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種孤獨里的南瓜燈博士這文章是想表達什麼?
這篇文章我沒明白作者想要描寫怎麼的一種孤獨狀態?
我的理解好像和大家不太一樣。
不過很久很久沒回看這個故事了,名字都記不得了,如果故事情節說錯請忽略。主要是因為這個故事挺揪心的,所以我對當時的情感體會的印象比較深刻。
小男孩是孤獨的,這我們都知道,但在孤獨之前,還有自卑。
他在福利院長大,沒有漂亮衣服。在他的認知里,去電影院看電影就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因為那代表著較為寬鬆盈餘的生活條件,有享受娛樂的條件。但這些他都沒有。這些前提條件讓他首先是有著一種強烈的自卑,是自卑導致了他的孤獨,但自卑卻不以自卑的形式呈現——而是憤怒、敵對。
開始他在牆上罵髒話,是討厭自己一個人,討厭自己的貧窮和家庭破碎。
老師和他談話,其實他心裡怎麼會不受到觸動呢?但這種觸動是帶有難堪的。"你在關心我,但是你也在說我的不好的那一面,我本來就自卑害怕且憤怒,你這樣讓我多難堪,我甚至都不知道該怎麼發泄了。"
在同學面前用說自己是被老師打了,想要通過這種惡劣的態度去建立一種自尊感。——"我就是這樣能被破壞,所以我是厲害的,你們都要覺得我很強才行。"——他還是想在同齡人中獲得認可的而不是老師那種由上而下的溫柔對待,那會讓他很渺小。這是多麼讓人悲傷的事情。
但剛建立的威嚴被老師的溫柔打破了,那豈不是遮蓋我的面具被揭開了嗎,那我豈不是不僅不被看重而且還會被看低了嗎,而且之前已經被看低了,這樣豈不是本來的自卑羞恥再被加上了羞恥了嗎!
好吧,那我只能將這種羞恥用憤怒來表達了。"就是你,這個可惡的老師,讓我這樣孤獨的。"——小小的我,所有的痛苦需要一個發泄點、需要一個理由、需要一個去承擔我心裡這些委屈的人,這個人只能是那個溫柔地關心我但也讓我更加痛苦的老師。
————————————
所以啊,小男孩的孤獨啊,是和自卑恥辱深深糾結在一起的孤獨啊。
我覺得和老師孤獨沒有什麼關係。
手機打的,格式不好,辛苦了,故事一方面是通過對話表現出來的孩子們的世界,一方面是年輕女教師想改變這個男孩的良苦用心,二者背道而馳。
老師對轉學孩子的好意關心並沒有達到幫助他融入集體的目的,反而加重了他的特殊化。
而孩子對老師的關心並不領情反而恩將仇報。
兩者的衝突最終以災難結束:轉來的孩子最終還是攻擊他的老師——唯一一位想靠近他,對他好的人。
剛看完,覺得意思不明確,所以想看看別人的想法。只看了前兩位的答案,談下自己的感受。
譯本的備註里解釋了傑克和萬聖節南瓜燈的來歷: 傑克因為吝嗇而被天堂拒之門外,因為取笑魔鬼連地獄也不接納他。
南瓜燈作為孩子的綽號,是文森特自身的隱喻。因為惡的干擾他無法被善良的老師所感化,歸順於善;因為善的庇佑讓他無法融進充滿惡意的孩子世界。這種孤獨指向的不單是孩子的內心世界,而是那些由於各種原因無法融入社會主流的,只能像傑克一樣孤獨地在世間徘徊卻永遠找不到歸宿感的靈魂。
這種無可依託的孤獨感,最後只能通過對外界的拒絕和反抗來進行反擊。讓更加孤獨來對抗孤獨。
這篇短篇之所以被放到首篇的位置,可以看出作者對於該文的重視,它並不是單單描繪這個孩子的孤獨。可能,很多人在面對人生的某個階段的時候,都會有過這樣的時期,覺得自己被主流所不容,覺得無論怎樣做都是錯的,努力顯得蒼白,結局只能讓事情變得更糟,最後索性放棄適應的努力,而是選擇抗爭,然後是更加徹底的疏離。
環境塑造了人的靈魂,但卻無法保證成型的靈魂能響融於環境。內在和外在的衝突造成了人的孤單和疏離感。這種衝突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裡,這是人類的社會屬性和自我屬性永遠不可調和的明證。人生而有之的痛苦,大概就是這種孤獨。「孤獨」的本意,「孤」指孤獨,「獨」指單一。所有能想到的和孤獨有關的東西,通常都逃不過孑然一身。
文森特的感情幾經波折,從抗拒,到鄙夷,到嘗試著接納,最後憤怒,再回到抗拒。這期間普萊斯小姐曾經參與過大部分,帶著一個想要拯救這個孩子的心理。然而事實上,經歷這些心理波折的只有他自己,哪怕有人嘗試參與他的感情,他始終是孑然一身。
文森特身上體現的孤獨是:想融入普通卻最終敗北。
而普萊斯身上體現的孤獨是:想不讓他人孤獨卻徒勞而返。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存在重重阻礙,愛與被愛的人之間的電路也不是暢通無阻的,你想去愛,可是不知道怎麼去愛,對方需要什麼樣的愛,結果,要麼你不敢去愛,要麼你愛錯了方式。通道的堵塞以及傳遞過程中的變味,使得人被隔成一個一個的個體,這是孤獨的根源。
同身感受,就他媽,根本,不存在
請不要試圖將一個身處孤獨的人拉離孤獨,這樣做會讓他陷入更深得孤獨。
才讀了這本書。個人理解南瓜燈博士是想表達一個童年家庭不和諧的孩子的孤獨的世界。文中的老師用自己覺得比較善意的方式試圖去愛他,但卻忽視了孩子在班級里對特殊的敏感性。文尼更想合群,但老師對他特殊的愛反而讓他更加不合群。這種特殊加劇了同學們對他的嘲笑,加上內心的自卑更加激起了他對美麗老師的憎恨。
孩子的內心世界極其複雜。
故事是老師幫助新生融入群體,卻事與願違,學生不僅沒有被老師的溫柔耐心所打動,反而產生了很強的報復心。個人理解應該是老師的溫柔,即女人弱的一面太公開地展現在了一個敏感的男孩子面前,使他產生了被矮小化的感受。就好像我們有時候會以我們同學或者對手的優秀為榮一樣,我們不屑於對方直接拋過來的成功,反而更喜歡看到同學或對手很優秀的樣子,那側面說明了我們也很強,而輕易給予的成功其實更是一種無視。學生告訴自己的夥伴,自己因為在更衣室牆上亂塗亂畫而被老師狠狠地抽打指骨間,絕口不提老師那番溫柔原諒的話,大概只是想說明(雖然我很窮,但是並不代表我什麼都不行)我也很強,我能承受更多你們可能不能承受的東西。然而,老師因為看見小男孩兒和夥伴玩在一起了而開心地過去打招呼——毀了男孩兒的謊言,男孩被發現又一次撒了慌……於是,更加的憤怒。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的自己,總是很想幫助成績不如自己的同學,甚至,自己的作業還沒寫好就想幫別人講解,往往同學很反感,甚至不喜歡和我一起寫作業了,他們會悄悄告訴別人我很驕傲,很傲氣,那時候的我還很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說,我只是在幫你,其實,現在看來,我未必不傲氣,幫助別人其實是在逼迫別人,我的更加耐心也只是矮化別人。不助無求之人。
一種無法全然去愛也無法全然去恨的無助感。
有時候我們會用破壞性的方式去傷害愛,然後和對立的恨保持隊形,以找到歸屬感,這反而更陷入內心的糾結和孤獨中。這種孤獨感,對於內心敏感脆弱的人來說,或多或少到一個新環境都是村砸的。
從女教師的角度得到的啟示: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是否真正了解別人需要的是什麼呢?是不是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幫助他們的呢?
覺得是要表現無法跨越不同階層之間的溝壑,無法融入到他人之中的孤獨感。
為人師表,卻又自以為是。
我以為,擁有了光又失去的光,才讓人更難過。有過火的人不想去茹毛飲血。有過希望的人,失去方向更是墮落。
嗯,那個老師給了他光明的東西,然後又讓他失去。真可怕。我從心底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與周遭一切格格不入 我提著燈籠 故意大搖大擺 不停膨脹 希望可以藏好自己的不安自卑 可是你的好對我而言就像針 使我從圓圓鼓鼓的幻象中咻地一下變成一層乾癟醜陋的皮軟綿綿耷拉在地上 我融不進別人的圈子裡 也沒有辦法毫無包袱 坦誠地接受你的好意 我的自卑不安讓我的自尊心作祟
「南瓜燈博士」 謊言讓孤獨走投無路的人更加遊離而憤怒
討巧說謊的人都挺孤獨的 動機和結局都是
文尼,對於他,與其說他是孤獨的,不如說他是一個有心理問題的小孩。年幼時不知什麼經歷讓他幼小而敏感的心靈受到如此創傷,變成了一個心理扭曲的人。面對普賴斯老師的好意,他並沒有心存感激,而是以謊言的方式傷害著老師以及身邊的同學,彷彿只有夸夸其談的謊言才能吸引到別人,才會讓他們注意到自己。謊言被揭露的那一瞬間,整個世界都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人由單純的認識你轉變為厭惡,任何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最後只留下他一個人忿忿。轉過身後的行為暴露文尼的種種,或許他還是有良知的,知道普賴斯老師對他善意的偏愛;或許只是激素搞的鬼,他愛慕著普賴斯老師的容顏;或許他心中只有報復,抱怨最後的結果還是這樣,獨自一人。
個人觀點:老師很費勁心思的想讓小男孩在班裡合群,但老師的特殊關照,反倒是成為男孩得障礙,也就是說兩個人沒有達到共通的一致,所以矛盾永遠是男孩子,班集體不認可,他很明顯的孤獨,老師雖然是善解人意的老師,可男孩這樣的仍然反倒是厭惡老師,老師也是孤獨的。
大約是想努力融入一個群體,以及被特別保護的那種壓抑,有些壓力是來自想要幫助你的人
你之好意,他之糟粕。
人與人之間的觸碰,交流,是無法通過他人的幫助得以提升或改善的。而同時,人本身作為獨立、敏感的個體,交流也受著重重的阻礙。
對於一個稚嫩脆弱的心靈,不能通過表演式的行為來助他融入人群的一臂之力。否則只會讓他更迅速地墜落,甚至轉而對施憐憫者的憤恨。
故事是老師幫助新生融入群體,卻事與願違,讓學生產生報復心。老師被她希望幫助的人中傷,誤解,厭惡,是孤獨的。
女教師想幫助轉學的孩子融入新的環境,但事與願違,由於人性的局限,女教師和轉學生都是孤獨失敗的。耶茨想說人生中的失意者甚眾,失意和孤獨就是人生的常態。
我想用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里的一句話回答
叫人做出高尚行動的有時候反而是幸福得意,災難不幸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使人們變得心胸狹小、報復心更強。
心胸狹窄的人是多麼孤獨阿...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