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人如何讓自己的後代越來越好?

我知道靠ZF也能越來越好,但是怎樣能好到脫離底層?轉變思維?多讀書遺傳?儘可能提供良好教育環境?


放他去飛。

辛辛苦苦培養孩子上大學。

孩子上過大學,見過大世面了,心大了,要到更廣闊的世界去,要逼著自己一把了。

你卻苦苦求著孩子回老家,考個公務員,娶個當地的女人,生個小孫子,平平凡凡過這一生。(男生版)
你卻苦苦求著孩子回老家,考個公務員或教師,嫁個當地的男人,生個小外孫,平平凡凡過這一生。(女生版)

即如此,當初為什麼要逼著他考大學。

(3月28號更新)
再談談一些體會。
1、作為父母,盡自己能力給孩子提供物質條件,不讓孩子因過度匱乏而有缺失感,但也要讓孩子看到我們在盡我們的最大能力了,這樣孩子內心會比較平衡,不會再去跟別的孩子去攀比物質需求。
像我上初中那會,我爸跟別人借了錢,花擇校費讓我去縣城裡讀第二好的中學,而不是留在鎮里的農村中學。那時我憋了鼓勁要幫爸爸爭光,過了三年,如願考上縣裡最好的高中。
2、在孩子喜歡的事情上,努力滿足他們。不逼孩子做不喜歡的事情。從小就要讓孩子有主見,孩子能拿主意的,就按他的去做。
3、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昨天在知乎看到的,很有道理)。所以要努力提升自己,即便已為人父母,也不失去奮鬥的激情。努力賺錢,努力發展自己的事業,自己發展地好了,就能為孩子提供更多的物質基礎、社會資源以至人生經驗。在孩子眼裡,父母的發展經歷對孩子也是難得的一筆經驗,而且孩子會從內心裡更尊重父母,再最後孩子對個人發展的壓力就沒那麼重,會有更多的選擇。
4、做個好人,做一對好父母。作為父母,自己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最直接且深重的。所以,做一個好人,疼愛孩子他媽(或他爸),孝順長輩,不貪小便宜,不自私,給孩子一個美好且溫暖的家庭,對孩子的身心成長很重要。
5、充實自己,提升眼界。有部分底層人物,多少自己的思想會過於保守,總想著過點舒適的小日子就好。或者在農村,總會有養兒防老的思想,怕孩子留在大城市,以後不回來養老。或者覺得孩子在大城市生活,租房吃飯工資就沒了,哪有咱小地方哪怕賺個2000塊也能過得很舒坦好。
即使自己有這些老觀念,但孩子的路,還是讓他們自個去走,放他們去飛。他們上過大學,知道社會遠沒那麼容易混,還願意去大城市施展身腳的話,默默地支持他們,不給他們添亂,不拖他們後腿,讓他們賺了錢自己安排,不用寄給父母。
要知道,孩子如果能自由發展,也許會碰很多壁,吃很多苦,但孩子們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優秀,還要堅強。這就是那句「你這麼xx,你爸媽知道嗎」的流行語的來源。
真有哪一天,孩子在大城市過不下去了,灰溜溜滾回老家,也別去揶揄打擊孩子。要讓孩子知道,家裡永遠是他們的港灣。

最後想說,一代人做一代事。底層百姓要徹底翻身,也許需要幾代人的積累,所以,不著急,活著開心就好。父母這代人是農民,下一代人是縣裡的公務員或教師,再下一代人他們會去大城市發展,這樣不也挺好。

(4月1號更新)
10086發給我的簡訊,覺得很有道理。截圖在下:

4月7日更新。。。。
這是我另一個答案,論述父母幫助孩子從小培養學習習慣,從而打下堅實基礎,以形成輾壓同齡孩子的先發優勢的重要性。
為什麼大學的學神反而不是讀書時間最多的人呢? - 陳旭明的回答

http://weixin.qq.com/r/rkxYQGTEWzkkrSAj9xm8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果這問題有答案,那答案就是靠運氣。

理想狀況,不考慮運氣,在完全平等的條件下,初始條件對結果的影響是最大的。
而在初始條件都一樣的情況下,結果是不會有很大偏差的。
換句話說,如果所有的人都能讓後代越來越好,那麼底層的人付出同樣的努力,後代也還是底層的人。因為頂層的人的後代,也在變好。
所以到頭來還是靠政府。

值得慶幸的是,還有運氣這回事。
如果運氣不好出生在了底層,還有機會通過運氣扭轉。
而就算運氣好出生在了高層,也可能運氣不好跌到底層。

有人會說注重教育。
這的確是一種方法,但是這非常依賴那些不注重教育的人的沉澱,而且很難長遠保持。
不過換句話說,能祖祖輩輩注重教育,也不愧是一種運氣。

運氣並不是不能掌握,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不需要改變過程的情況下,增加樣本數量。
萬能的毛爺爺果然是學數學的,人多力量大。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我父母都是農民,小學文化水平,除了種地和當建築工人沒有其它生存技能,應該是社會最低層了。
我和妹妹現在都是普通二本在讀,智商情商以及周圍環境無突出優勢,以後在城市中生存下去有一定困難但也不是大問題。
從父母到我和妹妹,計劃完成從農村底層(過年打工回來的親戚們都嫌棄我家窮)到城市普通層的提升。
目前還只有兩代人,我和妹妹以後會更注重自己孩子的教育,進行更全面的培養,盡量給孩子提供更多的資源。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不安於現狀,往更高階層發展的意識。
可能在某些人眼裡我們就像是在掙扎,但在我眼裡我們是在傳承一個家族。


讓自己變好。

另外靠ZF是個什麼鬼?
------------------------------------------------------------------------------------------------------

有些人就是這樣 會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希望靠提升朋友圈來提升自己 希望靠父母靠子女使自己有顏面 等等等等 但是你自己不努力 不變優秀 你在優秀的環境裡面也無非是格格不入 尷尬的處境
你不讓自己變得更好 你子女變得優秀 這之間只能讓你們家庭關係更加脫節 我見過農民父母培養出清北學生 之後完全就是無法交流的兩代人 父母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會變成子女的累贅 這只是個例 我也不想拿這個來說明什麼 以上內容也不是說題主 或者任何人 全當對自己說的
所以讓自己變得更好吧 至於子女 我一直覺得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就醬


我感覺不生是對後代最好的保護了!原諒我毒舌(′?_?`)


底層可以改為「固有層面」。
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後代。

剛好有個例子:

有一個阿姨來自農村,沒有讀過書大字都不認識,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隻身去城市謀生,在大街上擺攤賣菜,婚後生一子,但夫婦倆起早摸黑,無法好好照顧,兒子4歲時就送回家鄉給老人帶,對,第一代留守兒童。
兒子在家鄉期間,嚴重缺少關愛,厭學因而只讀到高中就不願再讀,早早出社會工作。
這個阿姨是媽媽公司的一個負責清潔的阿姨,這是對她的大概了解。
接著就是關於她兒子的一件事。
她兒子近來要找工作,因為是做司機的,剛好我們這裡領導也要請一個司機,所以媽媽就讓我搭了個線。
後來我知道的是,面對領導司機和另一家公司送貨司機這兩個職位的時候,他選擇了後者。原因是:送貨司機上班時間鬆動,沒有太多規矩,不用穿正裝。

這件事給我的很大感觸是,眼界決定了一個人,每次的選擇會決定你的人生道路,而這個眼界來自哪裡呢?來自父母,來自成長環境。

也會因為錢,有一個說法是人窮志短。但我認為應該是反過來,志短才會人窮,而這個窮,就不單單是錢了。

最後枯燥地羅列一些方法

1.跳出自己
接觸自己沒有接觸過的人和事(合法,無人身危險的),挑戰自己的安全圈,遇到問題反問自己為什麼會做這樣的決定

2.發現,認識,接受自己的不足
在以上過程中不斷了解自己,自省自悟。

3.開闊眼界
做對比,看看自己所缺的和需要改變的是什麼

4.行動
閱讀,工作,社交,運動等等


靠學會《了凡四訓》的道理


重視自己的學習教育,重視子女的學習教育


其實這個問題跟層次沒關係。


運氣什麼的太虛無飄渺了,教育才是最靠譜的。
我爺爺年輕的時候是農村的底層,家裡一窮二白。但是爺爺腦子比較活,不知道從哪學了點東西(人不在了,我也就沒法問了),在大隊里當過會計,還在村裡的小學教過兩年書。
到了我父親這一輩,上完了初中,沒考上高中只考上了個中專。還是因為窮,家裡好幾個兄弟姊妹,就沒再上學,十七八的時候殺到了北京。二十多年了,沒掙到大錢,但起碼比在家鄉強,也堅持供著我和姐姐上學。
到了我這裡,我考上了個一本,姐姐上了大專。未來再不濟也比爺爺那一輩要強吧。
等我有了孩子,我也要告訴他知識改變命運,讓他比我強。


想起一個段子——
兒子:老爸,為什麼別人出生都是富二代,我卻是窮小子?
父親:你這輩子已經沒希望成為富二代了,要不你從現在起好好努力,爭取你兒子可以成為富二代。
兒子:憑什麼啊!我這麼辛苦賺錢,讓那個兔崽子享受!
父親:我當時也是這麼想的。


一個半輩子生活在底層的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好」。你沒經歷過所謂好的生活,你也不知道孩子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你都不能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你拿什麼讓後代越來越好。
一個大學同學,小時候他父親天天逼他放牛。有一次他因為下水摸魚而耽誤了放牛,回家遭到一頓毒打。他對我說,他唯一能擺脫放牛的時候就是上課,為了不再放牛,他必須把這學上下去。
或許,這位父親眼裡的越來越好,就是好好放牛吧。
中國有無數這樣的父親母親,他們或是沒有見識過更大的世界,或是懷著某些沒有完成的所謂夙願,他們要讓孩子實現自己的夙願,生活在自己的世界。
由於出身的問題,孩子們需要更多的運氣和加倍的努力,這時候對父母長輩只有一個要求:別添亂~


加強教育(讀書只是一部分)


不太算底層家庭,因為脫貧了,父母在一個小城市(五六線,不太知道怎麼描述)的郊區有個房子,30平方米,不大,但是對於一個三口之家也算是五臟俱全。現在,父母兩人薪資加起來3k多,在一個生活水平較低的地方,也算是月月都能剩下點錢。
我出生的時候父母已經年過四旬,年紀大身體不太好,還沒上小學的時候母親下崗,家裡靠父親支撐。小學的時候不懂事,發現別的父母可以帶自己的孩子去旅遊,去公園,但是自己就連想報個興趣班都不行,經常喝父母吵架還口出惡言,幸好碰上一個很喜歡我的老師,免費帶我畫畫,小學也算是過的幸福。快考初中的時候,初中突然有個實驗班的政策,通過考試排名決定。六年級的我不慌,可是我爸媽慌了,怎麼辦家裡沒關係,小孩成績也不好(Orz……小學全身心投入畫畫,成績墊底)交錢也交不起(一兩萬好像是。。想起了覺得好黑),我爸媽就跟我說考不上算了。六年級的時候,我雖然啥都不太懂,但是有件事非常明白,小學在年級最好的班裡,初中要不在了,多丟人!開始和父母鬧……(那時候真覺得自己考不上),八百人的考試前兩百名才行,我平時也就400多。。。。。。。具體吵架記不清了,只記得把母親氣回老家了,然後我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六年級畢業的暑假,在家寒窗苦讀。。。(其實很熱,家裡沒有空調那種東西),分班考試是初中開學前,放榜那天我和父親去的,從200名開始倒著看,找自己的名字,一個一個地看,看得都快絕望了,當自己的好朋友像看到鬼一樣跟我說「嘿!XXX,你在第一張紙上,30名!」直到現在我還覺得那是我這輩子最有出息的時刻。
初中以後,由於那次分班考試的壓力(很虛榮心的一種想法),我簡直就開始天天的高三模式。功課變難了,父母已經無法輔導了,忘記說了,父親中專畢業,母親小學沒有讀完就被迫輟學了。初中三年,是我最努力的三年……每次考試不是班裡第一,就是班裡第二,年級沒有出過前十,中考市裡前三十,高中去了省會城市最好的高中念,雖然高考沒有考太好,但是起碼也是top10的大學。現在,北美全獎PhD在讀,暫時經濟獨立,以後也不會用父母的錢。
說這麼多廢話。。。。的原因是,也許我父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父母沒能給我很好的家庭條件,但是給了我正確的觀念,我從很小就知道,靠不了父母,走不了門路,沒錢旅遊,但是我可以去圖書館蹭書看,沒錢買護膚品,我可以多喝水運動早睡早起,有很多費錢的東西都有很廉價但是更有效的替代品。父親母親都是家裡的長子,他們都很辛苦,四十年代出生的人,受過的苦,大概真不少。我們之間雖然有代溝,經常吵架,但是我父母總是支持我的決定,總是理解我,盡量遷就我的感受。我曾因為想學藝術和父母吵過無數架,父母每次都是最後沉默,最後會告訴我,孩子,真的學不起。我早早認識到,努力的重要性,因為我不聰明,智商隨媽:)。高中去哪兒,大學去哪兒,博士去哪兒,父母都沒有干涉過,給建議,好好談。
記得前段時間我是歌手,李健唱了當你老了,他說過理想老人的狀態。我想就是我父母的狀態。


曾經我也是如樓主般這樣認為,自己就這樣子了,自己至少比爸爸那一代先進,下一代也算是城市裡的人了,下一代可以繼續往更好的地方前進。爸爸從農村走進城鎮,我從城鎮走進城市,下一代可以走進大城市,再下一代走進國外,等等。

直到我一個朋友跟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心靈雞湯文:

孩子因成績不好,被媽媽罵笨鳥,孩子不服氣的說,世上笨鳥有三種,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嫌累不飛的,媽媽問:那第三種呢?
孩子說:這種最討厭,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

第一次的震撼是極其強烈的。
為什麼自己就指望下一代過得更好了?我這一代難道已經GAME OVER了?我為什麼不先把我這一代過好起來?與其指望給下一代創造更好的環境,還不如以身作則,爭取出來自己的一片天地,我相信這是給下一代最好的現身模範。

「人生不怕沒有機會,就怕自己先放棄了希望,還指望下一代有更好的希望。」

與樓主共勉,雖然自己沒達官顯貴,但是自己一直在努力過得更好,並且的確比之前過得更好了。


此題答案再次體現了 知乎 窮人大多可憎的政治正確,雖然我也是這麼覺得的。


社會底層的人,眼界窄,能力弱,不拖累後代就可以了。

既然是底層,就多想想自己怎麼更好的生存下去。

後代的事情,就讓後代自己考慮吧。

——————
底層奮鬥的年輕人,最怕的就是職業初期,窮困家庭的吸血了。


習得文武藝,賣予帝王家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最近發現知乎上的人也越來越講究出身了,說的好像是只要「根正苗紅」,憑著得天獨厚,佔盡先機,便可以無往不勝。只怕是這些人西方文化浸淫的久了,一聽到什麼王室,什麼伯爵,鉅賈富賈,就開始兩眼放光,恨不得馬上認個祖宗,沾一沾貴氣。

殊不知,早在那些西方的貴族大人們還在用手抓飯吃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開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了。中國的歷史文化里講究的是英雄不問出處,講究的是「皇帝輪流做,明天到我家。沒有這些幾千年前就浸透在骨髓里的民族個性,華夏大地上也就不會上演一輪又一輪的王朝更替。你只看到梁思成先生生於書香門第,父親乃是鼎鼎大名的梁啟超先生。那何不繼續上溯,祖父,曾祖父,曾曾祖父。沒記錯的話,梁思成先生的曾曾祖父便是世代務農了。

話說回來,論出身我「大陳氏」還是舜帝後裔呢,你跟我論這個,我祖上不知道比你們高到哪裡去了。

好好努力,別凈扯些沒用的。


推薦閱讀:

TAG:學習 | 教育 | 逆襲 | 後代 | 底層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