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不是亟需心理及精神疾病患者維權及反歧視組織?

現在患有心理及精神疾病的患者似乎在社會上受到極大的歧視,這類人群的基數在中國不少,但是很少有人敢在大眾面前承認自己是某種心理或精神疾病的患者,即使敢於承認,但是極容易受到周圍人歧視。


謝邀。 首先來看兩張圖。

第一個是精神類疾病患者的分布。 雖然上面說美國最高,咱只有9.1%。但是奈何咱基數大啊,所以在我國精神疾病的患病人數還是很多的。

這幅圖是 精神疾病藥物的銷售表,可以看得出來最近幾年有著明顯的增長。
這幅圖可以反映出來的問題是,人們越來越在乎精神類疾病了。

但是正如之前兩位回答的一樣,雖然有很多人患有精神類疾病,但是羞愧與告訴其他人。或者是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告訴了別人,但是卻因此背負著異樣的眼光。這個不光是別人背後議論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到你的工作,你的家庭,你的婚姻等等等等。於是乎漸漸的,肯定越來越少的人願意告訴別人自己是精神疾病患者。
而造成這個現象的有兩個因素。
1、不了解,無知即是罪。
現在國內大多數人們對於心理學的認知太少太少,甚至可以說是沒有「常識」。 比如,很多人問,你學心理學是不是就知道我在想什麼? 或者,只不過男女朋友分手了而已,你比較傷心,就說自己抑鬱了。 更或者,有些人不太會待人接物,不太懂人情世故,於是乎就給他們安上一個anti-social personality.反社會人格。 一知半解的最為可怕,以為自己知道,但是自己不知道或者知道的都是錯的。。。。 (anti-social personality 是一種很嚴重的人格障礙,會類似於「殺人放火」那個程度的,通常伴有酗酒嗑藥。)
2、媒體的負面引導。
媒體大肆宣揚,某某某因為精神病傷害了誰誰誰。於是乎給社會一個錯覺,認為所有精神類疾病的人都是會傷害別人的。正如之前答案所說的,同學們都遠離她,原來怕她咬人。 正是媒體側面的報道從而影響了大眾的判斷,媒體怎麼從來不報道其他精神疾病?其他沒有傷人的精神疾病?很簡單,因為不夠吸引眼球。 所以說他們只會去注意在這種特別特別特別小概率的事件上,而大肆宣揚。

至於題主所問的,要不要建立反歧視組織。我的建議是,不用。
根據社會心理學,當一個人對一個問題有著自己的看法的時候,並且這個看法和你要讓他相信的看法相反的時候,你一味的叫他去相信你的觀點,他一定會更加堅信自己的觀點。 你宣揚大家要善待精神類疾病患者,多少人會因為你的幾句話就去改變自己的想法? 很難很難。 並且當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他們會更加去關注那些「傷人」的案例,從而更加極化和堅定自己的信心。
所以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種偏見已經很根深蒂固了。 我們所能做的和所需要做的,更多的是教育他們。 像他們提供客觀的信息,讓他們了解心理疾病的各個方面,甚至包括傷人的。 因為只有提供客觀全面,兩方面都有的信息,人們才會試著去了解,試著去自己在心裡對比。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主動在學習,沒有人們逼迫他們,這樣他們才會改變自己的「偏見」。
一個組織,相比於全國的範圍來說,真是杯水車薪。 可能更有效的方法是通過課堂,普及型的教育一下,可能就一節課就夠了,這樣範圍足夠廣,並且小孩子的時候,自己的成見沒有那麼深,並且意志容易被改變。

所以說,更多的是讓大眾了解,什麼是心理學,什麼是心理疾病,以及常見的心理疾病的癥狀。這樣大家自然就不會再恐懼,因為人總是對未知的事情抱有一種恐懼感。

謝謝。


如果有人想要為我們做些什麼,不勝感激!也請聯繫我,我希望能貢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這個事情我一直想做也一直在做,但我個人實在勢單力薄

原諒我語言表達和措詞方面的問題,我不是很擅長這個,目前雙相障礙郁期中,幾天沒出過門了,腦子不太靈光,見諒見諒

然後答題:

其實這確實是一個闕待解決的問題,可以把它分兩部分來看待

首先,社會對於心理和精神疾病的關注度有,但不夠。這還可以分成幾小點來看:
a) 因為這個和明顯的器質性病變不同,有些人隱藏的好一輩子都不會讓人知道,結局就是忍受著痛苦了此一生,或是悲劇的上演。有些人發病了卻會被誤認為是墮落,不思進取,放縱自己而被誤解,得不到應有的醫療幫助
b) 社會本能的排斥有精神或心理問題的人,這是正常的,因為俗話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包括我本人在面對一些有嚴重心理問題的人的時候也表示沒法理解,進而較少與他的互動和來往,因為不願接受他帶來的消極情緒以及負面影響
c) 精神和心理問題的發病時間很長,而且治療周期大多都是終身,這無形中增加了許多成本,社會暫時負擔不起幫助所有人所帶來的人力和物力,暫時只能做有限的一點幫助

其次,想運營這種幫助組織,其實並不簡單,要想宣傳得出去,簡直更難。
a) 運營成本,第一步就是人手,這個基本就卡住了大多數人。要想幫助這些人,必須由專業人員來做,說句大白話,不專業的人來開導我們都說不到重點上。那樣就毫無意義了,那麼專業人員全中國又有多少呢?我只能說,很少,我作為一個可以每天把自己作為研究對象的患者,研究了好幾年,才大概摸清了抑鬱症和雙相障礙到底是什麼,剩下的精神及心理問題對我來說還是未知的星辰大海。把這些放到一個醫科學生身上,他值得為學一個基礎而浪費不低於十年的光陰么?而且這也是一個高危行業,之前我和一個學醫的朋友吐槽我自己的心理醫生,他反過來吐槽我說,你以為誰都能幹這活呢?干這活的沒有干太久的都改行了。我一想也對,心理和精神科醫師每天接受那麼多的患者,多多少少也會對自己造成不良影響,而積蓄久了,也會成為大問題。退一萬步講,就算這些都不是問題,那他為什麼要來做這個?如果他能系統的學習了精神心理方面的知識,還能一直堅持下去,那他的未來是一片光明,他可以光靠著已有的知識一輩子吃喝不愁,有上進心的可以繼續深入的去搞臨床研究和理論研究,怎麼看都要比去做心理疏導更有前途
b)人員這個問題跳過去,假定人員已經有了,那麼就是運營成本。現在大多數無償做心理疏導和危機干預的,基本都是靠著政府的批款和志願者的付出運行著。這個東西政府批下來款項少得可憐,分攤一下到每個人頭上,基本就是比最低生活標準高一點點,能做這個的,基本都是患者的家屬和親人,而且也很難做得長遠,畢竟不是誰都不差錢吧。拋開人員工資不談,對每個患者其實很難照顧到,這一行,最低標準就是一對一,每個人情況都不同,也完全沒有什麼相似之處,只能大概的分類,一對一顯然不現實,而超過一對一,效果基本就大打折扣了。
c)成本也跳過去,假設現在有一堆巨牛逼的大神跟著你干,有土豪老闆說你不用擔心錢,現在宣傳問題來了,這也是目前最大的限制。現在我問你全國危機干預中心的電話是多少,你能說出來么?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我在電視上見過一回,但沒記下來,過後我想百度一下,結果卻什麼都沒有。殊不知這個電話對多少人而言,就是一顆救命稻草。沒人會無償為你做宣傳,而且即使有償,人家也不一定願意給你做。

希望可以有人能做一些改變吧,就這樣


謝知己 @空山一葉April 邀。作為一個「阿斯伯格綜合症」患者,雖然不屬於精神疾病的範疇,但是個人覺得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
不說別的,先說我們這類人(心理或精神上和常人不同的人)從小到大的經歷(先說一個大體情況,有空再補充)從小由於思想、行為等異於常人而被周圍的人排斥,很多人由於不能理解、包容我們「特殊」的思想和行為方式而不接受我們,性格好一點的會遠離我們或和我們保持點頭之交,性格不好的,或優越感爆棚的,要麼以嘲弄的態度對我們拳腳相加(初中的時候天天這樣)要不以各種挖苦、諷刺的方式讓我們無地自容(這種方式大學時更普遍)。是的,我們的確「需要改變」,但是這也只是「正常人」站著說話不腰疼而已,對於我們來說,所謂的「改變」的難度,絲毫不亞於一個普通的學渣面對的高數
其次,再對比一下大約百年前的LGBT群體吧。那時候,異性戀們對待LGBT,無非也像現在的「正常人」們對待我們一樣,由於自身的性取向「正常」而不能理解這世界上為什麼會有「同性戀」,並且也許LGBT也幹了許多常人不能理解的行為吧,他們對待LGBT,也是要麼敬而遠之,要麼冷嘲熱諷。很多同性戀們由於周圍的人對他們的態度而痛苦地想改變自己的取向,甚至加入性取向矯正治療。結果怎麼樣,不用多說了吧。那時候的LGBT,和現在的抑鬱症、自閉症、阿斯伯格綜合症等的群體來說,何其相像。
不過,約百年後的現在,LGBT由於對自身權利及反歧視的努力爭取,異性戀們對待LGBT的態度好了很多,很多的直男都能接受自己的朋友是個gay。關於gay的一些誤解(比如是個gay就會愛上所有的男性並且掰彎直男之類)也逐步地被消除。
所以我在想,我們是不是應該走LGBT的反歧視之路呢?我們並不是要搞「霸權」、「特權」,而是要向「正常人」們科普關於我們的一些知識,消除歧視,讓世人都能理解我們究竟是怎麼回事。希望各類心理、精神與常人不同的人士,如DAA(抑鬱症、自閉症、阿斯伯格綜合症)等,能像LGBT一樣聯合起來,共同對抗歧視。
======================================================================
至於某些人說的用名人往臉上貼金的事情。就像gay舉出一些gay藝術家的例子,或者我們AS舉出一些AS科學家的例子。我們無意於虛榮我們無意於虛榮我們無意於虛榮,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請不要用你們「正常人」的思維套我們,我們是希望這些事例能給予我們正能量,告訴我們,即使與常人不同,我們也是可以成功的是希望能在受「常人」排擠之苦中,給自己一些心靈的慰藉
======================================================================
至於自殺,可能在一般人看來,這是抑鬱症的專屬,但作為一個還沒被診斷出抑鬱症的AS來說,我也有過自殺傾向,不下1000次。畢竟我們要承受的壓力與常人比起來,太多了,而我們能承受的壓力與常人比起來,太少了。
======================================================================
1、首先感謝我們每個有相同經歷人的父母,我們不被常人理解和包容,但我們的父母卻無條件地,沒有放棄我們,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2、在此感謝我們曾經的高一(1)班52位可愛的同學們,可以包容和理解我們這類人。
3、感謝知友 @季子衿。
======================================================================
句句都是心聲。
歡迎轉載,但必須標明出處和作者。


偏見多源於無知。
私以為相比於維權組織,中國目前急需的應該是對於心理常識的普及宣傳。
雖然好象是有要求說中小學都必須配備心理老師,但是距離正式普及和起作用估計還有老長的路子要走。
差點忘了昨天說要切電腦回答。以下都是個人愚見,如果有政治錯誤還請原諒。
———————————————————分割一下吧還是—————————
題主問題中說「這類人群的基數在中國不少,但是很少有人敢在大眾面前承認自己是某種心理或精神疾病的患者,即使敢於承認,但是極容易受到周圍人歧視。」因此,題主問中國是否急需維權和反歧視組織。但是我認為,所謂的周圍人的歧視,追根究底還是源於對於這一類事物的無知。
人們往往對於無知的東西感到恐懼,因為恐懼所以抗拒。當面對一個自己所不了解,而看起來又帶有危險信號的少數派時,最簡單粗暴而又安全的方式就是抱緊多數人的大腿,然後一起唾棄和遠離這樣的少數派。
對了,想補充說一點,精神疾病患者維權的前提是他們的行為沒有危害到他人。如果是明知自己有躁狂有傷人傾向無法自控的話,應該自覺服藥或者住院。我始終覺得,在斥責別人的無理對待之前,要先確認自己已經盡最大可能做到不給別人添麻煩。
侵權分為兩種。一種是不知而為之,一種是知之而為之。私以為,雖然兩種都可惡,但是在大部分都是第一種時,應該首要考慮的是讓他們知。目前國內對於心理健康概念的普及都尚在艱難起步,更何況是對於心理精神疾病的常識科普了。反歧視組織不如換做科普組織。讓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這一群體,遠比抓誰告誰來的效果要好。就好像之前的冰桶挑戰,至少讓大部分人知道了有漸凍人這一群體。我相信大部分國人還是善良的,至少知道這是對自己並不構成任何傷害的群體時,不說幫助和關愛,至少應該不會過多的歧視或是傷害。
舉個例子。自閉症是一種起源於兒童早期的廣泛性發育障礙疾病,癥狀不可逆,其發病原因目前沒有統一的定論,但是主要是腦部有器質性病變,其它還包括遺傳,孕期感染等原因。但是由於偏見(也包括在自閉症研究的早期時有教授認為自閉症成因是「冰箱型父母」所導致),大部分人都認為就是因為其父母過於自私,對孩子缺乏關心照顧,才會導致小孩自閉症(也不排除父母的行事可能會有影響,但這絕對不是自閉症的成因)。之前我一直以為這種想法只存在於老一輩,畢竟「冰箱型父母」這個論點都是好幾十年以前的了,後來也科學研究出來也各種闢謠。但是大一的時候,我帶其它系的同學去自閉症機構做志願者的路上時,聽見她一本正經地感嘆「這些自閉症小孩好可憐,如果他們的爸爸媽媽多點關心,也不會這個樣子。」我當時趕緊跟她科普,然後她說她一直就是這麼認為的。我當時就覺得這一群體真的也很可憐,除了要承擔孩子是自閉症這一讓人沉重的負擔,還要面臨其他人的指責和偏見。要說的話,那個同學對於這一群體並沒有歧視,但是她就是單純的無知。在她之前的生活中,並沒有任何一個渠道去給她科普這樣一個事情,而她在來做志願者之前也完全沒有接觸過這一群體,所以她的偏見並沒有惡意,只是單純的因為無知而已。
沒有一片雪花會覺得自己應該為雪崩負責。就如同讓患有心理或精神疾病的患者感受到的巨大的所謂歧視和排斥,也許背後就是一片又一片無知的雪花。最要緊的事情不是去揪出為首的雪花,而是應該讓雪花知道,這裡本不應該降落。
以上。


大家好
來推一下我們的精神健康公眾號,主要針對雙相情感障礙和抑鬱症,鼓勵大家治療,消除病恥感,以及科普精神健康知識等。
我們的公眾號:雙相躁鬱世界
id:bipolar_world

我們的團隊由病情穩定的患者組成,致力於幫助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症等患者與其家人積極接受治療,致力於科普、相互交流、提供互助信息和本地治療信息,同時我們提供給大家一個溫暖的避風港,在這裡你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華,也可以聽到美妙的聲音,看到與病情相關的影視介紹,了解有關書籍等等。


我也不是吐槽,你看,人家列寧,絕逼雙相障礙,還有那麼多人給他洗地說他沒有精神疾病!說白了就是,你自己沒本事,怪誰?


如果不是在精神疾病醫院工作,我至今都不會知道精神病人是這樣的一個群體。

以前,和很多人一樣,認為得了精神疾病的人就是怪類,會遠離他們。

路過精神病院,也要快速的走過,好像這種病會傳染一樣。

而精神疾病也變成了罵人的話:「你就是一個瘋子!」

我們都以為得了精神疾病的人就是被推入了另外一個世界,我們不敢與他們交流,覺得他們會傷害我們。

然而,這都是錯誤的以為。

精神疾病分很多種,有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焦慮症、躁狂症、強迫症、神經衰弱……其中會有攻擊性的是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躁鬱症,前者多有幻想癥狀,精神長期壓抑,感覺受到迫害,周圍都是敵人,後者是病症自身的一種暴力傾向,但他們都只是在發病的時候會有所攻擊。而其他的並不會攻擊人,不會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危險。

精神疾病並不是治不好,如果他們早日發現及時接受專業治療,是能夠恢復健康的。然而,我國只有20%的精神病人能夠得到有效治療,而80%的病人都處於被圈禁、痛苦難熬的狀態之中。為什麼會這樣?

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們對這種疾病的不理解,對這類群體的一種排斥。

當我們聽到某個熟悉的人患上了精神疾病,我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帶他去醫院,而是驚訝,再然後是遠離他。這種情況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患了精神疾病的人不會告訴你他患了病,他也會因為病恥感不去醫院進行治療,直至疾病惡化。

我見過很多精神病人,他們因為疾病被身邊的人看成異類,家人雖然想要幫助他卻無可奈何,怕他發病傷害別人便將他用鐵鏈鎖起來,或者關「黑屋子」。

相較於住在精神病院的患者,我覺得醫院的他們很幸運。至少他們能夠得到醫生的治療,他們會有機會好起來,像正常人一樣重新回到社會。但是那些還在疾病中煎熬的患者,除了忍受別人的排斥之外,還有未知的希望。

2012年,我也患過精神疾病,抑鬱症。那時我不知道我患的是抑鬱症,甚至我不知道自己患了病。我以為我只是突然的心情不好,然後情緒就一直低落,整晚整晚地哭,每天都恍恍惚惚,老師教的知識我不懂,我甚至想到過死亡。那時的我就像是變成了另外一個人,突然被很多痛苦佔領,我無處疏通也不知如何疏通。

這件事我沒有跟任何人說過,那段時間的離開也成為室友心中的不解。只因為我不願再去回憶那份痛苦,也怕接受他們的異樣眼神。

很慶幸,那只是輕度的抑鬱,我自己慢慢好了。但是有很多的人不會都會像我這樣幸運,還是那句話,因為不敢說出來,不敢去看醫生,他們隱藏在人群之中,用理性把自己裝扮的像正常人一樣,只因為:這個社會還沒有接受他們!

關愛精神疾病患者,

更好的康復在於回歸。

我願意:成為他們的擴散人,讓他們早日回歸社會!

如果你也願意,請您複製圖片給您身邊的人,讓更多的人了解他們,包容他們,為他們帶去這個世界的溫暖。 @任梓維


沒錯,急需。
但是更急需的是對於廣大群眾科普心理知識及相關精神障礙相關知識的機構。
作為相關行業從事者,不止一次被朋友、同學、家人乃至病人家屬問你們不會打病人吧。
我國公眾對於精神科疾病的認知少的可憐。擴大一點說,我國廣大群眾不知缺乏對精神科的認識,對於其他疾病的情況也是一竅不通。相關的科普工作根本跟不上去。
對於我來說,比起什麼都不知道,更煩的是將精神科疾病美化,高喊著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真的遇到分裂症患者可能躲得比誰都遠。
一種歧視,一種「美化」,其本質都來源於缺乏了解。


你也不看看其他維權類NGO的下場
被取締了還被罵國外勢力


有個經驗公式:很多人,特別是互聯網上,在加入罵戰前,對自己罵的東西其實一無所知

說白了就是在求關注、蹭訪問量,刷熱度: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網路論壇里。


被扣帽子的人需要維權,以及強力的反歧視組織

包括但不限於——

精神科疾病: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心境障礙:

  • 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

人格障礙:

  • 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 表演型人格障礙(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
  • 偏執型人格障礙(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面向普通人,需要普及相關知識的:

自閉症(autism);

抑鬱症(depression);

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一種神經官能症;


上面列出的人格障礙,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是我真正了解的,更不要說有深入接觸了

但是我卻看見這些專業術語滿天亂飛,普通人無情地濫用這些術語貼標籤,以此攻擊實際上並不存在的敵人

但是我見過無數人對具有這些狀況的人的……說溫和一點,誤會吧;說貼切一點,倒髒水。

或許,我自己,也在有意無意地參與倒髒水。

在我個人理解中,如果你把人格障礙(personal disorder)視為一種狀況(condition),你的視角會開闊的多。如果把所有的人格障礙都理解為威脅(threats),人所採取的行動往往是不合適的。

光是列出這些xxx人格障礙,都鬧得我不開心:但是輿論就是這個樣子的。

人格障礙(personal disorder)一詞被嚴重濫用:在輿論中,這個詞的濫用更甚。某種意義上,簡直就是侮辱。在網路上,這種濫用更為激烈:以輿論裹挾道德。

不要以為你們做的神不知鬼不覺,人在做,天在看。


希望大家以後在參與罵戰之前,先退一步,好好問問自己:

我究竟在做什麼?

人要學會自主思考,學會質疑。

寫於2017-09-21


在我看來 精神方面的問題,這種觀念,是最難被改變的。因為一般沒人會降低自己,去試著感受一下這一類人的感受,去同理,更別說去接納,懂得如何去對待比如去陪伴;另,還有這樣一部分群體,青春期精神問題,據我後來了解,有此類問題的學生並不罕見!是有一定比例的!而且都影響了高考,或是休學,或是留級並發揮不出本有的水平。這一類人是很有治療的希望,並且處於關鍵時期,同時自己沒有獨立很多治療需要依靠父母…而且他們中很多很有才,有天分;而且處理不好,有可能會有一定的社會隱患。然而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並不好意思去大醫院的精神科,而高比例地偏離正確的治療。也就是說,青春期精神疾病影響很大,很關鍵,但是要正確解決也比較容易,就是要讓他們知道去大醫院看精神科。


作為奮鬥在精神病房一線的工作者來談談我的看法

大眾對精神病患者的認識多數停留在媒體的負面報道,對整個精神病患者群體缺乏有效認知,對於這點,有些人會跳出來說「我有辦法,宣傳精神疾病知識,消除認知偏差」,這樣確實可行,但是精神病學術界關於大部分精神病的發病機制尚不甚明了,更何況普通大眾?

當然,老百姓最關心的還是這些人會不會危害社會,曾經有武瘋子殘忍虐待小孩的新聞,也有殺人患者從精神病院出逃鬧得全城皆兵,這類報道不勝枚舉。所以,精神病患者具不具備社會危害性的關鍵點在於有沒有攻擊性,攻擊性來源於患者的「幻覺、妄想,和情感體驗」,我接觸的患者有的因為看到「隱形人」而將其殺害,有的人覺得自己被「迫害」而整日控訴,也有人因微乎其微的小矛盾而大打出手,這些人,絕大多數都缺乏一樣東西--「自知力」

自知力也分為缺乏自知、有部分自知和有自知力,上面幾位知友通過長期探索對自身疾病有了認識並將發病時的社會危害性維持在可控制範圍,還有一部分人雖然有認知,但是無法控制。再有就是覺得自己沒病,認為世界應該圍著他轉的,這種人是我們工作中碰到最棘手的,也是最讓人惱火的。

消除歧視應該從這類有自知力的病人開始,他們非但沒有社會危害,反而部分對社會有傑出貢獻。大眾也應該有效區分,不分青紅皂白的把所有精神病患者歸為一類的是不可取的。


在中國的組織假如有維權兩個字,一定是黑組織(不能註冊),而且主要工作人員的自由會有影響。


http://www.zyts360.com/download.html?type=user (二維碼自動識別)


需要,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慢性疾病一樣有一定的治癒率,同時可以保持很長時間的穩定和健康,精神病人需要維權需要同等的尊重,他們中很多都是有學識有才華的人,至少在國外工作和學習不會被影響,只要是在平穩的情況下可以上學可以工作不會有人歧視,根本沒人在乎這些事情。不像在國內被污名化的嚴重,同時沒有及時和很好的治療也是導致國內精神病患病情嚴重導致不良後果的主要原因,最後不管是國內和國外精神疾病都還是在研究階段根並沒有技術上解決病情了解病因,還需要醫學的進步才可以做到,即使是這樣還是希望國家可以多關注精神疾病的治療和人才培養以及醫療環境的提高,國內的真的太爛了!



中國需要的多了,從總體來說精神疾病患者目前最需要的是錢。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天天快報的文章《蓄臟辮的年輕人:月入過萬蝸居城中村》下網民的評論?
比一般車位大的「女性停車位」是否是歧視?
怎樣看待部分國人忽視西方人的問題而對中國人雞蛋裡挑骨頭?
反政治正確最終會發展到什麼程度?
當今社會,仍存在對離婚或者大齡單身女性的歧視嗎?

TAG:抑鬱症 | 維權 | 歧視 | 精神病學 | 雙相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