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閱讀的時候不做標記(或筆記)就感覺讀得不深入?

看書的時候,如果不在書上做標記或者在筆記本上做筆記,就感覺眼前茫然全是文字,根本無法理解其中的奧妙……這難道也是一種強迫症?圖書館的書不讓做標記,記筆記又太慢,我該怎麼辦?


根本還是閱讀能力的問題。

閱讀包括身靜、眼動等物理狀態,還有注意力、理解力等心理狀態。雖然勾劃、做筆記可以促進閱讀過程中的理解與記憶,但注意力不集中、腦不隨眼動思考,勾劃做標記的作用也很有限。

可以說,做標記是用一種外在的方式去促使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行為。就我觀察,閱讀能力強的人可以不用做標記也能理解記憶閱讀內容。而閱讀能力差的人,讀過的每句話都勾出來還是沒重點、沒理解。做標記和做筆記也是門學問。

閱讀效率的問題都可以歸結為閱讀能力的問題。題主這個問題可以通過查閱如何提高閱讀能力得到解答或啟發。


先回答大題目。
第一次蹦極,凈顧得害怕了,不記得什麼時候落到什麼位置,自己擺了什麼姿勢。蹦多了,害怕的比例降低,身體感官開始進入工作狀態,隨時向大腦報告實況。
讀書類似,第一次讀,情緒成分高,最起碼,新奇。感官系統和記憶系統還沒進去工作狀態。多讀幾遍才能讓理解力這種在「安全」環境下才能穩定工作的機器正常運轉。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說的就是這種。當然,一般情況下,三五遍就能弱化情緒,提高理性了,只是遍數越多越深入而已。

現在說筆記。
筆記實際上是在讀第二點五遍。文字落在紙上,需要大腦提前協調好基本的語言邏輯和內涵,這種輸入輸出所產生的記憶強化,比簡單讀第二遍要強,因為無論是語意跑過的里程增加還是處理所導致的記憶強度增加,都會比簡單視覺輸入一遍強很多。好腦瓜不如爛筆頭,說的就是這意思。

關於強迫症的子問題。
對於你,看來是了。邏輯上,再哪裡記筆記不會有區別,都是寫同樣的字。當然,如果你只是非得在書上劃線,那就不同了。

作為信息強化的一個重要手段,回溯是必須的,但回溯過程不依賴於外在介質。
圖書館的書不要亂畫亂寫。你不是錢鍾書,會被罵的。改變這種沒有經過自己或他人論證為有效的習慣,了解回溯的諸多細分方法,如,混搭,間隔,自我測試等。比隨手記這種「陋習」效果好的多,而且有科學依據。


讀書做筆記,不在於划了多少線,寫了多少字,而在於讀的時候,投入了多少精力,傾注了多少注意力

圖片來自貓撲網。
所以,做標註只是提醒你提高注意力的手段,而不是讀書的目的。具體做什麼標註做多少標註,都是因人而異的


」做標記」是表象,真正的關節在於「動腦筋」。
因為做筆記的過程往往是包含了思考的過程的。
知識是外在的,只有經過思考才能內化而為己用,才能理解深入。
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就是這個道理,不過,其實」不動腦袋不讀書「就可以了,只不過很多人都做不到「只動腦袋不動筆墨」,所以還是動一動筆吧。


我看書沒有劃書和做筆記的的習慣,特別是自己感興趣的書,從來不勾勾劃劃作筆記,一般都是多看幾遍。反倒是看不下去的書,強迫過自己劃書和做筆記,比如說,我十多年前讀新概念英語4,當時對我來說太難,讀不下去,做過筆記,也劃書。前些天翻書櫃,翻出那本書,看到上面勾勾劃劃的痕迹,很驚訝,因為我只記得我買過這本書,看過這本書這件事我都忘記了,所以一直以為這本書是新的,沒讀過。以我個人經驗,劃書和記筆記並不能增加記憶。今天,剛好看到一篇對美國著名語言學家Stephen D Krashen著的《閱讀的力量》這本書寫的書評,其中下面這段:
「作者極力想證明的是自由閱讀(Free Voluntary
Reading,簡稱FVR)的重要性。FVR就是無壓力閱讀,為了興趣而閱讀,不需要寫讀書報告,不必回答每個章節後的問題,也不用為每個生字查字典。
FVR不僅僅對學習母語有幫助,也是讓外語能力登峰造極的方法。與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相比,「閱讀是唯一的辦法,唯一能同時使人樂於閱讀,培養寫作風格,
建立足夠辭彙,增進語法能力,以及正確拼寫的方法」。「
原來,我的習慣憑興趣閱讀,是很好的閱讀習慣。


我的領悟,看一遍,自己覺得記住了,懂了,其實沒有真的懂。
看見不對的,能感覺到它不對,但是沒法跟別人解釋它為什麼不對。
非得再看一遍,用自己的話複述一遍,才能給別人講清楚。
筆記是一種自己給自己講的方法吧。


因為在做筆記時,大腦就已經在思考了,這時你的手在寫東西,大腦有時間去思考,這時書里的東西對你來說是深入的。而如果不做筆記,這時的讀書就和看電影一樣啦,大腦只是處在一個接受的狀態,沒有去思考,除非裡面某個情節能引起你的注意,進而引發思考,導致印象深刻,否則,只能是像看電影一樣大致記住情節了。


因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如果只是用眼睛看一遍,只能在你的大腦表層成像,一閃即逝。而如果動筆,能引起你的注意和思考,內容能到達你的小腦,形成記憶。


第一次在知乎回答問題。
我對讀書做筆記有這樣的理解,如果一個人讀書不做筆記有兩種可能,一是此書不值得你去讀,不然則是你不會讀書。
換句話說,好的讀者讀好書則必然要做筆記。
好的讀者遇到壞書則不記筆記。
壞的讀者無論讀書好壞,均不做筆記。
一本書,是否能激發你記錄它的哪怕一點一滴內容,也算是好書了。


我做了筆記還是有很多都忘記了的。前半年讀了一遍《雙城記》沒有做筆記只是把有感覺的句子畫下來,後來為了寫作業又認真讀了一遍在旁邊坐標註,把人物心理什麼的都認真的做了分析。然後在我寫作業再一次看書的時候,我發現我連自己寫的比較搞笑的心理分析都忘記了。
我覺得筆記只是讀書當時的心理感受,不一定會讓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題主說的做筆記更深入我有點不贊同。讀小說沒有什麼需要深入的,記不住也沒什麼關係。如果是考試課本還有比較高深的專業書做不做筆記差別應該大一點吧。


不要強迫自己,如果太刻意反而會覺得枯燥,根據自己的需要而決定是否做筆記。
如果你覺得讀一本書的某一個段落或句子很重要,對你很有啟發,你想標記下來,那就找一支筆做一下筆記;如果你覺得一本書通篇都是廢話,沒有走心的地方,看著昏昏欲睡,這樣的情況要不是這本書確實爛俗,要麼是你自己的狀態問題(注意力不集中……),這時做筆記也沒用,這做不出高端精準的記錄。


重點不是做不做筆記,而是在閱讀時是否思考。
我看書除了遇到不認識的單詞會抄下來,其他情況絕對不劃書不做筆記,但是我遇到有趣的問題會停下來思考,因此我不會看完就忘。


個人習慣問題,看到有些有意思的書就習慣的去劃劃畫畫的,有輔助記憶的功能。搞的我現在看到有意思的書寧願去買本回來,也不喜歡去圖書館借閱來看感覺看的不盡興,


年輕的時候(其實說起來就是中學時代)自認為自己智商頗高理解力好記憶力也不錯,看的書包括課本也甚少做筆記的,總有種沾沾自喜的奇異滿足感,看見同學髒亂的書更是不屑一顧。後來我突然有一天意識到其實我沒那麼聰明,不能記住不能理解的太多,看過就是看過了,被我不屑的同學最終發展比我好太多。然後我明白了,我所謂聰明理解力好記憶力不錯其實都是為我的不踏實找借口而已,因此現在,我要做滿滿的筆記,大約這樣我的心裡才能更平靜吧。(一句話道來,就是記憶力嚴重下降必須做筆記了.)


1、做筆記很好。如果你讀書,除了想當時看著爽之後還能對你生活有幫助,那麼我告訴你不做筆記,你就不要讀書,讀了白讀。

2、用自己的話歸納。或者用手機拍成照片後,就可以標記了。


好書值得你花很長的時間研究,不僅僅是記筆記


讀書,是在思考別人的想法。
筆記,是在記錄自己的總結。
作者的想法是作者的,而自己總結的才是真正學到的肚子里的,才會學的更深。


這是很好的習慣啊。我也是這樣,我是不管什麼時候,聽到有用的就一定要記下來。
也有過懷疑的時候。在聽講座的時候,沒人記筆記,我也有點不好意思了,有點尷尬。但是後來發現,我對這場講座記憶是最深的,領悟是最深的。這是我的方式,和別人不同,也不是什麼強迫症。


這是記憶的特性,叫選擇性特性,同時,標記能引起注意,更加加深記憶


因為加下劃線,或者某種顏色,某種圖形的文字,更容易被大腦記憶,且記憶更深刻,就好像是腦海中的書籤。記筆記也與之類似。


用便利貼寫上標註貼在書上,還書的時候再全都撕下來.
或者用鉛筆.

或者再搜集PDF版本的,在電腦上做標註.


自己學習的書的話 還是喜歡做很多筆記 很享受看著一大篇都是筆記(*ˉ︶ˉ*)


推薦閱讀:

怎樣改掉拖拉的毛病?
開會如何高效?
在學習壓力加重、目前任務很多的時候就會回想起以前做過的不好的事情,陷入糾結,這種心理模式是為什麼?
如何做到在抄寫的過程中記憶?
做一件事情失敗算不算浪費時間?

TAG:閱讀 | 效率 | 強迫症 | 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