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是四處漂泊在外工作,還是踏踏實實在家呢?是你,你怎麼選擇?
踏踏實實在外工作不行么?
如果年輕人應該四處飄泊,在外工作。那麼,所有的城市都將沒有本地年輕人。那麼,這個社會估計不會太穩定。因為,太多漂泊的人組成的社會,多是缺乏歸屬感的。這將無助於城市文化的沉澱,傳統的傳承。
如果年輕人應該老老實實呆在家。那問題就更嚴重了。所有城市的年輕人都會是本地人。一個社會的繁榮需要多樣化的人才。這種多樣化也包含了文化的多樣性。一如美國,它的強大在於包容所產生的包羅萬象。因為,單一的社會文化總是過於凝固,沒有破壞與創新的燃料和動力。
所以,這問題根本就沒有標準答案。如果有,便將產生上述兩種極端的社會形態,而那都不是健康的。羅素說了,參差多態乃幸福之本源。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之所以幸福,就在於有選擇的自由。你想呆在小城裡,陪伴父母,過平靜安逸的小日子,沒問題。你想去大城市創出一番天地,也沒問題。這個社會本就是需要宰相、需要巨賈,還需要文化人和小市民、農民和工人。成分多樣,生態才平衡,才可持續發展。給所有的人制定統一的標準,那不是民主社會和市場經濟社會所該有的精神。
高中的時候,我們班有個女生成績很好。可是,她沒啥進取心。我看過她空間里的文字,全部都是關於她的家庭的。她說她最大的夢想,就是一輩子和她父母及兩個哥哥幸福地呆在一起——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然後,她總是想著,當初完全可以不讀高中,或者讀中專,然後就在縣城打工,每個周末帶著一部分工資,回去孝敬她媽媽。
你能因此就說她不對嗎?每個人渴望的東西是不同的。有人的人生目標,就是幸福的家庭。有人是當皇帝,有人是當首富,有人是當旅行家,還有人是當作家。每個人內心深處的訴求是截然不同的。所以,那些為你設定標準框住你,你一掙扎就給你扣帽子的人,根本就無需理會。
你也根本無需知道別人是怎麼選擇的。folow your heart,順著它的指引,到達你該到的地方。
以上。
這個問題我也是考慮甚多,也是經歷了想法片面到相對全面的過程。這裡說出來和大家探討下,沒有對錯,適合自己的就是對的。
首先對問題的理解上,有些想法我覺得有失偏頗。
第一,回家就會安逸,這個很多人這麼認為。我覺得這個想法有點不成熟,甚至是還沒有思想獨立,是一個容易產生依賴感的人。以我自己的成長曆程,我父母對我的管教是很寬鬆的,小學初中,不論是出去網吧,還是和朋友去KTV夜不歸宿,我也從來不對父母撒謊,只會說,注意安全。這也培養我相對獨立的性格,很小就會照顧自己,做飯洗衣,後來無論做什麼決定,例如高中志願,大學志願,都是我先做了決定,然後找父母,考慮家裡的人脈資源,經濟實力綜合做出最後的決定。所以,在這裡,對於一個思想獨立,想要做點事情來說的青年人,家還是外面,精神狀態應該是一致的,相對於外面來說,在家裡,有著父母親戚積累了幾十年的資源,有著你自己積累了至少十幾年的資源,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說,家裡的資源應該要比你在外面讀了幾年大學和最初工作了幾年積累的來的雄厚。如果想干,家裡和外面都可以,覺得說回家就安逸的說法,我覺得站不住腳,甚至說,在家裡,乾的好些更容易。所以說,我覺得說,拿回家就安逸的借口,說不回家的,這個可以仔細想想。這個是態度問題,是個人深層次的思想是否獨立,是都能夠控制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的問題,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
第二,我們要想明白的就是,如果你已經能夠不論在哪裡,都能相對的做自己的主人,那麼,回家和在外,就是你是去一個更發達的地方去發展,還是回家發展的問題了,都問這個問題了,應該不會去比自己家還落後的城市發展了把。這個我覺得,不論你回家還是不回家,在年輕的時候,還是應該先去大城市開開眼界,這個時候,我們什麼都不怕,輸得起,因為我們本來就什麼都沒有,這點我是很贊同的,不管是大公司的先進的管理體系,還是投資理財理念,教育理念,整個大城市的各個方面都是值得研究和學習的。調侃下,上海大媽們邊打麻將邊說,你這隻股票怎麼樣,你這隻基金最近怎麼樣,P2P安全伐,可能在小城市,一些年輕人都最多聽說過這些名字,但具體可能就不懂了,所以,年輕的時候,去發達的地方見識見識,人家發達,肯定是多方面的因素的,等見識完了,到底還是回家,還是去更好的地方,更發達的地方,再來談論這個問題,我覺得會更成熟。
我覺得想明白了兩個問題再來回答這個問題,說說我的看法,年輕的時候,慢慢學會控制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有見識,積累能力。掂量自己的實力,能過抓住自己擁有的一切外在資源,例如父母的鐵杆兄弟姐妹們等人脈資源,信息資源,金錢資源,自己好朋友的這些資源,結合自己的喜好來做這個決定,我覺得這是相對「聰明」的選擇。
最後我想分享幾個看法
1.對於一些想要完全靠自己的「純粹分子」,我也沒有什麼好說的。我覺得靠關係並沒有什麼錯誤,成績好是你的優勢,有關係也是你的優勢,成績不會平而無故的來,關係也不是老天送給你的,都是付出得到的回報,只是當下體制問題,讓這種關係在平常的社會事務中起到了變態的作用,這個我們暫時依靠個人只能吐槽,等待慢慢改善,我想很多人,不是仇視靠關係,而是仇視別人靠關係自己沒有。就算是一些年輕的企業家,創業成功的,不管他如何宣傳自己的「草根」,但其背後鐵定100%是有關係的,有背景的,只是這個背景大小深厚罷了,對於絕大部分的老百姓,絕對沒有這樣的深厚的關係的。
2.對於想在外面創業的人來講。上面我也是提到過些了,我想這樣的人不在少數,而這些人之中,普通人或者說沒有深厚關係的人佔在絕大部分,我本科的時候,和幾個朋友創業過,學校的大學創業科技園還是國家級的,雖說有一定的扶持,無非是簡單的給你一間辦公室,資金問題還是很難的,扶持力度很一般,當然不能以我一家之言。我現在在讀研,我老是的年輕,30來歲,教授博導青年千人,有title,有不少人來找老師入伙創業,因為有這樣的title,拿到國家的資助項目相對可能性大些,而這些找我老師的人,很多也是博士,碩士畢業,我學工科的,他們也是身上有技術的人,但是還有需要一些「關係的」。當然,都已經20以後了,如果自己就想追求純粹生活,這也無可厚非,單是我想絕大部分人並不是這樣的,脫離不了社會,那就只能和他博弈。
3. 無論哪個城市都有隻手遮天的人物。自己還是家人還是子女的生活品質,這個和城市級別有關係,和自己有關係。在非大城市這樣的中小型城市,自己努力,可以每年去香港玩玩,購購物,也可以節省點吧孩子送出國,這些我覺得就不要糾結了,自己做好最關鍵。
最後對於一些仍然和我一樣有著困惑迷茫的人來說,先把當下事情踏踏實實做好,伺機而動,不要空喊絕不回家,也不要想也不想直接回家,適合才是最好的。
人的一輩子,不就是要為年輕時吹過的牛B而奮鬥終身嗎?
我目前在外工作,年少時牛吹多了。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成功,那就是以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這一生。
===================================================================剛看到的,希望能與你分享。
在這麼一個特殊的日子,我也懷疑起自己的決定。我困惑,我開始質問自己到底為什麼堅持選擇杭州?其實這裡的工資並不比我們縣城高多少,而且開銷又大。不僅如此,還很孤單。我相信這是在家工作的人感受不到的。要真只是單純為了下一代,勿需如此,以後將孩子送過來讀書便是了。到底為什麼?我現在也不知道,或許....唉
---------------------------------------------
以下為原答案
有時候想想多虧大學研究生幾年生活在外,不然自己真不知道被寵成啥樣。畢竟爸媽保護得再好,總歸最後還是要靠自己。在溫暖的港灣里沉睡太久就會失了前進的動力。我也想在家多陪陪爸媽,做個孝順的好女兒。特別在他們生病的時候,這種心情更強烈,所有的話語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只想回去好好陪著他們,恨自己不能在他們身邊。
但是我不能。
為什麼?
很久之前有人問過我,那時我才讀高中,但我到現在仍清楚地記得那時的回答:我不能讓我的子女一出生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年輕時尚沒有勇氣出走的話,一輩子大致只有困在籠中了。
除了這兩種生活模式之外,其實很多其他的生活模式。
你想要什麼樣的未來,決定了你會選擇怎樣的生活。
雖然我會選擇在外工作,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反對在家,主要還是看哪裡有自己喜歡的事業,願意為此付出自己的青春。如果在家能滿足這個條件當然最好,畢竟長期在外面工作的話,那麼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一年也就只有20天左右了
最後還是那句話,遊必有方。
在外面的看得更遠,視角也就更寬闊,回到家鄉小城市(說明一下,我也是小城市考出來的),就只能看到眼前一丁點的遠處。但也不乏許多人想回去(我的許多同學都打算回家找工作)。就個人而言,我選擇就在外面打拚~
26歲跳槽到外省。因為新單位薪水高。現在三年過去了了,依舊孑然一人。父母年紀都大了,特別是父親,頭髮已經開始花白,走路開始蹣跚……想叫他去我的城市生活,他說離不開老家……有時候我甚至開始懷疑我當初的選擇。也許我最終會落葉歸根吧,但是現在,我想再給自己一些時間吧……
雖說是人各有志,我還是比較喜歡在外面工作,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比在家裡窩著要開心的多,雖然沒有家裡那種安逸,個人比較喜歡自由。
你渴望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近期突然想來,在外工作三年,每次回趟家,都得考慮錢夠不夠買票,這次五一我連回家的車票都買不起。
推薦閱讀:
※考慮大部分人的情況,我們可以把「目標」分為哪幾類?如果考慮的方向為個人的成長
※如何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說話,寫文章有理有據,條理清晰?讀些什麼書或者做些哪方面的鍛煉?特別在緊張的時候如何仍然能保證良好的邏輯思維?
※等待某件事情的結果時,如何減少等待過程對情緒的影響?
※你的相貌從小到大發生了哪些變化?
※你敢不敢直面最黑暗的自己,勇敢說出自己灰暗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