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同樣看到紅色會是同樣感覺嗎?

感覺是可以描述的嗎?不同的人同樣看到紅色感覺相同嗎?不同的人看到同樣一件事會有初始化的共同認識嗎?

相關問題:某人認識的藍色其實是我們熟知的綠色,他自己如何知曉? - 哲學


這個問題超級哲學啊,直接逼近Qualia的問題啊。對不起,我也不知道Qualia是什麼,以及我也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我可以給你一些數據,然後你自己定奪不同的人看到同樣的紅色感覺是否相同。

當然,還是先給出我的看法:我覺得,從統計上講,大部分情況下,不同的人看到同樣的顏色感覺是相似的。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不同的人看到的顏色感覺是不一樣的。

我首先解釋一下:大部分情況下,不同的人看到的同樣的顏色所感覺到的,從統計上來說是相似的。

我們先來設想這樣一個實驗,我在屏幕上呈現一個顏色,然後給你一個色環,讓你用滑鼠報告出你看到的是哪個顏色,過程類似下面這個流程,雖然中間沒有900ms的延遲 (Bae, et al, 2014, Figure 1)。

那麼,如果我呈現同樣的顏色,不同的人給出的反應截然不同,那麼我們可以說:不同的人感覺同樣的顏色是不同的。但是,如果不同的人給出的反應相同,我們是不是可以說不同的人感覺到的顏色是相同的呢?這個留給讀者思考。但是這裡暫時假設如果不同的人給出的反應是相同的,那麼我們姑且先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不同的人對相同的顏色感覺是相同的。

結果是,當一群人參加這個實驗的時候,這些人之間的反應是很相似的:不同的被試對顏色對於所有刺激顏色所做出的反應的精確程度還是很相關的。這種相關性,在統計學測試上顯著(Bae, et al, 2014, Figure 5)。

當然,每一個顏色都是不一樣的。在顏色研究中,我們說有一些顏色是focal color,比如紅色、白色、黑色等;有一些顏色是boundary color,比如藍綠色(greenish blue)等。結果Bae等人(2015)在知覺和記憶中,人們對於不同的顏色的準確率有差別,知覺的時候也會出現系統偏差。如下圖(Bae, et al, 2015, Figure 7, Figure 8)

這兩張圖是什麼意思呢?Figure 7橫軸是不同的顏色(不同的點也對應表明了不同的顏色),縱軸是對於某個顏色,行為反應的準確率(這裡要理解Kappa越大,準確率越低,你可以想像縱軸Kappa表示反應的方差)。我們可以發現,在豎線表明的幾個focal color上面,反應的精確程度明顯要低很多。而在兩個focal color之間,反應的精確程度就很低。Figure 8橫軸還是不同的顏色,縱軸是系統偏差。我們可以看到,在focal color上,反應的系統偏差基本是0,而在focal color之間,反應的系統偏差就會很大。

好了,數據給了這麼多,我們來理解一下:對於不同的顏色,不同的被試會給做出反應。第一,我們看到被試對於給定的顏色做出的反應是一個概率分布,而不是一個確定的值。你可以近似認為是一個高斯分布。第二,我們看到所有被試的結果,起碼在focal color上,系統偏差是很小的,精確程度也很高(Figure 7, Figure 8)。試想這麼多參加實驗的被試,每一個人都不一樣,但是他們的結果卻可以比較高度地一直,所以我們可以說明他們看到的focal color,他們的感覺,在統計上來說,幾乎是一樣的,至少非常相似。這一點也通過上述Figure 5中的被試間的顯著相關得到了支持。第三,在boundary color上面,準確度是很低的。偏差也是很大的。但是,所有的被試都分享同樣的偏差,錯都錯的一樣,而且也分享同樣的不準確性,模糊都模糊的差不多,那麼從統計上來講,他們對於這些顏色的感覺,也是非常相似的。

這也就是第一部分,不同人對於同樣的顏色的感覺,在統計上來說,是非常相似的。這一系列工作是我們實驗室的大師兄Giyuel Bae做的,那篇Bae et al, 2015被10多家媒體報道了,導師在本頁面上炫耀了一下:Press Round Up

然後我再解釋一下:在某些情況下,不同的人看到的顏色是不一樣的。

在認知領域,有一個比較有名的Sapir-Whorf假設: 不同的語言結構會影響語言使用者對於世界的概念,從而影響他們對於世界的認知(Regier Kay, 2009)。這個假設的強版本說道:語言決定人對於世界的認知。這個假設的弱版本說道:語言影響人對於世界的認知。這兩位並沒有合作寫過文章,所以我也找不到原文,以上也是維基百科的介紹和我自己的理解。但是在顏色研究領域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研究,Berlin Kay在1969年發表了這項重要的研究:他們調查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描述顏色的基本辭彙,然後發現不同國家使用的顏色辭彙發展實際上是有7個階段。
第一階段:基本辭彙只描述【黑、白】
第二階段:描述【紅色】的辭彙出現
第三階段:描述【黃色或者綠色】的辭彙出現
第四階段:描述【黃色和綠色】的辭彙都出現
第五階段:描述【藍色】的辭彙出現
第六階段:描述【褐色(棕色, Brown)】的辭彙出現
第七階段:描述【紫色、粉紅、橘色、或者灰色】的辭彙出現

雖然這個階段劃分備受爭議,但是底線是不同的語言中使用的基本顏色辭彙是不一樣的。如果Sapir-Whorf假設成立,那麼我們有理由猜測使用不同語言的人,所感覺到的顏色是不一樣的。

那有沒有這樣的實驗證據么?有。但是實驗解釋有待討論。

Lera Boroditsky實驗室(2007)發表了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實驗和上面所述非常相似,在一個顏色逐漸變深的藍色條中,隨機抽取兩個顏色,然後讓你判斷這兩個藍色色是否是同一個藍色(Winawer et al, 2007)。

你會問,這個實驗有什麼好做的。原因很簡單,俄語中,對於藍色有兩個截然不同的單詞:goluboy表示淺藍,siniy表示深藍(我不知道俄語版本怎麼寫)。這兩個表示藍色的單詞在俄語中很常用也很重要。然而,在英語中,並沒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描述藍色的基本辭彙(你會說有light blue和dark blue啊,但是這兩個片語並不是基本辭彙,只是在藍色前面加了個修飾成分)。

好,現在我們有兩組人,他們的語言在描述『藍色』上面有很大的差別。那如果讓他們來做上述那個藍色匹配任務會發生什麼呢?俄語使用者,在兩個藍色相近,但是分屬於不同範疇(淺藍、深藍)時,他們能夠很快地反應出這兩個顏色不一樣;但是在同樣距離、屬於同一範疇的兩個藍色之間,他們就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反應兩個顏色不一樣。比如,09和12號藍色,距離是3,但是分屬兩個不同的範疇;12和15號藍色,距離也是3,但是屬於同一範疇。俄語使用者在前兩種顏色出現時,很快地回答這兩種顏色不同;在後兩種顏色出現時,則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確定他們顏色不同。

那麼英語使用者呢?他們並沒有表現出任何反應時上的差別。也就是說,只要顏色距離相同,他們的反應時是相似的。這進一步說明,英語者在這個藍色序列中,沒有兩個子分類範疇。

這個對比說明了什麼?簡單的說,這說明俄語使用者在藍色上有更精細的分類,當他們與英語使用者看到同樣的一對藍色的時候,他們感覺可能是不一樣的——他們看到了不一樣的藍色,而英語使用者看到的藍色都很類似。啊哈,這個時候你可能就想說,不同的人看到同樣的顏色,感覺可能是不一樣的了。

但是這是你說的,不是我說的。在我討論這句話之前,我想說明一個問題——即使有這樣的實驗結果,也並不能證明『語言直接可以決定/影響人類的知覺』,為什麼呢?你能想到其他的解釋么?

好了,我們再回到你得出的結論。我們再來講最後一個實驗結果。實驗表明知覺學習(perceptual learning)能夠改變我們對於視覺刺激的知覺(Sagi Tanne, 1994)。一個簡單的例子,我一開始給你呈現一個90°的豎線,然後給你呈現一個91°的豎線。一開始的時候,你 覺得這兩個刺激沒有差別——你無法區辨這兩個刺激。然後我把你叫過來,訓練一個月,每天一個小時,你做的事情就是不斷地看到一個90°的豎線,和一個90°+/- 0~5°的豎線。你每次告訴我先後呈現的兩根豎線是否是一個朝向的,如果不是,第二個比第一個偏左還是偏右,然後我告訴你對了還是錯了。經過一個月的訓練,你會發現,我再給你先後呈現一個90°和一個91°的豎線的時候,你這下可以分辨出來了,你告訴我他們不一樣,後一個比前一個更傾斜。

這下,你是不是覺得,自己訓練前後,看到同樣的刺激,感覺不一樣了?什麼,你不信?我可以告訴你,這還真是實驗結果。知覺學習可以讓人的視覺精確程度提升很多,區辨1°的朝向差異不成問題。而且這項技術幫助很多弱視的病人提高視覺能力。

好,那你再想。你把一個人叫過來,給她不同的顏色,有些顏色很相近。一開始,她可能無法區分這些相近的顏色。但是沒關係,你訓練她一個月,天天給她看相近但是不同的顏色,讓她判斷,並且告訴她判斷的正誤。一個月之後,你再給她看之前兩個她無法區分的相近的顏色,這下她可以區分了。你說,她是不是對於同樣的兩個顏色,感覺變了呢?那你再想,有些人是藝術家或者設計師,每天跟顏色打交道;另外一些人並不與顏色打交道。前者實際上經過長期的顏色的知覺學習,這兩種人對於顏色的感覺,會不會一樣呢?

說道這裡,你可能差不多已經認為人們對於相同的顏色,感覺是不一樣的了。所以我需要及時地提醒你,在文章的前半段,我們說明了不同的人對於focal color的反應非常一致,偏差很小,精度很高。只是他們對於boundary color反應偏差很大,精度很低。那麼,題主,最後的結論就交給你自己來定奪吧。

好了,寫完之後突然明白為什麼大師兄的工作這麼受到歡迎了。以及,我並沒有回答你最後一個問題。

Reference
Bae, G. Y., Olkkonen, M., Allred, S. R., Flombaum, J. I. (2015). Why Some Colors Appear More Memorable Than Others: A Model Combining Categories and Particulars in Color Working Memory.

Bae, G. Y., Olkkonen, M., Allred, S. R., Wilson, C., Flombaum, J. I. (2014). Stimulus-specific variability in color working.

Berlin, B., Kay, P. (1969/1991). Basic color terms: Their universality and evolution.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Regier, T., Kay, P. (2009). Language, thought, and color: Whorf was half right.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3(10), 439-446.

Sagi, D., Tanne, D. (1994). Perceptual learning: learning to see.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4(2), 195-199.

Winawer, J., Witthoft, N., Frank, M. C., Wu, L., Wade, A. R., Boroditsky, L. (2007). Russian blues reveal effects of language on color discrimination.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4(19), 7780-7785.


問題很有意思,我一個個回答。
1.感覺可以被描述。
2.每個人看到的應該不是完全以樣,但是是非常接近的相似:都符合我們對於紅色的「prototype」理解,所以絕大多數人認為都是紅色。(除了色盲或者視覺異常)。
3.不同的人看到同個事物會有大體上相同的認知,但是相同不代表百分之百一樣。這回受限於我們的背景、環境、個人狀況、態度、甚至專註程度等等;所以說類似這句話「君子和而不同」。你可以理解為一個近似正態分布的鐘形曲線,峰度高,集中度高。大多數人都落在中央,但是稍有區別。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不一樣。理由是:我本人兩隻眼睛看到的畫面,色溫不一樣(也就是白平衡不同)。一隻眼睛偏暖色調,另一隻眼睛偏冷色調。我是通過在日光下,近距離看同一張白紙,反覆輪流開合左右眼得出的結論。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和我一樣。而且我能夠明顯感受到因為心跳導致的視覺模糊,也就心跳一下,眼前的東西就會稍稍模糊一下,早晨尤其明顯,苦惱不已。沒看過醫生,不知道是不是病。


當然是同樣的感覺:醒目。
這就是為什麼紅色被所有國家作為停車信號燈和各種警示標誌的顏色。


當然不是,顏色形成四要素:光源-物體-眼睛-大腦。人佔二個環節!
說個簡單的,紅綠色盲!
錐體細胞感紅感綠感藍三種,桿狀細胞感光亮度!紅綠色盲好像就是沒有感綠的錐體細胞,是一種返祖現象,因為人類以前沒有感綠錐體細胞的!
有的動物有很多種錐體細胞,人看的色彩豐富度算是比較少的了,而人之所以能用三原色色光表現出大部分顏色就是因為人只有三種錐體細胞吧,說不定有的人基因突變,形成了新的錐體細胞,那真是爽歪歪!


我老爸有點色盲,永遠分不清樹上的柿子哪種已經軟了,哪種只是紅了而已(兩種紅的度會不一樣),體檢的色板看起來就是斑斕的一片,我也很好奇他看到是什麼感受。。。。哈哈


仔細分辨的話,我左眼和右眼看同一個東西顏色都不一樣,不要說不同的人了


題主問的是「色覺」還是「情緒」?
我記得有門學問叫色彩心理學?
作為一個富土康陽極調色狗,我可以告訴你,顏色可以描述,不論是色覺還是情緒。在有對比的情況下,我們與客戶常用「活潑」「沉鬱」「通透」等詞來形容一種顏色。


當然不一樣啊!這是某品牌的某系列部分產品,當女生在說「這個顏色好棒買買買」「那個顏色也不錯哦」的時候,男生會覺得「這不都是紅色么有啥區別」……請用點贊代替感謝 謝謝各位觀眾老爺


從唯心的方面考慮,這是沒有人能說清的問題,這或許是個不可知的問題。人對顏色的感覺是根據從小生長的環境,是根據他每一次在看見新的顏色時從別人那裡獲得的反饋而在小時候就逐漸形成的對顏色的認知。
我們在看見紅色時大家能有同樣的反應,只能說我們看到的是同一種顏色,而同樣的紅色之於不同的人在其大腦里形成的感受是否一樣我們或許並不知道~~甚至物體的形狀也是這樣。。。隨便瞎說的


實話,小學四年級還是三年級時候突然意識到這個問題

這麼描述:假如我看到天空是綠色的,夕陽是紫色的,而另一個同學看到的天空是黃色,夕陽是藍色,但是從小到大,大人們都告訴我們天空是藍色夕陽是紅色,那麼我們看到海水和火焰,即便我眼中海水是綠色的火焰是紫色的,同學眼裡海水是黃色火焰是藍色,但是我們都會根據從小學習到的東西認為海水是藍色火焰是紅色


我這麼小就隱約接觸到哲學了嗎?


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看到紅色可能感受都不一樣,比如你在奧運會上看到升起的是五星紅旗,你會驕傲自豪;你看到自己受傷時流出的殷紅的血,你會驚慌失措。因此不同人在同一時刻看到紅色可能會有同樣的感覺,也可能會不一樣,不然為什麼有的人最喜歡的顏色是紅色,有人喜歡的是藍色呢?


不一樣,就這麼簡單!


1.感覺是可以描述的嗎?在這裡,我覺得「描述」這個詞反而是限制了問題答案的寬容度,因為似乎必須藉助於語言來量化感知,涉及語言的範疇,本身就是一個被限制在不同文化起源以及量化標準的需要分類討論的工具。而事實上我相信,感覺是可以share的,沒有語言系統的體系一樣可以公平地進化出一套足以在個體間共享信息的方式。當然啦~所用的符號系統不一定是我們人類可以參透的。2.不同的人看到紅色感覺相同嗎?這個問題我也思考過。分兩部分,「看到相同的紅色」從唯物論來講,我們由同源的基因進化而來,不僅是人類,即使和貓、狗、果蠅等都有類似的基因組成,同為人類,我們進化發育出相同的視錐細胞視桿細胞,視網膜和視神經以及大腦視皮層,所有器質性的基礎我們都是一致的,所以當接收同一波長的紅色光源激發時產生的物理效能應當是在一定範圍內一致的(當然不排除色弱色盲等一系列生理缺陷導致的差異);「感覺相同嗎?」這個問題,我想,就不能單純從生物物理層面來解讀了。上個世紀很多精神分析學家走向了唯心主義,正是因為感覺這個詞,或者說意識,是我們還沒有能用科學技術去還原分解的一個概念。「意識」脫離了自我這個小環境它本身的意義也許就不復存在了,對於他人來講,你的感覺,不是他能接收到的,他能接收到的,僅僅是你用你倆之間可以溝通的渠道傳遞給他的信息流。所以,也許只有在我們的科技發展到一個我們可以解開意識之謎,感覺之謎,可以發掘出新的意識溝通的方式的時候我們才能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到了那一天,question3也就不言自明了


同樣的事物在每個人的眼裡呈現出來的狀態都不是完全一樣的,感覺更是不同。


應該是不同吧,


推薦閱讀:

沒情商的男生是什麼樣的?
人們是如何讀懂一個正常語句的?
認為正確的事情過一段時間後回想總是覺得自己當時很傻,這是成長的表現嗎?
懶惰真的會上癮嗎?
16 歲刷了將近一年的知乎,現在三觀混亂怎麼辦?

TAG:認知 | 認知心理學 | 知覺 | 認知偏差 | 知覺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