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聲口譯的大神們是怎麼煉成的啊?
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不想以後從事IT行業 ,想以後當翻譯,請教一下那些同聲口譯的大神們是怎麼煉成的啊???
首先,你真的想好要當口譯員了嗎?請看一下這篇文章《澄清公眾對同傳的幾個誤解》http://t.cn/Rh5ey43
接下來是一些口譯員技巧:同傳的黃金法則http://t.cn/Rh5ey41 同傳的自我訓練方法http://t.cn/Rh5ey4u 同傳譯員最喜歡的三類演講者http://t.cn/Rh5ey4r 看看別的口譯員是怎麼工作的吧!在英國法庭做口譯的日子http://t.cn/RhbsHHj 怎樣做好外交口譯工作 http://t.cn/RhbsHHH
關於如何進入翻譯圈的問題及其它http://t.cn/RhbsHHR
口譯員的幾個重要時期http://t.cn/RhbsHHl
最後,推薦一本書,上海德國領事館資深譯員黃霄翎女士《譯家之言》 一書,非常口語化,講了很多跟口譯相關的實戰經驗個人、感悟,雖然作者是德語譯者,但很多經驗其實是相同的。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741123/#!/i!/ckDefault
我在微博或知乎上經常會接獲許多汲汲於學習英語的讀者或粉絲的提問,我通常都會找時間回答他們的問題。其中有好幾位網友強烈表達想要練就一口流利的英語口語,因為他們非常嚮往將來能夠從事同步口譯這份相當高薪的工作。我在三十幾歲時就已開始從事翻譯工作了,我的「雙槍俠」稱號一方面是因我既有能力做筆譯,也有能力做口譯,此外,其實也是指我既做逐步口譯,也做同步口譯。也因為逐步口譯、同步口譯這兩種難度有別的工作我都做得來,所以我利用這個機會略談這兩種口譯的難度差異以及職前的養成訓練。略談這兩種口譯的難度差異以及職前的養成訓練。
第一、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逐步口譯)
逐步口譯多發生在有外賓在場,而需要口譯員把東道主的致詞翻譯出來的場合,此外,news conference(中外記者會)的舉行、政要間的交涉協商、領導們的互訪會晤、商界巨頭間的談判、知名藝人跟粉絲互動、文人的交流座談、專家的經驗傳承分享、學者應邀講學演講等場合,都需要有專人來「搭起溝通的橋樑」, 所以口譯真的是一份「事關重大」的工作啊!
逐步口譯員多半會跟致詞者同時出現,也許可說是要「同台演出」, 差別只在於一前一後的發聲罷了。致詞者在說了幾句話之後,便會停頓下來,等候逐步口譯員立馬的當場口譯。這時口譯員必須即刻忠實並準確地把致詞者方才說過的內容,以不疾不徐的語速翻譯出來,讓在場的聽眾產生「參與感」, 達到「齊聚一堂」的目的與功能。
1983 年第二十八屆 The Asian-Pacific Film Festival(亞太影展)在台北五星級的圓山大飯店舉行,時年三十五歲的我也去參加了這場盛會,只不過我是去擔任逐步口譯的工作,說起來我應該算是逐步口譯界「年輕的老手」, 雖然年紀輕但卻已經驗老到,以下我就來話說當年的大場面吧!
當時大會的開幕式是由中央電影公司(簡稱「中影」)的總經理明驥先生致詞,擔任中翻英逐步口譯的是台灣的一位資深口譯員。在上場前,這位年近六十歲的口譯員,已事先看過明驥總經理的中文演講稿,因此他的英文口譯段落分明、順暢流利,想來應是經過一番充分準備的!
接下來出場的是 1966 至 1973 年間紅遍全球的經典電視影集Mission: Impossible(《虎膽妙算》,又名《碟中諜》)男主角 Peter Graves (1926-2010)(彼得? 格雷夫斯)的演講。我記得1968 年 Mission: Impossible 這齣電視影集最初在台灣電視公司(簡稱「台視」)播映時是被譯為《赴湯蹈火》。 由於《虎膽妙算》這部電視影集實在太轟動了,所以在 1996年還出現了電影版的 Mission: Impossible ,也就是由 Tom Cruise (1962-)( 湯姆 ? 克魯斯)主演的《不可能的任務》, 而這個 film series(電影系列)到去(2015) 年為止已拍了五集,至於還有沒有第六集呢?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在亞太影展這種正式場面,負責英翻中的這位口譯員當然也是已事先看過格雷夫斯先生的英文演講稿,所以他的中文口譯精準、到位。沒想到這位白髮蒼蒼也是年近六十歲的格雷夫斯先生,突然間一時興起,對口譯員說了這樣一句話:「Excuse me, but I』m gonna mention something that was not covered in my prepared speech.」(不好意思,我想要來講一件事,這件事並沒有在我原先已準備好的演講稿裡哦。)。 此時這位口譯員的表情有點錯愕,但畢竟他是口譯界的沙場老將,才剛為明驥總經理做了無瑕的中翻英口譯,接著也為格雷夫斯先生做了稱職的英翻中口譯,加上格雷夫斯先生還禮貌性地知會口譯員說他將要脫稿演出,所以這位資深口譯員依舊從容、沉著地站在一旁聆聽,準備接招。
這時格雷夫斯先生開始脫稿說道:「I remember once I was shootinga movie in Iran, which is famous for its Persian culture...」,說也奇怪,Iran 通常是念 [ ?`r?n ] 或 [ ?`ran ],不過那天格雷夫斯先生硬是把 Iran念成了 [ ɑ?`r?n ]。
這位資深口譯員或許是過於緊張吧,竟做出以下這樣的口譯:「我記得我曾在某個國家打獵,那裡充滿了異國風味……」台下聽眾當中有新加坡來的代表人員,這時其中一位竟大聲地用中文說:「不對,不對!你的翻譯完全不對!」這位星籍代表真是「語出驚人」, 也許我該用「語驚四座」來形容當時的場面更為貼切,這時我跟坐在身旁的恩師趙來奎老師對看了一眼,我們也不敢相信這位資深的口譯員會做出這樣的口譯!順帶一提,趙來奎老師是我就讀軍官外語學校時教過我的老師,英語口語好得很,也是口譯界的老手。格雷夫斯先生脫稿演出的那句話其實應該譯為:「我記得有一次我在伊朗拍片,這個國家以其波斯文化著稱……」動詞 shoot 確實是有「開槍;打獵;拍攝;投籃」等多重字義,這讓我想起有一本 Lynne Truss(琳恩? 特魯斯)所著的書,書名為 Eats, Shoots Leaves: The Zero Tolerance Approach to Punctuation ,書名被譯為《教唆熊貓開槍的『,』:一次學會英文標點符號》, 這個書名既有趣又富深意,因為 shoot 除了可以當動詞來用,也是個名詞哦!
我提及以上這段往事是要指出一個嚴峻的事實:即使是口譯界的箇中老手也會有出糗的時候。如今回想起來,這位資深口譯員犯了逐步口譯的兩個大忌:第一、不可連續擔任兩場口譯,一場是把中文口譯成英文,第二場是把英文口譯成中文。第二、口譯工作最忌工時過長,畢竟人腦不是翻譯機,絕對需要停機休息,而高度的工作壓力更是需要一些時間來緩解。這位口譯員那天早上長時間專註於口譯,以致遇到演講者脫稿演說時讓他應變不及、腦袋一陣空白,才會做出如此荒腔走板的口譯。
以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從事逐步口譯時,時間不宜過長,最好在一個小時內就要交班換手。還有,若是不幸遇到有聽不懂的地方,千萬不可胡亂瞎編故事。最好的做法就是遠離或遮住麥克風,用耳語小聲地請演講者把剛才說過的內容複述一次,這個做法才是一位口譯員的負責任態度,畢竟演講者是一介凡人,難免也會有「口誤」的時候呀!
第二、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同步口譯)
同步口譯(簡稱 S. I.)是比逐步口譯還要難上加難的一份工作,所以工作壓力相對大很多,但是酬勞數字當然會比普通的行業高出許多,可能就是因為目前的市場行情價是一小時有上萬元的進帳,可以日進斗金、迅速致富,所以才會有許多年輕人對同步口譯這份工作趨之若鶩。既然這麼多人有興趣從事這個行業,以下我就來把這份工作的細節再多做些介紹。
我先從每四年舉行一次的美國總統大選說起吧,總統候選人總是會來一場 presidential debate(總統辯論會),四年才舉行一次的美國總統辯論會(通常會辦三場), 往往會有電視台除了衛星連線、現場實況轉播,還會聘請同步口譯員來做即時的口譯。這裡說的「即時」, 恐怕還不足以適切說明同步口譯的「時間迫切性」, 同步口譯員通常是以兩人為一組,每人上場「發聲」的時間約是十五至三十分鐘就必須交班換手,至於下場「休息」的同組口譯員也不得閒,他必須還是繼續仔細聆聽演講者的所有內容,以便再度交班上場時才不會在狀況外。換句話說,上場的口譯員必須格外專心,另一位下場休息的口譯員還是不能完全放下心來專心休息。再者,既然是兩個人一組,兩人就要互相照應對方,特別是演講者在提到數字、金額、年份時,更是要寫在小紙條上,馬上遞給同組的口譯員,唯有這樣互助合作、再三確認,才能把同步口譯這份高難度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
不過,同步口譯要做到百分百至善至美是不太可能的,一位稱職的同步口譯員若是能把演講者的內容有翻譯到 80% 的地步,已屬上乘。換句話說,同步口譯翻譯的準確性,無法做到像交替口譯那樣精準。主要的原因是逐步口譯員若是遇到沒有聽清楚的地方,是有機會可以就在當下請演講者複述一次的,但是同步口譯員可就不能去打斷說話者的發言了。
如果你想成為同步口譯員,請參考我過去的學習方法:
第一、大量「閱」與「讀」: 特別是一定要「閱」與「讀」英文報紙,新聞 news 來自於北 n 東 e 西w 南 s 各個面向,新聞英文中的議題包羅萬象、應有盡有,而且有許多太陽底下的新鮮事都會「報」給你知,你可以學會各種領域裡的實用單字。利用英文報紙做大量「 閱」與「讀」的練習, 不但經濟實惠又便宜, 而且投資報酬率最高!
第二、立體翻譯:聽電視的中文新聞播報時,就開口練習把聽到
的中文,練習口譯為英文。同理,轉檯轉到 CNN 英語新聞台,由於你可以在此頻道聽到各種腔調的英語新聞,正好可以拿來練習口譯為中文。做同步口譯要有一個心理準備,如果你遇到說得一口字正腔圓美語的演講者,那真是前世修來的福,但其實真正在從事同步口譯時,經常會有機會聽到「字不正、腔不圓」的講者讓你緊張、緊張、再緊張,所以平日就該抓住機會去學會聽懂講得不是很道地的英語以備不時之需。
第三、平面練習口譯:收看電視的中文連續劇時,可以藉機練習
把聽到的中文對白,以英語詮釋出來。走在街上,或是搭乘捷運、公車時,看到招牌、標語、廣告,也都可以試著練習翻譯,若實在不知該怎麼翻譯,別忘了你是生長在 The Internet is at your fingertips. 的時代,滑滑手機,就找得到答案,每日都可以為你製造出驚喜!
我從十八歲開始從頭學英文,驀然回首,屈指一算,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已經學了五十年的英文了。我深刻感覺學英文的過程猶如爬山,山有多高不是問題,問題是你自己到底想不想爬上去。我們的敵人不是「沒時間」, 是我們自己肯不肯找出時間「去爬山」。 在一步一步 、 一天一天往上爬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以「意志力」對抗「 阻力」, 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訴自己絕對不可以放棄,不斷地戰勝自己的惰性,才有攻頂成功的一天。
不到一周時間收穫了好多贊,感謝大家!趁著周末休息加油再寫一點,順便改改前面的錯別字。有對口譯專業和行業感興趣的朋友發評論或私信提一些具體的問題,可能對就業的關注更多一些,如果有時間的話我會盡量詳細回復,或者大家可以看看修改後的答案是否能解答之。最後我在按贊的人里隱隱約約看到了學弟妹,喂你們還有一兩周要交論文了還在刷知乎真的好咩?!!
———————————————————————————————————————————
去年從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口譯專業畢業,我們專業也就是大家通常說的同傳或者會議口譯。畢業以後留在英國做自由譯者(freelancer)快一年了,最近被一家還不錯的公司招安成了專職翻譯(in-house)。我不是同傳大神,離學長姐們差好多,但是可以結合兩年的研究生學習和快一年的工作經歷試著從同聲翻譯的專業訓練和職業技能培養方面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答案可能比較長,先定個大綱出來,然後抽時間慢慢答完吧,對口譯有興趣的同學如果覺得回答有點幫助啟發,就請賞個贊啦,謝謝!
專業訓練:
入門之前:什麼樣的人可以做同傳?
感受同傳:視譯,分腦,跟讀練習(shadowing)
同傳課上學什麼
自我訓練—譯出語監聽和學習日記(output monitoring and learning log)
自我訓練—數字練習
自我訓練—行業知識積累和會議準備
職業技能:
模擬會議:三重標準看同傳,
職業發展課:從課堂到市場
真正的翻譯市場長什麼樣
-----------------------------------------------------
入門之前:什麼樣的人可以做同傳?
不太了解口譯行業的大眾,可能一聽到同傳就覺得高大上,不可避免有些神化和盲目膜拜,當然也有曲解和誤區(聽到最多的可能就是掉頭髮吧,其實,我們大家的頭髮都還在)。好同傳不是天生的。其實國內外同傳專業的入門要求(entry requirements)並非高不可攀,語言當然是最硬性的條件,除此之外,最好能有廣博的知識積累,要勤學好學,擅於吸收歸納行業知識,心理素質要好,可以在高壓力下工作,(短期)記憶力好、反應快可以加分,但不是必要條件。上面提到的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後天練習和培養獲得的。在研究生入學的第一節課上,我們可愛的福來德老師問大家,做同傳是靠天分還是靠勤奮,答案當然很明確,靠勤奮。如果一個人從小成長於雙語環境,博覽群書,記憶超群,聰明機靈,心理素質好抗壓能力強,那麼選擇做同傳肯定有巨大優勢,但如果不加之技巧訓練,不積累行業知識,不持續提高語言能力,也不一定就能成為優秀的同傳譯員。
通過三個小練習可以體驗一下做同傳是什麼感覺。首先隨便拿一份英文報紙,不用太難,China Daily或者Guardian,Daily Telegraph都可以,隨便找一篇幾百詞的文章,先大致看一遍了解一下大意,然後從第一行開始,邊看邊做英中口譯吧。你可以適當放慢閱讀速度,但是語速要跟上閱讀速度,盡量保持平穩的語流,看一看能翻出多少,還有就是翻完之後回想起來,是否能理解文章內容。這個練習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視譯。
第二個練習是準備一個中文演講的音頻,不用太長,兩三分鐘就可以,然後列印出一篇古詩詞,比如長恨歌或者桃花源記,然後戴上耳機播放音頻,聽音頻的同時大聲朗讀古詩詞,然後音頻播放結束後,看看自己能否複述出剛剛音頻中中文演講的要點大意。這個邊聽邊理解記憶同時還要出聲朗讀無關詩詞的過程,就是一個精力分配的過程,被我們的老師稱為分腦。
第三個練習中英文都可以,還是找一段不長的中英文音頻,以演講之類的最佳,我們也會用到新聞聯播,然後在播放的時候跟讀,大概落後音頻內容3-5秒或者一兩個意群,跟讀10分鐘左右。注意不要機械地跟讀,最好可以邊跟邊理解音頻內容。這就是著名的跟讀練習,shadowing。
這三個練習雖然形式不同,但是都涉及到一個精力分配的問題。在同傳的時候,譯員一方面要輸入信息,理解信息,另一方面要組織語言,輸出語言,然後在輸出語言的同時,大腦已經開始捕捉和處理下一段信息,簡言之,就是邊聽邊說,這個過程就涉及到怎樣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腦力和精力。
分腦練習其實我們不常做,它的作用是幫助學生感受注意力精力的分配,同時發現自己在處理信息時的強弱項。我們在做分腦練習的時候會進行錄音,然後回放自己剛剛的朗誦,這時候就可以觀察自己擅長做什麼,如果你對剛剛音頻的內容理解全面到位,記得80%左右的信息,但是朗讀不清晰,語流不順暢,會磕磕巴巴,或者朗讀速度很慢,那麼有可能你捕捉處理信息的能力強,但是語言組織和輸出要下功夫;反之則亦然。理解了自己的強弱項,在練習的時候就可以重點加強弱項,同時鞏固強項,以期達到一個平衡。
shadowing跟讀練習在我們的日常練習中是用來熱身找感覺的,我們平時自己練習或者上課開始的時候,會先做十分鐘左右shadowing,一般跟新聞聯播就可以,因為吐字清晰,速度均勻,warm up一下,相當於告訴大腦,準備好哦,要開始了。不建議多做,因為多做對翻譯的幫助也不大。當然跟讀還有一些作用,比如訓練譯員對輸出語言速度的把握,不論演講人怎麼樣快慢,最理想的狀態是做到如影隨形,只落後演講內容一兩個意群;還有就是跟讀好的英文演講可以糾正發音,模仿語音語調,錄下自己的跟讀挑毛病磨口音。
視譯練習的狀態已經很接近同傳了,只不過視譯的input是視覺的,同傳的input是聽覺或者聽覺加視覺(有時候好心的講者或主辦方會在會議馬上開始前賞你一份講稿,有時候可以提前拿到講者的PPT,同時同傳也可以俯瞰會場,關注講者動態,所以說PPT、講稿還有會場的實際情況也是翻譯時輸入信息的一部分)。視譯是很好的同傳練習,我們到二年級時候已經不上視譯課了,但是平時練習的時候還是習慣做做視譯,有時候課堂練習也會做。視譯練習的缺點是input速度由自己掌握(但真正同傳時候譯員是比較被動的),視譯練習錄音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譯出語質量,有意識地改正一些不好的表達習慣。
同傳課上學什麼
(剛好有些知友問同傳拿什麼做練習資料,UN資料?還是新聞?)
同傳課的內容簡而言之,就是真實會議是怎麼樣的,我們就會學什麼練什麼,只不過會重點強調技巧習得,老師會對大家的表現做點評分析。
我們研一第一學期開設視譯課為同傳做準備,第二學期開始同傳課。研一期末考試涉及到Pathway選擇,只有口譯各門考試及格二年級才可以繼續學習口譯課程(筆譯方向亦如是)。二年級的同傳課形式和一年級同傳課沒太大區別,只是加強了難度強度,比如:演講題材更難,練習時間變長,講者語速更快,有時還會有口音挑戰。
同傳課時長三個小時,中間有一次休息,帶課老師以紐卡自己的口譯老師為主,每學期還會請已經畢業並且在市場上做得很好的譯員學長姐來給我們帶幾周課,他們會帶來最新的市場動向,最前沿的行業會議資料,並且可以根據自己從業的實際情況對我們進行指導,還會就求職和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意見指導,而且畢業的學長姐有在歐洲的(德國),在英國本地的(倫敦為主),也有從國內(上海)請來的,所以總有一款適合你。
下面講講一節同傳課的具體流程吧,我們一節同傳課的學生十個人左右,一位老師,在同傳教室上課,有專門的儀器設備,也就是同傳箱,同傳箱包圍教室一圈,每個人基本都可以分到一個同傳箱,同傳箱的設備設施和真實同傳會議的是一模一樣的(可能還會比實際會議更豪華一些),箱子里有錄音錄像設備,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在老師的「監控」之中。剛一上課會先做點小練習,比如shadowing或者簡單的小演講,用老師的話來說就是熱身醒腦,shadowing前面提過會用新聞聯播,小演講題材各異,有老師們自己錄的,比如《自然科學教室》系列,內容是雪球為什麼會越滾越大之類的popular science,也有老師自己攢的一些會議音頻視頻,比如大連達沃斯論壇的嘉賓演講,馬英九還是台北市市長的時候談到要打造數字化台北,還有TED的一些演講。熱身練習時間不長,一般10-15分鐘左右,做完以後大家會從箱子里出來坐到教室正中間,老師會對剛剛大家的表現簡單點評一兩句,有時候也會回放錄像,大家一起看看同學有什麼做得好和不到位的地方。然後就開始做大練習,每周同傳課之前,老師會通知我們一個主題,還有簡單性的描述和幾個關鍵詞,這就和在真實世界一樣,一場會議的譯者可以先得知自己要翻的會議屬於哪個行業和領域,事先要做準備功課。不過坑學生的是,老師給我們的主題和關鍵詞往往非常籠統概括,比如中國經濟發展,比如IT,比如新能源,比如知識產權,常常大家辛辛苦苦準備的資料,到上課時候才發現連擦邊球都打不上。不過這個過程可以學到很多知識,還能積累很多專業性辭彙。課堂大練習一般在半個小時左右,也就是說要一直翻完一段半個小時左右的演講,這個和真實工作也很類似,因為一場會一個語項一般是兩個譯者,兩個譯者一人20或30分鐘一輪換。翻完之後我們就出來聽老師講課,老師會說剛剛那個演講對於譯員的難點在哪裡,有什麼比較好的處理解決方法,類似的挑戰還有什麼什麼,那麼應對技巧該如何如何,然後就會在大屏幕放我們剛剛翻譯時的錄像,基本每一個人都要看,不會全部看完,但是開頭中間和結尾都會挑幾分鐘出來,大家一邊看一邊討論,互相學習,老師也會指出:XXX,你的一個主要問題是語速不均,時快時慢啦,XXX你的「呃」,「啊」太多「,或者這次感覺很好,要記住這種感覺之類的。點評完以後會休息片刻,再回到課堂又是一個大練習,有時候和上半截課的語向一樣(英翻中),有時候也會練習中翻英,然後再逐一點評。
光這麼描述可能會覺得有些無聊,但是我們上課是很有意思的,因為大家精神高度集中緊張,翻譯的時候又非常燒腦,所以覺得時間過得飛快,三個小時一下就過去了。快下課的時候老師會讓大家把今天上課的錄像拷貝一份回去,然後到下次上課之前的任務就是詳細分析自己課上的表現,有哪些問題不足,思考改進方法,有針對性加強練習,同時準備下節課的資料,積累背景知識。
我們練習的資料基本以會議資料為主,別人開什麼會,我們就練習翻譯什麼,也會採用一些TED演講,然後每周上課也會有一個技巧主題,大練習的設計是以訓練這個技巧為主。比如同傳中的數字練習,我們也許就會做經濟相關的練習,記憶中好像是高盛一個分析師講經濟危機之後的股市情況,大量各式各樣的數字+單位、百分比還有時間,單獨翻可能不難,組合在一起也會繞不過來;比如有節課我們要練習氣氛活躍的會議的同傳,因為有很多跨國公司的年會或者產品發布會,演講人的風格可能就比較跳脫活潑,那麼譯員的tone也要和講者保持一致,呼喊的時候怎麼翻,講笑話怎麼翻,人家要high翻全場,我們在箱子里也要手舞足蹈,當時的練習資料就是美國一位脫口秀名人在一家美國公司年會上作為嘉賓的研究,還有Red Hat紅帽公司年會CEO的演講,總之就是各種起來嗨;再比如練習使用連接詞,強調譯出語要保持邏輯性,要提煉取捨,那麼練習的材料就是充滿長難句的演講。
少年,我正在向著和你完全相反的方向走著。
來拉個板凳嘮五塊錢的,包你放棄做翻譯的想法。
挖好坑明天起來更。嗯。
------------------------------我是等理髮時候的分割線----------------------------
本來說好的早上起來更,結果睜眼了就忙活到現在,就先寫個概要,回去了上例子和數據:
1. 翻譯行業的屬性
2. 口譯行業目前在國內的市場
3. 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答主本人是熱愛翻譯行業的,但是在畢業後找工作的過程中深深的感受到了這個世界對一個籍籍無名的小翻譯的惡意。這個行業是適合某類性格人群的,而不是單看語言天賦。
我去剪頭了,一會繼續。
----------------------------剪完頭髮回來的分割線-------------------------------------
回來了,先亮觀點:翻譯就想山口山裡的縫紉和捕魚一類的生活技能,除非你點到很高,不然還是當好法師/獵人/盜賊比較靠譜(為啥我寫了這仨職業…都是親兒子吧)。而且,生活技能點起來成本是很高的…
分點來答,以下均屬個人觀點,不排除有未發現的新世界的可能。
並,以下言論均建立在入門級的基礎上,大神們請輕拍。
1. 翻譯行業的屬性
我在拍胸脯保證題主放棄翻譯的幾個條件里沒有提到語言天賦(不知道有人注意到沒有),是因為這個行業的語言天賦要求並不高(當然天賦高是更好的)。
翻譯行業更多考驗的是一個人的綜合知識面、思考問題的方式、和人交往的意願以及隨之而來的動力等等。舉例:研究生階段有英語和西語都是母語級別的同學,但是他不擅於和人交流,因此學的非常痛苦。
所以這就產生了一千個翻譯有一千種特點這麼一個特性,類似於山口山裡把布甲製作和皮甲製作分開並且互不干涉(當然這個不適用於在校期間)。這就產生了一個本質的問題:市場需不需要你這個方面的翻譯人才?怎麼才能讓市場接納你?(至今自己未解,所以加粗以示重要性,但不作論述)
我相信國內外的市場都是充分的,而且是有很大作為空間的,題主的計算機行業更是在全球如日中天席捲美國西海岸。但是我們有第二個問題。
2. 口譯行業目前在國內的市場
先說國內口譯市場,國外市場完全不同不作評論。思考了一下筆譯市場,覺得水太深還是不要瞎說比較好。
我們國家位於東亞,可以照著下圖搜一下周邊國家使用的語言。
明白我啥意思了吧?基本上沒有英語(印度勉強算吧)。加上我國近代史和government的方針政策,我國在對外交往方面其實是非常有限的(當然近些年有所改變)。
例子:
在華外國人少、比例低
一方面,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截止2010年11月,59.4萬名外籍人員人居住在中國境內,佔中國人口的0.04%,遠低於歐美髮達國家的平均10-15%,亞洲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平均2-3%。另一方面,在華外國人人數超過10萬的國家只有韓國,城市僅有上海、北京和廣州。外國人社區開始顯現並正在成長。中國在海外的僑胞已逾6000萬,分布在198個國家和地區。除東南亞等傳統僑胞聚居地外,美洲、歐洲、非洲一些國家成為僑胞新聚居地。在一些歐美國家,外籍華人已成為當地第一大少數民族,華僑華人10萬以上的城市達60個。
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5)
我舉出移民的數據因為題主提到口譯的領域,而這批人是口譯服務的主要消費群體。加上每年在國內開辦的國際性會議(其實並沒有很多),總的市場份額是很小的,是不能滿足每年從英國四大校(巴斯紐卡利茲威敏)和美國蒙特雷、巴黎高翻以及北外上外西外等等一票學校瓜分的。
題主可能回想」那我不做國際性會議,先從小會開始做起好了」。抱歉題主,還是一盆冷水,學這行的學生都不是死人,我們都在努力的每天去找實現自己專業的機會。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讓我不得不退出這場競爭的理由:惡性競爭。
不知道題主聽說過做一場會議口譯一天二百的沒。我是聽過,然後我扭頭就走了。走之前看到還有很多人在排著隊要去做。
這個價格太讓人寒心了好么。從此對國內口譯市場不抱太大希望。
3. 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觀點:人力翻譯總有被機器取代的一天。
機器翻譯和機器學習已經是利茲語言學博士們主要的研究方向(我接觸過的)。非特異性語音識別在被微軟研究院等一幫大牛一日千里的研究著(請看Cortana),而特異性語音識別現在市場上已經有了成熟的商業軟體:Dragon NaturallySpeaking (可能需翻牆) 或 Dragon NaturallySpeaking_百度百科
該軟體已經被廣泛運用在實時字幕製作上。
至於機翻軟體就更多了,不一一列舉(請把有道和金山排除出去)。我自己在用memoQ連接Google translation的付費服務,大概30刀一百萬字元的樣子(最近沒用忘記了)。
總結:
翻譯行業:1. 國內市場不好。2. 收入遠低於應有的回報。3. 人工智慧會快速佔領這一行業。
但是作為一個副職,翻譯是極為理想的。你的閱讀量和水平能出現幾何式的爆炸增長,全世界通行無阻,各語言向英語的機翻已經相當成熟等等優勢立刻能讓你拉開和同齡人的差距。
不管怎麼說,少年,追求自己的夢想才是最重要的,不要管別人怎麼說。想好了就去做,失敗了也還有機會。
祝夢想成真。共勉。
其實我和題主本人一樣,作為一個英語專業的學生,一直以來,都有個當同傳的夢想。
很多人都覺得同傳這個職業聽起來又酷掙錢又多,事實也的確如此。但是同傳的高貴與高薪背後要付出的,卻是無法想像的刻苦與努力。
我現在也只是在這條路上奮鬥的大學生,沒有成為同傳的具體經驗可以分享。但是要想成為同傳,聽力和口語的基本功是必備條件,針對聽力和口語的訓練,我還是有一些可以和題主分享的經驗。
【 首針對聽力的提升,有3個主要方法。】
1、提升閱讀能力
為什麼要在說聽力的時候去談閱讀的問題?因為閱讀是你去擺脫中文,去讓自己直接通過英文去學習的重要途徑。提升閱讀的途徑的話,方式主要就是大量的去閱讀英文媒介,同時去避免使用中文媒介獲取信息。BBC news 不用翻牆就能用很方便,Huffington Post、Medium內容豐富也是不錯的選擇,Quora相當於英文的知乎內容也很豐富。
2、聽新聞
聞的語速適中,而且內容豐富,BBC新聞、CNN、Fox news包括天朝的CCTV英文頻道都是很好的學習資源,而且部分有的還有相應的英文字母,相對會更方便學習。podcast這個APP也很不錯,可以在上面找到我上面所說的這些資源,還有些其他有趣的頻道,可以調節一下。
3、聽英劇、美劇
聽英美劇的話,把開始建議去聽比較日常用語的一些劇《摩登家庭》《破產姐妹》還有《初來乍到》這樣的短小、有趣還不難的比較適合剛開始。以後的話可以自行去選擇比較難的,感興趣的。剛開始先去看一遍了解大概,注意不要看中文字幕,可以有英文字幕,然後選擇自己喜歡的或者是比較適合練習的部分,去對著英文字幕精聽,最後完全去拋棄字幕去精聽。邊聽邊說,配合食用學習效果更佳。
【其次針對口語,前後有3個步驟】
A.從模仿開始,是最好的方法。
仿什麼?
1、新聞
BBC、VOA等實際上都是很好的模仿素材,可以將裡面的新聞下載下來反覆的去跟著說。
2、英劇美劇
英美劇的難度大多是參差不齊的,美劇模仿入門我建議是《摩登家庭》和經典的《老友記》,進階的話推薦《南方公園》和《迷失》,至於英劇很多人都會推薦《唐頓》,我還比較推薦《IT狂人》,難度比較高的話《空王冠》,莎翁劇本改編,長難句比較多。
B.模仿之外,我們要了解外國的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的理解和認識是說好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去養成英文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
讀什麼?
1、閱讀各種英文媒介
選擇有太多,依然推薦Medium和Huffington,大家自行選擇合適的就好。
2、使用Quora
就是英文的知乎,通過閱讀Quora可以了解到目前大家都在討論什麼觀點又是如何的。
3、脫口秀
歐美的脫口秀節目很多類型也有很多,包括政治類、娛樂類等,多去看一下可以加強對時事的關注和觀點的認知,當然比單純閱讀有意思很多。比如以前的《囧司徒每日秀》現在的《吉米今夜秀》《吉米雞毛秀》《艾倫秀》等等。
C.模仿到了一定程度並且已經了解文化背景,就可以進行最核心的輸出了。
輸出,也就是我們去說的過程,與人接觸深入的交流,加強自己的自信心,敢說,多說。
去哪兒說?
1、去英語角
雖然我並不喜歡英語角,因為大多數時候老外都太過搶手,有一些基本也是去撩妹的,但是至少是一個大家說的環境,還是有幫助的。
2、藉助DAKA
這個APP就像是一個線上的英語角,上面有很多當下和時事結合密切的話題,有興趣的話可以通過語音去發表自己的觀點參與討論,這樣一來不僅鍛煉了口語,也有助於英語思維的養成,對成為同傳也是很有幫助的。
3、利用有利條件
有條件的就利用好身邊的歪果仁或是口語大神,把握機會多和他們切磋交流,也是提升口語的好機會。
總結起來,聽力和口語的訓練都貴在堅持,也要想辦法讓形式變得多樣有趣,使用一些app也是不錯的選擇。
希望題主能鞏固基本功,有朝一日實現願望成為一名同傳。
這僅是自己的一點點經驗,還達不到同傳大牛的級別,需要繼續努力,語言的應用能力和知識儲備也要提高。英語本來並不是我的強項,我是陰差陽錯念了英語專業的本科,考了口譯專業的碩士,讀了翻譯專業的博士,當初也沒想到這條路就這麼稀里糊塗地走到了今天。
口譯最重要的是聽和說,我在讀書的這些年也一直做兼職口語老師。我覺得聽說不分家,要一起提高。口譯對於聽力的要求比較高,不是大概能聽懂就行,而是要求百分之一百聽懂。所以,首先就是聽力要好。我剛進入大學的時候,聽力很不好,因為我家那邊高考不考聽力,自己當時也沒有提高這方面的意識,只是一味地追求語法、應試能力等。
所以讀大一的時候,聽力課一團糟。剛開始,我也試了很多方法,聽新聞、練習題……但我發現效果並不好,直到後來,因為要考專四,第一題是dictation,就是聽寫,為了保證這道題能得高分,我開始練習精聽(和題主補充的一樣),把聽到的每一個詞都寫下來,從簡到難(VOA 慢速-VOA 常速-BBC新聞……),每天早上6點15起床,先練習兩篇精聽(大約40分鐘),再去洗漱吃早飯。到第二年考專四的時候,聽寫基本標點符號都是正確的,聽力不知不覺也提高了。我意識到了精聽的重要性,所以此後的幾年(一直到研一),雷打不動,每天都練習精聽。
想要提高聽力基礎,總結一句話就是:精聽為主,泛聽為輔(泛聽的材料一定要廣,美劇、英劇、新聞、TED、公開課……接觸各國的口音,了解各領域的知識)。
聽力基礎打紮實之後,口譯的第二步,練習筆記與腦記的配合。一個好的翻譯應該是七分腦記,三分筆記,筆記只是一個配合和提示。關於筆記,有很多體系的符號,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比如:我的入門書籍是林超倫的實戰口譯(http://www.amazon.cn/實戰口譯-林超倫/dp/B0043ETKRS/ref=sr_1_1?ie=UTF8qid=1438358411sr=8-1keywords=實戰口譯)。我的筆記法受到這本書的影響比較大,後來結合自己的一些習慣,就形成了自己的筆記系統。剛開始覺得配合不好,可以邊做視譯,邊做筆記,主要是練習熟悉筆記符號。之後就可以邊聽邊記正常練習了。
和這兩步同時進行的是口語練習。我覺得任何語言,想要輸出,一定要先有輸入,這裡的輸入可以通過聽力、閱讀、語法、寫作等來積累,一定要有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輸出。我在前文提高過,讀高中時基本不重視聽說,所以這兩塊對我來說,是弱項。我在大一用了一個暑假,每天練習5個小時的口語,就是不停地說,找同伴一起說(從topic開始,到debate結束),沒人和我練,我就自己說,看見什麼說什麼,不會就查,查了記住接著說。三個月之後,口語基本比較流利了。但是,口語好和做口譯是兩回事。我從大三開始接觸口譯的,一開始並不知道怎麼翻,所以也背誦了一些資料(包括:上海中級口譯教程和高級口譯教程兩本書中的一些句子),算是積累了一些,讀研的時候背誦了近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各種領導人的發言講話,因為我的口譯方向比較偏重經濟政治文化外交,所以我練習的重點也在這些方面。後來上課接受了正式的訓練,加上老師的指點,發現要學會起句,中英文都是,想說出漂亮流暢的句子,起句很重要,要熟悉一些句式和說法。
口譯是門 「手藝」,需要大量大量的練習。在準備CATTI二級口譯考試的那段時間,我和小夥伴們一起練習了很多的材料。有視頻音頻就一起聽,聽完翻譯,然後彼此校對,拿著transcript一個詞一個詞對著看。如果是文本資料,就一個念,其餘人翻。下圖是我練習過的部分資料,不算文本的(文本的摞起來有本字典厚)。
翻譯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在學校再怎麼學,也很難完美應對外面千變萬化的會。與在學校練習相比,更重要的是去社會實踐。我是研一的時候開始去校外找實習的,剛開始沒有經驗,就從最基礎的展會翻譯、陪同做起,積累行業辭彙,專業知識,熟悉翻譯的流程,會遇到哪些情況。雖然價格很低也比較辛苦,但是有時會遇上很好的顧客,在日後需要交傳甚至同傳的時候都會再次合作。我後來有機會做交傳和同傳也都是靠之前做展會和陪同積累的一些客戶資源。所以說,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驗,什麼事不要總覺得都是徒勞,很多時候都是徒勞一時,贏得餘生。
都說現在翻譯行業不景氣了,一方面是市場魚龍混雜,另一方面是機器翻譯,互聯網+雲翻譯將要代替人工翻譯(這是目前爭議還蠻大的),昨天我看微博還說,三款互聯網翻譯產品同時上線。可見,發展確實迅猛。
就目前來說,北上廣深每年還是有很多的會是需要同傳的。我現在還不是什麼同傳達人,練習量可能也沒有一萬個小時,讀博期間希望能繼續朝這個方向努力,理論實踐不分家。
其實,翻譯最難的一點在於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接觸新領域,認識新的人,但我覺得,這正是這個行業的魅力所在。
以上。
微信公眾號:doctorrabbit1990 (與各位口譯愛好者、英語考研黨、考博黨、法語學習者分享交流經驗,共同進步)
http://weixin.qq.com/r/vkjfx-3ET6Awrbmk9x2s (二維碼自動識別)
贊同 @Vanitas Omnia 的答案,雖然我正走在做翻譯的路上hhh
同傳是非常複雜的,對腦力和體力要求很高的工作。而且圈子小,要求高,半路出家要進入業界很難。出國讀紐卡或者蒙特雷的碩士,其中一半也是為了要師長和學姐學長的人脈。
沒有什麼好修煉不修煉的,這種看圈子的工作自己一個人瞎學實在是很虧,中端市場競爭大,高端市場難進,低端市場魚龍混雜,要在中低端混不如不要做這個活。
在國內念高翻,北外上外廣外都可以。給學校背背書,在中國大陸,上外高翻是唯一一所同傳專業受AIIC認證的高校。大陸外,還包括台灣的幾所大學。
如果想在內地發展,走口譯這條路,無論如何先考個MTI吧。上外CI今年報考人150,錄取最多10個。錄取率雖然低,但萬里長征第一步,考上了再說。
北外和廣外沒去考就不了解了,應該難度差不多吧……
給體主加油~
作為中德英三語同聲傳譯專業的學生,我來簡單給你描述一下這個專業。
當然,我是根據我在德國讀書的經驗來講的,可能其他的學校(比如蒙特雷,巴黎高翻)有些不同,但我相信,有一些東西是相通的。
1 大量的練習
不斷的讓大腦習慣同聲傳譯的節奏是非常重要的。這裡的練習並不單單指翻譯練習,還包括shadowing,精聽,快速反應回答問題等等。科學的訓練方法可以事半功倍的是大腦能夠更加迅速的反應,分析,處理來自語言的意義及目的,並更加迅捷的組織語言,清晰的表達。
2 聲音訓練
同聲傳譯是一門聲音的藝術,要讓聽眾有更加舒適的聽覺感受,需要譯員們不斷加強語音語調和氣息練習。不要以為口譯只要翻對了就可以,保證聲音的舒適度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3 信息收集與整理
對於每個話題範圍內知識的了解對於翻譯效果至關重要,這裡的準備包括專有名詞,縮寫,系統知識等等。
4 整理與反思的能力
在做每一場會下來之後進行辭彙的梳理和信息的整合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完美的同傳,只有不斷的努力和超越。
5 與人交往的能力
在德國,同聲傳譯有很多是自由職業者,人脈的拓展以為著賺錢機會的增多,因此,與客戶保持良好的聯繫,在同事中保有良好的口碑都是對於取得更多工作機會非常重要的。
這上面的5個方面是基本功,也是入學考試測評的幾個基本方面,還有比如語言的表達能力,嗓音條件,抗壓能力,反應能力,也都是不可或缺的。
總結一下,對於同聲傳譯,語言只是一個方面,技術也不能忽視。對於健康來說,這份工作本身沒有對身體的直接傷害,但是譯員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這對於身體也是一個挑戰,所以平時的鍛煉就是不可缺少的,最好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
最後,同傳也是一門很有趣的職業,高薪且新鮮感十足。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
我再來補充一下這個問題。
最近收到很多私信,大多是關於入行/發展方向的,我在這裡把我看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也能夠幫助到你們。
一類群體是還在上本科,或者高考完正要去上大學的學生,那麼你其實可以不必過早的考慮這個問題。在大一,大二可以打牢基礎,包括語音,語法,概況等。有很多人在這期間也意識到,語言並不是想學的東西,開始著手改變方向。
如果你意已決,一定要走翻譯這條路,那麼在剛上本科的兩年要比別人更加努力的打好基礎,因為作為翻譯,特別是口譯,我們一張嘴別人就在挑毛病,不誇張的說,我們說的話就是我們的名片。基礎不好,口音重,語法錯誤多,對一個翻譯來說都是致命的。在打好了基礎之後可以找一些翻譯實踐,至於所謂的入行往往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急是急不來的,因為人脈的積攢就需要一個過程。
我從來不覺得翻譯(包括同傳)是一個能夠賺大錢的職業,因為付出的辛苦並不比任何一個做辦公室的職業少,壓力就更加大得多了。但這份職業能夠不斷的豐富我們的閱歷和眼界,讓我們隨時隨地的充實自己。我想,這可能是很多職業都無法比擬的吧。
還有一類是現在在從事別的職業,那麼你具備了很多翻譯系學生不一定具備的優勢。你之前的從業經驗讓你能夠更好的理解一些專業領域的東西。而且,你工作中積攢的人脈也可能成為將來潛在的客戶源。但是,可能很多人語言的不如以前流利,要重新惡補一下語法。
至於我自己的發展軌跡,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我並不是很聰明的人,可能只是運氣稍好。
我當時被保送到了一所國內還不錯的綜合性大學,學習德語,後來也沒有找到什麼除了語言之外很感興趣的東西,就一直學下去,在交流的時候有了個機會,通過一所學校的碩士錄取考試可以繼續學習,就繼續學習同聲傳譯。在德國,像我一樣很年輕的同傳學生(中/德)很少,很多人是在別的領域工作一段時間轉行來做翻譯的。
最後再說一下最近幾年都比較熱的翻譯考試(CATTI),我以前也考過,但是當時沒有德語,我就考的中英,也去上過培訓課,收穫是有的,但是沒有我想像中的大。我當時也並不知道,一個翻譯考試並不能代表翻譯水平,也並不是評判翻譯好壞的標準。所以我的態度是,試可以考,但是基本功不能忘,考過了高興一陣就可以了,不能自滿。沒考過更好,正好讓自己更加努力。
再祝好
君年大神的成長經歷的汗水遠比你想的還要多,見過很多厲害的同傳,光鮮的外表下,他們都有一顆堅持的心。同傳最厲害的還是北外高翻,我這有高翻院的直播,其中有高翻院副院長姚斌的,第一個可以看回放,第二個十二月份的直播,時間已經標註,名額有限,可以提前領課。每個努力的人都在前往大神的路上,是否可以到達終點,在於你的堅持。
預祝成功!
2017年11月CATTI二級/三級口譯衝刺點睛-北外網課
新上直播課程(12月5-12月28號直播):
課程地址:口譯大咖揭秘CATTI備考攻略-北外網課
課程內容:
口譯入門必備攻略
直播時間:12月5日 19:00-21:00 主講老師:雷中華(MTI教育中心辦公室主任,北京外國語大學同聲傳譯碩士)
CATTI跨級黃金法則
直播時間:12月20日 19:00-21:00 主講老師:沈燕雯
解鎖口譯進階技巧
直播時間:12月28日 19:00-21:00 主講老師:姚斌(北外高翻副院長)
小北在知乎會不斷推出北外的免費資源,希望可以幫到更多的人。
更新下:本來我在某答案下有評論,今天發現被刪了…只能佩服截了圖的自己
正文:
有些英語和口譯的愛好者朋友們覺得同傳都是大神級人物,提起來就會不禁星星眼。但我想打破他們的這個信仰。
其實同傳只是個相對不那麼容易的職業,其中有大神,但也少。尤其是在知乎上,更少。整個中國能真正稱得上同傳的(指一直穩定接同傳會的口譯)可能也就300來人(沒統計過,估計的),自由職業的也就200多人吧。其中大部分可以說是「主力級」的,也就是實力比較過硬,業務也比較多的。至於說到「大神級」,感覺怎麼也得算到AIIC會員或至少業內馳名這種程度的譯員頭上。在知乎上,確實有些主力級的同傳,他們不少分享的內容也是很有價值的,但真要說大神級,確實比較缺乏,就算偶有幾人,好像也不經常更新的(我認識的上海譯員中)。還有些我認識的大神級,並不玩知乎……有一位老師比較喜歡旅遊和體驗各地風俗,另一位甚至喜歡看國內家庭倫理劇……
而知乎上在口譯話題里活躍的,主要有幾種:第一種就是主力級譯員,就像我說的他們貢獻了挺多有用的內容;第二種是搞口譯培訓的(可能也和第一種有重疊),而其中不和第一種重疊的那些,很可能自己不是做口譯,或者至少自己不是穩定接同傳的,這一類一方面貢獻內容,一方面提高自己知名度,通過培訓變現;第三類比較少,就是@邵天皇這類純山寨的(此人好像已經不在知乎更新,去考研網站忽悠別人去了)。
所以說,我看到有第二類答主提到自己自學口譯成為同傳啊,教了多少多少學生啊,牛逼口譯一小時一萬多啊,說全職同傳很少啊,這時我是有點懵逼的,尤其是他還name names了(哦就一個名字)。我就看了看他的頁面,發現還舉辦了live,我就點進去一看介紹,一股熟悉的感覺……除了說是給使團做過同傳和一個導演做過同傳,其他都是交傳陪同……這讓我想起當年我美化自己簡歷的方式:絕不提陪同,都是至少交傳;有耳語同傳的部分就寫同傳,不管用沒用機器。這位用的是一個套路啊,跟使團和跟導演一般都是陪同交傳什麼的,他這兒都寫的同傳……而且評論里他還因為一個朋友關於筆譯的質疑惱羞成怒了,我不禁為參加他live的朋友感到揪心:口譯什麼的也許還行,同傳方面這位答主估計自己也給不出什麼好的建議了。
鑒於我也離大神還遠,我也只能說說自己的經驗,如何從擅長英語、對英語有興趣,逐步提高自己,進入口譯行業,開始做同傳,站穩腳跟。
首先是要對自己進行評估。我之前有的答案說了,口譯需要天賦,但天賦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天賦和努力的乘積。如果覺得自己很有天賦,學東西特別快,記憶力超強,那恭喜你,你學口譯確實會比較輕鬆(但不代表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也能學好)。如果覺得自己特別刻苦,非常有毅力,學東西就算要重複多兩三遍也能堅持執行下來,那也恭喜你,這股勁也是適合學口譯的。然而這裡我要說一個but了:but,既然有這樣的特質,那你在其他方面也能有很大建樹,為何要干這吃力不討好的口譯呢?口譯的經濟收入是呈正S曲線成長的(先有個蟄伏期,之後迅速增長一陣,最終上限也不高),不像很多人所認為的那樣高。很多主力級譯員也就是做到30-60w之間,真正能突破100的可能就是大神級的了……對比一下其他行業,尤其是管理層,並沒有什麼優勢,而且口譯工作又比較考驗精力和體力。
如果真的對於對於口譯有理想,期望相對自由的生活,想要接觸各個行業各個方面,而這方面的渴望又能保證自己克服困難、枯燥感和畏懼的話,確實,你可以選擇向口譯和同傳奮鬥了。
然後就是學習方面。比較好的英語能力自然是必須的,而且指的不是口音,指的就是英語能力,聽說讀寫。聽一個話題並不專業的演講錄音,講者口音也不算差,那麼就算講得快一點,至少得90%以上聽懂吧?不然就沒法操作了。說自然很關鍵,口齒不清的話一定要慎重選擇這個行業(一個結巴就幾個詞過去了,很難追),而且表達能力不強的話一定要先練好再說口譯的事。讀也很重要,很多時候會有有稿同傳,但稿是開會前兩分鐘塞進來的,來不及提前看,就只能視譯了。寫這個東西看似最不相關,但我們可以把這個引申為英語句子的構成能力,這是在中翻英時最被考驗的基本功。如果寫都寫不出好的英文句子,怎麼做得到時間非常有限的情況下信達雅地傳達呢。另一方面很多愛好者容易忽略:中文素養。對於中文的理解,語句輸出的構成,詞、句的掌握,成語、俗語的運用,熟練這些不光能成為加分項,更能在翻譯時為自己節省很多時間(之前說的那位愛看家庭倫理劇的大神就是翻譯時出口成章成語成串,聽起來就很驚艷)。另一方面,英語能力和中文能力都足夠強時,互相轉化所花的精力也會減少,有更多餘力可以放在精鍊傳達上。
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基本的練習方式有交傳,同傳,影子練習,還有視譯。練習的材料其實也很好找,比如上Ted聽演講(一開始別找太專業的),以及各種公開課什麼的,而且一段材料可以拿來反覆練習,建立條件反射。在我練習最勤的一段,我每天開始練習時,用的材料就是同一個包含數十段交傳材料的播放列表隨機播放幾篇,用來做熱身。視譯也可以搜搜演講稿來進行練習。其實視譯是很有效的練習方式,能夠幫助你鍛煉順句驅動的能力,而且多練練也能讓你在讀自己的筆記時傳達得更好。除此之外,做一些筆譯其實是有很大幫助的。在筆譯時有時間斟酌更貼切的譯法,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都可以積累起來運用在口譯中。而且在筆譯時可以進行比較,究竟是按照B語言語序自然的語言輸出合適,還是直接從A語言順句驅動比較好;在口譯時對這種句子又是否有條件按第一種語序處理。
雖然說學習方法大體如此,但還是建議盡量不要只靠自學,最好能考科班,或者找個靠譜的口譯教育機構(別找那種自己都不是同傳甚至不是口譯的)。有靠譜的老師是非常有幫助的,能夠讓自己少走很多彎路,而且老師能夠對一些具體的技巧或者情境進行針對性地建議。而且找到了志同道合的道友,可以結成搭檔,結伴練交傳,互相促進(甚至發展出愛情或者基情,咳)。此外,老師和同學都是未來口譯路上的戰友,都是寶貴的人脈。我當年就比較走運,兩位老師都是非常出色的同傳譯員,在我進入行業時也給了很多幫助。說到這…我想起小夥伴提過某培訓機構用了科比退役發布會做練習材料,然後用我的專欄文章做參考答案,你們是不是該給點知識產權費用啊。
找對了正確的學習方法之後,就是要堅持。我也是個有拖延症和懶癌的人。在大四的時候,我辭了實習,專心學口譯。當時就是早上室友們去實習,我慢悠悠起來,點飯,看看FT,走走神,看看a9vg,練習一小時,歇歇,走走神,再練習半小時,吃飯,再走神,再練習……反正一天也能保證練個4小時以上吧(慚愧),堅持了大概4個月,去考了CATTI2。所以就算懶了,累了,不要緊,偷個小懶,接著再來就好。
在保證學習方法和練習量的基礎上,要好好操心下自己的職業規劃。說起來我當年是有點渾渾噩噩的,大四聽了節課被老師打動(就是兩位老師中天賦型的那位)才決定要走口譯這條路,考研要耽誤一年時間,我又懶,就決定還是直接上。我運氣也不錯,先是去中國館做了「駐館VIP翻譯」(其實就是翻譯+英文導覽),後又被另一個老師(努力型那位)推薦去了合資企業做inhouse,做了兩年半出來做自由職業,現在可以算是站穩了腳跟吧。希望愛好者們在努力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路徑有個規劃。是先去企業inhouse還是直接自由職業?先專註什麼行業?幾年內要達到什麼目標?這些都要有個數。不光是能時時比照,有目標還能在蟄伏期時讓自己心更定。
在真正進入口譯行業之後,最初接到的那些會必須做好。我相信理由也不用多說了。而且剛入行反正會也不會很多的,時間充足,所以每一個會都要用心去啃,這也不光為了這一個會,你做的準備都會累積成知識,讓以後的會議準備變得更輕鬆。
在接會的選擇上,一定注意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慎接。不是說不能接,而是說如果想接,一定要保證自己有條件做好準備(時間資料都要有),不然的話剛入行就砸牌子,那就完了。別去和張亮這種人比,人家可以辦培訓照樣掙錢,你如果只是做口譯,砸牌子就是砸飯碗。對於醫療啊,金融啊,化工啊這種行業一定一定小心。
之後就是對自己的品牌管理了。做好會,建立良好口碑是一方面,做一個靠譜的、讓人愉快的搭檔是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基本的booth manner要做好,和搭檔要互相支持,同時記得感恩。做好的會功勞也不是你一個人的。做到這兩點,慢慢就會有搭檔願意給你介紹活幹了。此外,也要經營好自己的社交媒體,發些有營養的東西,貼貼會議照片(但別刷屏)。慢慢站穩腳跟後,要有意識地凸顯自己的優勢,比如像我,熟悉化工,愛好遊戲,體育,汽車,那我就很自然地將這些作為我的主要方向,在簡歷上,在社交媒體上進行凸顯。
在奮鬥的過程中,要盡量保持相對平和的心態。沒錯,會有些老翻譯感覺翻的沒你好但會會比你多,但人家也是這麼多年積累下來的,總有自己的長處,而且換個角度,你既然比人家強,混久了還能混不出來嗎?在剛入行時或是在淡季的時候,心裡有點急也正常,但不用太在意,練習保持自己的狀態,同時有點健康的愛好,比如玩遊戲,咳,運動。由於自由譯者相對自由,建議一定要堅持鍛煉,體力好了,有氧能力強了,精力就不會成為短板,反而成為優勢,翻譯時一直相對精力充沛,對翻譯質量也會更有保障。
說了這麼些,我也基本彈盡糧絕了。畢竟我怎麼算也離大神級很遙遠,可能不要臉點也就勉強算主力吧。如果各位也站穩腳跟了,業務多了,別忘了吃肉的時候帶小弟喝口湯啊。
正好也在準備MTI口譯 ,冒昧來答吧。
經常聽到語言就是工具的論調,說起來其實也沒錯,但是如果因此而低估語言的話,那真的是太天真了。對於語言翻譯的需求,我們國家從東漢與其他國家有交往開始就有需求了。語言的確是一種工具,所以這就要求學語言的人不能輕輕鬆鬆地過一輩子。很多人經常說,其他專業的也有英語很好的啊,英語其實並沒有什麼卵用。但我們要拿這個少數傑出者來做比較的話,我還可以說,學英語的有學習其他專業也很厲害的呢。
我們口譯老師大學的時候學的是醫藥方面,後來研究生研究細胞生物,因為一直喜歡英語,之後才轉行做了口譯。
經常會做醫學相關的會議口譯。所以說,如果你本身是對翻譯感興趣,對英語感興趣,你學什麼的,根本不重要。
但是更多的人喜歡翻譯只是誤以為它光鮮亮麗,殊不知多次在飯局上你難得吃幾口飯就要開口說話了呢。
如果覺得它的薪資誘人,樓上也有人說了,同傳一方面真的很辛苦,完全就是辛苦錢,第二翻譯行業水挺深的,看上去薪資誘人,真正到手不知道有多少。
真的熱愛翻譯到不行的程度你就去做,根本不會來問同傳大神是怎麼做到的。
如果只是你萬千選擇之一,你就選看起來更好掌握的工作就行了。
私以為,翻譯和其他專業並沒有什麼不同,一個努力的付出和學到老的心態,幹什麼行業都不會太差,英語學得好會一通百通,轉行也一樣可以做得很好。
就怕你自己根本沒付出那麼多,能力也不行,就在那嘰嘰歪歪說英語學了沒卵用,那才真是ri le gou le。
對不起,發了點牢騷。
——————————————————原答案分割線——————————————————
其實題主本身專業就業前景相當好,根據題主的提問,冒昧揣測題主不太了解這個行業吧,只是想著覺得不錯?翻譯和同傳隔了不止十個張培基啊(?? . ??)玩笑,反正就是隔得很遠啦。專業要求不高的,稍微會點口語也能打發了,專業要求高的,不光對英語有要求,對其他專業也有要求(知識儲備)。所以題主真的考慮好了要做什麼樣的翻譯了嗎?是一個可以被六級水平有其他專業背景的人取代的翻譯,還是一個博古通今素質過硬無法忽視的翻譯?
這取決於你的決心,也取決於你的努力,但最重要的還是你的決心,如果你只覺得這條路難走就不走了的話,那你就趁早走遠點。要有路飛為了夢想死也願意的心情,那我們就可以著手看下一步了。
下一步,第一參考奶爸的答案,學校非常重要,好的老師不光給你更多的機會更廣的視野,更是對你個人性格的影響。定好院校目標。第二參考。。額,沒注意看誰的答案,個人能力的培養。這個其實要有一個指向性,從一開始就培養自己翻譯的思維,看譯本的時候也猜猜原文,看原文的時候也不要拘泥於譯文。語法功底要紮實,看看翻譯著作。平時多練筆多積累辭彙,尤其是專業知識。更進一步的話,題主可以確定一個未來可能感興趣的背景專業,金融,政治,貿易,法律,醫藥這之類的。發音就不說了,不止要正確,還要流暢,地道,還像之前的人說的,要好聽。最後一步就是一直堅持不要放棄。
同傳大師怎麼練習的我不知道,但是現在自己學習的時候深有體會的一點就是,不斷練習,自然而然。因為你並不知道那天你上台的時候會不會緊張,如果連用英語流暢地忽悠都還做不到的話,就不是一個好翻譯。至於同傳,那又是另一個層次的話題了。題主三思。
我不知道各位同傳人是怎樣了?天賦固然重要,但我們不能因為天賦的問題就放棄了努力。
一個字,練!
兩個字,苦練!
三個字,堅持練!
四個字,往死里練!
個人覺得,你得十分熱愛這個行業,愛是能否進入同傳的關鍵,如果只是因為同傳高工資那還是算了,不熱愛,是做不了和做不久的,其次得練2000磁帶小時。
爪機寫得不詳細,給點粗鄙的意見…
我就是CS的本科,
個人覺得同傳是非常有意思的,
也是平淡生活不錯的調劑,
腎上腺素,聽力,和腦細胞都會在其中大量傷亡…
如果真的要走同傳這條路,我的建議是,
要直接考國外的高翻學院基本不可能,
在國內讀個MTI吧,積累經驗人脈,接點任務,跟著名師學,都有好處。
同聲傳譯是沒辦法自學的,
你覺得你會了你得實踐吧,
沒有同傳background,
沒有經驗沒有業界老師同窗,
自己很難找到實踐機會。
而且野路子的同傳也很難混上大的會議。
不過,如果不是只有同傳一條路你想走,
還是再考慮一下…
古話有云:翻譯傷神,同傳傷命。
(彷彿有點誇張了…)
(●—●)真靠天賦………
作為一個會議交傳譯員,簡潔地回答一下(會展或陪同嚴格意義上不算口譯,所以我把你的同傳擴展到口譯這個概念上。):1.口譯需要天分,講真,當然和99%的perspiration 。優質口譯對你的反應應變能力和聲音條件要求較高,你的聲音要適合傳播。2. 興趣很重要,有興趣以後要高強度訓練,從英語基本功,翻譯再到速記,這些都需要大量的練習,注意!大量!(階梯變速聽力,中英文shadow 練習,翻譯技巧,節奏把握,牢記適合自己的筆記方法)3. 很多人都忽略的一點,膽量!!你要學會抓住機會勇敢踏出高埠譯的第一步。百說不如一戰,很多現場該注意的問題通過一次實戰你就會懂很多。4. 中文基本功也很重要,廣泛的閱讀百科,並用適當的方式去表達……that"s all my experience.
本文轉自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靠自學肯定是不可能的,先準備考研吧
翻譯有很多種,口譯有很多種,不是每個口譯員都有資格被稱為同傳,同傳等於所有靠口譯吃飯的人里的頂尖人物,既然是頂尖,就得報考最頂尖的大學,最一流的外語院校里的一流專業
另外同傳,口譯之類的東西,它首先是一門職業,而不是什麼水平或者能力,從事同傳工作和有同傳水平的英語能力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
想從事這個職業,個人的努力,認真自學當然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一點,你必須找到一個入行的機會和門檻,如果沒有師傅帶,不是知名院校專業培養出來的,個人實力再強,水平再高,證書拿的再多,也是入不了行的——這已經不是練習方法和個人水平的問題了,你必須得想辦法讓自己入行,所以必須考研,尤其是名校的研,只有這樣你才能接觸到不同的老師和業內的前輩,才可能入門,否則水平再高,你接不到活也沒用
另外注意哪怕是同一個學校里,針對口譯也是設置不同專業的,專業考試的門檻也有高有低的,同一個學校不同專業的老師不一樣,老師們的行業地位也不一樣,給你帶來的機會自然也不同
首選上外,廣外和對外經貿的會口專業,我個人知道的是他們可以提供最多的鍛煉機會,因為是直接和聯合國跟歐盟有合作,但是這類專業的入學考試難度太高,每年報名過500,錄取也就10人左右,如果沒什麼把握,次選是北外,北大,復旦,中大這些一線城市的名校的會口專業,如果這類學校的專業也考不上,那麼就選擇東南沿海城市或者大城市名校的口譯或者MTI專業(這兩專業感覺沒有本質的區別),類似北大北外外經貿北語復旦上外廈大中大廣外等學校的口譯專業或者MTI專業都可以考慮
如果連最次選都考不上,就不建議你去入讀普通院校或者內陸城市大學的口譯專業了,不是說他們沒這個師資,而是說這些地方先天不足,沒啥機會讓你有足夠的鍛煉(前提是你真的非同傳不做的話)
哦對了,這些學校大部分都要考二外,所以不是英文好就足夠的,題主先考慮下怎麼過二外那一關吧
這個是如果你想以同傳為終身職業的話,但是話說回來,所謂同傳沒你想的那麼高大上,一個英文水平不錯的人,只要能接到活的話,就可以做同傳,我在商業上認識一些朋友,偶爾他們要開個會,搞個宣講,但是一時半會又找不到專業的議員,所以我就推薦一些我認識的英文比較流利的朋友接活,價格也便宜點,當然質量也沒那麼好,但畢竟不是什麼布希清華演講,李嵐清發言之類的重大場合,偶爾不靈光也能糊弄過去
所以只要能接到活,哪怕英文不是頂尖水平,也可以說自己有同傳經歷做過會口了,當然,如果你真的想嚴肅認真的以此為終身職業的話,那麼我個人建議還是按照上面說的路子來,而且永遠向最頂尖的地位瞄準努力,不僅要進上外之類的學校讀會口,有機會最好能去巴黎三大之類的地方留學,回來積累經驗了努力進入AIIC,這樣,就代表你真的進入了宗師的境界了
不希望看到以後再有人老是把普通的英語學習問題和成為同傳混淆,這兩個是完全不同範疇領域的問題,諸君還需努力
另:在大學期間參加一些演講比賽辯論比賽,對口譯入行也有幫助,前提是你能取得不錯的名次的話,21世紀杯的演講比賽,外研社的辯論賽和演講賽,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的,建議題主試試,外交部的孫寧當年就是拿了21世紀杯的全國第一還是第二,因此有了入行機會的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或掃以下二維碼,歡迎加入
第一步,把英語學得很好
第二步,把中文精進得很好
第三步,瘋子一樣練中英轉化
同傳最可貴的能力不是語言,而是發散性學習
推薦Anthony老師~@同傳譯員Anthony
一直跟隨Anthony學習,用他的筆記和聽力方法聽BBC、NPR、CNN和其他新聞類節目,剛開始基礎不是很好,聽力的進度也比較慢,感覺沒什麼進步卻很耗時間。總是會糾結要不要繼續堅持下去。每次懷疑自己的努力的時候,就想到Anthony從大一開始每天五點半起床做精聽的事情,再翻開他的朋友圈,G20使團,英國游泳協會,世界旅遊發展大會,每每都會羨慕不已,看完之後就又振作精神,繼續做精聽。
在Anthony的指導下,從大學一直堅持到現在,大部分的新聞報道類已經可以聽譯的比較順暢了。更重要的是,通過前期筆記和單詞的積累,心裡已經有了底氣。在參加他推薦的實習的時候也更有信心可以做好口譯這份工作。
學習口譯就像長跑,總會遇到一個「極點」,感覺身體被掏空,不想再繼續堅持下去,很想放棄。但是只要堅持,越過「極點」,就會破繭重生,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在這個過程中,Anthony總會陪伴在我們身邊。希望大家可以秉承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成為和Anthony一樣優秀的譯員。
推薦閱讀:
※I never found the companion that was so companionable as solitude.
這句話怎麼理解和翻譯?
※有哪些有趣的翻譯錯誤?
※類似虎膽龍威、終結者、諜影重重、碟中諜的翻譯名字是怎麼來的?
※你如何評價楊絳先生?
※Libra 翻譯成中文應該是「天平」還是「天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