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部分女性在心理上特別男性化?

另見:為什麼部分男性在心理上特別女性化?


因為太多的心理狀態和想法被認為是男性專利了。


性心理錯位是肯定要表現為行為的,不可能心理男性化但外表很女性化,所以不可以單單將心理剝離出來看——如無器質性原因,性心理錯位一般都是由於幼兒時期的養育方式造成的。

另外多說一句,女性在工作生活中表現得強勢,那個不叫「心理男性化」!!!


不怎麼回事,就是也有特「哥們」的一面,僅此。


女人到底慾望什麼?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作者:鄧康(來自豆瓣)
來源:女神 已被我們罷黜?

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注女性問題的,似乎找不到一個確切的日期。我並不是一個女性主義者,只是心底里感覺女性自身有著沉重的失落,同時也有溫潤的力。
走入到精神分析的,大多數是女性,她們不斷重複地敘說著銘刻在自身的痛,這種痛不是具體的痛,而是作為女性之痛。但是,痛之下,她們也有魅惑和溫婉,源自生命自身的充盈,讓她們在沉隱中超越自身的苦難。
女性,總是被社會所標定,環肥燕瘦,豐乳肥臀,社會的要求塑造著女人,女人的慾望需要社會這個大他者來調節,但女性自身的慾望又歸於何處呢?這成了精神分析學上的難題。
我們總是在談論女人,女人應該是賢淑的,女人應該是嫻靜的,女人應該要有女人味。但,到底什麼是女人味?拉康說,「女人」作為一個完整的概念是不存在的,女人是非整一的存在,女人只是一種「假裝」,以自身的無「假裝」成為有。
我們遺忘了女人,女人處於象徵交換的命運,原始部落的女人被嫁到另一部落,是為了自己部落的兄弟換娶來所嫁部落的女孩。女人是整個象徵父法的「商品」,同時女人又是不可把握的,從來沒有一個確定的詞可以形容女人,同時我們對女人的要求總是在變,但女人自身的慾望卻無法完全被我們所要求化,她們帶著自身的原罪和空無,進入和跨越於我們的想像,甚至於我們關於起源的所有想像,都是由女人所引起的,女人把我們帶到了緣起和原初的幽冥,回溯我們自身的存在。
19世紀瑞士神話學家巴霍芬提出了著名的「母權制」假說,社會是由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社會變遷的,母系社會對應著養育和繁衍,父系社會對應著秩序和規則。到了20世紀以後,人類學家發現並沒有從母權到父權的普遍規則。有些社會是母系制,可能向父系制過渡; 有些社會是父系制的,出現了向母系制過渡的現象,並不存在一個像進化一樣的自低級向高級演進的普遍真理,情況是複雜、錯綜變化的。
數以萬計的考古發現,從舊石器時代後期,距今大概兩三萬年的時間,到新石器時代結束,距今約5000年,在出土的文物中,並沒有後人所想像的像上帝或宙斯這樣的男性權威大神,那時候沒有文字,所能看到的全是形象。這些形象的性別特徵有70%以上比較明顯的是女性,突出兩個乳房,一個像懷孕一樣的腹部,還有一些強調下面的生殖三角區。
到底有沒有「母權制」社會,至今成了懸案。考古學家Marija Gimbutas說「母權制」應該是「女神文明」,是古人對女性繁衍力量和養育功能的崇拜。根據文學人類學家葉舒憲的發現,遠古人類供奉的女性神與熊的動物崇拜是同一的,都是對起死回生的神話,因為熊在冬天的山洞裡長眠,遠古人上山沒見到熊,以為它們在冬天死了,到春天,熊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被賦予起死回生的神化。對熊的動物崇拜跟女神崇拜是一樣的,都被初民神化為生命之源、再生之源。
女神文明在父權制之後,就被消隱了,或者說是被罷黜了,女神要想存在,只能以一種配偶或附屬的形式存在於神話中。比如獨立的女神女媧,是對「化生」力量的神化,只是到了後人的小說里,女媧就被安排在了男性神之後,叫做「伏羲女媧造人煙」。後來的女性神,不再有獨立的位置,比如, 被視為長生不老的西王母,是東王公的妻子,生了十個太陽的義和是帝嚳的正妻,生了十二個月亮的常羲是帝嚳的第二位妻子,美麗的嫦娥是英雄后羿的妻子,發明紡絲的嫘祖是黃帝正妻,湘水女神娥皇和女英又是虞舜的妃子。如果女性神是獨立的,就會被妖魔化,比如西方神話中嫉妒的赫拉,蛇髮女妖美杜莎,噴火獸基美拉,等等。
為什麼女神在父神的體系下變得消隱或者妖魔化呢?精神分析學是根據女性在整個父權社會的位置來考量的。女權主義認為弗洛伊德在關於女性性慾的問題上,是一種「陽具」中心主義,他們拋出問題:「為什麼沒有女性生殖崇拜呢?」從史料上看,似乎女權主義的視角是可以得到驗證的。但是,他們只看到了表面的對立,卻沒有看到兩性位置在象徵層面的區別。

在弗洛伊德的女孩俄狄浦斯情結中,小女孩看到了自己沒有陰莖,幻想是母親在她出生時把她的陽具閹割了,把敵意和怨恨投向母親,當她發現母親也沒有,轉而投向父親,幻想同父親生一個孩子,以至於可以擁有一個「陽具」——孩子。而男孩是希望成為母親所慾望的對象,但他發現母親的慾望在父親那裡,父親才是母親的實際擁有者,男孩害怕自己對母親的慾望會遭受父親的閹割,從而轉去認同父親,長大以後可以擁有像母親一樣的女人。從這可以看出,閹割情結對於男孩來說是俄狄浦斯情結的結束,而對於女孩恰恰是開始,女孩子放棄跟父親生一個孩子的慾望,轉向其他男人,對母親重新認同,完成俄狄浦斯情結。弗洛伊德留下了一個難題,女孩如何從對母親的敵意轉而又認同呢?弗洛伊德至此一生都沒有解決這個難題,感嘆女性是一片「黑暗大陸」。

毫無疑問,弗洛伊德是站在父權制的視角下展開對女性俄狄浦斯情結的討論,女性陷入陰莖嫉羨,是在陽具主義背景下結構自身的性別位置和性享樂的位置,這也可以解釋,女性神何以會被消隱。這裡,我們需要談一下「陰莖」和「陽具」這兩個概念的區別。陰莖是生物學上的器官,陽具是象徵的陰莖,比如擁有陰莖被大家解讀為「主動的」、「力量的」、「獲得性的」、「進攻的」,陽具是一個可以被實在觸碰到的,又可以宣示自身的威凌之物,是象徵的擁有。

法國精神分析學家雅克·拉康,承接弗洛伊德留下的難題,繼續探討女性性。在他的視角下,女性性慾是被結構化的,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翻轉。我們首先要知道,拉康所說的俄狄浦斯情結,是被社會象徵之法和語言作為絕對大他者所結構的,無論父親和母親都是內化這個大他者的法則和禁忌,也即是亂倫禁忌。母親由於自身的缺失(沒有陽具的事實),通過生一個孩子來填補自身的缺口,孩子想要成為母親的慾望對象,慾望著母親的慾望,這是一場想像性的慾望遊戲。但是孩子發現母親的慾望總是在他處,母親以自身的匱乏和對法則的內化,作為象徵的母親,讓孩子總是抓捕不到她的慾望,從而站在失落的位置,象徵的母親給予了孩子想像的挫折,作為孩子慾望的客體——實在的乳房,在閹割中失落了。孩子轉向父親,剛開始這個父親是被孩子認為是一個想像的父親,是母親的慾望之處,其實也是母親的缺失之處,是母親所慾望的陽具,孩子看到了自身的匱乏和母親的匱乏,他永遠填補不了母親的缺失,成為不了那個被母親所慾望的象徵的陽具,所以,想像父親的出現給予了孩子實在的剝奪,剝奪他從母親那裡的享樂和母親對孩子的享樂,象徵的陽具在此中失落了。真實的父親的在場,宣示了其是母親的實際佔有者,實在的父親通過話語象徵閹割了孩子,孩子慾望著母親的想像的陽具徹底失落了,完成俄狄浦斯情結的過程。

我們在拉康關於俄狄浦斯情結的三個邏輯時間的展開,看到了想像父親、象徵父親、實在父親作為中介調節著孩子跟母親的慾望,是這個社會大法作為他者矗立於孩子與母親之間。拉康論說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結相對複雜,女孩在看到自己和母親都沒有陽具的事實下,對母親充滿敵意和嫌棄,從而轉向父親,這個父親是象徵的父親,整個的父法系統和規則系統,是擁有陽具的大他者,同時也是剝奪母子慾望遊戲和女孩「本來擁有」的陽具的大他者,女孩想要成為大他者的慾望對象,成為陽具,但女孩沒有一個實在的器官作為支撐,自身根本的匱乏,女孩只能以「假裝」,以自身的無獲得象徵的擁有,無,才能象徵的有,就像一間房子,只有內部是空的,才能有房子的用途。女性以其自身的空無,卻成為了象徵的有,不僅成為整個象徵的大他者的對象,更是成為了大他者之外的大他者。

所以,在拉康的視角下,女性在父法體系中並不是被消隱的,女性有著自身的慾望,這是大他者之外的慾望,難以言明的享樂。真正的女性慾望是對母親的對抗,對自身可以成為母親身份的對抗,因為母親身份是父法的期許和給予的位置,因為女性慾望不可能完全被象徵化,超越於父法體系之外,或者說女性的魅力和享樂,獨立於社會的整個象徵系統,反抗自身在象徵系統中被交換的命運,就像弗洛伊德的杜拉個案,女性既不願成為對母親敵意的犧牲者,也不願完全成為大他者的享樂對象,她自身的無,就是超越大他者本身,以一種形式多元化和多種可能性的享樂,在象徵系統之外發出幽冥的實在之光。

女神不可被消隱,也不可被罷黜,因為女性正是因其神秘性,而成為了神。在整個父神系統下,她們即使是作為配偶或陪襯,即使是被妖魔化,那也散發出逃逸於神級嚴森的父法的不可捉摸的魅力,她們的享樂是無對象的,或者說是回返自身的,她們以自身的無,去穿透象徵父法的堅硬的有,或羞澀、或嫉妒、或嫻靜、或悲切、或狂虐、或自憐,讓我們在與她們相遇時,遭受無所確定的一擊,這是來自實在界的目光,帶著緣起的幽暗和原初快感,交雜著罪惡和痛楚的凝視。


擁有男性視角,暴力的強姦同性的行為會更有征服感


不知道你指的心理指的哪方面,如果按性格來說話,是因為每種明明很正常的性格,卻被固定到特定的性別上。每個性別都有內向的、外向的、強勢的、不強勢的、活潑的、安靜的、馬虎的、仔細的...人,不可想當然的認為哪些人就該是哪種性格。不同地方與地方之間的人的性格都可以有巨大的差異,也就表明了性格差異不是按性別劃分的。


我一直在等一個人
會彈吉他唱情歌給我聽
像泰坦尼克號里的夾克給肉絲畫畫
幽默風趣談吐非凡同時熱愛運動
但是這樣的人遲遲沒有出現
等待他出現的日子實在是太寂寞了
所以我學會了吉他
學會了畫畫
參加辯論賽演講比賽
暑假買了一輛山地車每天晚上夜騎
更悲慘的是
成為了一個遠近聞名的逗比
更成了別人口中的女漢子
我從來無意如此
為什麼會越來越男性化?
大概是我把我會喜歡的男生特質潛移默化的變成了我自己


女人愛男人,其實是愛男性化的自己——林奕華


1、生理問題。體內雄性激素過多。女性的生理特徵是需要雌性激素來維持。一旦體內雌性激素水平降低,就會使女性出現男性的生理特徵。而對於雌性激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脂肪組織可以把雄性激素轉化成雌性激素。所以如果一個女的太瘦或者因為鍛煉多度導致脂肪太少,也會變得有男人味哦。
2、個體對自己社會角色的定位。這個就是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環境的影響而形成的。複雜不可回答。比如爸爸給女兒改名字叫英男,這就很容易導致女兒很man。
3、先天性取向,拒出處不明的研究分析,人群中有4%人是絕對同性戀。生活中女性中的絕對同性戀也大多會更男性化。


什麼叫做男性化?
我要工作養自己,我男性化嗎?擱維多利亞時代,我可能是男性化的。
女性思維男性化有另一個同義詞:進步。


可能是覺得現在的男生都太不給力,都是被逼的啊!


請題主具體描述一下什麼叫「男性化」好嗎……
高二的時候同學被傻逼教官罰幾百個俯卧撐我衝上去跟他們一起做教官把我拉下來我沖著他吼「你他媽要麼讓他們停下要麼別他媽管我」後來被人誇爺們兒我也很想知道為什麼啊……
很多想法和行為並沒有刻意思考過要怎麼才能更「爺們兒」然而就是被說了像爺們兒……我就是個女的whatever i do it is girly好嗎……
還有樓下那個說雄性激素和性取向的,我從來不痛經,目前直。


這個話題我想我有發言權:我就是個標準女漢子

但是縱觀我的人生,我能總結出一些蛛絲馬跡,主要是教育問題。

先說說大前提:我爸無比喜歡男孩。
具體事例:
1 我8歲就帶我去看車展 拍照 回來做黏貼,並教我所有車標,和所屬國家。當時大環境是上海滿大街都是大眾,連奧迪都是偶爾看到,更別說其他牌子了。
2 我10歲就會使用機械照相機了,家庭條件所限沒有學暗房,但是會用測光表之類。能準確分辨景深/光圈/焦段/感光度的具體關係和運用。
3 我初一的時候,我爸爸自說自話替我報名參加學校的電子興趣小組,並給我買了電流表和電壓表,直接導致我一輩子的物理都很好
4 爸爸喜歡斯諾克/賽車/拳擊。最崩潰的是他逼我每周日早上跟他一起看拳擊比賽。我一直都不明白為什麼打架也值得看。我爸卻說你以後會喜歡的。
5 到高三以前我從來沒穿過裙子。高中校服有裙子,穿過一兩次。第一條自己的裙子是高三買的。

直接導致負面效用:
1 性取向不明,,,初中高中都有自己暗戀的女生,其實是閨蜜,但會很喜歡,喜歡她們靠在我肩上睡覺,她們冷的時候我會脫外套給她們穿。初中閨蜜是個大美女,她每次打電話來的聲音我就沉溺,我覺得她一說話整個世界都安靜了。
2 無法分辨同性和異性的區別。簡而言之就是我在男人面前和在女人面前,說話方式一模一樣,無法在男人面前成為小女人,無法給男性留下發揮空間。
3 物理和理性思維持續強烈,大學幸好學了文科,但是至今還是愛看各種物理著作,超弦輪的堅決擁護者。
4 無止盡要強,在有了男朋友後,不知不覺和另一半較勁,飯桌上探討政治話題要說贏,工資上努力超越對方,無法習慣示弱甚至假裝示弱。
5 不愛打扮,打扮作為一種負擔,作為一種女人必須承擔的責任,壓在我心裡,我覺得不打扮不買衣服是不尊重另一半,媽媽也會說我,但是其實我不喜歡打扮也不喜歡買衣服,更討厭化妝。

對自己的補救:
1 作為理科考生,大學時學了文科,不然現在更女漢子。
2 初戀作為人生轉折點,教會了我什麼叫做女性角色,如何與男性交流和相處。
3 努力接受自己是女人,需要打扮的事實。
4 尊重自己的內心審美,工作以後自己買了鋼琴學了四年。

現在媽媽總說我給自己壓力很大,希望我沉靜下來對自己要求不要那麼高,但我做不到,我在想可能是教育上的傾向性讓我的求勝慾望過於強烈,在生活中攻擊性重。但性格上我又比較柔弱,容易被別人說服,容易產生自我懷疑。


因為沒得選啊。因為發現身邊的男生基本上都是比較弱。也懶得繼續裝小女人了。


作為一個女人 自己都覺得累
發現男人簡單而美好


什麼,只是覺得自己更可靠罷了


不是因為看還珠格格,學小燕子的女生都長大了么?


被畸形環境整出來的。


嗯,因為部分男人在心理上特別女性化,所以自然界為了平衡……
這都正常,人和人總要有些不一樣的。


性格特別男性化,這很正常吧,現代社會,男人有的壓力女人一樣有,男人有一個爸一個媽,女的也有,男要接受的教育,要提升的學識,要承擔的責任,女的也要,麵包店不會因為你是女的,你的麵包比男的便宜一塊,老闆不會說你是女的你乾的活要比男的輕鬆,況且現在社會如果真像古代一樣男的出外耕作,女的在家相夫教子,那想必也這麼大的生活壓力沒有幾個男的承受的起,同樣的社會壓力會讓女的工作能力以及對待事物的處理能力 與男性同水平同等,甚至更好, 但該有的女性本能還是存在的:)


推薦閱讀:

長的帥或者漂亮的人有自卑感嗎?
《三體》中男性普遍女性化是社會的進步與否?是大勢所趨?
為何美國華人不注重打扮?
樓主女自臉毀容留疤後就不敢出門,知道這樣不好,想改變卻又沒有勇氣,渾渾噩噩的生活心又不甘,該如何是好?
女人不要小孩是什麼心理?

TAG:女性 | 人際交往 | 日常心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