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最打動你的是什麼?


還是想再說一遍金娜的採訪故事:「 我人生第一次採訪是 98 年在花園飯店,因《紅色戀人》訪張國榮。鼓足勇氣舉手問:你會為愛而死嗎?全場鬨笑。我臉刷的紅了。哥哥說:你問的好,但電影是電影,人生是人生。群訪結束,他特地走到我身邊說:不要在乎他們的笑聲,你問了今天最好的那個問題。」


一個網上的故事:

一次萍水相逢,讓我認識到「真」的張國榮。

大約在五年前* ,我剛剛跟丈夫離婚。一天深夜,我呆坐在住所附近一個很幽靜的地方。我坐在那裏,想起了很多事,一時之間便失控地哭起來,還不停地喘氣。

這個時候,有一個人走近我的身邊,他問:「我可以幫你嗎?」這把聲音似曾相識,但我一直低頭在哭,實在沒心情去理會他到底是誰。

這個人就是Leslie了,他駕車返家,剛好看到我,便把車子停在一旁,走過來安慰我。

當時我回答他:「沒有,沒有。」我不想接受這個陌生人的好意。

「我相信你現在很需要幫忙。你需要找一個人好好談談。」

「你不要煩著我好不好,求你讓我一個人靜一靜吧! 我不是你想像中那麼容易幫助的,我是一個病人……」我實在不耐煩了,但他仍然細心地問我,希望了解我的病況。起初,我完全不理會他。面對我這種反應,他沒有作聲,一直站在我身邊,一直耐心地等。過了一段時間,我開始平復下來,這時,我嗅到他身上傳來一陣酒氣,便反問他:「你不開心嗎?」我不知道為何會有這個想法,也許情緒上的共鳴能令人產生這種感應吧。

Leslie很坦誠地把他的心情告訴了我,他這樣做令我感到很安心。當我向他傾訴的時候,他的回應和分析,讓我感到他能體會我的心情,明白我的想法。這一晚,我們談到了很多很多事,而令我不能忘懷的,是他向我解說他認為世上最珍貴的東西——「真誠」和「深情」。他的一言一語不單開解了我,更令我積極面對病情。也許他並不知道,其實那個晚上,他救了我的性命。

他是一個好人,一個願意以「真誠」和「深情」去對待身邊人的好人。

在這五年來,他跟我仍偶有電話聯絡。每次都是他主動來電的,因為我沒有他電話號碼。他很關心我的病情進展,又叮囑我要去看醫生,好好保重身體。有時,話筒內的他正在外地工作,仍抽空跟我談幾句。有時他會告訴我,有人巧合間提到「Jacqueline」這個名字,他想起我,又給我撥電話。其實我不過是一個跟他談過幾個小時的普通人,只是一面之緣,但他竟然交出一顆心來,令我十分感動。

對於他的離去,傳媒報導出不同的故事,其實,他跟我一樣都是一個病人,他被這個病打倒了。無論生前身後,某些傳媒都不讓他安寧,為什麼你們如此無「情」,總是要報導些失「真」的流言呢?設身處地,你們的良心何安?

這刻,我只想跟Leslie說:「多謝你,我會永遠記著你所說的 "真誠"和 "深情",我會像你一樣,將這份好意傳揚開。
By Jacqueline

新城電台通宵節目Jacqueline事件 永遠懷念善良的哥哥張國榮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kaQx5-Qdi0/


這是我在知乎上第一個認(luo)真(suo)答的回問題。

能專門跑來說這麼多不用想當然是粉絲咯。不過我自認為是一個即使當腦殘粉也腦殘得很理智的人,所以從路人到腦殘粉其實經歷了一個很漫長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完全不是跟風,回想起來真的還蠻有意思的,而且層層深入地詮釋了「最打動我的是什麼?」

時間線先拉回到我的中學時光。現在很多人喜歡無事生非問諸如「在內地究竟是劉德華紅還是張國榮紅」這樣的問題,答案顯而易見啊,90年代末新千年那會兒劉德華在內地紅得跟自家人似的,大街小巷都是他的俊臉和流行歌,當之無愧的大眾偶像。而張國榮則是「歌紅人不紅」——現在我聽他的歌覺得都是當年就在耳邊的經典,可是當時根本對不上號,只是依稀記得這個名字,此外那時雖然他所有的經典電影均已面世,但那些經典的藝術形象和電影既上不了院線(那時還沒有院線的概念)也不符合當時大陸主流的審美。偶爾會在娛樂新聞里瞟到一眼樣子,但也都不是正式的演出,總之就是完全的路人。


然而悲劇的是,張叔的形象對我記憶的第一次集中轟炸正是在他過世的時候。這個消息當年震動了香港,當然也傳到了大陸。由於之前對這人沒啥印象自然也不會有「悲痛」、「遺憾」這樣的感情,給我留下很深印象的居然是他的遺像。

我去,滿滿的自帶「風流倜儻貴公子」設定啊!

「想不到江湖上竟有這號人物」第一秒我的內心是這樣想的。然而第二秒我腦海里蹦出來的確是「卧槽,這和真人也相差太多了吧,這照片也修得太誇張了吧!」(不要打我我當時真的就是這麼想的)


我當時心目中的張國榮是這樣的:

或者這樣的:

——略帶風霜、衣著簡樸隨意的中年人形象,和這種西裝革履、顧盼神飛的美青年沒有半毛錢關係。唉,命中注定當不了顏粉了。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我不知道內地媒體大規模紀念張國榮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可能是人人網比較火的那幾年吧),總之他剛過世的幾年確實是淡化處理的。他再一次進入我的視野就是那時候我已經開始混天涯,進了那個非常非常非常著名的神貼《lets八一八香港八卦天皇張國榮張叔叔的BH狗血事迹》然後就知道了很多其人的逗比事迹,比如打麻將啊、八卦啊什麼的,感覺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好多,但是依然沒有很心動沒有入坑,因為我很欠扁很理智嘛,信奉「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但正是從這個帖子衍生的一個鏈接讓我開始對張叔產生好感,就是張國榮去台灣宣傳新專輯時上的一期《小燕有約》。原因很奇葩:「這普通話也太TMD標準了吧!」我對香港藝人的國語真的很怨念!很多人面對媒體擠出來的幾句國語我聽著如聽外語般痛苦,他們說著也如便秘般痛苦,簡直就是相互折磨。當然,我知道這不能苛責他們態度不好,這根本就不是態度問題,發音體系不一樣怎麼愉快地做朋友?自古就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廣府人說官話」一說,遠了說光緒皇帝就被梁啟超虐過,近了說娛樂圈著名勞模劉德華同志混跡大陸多年,胡主席都握著他的手親切囑咐,然而他的一口國語依然有著濃烈的個人風格,成為各類模仿秀的熱門。所以說,一個能把普通話說得完全像一個大陸人且能發出自然的兒化音的香港大叔(兒化音這個對香港人真是無解,我盆友去香港旅遊問路,本地大叔甚至不能聽出「這邊兒」就是「這邊」的意思。小謝在天后閨房接受北京話單獨輔導多年,兒化音幾乎全都發錯)別的不說,智商肯定高!而且張國榮在訪談中表現出的隨和自然、不「裝」不「顯」,談笑風生的架勢確實很有魅力(一個在唱片宣發節目中大談「我們這把年紀的打打麻將有助於預防老年痴呆」的人真心已經不知道「偶像包袱」四個字怎麼寫了),要知道「逗逼」的人設和自我營銷是這兩年才流行的,當年的大小明星在節目里還比較喜歡扮演人生導師和文藝青年。結論:一個隨和親切的聰明人怎麼能不讓人有好感呢?


到這裡都只是很淺層次的好感,只是停留在「印象好」這個層面,我抱有這樣好感的明星也蠻多的。人的情感真的是很奇妙的東西,凡事都講究一個「契機」,一個完美的契機能夠讓兩個陌生人瞬間「擦槍走火」,而如果時機(緣分)不到,同樣的人、就在那裡卻永遠是擦肩而過。很多榮迷都是看完《霸王別姬》入坑的,但對於我來說很奇怪,當年我在大學寢室里和另外兩個逗逼室友一起看《霸王別姬》跨年,看完之後我們都瘋了,幾個人大半夜在那裡又跳又叫,也許那時的我還不太懂得用專業的眼光來鑒賞電影,但裡面的時代感、宿命的悲劇已經足以讓我們深深震撼,但是那時候我居然沒有特別注意到演陳蝶衣的演員,我們的精力全用來罵陳凱歌了:「這TMD居然和《無極》是一個導演導的,陳凱歌你還是不是人?!」後來我又看了《倩女幽魂》,看完後我也很震撼,覺得「這真是一部無可挑剔的電影!」然而對於那麼萌的寧采臣我也沒有特別關注

後來我又在春節回家的卧鋪火車上用我的MP4看完了傳說中的《東邪西毒》——完全沒看懂,覺得這群有氣無力的人為什麼要整天在一片沙漠里磨磨唧唧,唯獨最後歐陽鋒背對鏡頭迎風眺望茫茫沙漠,頭頂是獵獵飄揚的破旗,這個鏡頭給了我很大的觸動,然而我看完後最喪心病狂的感受是:這部戲所有角色都是香港大腕兒,為啥主角歐陽鋒找了個默默無聞的人來演——感情粘了鬍子我根本沒認出來這人是誰!

然而那個「擦槍走火」的瞬間居然起於馬親王的一條微博!有一天馬親王轉發了一條微博——張國榮和汪明荃在紀念粵劇名伶任劍輝逝世十周年晚會中演唱粵劇《帝女花·香夭》。

張國榮 汪明荃 《帝女花之香夭》 台前+幕後 完整版)

馬親王的本意是顯示一下自己的知識面,他指出這個視頻漏了前面的念白,客串侍女念白的幾位都是當世的粵劇名家云云,然而我出於好奇就點開了這個畫質很渣的視頻,看了一段兩位票友的演唱,結果——出不去了!我居然被深深的打動了!就是一個眼神!我之前並不知道《帝女花》講了一個什麼故事,甚至不知道台上的這一男一女的人物關係,然而凄美的唱詞還有表演者的神情讓我深深入戲,整個人被一種家國離亂的悲傷和殉國殉情的哀愁籠罩。尤其是張國榮在演唱的過程中大多數的時候完全靠站姿和眼神,把駙馬在臨死前複雜的內心世界表現得淋漓盡致。

(推薦一定要看動態,

一定要看動態

一定要看動態

以下截圖只能表現動態的40%)

「寸心盼望能同合葬」一句,頭微微上揚,眼神里充滿了忠貞和堅毅。(仔細看這八個字中還有微表情,即「寸心盼望」四字眼神中更多的是大義凜然的堅毅,然而唱到「同合葬」三個字的時候,眼神一下子就柔軟下來了)

「泉台上再設新房」——頭依然是上揚,但眼中已是滿滿的哀愁,唱到下一句「地府陰司」四字時已經是垂下頭,像是在微微搖頭,

但下半句「再覓那平陽門巷」彷彿是駙馬自己意識到不能如此頹廢,於是又昂起頭眼神中又恢復了決然的神情。這兩句是一氣呵成的一段,然而短短十幾秒眼波流轉,其中含義並非我刻意解讀,而是在一片白紙的情況下切切實實感受到的。


以至於後面那句「舉過金杯慢咽輕嘗,將砒霜帶淚放落葡萄上」

眼神用一種極大的張力表現了人物即將自殺時對於人世的無限眷戀、對於愛人的不舍、但決心赴死的堅毅和臨死前一抹淡淡的哀愁,看得我整個人都不好了(這一刻我的瑪麗蘇之魂為駙馬爺您熊熊燃燒!)。

而整個表演中張國榮唯一一次擺「造型」就是那句「明朝駙馬看新娘,夜半挑燈有心作窺妝」

——將手中的台詞本即興合上權當燭台,側過身「照」向公主,頓時一種才子佳人的風流和郎情妾意的甜蜜通過一個自然的身段全部展現出來!整個表演情深意切,雖然我並不懂粵曲,對唱腔不能做什麼評價,但是我看到的是滿滿的作為演員渾然天成的成熟演技和撲面而來的個人魅力!演員沒化妝沒做造型,但這個「駙馬」的形象已經深深扎在我心裡了,此刻我覺得這個站在台上的人就是一個明朝的駙馬爺!因為作為戲曲演員,坐得最近的觀眾也有好幾米遠,所以人物情感是通過略帶誇張的造型和生動豐富的唱腔展現的,而這種用眼神和微表情直擊人物內心,讓觀眾迅速入戲的本領正是一個優秀電影演員的素質!這一刻,我真正開始欣賞並且膜拜這個人的演技。「入坑」之旅正式啟程!

接下來當然就是開始一部部補電影,並且在電影里重點關注張叔的演技(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具體的感受無須贅述了,細細說每部都是一篇單獨的文,「前人之述備矣」。好在張叔一生在港星中拍片不算多,精品不算少,而且鮮有純為圈錢的低俗爛片(可能因為他是一個不缺錢的處女座吧),不過我現在還沒有完全看全,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


1.和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其他幾位大咖相比,他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誌性形象(很多人說是「程蝶衣」,但他所有其他電影所扮演的人物都和陳蝶衣氣質無關),所以很難像發哥和星爺那樣的深入人心、有群眾基礎。不過也說明他的演技的可塑性強,在這點上其實只有梁朝偉可以和他並列。不過梁朝偉性格比較被動,別人讓他演啥他就演啥,所以上了王家衛這條賊船後就被墨鏡打造成現在這種文藝悶騷男形象了(其實我們都愛香腸嘴的鋒哥!),而張國榮個性比較aggressive,不容易受人擺布,再加上野心大愛折騰,所以戲子、書生、少爺、飛賊、娘炮、警察、共產黨領袖、黑幫老大、變態殺手、江湖俠客、渣攻渣受各類角色都嘗試過,作為影迷真的很感謝他的這種執著。


2.不過張叔在香港電影里還是有固定「人設」的——那就是自帶「很容易被女人愛」天賦、自帶「和所有港片女神組CP」天賦、自帶「釣馬子不會被拒絕」天賦,生涯後期好不容易演個掉入底層不修邊幅的屌絲(《流星雨》)結果上流闊太又來了……作為非顏粉其實有點難以理解,不過好像偉大的香港人民並不覺得這種人設有什麼不妥。


3.《霸王別姬》是他最偉大的作品,但並非他演技的巔峰。正如我前面所說,一部偉大的作品是不會讓你刻意記住一個單獨的部分的,你所震撼的永遠是電影的本身,「程蝶衣」的成功不僅在於演員的完美演繹,也在於劇情、電影手法、甚至是時代背景的加成。單論演技,我覺得《春光乍泄》和《東邪西毒》比《霸王別姬》更完美(可能是因為墨鏡的電影不太重劇情而在於寫意,給了演員更大的個人釋放空間)。其實細數張國榮的演員生涯,從早期打偶像牌的青春電影、到後來如火如荼的商業大片、再到名垂影視的經典之作、到最後獨挑大樑的幾部「救市作品」,他對於演技的理解是不斷精進的,個人推薦兩部不那麼出名的作品:後期的公益影片《流星雨》(飾演一個破產後在底層掙扎的單親父親)和警匪片《槍王》(飾演一個心理扭曲的變態殺手),裡面已經沒有《霸王別姬》里稍顯刻意的詮釋,全然是直指人心的自然,在劇情很弱的情況下依然讓人深深入戲,真正達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


4.上一條提到的五部電影,五個角色:多情戲子、放蕩舞男、刻毒俠客、慈祥父親、變態殺手,完全不同的五個人物,同樣精彩的演技,由此可見那種「張國榮演程蝶衣入戲太深出不來」的說法有多幼稚。

五種不同人設,一個解決方案

除了電影當然還有演唱會,畢竟人家也是曾經稱霸樂壇的「天皇巨星」(這個詞現在看好土),我看了89,97,00三場里程碑意義的,這裡不展開說了,要說真的有很多東西。其實作為歌手的張叔和作為演員的張叔是不同的狀態,演唱會上的「表演」和電影中的「表演」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形象地說,作為演員,他要做到「隱藏自己,這一刻你看到的只有這個角色」,而演唱會則是「最大限度地張揚自己,這一刻我是神,台下的你們為我尖叫瘋狂吧!」作為一個張叔非顏粉,我並不覺得他在生活中長得有多好看:年輕時是個活潑愛笑、瀟洒恣意的青年,年紀大了是個擁有豐富人生經驗、談笑風生的大叔,僅此而已。(「靚不靚仔就是見仁見智咯』,不過作為粉絲還是很喜歡別人誇他好看的,真是複雜的心態)但是,即使這樣我也不得不說,演唱會上的他就是個演藝的天才!那種對於氣氛的把控、對於動作舞步恰到好處的拿捏、足以讓人為之瘋狂——當他決定「現在我要演一個美人了」時,他頓時可以美得讓人跪下、妖得讓人瘋狂,渾身上下散發著光芒。然而下一秒,當他收斂起這種氣質時,又可以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氣質示人。「主要看氣質」這是我這個非顏控唯一可以解釋的吧。所以看他的演唱會時常會有一種「天才不愧是天才」的感覺,但也會有一種「流光溢彩」、「可惜沒能生在一個時代」的傷感,這種感覺是看電影的時候不會有的。


-----------------------繼續寫--------------------------------

其實光看演技並不能說就能如此深的打動我,畢竟這只是一門技藝和天賦,雖然張國榮在這方面天賦秉異、後期爐火純青,但一山更有一山高,即使在他同期的香港藝人中也有和他一樣優秀的。他除了技藝和氣質,更加打動我的是其實他對於藝術、對於電影產業有著非常深刻的認識和自己清醒的思考,這一點是他大大超越同時代同行的一點,也是被大多數人忽略的一點。(畢竟太多的人一提起他就喜歡聯想到性向、聯想到自殺,覺得這個人是不是整天沉寂在庄生夢蝶般的幻境中無法超生,亦或是因為世俗的偏見鬱鬱寡歡,馬蛋,這和現實差太多了好嗎)


我看過一個坐標97年的訪談—《星空下的傾情》第一期,裡面有張曼玉、梁家輝和張國榮三個香港電影巔峰的實力演員,當時張國榮剛剛公開了唐先生,演唱會因為穿高跟鞋引發了很多爭議。這個訪談很有意思,其實就是四個好朋友絮絮叨叨的聊天的形式,談家庭、談感情、談事業、談彼此的一些回憶什麼的。裡面有一段我印象極其深刻,主持人讓大家談談演藝生涯有什麼遺憾。這其實是一道送分題啊,隨便聊一點小事、小細節或者是講一點煽情的話就可以答得很好。但張國榮不知道為什麼,先是答了一個:「沒有什麼遺憾」,隨即就把話鋒轉向了點評香港電影行業的現狀,和「已經功成名就的華語電影人應不應該進軍好萊塢和國際大牌合作」這個話題。當時他情緒有點激動地說了下面一段話:

L:「你問我遺憾呢,其實我真的是沒有什麼憾事。反而是有一件事,我覺得挺開心,就是我沒有去好萊塢。」


主持人:「是嗎?很多人現在都要進軍好萊塢這樣,你反而……」


L:「我反而覺得香港是一個很好的地方給我去發展,從亞洲來講呢,就是我們在座的幾個(指梁家輝和張曼玉)算是略有薄名。亞洲那麼大的市場,是不是?你知不知道馬上97年了,大陸有很大的潛能,他們的市場很快會有打開的時候,我想到了那個時候美國都要過來求我們拍不拍戲。所以這麼大的市場,我們應該有自己的一套班底。有段時間香港拍了好多爛片,現在留下來的這班人呢,都是真正有實力的,台前也是,幕後也是,這樣的一群人我們應該要自強,去拍一些好的東西,去達到國際水準,這樣不是更好?對不對啊?你說你美國好萊塢不排華?那是假的!如果你跟我說,你去拍一部國際片,你要與施瓦辛格和湯姆漢克斯合作,你是三個男主角其中一個,我砍腦袋也要去給你演。但是人家的制度呢,是由湯姆漢克斯這樣的來指定你做配角,你要去演就只能按照他們的制度來。我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如果這樣的話我在香港我是阿哥,我不會去你那裡給你打雜,千萬不要這樣,我不願意。」

從他說這段話到現在將近二十年過去了,再回頭看華語電影走過的路,真是讓人唏噓。對華語電影有點了解的人應該知道,從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無論是香港電影還是大陸電影,都達到了有史以來最鼎盛的時期,我們現在所有耳熟能詳的華語電影(除了30年代上海時期)都誕生於那個年代。但是到了這個訪談所在的90年代末,兩邊都已經是強弩之末了:香港電影的資本來源——台灣,經濟已經不復四小龍時期的繁榮了,而主要的市場東南亞,被迅速崛起的好萊塢特效大片所取代。黑社會逐漸把持娛樂圈,劣幣驅逐良幣,大量洗錢的低成本爛片充斥市場,惡性循環,大量專業電影人失業或停工。大陸當時沒有商業電影,沒有盈利模式,國外獲獎和國內放映不可兼得,第五代導演們也在尋求出路。在這個時期,「黃金時代」塑造的一批電影人已經功成名就、光環加身,中國內地的那幾個大導演和名演員拿了好幾個歐洲電影節大獎,頗受老外歡迎,而香港的那些大導演大明星簡直紅遍亞洲,成為引領浪潮的標誌性人物(現在的日本漫畫、韓國電影都有向那個時代港片致敬的內容),這批人在當時的困境下紛紛選擇「進軍好萊塢」,夢想著在更大的舞台上再續輝煌,結果混到新世紀初,無一不折戟沉沙,灰溜溜地返回自己的老陣地,而這個時候原本的舞台已經凋零得不成樣子了,這批人也老了。


為什麼這批人在好萊塢混不出來,是因為導演的水平不夠?是因為演員的演技不好?究其原因老張在上面那段話里其實點得很准,他用了一個詞:「politics」——好萊塢有自己的一套規則,有自己的「政治正確」,你到了他那邊就得按他們的來,他們也不肯為你幾個亞洲人改變。


結果我們就看到了李連杰在香港演「黃飛鴻」「方世玉」「張三丰」,到了好萊塢演一個很能打的智障;


鞏俐在大陸演遍女主,到好萊塢演在B級片里演一個毒梟的情婦;


周潤發在香港演英俊瀟洒的「許文強」、有情有義的「小馬哥」、風流倜儻的「賭神」,到了好萊塢里演一個滿頭癩痢瘡、留著長指甲和金錢鼠尾的新加坡海盜;


吳宇森在香港開創一派宗師,到了美國拍出來的東西都不知所云、票房慘敗。


大約話語圈只有成龍和李安算是混出來了,但是成龍靠的是雜耍功夫、李安人家從學電影開始就在美國了。。。

上面這幾個還是華語電影黃金時代的超一線,再次一點的還沒機會去。歸根結底,這群亞洲電影的「人中龍鳳」當年還是被好萊塢的金字招牌給忽悠了,妄想著去鍍個金升級為「國際影星」結果應了老張那句話——「好萊塢不排華?那是假的!」選錯了方向,跑得再賣力還是得回到起點。當時國內有相當一批已經功成名就的明星,國籍也不要了、事業也不要了,不遠萬里跑到美國結果混得最好也就跑跑龍套,更有甚者像白靈那樣,在國內女神級的人物,跑到國外混得人不人鬼不鬼,靠演三級片和反華片來賺一點存在感。這批人現在看到當年高高在上的好萊塢大鱷們現在為了討好幾十億的中國市場,隨便什麼有點人氣的小花小鮮肉,好萊塢超級大片的配角隨便拿(當然這些大多數也都是坑人的),不知道會不會嘔死。


回望二十年來前人走過的彎路,想想在那段話里張國榮所規劃的那套價值觀和方案是最靠譜的:


1.華語電影人要有自己的驕傲,不要用自己巨星的身價給美國人打雜!這種雜打了也沒用,李嘉誠做過學徒,但人家發財還是靠自己開工廠。


2.電影要振興,靠的是一個體系(就是我們說的完整的電影工業鏈),香港在這一點上一點都不差,在台前有他們這一批在紅遍亞洲的巨星,在幕後有一批幾十年大浪淘沙千錘百鍊的工作人員,還背靠大陸這麼大的市場。所以要用一個整體的力量去「自強」、提升自己達到國際水準,而不是靠那麼幾個人想辦法去「融入國際」。


3.大陸將是決定未來華語電影的關鍵!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在當時的兩岸三地(台灣電影當時基本上已經是小透明了),有這種眼光和遠見、對電影的未來有這樣系統的規劃和思考的電影人,不要說是張國榮這種藝人明星,就是大牌導演、業界大佬也是基本沒有的。結果就是到了2000年左右,香港電影已經衰落得不成樣子了。最後的幾年,張國榮幾乎深居簡出,偶爾出現那些香港記者無不跑得比誰都快,然而姿勢水平低得不堪入目,只關心那些下三路的隱私八卦,全然不顧養活他們的香港娛樂圈都快要咽氣了,誰還關心他對流行歌曲的風格創新怎麼看?對華語電影的未來怎麼看?


2002年,老謀子終於開始乘著時代的浪潮試水「商業大片」,從此大陸電影的商業時代到來,香港電影人全面北上,大家在經歷蹉跎之後終於開始摸著石頭過河,在資本和市場的刺激下開始開疆拓土,雖然這些年罵聲不斷但總算是殺出一條血路來了。


但是我還是要說,很多香港電影人到現在依然沒有找准方向,很少人有像當年張國榮說得那樣抱有一種「自強」的使命感,只是沒錢了,於是北上靠著港片時代的名氣撈點錢,能混一年是一年。更有很多香港導演還對昔日的榮光戀戀不捨,不願意擁抱新時代,繼續用「審查制度」這樣的理由自欺欺人。華語電影要真正「hit the international」(訪談原話)、香港電影要真正給自己一個圓滿的歷史定位,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啊。


以上,如果你只是把張國榮看成一個風華絕代的大美人,那你就是看低了他。在我眼裡他是一個具有清醒的頭腦、睿智的眼光、對事業無限熱愛同時有著強烈行業使命感的長者。可惜造化弄人,歷史沒有給他機會,讓他的身影只永遠留在了那個年代。


如題,想到這裡,我如何能不被打動?

最後呢,我想安利另外一個訪談(這個在粉絲中也很有名啦),就是89年參加的《今夜不設防》,那一年張國榮33歲,正處在事業的第一個高峰期,那時候的他穿著簡約西服白襯衫,英俊瀟洒、意氣風發。採訪他的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三——黃霑、倪匡和蔡瀾(另一大是金庸),四個男人在電視前抽煙喝酒、吹牛逼聊女人。

四個人都是當時香港炙手可熱的「風流人物」,那時候的張國榮不像中年時那樣沉穩,反倒有點稚氣未脫,他會為拿不到金曲而不甘,會為粉絲撕逼而憤憤不平,會為別人曾經瞧不起他而耿耿於懷,也會為自己剛入行時把一大半工資拿來租房子搞裝修而洋洋得意。這個視頻總是讓人忍不住看了一遍又一遍,不知道為什麼特別吸引人。


後來在微博上有一個網友一語點破其中奧妙——在這四個人身上,看到了香港80年代的意氣風發!確實,那種激情、那種恣意和疏狂在現在的香港人身上已經看不到了,在現在的香港明星身上也看不到了。作為殘酷的香港娛樂圈一顆「常青樹」,他的以萬眾矚目的姿態陪伴香港人走過了80年代、90年代,和千禧年。他1977年出道,此時正是香港娛樂圈如旭日東升的時候,他的事業高峰期伴隨著香港樂壇和影壇的高峰,在一個個經典里留下了他的痕迹,而伴隨著他的隕落,香港的娛樂圈在那幾年也日趨沒落。(新千年里,梅艷芳、張國榮、黃霑、羅文、沈殿霞這些人紛紛早逝,而一個轟動的艷照門讓新生代里幾個風頭正勁的一蹶不振,我個人總覺得是冥冥之中)

我不得不承認,張國榮之所以會打動人,除了他自身的種種外,還有就是他身後的那個時代。那個伴隨著現在中國的主流群體、社會精英們走過少年和青年時期的香港的黃金時代。


我發表於《生活周刊》的一篇文章,希望能對樓主有幫助。(編輯沒有跟我說明我是否具有網路傳播權,因此如果他們提出不可以在網上發表,我就只好將這篇文字刪除,請見諒)

春夏秋冬,你仍在場

——關於張國榮的十年故事
文/褚漢辰
2013年4月1日,是張國榮離世十周年的日子。
梁文道先生曾回憶,張國榮的歌聲曾是他們那一代人的「背景音樂」,
商場內、餐館中、迪廳里,都能夠聽到張國榮或滄桑醇厚、或活力洋溢的歌聲,銀幕上也能看到他一次又一次精彩絕倫的演出。張國榮在世時的地位,可以用他本人的一句歌詞形容——「顛倒眾生,吹灰不費」。
然而,在2003年他縱身一躍、作別塵世後的十年內,榮迷們、尤其是張國榮去世後才喜歡上他的「後榮迷」們還如此熾烈,卻著實是華人文化圈的一個奇觀——畢竟,他去世後的這十年,已經有太多本土和異域的偶像攻佔著年輕人的眼球和耳膜。
然而這十個春夏秋冬,身為榮迷,我所體會到的,是比追逐偶像新消息更加珍貴的歷久彌堅的感動——這份感動,我想比一切透徹、理智的分析,都更說明為什麼離世的故人,能夠在今日仍被銘記和緬懷。
春:由零開始,想到落淚

那一年的春天,大街小巷最流行的歌是《東風破》和《十年》,兩岸三地的新生代天王呼之欲出。
那一年的春天,一種叫作SARS的病毒肆虐了整個中國,也包括那個叫作香港的彈丸之地。
那一年的我完全不知道那隻從香港東方文華酒店飛落的紅蝴蝶的意義。當然,那一躍而下的凄愴對於那個不諳世事的中學生,也許只是聽到這個驚世消息時短暫的唏噓。
直到有一天,當我點開一個網站的「懷念張國榮」專題,看到一段叫作《風繼續吹》的影像時,一段縈繞十年的緣分,也隨著滑鼠的點擊而開啟。
那段視頻只是89年張國榮告別樂壇演唱會的花絮配上《風繼續吹》的音樂所組成的光影。但正是這些花絮,讓我看到了一個舉手投足都充滿了優雅氣質的巨星,並為之深深觸動。
那個春天,他的離開,也許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而對於我,對於千萬後榮迷(張國榮去世後喜歡上他的歌迷、影迷)來說,張國榮時代,才剛剛開啟。
夏:無心睡眠,腦交戰

張國榮的魅力,是炙熱的,正如熱情演唱會那一句「Are You Ready?」的吶喊。他像是舞台上的統治者,氣勢逼得人無法不聽從號令。從八十年代《Monica》的陽光和激昂,到跨越97演唱會上《戀愛交叉》時的巨星風範,再到2000年的熱情演唱會上,長發飄飄的他不羈地勁歌熱舞,張國榮儼然超越了明星的範疇,成為了一個藝術家。
那個在舞台上「不可一世」的天王,煥發著的,是充滿汗液味道的氣息,這種氣息,氤氳在八十、九十年代,也瀰漫在了後榮迷們的青春歲月中。
「無心睡眠,腦交戰」,林敏聰為張國榮所寫的這句歌詞的意義,只是表現八十年代年輕人自由甚至恣意的生活。但對於歌迷們,無心睡眠的那些日子,還好有張國榮的歌聲相伴。
秋:共同渡過,都不枉過

荷爾蒙氣息瀰漫的夏季畢竟要過去,好在,張國榮的旋律和光影,從來都不缺少成熟和深刻。那個身著長衫、風度翩翩的榮少,那個和藹可親、自我調侃的張叔,那個性感魅惑、顛倒眾生的天王,在生活中卻是溫和、真純良善。
他給人的感覺,像是秋季泛著溫暖味道的陽光穿過樹葉布在臉上,當抬起頭的時候,再多煩憂也會散盡。
秋風即使帯涼,亦漂亮,離別的陣痛,總會變成溫暖的回憶。
哥哥就像是他主演的電音《流星語》中的那個長輩一樣,他的歌、他的電影以及他的經歷,都給人注入血脈的力量。張國榮本人直到離世也未成為父親,但對於觀眾和聽眾們,那些歌曲、光影中的溫暖,卻像是父兄般的關懷,這種關懷也不會因為他的離開而褪去。
冬:風裡笑著,風裡唱

從前如我一般年紀的人自稱榮迷,總是會帶著些後輩的怯懦。而現在,比我更加年輕的90後甚至95後們也前赴後繼地加入「榮門」,竟讓我竟也有了那麼一點點滄桑之感。
滄桑這個詞或許太大,但經歷了大眾對張國榮從誤解到接受,從隔閡到喜愛,從一無所知到不斷理解,除了滄桑,已無更貼切的辭彙。
有榮迷說,今生欠你一根熒光棒,我們願用一生一世的愛來償還。
一生一世,對於二十多歲的我來說,還不敢許諾。但哥哥的聲線給我帶來的那份溫暖,我想我會記得。我想每一個被他的歌聲感動過的人,都會記得。

十年故事,可能顯得很平淡和主觀,但每個榮迷的這十年來的經歷,都一定會是我們各自心裡專屬的一份珍藏。這份感動,並沒有隨哥哥的縱身一躍而遠去,也沒有因為流言而減少,更沒有因為時間而消逝。
哥哥,如你那首《春夏秋冬》的歌詞所唱的那樣,能同你相聚在這星球上,燃亮飄渺人生,我,我們,都多麼幸運。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原來真的有這麼一個人,公子哥出生仍勤奮努力,天皇巨星仍不忘初心,成績驕人仍精益求精,長得這麼好還唱得這麼好演得這麼好人品這麼好。
我分不清哪一點最打動我,但每次多知道一點關於他的事情,又會多喜歡他一點。

但,最直接的,應該是他的外形。
人們都說,美而不自知才是一個人最美的時候。
但這句話在張國榮身上似乎不太成立。
比如,97演唱會上,當他的睡袍滑開,當胸口的花刺青露出來,他擺的造型,風吹的效果,就是四個字,顛倒眾生——他顯然知道自己的美,他就是要展示這種美,仍然美得動人心魄。
多少人,就是被這一刻秒殺了啊。

自你離去,「風情萬種」這樣的中文詞,一定寂寞很久了。

好吧,我來知乎就是寫情書的。
寫給每一個我喜歡的人,不帶們。
張國榮先生,你在我心裡眼裡,永遠眉目如畫。


他有千萬個打動我的理由,我卻更記得我如何為他心動的時刻。以下三張圖,就是我被他打動的幾個場景。
1.《東邪西毒》最後他蒼涼蕭索的眼神。

2.《春光乍泄》里在車裡抽煙然後回頭冷冷回頭望了眼黎耀輝的動作,其實我最愛的就是那個放蕩不羈的何寶榮。

3.《縱橫四海》里向後揮手驕傲地說:「我是通天大盜」的背影還有一甩圍巾的小樣。整個人都酥掉。

PS:哥哥的很多現場表演其實都很打動我,因為他的眼神、動作里傳遞出的獨一無二的銘心刻骨的邪魅與純真。他真的是非常耀眼的人。風華絕代。
你是什麼,十個當中只得一個
葡萄園裡,響起水仙子的讚歌
至今聽《風再起時》和《》還是會落淚。感謝你讓我在珍貴歲月里尋覓我心中的詩。
好光陰縱沒多少,一分鐘那又如何,和你共同度過,都不枉過。
只有你能夠在最後可以說:「我一生未做壞事。」
只有你會說:「仍沒有一絲悔意。」
我是真心帶淚歡送你離去。
願你已放下,常駐光明中。


謝贊,知乎首答,引用自的灰前輩的佳作《懷念張國榮:FINAL ENCOUNTER-與傳奇的最後遭遇》
感謝@諾米 在評論中的補充,已經增補完整。

==========願所有榮耀歸於張先生的分割線==========

「南京演唱會時,天降大雨,氣溫降到零下三度,經理人與他商量,是否在舞台服裝里加上厚一點的衣服以及適當削減曲目。他不同意,說:我的個唱是一次整體的製作,在其它城市呈獻給歌迷的是什麼,在這裡也應該是什麼,不能虧待了南京的歌迷。結果演出如期舉行了,服裝,舞美,曲目,全都不變。露天舞台上的他,穿著單薄的舞衣,赤著腳,在雨中載歌載舞三個小時,一路感謝著套著大衣、毛衣、棉衣,打著傘的觀眾們。從錄下的影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面色青白,口邊全是呵氣,一身透濕,肌肉控制不住地劇烈顫抖。」


不記得那一年了,那時候哥哥和唐先生外出逛街,然後這個時候唐先生髮現有記者偷拍,提醒了哥哥,但那個時候哥哥毫不猶豫的就拉起了唐先生的手,大大方方的往前走......


被幾個高贊答案觸動到。但僅限如此。每年四月一日都會被大肆消費的時代里我們已經對很多這樣類似的故事麻木了。到後來已經變成,我知我知我知佢很好。我們已經習慣完美的偶像。

想要分享的是一個視頻。是89年黃霑倪匡蔡瀾三個人做的一檔電視訪談類節目,可能僅僅只是聽說過這幾個名字的朋友大概都知道這三個都是言行無忌的人精,他們的節目也如其人。哥哥上過他們的節目,正是這個視頻讓我了解到一個更為真實的哥哥。

(更在又一個被溫柔包裹住的冬天:我把之前做的文字版刪掉了,B站高清粵語中字傳送門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419484/)

我想寫下給我觸動的幾點。
- 感恩之情。
張國榮在很多場合都提到過六姐,將他一手帶大的保姆。
也提到剛出道時參加比賽時的評委,覺得自己應該「飲水思源」
還有就是很滿足一千元薪水,因為」兩百元可以給媽媽「另外伍佰元用來付房租。說到這個。哥哥說,他升工資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換了一間房。」把住擺在第一位。」」我很戀家「。我覺得這裡顯示出的就是他一直缺乏但是又很嚮往的歸屬感。

- 對於感情。
提到了他的第一次(知道尺度有多大的了吧!!!!)。可能做訪談的時候還很年輕,這個聯想到後來發生的各種真的心酸又難過。既覺得要是哥哥一直停留在這樣快樂和難過沒有那麼多層面的時候就好了,又覺得之後的被感情磨礪得更加豐富的哥哥更有魅力。
其實總體很悲觀。說道為什麼不拍拖。「太看透徹這個圈內的人和事了。」

- 對於事業。
哥哥是個對事特別認真的人這是公認的。但讓我覺得觸動的是他在訪談提到他的幾次哭,一次是因為羅文有一次沒有去拿獎,因為他覺得自己應該拿兩個而不是一個。「那我就覺得自己很渺小了,覺得自己很渺小。你知道嗎 ?我那次哭,並不是因為我覺得自己委屈,而是我覺得,為什 么?哪怕你只是拿了一首還是拿了半首也好,你已經有這樣的 機會去拿獎了,你不去拿呢?你還要考慮去不去拿呢。「
還有一次是因為當時他的審美與現身在公眾面前的形象太超前被謾罵過(這段事應該知道的人比較多)「當時很hurt呀,哭了很久。 」
然後就是勁歌金曲事件,大概這件事情知道的人也比較多。
」要麼我就忍了這事,我唱完這首歌,我 回後台;要麼,我就用粗口回敬你們。「 (這句話用普通話的理解修飾過,感覺粵語念帶感多了)
這裡給的觸動最大。好像我們這一代(我是九五後)被灌輸的關於哥哥的印象一定是溫潤如玉的,一定是謙謙君子的,當然我們熱愛那樣的哥哥,但是!!!!只有此刻說」一唔係我就媽叉你哋「的哥哥才那麼讓人心愛啊!!!!!!!!!!
我覺得一個有很重事業心的男人對於自己遭受這樣的待遇反映不該是絕對的心如止水啊!一定會有起伏的啊!心裏面罵娘從後台走出又是微笑著的哥哥真是太男人了啊!!!!!這大概就是我理解的分寸與剋制。
「我永遠都是將我的心交給你 們,盡努力去唱給你們聽。 」所以你們噓我才是讓我受傷的根本。

對於訪談本身要說的幾點。
- 分享是因為個人覺得這是最接近真實的哥哥的視頻。偶像也是人,沒有必要神話。事實上看完這個視頻,我更愛哥哥,因為我接觸得不再是一個被過度消費完美偶像,而是一個立體的形象。
- 一個明星的皮囊再好看,演技再出眾,聲音再迷人,總要有些別的好,才能引男男女女記他個半世紀。而這些「別的好」才是真正要說的所謂人格魅力。btw,訪談里,覺得幾隻人精對哥哥的偏愛真是太明顯了。

are you ready for love?
今晚放哥哥的歌吧。


他在告別演唱會上,因為年輕,眉眼清秀動人,他就頂著這張臉,哭著問你們會不會很快忘了我。

每念及此就心頭一軟。


今夜不設防里,哥哥說了一句「如果我真的不幹這行的話,是我自己光榮地走出來」,那樣驕傲的自信的眉飛色舞的他


試著回答問題:


一、

每年四月一日,總想寫點什麼,關於張國榮。


以前我曾暗下決心,一個女孩,如果同時喜歡《霸王別姬》、喜歡《我》、還喜歡科波拉的《教父三部曲》、列儂的《imagine》,那我一定會窮追猛打、鍥而不捨、死皮賴臉,前仆後繼直到她願意和我結婚生娃為至。後來有一段時間我發現這個條件太苛刻,這樣的女孩基本沒有,於是,我又暗下決心:喜不喜歡《教父》和列儂已經不重要了,但是這個女孩必須熱愛張國榮。


雖說後來都沒有得償所願,但可見對那個時候的我,張國榮,已經不是一個名字,而是一個形容詞,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美好的象徵,那個時候我固執地認為:一個人想變得優雅、專註、豁達、友善……這些都沒問題,但你必須先熱愛張國榮,因為不喜歡他的人,都不配擁有這些。


二、


事實上,我的早戀,也和張國榮有關,當時喜歡同班一女孩已經很久,這個女孩對當時的我來說,完全是白雪公主一般的存在,長發披肩、還扎著當時最流行的紅色頭巾,雪白的肌膚、雪白的連衣裙、我當時在想: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這麼美麗的人啊,她就是我的公主、她就是我的女神……


這段暗戀的結果完全在意料之中,我經常故意在她面前晃蕩,可是她卻完全無動於衷,直到有一天,在放學路上,她和其他女生在前面走,我和一幫男生在後面扯著嗓子唱歌,我唱著:「是非有公理,慎言莫冒犯別人,遇上冷風雨休太認真」,「人生路美夢似路長
路里風霜風霜撲面干。」,她終於回過頭來好奇的看了看我,在我記憶中這是她第一次對我產生了好奇。


只是這個好奇沒持續多久,她就和同班一個足球踢得特好的傢伙步入了早戀的行列,我的初戀也就在張國榮的歌聲中黯然收場。


從那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徹底放棄了小虎隊和當時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封神榜》,我暗自覺得喜歡小虎隊和《封神榜》的都是小屁孩,不懂得這個世界的愛和美好。


那個時候最喜歡張國榮的《風繼續吹》,唱起來有一種小馬哥的滄桑感,但聽得最多的還是《monica》,不僅聽,而且又唱又跳,我的房間里,一天到晚都放著這首歌:「你以往愛我愛我不顧一切,將一生青春犧牲給我光輝,好多謝一天你改變了我,無言來奉獻,柔情常令我個心有愧,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誰能代替你地位」老媽在外面使勁敲門,問我聽的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玩意兒,我輕蔑的笑了笑:這是張國榮、這是霹靂舞,你懂嗎你?


三、


大學以後,在那個「文藝青年」還不是一句罵人話的年代,我走到那裡都要給自己打上這個標籤,喜歡王小波的文字、喜歡約翰列儂的自由主義歌曲、喜歡科波拉和特呂弗的電影。成天拿著《南方周末》和《看電影》,立志成為一個高大上的媒體人。


後來當然沒有如願以償,而是進入國企,成了現在這幅模樣,那個時代,夢想和現實還離得很近,沒有像現在這般遙不可及,而伴隨著夢想最讓我如痴如醉的依然還是張國榮,和他的《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在我32年有限的歲月里,始終都是排名第一的電影,其實我為什麼喜歡這部電影呢,想來想去,大約還是喜歡電影里那種厚重的歷史氣息,小人物在歷史潮流里隨波逐流而發出的無奈,當然還有張國榮。


從《霸王別姬》開始,我重新認識了張國榮,他不再是一個在舞台上又唱又跳的偶像歌手,他開始特立獨行、開始專註表演,開始超越了一個偶像的範疇,《霸王別姬》里的程蝶衣,也許就是張國榮自己在膠片上的投影:一個不相信命運的人,最終卻敗給了命運。


總會有一個感覺:電影是構築在陳蝶衣的勇敢和段小樓的懦弱之上的,而這樣勇敢和懦弱的衝突在電影的最後被無限放大,那個時候的我覺得這樣的結尾實在是太牛了:蝶衣的最後一齣戲。舉起劍的那一刻他在忍痛割愛和決絕歸去的矛盾中糾纏,而他在觸手可及卻彷彿又是天涯海角的地方淺吟低唱。不瘋魔不成活,這一刻生活和戲台再次合二為一,蝶衣固執地要將它們融為一體。而他也只有用生命的終結來讓這段愛情變為永恆。


《霸王別姬》裡面有一首歌叫《當愛已成往事》,張國榮也曾唱過,唱得比李宗盛、林憶蓮的版本好,當時聽這首歌時頗為不以為意,因為那個時候我們感情都是炙熱的,都是不顧後果,一往無前的,從來沒有想過會有曲終人散的一天,但經歷過後,按照張國榮的人生邏輯,才發現,愛情確實會成為一段往事,而每個人的區別則在於:有的人讓往事隨風,有的人則是淚眼朦朧。


四、


張國榮於2003年4月1日從文化酒店第24層像一隻蝴蝶飛身而下,至今已經十二年。


直到現在,我仍然經常看《霸王別姬》、經常聽張國榮的歌,想不出什麼理由,也許是已經把關於張國榮的這些痕迹當成了生命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痕迹也很自然的一次次激起我內心的火焰,這些火焰在我心中啪啪的響。而這些火焰所發出的微弱的光,也在輕輕的叮囑我前路的迷茫和那些一直指引著我的歌。


我常常在想:也許張國榮並不願意這樣被大家一直銘記,他只是單純的過好了自己的一生而已,至於那些榮譽和掌聲,有固然是好,沒有也不會覺得失落和誠惶誠恐,他更願意讓大家記得的是一片漆黑的劇院里,那個泛著淚光的絕世名伶最後留下的那句話:


「說的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


因為,所以已經忽略4月1日還有個愚人節。僅此紀念。

「你懂音樂嗎?」
「我不懂。」
「你懂粵語嗎?」
「也不懂。」
「那你為什麼老聽他的歌?」
「因為太動聽了。」


氣質,男人總希望在同類中找到一個學習者,他正是我所欣賞且無法企及的。他乾淨、注重細節、知禮、熱枕甚至有點瘋癲,為人處事極好。他是個藝術家,而不是所謂的會演戲、會唱歌。
對於leslie,我一直都是抱著一種欣賞的態度,我一個人坐在台下,他在台上,看他的人也許很多,但我的注意力一直在他身上。
能配得上真正的公子二字的,只有他,而不是那些浮蕩的登徒子。


如果有人願意去了解,且抱著一點正常的心態(也就是不因為流言而鄙視或是崇拜),你會發現他是一個很值得去了解的人。
真誠善良,敢愛敢恨,愛自己的職業且有追求。
這都是我通過很長時間的電影,歌曲,採訪用心感受到的。
其實學會欣賞一個人是很快樂的,特別是,那個人感動了我,用他人性的光輝一面給予我力量,這還有什麼可疑惑的?

自己去了解勝過一千萬句無聊的空泛的點評。


他是一個記憶力很好的人,每次開演唱會都會記得所有員工的名字,並且向觀眾介紹他們。而且會記得每一位見過面的粉絲,就算只見過一次簽過一次名,下次見面還會和你說上次的事情。

他是一個調皮的人,但是調皮的那麼可愛,就算對著你罵人或者開黃腔都絲毫不覺得他猥瑣或者如何,只會覺得世界上居然還有這麼淘氣的人。能當眾用報紙打女明星胸部還不讓人感覺尷尬的也只有他啦。

他是一個優雅的人,即使被誤會或者陷害,依舊保持著微笑,得體的模樣。有一次他不小心坐到了外地來的老爺爺的座位上,那個老爺爺並不認識他,還以為本地人在欺負外來人,所以說話很難聽。他聽懂那是國語,所以理解那位老爺爺,對他道歉,還幫他付了賬單。

他是一個永遠在給別人溫暖的人。再匆匆忙忙去開演唱會的路上,他看到一位孕婦很難受的樣子,就立刻停下來扶她到椅子上坐著,幫她買了一瓶水,叫附近的保安保護她的安全,為她叫了一輛計程車。做完了還不放心,還要打電話叫經紀人來確保她的安全。

他是一個語言天賦很好的人。拍春光乍泄的時候要說西班牙語,他只學了幾天就發音很標準了。有一張專輯要用到法語,他只聽了兩遍就可以流利唱出來。到韓國日本去做發布會,也會提前學習一下必要的用語,絲毫聽不出生硬。尤其是英語啦,聽他唱的英文歌才真的一點都不覺得這是中國人唱的,完完全全的倫敦腔。

他是一個絕對不妥協的人。在所謂的譚張爭霸時期,譚詠麟的歌迷很不講道理的沖他噓,還把他扔下台的帽子丟回來。他說:「我一定要唱到你們喜歡。」可就在他最輝煌的時候,他退出歌壇,不理會別人的想法。又在唱片銷量最低下的時候,他復出,唱片行業一下蒸蒸日上了。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他不想去理會別人的眼光。

他是一個很長情的人。唐生與他分手了三次,次次分手他都很難過,也是次次去挽留。他們是最好的伴侶,什麼都不可以拆散,是我相信愛情的證據。從二十幾歲走到四十多歲,他和唐生依舊保持著少年時候的溫暖,彼此支持,彼此信賴。

他是一個讓人無法不愛的人,是只要呵一呵就能夠讓人為之傾倒的人。你會愛他的容貌,再愛他的作品,最後愛上他的氣質。他熱愛生命,也熱愛自己,熱愛每一位熱愛他的人,安靜的時候像一件藝術品,鬧起來卻像一個鄰家小弟弟一樣。我們願意寵愛他,保護他,絕對不讓他受到一絲傷害。

他是一個很有天賦的人。早期的時候,他迷人的一面在於露骨,可越到後面,他把鋒芒都收起來,在遮掩之中將我們收做他的迷。從直言不諱的放蕩,到只露出一點的誘惑,他知道怎樣把魅力放大到極致,也明白自己的迷人之處。

他是一個擁有最多明星粉絲的人。他提攜過很多後輩,在這種混亂的地方,他是唯一的溫暖。我們愛他,愛他的笑容,愛他的溫柔。舒淇和他搭戲的時候,緊張的總說不好台詞,導演甚至即將要發火,他卻安撫著導演,幫助舒淇放鬆,一遍又一遍陪她找到感覺。看舒淇有天賦,就邀請她到自己的演唱會來做嘉賓,讓舒淇坐在他的腿上唱歌,像哥哥一樣保護她,縱容她。當記者採訪他的時候,記者很害怕,他微笑著讓記者坐下一起喝茶,一點都沒有明星架子的和記者聊天。他真的很溫暖很溫暖,就像世界是冰冷的,他卻用自己在融化這個冰雪的天地。

他是一個超級愛開玩笑的人。有一次與朋友住賓館,朋友敲門找他,他遮遮掩掩的露出一種嫵媚的表情說「大爺要包夜不?」,據朋友回憶那個表情和姿態真的誰都學不來,事後大家都笑的肚子疼。拍霸王別姬的時候,把師哥從青木軍隊里就出來,師哥啐了他一口,本應該是凄涼的場合,他卻在導演喊停的時候,一臉壞笑的說「大爺您慢走」,據回憶當時場面有些歡樂的控制不住。

他是一個特別愛打麻將的人。他說就算到世界末日了,也要把劉嘉玲和王菲叫來家裡打八圈,打到世界末日才好。有時候打麻將輸錢了,就賭氣地叼著煙喊唐生來代替他打。贏錢了就高興地唱起自己的歌來。打到興緻高的時候,還把牌貼到自己額頭上,結果大家都知道他的牌啦。

他是一個中性美到極致的人。不能用帥和美來衡量,只能用一個靚字形容。他有一張真的用所有詞語都描繪不出來的臉,把柔美和陽剛糅合在一起,如此和諧,如此平衡。手足到細枝末節也沒有缺憾,上帝如此偏愛他,給他極高的藝術天賦,也給他上等的容貌,給他完美優雅的氣質,也給他勻稱健美的身材。

他是一個見識過醜惡依然純真的人。那是一雙絕對清澈的眼睛,而立之年就算做出七八歲孩童的事情,也完全感覺不到違和。他曾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過,才真的明白溫暖的可貴,永遠保持著單純的心靈,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他是一個你不去了解真的完全想像不到有多好的人。我常感到自己表達貧瘠,無論怎麼修飾語言也無法把他形容到千分之一。你去了解表面,就控制不住地想去深入再深入,我們何其有幸能夠認識他,認識這位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的他。一句哥哥已經包含了太多太多,一句我愛你能表達的竟然如此之少。

他是一個讓人很心疼的人。差之毫厘與影帝無緣,竟只是因為評審員的一個戲劇性的玩笑。被貼上同性戀的標籤被當眾侮辱。因時尚超前而被評論放蕩。太多的無奈集中於他,他卻依然瀟洒,剛正不阿地站在世界中央,告訴人們什麼才叫做光明磊落。

他是一個讓人感到無數正能量的人。為了他而考上港大的人比比皆是,為了他而戒煙的人無以復加,為了他成為更好的自己,是所有榮迷的目標。我們因為他而學會了嚮往美好,因為他學會了對醜惡加以批判。我不敢說好人都是榮迷,可榮迷絕對都是好人。

他是一個聲音溫和能夠融化人心的人。聽他的歌會很安靜,慢歌與快歌都一樣。我們都在追趕世界,可他的聲音卻讓我們想靜下來,想去認真地感受一分一秒。聽他說話像在聆聽絕妙的音樂,早期時候清醇有活力,復出之後更多的是沉穩,是蘊含著酸甜苦辣的性感。我愛著完整的他,可的確是復出之後的他更加迷人,更讓人感覺掉落進了萬丈深淵,像一隻撒旦向你伸出魔爪,你只想跟隨跟隨跟隨,沒有一絲其他情感。

他是一個你絕對不想去讓他染上污點的人。當你不夠好的時候,你會感覺這麼差的自己怎麼配得上他,怎麼配做他的迷。只有努力,去努力超越自己,不奢望與他並肩,只想與他距離更近一點。他的名字就足夠避開所有污漬,茫茫人海他是陽光,他是清明的露水,他是我們追求美好的動力。

他是一個令我們自豪的人。別人誇讚他,甚至比誇讚自己還讓我們高興。「有一個人曾讓我知道,寄生於世上原是那麼好。」他讓我們感覺到生而為人是一種幸福,成為他的粉絲是天經地義,感謝上蒼賦予我思想,賦予我喜怒哀樂,讓我去因他而愛,因他而悲歡,因他而思念。

他是可以只用一個笑容就足以讓人把所有煩惱拋之腦後的人。他笑起來的時候,我所有的情緒都軟化了,化成一灘水流向大海。「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原來我覺得邪魅這個詞是很中二的,可我現在覺得這個詞只能用來形容他的笑。他只要一笑,我就什麼都不在乎了,看他笑可以看好久,久到忘記時間忘記自己。如果,全世界我也可以放棄,至少還有你值得我去珍惜。

他只是一個普通人。他有自己的愛情,有事業,有很多親朋好友。有人愛著他,他也愛著大家。會在閑暇時候只穿底褲與朋友打麻將,會懶得化妝穿著普通背心蹲著看院子里的大爺們玩象棋,會在高興的時候笑的毫無形象,會在生氣的時候罵粗口,也會在外人面前大方的炫耀自己的愛人。他只是一個普通人,普通到很平凡的人。

他是一個品味很高的人。他自己裝修房子,自己搭配衣服,自己創造出一個風靡香港的髮型。他引領著時尚潮流,儘管大多數人不欣賞,他依舊特立獨行,走在最前端。他是美國證書認證的紅酒大使,他是能把廉價衣服穿出個性的人。有些衣服只有他穿才風華絕代,有些話只有他說才回味無窮。不要妄想去模仿他,世界上沒有第二個他。

他是一個把很多極端平衡在一起的人。五官稜角分明,卻線條柔和。眼神犀利,又充滿童真。渾身健美肌肉套上行頭之後,卻顯得身形挺拔清瘦。長著一張臉傾國傾城臉,還有深沉磁性的嗓音。擁有天真調皮的孩子般的舉止和成熟優雅性感的魅力男人風範,並且能在秒鐘之間自然無形地轉換。性格柔時如水,堅時如鋼,熱時似火,冷時似冰。對待親人朋友或哪怕路人都如春天般溫暖,對待無良狗仔下賤媒體橫眉冷對言辭鏗鏘。最有資本遊戲人間,卻守著一份感情一個人還要地老天荒。大腦容量超人才華爆棚,還虛懷若谷從不疏懶總是走在時代前端。美麗是他,著迷是我。

他是一個把缺點都能變成優點的人。我不喜歡別人說髒字,但喜歡聽他講粗口。我極其厭惡煙草味,卻真的非常非常希望能有機會吸他的二手煙。他有贅肉的樣子都好看,他就算忘詞我也只覺得好可愛。怎麼會有人喜歡一個沉迷於賭博的人呢,可我就喜歡他打麻將的樣子。怎麼會有人喜歡一個娘娘腔的男人呢,可我真的喜歡他演繹的角色常騷。我以為留長發的男人絕對不會好看,直到看到他的熱情演唱會。只要是他我可以接受一切,可能我是瘋了吧。

他是一個讓人想用所有褒義詞形容的人。好像所有褒義詞都不夠,他的好可以說一輩子。就因為他,我學會了一種類似道德綁架的句子。「你竟然不喜歡他你還是不是人?」「你怎麼可以不喜歡他啊他那麼好!」「你簡直太奇怪了你居然不喜歡他。」我不覺得自己很有病,我是不是有病。

他是一個本不應該出現在塵世的人。這個世界太差了,不配讓他存在。所以他返回家鄉了,我們該感到慶幸,慶幸他不再忍受痛苦。人間只是他的駐足地,銀河才是他的暢遊鄉。我上輩子一定是拯救了世界才可以認識他吧。一個人走了,所有認識他的人都對他讚不絕口,這本就是極大地成就。幸好他來過,才讓我明白世界上真的有過天使。

他是我愛的他,是所有榮迷愛的他。


溫潤如玉的君子,堅強勇敢自信,尊敬前輩,提攜後輩,真誠待人,對愛人忠貞,對工作的完美主義態度,如果用一句話就是:他震撼了我的靈魂


「和他的歌藝演技相比,他的容貌不算什麼,和他的人品相比,他的歌藝演技就不算什麼。」


很多。
第一次看他,是在春光乍泄,當時覺得,怎麼會有這麼這麼美的人,不只是臉,背影,坐上的士的那個回眸,他講一句話,拋出個眼神都能吸引人。
然後是很多。
十二少,程蝶衣,西毒,等等。
最最重要的是真誠和深情,前幾的答案也說過。
每一次聽他講話,都能覺得他是認認真真的同你說話,還有他笑起來,也是完完全全聽你敞開心扉的樣子。
深情自不必說,唐先生和你我都懂。
他愛上誰,便怎麼也不會怕,月亮代表我的心,你唱起來,最是深情。
也是那個牽著唐先生的手的背影,真讓人肅然起敬。
只是也希望,唐先生在哥哥逝去後,仍能有他可以共度餘生的人,不要被別人桎梏在哥哥的余影中,哥哥想必也是這樣想。
還有對梅姑,青霞。
我記得林青霞自傳里寫過一段,哥哥有一天突然問她,你過得好不好?林當時眼淚滾出來,哥哥只是說,我以後會對你好的。
他也確實是這樣的。真的對她很好很好。

我自己也不知道在說些什麼,哥哥安息,心裡最柔軟的地方,永遠都是你的。每次看到你,雖然有難過,但是看到你如果是笑的,我也會因而開心。
謝謝你。


因為他在告別演唱會上微笑著說了一句話:今晚是不是所有寵我的人都來了呀?
以及對每件事每個歌迷影迷的認真態度。


推薦閱讀:

如果哥哥張國榮有微博的話會是什麼樣子?
如何評價張國榮在1987年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指責譚詠麟拿獎太多?
如何看待知乎跟風黑張國榮的一股風氣?
為什麼張國榮經常演渣男,可他的渣男角色卻不會讓人覺得討厭呢?
張國榮有多喜歡唐鶴德?

TAG:調查類問題 | 明星 | 張國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