社會怎麼了?」


唉,麻煩你把硬碟裡面隱藏著的幾百個G的文件刪了再叫好不好?


一個善良的歌手用聲音傳遞著愛,逝去後捐獻了眼角膜,你在高吼著「時代怎麼了?一個唱歌的,你們這麼關注!」
唉,麻煩你去無償獻次血再叫好不好?


你彷彿讓我看見了那些打著抵制日貨的旗號打砸商店的「愛國者」嘴角上揚的弧度。
放過那些已經逝去的善良的人吧,如果你想做些什麼,去收集一下張將軍的生平事迹,英雄偉業,去宣傳一下無數革命先烈為之拋頭顱灑熱血卻漸漸被遺忘的那份曾經,不忘歷史不代表就要駁論今昔,如果你對這個時代依然充滿希望,就多傳播些正能量,去弘揚主旋律,而不是一味的痛訴這個時代,這個社會,這個國家。
更多時候,應該想想我們為這個時代,這個社會,這個國家做了什麼?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呱呱墜地之時,我們就與這個國家血脈相融,榮辱與共。


這個問題實在太奇怪了。。。張萬年1928年生的,人家是到了年齡了,人生各個階段都體驗了,正常病逝。姚貝娜1981的啊,事業還處於巔峰,婚姻家庭還是空白,父母都還健在,這種離開是非常可惜的,對她父母的打擊是毀滅性的。一個是壽終正寢,一個是英年早逝,這有什麼好比的。。。人活到八十以後走了,我覺得都算喜喪,家庭責任都盡了,事業也不會有太多起色,這時候走了是完整的一生,算圓滿句號。三四十沒了,留下蒼老的父母或者未成年子女。。。一聲嘆息啊。。。


收到這個邀請,有些莫名其妙,因為問題表述很糟糕。後來勉強算是明白了題主想問什麼。

說真的,這年頭,大家願意去哀悼某位去世的藝人,恰好說明這是一個酒足飯飽,歌舞昇平的太平盛世。

當民眾自發的悼念某位政治人物,這反倒是不祥之兆。

不信?想想當年悼念周恩來和胡耀邦的盛況。

那些認為大家應該悼念張萬年的人,腦子是怎麼想的?高級黑么?

最新插播:寫完這個帖子,我剛剛得知,今天(1月17日)有那麼一小撮人,聚在一起,悼念某位政治人物去世 10周年,看來,離太平盛世,要差點距離啊。


道德綁架


真是吃地溝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張將軍是你能隨便紀念的嗎,習大大,胡總,江核心還沒表態呢,你等一干屁民急什麼?對於姚貝娜的紀念只能說是對生命的惋惜與尊重。兩者不在一個頻道上。


修改了。。。。我怕死


如果姚沒死,可能根本不會有人在微博上提起張。


人以群分,如果你朋友圈老是出現這種東西,就該審視審視自己了


算了吧。
因為姚貝娜是只有33歲就英年早逝,聯想到自己身上,如果照這路子下去,沒幾年活頭了啊,所以感慨頗深。
張萬年固然偉大,可是離大多數人的生活比較遠,無法引起共鳴。
人們悼念誰只是單純自己內心的自然流露,不是為了什麼政治正確,也不是為了讓這世界變得更美好,這都能上升到內個什麼高度我也真是醉了。


一個是老的正常死亡. 一個是癌症青年遭殃.
一個享受國家級醫療待遇進八寶山,一個死了進太平間還要被記者偷拍.
一個認識他的人掌握著報紙,一個認識他的人只能轉轉微博.

怎麼就容不得年輕人祭奠自己的同輩喲?就扯到社會畸形?是自己內心畸形吧.


悼念是發自內心的,是源於情感的共鳴,而不僅僅是道德的約束。

「沒有那些軍人就不會有今天的生活。」
哦,我懂。

但道理可以通過灌輸的形式強迫別人接受,而情感只能自己主動去求得,越是強迫,越是抵觸。

如果中央強迫我悼念張萬年,我不反對,我無所謂,畢竟有苦勞,表達一下敬意也是可以的。

但是在我的內心深處,我和張萬年將軍一點都不熟,亦沒有什麼共鳴。


但我仍然記得貝娜在好聲音上穿著T恤和牛仔褲,說她一直想這樣打扮著上台然後唱自己喜歡的歌;我還記得她春晚上那首天耀中華,她穿著淡色的禮服,我平時不聽愛國歌曲,可這首歌,真的太好聽了。

那時我覺得她一定還會有很長的路。

——————————————————————
至於題主說的那種人,我就舉個例子。

今天空間里看到一條褒張貶姚的說說。

然後我點進她的空間

⊙ω⊙


我們的課本告訴我們:「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張萬年將軍,一位老共產黨員,是為國家獨立,民族富強而出生入死的,我雖不了解他,但能為民族大義不顧個人性命,值得我們的尊重。當前網路上一部分人嫌張將軍去世的曝光率不及姚貝娜而替張將軍抱不平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話說回來,一個正真的共產黨員不會在乎自己是否名垂千古,因為他們的思想覺悟早已升華

賀冰,山西交警。山西翼城縣星傑中學門前,一輛剎車失靈的大貨車沖向正在放學的學生,危急關頭,正在執勤的3名交警,不顧個人安危衝上前,用身體護住過路學生,被失控車輛撞倒。民警賀冰經搶救無效死亡,年僅40歲。用行動刻畫了敬業精神。

姚貝娜,一位青年歌手,在追逐夢想的同時不斷與乳腺癌鬥爭,病逝之前簽下了角膜捐獻書,我不知道她去世前的心理活動,但我想她在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並簽下角膜捐獻書的一刻,思想也已升華。現在的娛樂圈,烏煙瘴氣,為了炒作早已喪心病狂,而在姚貝娜去世的時候,我看到各大門戶的頭條被這則消息佔領時,我由衷的感覺,這個社會,是充滿希望的,無論娛樂媒體是不是在追求曝光率,但這種消息就是一種態度,就是一種力量,在弘揚社會該有的精神風貌,我希望今後的娛樂媒體多一些這樣的硬性新聞報道,不要再去播報捕風捉影的八卦,除了暫時的經濟效益,一點意義都沒有。

說這些的目的只是表達一個意思:三位都是重於泰山之人,給予了這個社會該有的正能量。為社會帶來正能量之士的死亡,沒有輕重之分。離世之人,不要再去打擾他們了。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周杰倫演唱會上歌迷diss前男友?
如何看待年輕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不給老人讓座的行為?
有哪些「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史實?
你遇到最心酸的一幕是什麼?
為什麼長輩遇事喜歡忍耐,認為「吃虧是福」?

TAG:社會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