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寧可承認自己不夠努力,卻不願承認自己智力(Intelligence)有所不足?
很多人願意用"是我不夠努力,我用功起來肯定可以超過別人"來解釋自己學業上的不如意,卻非常不樂意承認"是我自己在某個方面的悟性/敏感度/記憶力/理解力(等客觀差異)比較落後"呢?
這裡的這些能力落後是與 1別人在此方面的能力,2自己在其他方面的能力 相比較而得出的。之前使用了智商這一籠統的詞語概述這些能力,有失偏頗,還望海涵。
@動機在杭州 的答案是基於基本歸因錯誤理論,社會心理學其實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就是關注的顯著性不同。
當我們觀察自己的時候,我們能關注到過程當中的更多細節,我們可以關注到更多的環境因素;但是在觀察別人的時候,我們很難關注到他們所經歷的細節,很難關注到他們所處的客觀環境因素。
所以,我們一般傾向於以過程來解釋自己,以結果來解釋別人。
==========補充=============
還有一種解釋的角度,就是認知失調。
當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對這個不如意的結果的認知——我搞砸了,和我們原來對自己的認知——我挺不錯的,會發生衝突,讓我們的精神處於不協調的狀態,翻譯成中國話叫「鬧心」。
鬧心,對人而言是一種難以忍受的狀態,所以我們一定會設法去消除或者減輕這種狀態,去找到一種讓自己不那麼鬧心、甚至完全不鬧心的合理解釋。
從這個角度,不難理解 動機在杭州 和 Akatsuki Ryu 兩個答案的差別:對中國人而言,承認努力不夠,比承認自己不聰明,相對而言更不「鬧心」;對日本人而言,則更好相反。
絕大多數人犯錯之後拒不認錯,在很多文化中強姦犯、甚至旁觀者經常會給被強姦者潑髒水,中國人總是認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都可以用認知失調的觀點來解釋。謝邀。
從某種意義上,人像是一個偵探,在不斷對事情發生的原因進行總結歸納。不同的人在對事情結果的歸因方式上確實存在著系統性的差異。最基本的差異有三個:
- 外在原因和內在原因。事情搞砸了,如果你覺得是別人的錯,那是外在歸因。如果你覺得是自己的錯,那是內在歸因。
- 穩定的原因和不穩定的原因。事情搞砸了,如果你覺得是智商問題,那是穩定的原因,如果你覺得是努力問題,或者時運不濟,那是不穩定的原因。因為努力可以改變,時運也會變化,但智商卻很難變化。
- 可控的原因和不可控的原因。事情搞砸了,如果是努力不夠的原因,那是你自己能夠控制的。如果是智力的原因,那就不是你能控制的了。
對成功和失敗的不同歸因方式會影響人的自尊。如果把成功歸為內在的,穩定的,可控的原因,人的自尊就會得到提升,產生「老子就是牛逼」的感覺。如果把失敗歸為內在、穩定、不可控的原因,人的自尊就會收到打擊,產生「老子就是擼sir」,的感覺,併產生抑鬱情緒。
現在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什麼人們寧可承認自己不夠努力卻不願承認自己智商不如別人?」是因為大部分時候,我們的歸因方式,會自動為保護我們的自尊服務。努力和智商都是內在原因,但努力通常被認為是不穩定的可控的因素,把失敗歸為自己的努力,你常常會有「我分分鐘就能迎頭趕上」的錯覺,不會太傷自尊。而智商通常被認為是穩定、不可控的因素。把失敗歸因為智商,你會產生"再努力都沒用"了的感覺。這對自尊是極大的打擊。
所以,當自己失敗而別人成功時,大部分人會覺得,嗯,這是努力問題。但是當自己成功而別人失敗時,大部分人都會覺得,嗯,這是智商問題。說到底,這都是虛榮心問題。
分割線——————————————————————————————————
補充:
1. 把失敗歸因為智商更有利於自尊還是歸因為努力更利於自尊?
我在答案中提到,把失敗歸因為努力而非智力更有利於保護自尊。而@陳浩和@Akatsuki Ryu的答案提到,對於一些認為不努力比不聰明更丟人的人,或者這樣的文化,人們寧可把失敗歸因為不聰明而不願意歸因為不努力。我覺得是有道理的。怎麼樣的歸因更有利於自尊確實存在著個體差異和文化差異。這和「歸因方式在大部分時候為我們的自尊服務」的假設並不相悖,只是我們對不努力更有面子還是不聰明更有面子有不同的認識。但我同時也認為,題主所提到的現象更普遍些。
2.所有的歸因方式都為保護自尊服務嗎?
大部分時候是這樣。但也不一定。除了保護自尊,我們的歸因方式還會與我們對自己、對世界的核心觀點,即所謂的核心價值觀相一致。當你堅定地認為自己是無能的失敗者的時候,你更容易以自我否定而非保護自尊的方式進行歸因。但這樣你就失去了心理對自尊的保護功能,並經常陷入抑鬱當中。一句話,你可能病了。
3. 對不同的事情我們都進行相似的歸因嗎?
當然不。我們的歸因方式並不只是取決於心理加工傾向,同樣取決於更多現實的證據。當有更多證據告訴我們,確實是我們智力不夠而不是努力不夠的時候,再想騙自己都是不容易的。但是,在歸因為智力和歸因為努力都可以的模糊的情況下(這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很多人仍然會有自己的歸因傾向,而這種歸因傾向是有個體差異的。我說的是這個。假如存在一個歸因為智力的證據和歸因為努力的證據各佔50%的理想的平衡點,大部分人仍然會表現出我在答案中描述的歸因傾向。這是我這個答案的意思,也是它的限度。
感謝大家的批評指正,讓我能夠更深入地思考這個問題。某種意義上,我們所有的答案都是片面的,至少對我自己的答案,我常常有這樣的感覺。好在片面之中也包含了部分道理,這可能就是這些答案的價值了。
不夠努力是個很好的託辭
因為我知道自己偷偷玩遊戲了,沒好好看書;但確實不知道自己智商是多少。
事實上,大多數人連自己不夠努力都不願承認。他們最願意承認的是自己沒有一個可以拼的爹,沒有好的機會讓自己成為體制內的人,社會環境對自己不公等等。
基本@動機在杭州的答案已經說的很全了,我想稍稍補充一點。
這種歸因傾向實際上是個體在面對挫折時的心理機制。這種機制的存在對於個體來說是很有用的,因為它能夠很好的保護自我的穩定。適度的這種歸因傾向有助於個體處理現實的威脅,但是過度的這種歸因會導致個體逃避現實。
因為承認自己不努力的背後,其實是:
等老子努力起來了,你們都是渣渣
這樣的意思。
而承認自己智商不夠的背後就是:
老子這輩子就是比不過別人了,我才是渣渣。
所以,你覺得大部分人是願意認為
別人都是渣渣。
還是願意承認
自己這輩子就是個渣渣了?
大部分人認為:
努力是主觀能動性可以改變的,而智商是不能的。
==== 提問修改後的補充 ====
題目現在以 「記憶力」 「理解力」 代替了原來的 「智商」,好多了。
人們總是以 「努力」 來籠統地指代所有自己可以改變的因素,用 「智商」 來指代自己無法改變的因素。
但是如果把那些無法改變的因素具體展開,你就發現很多是可以改變,至少是可以利用或規避的。
比如具體知道自己自控力不好、記憶力不好、反應不快,就可以有針對性的策略,有方向地努力。
於是原本好像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的因素,變得可以利用,不用以智商為託辭,也不再盲目努力。
籠統的歸因為努力或智商,都不是好事,只是省事的借口罷了。
==== 原答案 ====
我倒奇怪,為什麼人們連智商是什麼都不知道,卻寧可承認自己智商不夠,也不願承認自己不夠努力。
下了什麼功夫,下了多少功夫,這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東西。而智商,誰告訴我什麼是智商?
據我所知,智商基於一套標準測試題的分數,試圖用一個整數來衡量尚未有明確定義,虛無縹緲的所謂 「智力」。
就我所見,實踐中,智力是用效果來衡量的,進而我們說一個人 「智商」 是不是高,主要看這個人有沒有 「成功」。
還有更神棍的理論嗎?怎麼可以用 A 定義 B,同時又用 B 解釋 A?
知乎上流行 「智商是硬傷」。
這句話,可以用來自豪,也可以用來自卑。
你現在用來解釋別人為什麼不如自己,那麼遲早會用來解釋為什麼自己不如別人。
為什麼老有人說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
本質上是一樣的,無非是不願意承認問題的真正所在。
因為智商低是硬傷,很難治的
這個問題直接指出了人們其實智力不足的真相?
以前我也發現過這個問題,後來自己的感覺是:
人可能會默認認為勤奮是外部要素,想有就能有;智商是構成「我」的部件,否認自己的智商,就是否認自己的本身了。
借用宗寧的一篇文章開回答這個問題
毛澤東在一次延安在職幹部教育動員大會上講話時指出:「我們隊伍裡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
這個話題引發了很多討論,於是我們可以討論一下關於努力和天賦的事情。記得那個上海要求教育平等權的鬧騰了半天。上海又增加了兩類人可以教育同等對待,這兩類人的依舊是人群中的精英。所以吊絲再怎麼折騰,社會再怎麼改善,都是從上往下改善的,等到你那層,天都黑了。努力提高自己的層次才是年輕人最該乾的事情,跟著抱怨,耽誤的是自己的青春。
努力沒有天賦重要。最努力的母雞也不如最懶惰的雄鷹,所以認清自己是什麼很重要,也是第一位的。在你三十歲以前,你最大的任務和工作就是確定自身是個什麼東西,能做什麼,有多大能力,有多少價值。如果是母雞就把下蛋的事做好別老想跟著鷹飛。
努力就有回報其實和宗教說的這輩子積德下輩子享福是一個道理,是讓你踏實生活少得瑟的,而不是什麼正能量。努力把很多偶然都解釋成了必然,這像考試一樣,只要努力就可以考的不錯,而很多優秀的學生在社會上卻混的並不好。因為努力是可以複製的,但成功是不能複製的,最後決定勝負的環節,還是在你自己的秉性上,也就是天分上。這下一下變成不可知論了,而我國大部分人們這個時候就會恐慌掉,因為大家都想可以通過努力實現一個目標而忽略掉天賦這個不可控的東西。這種情況,就是毛澤東說的本領恐慌(毛澤東是偉人,毋庸置疑),所以很多人會不斷的考證,這些證書都是努力可以獲得的,這會增強他的安全感。而事實上,真正的大成績都是不可複製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如果你把成功定義為一種動態感受,會好很多,實現目標就是成功,而不要用客觀來衡量,多少錢什麼職務是成功,這會好一點。
國外很多天才,都有嚴重的性格缺陷,比如牛頓、愛因斯坦什麼的,愛迪生則是個奸商,都被我們美化成了努力逆襲的好孩子。只有一個說實話的尼采,被魯迅打成了瘋子,雖然魯迅很多思想都來源於尼采哲學。這種誤導,無非就是告訴大家,只要你努力,你也可以成為牛頓、愛因斯坦(你說你小時候想過沒有?),但實際上如果我說,你努力也可以成為下一個姚明,你就知道我是騙你了,身高這東西尼瑪怎麼努力啊。
嗯,是一種心理的安慰罷了。誰都不願意麵對殘酷的真實,而寧願相信未來的希望便是如此。努力便是這心中唯一的一點希望。但是如果一直不面對現實,死抱著這根稻草,怕是遲早要真的失敗的。努力也許未必能彌補天分,但是既沒天分,又懶散的話,那就只能等天上掉餡餅了。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努力找尋一絲成功的機會。當然,努力並非是盲目的埋頭前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看過一段話,其實更能表達我的意思,其實對「大部分人的大部分事情上的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對樓主的論點,其實是基於一些基數極低的,需要付出很少努力就能成功的事情,具有很大程度的偶然性。說句不太中聽的話,有運氣的成分,並非完全是你的聰明智慧的結果。絕大多數的人成功是還是要長時間的不懈的努力才能達到的。而大數人也了解自己在這方面付出的程度,及付出的決心,向困難妥協的結果就樓主這句安慰自己的話。所以,並非不成功的人都是智商不足的偽君子,的確個人努力是成功非常重要的部分。我見識了所謂智商一般的人士,最後做成了一件他人覺得做不了的事。我個人認為這個就是所謂的超越智慧的努力。
謝邀。
一個是「我做不到」,表明自己弱。
一個是「我做得到,只是懶得做而已」,表明自己絕對不弱。
可能是爲了維護面子,
也可能自己確實這麼認爲,
誰知道呢。
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再拆穿了..
知道為啥很多人都那麼努力嗎?因為他們的前輩們因此過上他們嚮往的生活了,他們也效仿。
人的智力只要沒病就差別不大的,但是人的努力程度卻各不相同。雖然不可否認一些所謂成功人士天然生在良好的家庭,智力方面得到開發或具天賦,比其他人略略優良了點,但是他們也必然努力過。
努力可以改變很多事情,包括智力。
一、中國傳統文化里就對高智商人才青睞有加,歷史上有關三歲能詩、五歲能文、記憶力超群的神童一直是民間津津樂道的話題;諸葛亮等奇人更是多智而近妖的典型。傳統軍事文化熏陶下,孫子兵法『出奇制勝』、『以正合以奇分』都對謀略也就是智略推崇備至。
二、中國自古就推崇帝王之術,兩千年專制文化的影響力早已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民間對權力的渴求催生了厚黑學龐大的市場,無論你想要從軍、從政還是從商,如果沒有高智商,只是一個很努力的老實人,怎麼將權力玩弄於股掌之上,怎麼在官場文化里遊刃有餘?
三、從個人心理的角度,因為說自己不努力,是變相為自己辯解,即否認自己的失敗。在中國人眼裡,『努力』並不是一塊不可逾越的鴻溝,潛台詞就是如果自己努力了就比你強;而承認自己『智商』平庸,就等於說自己存在一塊天生的短板和硬傷,是核心競爭力的缺失,也許一輩子都要背負輸給你一截子的陰影。這點是凡事愛攀比的中國人所不能忍受的。
我補充一點不同意見。
首先是解題,題主問的是「不願」承認智力不足,這一點我表示質疑,如果確實是不願承認,那麼唯一的答案就是自尊心,也就是樓上諸位答案所說。
實際上很多人不是不願承認,如果你問我或者很多說「自己不夠努力」這種話的人,對自己的智力評價如何,我最多也就承認是中等,不會認為自己多聰明。甚至我多次會因為智力而深感挫敗,這也沒什麼不承認的。
因此,排除那些用這句話來維護自尊的情況,還會不會有人持這種觀點?這種觀點有沒有合理性?
我認為有:
1、智力情況相似,甚至超過對方,但成就遠遠不如。什麼原因呢?初始資源、環境機遇、性格特點、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差異。其中初始資源和環境機遇是不可控的,用這些來為自己找自尊的,比較沒品:「他不就是有個好爹嗎?」。所以「是我不夠努力」和「我性格不適合這個」這兩個說法會更多一些,因為多數人是有自省精神的,要歸因於自己——儘管實際上初始資源、環境機遇的影響也很大,但作為自省的人,是不能刻意強調的。而性格不合這種理由又很難用實際表現去證明,所以還是得不到大多數人的認同,因此「不夠努力」是這種人能對外做出的最合理的回應,也是部分的真相——要麼他們就絕不說類似的話。
這種情況下說自己智力不足,實際上反而有點裝13。
2、智力情況確實存在較大差異。但問題是,在當今時代,能否做成一件事與智力的關係大為減弱。好比在前電子時代,要那種最富天賦的人,並且還得有合適的機會,才有可能學會、學好英語。而如今資源極度豐富的情況下,是不是「我用功起來肯定超過別人」很難說,但如果學不好,大多數情況下是「我不夠努力」,這一點基本沒問題,與智力關係不大。相信不少領域都有這種情況,越來越多人會承認這一點也就不奇怪了。
忘記是張公子還是誰的一篇文章了,大意是「以多數人的努力程度,根本沒到拼智商的水平」,對此我深表贊同。ps. 原話是「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出處未知。
怨天尤人解決不了問題啊,從自身的努力上找原因已經是很好的進步了。
不如別人通常有以下的原因:運氣不如別人
天賦不如別人
不如別人努力
有別人那麼努力,但是努力的方向不對
努力的方向也對,但是努力的方法不對
方法也對,但是沒有好的環境所以進步慢
......
如果以上的層次都達到了,那麼還不如別人,本質原因就是:
運氣不如別人
如果也不是這個問題,那麼只好說:
智商是硬傷!
推薦閱讀:
※自稱屌絲,是不是真的會被妹子當成屌絲?
※極品室友是怎樣煉成的?
※人為什麼崇拜狼,而貶損狗?
※為什麼會有鬧婚這種習俗?有什麼寓意?當事人會怎麼看待?
※如何避免低價值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