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被打的孩子有陰影怎麼辦?這樣下去會對孩子性格心理有何影響?作為非直系親屬該如何做?
情況是這樣的,家裡小孩前些天玩鬧的時候摔跤了,膝蓋磕了很嚴重的傷口。昨天和我一起出去時候又不小心摔了一跤,剛結的痂又摔開了,流血血。我抱起孩子的時候,她滿臉驚恐:「我媽媽又要打我怎麼辦,你不要告訴我媽媽」,接著便開始哭,分不清是害怕還是疼痛。
背景:孩子媽媽脾氣很差,教育方式打罵為主,我是孩子的舅舅,為了不讓她大孩子多次發生爭吵。
看到孩子這樣子我感覺很難受,一個小孩有了問題首先想到的是害怕被媽媽打。何況摔跤這種事也不是什麼錯事,孩子平時很乖巧聽話,但是越長大脾氣越壞了,很擔心,作為舅舅我有什麼能做的?
同作為一個舅舅,我想說些什麼。
我只有一個姐姐,姐姐只有一個女兒,所以我很寶貝這個唯一的外甥女。
我姐姐雖然很愛自己的女兒,但是她脾氣很暴躁,外甥女小時候在外面瘋玩的,有時候會尿褲子,一個星期大概3.4次吧,我姐脾氣一炸,就又打又罵。我一聽就受不了,和她大吵一架,真正罵的天昏地暗。每次只要她開罵還沒有來得及動手,我就護著外甥女和她吵。(那時候姐姐和我們住一起,我和姐姐感情很好,再吵也沒事,而且我媽也心疼小寶貝,會幫我)
慢慢的,打罵就少了。
我覺得,你沒有什麼好辦法,還是得發動群眾啊。首先,發動你父母,把情況說嚴重點,再讓父母出面找來孩子的爺爺奶奶,就孩子的教育問題已經心理健康討論,達成一致以後,就可以把你姐姐姐夫叫來交流了。通過嚴肅的討論,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及你們的嚴重關切。
最後,還是要做好長期持久戰的準備,給你外甥女更多的關愛。
讓小女孩知道,她爸爸媽媽這樣做是錯誤的,但是長輩親戚都很愛她。愛,多少可以化解一點點陰影。
至於報警,爭撫養權什麼的,都是外國的事,當個玩笑就好。
先說一個我自己的親身經歷。
我剛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因為代表學校參加演講比賽,我媽給我買了一條新裙子,厚布藍黑格帶花邊的,因為當時很少添置新衣服,所以我特別喜歡,比賽之後每天都穿。有一天放學跟同學一起淘氣爬牆,裙子掛在欄杆上,摔了一跤,腿摔青了,裙子也颳了個大口子,當時第一反應:我媽一定會生氣,我媽最在意的就是把新衣服弄破了。為了掩蓋罪證,忍著疼躲到同學家,偷偷把裙子縫上了(我手工很好,二年級時就會縫沙包之類的小東西了)。回家以後就說跟同學玩了一會,走路也盡量裝得若無其事,我媽果然沒發現。此後,每天都堅持自己穿衣服脫衣服,以免我媽發現異常,過了一陣子,我媽洗衣服時發現了裙子上的大口子,我媽以為是買的時候就有的,很不開心,問我之前看到沒有,我就如實招了,結果我媽說「你這縫活不錯呀!把我都糊弄過去了!」
我媽居然沒責備我,倒是顯得我的擔心十分多餘,可見有很多時候,孩子和家長之間並不是完全互相理解的,有時候,孩子怕的,是想像中的家長。
再說說我的外甥女,一個從小常挨揍的孩子。
我的小姑子是幹個體的,孩子小時候自己帶孩子沒有收入,妹夫也比較懶散,於是乎「踢貓效應」,孩子經常挨揍,而且打得很重,因為打孩子,我婆婆和老公經常批評她。
不過孩子跟媽媽感情還是很好的,很大原因是我婆婆幫忙帶孩子,姥姥帶孩子,總是要盡量勸孩子跟媽媽親近的;而且孩子媽媽也很愛孩子、很負責任。
我和她們母女見面機會不多,只是每年寒暑假會共處幾天,在孩子小時候,基本是旁觀者,會給孩子錢、禮物、衣服,因為我自己小孩比外甥女大一歲,我也經常負責領著兩個孩子一起玩。
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孩子媽媽又重新開店有了固定收入,打孩子的情況就好多了,原因很多:母女兩人在一起的時間少了,矛盾也就少了;孩子上了幼兒園更懂規矩了;媽媽有了工作更能管得住自己了;有了收入,而且不再被困於家庭瑣碎,所以不那麼鬱悶了。
現在孩子已經十歲了,開學即將升入五年級,這個暑假我們才剛見過面,她們母女的關係是非常和諧的,媽媽自信爽朗、女兒溫柔俏麗,而且都非常漂亮。
我和孩子媽媽私下閑聊的時候,我對她說,「我覺得孩子的性格非常可愛和陽光,讓我非常驚喜」。孩子媽媽說,「現在覺得自己這麼喜歡女兒,不知道當孩子小時,怎麼會捨得打她,覺得真對不起孩子」。
作為孩子的舅媽,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做過的,都是些瑣事,對孩子和媽媽的成長也能有一些幫助。比如,我和孩子姥姥一樣,告訴孩子要多和媽媽親近,多和媽媽一起玩,關心媽媽,這樣媽媽會更喜歡她,也就會更不捨得傷害她。比如,把我自己的育兒經驗分享給孩子媽媽,讓她知道孩子的某些不聽話是正常現象,孩子的某些不合心意是成長的必然階段。比如,給孩子買一些適用的零食、玩具、文具、衣服和書籍,減少孩子媽媽的經濟負擔。比如,鼓勵孩子自己學習獨立,鼓勵孩子的夢想,並且在全家人面前公開表示支持。比如建議孩子的爸爸媽媽,多優先照顧自家孩子,比如吃飯的時候,先給自己孩子夾菜,再給別家孩子夾菜等等(孩子爸媽經常會先照顧我家孩子,然後才是自家孩子;我和老公一般都是先照顧自己孩子,然後才是別人);比如,我會用調侃的態度對待孩子的一些錯誤,包括自己孩子和外甥女,盡量緩和氣氛,讓孩子敢於犯錯,也敢於認錯。
這些事情,最重要的原則是:要讓孩子和她的家長更親近,更和諧,互相包容,互相體諒,盡量避免對抗對立;要幫助孩子媽媽學會用溫柔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以便得到孩子更多的回應。
題主作為孩子的舅舅,應該明確自己和孩子媽媽是最親近的,自己是在幫助自己姐妹帶孩子,而不是把自己姐妹當成孩子的敵人。題主首先應該信任自己的姐妹,包容和體諒自己姐妹的辛苦與無助,其次是想辦法改善自己姐妹面對的困境,找到稍好一些的解決方案。對待孩子,應當是指導孩子接納和體諒媽媽,跟媽媽更親密,以便能得到媽媽更多的關注和愛護,減少對抗對立,讓孩子和媽媽都能得到更多親情的滋養。
題主沒說明孩子的年紀,我猜測是在五歲到八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容易受身邊親人的影響,視某些人為親人、視某些人為敵人,也就是說,她爸爸、爺爺奶奶對待她媽媽的態度,決定了她對待媽媽的態度。建議題主更多的關注一下自己的姐妹在婆家的生活狀況,說不定能找到更多思路。
按照孩子性格以及家庭的其他影響,會有不同的變化,不能一概而論。但從應對策略看,孩子會主動選擇避免挨打的方向,或乖乖聽話,或撒謊掩蓋,或將錯誤推給別人等等,畢竟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舉個例子。一個9歲小男孩在家常挨揍,媽媽親口告訴我不僅她會動手,爸爸、爺爺奶奶也打孩子,扇耳光也有過。這個孩子在父母面前很安靜,一離開家長視線立刻活躍起來,各種搞事,說怪話頂嘴,背後給老師起外號。
什麼情況下孩子會挨打?沒達到要求的時候,這就牽扯到要求的性質。在某些家長看來,我的要求都是對的,你覺得不對那是你不懂事。可放到家庭教育的尺度看,要求不以正確區分,以合不合適分,要分階段,越是高要求越應該分成若干從低到高的小要求。
同時,與要求相應的,一是達到要求的方法,如果孩子不會要指導,另一個則是匹配的獎罰,與行為對應。打作為一種教育手段並非毫無意義,但若是只會這一種就麻煩了;另一方面,溝通作為教育手段很有意義,但若只知道溝通也麻煩了。
仍以這個小男孩為例說說不當要求會引起怎樣的後果。
今天早上孩子非要給我一個麵包,我說吃過早飯了,於是他拿去給其他人,別人不要他硬塞。我問他為什麼一定要分給別人吃?答:我爸爸說的,吃不掉就分掉,反正不能拿回來。
這個要求給孩子帶來很大負擔,因為大家都不吃,他自己也不想吃,但不照做會引爸爸發火,所以他以一種固執的態度要求別人吃,別人不吃,他就批評人家浪費食物。我反駁他,人家又沒浪費自己的食物。
結果特么尷尬了,不想吃又不能扔,只允許分給別人,可別人也不想吃,想借別人的手扔掉,別人又不肯替他背鍋……
吃不掉為什麼不能拿回家呢?如果目的是培養孩子與人分享,那就應該教他被拒絕也是正常的,可從他指責別人不吃他的麵包是浪費食物能看出,孩子根本不知道被拒絕後該怎麼應對。只提一刀切的要求卻不指導,孩子和臣妾都做不到。
這還只是一個小小的麵包,換成考試、寫作業呢?如果達不到家長要求的結果總是一頓打,誰會喜歡上讓自己挨揍的事?我看他倒更討厭吃麵包了,所以孩子媽媽說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我一點兒也不意外。
這個男孩子本身性格挺活潑,家長再怎麼打,也打不掉天生的好動,問題是他為了避免挨打會做一些保護自己的事,其中有些會帶來負面影響。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在他們不斷犯錯的年齡,怕挨打所以不去做不敢做或者做了不敢承認,都是消極的退讓,與培養兒童主動積極的生活態度正相反,即便不論過程只看結果,也不能說它好。要說孩子總挨打有什麼影響,除了對性格脾氣、對他人的信任和家庭關係的影響外,應該還有被一種消極和極端負面的教養長大後形成習慣性自保的處事方式。
---答完才發現題主還問作為舅舅該怎麼辦的分界線---
吶,你只能當孩子的知心舅舅了,好歹還有個親人站在孩子一邊,她不至於太無助。教育家長比教育兒童更難,家長才不會聽你的,即便是我,也曾被親戚一句你又沒孩子站著說話不腰疼頂回去過。這個孩子雖然還不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但從其言行舉動來看,母親的長期家暴確實造成了負面影響。這個孩子摔傷了自己的膝蓋後習慣性地把這個問題歸結為了「是自己不好」,這也是很多遭受家暴的孩子最常見的心理活動模式。
孩子需要母親的愛,所及即使經常被母親暴打,孩子也不太可能會去恨母親,但被母親粗暴對待是會讓孩子非常不安的,會覺得自己是被母親厭惡的。而當孩子受到傷害和挫折後,不僅得不到母親的接納和療愈,還要進一步在傷口上撒鹽,被母親告知自己是不好的,不值得同情的。這樣一來,孩子也會拚命地認同「我就是糟糕的,不值得被愛的」這個概念,從而去極力合理化母親的行為,抵消母親的傷害帶來的痛苦,同時也防止自己怨恨母親。於此同時,渴望母親認同的孩子又會非常希望自己能夠把事情做好,拒絕失誤,這樣一來如果事情不能按預期發展,孩子也會同樣變得暴躁。從這一點來講,我很懷疑孩子的媽媽之所以脾氣很暴躁,可能也是因為在她的原生家庭里受到過同樣的忽視甚至是粗暴對待。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不能單純通過懲罰的方式去要求母親改善,因為母親不也正是希望通過懲罰的方式讓孩子能夠了解自己的艱辛和痛苦,從而不要去搞出一些糟糕的狀況來嗎?脾氣暴躁不僅僅只是性格因素,更有可能是心理問題長期壓抑的結果,比如焦慮症、抑鬱症等。所以說服母親去接受一下心理諮詢(或者心理治療)是很有必要的。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何說服呢?直接告訴對方:你出問題了?這種方式會引起強烈的反抗,畢竟暴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對抗那些糟糕的結果,而這些糟糕的結果又是被她認為是損害自己正面評價的東西。可以在勸說的時候把心理諮詢說成是心理輔導,告訴對方「你愛孩子的心情我們都能理解,你是一個好母親,但你需要一些更好的辦法,讓自己不要那麼累,也讓孩子不要那麼受傷。」
去年6月剛出了反家暴法啊
下次該父母實施暴力的時候,當場報警並申請過繼到你家
送孩子媽媽去做心理諮詢。
一方面會變得懦弱,自卑,敏感,膽小,害羞,悲觀。
另一方面,有強迫行為(如反覆查看門有沒有被鎖好),情緒起伏大,脾氣暴躁,衝動,固執,魯莽,不排除也養成喜歡武力解決問題的習慣(特別是男生)。
哎,體罰孩子,以愛的名義來傷害。把上一代的悲劇往下一代傳遞。一代代地錯下去,無可救藥。
祝好。
噢,對了,補充一下,作為非直系親屬旁觀此事,能說則說,說得通得父母自然通(其實懂得話就不會體罰孩子了),說不通得父母怎麼勸說也是沒用的,因為不是三言兩語能把他們的觀念改正過來的,畢竟他們都幾十歲的人了,跟他們講何為正確的教育,何為身心發展,何為「創傷體驗」等,他們聽不懂的,聽懂了也不由自主地還會體罰他們,因為有句話叫——習慣成自然。
打孩子是自然的,你是老子生的養的,我打你幾下怎麼了?你的命都是老子給的啊!打你怎麼了,誰叫你不好好學習?打你怎麼了,誰叫你亂花錢?打你怎麼了,誰叫你不聽話?打你怎麼了,誰叫你調皮搗蛋?達你怎麼了,誰叫你早戀?打你怎麼了,誰叫你玩遊戲?打你怎麼了,棍棒底下出孝子啊!呵呵呵,這就是他們的那一套邏輯。
其實你多說無用的。說太多,會覺得你多管閑事,嘴上不說,心裡嘀咕著呢,切切切,又不是你家孩子……
最後,
想對那些正在經受體罰(家暴)的孩子們說,
可憐的孩子們啊,我也幫不了你們,各人有各人的造化吧,出生在怎樣的家庭不是你們可以選擇的,你們的父母不知道怎麼著就成了你們的父母,都不需要通過學習培訓,都不需要通過考試,就成了你們的父母。不要怪你們的父母不合格,可能他們曾經也是受害者。蘇格拉底說過,無人有意作惡。他們不懂不要怪罪他們。你們懂了就好了,從你們這一代改變吧。
中國最大的問題在農村,農村最大的問題在教育。
家長:我打他是因為我愛他,你不懂,我都是為他好,你一定沒有當過家長,你一定沒有孩子,你以後就會明白的
而你毫無辦法
為什麼不可以為孩子做一點改變呢?孩子以後有了心理創傷,不肯上學不肯工作啃老怎麼辦?特別女孩子,家裡得不到的會怎麼做?叛逆期肯定叛逆,在外出點情況怎麼辦?
輪子哥說的沒錯。
但你能做的除了報警,還有就是保持去關心她。
讓她感受到愛與溫柔,讓她感覺到是有人可以替代母親的關心與溫柔,愛。
如果她脾氣越來越壞,請你給點耐心,因為是因為她還小不知道如何發泄心裡的恐懼與不安,還有憤怒,這些積壓著也不好。
一開始非常難過,再到質疑憤怒,再到失望,
最後已經不報希望了,冷淡平和了。
不過,我幻想了十幾年會有愛自己的另一個母親,現在還會這樣,得不到的愛還有受到的傷害,脾氣暴躁會傷到愛自己的人,但又無比的希望有人愛自己。
我就是被打大的,大事小事,甚至是那個女人打輸了麻將,那個男人夜不歸家,都是打我的理由。15歲的時候跟他們記起來,說根本沒有這回事。
這輩子不會原諒他們,也想過殺掉他們,但是我不會為了兩個渣渣毀了自己。
有些人不配做父母。
一路長大不知道挨過多少打,數也數不清。說白了,我是打著長大,想著想著就哭了。
我性格上孤僻,孤獨,想自由,抑鬱,虛榮,自卑,不自信,有時候想自殺,喜歡偽裝自己,懦弱,一系列的負能量
有暴力傾向,控制欲特彆強,自卑加自負,孝順...我就是這樣的.
不要輕舉妄動,想好萬全之策再下手,畢竟如果孩子媽惱羞成怒會以這個理由打孩子而且更狠!
孩子沒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么?你一個舅舅他父母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實在不行把關係近的攏一攏聚一起一塊說。
彌補她一些來自長輩的關愛。
作為一個從八歲一直挨打到十四歲的女孩,我也有話想說。我是四川農村的留守兒童(80後),八歲才被接到父母身邊。在這之前,只記得爸爸回老家看過我兩次。還有三歲時,父母回家修房子時,我有了記憶中第一次挨打,因為拒絕穿一件衣服而被我媽打了。八歲後來到父母身邊,被我媽打變成了家常便飯。好在我爸從來沒打過我。
長大後我成了什麼樣的人?我總結如下:
1.難以修復的母女關係成了心中永遠的痛苦。長大後,一邊對她言聽計從,一邊心裡很焦慮,帶著不情願違心去做。為她做事,不是出於愛,而是這樣做符合道德。而且,她的任何言語都會讓我心生憤怒,不信任她,常常懷疑她在撒謊。
2.面對權威,比如領導,我會有難以克制的膽怯感,想和領導搞好關係,但做不出來。凡事都想自己扛,怕被拒絕,所以不願求助。輕視婚姻家庭,看不起會持家的女人,覺得她們很愚蠢可憐。覺得為家庭付出沒意義,沒價值,導致的結果就是在夫妻關係上斤斤計較吧。還有一個後遺症,看到別人受寵會難過。
3.憤怒,挫敗是我追求上進的動力,而不是順遂,歡喜。兒時努力讀書的動力就是考上大學離開家。比目的達成後我失去了上進的動力,在大學放縱墮落了三年。最後一年才開始苦讀考研。荒廢了大學讀書的機會,抱憾終身。工作後也是這樣,順境里傻呵呵過,遇到挫折才開始奮進,荒廢了時間。
4.還有一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去年我離婚買房,很缺錢。但我死活無法開口問我媽要回她欠我的五萬塊錢。我爸媽也不聞不問。於是我帶著哀莫大於心死的狀態,至今沒聯繫他們。我失去了和他們溝通的慾望。
知道這種相處狀態不對,但我無力也無心改變。給你姐姐看吧,老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就是這樣。
我從小也是被我媽媽打大的,還有幾次被她推去池塘要淹死我。我也從小就不跟她親,而且每次做噩夢都是被人推下海要淹死我,她從小就跟我說,她就不該生我下來弄得她現在那麼生氣!而我現在的性格自卑,懦弱,沉默和喜歡偽裝,裝作沒心沒肺的樣子,裝作什麼都不在乎的樣子!並且只要別人一大聲對我說話,我就忍不住的在心裡發抖,害怕,從而厭惡自己!也習慣什麼都自己扛著,無論多麼傷心都喜歡自己一個人躲在角落裡療傷。整個人都沒有安全感,也有些強迫症,也喜歡獨自一人呆在角落裡,對外界有些抗拒,超級討厭和抗拒他人闖入自己所劃定的領域,極為重視自己的個人隱私,自己也很厭惡自己!有很多次都想要如她所願,不該存在於這世界
仔細看了很多遍描述,並沒有發現有可能造成心理問題的地方,畢竟按你的語境只是教育手段上使用了體罰的方式,雖然不可取可是你理解的在我們國家偶爾打罵孩子的現象並不少見。
孩童教養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首先小孩子先天氣質就各不相同,有的好靜斯斯文文,有的頑皮愛哭愛鬧,還有些矛盾型的小小年紀脾氣就可以很怪。這個時候家長的教養方式就尤其重要了。好的教養方式不好說是什麼樣的但是不管怎樣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耐心 ,我始終相信孩子是父母心血澆灌出來的花朵,能開出來什麼取決於你付出的是什麼。
我從小被父親家暴一直到高中。
父母分居。父親在大城市,母親在小城市。
他們說為了我念書好,我留在父親身邊。
我媽不肯離婚,一直說是為了我。
我媽從來只信我爸的話不信我說的話。
初高中時在我爸嘴裡我是個垃圾,寄生蟲,我什麼都挺乖的,就是成績差了些。
我媽也就這麼認為我
美術生,當時年級美術第一也被我爸說畫的都是垃圾。
最後考上二本。我爸說我以後廢了
20歲父母終於離婚,我自己搬出來住,以為能過上好日子了。
父親重組家庭,平時便和媽媽聯繫的多一些,媽媽幾個月來一趟和我住一起。
我媽說話毒舌,認為養兒防老,我剛剛畢業拿著4500的工資在一線城市,時不時跟我說我要給她錢養她。
我有幾隻貓,年前家裡沒人照顧,和媽一起到家,發現貓尿在床上,我媽把我罵的一無是處,揚言說要殺了我的貓,都要扔掉。
年後又出去一趟,本來拜託了熟人照顧貓,後來熟人沒注意,貓又尿在床上,到家已半夜,想起上次我媽的態度,我不敢說,自己翻床墊準備睡了,結果床墊太重出了意外,我摔了一跤,掉了顆門牙。
我反應過來滿地都是血,拿著自己的牙齒哭著找我媽,我媽第一反應,別吵鄰居,然後開始擦地上的血,不準備陪我去醫院。
同樣也是自己有事情不敢和父母說,放大到我已經成年了還是這樣。所以請再思考一下為什麼孩子不敢和父母說自己出事。
我在12歲就想過要死。
我生氣起來有點狂躁,也有點社交恐懼。
我相信我的父母不要總是打擊我而是鼓勵我,我能變得很好。
如果可以解決希望這個孩子有一個美好的童年,不要一直籠罩在陰影下。
推薦閱讀:
※如何不被媽媽暴躁的性格影響同化?
※如何看待微博上的女同性戀出櫃,被其母極力阻攔,並在與一同性戀母親的對話中相互對話過激的事件?
※為什麼家長喜歡說孩子壞話?
※怎麼看待『考駕照才能開車,但是有生殖器官就能當父母』這句話?
※為什麼會不願意和父母聊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