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不生氣?

面對別人或家人的指責、抬杠、打擊、嘲笑、諷刺,如何做到不生氣?


人生如戲,假裝自己在拍戲,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張國立所在的劇組一次在某個村莊拍戲。

因為是休息時間,拍戲的嘈雜驚擾了周遭的村民。那些大娘和大嬸們氣勢洶洶地圍了上來,不准他們繼續拍下去。

劇組的工作人員廢盡唇舌、說盡好話,也沒有說通。可是不能在繼續拍,勢必影響到這部戲的進度。

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張國立走到那群村民前面,突然撲通一聲跪下。所有人都傻了眼,不等大家反應過來。張國立便開口道:大媽,打擾了,實在不好意思,我們很快就會拍完,請讓我們繼續拍吧!說著便磕了一個頭。

村民一看,張國立這麼有名的人,還給自己行這麼大的禮,不好意思再為難,便走開了。

後來有人不解,古有云:男兒膝下有黃金。張國立怎麼這麼輕易就給素昧平生的人行此大禮?

張國立笑笑答,不就是做戲么?我們拍戲的時候跪過不下千百回,現在向別人多跪一次,又能行個方便,有何不可?

生活中很多事,光靠生氣是解決不了問題,得靠智慧化解。退一步又如何,退一步海闊天空。


我認為現在市場上的各種情緒管理書籍等等都不太有什麼幫助。(當然,可能我看的書比較少)
基本上每次當人遇到過激事件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勸說,來個深呼吸吧?那麼深呼吸真的那麼有用嗎?

我在這裡打個大大的問號。深呼吸更多的是讓你能專註當下解決當下的事情,讓你能更好的面對人與事,過了這個坎,而不是就能打住你對這件事情的生氣了。

那麼人為什麼會生氣呢?


有的人可能會說,你說的這不是廢話嗎?當然是因為這件讓你生氣的事情,你在乎丫!不在乎的事情你能生氣嗎?

那麼,面對這種事情通常大部分人的選擇是什麼呢?我想很大一部分人群都是選擇憋著吧!藏著,因為社會不認可發脾氣的人,認為這是一種不成熟、不穩重的表現。

這裡我談談我的經歷吧!每次當我玩英雄殺的時候,(一種類似三國殺的遊戲)總是因為隊友太白痴,而氣憤得要死,每每衝上去跟人理論,各種爹媽祖宗的紛紛上陣叫罵。而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我不會生氣了。那就是,當我在看小說的時候,雖然還在玩遊戲,偶爾一瞥發現隊友太白痴,也只是一笑而過,偶爾也習慣的隨之點發送窗口,打出一堆話出去,但基本木有情緒的波瀾,大都是習慣而為。

這種時候,為什麼會不生氣呢?原因就在於你當前的主要重心是在小說裡面,而不是遊戲裡面。小說是主線,遊戲只是個配角、點綴的作用,無關緊要。這是一種採取更高級的視野由然而下引致的。(如果你創辦了一個遊戲、然後你申請了個角色試玩,當玩的時候遇到某種不文明現象等等,你還會有那麼生氣嗎?如,有人殺了你這個角色。或者說知乎的創辦人XX,在知乎瀏覽某一個問題的時候,一個答案價值觀明顯不符,要是以前可能會產生的情緒波動更大,但現在呢?我相信不太會。)

你可以想想,在過一個小時,你就要出去面談一大筆生意了,而就在這個時候,你突然與家人發生了點爭吵,你肯定會有情緒生氣,但這樣的生氣能保持多久呢?你的重心會時不時的影響著你,因為還有更重要的一件事情。

但這種妙法就光是因為重心的高低嗎?呵呵!還有一點就是,我思來想去認為是場景的轉移導致的。當前的情緒生氣對應——某件事情。而一旦這種事情轉變了,情緒還能持久嗎?你的大腦有那麼大的運行效率能讓你同時運行兩件事情嗎?不卡死機才怪!當然了,這種情緒一定要有一定的刺激度,起碼比當前事情的生氣強度高,才能夠起到轉移的作用。

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普通人的工作大多數都是重複性的工作、單挑的、始終如一的,不需要太多大腦運行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生氣能帶到工作中,因為工作已經熟悉了,已經會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在過年的期間,這個時間的人事件應對基本很單調,長期處於同一場景,在這樣的狀態下,更容易生氣,會有很多時間一直想XX事件,那個時候我要這樣說就好了~~
如果你的工作是需要靠頭腦來工作的,那麼只能說當前事件的刺激程度太低,或者習慣化了。

其實說白了,就是閑著沒事幹。(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充實一點,這是減少生氣的一個好辦法)

如果你是一個比較自信的人,你還會那麼容易為了一個不相干的人而憤怒嗎?我們之所以那麼在意一個不相干的人輕視自己,不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很好的肯定自己的價值嗎?還有就是不能很好的承認自己是不完美的,不能完全的接納自己。

so,儘快讓自己的生活忙碌起來,才是王道。儘管讓自己變得更厲害,才是應付所有生氣的解決辦法。

那麼回到題主的問題當中來,怎麼做到不生氣?這個是沒有辦法避免的,不過你當時可以完美的表現出自己來,事後在生氣。而這一點,只要是一個為人處事過關的人,都知道怎麼做。

但我還是不太想這樣建議,我一直認為在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忘記了生氣,忘記了怎麼表達自己的情緒,我們被洗腦了,被成熟、穩重給洗腦了。我認為在對方明顯做錯的時候,而惱怒你的時候,我們應該勇敢的堅決的對對方說一句:「我現在很生氣,請立馬停止你這樣的行為、口氣,向我道歉」這樣的話,包括家人。這樣才是應付當前讓你生氣的最優解決辦法。有的時候,明明答案盡在眼前,但人就是喜歡捨近求遠?就因為這樣的答案可能讓對方下不來台嗎?我們就要獨自承受著一個人......

還有,有的事情是沒辦法這樣做的,那麼我們完全可以參考日本公司設置的——叫什麼來著。(那種什麼假人,做得很像的那種)我們可以打假人、跑步,女孩子可以通過吃零食、摔枕頭、逛街來發泄。能量都發泄出去了,那麼明天還是一樣的美好。起碼在夢中是這樣的。


如果老鼠惹到了貓,貓一般不會生氣,直接把老鼠玩弄至死,然後吃掉。
小孩不小心踩到大人,大人一般也不會生氣,要麼想著「應該是不小心吧,反正不疼」,或者「小孩不懂事,不要一般計較」。
某沒有影響力的某甲上網說了大人物某乙一句壞話,某乙一般也不會生氣,笑一笑就過去了,因為自己不會有任何損失,甚至會想著「差評也是關注,讓暴風雨來得稍猛一些,剛剛好把我捧得更高一些」。

反過來,貓堵住了老鼠洞,老鼠會氣自己沒有用,會氣貓太欺負鼠,會氣運氣太差,會氣老媽為什麼不是犬族甚至人類……因為無法解決問題,只能生悶氣。
大人無故打小孩,小孩無力還手,只能氣自己拳頭太小,沖自己生氣,沖布娃娃生氣,沖小貓生氣……直到某天小孩長大了,會努力去補償自己,要麼復仇,要麼用其他方式讓自己變成強者,要麼逃避(如果之前受傷太深變成習得性無助,可能會成為一個用一生對自己生悶氣、怪自己沒用的人)。
如果大人物某乙在小人物某甲的小圈子裡說了甲的壞話,甲完全沒有辦法挽回自己的名譽,同時又沒有退路,找不到其他可以幫助自己的人,也會對自己生氣,對乙生氣,對世界生氣,覺得自己生不逢時,運氣不好,爹不是李剛,乙為富不仁……

說到底,憤怒多是與「無力感」有關。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是終級解決之道。但把「強大」當口號來說是沒有用的——誰都想要,但不是說說就能擁有。
在變得真正強大之前,建議

1 理解憤怒首先是生理的,即先會有腎上腺素水平的變化,帶來呼吸、心跳等的變化及想要破壞的衝動,之後才會感受到「我在憤怒」。試著讓自己整個兒的放慢,時時去關注自己的身體感受(五祖宏忍講「念念自見」),覺得貌似不舒服前先不著急說話或行動,閉上眼睛思考身體不適感的來源,感受自己的衝動,在腦中預演幾遍「如果我那樣說,結果可能是……」、「如果我一拳打出去,結果可能是……」、「換作某個我敬佩的人,ta的表現可能是……」在這思索過程中,身體自然就會冷靜下來。
這種對原因及可能性的設想可以使人冷靜的原因在於,(1)因為腎上腺素分泌是有時效的,只要保持身體不動閉上眼睛,過了半分鐘後身體就會不那麼躁,就會慢慢恢復正常思考的能力;(2)理性思索需要消耗能量,會迫使流向四肢的血液向大腦迴流,可以加速人們將過度喚醒的身體恢復平衡狀態的過程。

沙赫特通過一系列實驗證明:怎樣解讀自己的身體反應是使人憤或不憤的重要差別。比如一個嗜好打架的人被別人不小心碰了一下後容易將這一「碰」理解為挑釁,於是可以在一秒內火冒三丈血壓上升體溫上升甚至立即做出揮拳頭的動作,但理性人在一般情況下都會將這一碰僅僅理解為不小心一碰,聽對方說個「抱歉」之後點個頭就過去了,甚至有時會自己無意間說出個「抱歉」,因為這是人際關係的重要潤滑劑。(這種「解讀」的能力以及創造性問題解決的能力,說到底都是閱歷積累的結果。讀萬卷書,閱人無數,慢慢自然就會擁有這樣的淡定與安然。)

2 理解「人無完人」,接受有缺陷的自己,喜歡上自己,消除自罪感,可以慢慢消除自己生自己氣的行為。比如總想著「我是拖延癌晚期,我真是個無可救藥的人」會使人越想越覺得自己壞,覺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錯,但又沒有辦法把自己變成理想中的「好人」,便會無可避免的對自己憤怒。對於這個問題,推薦:你什麼時候覺得如果自己不努力,背後會是萬丈深淵?

後來想明白一個道理:人沒必要讓自己成為神

任何人做好自己,自然也就能幫到其他人了。

我之前總有上帝心態,看到身邊的人不好就想去幫,結果總會碰一鼻子灰。

現在做諮詢的基本遊戲規則是:如果不是真心花錢求助,一概不幫。所謂「只助有心人」。

所有人一生能做的事情都是有限的。

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看起來更美,但對整個世界來說,錦上添花更可能實現利益最大化

3 類似「人無完人」的道理,針對生他人氣的行為,一方面思索是否有必要與此人糾纏一生,如果沒有必要,遠離就是;另一方面,嘗試從對方的角度思索問題,就會輕易地發現,其他多數人都是在自己的經驗基礎之上,根據當前情境在做最好的事情。所謂「因為理解,所以慈悲」,當徹底理解了他人,我們會在人際關係中獲得更大的主動權,同時在出現潛在誤會時也更可能想到好的解決方法,許多問題往往就不再能激起我們的憤怒。

——————————————————————

憤怒是什麼?
憤怒是一種防禦情緒,一個人若感受不到憤怒情緒,就無法保護自己。在諸多情緒之中,人們對他人憤怒情緒的覺察能力最強,其原因可能在於憤怒可能引發攻擊行為,對他人潛在攻擊行為的忽視可能會影響個體的安全。另外,從憤怒主體的角度,通過「怒目圓瞪」提醒身邊的人「我是有底線的,破了這個線你會很危險」,人們可以達到不幹架而達到比打架更好的結果(比如割地賠款)。
從生理角度,憤怒是一種生理反應:腎上腺素會飆升,手不自然握緊,……當故意做出憤怒的樣子,人也可能會產生憤怒的感覺。

為什麼要憤怒?
「理性和壓抑情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大因素。與病魔鬥爭過程中的憤怒情緒可能使機體自然防禦機能加強,提高個體戰勝疾病的可能。
貧困會降低認知能力這一現象已為眾多研究者反覆驗證,這種影響機制的最大原因在於「缺乏」這一事實會長久佔用認知資源,導致個體「沒有腦力」去認真處理其他問題。與之類似,當自己身體產生了某一情緒(特別是憤怒與悲傷),過分的壓抑會使個體過分關注「我不能表現出憤怒/悲傷」而無法以自己的最高水平處理其他問題,從而體現出「你把我都氣糊塗了」這樣的「墨菲定律」——當認為某件事情會變壞,結果一定會真的變壞。
壓抑憤怒可能使人將憤怒從外物指向內在,從而引起自卑情緒、自傷行為,嚴重可能導致自殺(電影中常看到這樣的情景:被逼得無路可走的人們先將刀槍指向他人,被一些人指責之後他們可能最終選擇突然自殺)。有觀點作為抑鬱的本質是被壓抑的憤怒,事實上,對抑鬱者的研究也發現,他們認為自己會有更多的憤怒體驗,只是不輕易在外人面前表達出來。


關於「不生氣」這個話題,我寫過無數個回答:

孫志超:被無故遷怒時如何讓自己不生氣?

孫志超:如何做到永遠不發怒,永遠心態平靜?

孫志超:作為一個文明人網上被罵了該怎麼辦?

……

但我需要矯枉過正地說一下,不生氣不等於奴性,就像昨天回答的:

孫志超:跟自以為是的人說話什麼體驗?

如果你不喜歡一個人,拒絕交流,並不等於你生氣了。陌生人之間的交流出於平等地位,對於平等地位,我個人的原則一向是——你的態度決定你的「許可權」。

我從不罵人,所以看見罵人的就拉黑舉報(當然,如果我罵人也可以被舉報)。我不干涉別人的事情,別人也沒必要干涉我。

這種獨善其身的、粗糙的利己主義,只是我的原則,並非通用原則。

經常看到有人諷刺他人「雙標」,其實我們不是雙標,是千標。

面對不同的人,我們本來態度就不同。

拿對父母的態度去面對老闆,明天就不用來上班了。

拿對情人的態度去面對朋友,大家已經肉麻死了。

拿對陌生人的態度來面對兄弟,別人自然疏遠你。

我們面對不同環境、不同人,本來就是會有不同的態度,說不同的話,不同的語氣。表裡如一根本就是人面獸心,心裡的慾望都寫在臉上才是表裡如一啊。

我們各過各的,你的價值觀要是真那麼好的話,就去過自己的生活就好,怎會閑到來管別人呢?現實世界裡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要考慮的角度與立場,每個人都是用身處在當下的時間與空間里,他所知的條件里,所做出的判斷而已。你覺得別人看起來蠢,不代表你就能幫別人變聰明。

就好像你去問單身幾十年的朋友你為什麼不交女朋友是一樣的,不會被打死嗎。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真理,原本大家的正義只是在自己的世界裡努力發揚,身邊的朋友就都會是認同你們這套的人。但有了網路之後,大家的正義開始無限延伸,到每一個我們看見但沒有全看見的角落裡,網路是一扇窗,但無法通過這扇窗找到別人的真實。

過去我們是過眼睛去判斷對錯,現在,我們通過別人的片面表達來判斷對錯。這中間與事實的差距,已經遠到外太空去了。每個人站的立場本來就是他的條件所產生的視野而已,如果無法負擔對方的人生,號稱去「幫助」他人根本有病。

人生的道理不會恆久不變,就像許多人小時候要找漂亮姑娘的當女朋友,長大後變成只要是女的就好了。這世界不斷在變動,許多道理也不斷在改變。我們都不確定眼下這個道理可以維持多久,又怎麼能確定我們的道理適合別人呢。我只是個朽木,就別來雕我了。

因為我幾乎不生氣,所以事實上很少拉黑人,上知乎這麼久,今年開始才在評論區拉黑不友善者。昨天回答中拉黑的那位,並不是因為我生氣,而是因為當我勸告他不要養成做噴子習慣時,反問我「你的脾氣不太好」。

這實在是噴子最常用的一招。當你在意某件事的時候,就說你是玻璃心,給你二段傷害。很厲害的一招,和「認真你就輸了」同等級。

每個人成長過程中,被父母、師長、同學罵過的人都知道,言語是有殺傷力。

每個人在學習過程中,被別人用文字批改過自己成果的人都知道,文字是有影響力的。

大概是網路讓大家言論傳達的太快,所以都不經過大腦了。許多人都喜歡用一句話就去下結論,甚至不用講道理,直接跳過因果,直接把你貼上一個標籤就完事。

我之所以不生氣、不在意,是因為反擊沒那麼好玩,讓一個不愛生氣的人生氣,其實心裡在滴血的。

昨天回答下面的評論我試貼兩條——

「忠言逆耳,想必答主內心還是不夠強大,做不到那些成功的偏執狂一般無視一切質疑

又做不到成名而不成功的那些大德高人虛懷若谷

被人家說中了又不肯承認羞丑成怒」

「答主回答很不客觀,給意見是種很常見的狀態吧?」

怎麼?莫非你們都這麼堅強,面對任何批評一輩子不動如山嗎?這不叫堅強,而叫麻木不仁,是一種病,要醫啊。

很多時候,面對別人的痛處,往死里打是不禮貌的,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道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一個人說別人玻璃心只是顯示出他的漫不經心,所以面對有人說你玻璃心時,你就好好碎給他看,等到他被刺傷後再哼一聲:我以為你是鐵石心腸。

更不用說現在所謂的網路正義,不過是狹帶著龐大意見的去轟炸對方而已,享受著敵寡我眾的優勢,直到對方哭饒跪地痛哭之後,大家就覺得完成了使命。這樣的正義,不過就是邪惡的其中一種表現而已。

我們的正義,都應該只是要保護自己身邊的人所發揮的力量而已,而不是拿自己的正義去攻擊別人屈服。我們以為的真相,不過是我們想相信的事情,我們的正義,不過是享受著居高臨下的指責感。正義的背後,是一團陰影,那些喊著正義的人,正在陰影之中竊笑,分贓著弱小敵手掉落的寶物。

現在許多人對自己最大的誤會,就是誤認自己擁有很崇高的人格,所以才會面對別人做錯事時,總是顯得那麼義氣憤慨。因為他們都覺得,自己永遠不可能會是那一位壞人。一個做錯事的人會被大家圍剿,很多人都會吐上一兩句。這不是代表我想說做錯事沒事,只是大多數人的錯事根本不關你的事。尤其是以自身的道德標準來批評別人,大多數人都只是有道德的認知,但自己也沒有做到那個認知。

許多人的道德是拿來審判別人,而不是拿來讓自己遵守的。他們過剩的道德感,從來就不會沾到自己身上。

所謂三觀正,你用那正確無比的三觀,傷害過多少人呢?在面對利益與挑戰時,你的價值、道德認知還能夠維持嗎?

沒有一滴水滴,會認為是自己造成洪水的。沒有一個壞人一開始就是壞的。只有認為自己無比正確的人,才有可能做出無比可怕的錯事。

人生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真的有什麼立場跟主張,每個人的價值觀都建立在自己的認知上,隨著時間成長,你就會發現,三觀其實沒什麼好堅持的。

那些三觀如此堅定的人,真的是那麼堅強嗎,既然堅強,又何必攻擊脆弱的他人呢,莫非堅強要通過攻擊別人才能確認?

許多人都認為自己擁有的三觀無比正確,一生信念堅定的勇往直前。而我認為真正成熟的人格,是能夠在心裡放進兩種以上完全衝突甚至矛盾的價值觀,而依然能夠行事得宜。

大多數時候所謂的堅持,只是別人眼中的幼稚而已。

扯遠了,我錯了。


生氣或不生氣,

其實都是我們每個人的選擇。

我們可以選擇,

讓他人感到重要,

或讓自己感到重要。

我們可以選擇,

讓他人快樂,

或讓自己快樂。

我們可以選擇,

重視他人的利益,

或重視自己的利益。

我們可以選擇,

尊重他人,

或尊重自己。

我們可選擇,

在意他人的觀點,

或在意自己的觀點。

我們可以選擇,

笑臉對人,

或是苦臉對人。

我們可以選擇,

通過滿足他人的需要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或是通過強力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當我們選擇」給予者「,

當我們選擇以他人利益為重時,

我們選擇了」不生氣「。

當我們選擇」攫取者「,

當我們選擇無視他人利益,

當我們選擇只關注自己的利益時,

我們選擇了」生氣「。


你可以像瘋狗一樣對周圍的一切憤憤不平,你可以詛咒命運,但是等到最後一刻,你還得平靜的放手而去–––《本傑明巴頓奇事》


很簡單,如果是女生的話,告訴自己


每次想要生氣的時候,想想自己會變醜,就不生氣了,畢竟,太不划算,化妝品那麼貴,整個容要費那麼多錢,再一想,他/她算個屁啊,生氣對皮膚不好,更不能生氣了,遇到生氣的事,要不懟回去,要不別生氣,永遠當個小仙女。


按照離事件發生的遠近,生氣可以分為事件中的生氣和事件後的生氣。

第一種情況我修行尚淺還是會生氣,第二種情況現在時好時壞,好的時候一般是因為我用了以下這幾個方法:

1. 確定自己因為發生的時間已經做了相應的行動。之後就像完成任務一樣把生氣拋棄。

2. 有的時候突然回想起之前發生的一些讓我生氣的事情,真的很痛苦。因為明明這件事情已經過了很久,可是回想起來像電影一樣無比清晰還自帶旁白。。這個時候我會把這個事件想像成一個盒子里正在放的電影,盒子在橋的盡頭,我在橋的這一頭,盒子里冒出煙霧來,我就這樣看著盒子里的煙霧匯成一股順著橋往我這邊緩緩飛過來,這時候我就看著我之前生氣的場景在這個盒子里一直播放,然後看到煙突然停在了橋中央的半空中,怎麼也夠不到橋這邊的我!這時候我就樂了,雖然我還在無法控制地回想著事件,可是這個事件在橋的那一邊的盒子里,連它放出的煙霧都夠不到我!這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和自己玩兒的化解怒氣的遊戲,因為之前看到一些理論,例如事件並不是引起你生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你的想法,而這個理論我在實踐的時候有的時候會有點順不過來,心裡老想著那要不是這件事我怎麼會有我的想法?!不過理智的時候會覺得似乎有道理。後來我就在腦海里玩兒」橋那邊的盒子和煙霧「的遊戲,發現這樣更直觀的」覺察「和」關照「更適合我,其實盒子里播放的電影就是事件,煙霧是我的想法,當我在腦子裡忙著想像這幅圖畫,盡量把當時的事件重現成電影放在盒子里,還要想橋是什麼顏色的,周圍有沒有栽柳樹,那股煙霧是什麼形狀的時候,我的氣完全就消失了,而且我有時能做到看著盒子里的電影一遍又一遍地放,可是完全不會有任何情緒,還覺得好好玩兒啊!然後因為要回想整個電影的人物對話動作和燈光背景其實挺累的,就懶得再想了。這應該就是」當下的力量「這本書里寫的」完全不做評判「和「全然地觀照」,盒子沒有好壞,裡面演的電影也沒有好壞,煙霧也沒有好壞,還有那股煙在橋中央就停了,實在太好玩兒了,還有一種莫名的喜感。。

3. 把注意力轉移到我所有的完善自我的「項目」上來,比如鍛煉啊,學習技能啊,然後突然就覺得我要大顯身手,可以這樣做也可以那樣做,就開心了,自然就顧不得生氣了。

4. 如果讓我生氣的人有一些地方不如我,也會幫助我消除怒氣,比如沒我健康,比如沒我年輕,比如我有很多那個人沒有的,瞬間就平衡了。這也是「感恩」的一種方式。

我生氣的時候一般不太愛找朋友,因為很多時候朋友的安慰安慰不到我,有的時候還會起反作用。。自己狀態不好在朋友面前也不再有趣和充滿正能量,不過最關鍵還是解決不了問題。

在我消除怒氣的漫長路上我很感謝以上的方法,能讓我活得盡量長一些,最好長過所有讓我生氣的人!


我就從不生氣,
因為我覺得生氣沒有好處和意義,
不會讓人學到東西也不會帶來別的好的東西,
我遇到事情總是想原因,分析問題,解決辦法,

人們之間的矛盾都是因為誤會,
這個話我聽別人說過,

so,我從不生氣


留給你做手機屏保


暴怒的人,挑起戰爭

暴怒的人,挑起戰爭

忍耐的人,止息紛爭

忍耐的人,止息紛爭

不要生氣,不要生氣,生氣給魔鬼留地步

不要生氣,不要生氣,生氣吃虧是自己

假如你生氣,假如你生氣,仰望耶穌,仰望耶穌
假如你生氣,假如你生氣,仰望耶穌,仰望耶穌

生氣的人不可到日落,到日落,到日落!!


南無阿彌陀佛
唾面自乾,如何做到,發心菩薩心腸,慈悲為懷,


結合個人感悟,首先說一下題主的需求。我先假設,題主是一個容易產生憤怒情緒的人,以此提出以下猜想。既然是猜想與思考,就帶著很強的主觀性,希望題主了解這一點。也許題主是真正希望自己能做到沒有憤怒或不易產生憤怒,又或者是害怕家人或者別人感受到自己的憤怒。

如果是後者的話,我想,抑制自己的情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那就轉換。
要知道,憤怒是每個人都有的情緒之一,所以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情緒吧。有起伏的人生經歷就會產生情緒,要不然一輩子多無聊,對吧。這樣想了以後不知道你有沒有意識到在憤怒的時候這件激怒你的事本事和情緒是兩個相對獨立的事件了呢?不管你有沒有情緒,事情都會發生,既然憤怒本身不會改變結果,那就做些什麼能改變結果的實際事情,投入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慢慢就情緒淡化了。
但是,做事是做事,情緒出現的時候也最多只能淡化,畢竟我們都是有血有肉的正常人呀。如果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憤怒,那就對自己寬容一點,給自己一個獨立的空間去消化憤怒。既然知道我們這時候是情緒駕馭著大腦的,就不要在這個時段去處理理智的時候才能處理的問題。有意識地去排解自己的情緒的話,你可以運動呀,也可以傾述自己的真實感受,類似於「我很失望,自己沒有。。。」之類的或者「我過會兒再和你討論這件事吧,現在我們都有點激動。。。」!啊注意,說這種話也要因人而異啦。如果是真正在意且懂得去珍惜你的人在你面前,我想這是很好的交流方式。否則,遇到對那種絕情霸道上司說出來也得不到諒解的情況,這樣說只會讓自己更委屈呀~但是個人覺得,這一輩子已經有那麼多不爽的事情了,又何必去為自己添堵呢。

對象分為家人和別人。我就很巧地出生在一個充滿冷暴力的家庭里,這裡並沒有對家人感到不滿的意思,而是因為了解而理解,儘管傷痕纍纍,但是承擔多一些也是另外一種收穫吧。面對家人的指責自己真的是很無力,因為親情裡面是不講道理的,所以除了恰到好處地對自己總是被指責之類的現象表達不滿以外,顧及家人感受和自己情緒表達這兩個東西似乎真的很難平衡。就算是負面情緒也是交流的方式之一,不一定都會不利於關係呢,沒辦法,誰讓自己不得不在乎呢。只要沒有產生過分的後果,想讓自己承受多一點或少一點都是個人的選擇。題主如果希望在和家人之間遇到不開心事件的時候自己退後一步的話,就想辦法「樂觀」一點。個人就習慣於自己挖掘出很多新角度,當視野更寬廣的時候,看待問題就自然變得更寬容,也不會那麼敏感了。
如果是別人的話,沒有親情的羈絆,事情要好處理得多。當對方讓自己感到不適的頻率較高的時候,我想,你更應該考慮的是,是否應該遠離那個人了。由於童年的創傷,我對朋友的標準都有一條」不能隨意指責我,有問題就處理,沒問題就好好玩耍「,事實證明,這樣的朋友是存在的,而且不是一個兩個。如果單純只是就事論事的情景下激怒了你,那不想表達出來就只有壓抑和排解。具體的方法要靠自己去摸索了,上文提到的方式希望能對題主有幫助。

以上說的內容我自己已經很久沒有考慮過了,因為,我不知不覺已經很久沒有生過氣了。。。。。。

現在,開始說前者,也就是怎麼做到不容易生氣,真*不生氣!
我不知道題主是不是想要讓自己變得比較情緒平淡一點,但是我個人是真的不建議,我先說HOW,再來扯關於不建議的原因。不生氣我想也分為兩種,一種是極端地沒有什麼情緒,當然不太現實,只是說趨勢問題;還有一種就是只有喜和哀樂。
我對人為什麼會生氣的看法是:情緒是我們與外界的重要交流頻道,與對方關係越密切,情感涉及就越深刻;
第二點,可能是源於不安全感,由恐懼可以變為憤怒;
第三點,事情或人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值,所以不開心,很失落,很生氣;
還有一點,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是有一定平衡的。
那麼要讓自己不容易生氣的話,可以分別從以上幾點去開導自己。但是要清楚,一個人的改變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尤其是成年人,所以不要指望對自己說幾句話多幾個想法就能短時間轉換性格。

A.要改變第一點,就要充分了解到外界和自身之間存在的界限並重視它。說明白一點,就是冷漠(冷漠臉)!首先要認識,第一,沒有人能控制你;第二,你控制不了任何人任何事。減小情緒的產出,可以等同於降低自己和社會的關聯度。知道為什麼特立獨行的人喜怒也不同常人了吧。。。。。。也可以說是,不在意,不走心就沒有傷害。這裡想到一個詞」道德綁架「,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理解的。參照小池龍之介的《偽善入門》,摘抄了4句也許對題主有幫助的句子,自行體會:
所謂道德,一般來說是人們為了自身利益而希望他人遵守的東西。

為什麼我們這麼喜歡給別人挑毛病呢?這種行為的背後隱藏者要求他人一心向善,遵守道德之類的慾望。

也就是說,你要試著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找出為什麼如此在意對方的缺點,非要讓他改正不可。這樣做的話,就會發覺在自己心靈深處,潛藏者蠢蠢欲動的慾望和怒火。不因他人的慾望而感到不快,同時直面自己內心的慾望和怒火併且消除它們,這樣才能使一直以來煩躁不安的負面情緒煙消雲散。

從真理的角度說,也不存在愉快或不愉快這回事,那一瞬間發生的事只是下雨,颳風和打雷這些自然現象,以及我們作為人感受到了這一切而已。

到什麼境界呢?因人而異。很多社會現象看透就再也沒有情緒了,比如明星八卦。我一直不知道那些黑公眾人物的普通民眾是什麼心理。1.公眾人物賣的就是公眾事件,有人說啥就信啥的人相當於娛樂圈免費的生產者,我要是無緣無故被一個對我產生不了太多實質意義的事業所壓榨那不是傻嗎?2.除了當事人以外很難有人能真正了解到事情的起因經過,沒有了解就沒有發言權,既然沒有發言權我就沒有理由去在意這樣的事了。當然這和我對生活有感情是兩回事,我只是希望把情緒都放在自己真正在意的事情上,比如思考和學習(滑稽)。當自己對生氣這件事情了解足夠深刻的時候,看別人輕易憤怒的猙獰面貌就會生出一種心疼的聖母心態,同理心讓我們覺得對方彷彿是把自己的傷口撕給我們看。

B.第二點,可以理解為增強自己的安全感。這個東西沒有人能給你,必須自己做些什麼來讓自己有種強烈的」我做的一切事情我都可以掌握「的感覺。為了有更好的控制力,可以從時間管理,身體管理開始,做手帳,開始運動,主動去定期體檢,堅持反省,做職業規劃等等在探索自己的過程中去一步一步掌握自己的人生。自由,是一件很奢侈的東西。所以修鍊不易,且行且珍惜。如果知道自己害怕什麼,那就去解決害怕這件事。恐懼,也許是與生俱來的,如果是害怕失去,那就把注意力轉移到想要的東西上,而不僅僅是擁有的東西上;

C.第三點,可能大多數人可以採取降低期望值的方法,然而具體要怎麼降低期望我也不知道。所以就升高期望值吧。聽起來可能有點奇怪,但是你想,你會去嫉妒一個比你高很多的人嗎?人們這種賤賤的本性不都是寄托在和自己相差不大的事物身上嗎?同理,」眼高手低「也不容易產生情緒。有人說「有優越感,是因為對世界不了解」,那麼可以假設自己對世界一定程度上的無知(可能是真的無知)試著造一套內心OS來迷惑自己,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舉例:

SB甲:你知道。。。嗎?(壞消息類)
OS系列:哦,那結果跟我有關係嗎?再怎麼樣天都不會塌下來,總會解決的,解決不了也不是我能決定的,要是什麼都做不了就來說說今天的晚飯吧。。。
SB已:你腦子有病嗎。。。都能搞錯? (指責類)
OS系列:長得好看才有資格總是出錯,你這種人怎麼那麼煩。。。哎,我沒有精力陪你這種人糾錯,我要繼續。。。了
SB丙:就你這樣哈哈哈哈哈,不要想了。。。這件事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打擊類)
OS系列:我這樣很好啊,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敢想,你不能理解也正常,畢竟你也沒敢去做過什麼想做的事情。(如果有,那不提建議只會打擊的流氓當然害怕我成功啊)
另外,吵架不等於帶憤怒情緒。
吵架屬於交流的一部分,帶情緒或者不帶都可以。如果有理有據的同時對方非要和你爭個什麼,想想辯論會上那種慢慢呈出觀點佔上風的優越感就知道了。。。。。。如果遇上自己想吵架的時候要想清楚目的,是為了表達情緒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吵架,為了吵架而吵架是效率很低的一個事情。

最後一點,前面提到了恐懼可以轉換為憤怒,基因也有決定我們在正反情緒兩面的比重分配,但是我們自己不管怎麼調節,正常情況下平衡是不會打破的吧。比如我自己隨著漸漸長大,憤怒值基本自己已經看不到什麼了,但是哀傷值卻很高。一方面,可能不表達憤怒的後果就是變得容易傷心,少了一個轉換的過程;另一個方面,如果防禦機制的不正常發展可能會拉遠我們與世界的距離,整體情緒都會一致減少,包括幸福感。
當然我沒有系統學習過心理學,不知道這樣說是否會恰當。
總體來說,要主動控制自己的情緒本身就是很難的一件事,建議題主有意識地去拓寬自己的思維,了解更多本質問題,並想清楚為什麼要求自己不生氣。很多時候我們不能接受一個事實,其實是因為我們內心排斥與之對應的自己。說到這裡有點沉重,最後來一劑毒雞精!所有的標準都是因為人而存在的。我希望題主能大大方方接受這樣的自己,如果負面情緒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就運動呀!以物喜以己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正是這樣我們才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義。我並沒有很清心寡欲,但是長期沒有憤怒的感受就像生活少了調味劑,不開心的出口只有焦躁和傷心,可能這是一個性格缺陷。但是,儘管我經常處在一種非常興奮/非常傷心的感性狀態或讓人心生距離感的平淡如死水狀態,但是那又怎麼,我就是我,最重要的是追求著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心底感受到安心。留一句名言共勉:我既不悲觀也不樂觀,只是努力地過好每一天。


因為喜歡慣著別人,特別是別人的壞習慣


為什麼要不生氣?


我就想他們是人民群眾啊~


每次我都這麼想,就當此時在修行。當然,不排除有忍不住的時候(逃....


凡事都要了解原因,好比生病了要查清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知道古老的智者都是怎麼看待憤怒的嗎:"憤怒來自貪戀,貪戀來自慾望。"

好比王思聰開著蘭博基尼把你老婆接走了,順便罵了你一句屌絲,你當然很生氣!因為你的地位下降了,還被剝奪了財產,你捨不得又打不得,只有生氣,甚至辱罵畜生。

但是明智的人會看透這一切,你老婆願意走,看重的必定是錢不是人。今天可以和王思聰走,明天也可以和比爾蓋茨走。
而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你!!你不是見錢眼開的人!如果是,你不會生氣,你會欣然接受,再去找下家!!
所以,你生氣只是因為地位下降沒面子,但你的真實需求是有一個同甘共苦的女人,她走了是好事。

"聖人為腹不為目"


要生氣的時候 心裡默數10個數

一般來說 還是有用的

萬一沒用 那你還忍著幹嘛


直接干


推薦閱讀:

總是感覺自己氣量太小又改不了,怎麼辦?
如何改變自己不好的性格或品格以和人建立正常的關係呢?(戾氣、善妒等)?
為什麼很多人在網路上活潑開朗,現實中卻靦腆羞澀、不善交際?
內向的人普遍自卑嗎,內向和自卑有什麼關係?
如何從家庭暴力的陰影中走出來?

TAG:智慧 | 態度 | 性格 | 生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