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拍電影用長鏡頭是炫技?

看影評經常有人說XX片用了大段長鏡頭在炫技。為什麼長鏡頭是炫技,炫的是誰的技?是導演炫技還是攝影炫技?


長鏡頭確實難拍而且有的有炫技嫌疑,比如為了挑戰某個技術難點,為了「前所未有」

但很多人之所以說炫技第一個想到長鏡頭,是因為對普通觀眾來說,長鏡頭是最容易被感知的炫技技巧之一(其他爆破飛車等特效當然更誇張),而對於一些創作上的軟技術,比如場景內的調度理念的革新,表演的激發與碰撞,剪輯的精心設計,台詞等細節的雕琢,攝影方面的重大突破(或者創造性運用),普通觀眾也感覺不出來,其實好電影讓人擊節的地方很多,導演炫技的方式也很多。

《七宗罪》當初是特地用了為了這部電影做了無數次實驗的膠片洗印技術(原理大概類似底片留銀,但要詳細說比較複雜),呈現出在當時技術條件下極其罕見的攝影效果,在整體低調攝影的前提下,暗部也有極豐富的層次。相比起早期黑色電影film noir時的大反差、表現主義用光、斜紋、陰影、不平衡構圖、角色陰陽臉(暗部不補光)等常見攝影技巧,《七宗罪》後來被譽為新黑色電影neo noir經典代表作之一,在畫面氣氛塑造上,運用新技術對傳統黑色電影的攝影風格進行了重大的革新,在當時被譽為「真正的黑色」。

《卡羅爾》裡面,導演托德.海因斯為了重塑五十年代的紐約,在攝影材質上放棄了數碼的拍攝,而選用了super16膠片,他的攝影師解釋,為的是再現一種看著老照片,回憶過去的感覺,這種膠片的顆粒感和數碼製造的顆粒感不同的是,它的顆粒會移動,呈現一種擬人化的質感,在色彩上,也有很特別的表現,加入了一些洋紅色和綠色,讓電影有冷暖混合的色彩,並不像有完整光譜的普通攝影,而是像早期艾克塔反轉片的效果。

《德國好人》是斯蒂文.索德伯格向傳統黑色電影致敬的作品,堅持使用幾十年前的錄音器材,哪怕因此影響畫面拍攝可能性也在所不惜,很多轉場、剪輯風格都cos當時的老黑色電影,甚至包括演員的表演——托比馬奎爾和凱特布蘭切特都對當時那種表演訓練背景(舞台式表演和有聲片早期表演方式)下誕生的演員的表演方式進行了模擬。

《女魔頭》中克里斯蒂娜里奇飾演的女配角,咋一看錶演造作又誇張,但其實她的表演方式的核心,在於一個一切言行舉止都來自模仿美國三俗綜藝節目和肥皂劇的可憐小鎮女孩的狀態,是非常非常出色的表演段落。

包括一些電影拍攝對話場面時,故意顛覆傳統電影的正反打的拍法,有的電影會刻意充分利用室內拍攝條件的幾個空間,有的電影會在聲音上作一些特殊的處理,比如《英國病人》的一個回憶的片段,加上了一個錄下來的在兩公里外的若有若無的教堂的鐘聲,以加強那種回憶過去的夢幻般的空間感和層次感等等。

以上其實都是「技」,但並不是每個觀眾都能感知到的——雖然在觀影過程中,這些「技」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觀眾。

至於炫技一詞是褒是貶,就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PS 十多年前《七宗罪》的攝影師曾經來北京電影學院講座,當時的攝影系老師們找了洗印廠的技術骨幹進行了多次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我們無法做出那種效果。


長鏡頭是否炫技?
首先,是的,長鏡頭非常的炫技。
一個長鏡頭最基本的要顧名思義,一個鏡頭下來,一氣呵成。
這是硬性上的要求,要達到這個要求,需要所有部門相互配合達到極致
演員台詞念到哪裡,走到哪裡,在背下台詞的情況下還要計算好腳步
攝影師走位,推軌的要勻速,跟焦員不要跑焦點,收音的不要穿幫還要收好聲。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上這些工作人員失誤的幾率越大。
但這些不是最炫技的地方。
最炫技的地方在於鏡頭內的調度。
在一個鏡頭內可以交代多少事情,講多少故事,交代給觀眾多少信息,把控好構圖的變化。這才是最難的。

從一樓上到六樓,嘿,一口氣不費力,這是長鏡頭。

從一樓打到六樓,順便親了一下一樓的李姑娘,把二樓王大爺扶到家門口,幫四樓沒帶鑰匙的小明撬開家門,替5樓的趙三哥簽了個快遞,到了天台還沒等陳永仁說出我是警察,就把劉建明一槍斃了,其過程行雲流水一般,酣暢淋漓,這也是長鏡頭。

從一樓滿懷心事爬上六樓,看到了表面恩愛的李姑娘其實也和男朋友吵的不可開交,二樓王大爺的
兒子打電話說今年又回不去家過年了。四樓天真爛漫的小明拿著0分的考卷,聽著家裡父母摔東西吵架的聲音終不敢推開家門,五樓做生意的趙三哥看著快遞來的銀行催債單眼角有翔划過,到了天台想做好人的劉建明還是被陳永仁一句 去跟法官說吧 弄得瞬間蒼老了2785歲。男主站在天台上想了想,又笑了笑,最後放棄自殺,順著樓梯又走回去了。這還是長鏡頭。

第一種長鏡頭叫 忘了關機了
第二種長鏡頭叫 視覺盛宴。辭藻華麗,行文流暢,或唯美或火辣,就是倆字,酷炫。視覺上的絕對享受。
第三種長鏡頭叫 講個故事太他媽難了。
能達到第二種的,就已經是一流高手了。
拍成第三種的就是已達化境了。

很遺憾,我們現在看到的大部分的長鏡頭都屬於第一種
第二種比較稀有,但也不難尋找到
第三種嘛......
我記得在知乎上看過一句話:現如今國內大部分的長鏡頭,只剩下「長「了。(經查證,此話出處源於 @羅登 先生)

口說無憑。給各位一個我認為史上最經典的長鏡頭看一下吧


視頻封面《歷劫佳人》開場鏡頭視頻


導演基本功之一就是場面調度。

場面調度來自於話劇。一部話劇就那麼幾幕,一幕劇幾個演員上台下台,圍繞著簡單幾個道具生生演十幾分鐘,如果導演不知道怎麼指導演員利用空間的話,哪個觀眾喜歡看幾個人戳在台上說話。於是,調度出現了,導演告訴演員,"你說這句話的時候走過去,說完蹲下,等對方反應完了,站起來,繞著他走到那邊再說這幾句,說完扭頭,等對方反應完了,走,在那個桌子旁邊坐下,等對方反應完了,拍桌子站起,迎著他走,說這幾句,說完掉頭走,等對方把你拉住,你在扭頭往另外一側走……"
調度上的講究多了去了,什麼喜劇走弧線悲劇走直線,吵架要拉開距離什麼的。

以上這些是一個話劇導演的基本功,也是一個電影導演的基本功。因為對於電影中的一場戲,也存在著一個空間去來完成台詞,台詞怎麼說,除了表情語氣,還要配上空間上完成的大肢體動作,這樣才生動,吸引人。不會調度的導演,導出的戲很難看,就是機位對切說台詞而已。而好的導演,會先想好調度,然後攝影師才按照這些調度去設計攝影機的運動方式。

所以,長鏡頭為啥叫炫技,因為真的很考驗技巧啊!考驗導演攝影演員的基本功,考驗導演對一場戲的理解,考驗導演對空間的敏感度。單鏡頭用剪輯就能玩出節奏,長鏡頭的節奏全在調度里。這還是想不想的到的問題,能不能準確完這問題還得另說。導演對現場的把控,拍個幾十條都不過,如何安慰演員的情緒,安慰攝影師的情緒,安慰製片主任的情緒。

舉個例子,一個跳街舞的,Bboy,簡單SOLO一段,然後起一個sweep,馬上freeze定住,再做幾個freestyle,然後開始打一個風車,再變成肩部的airfly,接到airfly,再變成頭轉,再變成2000,完事再變成頭轉。如果這一套60秒動作完全按照音樂的節奏玩下來,估計所有人都只有送上膝蓋的份了。這就叫炫技!任何一個單一動作可能很多人都會,但結合起來就不行。因為太難,基本功要紮實,對音樂的理解要透徹,哪種節奏用什麼動作,頻率什麼樣,這都是技巧。

長鏡頭,完成起來太難,完成好就屬於難上加難。
我以前上學的畢業作業就是一個12分鐘的長鏡頭,拉著同學走位排練了一個月,實拍了好幾條,就這,拿著成片給導師看的時候,導師淡淡的說:「你拿DV隨便拍個東西就來糊弄人?」
呈現的不好,玩砸了。通過那一個月的折磨,充分認識到個人的導演技巧實在太爛。因為長鏡頭能讓一個導演的能力短板被無限放大。
所以,如此高難度的長鏡頭,不是哪個導演都能玩的。

那些扯長鏡頭裝逼的,要麼就根本不是導演,要麼就是基本功根本不過關的導演。
至於影評人怎麼說嘛,呵呵。有個足球評論員在解說一場比賽的時候,一個球員用一個很花哨的動作完成過人,傳出一腳妙傳,該解說員就說,這麼做不好,不穩妥,旁邊嘉賓是個退役的球星,緊接著說到,這個動作很棒,球員要敢於做動作,既能折磨對手,也能鼓舞隊友。
所以,看球的,你跟踢過球的就不是一類人好么


日出-日落-午夜-之前三部曲的長鏡頭必定是炫了伊桑·霍克和朱莉·德爾佩的技


因為長鏡頭並不是一個為了講好故事而存在的一個拍攝技巧。當代電影除了藝術片以外絕大多數都不需要長鏡頭,尤其是隨著時間的發展電影的節奏越來越快,信息量越來越大,用長鏡頭反而會拖慢節奏(用常規方式可以通過切換把一些無謂的動作和過程剪掉,縮短時長,用1分鐘時間講2分鐘的故事,長鏡頭就做不到)。再加上大家都或多或少知道拍長鏡頭很難,所以就只能理解為是導演為了炫耀自己的技術而刻意採用此方式。

長鏡頭怎樣才不會讓人覺得是炫技?最重要的一點是信息量和節奏不大幅度輸於常規方式,比如《地心引力》的台詞非常精鍊,即便不使用長鏡頭,那段劇情也會花掉差不多一樣的時長,這樣的長鏡頭觀眾就不會感到慢,另外它畫面上有非常多的可看的東西,觀眾完全不感到枯燥。另外如果你長鏡頭玩得非常新穎炫酷那也行。不過這兩個規則不適用於藝術片,藝術片隨便想怎麼慢都行,只要粉絲喜歡。

舉一個屬於炫技的例子,某電影一開始用一個幾十秒鐘的鏡頭,拍了兩個車標特寫,最後轉移到一雙破鞋上。真的很沒必要這麼拍,首先節奏太慢,信息量太少,花了那麼長時間還沒達到目的,其次畫面一點也不炫酷。


《贖罪》里的長鏡頭那是真經典,可惜片子的個人風格太走偏,這個長鏡頭反而看起來有點齣戲。。。。。這就是非常典型的在炫了,但是這鏡頭真的很牛逼


對於一些有著成熟功底的老牌導演,長鏡頭是為了在一個特定的場景中能夠將電影的氣氛和場景效果做到最大化。我最喜歡的長鏡頭來自杜琪峰的電影《大事件》,影片一開頭一場突然的警匪交火,發生在一個小巷裡,空間從樓上的劫匪到樓下的警察再到劫匪搶車離開,真的是難得動作片一氣呵成場景的傑作。在這樣的場景中,演員的表演除了高度配合之外,因為連續的槍戰和炸點,能夠讓演員時刻處於緊繃的狀態更好的代入電影故事而不是簡單的表演。
對於這種技術老道霸氣穩重的導演,我只想說這才是該用的長鏡頭,以後可以多來點


因為難且貴。


還是要分類的,靜止長鏡頭和運動長鏡頭是有區別的,靜止長鏡頭應該不屬於炫技,因為無技可炫,大多數第六代電影都有靜止長鏡頭,印象最深刻的是《安陽嬰兒》
再說運動長鏡頭,一般來說,單個鏡頭時間越短越好拍,越長越難拍,而運動長鏡頭的拍攝涉及到複雜的場景調度、燈光布局,對焦運鏡以及表演控制,不僅是美學的制高點,也是技術的制高點,它需要導演、攝影,美工,燈光,演員之間的精妙配合,也需要攝影車,斯坦尼康、移動軌道,起重機搖臂的輔助運作,一點疏漏就會滿盤皆輸。
因此,運動長鏡頭越來越少,據資料顯示:美國電影鏡頭的長度已經從1946年的10.5秒變為2006年的2.9秒。
下面是運動長鏡頭的經典舉例

還有在鈕承澤的《love》里,開篇的長鏡頭其實在穿窗戶的地方運用了合成技術。


最佩服的就是《真探》里第四集長達6分鐘的長鏡頭,馬修·麥康納充分詮釋的他的高超演技~


a片就喜歡用長鏡頭。


你看過殺死比爾他們在日本酒館那個兩分多鐘長鏡頭嗎


長鏡頭和鏡頭長是兩碼事,長鏡頭必須是經過精心設計,且與影片渾然天成的。
而鏡頭長,我擦,拍攝的人即不懂得單一鏡頭設計,又不知道分鏡,剪輯的時候還自戀到捨不得刪掉垃圾時間,就標榜這是長鏡頭?尼瑪,不能片拍的像屎就標榜自己是文藝片吧?


傳統的電影教育重視蒙太奇的運用,安德烈巴贊痛斥這一做法,認為蒙太奇的運用實際上是阻止了觀眾的想像空間,是一種喂飯的做法,主張恢復觀眾的尊嚴。暨

a.避免嚴格限定觀眾的知覺過程,它是一種潛在的表意形式,注重通過事物的常態和完整的動作揭示動機。保持透明和多義的真實。

b.長鏡頭保證事件的時間進程受到尊重,景深鏡頭能夠讓觀眾看到現實空間的全貌和事物的實際聯繫。

c.連續性拍攝的鏡頭—段落體現了現代電影的敘事原則,屏棄了戲劇的嚴格符合因果邏輯的省略手法,再現現實事物的自然流程,因而更有真實感。


其實長鏡頭沒那麼高端,鏡頭調度都要符合內在的敘事邏輯,只要符合那長鏡頭或者蒙太奇剪輯都是一個作用。歸根到底是電影兩個理論流派之爭,一個是巴贊,一個是愛森斯坦。


改一下,之前說的上面沒在回答問題的答案都變成下面了,現在在上面的答案都是挺認真在回答的。

長鏡頭是電影中最難玩的。怎麼個難法呀?只舉一個例子,普通兩三秒鏡頭演員NG了從頭再來,不行,再來,還不行,再來,又不行,再來……

兩三分鐘的長鏡頭,演員第一秒NG,再來。第十秒不行,從頭再來,第一分鐘不行,從頭再來,第兩分四十九秒不行,從頭再來,第……從頭再來。

所以,長鏡頭更考驗導演現場對演員,時間,空間……的調度能力。(我可沒說其他的什麼鏡頭就不考驗導演的能力唷)

所以,拍得好的長鏡頭不叫炫技,叫「屌爆了」 拍的不好的才叫炫技。說到這裡你應該明白了,一定要說炫技的話,炫得是導演的技,跟攝影沒多大關係,攝影也是導演現場調度的。

PS:在大多影評當中「炫技」是貶義詞,尤其是豆瓣那幫傻逼,其中「屌爆了」也是他們酷愛的辭彙。

再PS:我覺得拍得好的長鏡頭電影有上面有人說的《地心引力》啦,侯孝賢賈樟柯的電影啦,還有外國的那個誰誰誰啦,好多好多 。
拍的爛的嘛,我只記得《後會無期》裡面有一個不明所以的長鏡頭,就他們幾個跟陳喬恩在片廠走路的那段。


因為真的考驗技術嘛。

劇情、表演、場景、攝影什麼的都是一氣呵成。

要求導演對整個連續場景的調度和把控,而不只是單單停留在一個場景,比如針對某一場景的一個戲段,一般導演可以單獨講這一場景拿出來拍攝,應對一個場景顯然不管是演員還是攝影人員上來說,容易控制得多,單從攝影來說,要考慮的構圖、用光的東西就可以很好地控制。但是如果場景是連續的,那麼導演應對的場景是一個變化的狀態,這種連續狀態下對演員和攝影的調度也必須要在拍攝前一次完成,再拿攝影來說,場景連續變化,構圖光線也隨之變化,稍有不慎看到的就是另一種感覺啦。

要求演員表演在一二十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裡,表演一次到位,是不是要考驗表演功力啊。連續的長鏡頭不像單一場景的表演,演員一句台詞、一個表情不到位,可以cut重來,一個鏡頭拍攝幾十次也很常見,然而長鏡頭短的也有近十分鐘,長的有四五十分鐘一個小時,要求一個長鏡頭cut重來一二十遍實在比較變態。所以,從演員來講,在這幾十分鐘的連續場景中,所有的演員要保證連續完成拍攝哦,其實還是挺難的啊。

要求攝影對構圖、用光的完美掌控,我們看電影經常說哎喲這個鏡頭構圖美啊、那個鏡頭用光佳啊,當然如果是對於一個場景的拍攝而言,構圖和用光都是比較容易控制的,因為變化的因素少。但是連續的場景變化,人物位置和光線變化,必然影響攝影構圖和用光,這裡可變的因素太多,是不是很考驗攝影功力啊。

長鏡頭炫的的確是技,不單單是導演的技,炫的是演員的技、攝影師的技......但是並不是說所有長鏡頭就是好啊,你技能不行拍出來就是生活DV了啊!

我看過的最好的長鏡頭電影是《不可撤銷》,全片共由10個長鏡頭拍攝而成,那才叫炫技,看過的應該懂的~


《鳥人》,超長長鏡頭,話劇和電影融為一體,戲裡戲外都是人生


《冬陰功》裡面那個長鏡頭當時把我驚呆了


以自己的今年的觀影經驗舉仨栗子吧。
( ̄▽ ̄)

首先看到題目就想到了昨天看的一個片,雖然不是電影,但製作絕對比很多電影都良心的一部美劇——《風騷律師》(≧?≦),作為絕命毒師的姊妹篇,這個製作團隊真是很多地方都令我折服,特別是昨天看他拍出這樣的長鏡頭。^_?☆
1、從一個商標開頭

2、跟著人物走一段路,展示這是一個收費站(⊙x⊙;)

3、把機器駕到航拍器上飛天(`_′)ゞ

4、大旋轉展示剛拍攝的地方(下面扮演搬磚的應該就是來不及跑掉的攝像)(′?_?`)

5、飛到收費站前面降落╮(╯_╰)╭

6、一直跟到檢查站,進去展示警員們忙碌的狀態(?????)

7、移鏡頭,一輛車剛走,商標車就出來了

8、警官們上車搬東西下來檢測,查各種東西(~ ̄▽ ̄)~

9、鏡頭搖到司機臉上,一股我就是犯罪分子你就是抓不到我的表情,任由他們檢測o(`ω′ )o

10、最後把東西搬上車,吃個冰棒,鏡頭結束

然而我想說的是!想說的是!這是個非常差的長鏡頭!( `д′)

為什麼呢,如何鑒定長鏡頭的好壞,請聽我慢慢道來

長鏡頭的三大要素:
炫技。技都不炫算什麼長鏡頭?這個明顯炫了他們能讓機器飛起來還有攝像師能跑的技能,get?
調度。這就是檢驗導演功力的了,控制安排畫面內各個部分的運作。由於這只是電視劇,沒什麼技術含量,差評
故事。它更好地講故事了嗎?它有這個必要嗎?幾個鏡頭就能說完的東西有必要這麼興師動眾嗎?
顯然,這是一個沒什麼太大難度也毫無必要的炫技長鏡頭。

第二個栗子,就是前不久和霸霸(^?^)在電影院一天刷三部電影首映的時候看的《三人行》。
因為那天拍了整晚的戲之後才去的電影院,所以對電影的技術部分別有關注。
以下就是兩個令我特別想快進的長鏡頭(槍版截圖,不多放):
一、送病人入醫院的情節(中規中矩)06:24-08:34

(不會真有人蠢到戳中間的播放鍵吧(っ′Ι`)っ)從急救室特寫到各個警車,然後救護車下來,警官們清場,一大堆記者們堵著採訪,移到醫院大廳清人、託病患、推門、醫生來、解手銬,還和古天樂對了好久的戲。
二、槍戰(特意安排)69:47-73:50

這個不用多說,很多人看這電影都奔著這個鏡頭去的,來看看官方的解釋(づ??????)づ

影片劇組花費4000萬元建了一座醫院。拍攝過程中,沒劇本,全靠即興創作,每天到現場之後,編劇游乃海才會給演員劇本。該片中一場長達十分鐘的槍戰長鏡頭,參與的演員有100人,工作人員有150人,籌備了兩個月,排練走位用了4天,調用威亞10組,快慢速度變化次數21次,開槍次數90槍,中槍特效17次。現場百餘位演員同時演慢動作,甚至精確到眨眼都要慢

那我為什麼想要快進呢?第一個長鏡頭是普通型的,需要很多人來回走位,攝影師一直跟,跟焦員一直跟,錄音師一直跟...所以看得我很揪心,希望它快點結束。而且長鏡頭的鏡頭語言不是為了炫技,而是為了凸顯真實感,使觀眾身臨其境。所以這個鏡頭是一個蠻好的長鏡頭。(*╯3╰)
而第二個呢?砸了很多錢,請了很多人,拍了很多遍,霸霸在我旁邊尷尬症都犯了(???)......介尼瑪一會兒快一會兒慢嬌柔做作到不行特效假到不如CF毫無必要的長鏡頭奇爛無比的配樂。這就是老師上課講的典型錯誤:為了炫技而炫技,不僅故事沒講好,前面的鋪墊和後面的節奏都被打破了。
究其原因,為什麼會讓大家尷尬到椅子底下呢??_?注意:

沒劇本,全靠即興創作

嗯,以後拍東西怎麼也要有個劇本,每個部分都很好,但是也要照顧整體效果。_(:зゝ∠)_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算一個比較好的長鏡頭呢?
今年看的比較炫酷的幾個長鏡頭當屬《荒野獵人》開篇的幾個長鏡頭了,特別是打鬥那場戲,三個長鏡頭每個約一分多鐘,不長,但是內容極其豐富,場面調度極其困難,攝影極其講究美感(設備也很棒),我都不知道怎麼誇了,讓我們來看一下( ̄~ ̄) :
第一個:
08:10開始,侵略者被射♂下馬

鏡頭搖過來又是一哥們被射在地上♂

然後小李子入畫飆戲

然後的幾場打鬥戲,全是一鏡到底(老司機能看出剪輯痕迹我會亂說?)

大叔A在小李面前被she♂,小李端起自己的槍朝天就是一炮,she大叔A的大叔B也被小李she下來了,緊接著又被另一個大叔C的大棒子捅在臉上,場面極其殘忍,我都不想截圖(才不是懶呢)(╯°□°)╯︵ ┻━┻

第二鏡從09:15開始,揮舞大棒子的大叔C也被she了,還被大叔D的大棒子給敲了,可憐(′?_?`)

大叔D又被大叔E單殺,推給了D一個特寫後E帶著裝備和聞訊趕來的大叔F在沙灘上扭在一起,不可描述(⊙ω⊙)

大叔G此時胸中一股火焰湧上心頭,可是沒人給他she,於是...他 she馬了,真是個放蕩不羈的漢子(馬兒應聲倒地,這個調度也很困難)

然後大叔G走進小門中,大叔H奄奄一息,第二鏡結束

第三鏡10:51開始,12:37結束
一開始是少年舉槍將she

突然被另一個大叔I按入水中play,攝影機還伸入水中給特寫Σ( ° △ °|||)︴

然後大叔J挺身相救,還慰問了一下大叔I的母親

之後大叔K又被she了一箭,有人說快上船,一臉萌比,這是諸葛亮借來的草船嗎???手動黑人問號

小李子顧不上身旁一個個倒下的人們,端起一桿大槍就開始和敵方對she

鏡頭搖到天空,滾滾濃煙與烏鴉,再搖下來,一個老大爺由遠及近的呢喃聲中,結束了這一鏡

(papi語氣)同志們吶,看看啊,什麼是好的長鏡頭,你說酷不酷酷不酷?酷斃了!

正如上面所說,長鏡頭是為了增加真實感,並不是盲目的為了砸錢炫技,一個好的長鏡頭,能讓你置身其中為人物揪心、為故事感嘆,是為電影而服務的。┗|`O′|┛ 嗷~~

當然,以上說的都是今年一些比較優秀的商業影視作品,有時候為了博人眼球,也不得不更注重商業性。如果你們想知道有哪些含有長鏡頭的藝術電影,可以移步問題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73928
對一鏡到底的電影感興趣,可以移步問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14122


看了這個回答,你們心中是否對長鏡頭產生疑問:一刀未剪就是好的嗎?看得很爽就是好的嗎?是的,自己看得爽就夠了?(????),哪有那麼一個標準的評判體系。
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之前還想把鏡頭架咱師大的馬路邊,展現一下半小時沒有男生經過的盛況,哎,離我的處女作就差一部相機了呢? ????


推薦閱讀:

電影《電鋸驚魂》導演詹姆斯·溫是如何當上導演的?
電影中追捕壞人,在電腦中放大了圖片再把他變清晰(提高了像素)以辨清人樣的技術現不現實?
電鋸驚魂系列電影上映,對於觀看過的青少年有什麼影響?
Southbound 一路向南 整個電影講的是什麼?
為什麼《你的名字。》那麼火?

TAG:電影 | 導演 | 文藝片 | 攝影機 | 拍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