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災荒的時候,和珅在給災民的米湯里撒了一把沙子, 這其中包含著什麼經濟學原理?

一個地方遭災了,國家開辦粥廠賑災,和珅去視察粥廠隨手抓了一把沙土灑在粥里,同行的大臣問和珅你這是幹什麼,和珅說,真正的災民飢腸轆轆是不會在乎粥里有沙子的,來蹭吃蹭喝的就不來了,這樣才能讓最困難的人活下來。


關於這一點劇中和珅自己闡述過背後邏輯,知乎有一個專門的提問:如何評價紀曉嵐與和珅的對話。
http://m.youku.com/video/id_XMjU0NDI2NTUy.html?x=1
這段對話里和珅將把賑災糧食換成麩糠與草料進行了合理性解釋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161499
這是我的回答,這裡截取一部分關於糠麩賑災的邏輯的論述:

劇中和珅的觀點整理如下:
1、一斤口糧換三斤糠麩,因此有更多糧食可以分給災民。
合理性分析:
a、絕對量上,三斤糠麩與一斤口糧相比,能讓更多的人維持生存而不是讓少部分人吃飽。
b、相對量上,由於價值被稀釋,貪官要貪污的難度更高,能最終發放到災民手中的比例會更高。另外,糠麩在災區以外價值更小因此也抑制了賑災物資的倒賣,類似於茅於軾的廉租房不能蓋獨立的廁所的理論,就是為了降低資源水準,讓謀利者遠離。
2、災民不是人,滿足生存即可。
通過舉出易子相食的例子,可看出這裡的「不是人」,可以理解為人的社會屬性完全喪失,只剩下野獸的求生欲,為口糧換糠麩提供倫理上的支持。
3、連年征戰,國庫已經空虛。
這是這場對話的轉折點,在和珅擺明此事後,紀曉嵐交出了談話的主導權。
4、薛大老闆是個神通廣大的人,通過運作賑災款,一分錢進去兩分錢出來。
一般賑災朝廷都是按災情撥付錢款,在國庫空虛的情況下和珅將錢款通過發達的錢莊業實現增值,從而將可分的蛋糕做大。最終到災民手中的相對而言也能夠更多。
5、先「救」官員,才能救災民。
這裡的官員其實是指朝廷在災區的統治體系。古代一場大災,奪走的不僅是碗里的食物,更能瓦解掉一個地區的社會秩序。這裡的救官員,實際上是救體制。

梳理下和珅賑災的大體情況。
條件:國庫空虛,乾隆給了一筆遠不夠滿足正常賑災需要的糧款,讓和珅賑災。
難點:
和珅不能說錢少,因為國庫的錢是乾隆花光的。而和珅又知道這筆本就不多的錢要是直接換成口糧直接發放則一定會被賑災官員剋扣。因為在大災之下,各級官吏也需要資源維持自己的地位權勢,而不僅是貪財而已。
這種情況處理不好容易發生以下問題:
1、口糧總量不夠分配不均,災民少部分吃飽大規模餓死。
2、不受控制的貪污嚴重,但在缺乏物資支持的情況下反貪導致朝廷與地方官僚豪強矛盾激化,最終削弱了統治秩序。
3、流民四起,最終天災變成動亂。
歷史上,明朝滅亡的一個最重要的直接原因也正是西北大災荒朝廷賑災不利所引起民變,最終地方軍閥看著李自成打入北京。清朝乾隆年間好歹康熙、雍正的底子在不至於那麼嚴重,但和珅如果不用點手段,到時候賑災不利地方生亂,背鍋的一定是自己而不是揮霍國庫的乾隆。這種壓力是讀聖賢書的紀曉嵐感受不到的。
於是:
1、通過錢莊運作,將有限的朝廷撥款盡量增值甚至翻倍,而不是像紀曉嵐一樣發完了找乾隆再要。這隻有和珅才能辦到,紀曉嵐一類的士大夫是看不上薛大老闆的。
2、在天高皇帝遠的災區,以默認貪污的方式與災區地方官僚達成妥協,重建統治秩序,並取得了將來與災區官吏討價還價的空間,某種程度上也獲取了朝廷處理地方事務的主導權。
3、將籌集的糧的口糧以糠麩替代,維持大部分災民最低需求抑制流民的同時,也稀釋貪污糧款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讓饑民餓不死、讓貪官貪不多。
總的來講:
用有限的成本,以降低災民民生需求為代價,維護了朝廷在災區的統治秩序。
這些台底下的手段,正是紀曉嵐無法理解也無法忍心的地方。
最終:
災民沒大規模餓死,也走不動,更鬧不起來;
地方官、薛老闆撈了一筆,感謝和大人、感謝萬歲爺;
和大人也得到了孝敬和乾隆的信任;
最關鍵的糠麩賑災的惡名扣不到皇帝頭上,
天災沒變成人禍,乾隆對此很滿意。


這個問題里和珅在米湯里摻沙子便是這套邏輯下的一個側面小手段。
分開講一下:
1、糠麩換糧是擴充總量,降低單位質量,使得經過貪婪的系統層層搜刮後有相對更多維持生命的能量到達災民口中;
2、米湯摻沙則是為了精確定位受賑濟群人,讓不同程度受餓的饑民進行自我分流,攤薄賑濟力度從而擴大賑濟面。
(這一點最高票答案可能弄混了)
兩者針對的對象是不一樣的,但都是在不觸動當權者利益的情況下,以犧牲災民民生需求為代價,保證災區的統治秩序。

但是這絕對不是什麼所謂的經濟學原理,而是一種政治壓力下的畸形官場邏輯。從乾隆的立場上來看,和珅確實達到了其賑災的目的,但縱容了地方貪腐勢力、埋下了更深的隱患,這是紀曉嵐所代表的清流們無法認可的,但受困於時代無法提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但在科學技術技術與管理理論更加完備、政治體制責任與義務更加明確規範的當代,這種帶迷惑性的所謂邏輯不應該淪為懶政、惡政的借口。比如說廉租房不建配套獨立廁所的觀點,看著好像為窮人費盡心思,但實際上掩飾的是監管的缺位甚至無能。

在監管與制度缺位的情況下,不去正面解決關鍵問題,把希望寄託於謀利者自發的意願,從而推出以破壞資源來試圖達到合理資源配置的方法,這本質上就是矛盾的、畸形的。正如和珅的道德依據建立在「災民已經不是人」的倫理分析之上一樣,這類邏輯是精英自詡的管理者居高臨下公然漠視被管理者人格尊嚴以及作為社會公民的基本權益的同時又不願去觸碰核心問題所作出的的妥協策略。

管理者居廟堂之高而畏上凌下,讓弱者放棄自身權益求利益階層高抬貴手。今天是不建廁所的廉租房、明天就是降低標準的中小學校,走極端的精英主義治理下的社會階層兩極分化在無形中越來越被制度強化。

勸說遭受家暴婦女更加順從就能減少人身傷害?

一個某階層在制度上就被歧視的不公平的體系又怎麼能解決資源分配失衡的問題呢?!這是根本的矛盾之處。

以美國來舉例
正面:食物券制度,誕生於大蕭條時期。其可作為內部流通券可以用於一般超級市場消費。能順利推行70多年,是建立在完備的家庭收入與稅務登記制度上的,而不是強行規定只能用於低檔、劣質產品。
反面:社區大學。看似為窮人提供了更加便宜的高等教育,實際上通過建立在資金鴻溝上的差異化高等教育,使得底層上升的通道大大縮小而方便了社會精英們把自己的優勢地位一代代傳承、擴大。


再舉兩個例子說明下這類邏輯的可笑之處:

為了防止員工長時間上廁所誤工,所以衛生間清潔不採取任何除臭措施。

為了減少女性受侵害不法案件發生,市面上一律禁售短裙。

再補充一個:《人民的名義》里外逃貪官丁義珍設計的讓人站也不好站、蹲也不好的信訪接待窗口。

都是同一套邏輯…

看評論發現好多人分不清藝術創作與現實,居然以為這種邏輯真能解決問題。
用米湯摻沙、糠麩換糧完成賑災任務,說到底只是現代人的藝術創作加工。真實的乾隆治下連康熙、雍正政治高壓下的表面繁榮都做不到,到後期更是橫徵暴斂最終導致嘉慶年間白蓮教大起義將帝國推向積重難返的深淵。
真實的和珅有沒有這樣暗地裡的政治技巧誰也不知道畢竟史書也沒有明確記載,糠麩換口糧的效果也難以核實,但是文藝作品的流行說明這些思路想法迎合了當代很多掌握輿論影響力與社會資源的人。

影視劇中米湯摻沙的邏輯下被視為芻狗而僥倖活命的災民比起歷史現實中不得不揭竿而起的貧民,或許是幸運的,而當那個和珅以這種方式復活在影視劇里、深刻影響社會輿論的時候,如今的人們誰會被當成被任意剝奪人格的「畜生」呢?

將劇中(敲黑板)和珅的思路捋清是為了把這種帶有迷惑性邏輯背後畸形的社會形態與道德觀念曝露出來。

這個時代不需要所謂的和珅。
————————————————————————

評論里很多人,很多人關心如何解決腐敗。

抱歉,除非人類把政治系統完全交給超級人工智慧,腐敗是無法一次性解決的。
在這之前,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遏制人群間的利益糾結衝擊政治系統各部分正常功能。

高薪養廉(或者說是完備、合理的薪酬制度)是減少貪腐的動機;信息公開、鋪設硬體與立法監管則是提高貪腐的難度,而最關鍵的就是避免群體利益衝突(政治問題)導致體制內部系統功能上的衝突。

貪腐最典型的表現就是政府的功能的畸變,比如過去幾十年不論是公安、教育、交通、社保等等部門在發展經濟gdp導向下,不約而同往撈錢、撈經費上靠。必須承認這是改開後政治大變革環境下gdp補償性暴漲的代價,但也是必須要糾正過來的問題,否則經濟潮水一退就不得不面臨被掩蓋問題的井噴。這次因高利貸追討辱母而殺人的事件,往上溯源,就是地方政府在gdp壓力下而誘導放開貸款推高民企債務水平盲目擴大生產,結果經濟周期一到就各種資金斷鏈,民間亂象叢生。
雖然政治導向能量大見效快但卻是雙刃劍,如今國內各行業部門都飽嘗了政治泛化的苦果。

貪腐不是界限分明的現象,反腐是不能停止長期的過程,因為分配利益(政治)與創造價值(經濟)間的的平衡非常微妙。這種平衡需要在社會共同的制約監督機制下,由管理者不斷投入資源對系統的運轉進行事前預防、事中監控、事後審查才能在人的本性與偶然事件不斷衝擊下維持,從而保證社會功能的有序、進步。

反腐這不是依靠一個固定體制、固定制度就能達到的目標
,對抗腐敗所帶來的問題更不僅僅依靠某個時刻靈光一現,而是需要在一個正確的處事邏輯與價值觀引導下上對整個系統持續不斷的監控與修正。
而和珅本質上不正面處理問題而一味以技巧掩飾制度的腐朽,這種邏輯最終導向的是古代中央皇權與地方勢力矛盾治亂的死循環:中國大一統朝代末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就是因為中央治理手段不足而向地方勢力妥協的結果,朝廷財政被削弱,民眾受困於地方勢力盤剝最終揭竿而起。

這就是這個話題對於反腐的啟示。


紀曉嵐看到了表象,和珅卻看到了表象背後的深刻邏輯。

如果賑災糧乾乾淨淨,和普通糧食沒什麼兩樣,用腳趾頭想想都會知道,一定會出現層層截流的情況。真正吃到災民嘴裡的,恐怕就沒有多少了。

更加弔詭的是,因此而餓死的災民,沒有人會為他們說話。

摻了沙子,看上去品質下降了,但原本想截流的那些人,考慮到賑災糧的口感和挑沙子的難度也就放棄了。如此,糧食也才能夠最終進入真正的災民嘴裡,雖然有沙但總比餓死要強之百倍。

前些年推廣經濟適用房,有經濟學家建議經濟適用房不應設有獨立衛生間,而應採用公共衛生間。結果輿論一片嘩然,罵什麼的都有,說的好像這位經濟學家不把窮人當人看一樣。

幾年後再看,時不時爆出經濟適用房房主開豪車,甚至出租經濟適用房賺錢。這背後的邏輯是一樣的,可以安身但削減了部分功能的房子,才不會引起權力尋租。

人性使然,好的制度未必能壞人變好,但壞的制度卻一定會使好人變壞。

正義感爆棚,往往因為正義是廉價的。

遠的紀曉嵐,近的薛之謙,他們的正義都很廉價。看上去的振臂高呼,那是因為高呼的成本和代價很低,低到他們認為自己就是正義的化身。

十九世紀法國經濟學家巴斯夏有篇著名的文章《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說的是差的經濟學家只能看到短期得失和事物表象,而好的經濟學家卻能夠看的更加長遠,也能夠看到事物背後的真相。

這個論斷,不光對經濟學家適用,對任何一個具備思考能力的人同樣適用。


看了幾個答案都沒答到點子上。這個本質上是合同理論中的信號甄別,因為民眾有私有信息(窮人或富人,官府難以甄別),如果免費的大白粥無限享用,必然富人窮人都會來搶食,最後一部分窮人搶不到就餓死了。所以設計的合同必須考慮激勵相融(incentive compatibility),使得粥的價值剛好處於窮人願意吃而富人不願意的狀態,以區分兩類人。

這類模型的一個特點就是底部無效率,即由於頂部的人(high type)總是可以偽裝成底部的人(low type)(在這個問題中,富人可以裝成窮人而窮人不會裝成富人),所以兩個激勵相容約束僅有一個是緊的(binding),也就是富人的激勵相容約束。大白話講就是,通常這類合同的結果是,底層人民的利益是受損的而頂層仍然是有效率。在這個問題中就是底層人民本可以不用吃沙子(如果官府能分辨出誰是窮人並把粥直接給到他們),但是卻因為信息不對稱而必須吃沙,這個信息租金是底層人民出的。

類似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廉租房不建廁所,信用卡低凈值客戶權益過少,經濟學發中文期刊獎勵過低等等(否則海龜們也會發中文期刊,只能通過降低中文期刊來鼓勵發外文期刊)。反正吃虧的總是low type,這大概也是這個世界的本質吧。


我歪個樓。

作為一個不懂經濟學的人,看了很多答案,學了很多知識,然後在這裡做一點補充。

和珅在粥里撒沙子,只能解決一個問題,就是不餓的人來喝粥。

因為中國人太多了,愛佔便宜又太多了,所以什麼事情如果沒有一點門檻的話,很快就會被擠爆,反而會讓更多需要被幫助的人得不到幫助。

然而那些說,和珅摻沙子是為了遏制貪官黑手的,我只能笑笑不說話了。

當年史航寫這個本子的時候,明顯句句都是沖著諷刺和珅和大人去的,

結果這過了十年,反而成了給官場黑暗和貪污洗白的。

好多人經濟學學的不錯,但是對政治可能是一無所知啊。

這個從古至今,層層剝削的賑災糧可都是生米,哪個貪官會拿著碗去排隊打粥呢?

從撥款到換糧,甚至誰發糧,那些才是貪污的關鍵口啊。

我們有個詞叫豆腐渣工程,啥意思大家都懂,就是偷工減料,缺斤少兩,再濫竽充數。

這貪官偷換了生米,為了重量上不出差錯,自然會摻進沙子,這和大人到最後再扔一把沙子進去,就可以給這些全都摻了沙子的粥一個合理的解釋,那就是哎呀,真窮的人才會喝,佔便宜的人不會來。

這聽起來挺有道理的,但是他不會告訴紀曉嵐,到底還有多少粥,是從中央送到災區的路上,被人貪污而偷換了沙子進去。

很多人用拿沒有公廁的廉租房舉例子,其實是不恰當的。

和大人往鍋里摻沙子,並不是因為這白粥里沒沙子,而是因為這白粥里已經全是沙子了,如果一定要用廉租房作類比,那就相當本來廉租房都是配廁所的,但是造廁所的錢都被貪污了,最後站出來一個人和你說,這個廉租房,其實不配廁所是對的balbalbal。

這就是一層層剝削和貪污的結果,和大人位居高位,當然不需要貪污賑災糧,但是賑災款他肯定是要碰一碰的,中間的人一層層拿掉米換沙子進去,最後到百姓手裡的,連粥都不是,而是摻了沙子的湯水而已。

小時候看過一個電視劇,印象深刻,也是賑災,一個官員把筷子插進大鍋里去,結果筷子飄了起來,他說,這粥連根筷子都插不了,這裡面還有米么?(大意)。

很多人不太理解當年罵廉租房公廁,覺得是因為百姓不懂經濟學,我和你說,不是因為百姓不懂經濟學,而是因為很多人不懂中國的國情和潛規則,我就這麼說,這廉租房政策一出,高官賣地賺一筆,小官撥款賺一筆,開發商偷工減料賺一筆,包工頭剋扣工資賺一筆,等到這房子建好,你沒啥關係,真是個小老百姓,你他媽一輩子都排不到房,那些排到房子的也不是自己住,而是租出去,就這樣,裙帶關係,又賺一筆,這層層剝削,最後都是老百姓的錢,養活了那麼多人。

我問你們,這廉租房如果沒有廁所,高官賣地的錢就不賺了么?這小官撥款的錢就不貪了么?這開發商就不偷工減料了么?這包工頭就不剋扣工資了么?這裙帶關係就不比你先拿房,你就在網上排隊就排的到了么?

真正的窮人,就算這房子只是公共廁所,你加價租給他,只要低於平均市場價,他也會租的。

而這層層剋扣的人里,都是為了賺錢,哪還管你錢多錢少呢?

現在哪裡是窮人排不到房子的問題啊,這現在是窮人連廁所都排不到啊。

這貪污自古就是國家的一顆毒瘤,這不治,都是亡國的下場啊,本來是一部嘲諷貪官貪污的電視劇,如今竟然被一群高知解讀出來人性和現實,放屁啊,現實個屁啊,還嘲諷起紀曉嵐了,我就問,如果每個人都覺得和珅這樣的人是對的,紀曉嵐這種是傻逼,那這個國家是不是每個人都做和珅才行?那那麼多個兢兢業業的紀曉嵐們,就活該過得清貧一輩子被嘲諷?

這都什麼價值觀啊。


﹉﹉﹉人民的分割線﹉﹉﹉

針對和珅的做法,再多說一點,那就是往粥里撒沙子,這種行為到底有沒有意義。

和中堂是很了解底層百姓的,他和紀曉嵐說過,這老百姓餓急了,樹皮都啃,和珅這話不假,但是和珅是什麼意思呢,和珅並不是給紀曉嵐普及什麼叫民間疾苦,他是在給貪污這件事情正名,實際含義就是,這老百姓有口吃的就行,至於是粥還是湯,只要不是觀音土就行了。

但是親愛的朋友們,乾隆批的賑災糧,是一開始就摻了沙子么?

並不是啊,這都是和大人們自己加進去的,本意就是用來濫竽充數的。

還有,如果一個地方被稱做災區,那麼到底存不存在和大人口中的來騙吃騙喝的人,我的觀點是傾向於有這種人,但是很少。

遠的不說,就是近的,08年汶川地震,按照和中堂的經濟學原理,這礦泉水就應該一瓶一口痰,這饅頭麵包就應該地上踩兩腳,真正受災的人,是不會在乎的,但是站在我們現代人的角度,我就問哪個賑災的幹部敢這麼做?再換個角度,當時的災區,真的還有不需要被幫助的人嗎?

和珅的話本來是很荒唐的,站不住腳的,令我難以置信的是,在幾百年後的今天,竟然會有這麼多人為和珅的行為洗白,甚至能給出理論依據,但是你們給的理論,和這件事情其實根本不搭啊。

最後在多說一句廉租房的問題,我們中國有句話叫治標不治本,而廉租房只有公廁這種方法,在實際操作中標本都不治,廉租房難租,第一問題在於暗箱操作,換句話就是真正需要房子的人沒辦法排到,而不需要房子的人通過關係就搞得到,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單純因為申請的人多就拿不到房子。

最低保障金每個月經就幾百塊,你說那些開寶馬去拿低保的人真的差那麼點錢么?並不是啊,他們是為了佔便宜,就算十塊錢,他們也會拿。

同理,廉租房沒有獨立廁所,就影響裙帶關係們拿房么?不會的,他們是為了佔便宜,賺這個轉租的錢,並不是為了自己住,我就這麼說吧,就算沒有房子只有廁所,裙帶關係們也要佔這個便宜,無他,利也。

茅於軾先生當年提出這個理論後被當時的人一頓嘲笑,因為他和和大人的想法一樣,以為窮人會為了生存,尊嚴都不要了,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中國的貪官污吏,為了利益,別說尊嚴了,祖宗都可以不要了。

只要有利益存在,無論如何降低窮人的標準也沒用,因為只要有一分利,他們也是會榨乾窮人的。

很多人真的天真的以為,貪官在吃肉的時候能給我們喝湯,別開玩笑了,他們可都是骨頭都不吐的主,如果不是有紀曉嵐這樣的清官窮追猛打認死理,如果不是乾隆這樣的皇帝旁敲側擊告訴和珅別太過分,如果不是普通老百姓在受到壓迫時還知道起義造反,我敢說,這和中堂的賑災糧,發到最後,全他媽是沙子,一粒大米也沒用。

我是真的不太懂經濟學,我只是看了很多答案後,發現很多人雖然懂經濟學,但似乎缺少那麼點獨立思考和深入思考的能力,所以談一下自己的愚見,權當我一個人自說自話好了。


先把結論放在前面:沒有任何經濟學道理,就是為貪污找理由。

和大人沒有告訴張國立的是,這糧食從國庫里出來都是好的,到了賑災現場才是慘沙子的,摻沙子是為了掩飾國庫里出來的糧食已經被貪污了四分之三了(到了災民手裡是一份糧食慘三份糠)。也就是說,北京出來三百斤糧食,和大人賣掉了兩百二十五斤,然後摻了二百二十五斤的糠,接著扯了一大堆大道理忽悠沒啥基層工作經驗的張國立

張國立只要問:你說一斤換三斤,那北京出來的三百斤糧食,你應該有九百斤糠啊!

剩下的600斤糠呢!

但是和大人肯定拿不出來啊

也就是三百斤糧食變成了三百斤糠

然後和大人忽悠沒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張國立····

和回答里一堆沒啥基層經驗的答主·····

都被繞暈了,認為糧食不夠才換成糠

實際上就是糧庫撥下來的糧食被賣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換成三份的糠

糠和糧食的數量,是相同的

而且!和大人占的是大頭!

然而很多答案都認為,不慘沙子或者糠的話,國庫里糧食會被一層層的專賣,最後到災民手裡就沒多少了,而且這樣還能杜絕富人冒充來喝那剩下的四分之一的粥···

莫鬧啊,就是因為和大人為首把糧食貪污了,所以才加沙子湊數的啊!~國庫里出來多少糧食,到災區就要有多少糧食,這是都能查的!,別小瞧中國古代的官場公文。

劃重點,從國庫里出來一直到災民喝到之前,都是糧食,都是糧食!

同樣,廉租房也是,其實有沒有衛生間,能申請到的人都不會住,都是會轉租給別人,反正對他們來說,都是無本生意。而且靠轉租廉租房獲利的,都是小官員或者小市民,反正能賺就行,人家不在乎多少。

真要一點利潤都沒有,讓被迫轉租的租戶少出錢,那估計只有學日本香港修籠子或者修半米高的那種棺材屋了···

不過等到擁擠到香港那樣子,一樣有人轉租····

和大人和汪三公子,都是老油條在騙沒啥基層工作經驗的小白呢

反正我修了沒衛生間的廉租房了,所以呢,廉租房裡肯定都是窮人了

至於窮人從哪裡得到的,你們就不要問了。

實際上解決很難嗎?不難

直接在廉租房小區門口公示從政府手裡租走廉租房的人的名單,不比不修衛生間靠譜的多了,別小瞧人民群眾的力量。

同樣的,和大人拐外抹角的一堆專業術語合情合理

張國立也陷了進去了····光想著這樣符合什麼經濟道理了······

其實什麼經濟道理都沒有·········

就是貪官貪污了糧食,糧食不夠了,而且和大人貪污的是大頭!所以慘沙子湊數

然後編一個道理出來罷了······

有回答里舉例說政府發東西,你沒受災也會去領···

額,粥只能現場喝的啊····一天兩頓,吊著不死罷了

你覺得是冒充去領粥的人喝掉的多還是貪官貪污的多啊??(敲黑板,劃重點!!你覺得是冒充去領粥的人喝掉的多還是貪官貪污的多啊??你覺得是冒充去領粥的人喝掉的多還是貪官貪污的多啊??你覺得是冒充去領粥的人喝掉的多還是貪官貪污的多啊??)

摻沙子或者不修衛生間,是有一些用處,但是像很多答主說的只要這麼一弄,就能減少大部分腐敗現象了,這個···鬧呢···

最後,結合評論里一個極端的,就是婦女為了不被強姦自己染梅毒一樣。是吧,要是日本鬼子來了,這的確是保命的好辦法

但是!,這個辦法,適合小地方的官員、小地方的醫院的院長,或者民間的小人物來提出!

對照和大人的官職,抗戰時期和他對應的應該是何應欽,

那麼你何應欽應該想的是怎麼打贏日本人!怎麼打勝仗!而不是天天琢磨怎麼讓女的染梅毒!

同樣的,放粥的時候怕周圍的富人來喝,加點沙子糠啥的,或者多放點糠讓多點人喝粥,這個,也是應該放粥的小官,或者縣令的賬房先生來說!

你和大人,研究的應該是怎麼多弄點糧食,怎麼災後重建,怎麼殺貪官!不是研究放點沙子篩選喝粥的人的!!!!!

好吧,和大人就是貪官之首,所以他研究是的怎麼忽悠張國立···

廉租房也一樣,你一個房產局裡邊的小科長研究不修洗手間讓百姓即使租不到廉租房只能轉租也能少花點錢是沒什麼問題的。

汪三公子你好歹也是在正規的期刊上發表過一篇科普的文章的,你怎麼也相當於房產局的老科長享受副局長待遇吧?您應該研究是怎麼多蓋點房子,多加大透明度,減少轉租的尋利空間吧?!


一個地方遭災了,國家開辦粥廠賑災,和珅去視察粥廠隨手抓了一把沙土灑在粥里,同行的大臣問和珅你這是幹什麼,和珅說,真正的災民飢腸轆轆是不會在乎粥里有沙子的,來蹭吃蹭喝的就不來了,這樣才能讓最困難的人活下來。

和珅說了半句真話,半句假話,還隱瞞了半句話。並非為了「讓最困難的人活下來。」而是用最少的錢,防止暴亂。施粥是防止暴亂的手段,災民活下來是防止暴亂的附加效果。

和大人的完整心路歷程是這樣的:

真正飢餓到什麼都敢幹的災民是不會在乎粥里有沙子的,沒逼到那個份上的就不來了,這樣用最少的糧食確保災民不造反,我們才能多撈一些。

詳細經濟學原理,看這

生而貧窮——趙皓陽:窮人需要為自身的貧窮負多大責任?

平等與自由的探索——趙皓陽:如何從人類學的角度看待社會的貧富差距?

永久型粥棚未來式——在宥S:如何評價無條件基本收入?

前兩篇文章是連著的上下篇,我提到的大部分內容都能在第二篇中找到理論來源。就不細說了。這年頭能講出經濟學一直在騙的人並不多,推薦。第三篇為前面沒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了方案,推薦。

①和珅此行的主要目的不是讓災民活下來,為的是災民不造反

②撒了沙子的粥,不光蹭吃的走了,真正的災民也會少喝兩碗——邊際效應

③低保粥喝久了,會降低自謀生路的慾望。一群災民,怎麼配總吃皇糧?難吃一點,自然就走了,利於遣散——領社保就得那麼難

④賑災銀子大家先分,不夠了……不是還有沙土和糠么。和大人明顯比那些人高明,銀子要拿,鍋不能背,不能叫災民真反了——你窮因你不努力,不因我剝削

⑤經濟學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於洗腦。當災民提出質疑時,得有說辭應對。那啥要當,那啥更得立。被忽悠的人還會替經濟學宣傳。

⑥就算是亂七八糟的說辭,只要加上因為所以,讓人聽起來似乎有點道理,就能騙到很多人。甚至能寫進教科書。還能名垂青史。

⑦鈕祜祿氏和珅,經濟學家也!

⑧乾隆對和珅的做法讚賞有加。這叫上樑不正下樑歪,乾隆想的跟和珅一樣——不造反就行了。或者說,因為和珅能理解乾隆的意思,並且堅決執行,才能混辣么大。


還是不少人替和珅伸冤,非常遺憾。

最後多扯一點

糧食為什麼會不夠吃?賑災銀子不夠用是因為_____

A 乾隆撥的銀子太少

B 被某些人貪了

國庫被乾隆敗得差不多了是沒錯。但自古賑災出問題,就算B不是全部原因,也是主要原因。層層盤剝,十餘其一。錢撥的少,就不貪了嗎?貧困縣巨貪笑而不語。

和珅貪嗎?

貪。

大清朝版:和大人帶著大夥分完錢,跟災民說:「糧食不夠吃啊!我給你們吃糠喝稀是為你們好。吃得差一點,飯量少了,能讓更多的人活下來。我心眼好吧!」

現代版:國家給每個貧困戶撥了1000塊扶貧款,和書記拿出500塊揣進腰包,又拿出400塊給科長主任們分了。最後發給每戶100塊代金券……隨行幹部問和書記,為什麼要發代金券?和書記說,這個只券能用來買最劣質的糧食,不是快餓死的領了券也不會真去兌。這樣,咱分剩的100塊就夠他們吃了。不然這點錢怎麼夠用!而且吃糠好啊,沒力氣。省得跑去上訪。

換成劉墉、劉統勛這樣的去賑災,絕沒有干這事的。糧食原本就夠吃!

按照和珅的吃土經濟學,劉墉這種不會抓土的笨官要是去主理賑災,應該會餓死更多人。


根據父親講他小時候的見聞,爺爺於一九四三年在安徽六安開過粥棚,賑濟過河南逃荒路過的災民。

所用的策略就是把粥(安徽話發zhu的音)熬的稀(原話是清)一些就行了,而後自家腌的鹹菜,白菜梆子腌的黑乎乎一坨,一碗粥上給短短的一根(我小時候吃過,比較難吃)。把粥熬稀,這個思路一定程度上就有點類似撒沙子,清粥對於快餓死的人邊際價值高,對於蹭粥的低。佔便宜的人幾乎一定會有,去逐個分辨幾乎不可能,那麼怎麼辦?只能把包子往地上滾一滾。即使有死皮賴臉來蹭的,畢竟食量也是有限的,至於會不會有蹭飯的拿瓦罐來舀了帶走,我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也就是 @李思霖 的那個論證。

所以反過來推測的話,六安距離河南大饑荒中心遠,施粥的壓力不一定有那麼大。如果在災荒中心區域,面臨的情況必然是粥少僧多。至於手段會不會有撒沙子這麼極端,不得而知。


就 @石馬鹿 的非對稱模型略談幾句。模型的原理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濫用。

賑災米湯已經足夠充當區分饑民與非饑民的甄別器,即使這裡面會混進去一些口味獨特的外省市中產階級和極少數吃膩燕鮑翅而坐飛機來嘗鮮的富豪階層。撒的那把沙子實際上是讓災民超額支付了甄別費用,多出來的這部分,叫做人的尊嚴。

沒有廁所的廉租房,濟貧的臟衣服,助學金不能買的耐克鞋,統統指向一個弔詭:窮人的尊嚴雖然不值錢,但恰恰在甄別真假窮人的時候被賦予了不可或缺的價值。強大的政府可以獲得私人的一切信息,唯獨不能知道這人有錢還是沒錢。

我只覺得,我所在的並非人間。


評論里不少人批評我跑題,強答,較真,分不清主次。這些我都承認,我的確跑題了,我當初寫這個答案只是因為看到樓上很多人都把這個故事當成了真的在解讀,我想表達的意思就是,這個故事只是故事,不要當真。僅此而已。

強行跑題,沒有好好回答問題,我承認錯誤,給題主和諸位道歉,對不起。

以下是原答案,就不改了吧。

——————————————————

我不懂經濟,也不太明白為什麼答案區里很多人都在討論廉租房的問題。我想就這個故事本身說幾句。

故事說的是和珅往粥里摻沙子,為了讓真正的窮人喝上粥。這基本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不是和大人too young,那就是編這個故事的人too simple。

朝廷開設的粥廠不是電視劇里看的那樣,在路邊支個攤子,擺上一大盆粥,有人來就給舀一碗。朝廷也不傻,不是隨便誰來都給打粥的。

在之前,朝廷就得安排好賑災事宜,任務一層層下派,負責的下級吏員要挨家挨戶去走訪調查。看看各家的受災情況,然後登記造冊,這個叫「賑籍」,要依據這個來放賑。

「賑籍」的登記過程中,就有很多貓膩了。清人周弘的《道旁嘆》里說「昨聞詔書發粟賑,匍匐哀告含羞容。安得有錢買胥吏,賑籍無名長官詈。」還有王嘉福的《粥廠謠》里也說到,「昨朝里正點村屋,老翁無錢名不錄」。

所以說,某些真正窮的人不管他在不在乎粥里的沙土都無所謂,因為他們在登記賑籍的時候就已經被刷下去了。想要讓這些人吃上粥,應該在胥吏身上做文章,把這幫傢伙教育好了才行,往粥里摻沙子管個毛線用。

這是第一個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根本不需要和大人來往裡扔沙子,很多時候,災民們打到的粥里本來就有沙子。

這就是官場上歷朝歷代都存著的老問題了,剋扣盤剝。朝廷發下來的賑災糧經過一級官吏的手就少一部分,一層層放下來,基本也不剩多少了。正所謂「饑民腹未飽,城中一月擾。饑民一簞粥,吏胥兩石谷。」。

米不夠,泥來湊。負責熬粥的人就得往裡摻泥土,或是樹皮。

乾隆三十八年,廣州開粥廠賑災,陳份目睹當地的情況之後,做了一首《煮粥歌》,我摘錄一部分,大家感受一下。

飛檄十郡走鄉曲,傳出天語令煮粥。

東門煮粥在較場,白骨累累青冢荒。

西門煮粥開僧舍,紅蠻鴛瓦晶晶射。

南近大海北枕山,煮粥無地就市間。

南北東西路坎坷,十萬人家待舉火。

不因增灶壯行營,已嘆積薪委曠野。

煮粥吏,監粥官。吏侵米,法不寬。

官侵米,吏無權,侵米一斛八萬錢。

我來粥地清晨立,萬顆珍珠釜中泣。

俄頃扶老挈幼來,煮粥未成號聲哀。

雜如百萬師中人耳語,驟如山風乍來初送雨。

凄如飛雁下前汀,一響一淚復一聲。

怨如秋蟬吟古木,嘶盡斜陽時斷續。

壯如義士奮臂盡爭先,寂如老僧趺坐欲逃禪。

長卧半歸庄叟夢,清癯多類子房仙。

卻惜女兒顏色佼,日午尚未得一飽。

人多粥盡突煙寒,添泉沃釜更傳餐。

傳餐尚爾粥不足,飢不能行待粥熟。

初煮粥以米,再煮粥以白泥,三煮粥以樹皮。

嚼泥泥充腸,嚙皮皮有香。

嚼泥嚙皮緩一死,今日趁粥明日鬼。

人鬼滿前誰是真,人與鬼共受皇仁。


嗚呼!人與鬼共受皇仁。

所以說,和大人,往粥里摻沙子這種小事就不勞您操心了,小的們都已經做好了。您看,這粥里不僅有泥沙,還有樹皮呢。


我很奇怪為何大家看到的都是經濟學原理,且還都說的那麼一本正經頭頭是道。一些答案里談什麼底下的人看到米里的沙子就會如何如何,我也是醉了,底下的人貪污的是米,多點沙子淘出來不就得了!甚至說摻了沙子在某種意義上還會更方便底下的人貪污:誰知道和大人摻了多少沙子進去啊?和大人摻了一兩沙子我再幫他多摻二兩進去,那我不就多貪了二兩米嗎?

在我看來,和珅這麼做最大的作用有兩個:第一個作用是「表態」。和珅摻了沙子這事就是做給底下的人看得,實際上發出一個強有力的信號——老子在盯著你們呢,都給我老實點!這個信號發出去,至少和珅一系的人馬肯定都會相對收斂點。

第二個作用卻是最重要的,「包庇」!原來賑災的米里摻了沙子那是要殺頭的罪過,如今和大人這麼一表演,這罪過反倒變成了巧妙的賑災策略!於是乎,底下的人原來貪污摻沙子的那些糧食,現在都可以糊弄過去了!誰也不會再去追究他們之前摻沙子貪污的那些糧食了!更妙的是,之前貪污虧空掉的糧食,現在也全都可以通過摻沙子的方式把漏洞補上了!

這樣一個表態一個包庇,底下的人一看,得了,和大人做事就是熨帖,幫著咱們把屁股擦的乾乾淨淨,那咱這次就聽話少貪點,讓和大人臉上也好看!大家都開心才是真的開心嘛!

一言以蔽之,和大人這摻的不是沙子,是人心啊!這樣一把沙子下去,糊弄了上面,罩住了下面,把所有好都落到自己手裡,實在不能不佩服!


這題里一堆答案能看出來你乎多少人是不懂裝懂的「經濟學人」

比如,機制設計里都是假定sp中立的。但是實際都不是,這也是大多數機制不能運行的原因

其次,設有一個 解決信息不對稱的機制 的集合A,米里饞沙是A_1 ,大多人根本答不出來social planner 要選A_1 in A ,而不是其他的機制的原因。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普通群眾不信任你們這些經濟學人的理由


Not all majority-based social choice functions are obviously strategy-proof


推薦真正有興趣的同行看看這樣的文章,告訴你們在一個set of systems中,哪些是可以選的,哪些不是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當我們談到自由市場的時候,大家往往比較容易注意到其自由定價和交易不受外界干預和調控這一點,而忽略其背後其一條更為基本的隱藏的前提假設——即每個人擁有以相同價格購買商品的權力,也就是所謂的公平。

換句話說,在市場當中,如果一種商品的標價為1元,我們不能名正言順地把該商品以9毛的價錢賣給窮人而以2塊的價格賣給富人,因為這不公平。

基於這樣一種前提假設,才會出現書上所描述的資本家寧可把糧食放爛掉或是把牛奶倒進河裡,也不肯降價賣給急需這些食物的窮人。因為一旦資本家降價,那麼有錢人也需要以便宜的價錢購買這些產品,從而導致資本家的總收益降低。

但是如果我們理性地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就會發現,讓有錢人付高價錢而窮人付低價錢是實現資源最有效配置的方案。換句話說,讓付得起高價的有錢人先買食物,買夠之後剩下的部分打折賣給窮人,如此一來,資本家收入最大化,有錢人利益基本不變,窮人的利益增加,這就已經非常接近帕雷托最優解了——但是請注意,最原始的自由市場幾乎是沒有辦法實現這個最優解的,因為有錢人會等到食物降價之後再去買而不是支付開始的高價。

於是我們的和珅大人,想到的一個辦法,就是把米湯分成兩個檔次——一種是加沙的低端品種,一種是有錢人買米自己煮的有機品種。換句話說,雖然自由市場不允許把相同的產品以不同價格賣給不同人,但是資本家大可以把相同的產品變成不同的兩種產品,從而達到區分貧富,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資本家的這一舉動,很明智地解決了市場公平的問題,因為它通過製造差異達成了「一分價錢一分貨」的目的,使得有錢人自願地乖乖掏錢買「有機」食品,而不去蹭那些真正災民的救命食物。


你認為荒謬的事,解釋起來卻十分合理

「媽媽,天冷了為什麼不生火?」

「因為家裡沒煤了。」

「為什麼沒煤了?」

「你爸爸失業了,沒錢買。」

「爸爸為什麼失業呢?」

「因為煤太多了。」

仔細想,是不是和本題有著異曲同工的意思。

拋開種種,不辯褒貶。單單從當時這一舉動來看,和珅這一撒,撒的那叫一個乾淨利落,撒的聰明至極叫人佩服,分兩點來說明。

1.如果說賑災糧食乾乾淨淨,和普通糧食沒區別,富人窮人都會來搶食,結果是什麼?層層截流。真正吃到災民嘴裡的,恐怕就沒有多少了。拋開現象,往深處想,米湯里撒沙,使得米湯處於窮人願意吃而富人不願意的狀態下,從而讓災民有粥可喝,糧食最終進入真正的災民嘴裡,看上去品質是下降了,但原本想截流的那些人,考慮到賑災糧的口感和挑沙子的難度,自然而然就放棄了,費時費力費錢,得不償失。不得不說,當時情況下,儘管有沙,和餓死相比,孰輕孰重自不必說。此其一,乾淨利落之說。

2.糊弄了上面:從朝廷角度來看,災情的時間、物資的配比,消耗的百分比,人與人形成的市場會怎麼演變,所以朝廷能做的,只是下發一個賑濟的總數,然後讓參與人員自己分去,只要保證災民餓不死,這場災難熬過去就行。當時國庫空虛,錢糧有限,要救活那麼多人不太可能,區分真假災民,最好的辦法就是只提供最低的供應給他們。借著和珅這一撒,原本米里摻沙殺頭的罪過反倒變成了巧妙的賑災策略。底下的人原來貪污摻沙子的那些糧食,現在都可以糊弄過去了。罩住了下面:從古至今,哪裡有賑災,哪裡就少不了底下官員貪污,層層剝削。從撥款到換糧,甚至誰發糧,那些才是貪污的關鍵口。官員貪污虧空掉的糧食,通過摻沙子的方式把漏洞補上,逃過了禍,又解了災一舉兩得,妙哉!此其二,聰明至極叫人佩服之說。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賑災這件事上,災民不用為粥支付貨幣,他們支付的是對朝廷的感激與忠誠。從經濟學角度看,糧食是朝廷提供的公共產品,是一種商品。和珅撒沙是將米湯從一種普通商品變成了低檔商品,相比較低檔商品和普通商品而言,兩者都能滿足人們的同一種需求。把沙子和粥作為一個組合 ,這裡的沙子有另外一個名字叫信息成本。和珅利用了篩選來克服逆向選擇問題,雖然會降低饑民的效用,但可以讓激勵相容約束得到滿足,也就是防止那些不那麼餓的人來吃。

現代經濟學對於當時無法區分真假災民的現象稱之為「賣者的無知」,列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能說明。拿辦會員卡來說,你去商場,因為買東西會打折而辦理了會員卡,但是會員卡本身要收費或者辦理會員卡程序複雜(信息登記、消費金額達到多少等等),從辦不辦會員卡這件事上就可以區分出高低消費者。因為如果你是高需求客戶,那麼你會經常來買東西,打折省下的錢就足以彌補辦會員卡的投入,這裡的投入指「時間」,高需求者就會辦理會員卡;低需求者不經常來商場買東西,辦了會員卡的價格,包括「貨幣」和「時間,要超過打折省下的錢,他就不會辦理會員卡。

如果說辦理會員卡不要錢還便捷,不用說,相信差不多所有人都會辦理會員卡;反之亦然,要是辦了會員卡不能享受優惠,應該也沒什麼人辦會員卡了吧,多此一舉不是。就像所有人都會裝作真災民來喝粥一樣,和珅的這一把沙子,不僅讓朝廷提供的公共產品收益更高,災民們的境況相對也變好了,低成本,高效率,雙贏之道,高,實在是高。


在經濟學中,和珅的行為是將米湯從一種普通商品變成了低檔商品(Inferior Goods)

經濟學中所謂的低檔商品,是相對普通商品而言的。低檔商品和普通商品都能滿足人們的同一種需求,但是低檔商品的滿足程度較低,價格較為便宜。當人們的收入上升時,會更傾向於消費普通商品,而低檔商品的需求就下降。

舉個例子來說,肚子餓的時候,窩頭和漢堡都能填飽人的肚子,但是人們都覺得漢堡好吃,同時窩頭的價格更便宜。所以在這個例子中,窩頭就是低檔商品,漢堡就是普通商品。當大家沒錢時,都去買窩頭,窩頭銷路就很好。而群眾中的有錢人多了以後,窮人還是買窩頭,有錢人都去買漢堡,所以窩頭的銷量就減少了。

在和珅的案例中,在撒沙子之前,米湯是普通商品,大家都願意去喝。在撒沙子之後,摻沙的米湯就成了低檔商品。家裡有餘糧的「有錢人」就會更傾向於消費普通米湯,而家裡沒有餘糧的窮人只能消費摻沙米湯。


這只是一個隱藏了關鍵信息的忽悠術。忽略了和珅【反腐】的成本。

1,刻意混淆災民和貪官對粥的需求的差異。貪官盯上的不是粥本身,而是粥的價格,或者說,弄到賑災糧和私賣之間的售價。

2,刻意省略了市場的存在。貪官能牟利,必然有一個能使其貪污到的糧食兌現的市場/黑市。

3,對災民來說,他關心的只是每天能領到的粥。貪官關心的是他管轄得到的整個災區,個體與整體的差異。

4,和珅不是僅僅只摻沙子,還夥同地方貪官貪污了大量糧食,剩下的糧食裡面摻沙子矇混過關。

有了4,你們已經能夠發現問題,和珅救濟到的災民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沒有這個故事一開始展現的那樣簡單了吧?

再仔細分析一番。

一碗摻了沙子的粥 VS 一碗稀釋一點的粥,具有同等價值——或者說具有同樣的市場價格——雖然窮的災民都一樣買不起。

好了,這個故事的花招就是把【一碗】濃粥摻沙子,降低價值,從而降低市場價格,從而降低其尋租空間的故事。 對【一碗】粥來說,貌似有理,補貼減少,更有利與最窮的人。但是故事裡的貪官並不貪污粥啊,貪污的是【糧食】那可是沒有摻沙子的哦。 既然摻沙子等同於煮稀粥,不減少糧食補貼量的前提下,對貪官而言,尋租空間並未減少,那除了折騰災民外又有什麼用呢?


問題的根源就在這裡。

這個故事裡面,貪官的尋租空間的確是減少了的。去哪裡了呢?【提前】被貪污掉了。被和珅和貪官分了。

這樣就達成了一個效果——或者說騙局——在分贓結束之後,確實產生了減低腐敗的效果。高明嗎?高明,君不見這麼多人喊好嗎?至於【提前發生】的貪腐?唉,畢竟要承認現實,承認貪腐的必然性嘛,要求別太高,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如果把損失的這部分救災糧換算成錢,那這一部分損失實際上就是補貼災民的制度建設成本,或者說反腐成本。

這個故事裡面,和珅只不過是「高薪養廉」把「灰色收入合法化」的手段來反腐,換取貪官們的些許收斂罷了。從經濟學角度,邊際效用遞減,而越過和珅的貪腐風險更高,也確實看起來有效果。

用同樣的成本,從其他角度來反腐,效果會不會更好呢?皇權的本質是拒絕監督,從根子上講,難難難。這才是這樣的故事能忽悠人的根源,畢竟沒人相信紀曉嵐能制止住貪官,這就是一再發生的歷史。

至於廉租房不修廁所,就只剩下了蠢。用更高的成本給出同樣多的補貼,而這些成本完全是被損耗掉而沒有投入運營,除了蠢還是蠢。相當於和珅把沙子換出來的糧食燒掉而不是買斷貪官們的合作,這還不蠢?

—— 跑題的更新 —————
從評論裡面發現,很多人會在一個出線和珅的故事裡,居然會認為這個故事和貪腐無關?


這樣的人一般都患有選擇性道德潔癖。 可以接受巨貪和珅的貪污成本,為其摻沙子的實事叫好,人生觀里,貪污不僅是必要的惡,更是創造力的源泉,社會正常運轉的中堅力量,簡直是忍辱負重,委屈得緊。


另一方面,卻不能接受將將在救濟線上的小民佔一點便宜。刁民就是刁民,就必須想盡各種損招來治。即使從這樣的角度,摻沙子也不高明。把粥煮稀點,要求災民排隊領粥,當場喝完,有幾個富人會去占這便宜?又有多少人能佔到這便宜?佔到便宜的人又能佔到多少便宜?


這個故事裡面,災民和非災民不是0和1,截然分開。是在一個連續值上人為劃一條線,線下的是救濟對象。理想情況,被救濟者和其他人的分界正好是這條預先設計好的直線(線下的人全部被救濟,線上的人全部沒佔到便宜) 沒有貪腐的情況下,僅僅是這條線不再是直線,而是一條波浪線。這個波浪線的偏差值真的大到值得你們選擇接受和珅的大貪並往粥里摻沙子?


標籤里有博弈論,這確實是一個博弈的問題,那麼我們必須明白的是:怎麼博,和誰弈——也就是搞清楚可能出現的各種現象,以及我們要針對誰做什麼事,而它又可能與誰存在什麼競爭或裙帶關係,怎麼利用這種關係達到我們的目的。
這題下的很多人純粹是強答。瞎胡聯想,扯了一大堆,連人道主義,治貪防腐,五毛精分都出來了……

下面正題:

很多人說防富人偷吃,卻並不知道哪些人是我們要防的「富人」。

這裡的富人,不是真正的不愁吃穿的有錢人,而是有能力自保,卻貪公家物資的「中農」甚至「小富農」。
十里八鄉真正的有錢人才幾個,就算來蹭粥也吃不了多少。
但是家裡有餘糧卻留著不吃的那些中農人數可是不小的數字啊!
當然了,很多人又說到官員剋扣生糧,但這並不是往熟粥放沙子的原因!
官員和士紳貪掉大頭~是難免的,不管什麼時代什麼制度~都是難免的,要認清並承認這一客觀事實,才能看清我們真正要在災區做什麼!!因為廉政建設不是在這個時候借題發揮抱佛腳的!
那麼,確保留下的糧食,能留給那些沒餘糧的人,才是正路。

再說公廁廉租房,防的同樣是家裡有房住,卻偏要來蹭公家房子的基層溫飽民眾~甚至某些小康家庭~尤其他們家裡偏要獨自出來舒舒服服租住的子女。
而很多人在意的有錢人買斷大量房源再租出去,卻根本不是重點!不是重點!不是重點!
無論有錢人買了多少廉租房都無所謂,因為廉租房的公廁環境,決定了它的租金價位,再貴,也比同地段的獨衛套房低!

這道理很簡單啊,很多人腦子裡的思路有些擰,沒看清~政府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保底,是擺脫那些同樣來自基層的溫飽小康民眾~給低保家庭帶來的價位競爭!!!
而不是有錢人搶了多少房源來出租獲利。

政府為了賑濟而做的事,從來都是保底,因為底保住了,其他上層團體就都保住了——上層團體不用政府出面就有各種手段保住自己,更何況政府下發了保護措施——這是一個客觀現象,和社會型動物分層生存一樣客觀的現象,無論什麼社會什麼制度什麼主義。政府下放的物資,從一開始就是足夠各級抽頭,然後剛好讓災民餓不死的量——從一開始就不是全給災民的!
因為上層團體在災區,等級降為其他地區的中層甚至下層,鄉紳的維穩和商賈的物資調動,就成了大問題——難道你能讓中民水平的鄉紳防範災民的暴動?讓中下生活水平的商人去其他地區販運災後重建物資?打手誰來養?路費怎麼算?甚至災後物資的過路費,如果沒有官員貪下賑濟量拿去一些打通關係放行,那麼從其他沒有遭災的地區運來的補充物資就坐地喊價——就算你管得住官員貪污,你能管得住市場物價嗎??而市場的物價從哪裡穩定??全從賑濟糧里來!!

這些賑濟糧,運的人要吃吧,牲口的草料要用它們換吧?陰天下雨的損失要算在裡面把?各地出兵防範亂民搶奪,要加工資吧?災區有沒有糧倉放得下這些都不一定吧,保管糧食、統計災民、做飯、監督、維持秩序……這麼多需要體力腦力的人員,他們要吃飽飯吧?甚至必須吃得更多……如果糧食不能存放,那麼就要把這些糧食拿去換成錢——誰知道災情會鬧多長時間??而你的摺子等到什麼時候能送到中央,你這個地區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排上隊,那就難說得狠了!還要看看國庫里有沒有這麼多錢來買糧食——去哪個地區買糧食!幾乎每個常鬧饑荒的省,都有對應的華中華南產糧大省來為他們供糧!
河南、四川、江浙——沒啦,古代只有這三個地方的糧食是不愁的,其他所有省份都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但是,河南,從大禹時代一直到今天,都有黃河水患,對了,還有一條濟水(現在被黃河暫時佔了河道)——河南安徽河北山東自古以來就有這兩條水患,所以河南能不能救濟其他省,還要看眾位河神讓不讓。四川,周圍都是山,糧食根本運不出來。只有江浙了,自古以來少戰亂、少饑荒、少災害的富庶之地。
東北呢,從新中國開始,改進了技術,才變成第四個糧倉。——即便是今天,也就只有這幾塊兒地方是我國糧食的主要生力軍。
而,鬧饑荒的地方呢?——凡是長城經過的省,在古代都是隔三差五鬧饑荒需要賑濟的;還有嶺南~~颱風啦洪水啦,死了多少人,根本不計其數,救都救不過來。
~古代的生產力你是知道的呀,小農經歷自給自足,最怕官府來征糧。

要是那個地區的商人百姓趁機抬價怎麼辦,藏著掖著不放糧怎麼辦???全國的大糧倉總共只有那麼幾個,憑什麼降低我中原江浙的生活水平來支援遠在天邊看也看不見的地方??
不僅糧區的官員不給糧,糧區的百姓更不給!!講道理??都是目不識丁的老農民,說破了大天誰知道青海甘肅在東在西,你要是坑我家糧咋辦??農牧線南移,降水本來就少,俺家二娃又剛被征走去打蒙古人!你們還來征糧,特么的還有人性嗎???
給錢!!不管你哪來的錢!!要是不夠三倍糧價,免談!!反正俺一把老骨頭了,抓去修長城好歹餓不死,說不定還能給俺家二娃收個全屍!!
軟的不行??那就來硬的!官老爺要給加班兒費啊!~不給?那就休怪我順手牽羊了~~~大家都不是指著之乎者也吃飯的,俺們家就俺一個當差吃俸祿的,本來這生產力碰上這年景,夠吃就不錯了!丈母娘還要俺家蓋新房呢!不然小翠就不嫁給俺!!不知哪個該遭死的地方還鬧鬼的災荒,縣老爺貪的那點兒油水兒還不夠征幾個村兒的,還要上下打點,拖延些時日,還有這要死要活的農人,鬼知道得徵到什麼時候!!
——所以還要考慮以什麼名義讓誰去買糧食,這又要加工資,花錢打通人脈,哎……這全都是事兒啊孩子們!!!

這樣看來,「貪污」其實很「有必要」,相當於青黃不接時的一個緩衝帶——萬一上面的調動跟不上,卻又要問責,那麼這些貪來的錢,就成了緩解災情保住政績的救命稻草——這麼一筆筆賬算下來,我們對災區的賑濟措施的認知,就應該更加成熟明了了。
正是因為這些物資的配比,誰也不知道各成分應該消耗多少,誰也不知道災情會持續多長時間,誰也不知道人與人形成的市場會怎麼演變,所以政府能做的,只是下發一個賑濟的總數,然後讓參與人員自己分去,只要保證災民餓不死,熬過去,就行。

除了賑濟,政府還有為了扶持(賑濟和扶持是不同的呦呦呦)而做的事,卻從來都不是保底,很多人看到某些大政策,就開始埋怨——還不是那些有錢人佔便宜?我們窮人哪裡分得到?——窮人分到的,就是基礎設施和物價平穩,也就是溫飽線——我更喜歡用「餘澤」這個詞來形容。

所以你看,只有做到博而後弈,並且搞清楚弈的對象,才能理解基於當前生產力的政策。而妄談人性、世風、道德的,全是胡扯!因為人心人性,本來就是隨外物轉變的!!!

(~~~~~~深呼吸~~~~~~)
我佛慈悲。


Caveat emptor: 由於畢竟不是Econ101的內容,如果感興趣可參考教材,比如MWG,FudenbergTirole的博弈論,或者網上的這個課件(舉它因為看了一下術語一致)。Bon appetit!

稍微看了一下,有些驚訝沒有見到答和珅利用了screening來克服逆向選擇問題。

把沙子和粥作為一個bundle,雖然會降低饑民的效用,但可以讓incentive compatibility constraint得到滿足,也就是防止那些不那麼餓的人來吃。

考慮到粥的供給應該是十分有限,和珅只提供了一種bundle來幫助那些馬上要餓死的人。如果粥的供給稍微充裕一些的話,因為人的飢餓程度可以近似看作連續的,我們可以想像,和珅可以提供不止一種bundle,即讓饑民自己在更多的粥配上更高濃度的沙子和較少的粥配上更低濃度的沙子之間做出選擇。

當然,這樣做也可以說是無奈之舉,最好的情況當然按需分配,把不含沙子的粥分配給那些最飢餓的人,但這在充斥著信息不對稱的現實世界是做不到的。所以這裡的沙子有另外一個名字叫information cost。

PS: Information cost,在現實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你是否還記得上次複習的期間,抱怨往年考試的題目根本就是奇技淫巧,完全在將來工作中派不上用場?


不反對最高票我睡不著-
怎麼大神們老扯到貪污倒賣這些問題上?確實,實際情況得考慮貪官層層剋扣和或者轉租獲利。攙沙子和去廁所都是降低相對使用價值,來使更多的真的需求者獲利。這方案只是一個畫出一個標準來篩選需求者。你們卻說這沒用,不能斷絕有心人獲利的可能。大哥,人家一開始就沒說要100%能解決災民,住房問題好么。要法律都管不了黑暗面了政策怎麼管?所以啊,我們該討論的是:在黑暗是一定的情況下。怎麼能把這些資源分到真正有需求的人手上? 這時候你還覺得這兩個方案不好么?
反正這問題下的答案、評論。沒有給出更好的方案
---------------------不談富可敵國的富人,不談馬上餓死的窮人。平民階級災情嚴重的地區,家裡雖有餘糧。要一頓分三頓吃,死不了但得餓著。現在政府賑災了,摸著良心回答,不攙沙子你去領糧么?


看到這個問題,我突然想起了我們學校的規定:獲得助學金的同學在生活上必須表現的儉樸


這就是個雞湯文。此番言論大大低估了地方貪官魚肉百姓時豐富的想像力與執行力。

由於救濟糧是生活必需品,是剛需,摻什麼都有人吃,餓急眼人都吃!這個時候,能發放救濟糧說明饑荒還沒有完全失控;地方官員還有組織能力,那麼高價賣「沙子粥」怎麼辦?

饑民看著塞滿沙子的救濟糧會怎麼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推薦閱讀:

買半個西瓜比買一整個西瓜合算嗎?
為什麼資本主義需要自由勞動力而不用奴隸?
房地產、銀行、貸款、政府、貧民、富民、泡沫、經濟崩潰,他們之間是什麼聯繫關係?
巴菲特是如何管理投資的風險?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的?
國內有哪些 PPP 模式失敗的案例?

TAG:經濟學 | 博弈論 | 信息經濟學 | 和珅 |